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活动记录有效性论文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科学课学生探究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科学课学生探究的有效性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当前科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科学最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
但是目前从科学课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活动有余,收获不足.课堂中部分探究行为还留于表面,不够深入,也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针对此问题,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科学课中提高学生探究行为有效性,并且想用自己在实践的一些经验粗浅地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关键词:有效问题有效材料有效过程教师素质一、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科学课程标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当前科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科学最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
但是听了几堂课下来,总感觉活动很多,学生很活跃,有观察有探究,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收获了呢?问其:这堂课你明白了什么科学道理?学生一脸茫然.这难道就是学生思维之后的结果吗?科学课堂中探究行为的有效性到底体现在哪里?这样的科学课是教师希望的科学课吗?由此可见,提高课堂中学生探究行为的有效性将是一个关系到学生是否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样提高科学课中学生探究行为的有效性呢?经过几年的观察实践和分析体会,我简单概括,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活动准备不充分,有些活动教师准备的过程比较长,花费时间比较多,所取得的效果却不明显;有些活动流于表演,大家看似在观察体验,但看来看去却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有活动有操作,却没有思维过程缺乏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其次,活动本身知识含量不高,不能给学生带来多少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知识。
再次,学生的自身特点也使探究过程有效性降低。
小学生随意性强,常有不稳定的现象,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活动的持续需要靠外部的压力,活动往往会虎头蛇尾。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摘要】在科学课的研究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地位。
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存在许多现象,如实验活动缺乏合作,缺乏合作,自由和非标准化。
因此,如何提高科学课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科学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问题。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实施科学课程例程,遵循实验设计原则,优化实验设计,注重实验过程指导,并且提供大量实验来探索时间和空间是实现有效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它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实验教学低效性的具体表现(1)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缺乏思考或肤浅学生的科学实验仅处于儿童游戏活动的水平,每个实验都被视为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游戏。
“图片”很生动,并不认为自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小科学家”。
虽然学生们在活动中培养了他们的情感和态度,但他们充满了兴奋和缺乏思考。
只有坚持感性知识才能为后续学习带来很大的隐患。
(2)学生参加实验活动的比例低,缺乏合作在实验活动过程中,小组合作的形式是活动的主要形式。
忽略老师和同学如何学习,没有参加活动,感觉自己是“观众”;有些学生掌握了自己手中的实验仪器,留给自己探索的权利,没有合作意识,这极大地影响了实验的发展。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实验教学效率低下还有很多方面,例如科学课,学生的自律很差,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稳定,他们总是在感兴趣的时刻学习。
这种现状直接影响到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
无法充分发挥对探索问题的兴趣以及创造和创造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深思和讨论的课题。
二、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的有效性经过两年多的教学科研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实施科学课的规律性,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何树德先生在“新教师成长秘诀”中向年轻的科学教师说:作为一名教师,进入课堂,接近学生,如果你能建立一个人性化的学习例程,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其既是一门综合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活动性质的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借助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有利于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科学的潜力得到发展,使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对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优化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科学学习要紧紧围绕探究开展。
探究不仅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同时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参与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渠道。
”教师必须对教学进行精心审计,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使其积极主动投入到实验、观察等活动中,亲身体验实验所产生的诸多变化和现象,促进自主掌握知识能力的提高。
一、周密设计过程,引导实验开展在开展实验前,教师应把准备工作做好,就一些较为危险的实验,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前操作一遍,并把实验应注意的事项和学生应着重观察的地方记录好[1]。
在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指导,以顺利完成相关实验。
教师在确定实验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尽量做好指导工作,确保学生实验操作的成功性。
