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简介

合集下载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五、七、九、十一册简介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五、七、九、十一册简介

二 项 活 动 是 在 学 生 知 道 了 自 己 走 10 用 多 少 步 的 基 础 上 , 0米 让 学 生 估 测 生 活 中 的 距 离 。 估 测 距 离 的 方 法 有 多 种 , 让 学 要
体 鼓 长 期 以 来 应 用 题 教 学 内 容 在 教 材 中 占有 相 当 大 的 比 例 , 生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多 观 察 、 验 , 励 学 生 用 不 同 的 方 法 解 决 问 题 , 学 生 知 道 既 可 以 用 步 测 的 方 法 , 可 以 根 据 生 活 常 让 也 也 一 直 是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的 难 点 。 为 了 降 低 应 用 题 教 学 的 难 识 进 行 估 算 , 学 生 切 实 感 受 数 学 与 生 活 的 联 系 , 步 学 会 使 逐 度 , 套 教 科 书 对 应 用 题 的 安 排 进 行 了 一 定 的 调 整 , 要 有 本 主 用 数学 知识 去解决 问题 , 培 养空 间观 念 。 并 两 点 :1根 据 《 纲 ( 用 修 订 版 ) 的 规 定 , 算 术 方 法 解 “ () 大 试 》 用 反 叙 ” 用 题 只 作 为 思 考 题 。 据 这 一 要 求 , 去 原 教 科 书 除 数 应 根 删 是 一 位 数 的 除 法 中 用 算 术 方 法 解 答 的 反 叙 应 用 题 。2有 些 含 () () 学 万 花 筒 。 2数 教 科 书 结 合 前 面 学 习 的 “ 内 乘 法 ” “ 方 形 和 正 方 形 表 和 长

0米 并 精 神 , 除 了原 教科 书第 7 的例 3 相 应 的 习题 , 轻 了 删 页 及 减 脑 中 形 成 1 0 的 表 象 , 能 够 学 到 一 种 估 测 距 离 的 方 法 。第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五、七、九、十一册简介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五、七、九、十一册简介

的 内容 安 排 更 加 合 理 . 册 教 科 书 把 “ 数 的 初 步 认 识 ” 本 分
后 移至 第 七 册 . 在 第 八 册 系 统 学 习 小 数 做 了准 备 . 为 同 时 . 短 了 分 数 的 初 步 认 识 与 系 统 学 习 分 数 之 间 的 时 间 缩 间隔 . 系统 学 习分 数打 下较 好基 础 。 为 4 .增 加 “ 学 实 践 活 动 ” 数 。 根 据 《 纲 ( 用 修 订 版 ) 的 规 定 . 册 教 科 书 都 应 大 试 》 每
学 知识 和 学生 的生 活经 验 。 ( ) 多远 。 1有
把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意 识 和 实 践 能 力 落 到 实 处 。下 面 仅 就
六 年 制 小 学 数 学 教 科 书 第 五 、 、 、 一 册 的 修 订 情 况 七 九 十 作一 简要 的 介绍 。


第 五 册 教 科 书 的 修 订 情 况
的 习 题 。 轻 了学 生 计 算 方 面 的 负 担 。 减
2 .调 整 了 应 用 题 的 一 些 教 学 内 容 长 期 以 来 . 用 题 教 学 内 容 在 教 材 中 占 有 相 当 大 的 应 比 例 . 一 直 是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的 难 点 。 了 降 低 应 用 题 教 也 为 学 的 难 度 . 套 教 科 书 对 应 用 题 的 安 排 进 行 了 一 定 的 调 本 整 . 要 有两点 :1根 据《 纲 ( 用 修订 版 )的 规定 . 主 () 大 试 》 用
修 订 后 的 六 年 制 第 五 册 教 科 书 的 主 要 内 容 有 : 个 一
因 数 是 一 位 数 的乘 法 , 数 是 一 位 数 的 除 法 . 米 和 吨 的 除 千

小学第三册数学(人教版)教材介绍(2014、8)

小学第三册数学(人教版)教材介绍(2014、8)