以“声音”相关知识为例,通常教师在针对此部分知识展开实验的时候,都会采用相同的力量对大小不同的音叉进行敲击,从音叉的发音将声音的强弱判断出来。
但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难以清楚地分辨出声音的高低,同时在敲击音叉的过程中不能确保使用的力度始终相同。
所以,教师在操作实验之前,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进而给予学生引导,让其场音阶,借助对“叮”、“当”的相应音阶进行模拟,使学生了解到“叮”的音阶要高一些。
对学生而言,他们并不熟悉敲击音叉,所以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模拟一次,体会重力敲击和轻轻敲击之间的不同。
小班化教学中小学科学记录的有效性研究
小班化教学中小学科学记录的有效性研究[摘要] 小班化科学教学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所探索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教育资源的优化,缓解了大班科学教学中的许多矛盾,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科学记录研究一、背景科学记录就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容,也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主要是指学生在亲历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以各自独特的思维形式保存下来的,既能体现知识获得,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科学实践。
科学记录既是孩子们科学学习的内容,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记录始终伴随在孩子们整个科学探究之中。
那么,科学记录在我们教学中的现状又是如何呢?让我们先来看两则发生在科学课堂上的片断:镜头一:这是一堂关于总结一个月天气观察的统计课。
老师充满激情地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日历表展示一下,可发现全班30人只有两个学生记录一个月来的天气,15人只记录了一周的天气。
没有记录完整的天气日历表,这课怎么上?镜头二: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小组观察实验,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实验做得热火朝天,可记录纸被冷落在桌子一旁……下课了,有个别小组的孩子带走了自己的记录单,或是随便夹在科学课本里,难逃扔进垃圾筒的命运,有些小组则把记录单“忘”在课桌上,老师在整理材料时,随手把记录单一团,扔在一边……翻阅了部分学生的实验记录之后,现象很是令人担忧:有的学生就是潦草的写了几个字;有的学生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记录,书写的内容很多都是和题目的要求不相符;有的学生实验记录上字的颜色五花八门……种种的现象不仅折射出老师们对研究记录的开发还处于无意识、不严谨的状态,老师们对科学记录的无所谓,使得科学记录处于鸡肋式的生存状态。
不难发现,科学记录在我们的课堂中正遭遇尴尬。
几乎每一堂公开课,我们都能看到执教老师精心设计的科学记录单,但同时,往往也会出现上述案例所描述的情景,对记录“先热后冷”,在课后更是很少问及孩子们手中的记录单。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外有效性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外探究有效性研究初探【摘要】如何引导学生去根据课外的各种条件去开展有效的研究,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
可以通过五项策略去实现,一是选择适宜的范围和内容;二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入手;三是教师指导坚持从扶到放;四是努力争取家长、社会对学生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支持;五是建立探究活动过程督导与激励评价体系,多形式展示学生课外探究成果。
【关键词】科学课外探究有效性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高效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讨论的热点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有效探究是我校坚持研究了三年多的一个小课题,旨在进行课外科学探究有效性指导的研究,引导学生如何去根据课外的各种条件去开展有效的探究,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
经过三年多的实验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选择适宜的范围和内容,让学生能研究、乐研究科学教学中,需要学生探究的内容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于课外探究。
哪些内容放到课外,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如学生有没有时间,有没有条件,有没有能力等诸多问题。
经过我们对科学教材、科学课堂、学生实际的深入考察和分析,可以让学生课外探究的内容大致有两个方面:1、课堂上遗留的内容有些观察实验,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上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观察到现象,只能放在家里做。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具体内容大致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是指不对观察现象施加任何影响的观察,它是小学生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活动方式。
如教材中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月相》、《太阳和影子》、《观察水》等课,都需要课外的延伸观察。
(2)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小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类型。
对小学生而言,不管前人是否已经作了研究,只要是他们不知道而又想要知道的科学问题,都可以给他们提供研究机会。
如关于纸的研究,可以分成以下的课题:纸的发明和古代造纸术,纸的种类、性质和用途,对不同纸的吸水性的研究,自己造几张等。
小学科学实验能力培养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小学科学实验能力培养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课题背景
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小学生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科学课程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方式。
本课题的目的是探究小学科学实验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构思实验方案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观实验室并了解其中的器材和实验设备;然后根据所学知识,组队构思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书。
阶段二:实验操作
根据实验计划书,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
阶段三:总结和展示
学生和老师一起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探讨,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同学和家长。