(认识、记忆)
3. 创设用米量的实践活动
—对几米形成丰富的感知,从而 加深对1米的理解和记忆;
4. 创设测量物品的情境,巧妙认知 米与厘米间的进率关系。
5.观察、记忆、多种方法强化米与厘米 间的关系。
测量 学 习 路 径
统一度量单位 认识度量单位
测 量 单位间关系
(角无单位间关系的学习)
任务:1.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点(直、可测 量);2.会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3.会用尺子 画出给定长度(限整理米)的线段;
11课时 1课时 3课时 2课时 4课时 合计58课时
(二)内容编排结构上的变化
实验版
修订版
变化
整体看 主干内容没变
但单元内容增减
实验版
修订版
实践活动变为1个
1.删掉的内容。(原“统计”单元根据课标要求 进行了调整,第一学 段只在每个年级下册安排。
2.增加的内容。(一下移来)
(三) 内容编排上的特色
二年级上册
孙佳威
一、对全册教材的简要分析
8个单元 1个实践活动 1个总复习
(一)本册内容的知识体系
数与代数
数的运算: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
关系与模式: 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常见的量: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时间安排: 9月12日--10月17日左右 15--20课时
4.在辨析中掌握测量的方法。
三小层 学生自己测量; 交流辨析,纠正 偏差; 总结正确的测量 方法。
教学任务
1.认识米,知道米的 字母表示方法,建立 1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厘米与米的关 系,会进行简单的换 算。

第三册数学(人教版)教材介绍

第三册数学(人教版)教材介绍
主要设问: 这几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这几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指着: 指着:2+2+2+2+2+2=12 这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 这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 数一数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 数一数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 小结:相同加数是2 小结 : 相同加数是 2, 有 6个这样的相同加 这个算式表示6 连加,和是12 12。 数, 这个算式表示6个2连加,和是1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上) 教材介绍 二年级( 孙佳威
第四、六单元
表内乘法( )(二 表内乘法(一)(二)
一、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 2-6的乘法口诀 7-9的乘法口诀 乘加、 乘加、乘减式题 用数学 用乘法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份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二、教学目标(看教参) 教学目标(看教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重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1.理解乘法的含义。 掌握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3 . 在理解口诀来源的基础上熟记 的乘法口诀。 2~9的乘法口诀。
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叫什么数? 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4叫什么数? 4还可以说成是什么数来的? 还可以说成是什么数来的? 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 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 ? 也就是有相 同的2 同的2份。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相加,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 ( 2 个 4 相加 , 和是8 和是8)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 (1)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
关键:帮助学生了解口诀的来源。 关键:帮助学生了解口诀的来源。 方法: 方法: 在编制中理解 在理解中记忆
编写口决一般要经过3 编写口决一般要经过3步: 第一步:看图或摆的学具, 第一步 : 看图或摆的学具 , 先求几个 相同加数的和。 相同加数的和。 第二步:根据乘法意义列出乘法算式。 第二步 : 根据乘法意义列出乘法算式 。 第三步: 第三步:根据乘法算式的含义编出相 应的乘法口诀。 应的乘法口诀。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材料(人教版)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材料(人教版)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材料(人教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按照义务教育六年制要求编写的,包括一年级到六年级共六个册子。

以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目录:一年级上册:- 第一章认识数0- 第二章 1—10数字之间的排序- 第三章数的认识:0—10之间的数字的认识和表示- 第四章数的大小比较:0—10之间的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序- 第五章集合与分类:认识集合和分类,掌握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 第六章 0—10之间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章数的组成:掌握1—10的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数的思维方法- 第八章绕过位置的加法与减法:通过绕过位置进行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第九章顺数与逆数:培养学生的数的逻辑思维方法- 第十章重点掌握8和9:重点掌握8和9的数的认识和计算一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20以内数的加法- 第十二章从20开始的数的认识和排序:0—20之间的数的认识和排序- 第十三章 20以内数的减法:掌握控制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简单问题的解答方法- 第十四章从20开始的十以内的数的加法- 第十五章袋装问题:认识袋装问题,掌握一共要数的解法- 第十六章长度的比较:掌握简单物体的长度比较和排序- 第十七章加一和减一:培养学生的简单问题解答方法- 第十八章 20以内数的拆数:掌握20以内数的拆数和合成数- 第十九章数字之间的关系:掌握20以内数字之间的关系- 第二十章小数的认识: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不要数的计算二年级上册:- 第一章初型整十:练习1—99之间像10、20、30和11、12、13一样的数的计算和排序- 第二章 100的概念和数的表达:掌握100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迅训练思维方法- 第三章 100的加法计算:通过100的认识和加法的计算- 第四章 100的剪去:在100的框内计算控制百位数的剪去- 第五章钱币消减:100的认识和控制,掌握除10、除100的数的解法- 第六章乘法与正解:通过100的认识和实际操作乘法和除法- 第七章拓宽小数认识:继续通过100的认识和拓宽小数认识培养学生的精确思维方法- 第八章与1大小比较:对已学数的大小关系进行研究- 第九章精确计算5和10的倍数:对5和10的倍数进行精确计算- 第十章入角和扇形:掌握股他形和开角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逆运算控制百以内数字: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逆运算思维方法- 第十二章十与百结合:掌握整十1—100之间十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十三章偶数与奇数:认识和掌握整十1—100之间的偶数和奇数- 第十四章十几的运算:10—99之间数的计算- 第十五章 100贴法教授:解题通过100粘贴数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六章鞍规遂发声:用100粘贴法以规律掌握简单乘法对应自己兄弟的计算- 第十七章 5、10和1结合运算:整十1—100之间5、10和1结合的运算- 第十八章十几个10:10的认识和掌握1—99之间十几个10的加法和减法- 第十九章近似数的认识:确定源数概念和数的比较- 第二十章近似计数:继续通过100的认识和近似计数培养学生的数的认识和思维方法三年级上册:- 第一章 105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章加减法运算- 第三章“百分法”数的运算- 第四章乘除法运算- 第五章运里表示精确数值- 第六章千以内数的认识和表示- 第七章加减运算的拓展和运算的性质- 第八章余数和约数的认识- 第九章九九乘法口诀- 第十章长度单位三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长度单位的换算- 第十二章分数的认识- 第十三章面积单位- 第十四章电容单位- 第十五章顺序和随机的出现- 第十六章整数的认识- 第十七章倍数的认识- 第十八章日期的认识和计算- 第十九章物体的形状- 第二十章图形的对称性四年级上册:- 第一章数的认识与比较- 第二章不等于数和有理数- 第三章认识整十位数和整百位数- 第四章正数和负数的加减运算- 第五章正数的乘法和除法- 第六章三位数的加减运算- 第七章百位数的加减- 第八章千位数的加减运算- 第九章乘法运算和它的性质- 第十章正数的分数及其运算四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不完整算式与未知数- 第十二章简单方程的解法- 第十三章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十四章扩大和缩小的含义- 第十六章分数的加减- 第十七章数轴上的分数- 第十八章长度单位的换算- 第十九章容积单位的换算- 第二十章体积单位的换算五年级上册:- 第一章几分之几- 第二章加法有理数乘法有理数- 第三章除法有理数全体的性质- 第四章正确使用小数运算规则- 第五章几分之几的进一步认识- 第六章轴线的运动- 第七章凡已两个步骤的几何运算- 第八章几何模型的使用- 第九章圆的周长和面积关系- 第十章三角形角的趋近于180的性质五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生活中的误差- 第十二章余弦定理- 第十三章平行线的性质- 第十四章生活中的透视关系- 第十六章随机事件和概率- 第十七章折现和折线图的应用- 第十八章几何模型的制作- 第十九章各种计量单位的换算- 第二十章分式有理式的乘法和除法六年级上册:- 第一章计算结果的近似份大不同- 第二章因数和倍数- 第三章大数单位制的应用- 第四章近似倍数的应用- 第五章概率的应用- 第六章平湖和双色变的应用- 第七章梯形和台阶形- 第八章有弦的面积- 第九章一次要几个变量- 第十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换算六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相等关系的式子和解方程- 第十二章断语式和概率的计算- 第十三章勾股定理和勾股数- 第十四章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图中的相似关系- 第十六章测量腰,- 第十七章角和直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十八章名称和数字的对应法则- 第十九章几何变换和正规图形- 第二十章有理数系列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有兴趣可以购买教材了解更多细节。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数学》第六、八、十、十二册 简介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数学》第六、八、十、十二册 简介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数学》第六、八、十、十二册简介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丁国忠2000年以来,我室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试用修订版)》)对人教版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进行了修订。

到目前为止,全套教科书的修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已全部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

修订后的所有单册和第二、四册教科书均已投入使用,其余双册教材也将在2003年上半学年同时进入课堂。

此次教材修订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旨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使小学数学教育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修订后的教科书能更好地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此次教材修订总的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改变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和体例,保留原教科书中好的内容和编排方式。

2.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对教科书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

3.根据课时安排情况和各部分内容在每册的分布情况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4.尽量体现近年来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些新理念、新措施。

5.根据各方面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以及调查研究的结果对内容进行修改。

由于我室对原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的内容、结构及编排特点都有过详细的分册介绍,下面仅就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八、十、十二册的修订部分作一简要的介绍。