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在实验中,他们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增强了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总结和展示过程中,他们深入理解了实验结果,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结论
通过这种培养小学科学实验能力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还能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和美好,从而更加喜欢学习科学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二篇)
一年级小学生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二篇)一年级小学生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一)引言本文旨在探讨一年级小学生科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科学教学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建立对科学的基本认知。
信息获取与实验教师应提供各种资源来帮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
通过使用教科书、图片、模型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例如,在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选择引导学生亲自进行种子的观察和实验,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探索和发现小学生对于世界的探索好奇心往往很高。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提问和发现科学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科学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比如,在研究水的状态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水的变化,让他们通过实践来体验水的沸腾和凝固的过程。
问题解决和实践应用科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践任务来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标。
比如,在研究物体的浮力时,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和制作纸船,通过测量和观察来理解浮力的原理。
总结通过信息获取与实验、探索和发现以及问题解决和实践应用,一年级小学生的科学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然而,教师在实施这些教学策略时需要注意引导和指导,确保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安全性。
一年级小学生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二)引言本文旨在探讨一年级小学生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推荐的教学方法。
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观察与实验观察和实验是一年级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
通过观察现象和进行简单的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科学现象和原理。
例如,在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和植物的生长来探索植物生命的奥秘。
谈小学科学探究记录有效性的指导策略
对 于探究 的问题 , 研 究前 有 哪些 设 计 与猜 在 想 。例如 : 实验想 研 究什 么 、 样设 计 实验 、 实 怎 在 验 中可能 出现的 问题 、 何 安排 实 验操 作 的过 程 如 等 。这 样可 以帮 助学 生 有 条理 地进 行 探究 , 确 正 控 制变 量 。
先 慢后 快 ” 等猜 想 。此 时 教 师 不 要 马 上 下 结 论 , 而 是让学 生把 自己的 猜测 记 录下 来 , 提示 学 生 并
() 1 从科 学家的故 事 中得 到启发
・
5 2 ’
E u ai n lE u p n d E p r n o . 6,No 4,2 1 d c t a q i me t o An x e i tV 1 2 me . 00
在平 时 的教 学 中 , 们 应 当鼓 励 学生 围绕 问 我
题 , 据 已 有 的 经 验 , 出 自 己 的猜 想 图画 形 式 , 再在 交 流 汇报 中 反 馈成 口头语 言 , 间 获取 的信 息亦 能 得 到更 加 此 完善 的处理 。例如 , 学生 通过 自己 的尝试 , 接亮 了 小灯 泡 , 时他 们对其 中的原理可 能还 没有弄懂 , 这
后 两次测 量一 杯热 水 , 学生 发 现 两次 的水 温 不 让
一
起“ 环路 ” 的模型 。
关 于如何 在科 学探究 中培养 学生 良好 的记录 习惯 和有效 的记 录能 力 , 而 全 面促 进 学 生科 学 从 素养 的提升 , 合 自己的教 学谈几 点认识 。 结 1 体 会探究记 录的意 义
要通 过探究 来 验证 。
① 质 疑 后 记 录
() 2 写探 究 时的现 象 ( 数据 ) 探 究 时观察 到 的现 象 、 量 到 的 数 据 对 于探 测 究 结果 的分 析 至关 重 要 , 以要 让 学 生 实 事求 是 所
小学科学技术领域教学有效性论文
小学科学技术领域教学的有效性设计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种生产实践活动,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解决实用问题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
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正呈现出加大设计与技术教育的趋势。
由于缺少对技术本质的认识,不少一线科学教师在开展设计与技术领域教学,如操作、设计、制造与使用时,或将这些内容轻易裁剪删除,或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甚至出现了一些背离技术本质的做法,大大削弱了设计与技术教育的初衷,造成教学的低效。
本文拟结合技术的本质着重阐述三个显著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前小学科学“设计与技术”领域教学主要问题1、“设计与技术”领域作为新内容,课程建设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尚没有将“设计与技术”教育目标与任务单列,只是隐含在领域目标和活动建议中呈现的,也少之又少,与从小“培养有技术素养的公民”这个目标存在很大差距。
各个版本的国标本小学科学教材中都增加了若干技术教育主题,师生开展这方面的学习活动也达10年,但是缺乏应有的研究,这个部分的教学专业性体现不够,常有背离技术本质的现象。
在我国,第一次将“设计与技术教育”列为课程不可缺少的领域,是教育部和科协联合发起的“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项目的创举,他们以自己的力量带动了教育界和科技界热心人士对这个话题的关注。
“做中学”内容标准中还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技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对设计与技术领域的学习,初步学会综合知识和经验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小学生知道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和仪器都是设计的产物,利用这些工具和仪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并进行新的设计;知道为了实现不同的功能,需要设计和使用不同的工具以及设计不同的结构。
可以说,这是”设计与技术”教育一次重大进步和突破。
当然,还需要出一批经典“设计与技术”课程才能让“设计与技术”教育落地生根。
2、从事“设计与技术”教学的小学科学教师“技术素养”有待提高俗话说,教师不会教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活动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课程理念。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可要真正把“科学探究”落实到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去,保证探究的有效性,却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
纵观现在的科学课堂,我认为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低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活动的无序性。
小学生的制约能力差,自由探究活动时,课堂难于掌控。
如果教师没有较好的调控能力,学习过程有时会陷入混乱的状态。
经常见到这样的课堂,热热闹闹,吵吵嚷嚷,老师说什么,同学说什么,没有几个同学关注,大多数同学在关注自己手里的材料,一节课过去,忙忙碌碌,连探究的什么问题都还没有搞清楚。
这样的课堂,如何谈的上有效。
2、合作探究的被动性。
小学科学课堂中,实验探究过程中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抢着发言,有的学生却一言不发;有时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不认真倾听,而是各说各的,以自我为中心。
彼此之间的合作不是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前提下进行的。
在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
3、探究活动的浅表性。
学生的科学探究还只是停留在儿童嬉玩活动的层次。
虽然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了陶冶,但是热闹有余、思维不足,科学探究的更重要的任务建构知识层面缺失,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后续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如何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切实提高科学课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一、明确课堂要求,培养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孩子”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很多教师片面的理解,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无法保障正常的课堂活动。
小学科学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论文
⼩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论⽂⼩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论⽂ 从⼩学、初中、⾼中到⼤学乃⾄⼯作,⼤家最不陌⽣的就是论⽂了吧,论⽂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你写论⽂时总是⽆从下笔?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论⽂,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科学是⼩学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课程,其⾃⾝的有效开展,能够培养学⽣的科学意识,对于学⽣科学思想观念的提升也有着重要作⽤,有利于促进学⽣的综合发展。
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还有⼀部分⼩学学校在科学教学⽅⾯存在着⼀定的问题,导致科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受到消极影响,从⽽影响到学⽣的科学学习质量。
⾯对这种情况,⼩学科学教师就需要对科学教学问题加强分析,明确其产⽣的原因,掌握影响科学教学质量的多种因素,并以此制订出合理的教学⽅案,提升科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学科学;教学现状;科学教学; 对于⼩学科学课程⽽⾔,其知识内容⾮常丰富,其中包括⾃然环境、动植物研究、声光电等多⽅⾯的知识,若是学⽣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则能够为初中的理科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因此,⼩学教师要对科学教学加以重视,并且要认识到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对于科学教学的现状要进⾏全⾯且深⼊的了解,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于相关影响因素要予以掌握,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有效的解决⽅案,减少相关问题对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影响,同时还要选⽤合适的教学⽅式,提⾼科学教学的实效性。
⼀、⼩学科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学科学教学设备资源不⾜ ⼩学科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的科学意识与能⼒,对于学⽣的全⾯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
⽽⼩学教师若想开展有效的科学教学,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资源,同时也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使学⽣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得学⽣能够灵活应⽤相关科学知识。
⽽且科学这门课程本⾝就具有较⾼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开展科学的实验教学,教师要让学⽣通过观察或者亲⾃动⼿,获得深刻的体验,使其能够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
小学科学教学实验记录的优化与应用
小学科学教学实验记录的优化与应用一、引言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一直以来受到师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的重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记录内容简单、缺乏深度,难以体现学生的真实科学思考过程等。
对小学科学教学实验记录进行优化与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科学教学实验记录存在的问题1. 记录内容简单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通常只是简单地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缺乏对实验过程的深入思考和总结,难以体现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2. 缺乏个性化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不同,但传统的实验记录方式往往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缺乏个性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验记录难以保存传统的实验记录方式多为纸质记录,不方便保存和管理,容易丢失,造成学生学习成果的浪费。
2. 个性化记录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喜好,可采用多种记录方式,比如文字记录、图片记录、音频记录、视频记录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科技手段记录学校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比如使用电子板书、教学视频等,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方便记录保存、管理和查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