一、第六册教科书的修订情况修订后的六年制第六册教科书包括以下内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年、月、日,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与原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相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移至第七册。

2.增加“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两部分内容。

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笔算乘、除法计算只要求学生掌握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以上的乘、除法计算将使用计算器,所以原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六册中的三位数乘、除法笔算内容将删去。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数学》第三册 简介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数学》第三册 简介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数学》第三册简介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陶雪鹤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至今,经过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并形成一些改革共识,为使这些成果和共识尽快地体现在教学中,尽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2000年初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试用修订版)》),同时要求教材也作相应的修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目前已修订到第三册。

同前面几册的修订思想相同,一方面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进行修订;另一方面尽量体现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三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厘米和米的认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角和直角。

这些内容的编排继承了原义务教育教材中一些好的做法,同时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和调查研究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整。

一、教学内容上的调整(一)将表内除法中“有余数除法”移到了第四册。

(二)删去了除法初步认识中“两种分法的对比”。

《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除法的初步认识中,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因此,第三册教材去掉了“第一种分法”和“第二种分法”的标题,并删去了“两种分法的对比”。

(三)调整了应用题的一些教学内容。

1.后移“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为了降低应用题教学的难度,本册教材调整了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内容,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移出本册。

2.分散“提问题、填条件”的内容。

“提问题、填条件”对于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都有很好的作用。

原义务教育教材这部分内容,是不作为教学要求的,但由于集中起来教学容易引起误会。

因此,本册教材不再把“提问题、填条件”集中起来作为新授课处理,而是将它们分散在一些练习之中,作为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练习,并且题量也有所减少。

(四)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
1. 7×5 = 35 5×7 = 35
7×6 = 42 6×7 = 42
7×2 = 14 2×7 = 14
2. 算出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5×7 = 35 4×7 = 28 6×7 = 42
五七三十五 四七二十八 六七四十二
数学游戏
四七
二十八
四七( 二十八 ) 五七( 三十五 ) 六七( 四十二 ) 七七( 四十九 ) 三七( 二十一 ) 一七( 得七 ) 四六( 二十四 ) 四五( 二十 )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做一做
1. 口答:1星期7天,2星期多少天?3星期呢?
4星期、5星期、6星期、7星期呢?
1991 年 9 月
日一二三四五 六 1 2 3 45 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摆一条小鱼要用几个三角形? 摆2条呢?••••••摆7条呢?
7 × 5 = 35 五七三十五
1 摆一条小鱼要用几个三角形? 摆2条呢?••••••摆7条呢?
7 × 6 = 42 六七四十二
1 摆一条小鱼要用几个三角形? 摆2条呢?••••••摆7条呢?
7 × 7 = 49 七七四十九
七的乘法口诀:
2. 7×3 = 21 7×4 = 28 7×1 = 7
7×5 = 35 7×6 = 42 7×7 = 49 7×2 = 14
3. 7×2+7 = 21 7×6+7 = 49 7×5+7 = 42
7×3+7 = 28 7×4+7 = 35
7×4 = 28 4×7 = 28

九年义务教育三册

九年义务教育三册
三四
第三次比赛
你能摘到几颗 ?
6 × 1 =6 6 × 3 =18 4 × 6 =24 2 × 6 =12 5 × 6 =15+15
2×6=12 3×4=12 6×2=12 4×3=12
5×6=30 15×2=30 6×5=30 2×15=30
小朋友,你们能帮我算 算我有几个孩子吗?
算式:_3_×__6_=_1__8__或___6_×__3=18 口诀:__三__六___十__八_______
6元
6X5
课后试一试
1只蚂蚁1张嘴,2只眼睛6条腿; 2只蚂蚁2张嘴,4只眼睛12条腿; 3只蚂蚁 3 张嘴,6 只眼睛18条腿; 4只蚂蚁 4 张嘴,8 只眼睛24条腿; 5只蚂蚁 5 张嘴,10只眼睛30条腿; 6只蚂蚁 6张嘴,12只眼睛36条腿。
王老师和5个同学做 红花,每人做4朵,一 Βιβλιοθήκη 做了多少朵?6X4=24(朵)
答:一共做了24朵。
小刚家有两盆月季花,一 盆开了6朵,另一盆开了3 朵,一共开了多少朵?
6+3=9(朵)
答:一共开了9朵花。
算式如果是6X2, 题目应该怎样改?
你能根据6X5这个算式,看下 图编一个乘法题目吗?
6X5
九年义务教育三册
每次加六,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6 1个6 12 2个6相加 18 3个6相加 24 4个6相加 30 5个6相加 36 6个6相加
第一次比赛
写出6的乘法算式 编出6的乘法口诀
第二次比赛
记口诀
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
(五 六)三十 三六( 十 八) ( 四 六)二十四 (二 六 )十二