3. 促进家校沟通学校可以通过电子手册、班级学习平台等方式,将学生的实验记录分享给家长,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家校合作。
五、结语小学科学教学实验记录的优化与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和学校在实践中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实验记录方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以学定教,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以学定教,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在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中,运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极大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小学生们爱学、爱问、爱探索,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进而实现新课标的既定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以学定教;有效性《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这就意味着小学科学课堂应当从单一的学科教育转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上来。
下面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要想获得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老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应当变“以教定教”为“以学定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注重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解惑式教学以及讲评式教学的运用,让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重视以及发挥。
我在教学《植物》一单元时,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大路旁等的植物,让学生回答自己对学校、路边最熟悉的植物有哪些。
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植物着手,开始研究本单元关于植物的科学知识,并通过搜集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
小学生由于对事物的接触较少,对很多事物都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制订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并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科学课堂学习中以兴趣为导师,引导他们探究科学知识。
在教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时,我出示两杯不知名的液体,结果同一个马铃薯在两杯液体中一沉一浮,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好多学生都猜测使马铃薯浮起来的这杯不知名的液体应该是盐水。
在谈到如何证明是盐水时,学生更来劲了,有的说可以用尝的方法,有的说可以用加热的方法等等,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 , 物体 的运 动方式》 在《 一课教 学 中, 实验 盘有若 干种 简单的操作材料( 带线小木块 、 乒乓球 、 玻璃小瓶 、 橡皮筋 、 塑料
尺、 气球 、 竹蜻蜓等 ) 当学生看到这些材料时 , :你们 想不 想 , 问 “ 玩?” 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 老师接着提出 :选择你们最感兴趣 “ 的四种 材料 来研究 。” 请你们仔 细观察一 下你们要 研究 的材 “
亮, 如果月亮旁边有一圈圈的东西就有可能要刮大风。” 还有 的 学生说 :我知 道一些有关 天气 的谚语 : “ 天上勾勾云 , 上雨淋 地
淋 。朝 霞 不 出 门 , 晚霞 行 千 里 。如 果 你 注 意观 察 天空 中 的云 朵 , 也 能 预测 天气 情 况 。 ” … …
道 自己干 了什么 。在这一课的教学 中, 教师给学生指 明了活动
壹坦 日
K CH GGA l E E l廷 (Fra bibliotek@吉 林教 育
.
提高
、
斜
宓 活 劲 的 布 效 性
始 科 学 学 习活 动 ,所 要 研 究 的 问题 越 贴 近 学 生 的生 活 实 际 , 学 生 就 会 越 感 兴 趣 。小 学 生 已有 了或 多 或 少 的 生 活 积 累 , 是 我 这
过 程 和 结果 进 行 预 测 , 得 活 动 更 有 指 向性 。没 有 这个 指 向 , 使 就 会 大 大 降低 科 学 探 究 活 动 的 有 效 性 , 向 有 偏 差 , 学 探 究 活 指 科 动 也 容 易 偏 离轨 道 。
们开展科学教学值得研究和利用 的财 富。因此 , 师在设计教 教 学活动 时 , 不仅 要体现学 生生活经 验的再现 , 更重 要 的是 要让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4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4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小学科学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当前在很多小学的实验教学实践中,还是存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学生完成不了实验内容这些方面。
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之外,还在很大水准上受到了实验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没有很好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没有准确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环节,压缩学生的实验时间,同时枯燥的实验方法和单一的实验材料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实验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了小学实验教学有效性不高的现状。
要想解决当前小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问题,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探索更加高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从增强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开始,持续地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要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增强对学生良好科学实验习惯的培养。
首先就需要学生能够做到按时上课,并保持顺序进入实验教室,这就需要班长发挥组织的作用,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外面组成整齐的队列,并保持安静,按时按点进入到实验室中,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每个学生都必须在其他人发言或回答问题的时候保持专注的倾听。