九年义务教育三册

九年义务教育三册

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
每次加六,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6 1个6 12 2个6相加 18 3个6相加 24 4个6相加 30 5个6相加 36 6个6相加
数学王国
第一次比赛
写出6的乘法算式 编出6的乘法口诀
第二次比赛
记口诀
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
(五 六)三十 三六( 十 八) ( 四 六)二十四 (二 六 )十二
王老师和5个同学做 红花,每人做4朵,一 共做了多少朵?
6X4=24(朵)
答:一共做了24朵。
小刚家有两盆月季花,一 盆开了6朵,另一盆开了3 朵,一共开了多少朵?
6+3=9(朵)
答:一共开了9朵花。
算式如果是6X2, 题目应该怎样改?
6元
6X5
课后试一试
1只蚂蚁1张嘴,2只眼睛6条腿; 2只蚂蚁2张嘴,4只眼睛12条腿; 3只蚂蚁 3 张嘴,6 只眼睛18条腿; 4只蚂蚁 4 张嘴,8 只眼睛24条腿; 5只蚂蚁 5 张嘴,10只眼睛30条腿; 6只蚂蚁 6张嘴,126 × 1 =6 6 × 3 =18 4 × 6 =24 2 × 6 =12 5 × 6 =15+15
2×6=12 3×4=12 6×2=12 4×3=12
5×6=30 15×2=30 6×5=30 2×15=30
小朋友,你们能帮我算 算我有几个孩子吗?
算式:_3_×__6_=_1__8__或___6_×__3=18 口诀:__三__六___十__八_______

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

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

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单元教法设计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疑难问题解决办法1、因为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争购减起来的,因此,在教学是应该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3、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 1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

义务教育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

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后 说 明遇 到 哪 一 步 可 以 口 算 的就 不 必

制 小 学 二 年 级上学 期 使 用
这 册 教 材 的 内容
(连 加

写竖 式
既 注 意 写 法划 一
,
,
便 于学 生掌 握



,
1 0 0 以 内的 加法 和 减法
,
连 减 和 加减
,
往意 适 当 灵 活
2

使 书 写 比 较简 便

.
混 合运 算 及应 用题 )
厘 米 和 米 的认 识

表内
连 续 两 问 的应 用 题 连减

乘 法 和 表 内 除法
l
2

,
角 和 直角 的 认 识
本 单元 结 合连 加


加 减混 合 计 算

,
这 册 教 材 主 要有 以 下 几 个 特 点

:
编入 连续 两 问 的应 用 题


通过 解 答 这 样 的 应 用
致 有 多长
使学生 知道
l
厘瓶
,
l
米大
但都 是 口 算
,
本册 主 要 教学 笔



考 虑 到学 生 的接 受能 力
,
,
教材 在 教学 笔 算
,
教 材在认 识 厘 米和 米的 基 础 上
和 线段 的初 步 认 识 线 段 ( 限 整厘 米 )
,

教学 直 线
两步 式题 时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暂不 出 现 三 个 数 连 加 的 竖 式 写
犷 一一九 年 义 务 教 育 六 年 制 小 学 数
学 教 材 第 三 册 简 介
自. 鹤
,
人 民 教育 出 版 社 小 学 数学 室编 著 的这册 教 材
,

`
~ ~

,
人 民教 育 出 版 社 数 学 室
~ 一~
,
,
础 上 再 教学 竖式 的 简便 写 法 着写

即把 两个 竖 式连
,
主 攀 包 括 教 科 书 和 学生学 具 卡 片 , 供六 年
简 化加 减两 步 式 题 的 竖 式 写 法
,
一方 面 可 以 进 一 步巩 固 和 提高 解答 加
,