有些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在别人发言时经常会自顾自进行实验,有些同学在别人回答问题时经常会搞小动作,这些现象都严重防碍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因此教师增强对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视,及时发现并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为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提供有趣味的科学实验材料要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提供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材料,在合理选用实验材料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在小学实验课堂的教学中,选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帮助学生将实验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提升学生完成实验的能力,进而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共10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共10篇)第一篇: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本文探讨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探究的重要性和方法。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奠定基础。
第二篇:科学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科学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科学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互动和娱乐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分析本文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亲身参与,观察和实践科学知识,提高研究效果和记忆力。
第四篇: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教师角色转变本文探讨了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本文介绍了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
通过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培养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第六篇: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本文讨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七篇: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差异化策略本文介绍了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差异化策略。
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个别指导、小组合作等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研究效果。
第八篇:小学科学教材的选择与运用本文探讨了小学科学教材的选择与运用。
科学教材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研究需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九篇:小学科学课外科普教育的重要性本文讨论了小学科学课外科普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科普教育,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第十篇:小学科学教学评价的方法与策略本文介绍了小学科学教学评价的方法与策略。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实验报告外,还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展示演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有效性探讨
教学篇誗教学创新伴随着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改要求不断地深化和发展,以探究为中心进行科学学习的教学思想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的接受,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运用探究进行学习已经成为了科学教学的主要实践途径。
因此本文将通过简要阐述在目前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设计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主要原则,分析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对策。
一、目前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各小学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教学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新课改的推行时间较短、任务较重,很多教师没能及时改变自身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相对于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言,认为学好数学、语文、外语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更为重要,这就导致虽然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明白科学教学对培养学生形成探究能力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使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化,没能真正发挥探究活动的真正作用。
其次,由于小学生仍然处于身心发育不完善的阶段,因此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不集中等现象。
同时,很多教师教学和开展活动的方式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导致开展探究活动的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二、设计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原则(一)遵循科学性的设计原则遵循科学性的设计原则就需要在设计探究活动时,保证活动的操作方式、活动的基本设定以及活动的探究原理都应该具备严谨性和科学性,与相对应的科学原理以及科学手段应该形成一致。
这就要求教师按照探究主题进行素材选取时,必须严格按照探究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地制订探究活动方案。
重视探究活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保证科学实践活动平稳高效地开展。
(二)遵循充分保证学生安全的设计原则这一点主要是为了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安全性而提出的。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尚小,缺乏一定的危险防范意识,因此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人安全以及有效防范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浅析
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浅析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科学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问题。
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表现在:重进度,轻效果;重形式,轻过程;重个体,轻集体。
针对问题作者采取了以下有效实施策略:落实实验教学常规,规范学生课堂行为;利用情景教学,激发探究兴趣;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分阶段设计实验;延伸课外活动,拓展实验效果;建立科技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兴趣特长。
通过实践,采取有效策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在科学学习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让学生在亲身操作中了解科学知识,深化对科学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因此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科学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问题。
现笔者通过实践,分析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实现有效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一)重进度,轻效果一部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不顾教学质量,忽视教学效果。
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时,往往照本宣科,只是敷衍的把教学流程走了一遍,草草的把实验完成。
(二)重形式,轻过程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老师认为小学生学会了书本的知识,能够在课下会答题、期末能考试就可以了,科学实验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课余游戏而已。
因此,对老师来说,实验只是一个形式。
(三)重个体,轻集体在课堂实验中,部分老师为完成上级各种检查,重点培养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反复练习实验,熟悉操作流程。
对于其他学生,只是让他们熟记实验结论。
二、实验教学有效途径的实施策略(一)落实实验教学常规,规范学生课堂行为1.完善实验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
2.科学课教师对实验教学制订总的和分学期的教学计划,分年级列出实验课题、实验类型、实验时间等。
3.实验室应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材和科学任课教师的实验教学计划,制订本学期实验室工作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小学科学活动记录的有效性摘要:活动记录是指学生在亲历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以各自独特的思维形式保存下来的,既能体现知识获得,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科学实践。
活动记录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解决对策如下:重准备,合理设计活动记录;重过程,合理展开活动记录;重交流,合理解读活动记录;重激励,合理评价活动记录。
关键词:小学科学;活动记录;合理安排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237-02活动记录是指学生在亲历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以各自独特的思维形式保存下来的,既能体现知识获得,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科学实践。
可见,活动记录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具体的内容标准中,也有许多直接与记录有关的内容,如“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记录)”、“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然而,在当前许多科学教学的课堂里,老师们虽然知道活动记录的重要性,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会出现许多问题,造成活动记录流于形式,为记录而记录的现象,或者学生记录是记录了,效果并不好。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视我们课堂上的活动记录,找寻问题所在,并且探讨如何提高活动记录的有效性。
一、活动记录低效现象分析1.形式随意,要求不清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活动记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内容上可以大体分为观察活动记录和实验活动记录,从形式上又有图、文、表格、图表等。
不同的活动、不同的年段都有各自适合的记录方式,而我们很多时候都忽视了这一点,往往以本为本,采取单一的方式,更多地以表格形式作为活动记录的主要记录方式,这样一方面有时会造成学生记录时间难以控制,如三年级科学启蒙阶段,学生书写速度不快,如果多用表格、文字的方式,会耗费大量时间;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把科学严谨的表现部分——活动记录,看做一种枯燥、无味的“脏活”、“累活”,打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2.分工不明,参与不高科学探究活动一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在大多数的科学课堂上,小组内都会有一个所谓的明确分工,如组长、材料员、记录员、实验员等等。
表面上看,这样的分工已很明确,学生的探究活动应该是有明确指向性地按照活动要求完成了,可是我们也许没有注意到记录这个环节的特殊性。
实际上,记录这个环节可以说是牵起整个小组活动的主心骨,不过我们也能常常看到,小组活动时,实验的实验,讨论的讨论,记录的记录,更多组员的注意力和兴趣点都在活动本身上,而往往遗忘了与记录员的沟通,记录的完成真正成了记录员一个人的事了。
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实验现象与记录不相符,每位组员也没有真正亲历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3.时机不当,时间不足活动记录应该是伴随着活动过程中进行的一项工作,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什么时候应该记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
如果在得到数据前记录,那是违背科学实事,如果在数据产生后不及时记录,有可能错过重要的数据,导致数据的不真实,所以把握住记录时机十分重要。
如四年级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变化的观察实验,就特别讲求记录时间的把握,如果教师在这个环节没有进行合理的引导,很可能得不到准确的实验数据,规律也就无从总结。
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记录时间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一般是会注意到给予学生足够时间进行实验活动的,也希望学生的活动记录是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问题、假设、实验过程、实验结论,这种求全的思想往往就会造成记录时间不够的现象出现,学生实验做不好,记录也完成不好。
4.交流简单,解读浅显学生活动后的交流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而很多时候交流与展示过程简单、无序,汇报的组间互动性不够,缺少交流的真正意义。