强 乘 法 意义 和 口 诀 的 来 源 的 教 学
应 用 题的能 力
另 一 方 面 又 为 以 后 教学 两 步计
3

对除 法的 初 步 认识 在编 排 上 进 行 了 较
按 照乘

算 的 应 用 题 做 些准 备

对学 生 进 行 思 想 品 德 教育 和 培养学生 良好

从本册 开 始 逐 步 教 学法 定 计 量 单 位 出现厘 米 和 米 的 认 识 触厘 米 和 米 不 多
,

本册
,
的学 习 习 惯
学 生 在 日 常生 活 中

吸 介绍
下面 就 这 一 册 各单元 教材 的 内容 作 一 简要

对 这 两 个 长 度 单 位 缺 乏 明确
5
x
x
3
所得 的 结 果 就 是

4
的结
线段
接着通 过 画 直 线


线段
量线 段 和


找 出图 形 中 的线 段 等 实 际操 作 活 动 迸 一 步 认 识 直 线 和 线 段 教 学这 部 分 内容 时 既 要 注 意 加 强 直 狐 操 作和 对 比 , 又要住 意把 握好教 学 要

,

3

加 强乘 法 应用 题 的 教 学
教 材继 续 注
意利 用 直 观 图来 帮 助 学生 理 解 题 里 的 数 量 关 系
,
还 加 强 联 系乘 法 的 含义 来 分 析 题里 的 数 量

由于直 线和 线 段 在 这 里 只 是 初 步 的 认 识
,

,
关系
习中
在 例 题 的 算 式 前面 都 加 了 想 ’. , ’,
大 的改 进
4

由于 连 续 两 问 的应 用题 的 第二 问 只 给 出一
除 法 的 含义 和 数 量关 系 解 答

个 条件
困难

,
另 一 个 条 件需要 从 前 面 的 问 题 中 找 ,
,
乘 线

除法 简 单应 用题
5

初学 时 学生 往 往 不 习惯 于 连贯 的思 考
,
会 感到
开始 教学 法 定 长度 单位
,
并学 会 用 直 尺 量 线 段 和 画
先 强 调 写成 两 个 竖 式
分步 计 算
在此 基
教 材 在编 排 这 部 分 内容
时 考 虑 到 直 线 的 概 念 对学 生 来讲 是比较 抽象 , 和 难 以理 解 的 为 此 教 材 中先 用 描述的

,
方 式 来说 明 直 缘 和 线 段 的 特 征 曲线 线

的认 识
王0 以 内 的加 法 和 减法 ( 二 )
:

但 是每 人 都 有 一把 长 2 0 厘 米 的 小尺
因此 , 教材 先
,

子 率

,
从 它 的 上 面 可 以 看 到厘 米 然 后 再 讲米
,

本单 元 的 主 要 内容 有
`
连加


连 威 加减
从 厘 米 讲起

以及 它 们之 间的 进

引导学生 探 索
7

采 用 多种 练 习 形 式 促 进 学 生 能
,
力 和 智力 的 发展
这 部 分 内 容不 作为 基 本 要 求 编入 有教 育
试 内容

也 不 作 为考
往 意 联 系 儿童 生 活 实 际
,
意义 的插 图和 多种 练 习形 式

,
提 高学 生 学 习兴


厘 米和 米 的 认识
混 合 计 算和 连续 两 问 的应 用题

教学时
测量
`
.
,
注 意 加 强实 际 操 作 , 使 学生 通 过
卜 连 加 连 减和 加 减混 合 计算 氏 连 减和 学 生在 第、 二册 已 经学 过 连 力
加 减 混 合计 算
,


估 量 等活动 形 成 匣 米 和 米 这 两 个
,
长 度单 位 的表 象

” 。

学 生 能够 看 图 具体 区 分 就 可 以 了 生 抽 象概 括 性的 结语

.
不必 教 给 学
,
往 意把 乘 法 应 用题 和 加 法 应用 题 加 以 对
,

,
以 便 分清 两 种 应 用题 的 分 析 思 路 和 解答 方

初步 认 识 直

教材 为 减小 坡 度
,
,
分 三 个 层 次 进 行教

线段
6

角和 直 角
,
,
发 展 学 生的 空 间 观 念
,



先复 习 填 第 一 个条件 的 应 用题 , 再教 学 分
最 后 教学 连 续 两 问 的 应 用
,
注 意体 现 教 学 顺 序

启 发学生 思 考
,
步 提 问 的应 用 题
、 、
,
再通 过 直 线 和


,
.
乘 减 混 合 运 算 这 有 助 于 利 用 乘加 混 合 式 题 与 。 载 乘 法算 式 来说 明 乘 法 以诀 之 伺 的联 系 如

.

3
直 线 和线段 的 对 比 帮助 学 生 初 步 认 识 直

5 把 石 说明

x
+ +
5
5



5 又 4

对 照 排 列可 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