同时,教师的指导也很重要,记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部分学生的记录没有拿出来展示过,也经常没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再对记录进行修改充实。
活动记录在真正体现其作用的时候却并没有体现出来,没有发挥记录对探究活动应有的促进作用。
同时,活动记录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教师打开一扇可透视学生学习的窗户,使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中的交流评价上,还可在课后通过对活动作进一步解读,更客观地了解并理解学生研究活动的进程和学生的研究能力。
而很多教师在课堂交流后,很少将学生活动记录拿起来,静静研读一番。
5.评价缺失,忽视价值很多老师可能都没注意到自己处理学生活动记录的方式,在一个活动主题完成之后,学生的活动记录不论有没有参与交流,最后交到老师那里,似乎很快就不了了之。
教师的这一做法大大忽视了活动记录作为学生科学成长的教育资源的价值。
同时,这种对待学生活动记录的方式,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和老师一样不再重视课堂上的活动记录,最多将活动记录看作汇报交流的一份材料,好与坏老师也不会多作评价,长此下去,学生参与活动记录的兴趣、主动性会荡然无存。
二、活动记录有效性策略1.重准备,合理设计活动记录科学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好学生活动过程中使用到的活动记录是怎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前期作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活动记录。
这里的设计可以是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对书后活动记录的选取,也可以是教师自行设计的活动记录,更加可以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预设的学生的自主设计活动记录。
在设计中,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兼顾到教材和学生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对教材全面深入把握,这样才能在众多活动中,选择最有价值的活动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记录,才能从一个主题活动中,有的放矢地选择重点环节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记录,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年段应提出不同的要求,相应的活动记录也应该有所不同。
如中年级,学生书写速度不快,因此最好采用简笔画和少量文字的方式进行记录,这样既不会让学生在记录中产生抵触情绪,同时还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而且,在学科启蒙的三年级,更要注意对学生活动记录的指导,每一次记录前,教师要明确记什么、怎么记等关键性问题,长期训练下来,学生的记录习惯自然养成,记录技巧也初步习得。
2.重过程,合理展开活动记录记录过程是关键,如何让学生合理、有效地进行科学活动记录,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把握时间与时机的问题、提高活动本身的有效性。
第一,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是讲求证据的,记录的一大价值就在于此。
教师可以适时在活动记录中渗透这一理念,如四年级学习运动快慢时,测量速度,学生单纯地说快与慢根本没有说服力,只有通过测量的数据才能站得住脚。
实际上,在科学学习中,这样的案例很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对学生加以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记录数据和现象要尊重事实就会铭记于心了。
学生认识到记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就不会产生对记录工作的偏见,小组合作的各个环节也不会再出现脱节的现象了。
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很有限,这就要求我们能合理地分配时间,保证活动时间的同时,要给予学生充足时间进行活动记录。
还要引导学生会把握记录时机,懂得在什么时候记录是有效和科学的。
如五年级简单电路的实验活动,学生的设计就必须在动手前进行,教师必须引导和强调,这也是科学严谨性的体现。
第三,记录是科学活动的一部分,它和其他环节密不可分,只有保证科学活动本身重难点突出,开展有效,才能促成活动记录的有效性提升。
如四年级研究摆是一项比较有代表性的实验,从假设到实验设计再到实验记录和结论是一个完整且规范的科学探究过程,它就好比一组齿轮,实验安排得好,环环相扣得紧密,效率才能提升,记录和其他环节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了。
3.重交流,合理解读活动记录科学探究中记录的一大意义就在于它的被解读,从中获得正确与谬误的判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这种解读可以理解为课堂上活动记录交流过程中师生对其的共同解读,也包括课后教师对活动记录重新审视的解读。
记录交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过程,是其作为科学论断重要佐证意义的体现。
学生对其进行充分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寻求科学真理,促进思维的发展,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如五年级折形状的研究,通过各组进行实验后记录的交流,共同解读记录传达的科学信息,作为研究者的学生才可能共同获得科学的启示,得到正确的结论。
而教师对学生记录的认真解读,不仅是对学生完成探究目标而进行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
这种认真解读的态度,就是把学生的活动记录作为教育资源来看待。
一方面,学生对教师的积极回应,会激发他们乐于投身科学学习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活动记录中读取到大量信息,如学生课堂实验情况、实验技能、探究水平等,从而适时调整后面的教学行为。
4.重激励,合理评价活动记录课堂上交流过程中,教师都会给予学生实质性的言语评价,这种评价是对学生探究过程的一种肯定,学生也乐于得到教师的这类评价,从而促进其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做得更好。
而活动记录的评价同样如此,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活动记录进行实时评价,课后对其也采取一定的评价方式,比如进行展示、评比,或者将其作为学生成长材料收集起来,最终形成学生科学学习成长过程的“科学书”,这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活动记录不仅仅在课堂汇报交流时发挥了作用,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点滴进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总而言之,科学活动记录作为小学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理解科学课程标准,更新科学教学观念,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记录指导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参考文献:[1]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韦钰.关于对法国“动手做”小学、学生园科学教育项目的考察报告[eb/ol].http:///fcmwen/php?ld=34155.[3]袁运开,蔡铁权.科学课程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阮翔.小学科学影响观察活动实效性的原因及对策[eb/ol].科学课在线网.[5]小学科学课的有效记录[j].教育科研论坛,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