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上语文12.与朱元思书周清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修辞手法的作用,分析如何运用到写作中,并解决问题。
此外,在课堂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课文情感的理解各有千秋,这让我深感欣慰。但我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上多给予鼓励,创造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敢于表达、善于表达。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对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显得拘谨,不敢大胆尝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实践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4.体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领悟课文所传达的友情、思念等人文主题,培养审美情趣和情感共鸣。
本节课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与朱元思书》,感受古文的韵味,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了解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认识古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
3.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造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激发学生创意思考,提高写作技巧。
4.强化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美、感受美,并能运用所学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八上12 与朱元思书 课件(共24张PPT).ppt

八上12 与朱元思书 课件(共24张PPT).ppt
孤倔的山峰能够遮住太阳,幽深的洞穴积囤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那 里蝉叫鹤鸣,水声激响,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
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一向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而此地多菊花, 又有很多竹实,
隐居山谷所需的东西,这里都已具备。仁人智士喜爱山水,真不是随便说说的呀!
寄语
朗读设计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重音可落在“箭”“奔”二字上,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 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命力与动感,因此朗读时应当语调高昂, 语速稍快,读得铿锵有力。
同学们,尘世中充满喧嚣与忙乱,紧张的学习之余, 不妨向作者学习,走进自然,怡情悦目,享受山水美 景带来的心灵净化,获得心灵的短暂休憩,从而更好 地生活。
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从作品内容出发
断和连(停顿) 轻和重(重读) 扬和抑(语调) 快和慢(语速)
朗读设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可以读得慢一点,平缓一点,读出文字所体现出的悠闲 之态,给人一种荡舟江上,随意飘荡的闲适感。
两字一顿,应放慢语速;读“天下”二字,可以做重音 处理,强调突出;“独”“绝”二字,可一字一顿并拖长, 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
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
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故鄣县往东三十里,有座青山,悬崖陡峭,连接云霄,山峰直插银河;
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 猿猴,
手臂相接,探头水面。秋露变为霜,春草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 晚,鸡叫声连续不断。”

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

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

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12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第12课与朱元思书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第12课与朱元思书

12*与朱元思书吴均◇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骈文写成的书信。

本文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信的一部分,是作者为友人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山水景致的一段。

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传诵至今。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情趣,培养积极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

2.难点:(1)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志士的共同追求。

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甚至生命。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了解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的文坛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今存诗歌140余首。

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

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2.文体简介骈文骈文,又称“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

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

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作骈体文。

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

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辞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

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文

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文

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文第一部分:课文原文张育谨在《与朱元思书》中写道:“朱元思之友者必其才”。

这其中不仅要求朱元思的朋友具备一定的才华,更重要的是要有促进朱元思成长的影响力。

课文中通过朱元思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朋友就是力量”的信念。

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的内容。

吾友朱元思,字文贞,长吉水之阳固乡人也。

早丧其父,母居里互而乃如焚。

予见朱金玉,则已十五;而素未逢其面,期能见揽,饮酒一杯而去耳耳,刺者封儿。

程新华者,鬻鞋之人也;而卖鞬于市三年矣,寻娶管女。

见金玉之名,器而趋之。

朱善画马,程亦好之。

朱最近有金玉游;程之居亦近者,杂往邀约,宴余以齐衰酒。

未达之意者,渐见于公诸侯者邀亦诱之,朱笑而不答;程则发一颠狂诗,其辞将书曰有这你不止是下啊尘埃龙飞凤舞是词呢是琴呢你没看见来我那可以闪烁是诗在第二部分:课文内容解析与注释朱元思的背景朱元思是吉水之阳固乡人,早年丧父后,他的母亲过着艰难的生活。

课文中的张育谨提到,他在十五岁时已经听过朱元思的名字,但并未见过他的面。

然而,他对朱元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期待能与他见面。

朱元思与程新华的相遇课文介绍了程新华,一个卖鞋的小贩。

程新华已经在市场上卖鞋三年了,并且娶了管家人家的女儿。

当程听说朱元思善画马时,非常仰慕,便向他靠拢。

朱元思和程新华都喜欢画马,因此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朱元思经常去程新华的居所串门,他们相约一起喝酒作诗。

朱元思的态度尽管朱元思最近备受名利的诱惑,但他对邀请他参加公诸侯的宴会的人不予理睬。

相反,他通过自己的朋友程新华来表达拒绝的态度。

程新华则以一首疯狂的诗作回应。

朱元思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名利所迷惑。

第三部分:课文主题与思考课文中主要体现了朱元思与程新华之间的友谊,以及朱元思坚守自己对名利的态度。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思考:1. 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兴趣和信任之上朱元思和程新华之间的友谊是基于他们对画马的共同兴趣,以及相互间的信任。

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

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
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的景象, 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 异色彩,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郁, 给人以繁华昌盛、积极向上的感觉。
中心意思
本文抓住富春江富阳至桐庐段山水的特点, 描画了一幅秀丽迷人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 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含蓄地显露出避世退 隐的高洁志趣。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交流】表达了作者面对富春江美景的陶醉,自由,潇洒,无拘无束的情感。
3.赏析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合作交流】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江水清澈透明的特征,表达了作者 对富春江水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结尾处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作家作品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 梁文学家。好学,有俊才。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 体”。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他曾 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 奉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骚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 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 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 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 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显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 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总结
刻画景物角度多变,手法不一。
本文的景物形象生动饱满、立体感强,这源于作者在 刻画景物时角度多变,手法多样。如在写富春江水时, 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写出了水的湍急凶悍、清澈深邃; 表现水的澄清又是正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侧面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相结合来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12课,主要讲述了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与朱元思之间的书信往来。

本课内容涉及到书法艺术、古代文化知识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及其历史地位,掌握古代书信的基本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字书写能力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对于古代书信格式、书法艺术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及其历史地位,掌握古代书信的基本格式,提高书法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及其历史地位,古代书信的基本格式。

2.难点:书法艺术的欣赏,古代书信格式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古代书信实物、图片等,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王羲之与朱元思书信往来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书法艺术和古代书信格式。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书法艺术和古代书信格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古代书信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王羲之与朱元思书信往来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3.准备书法作品,用于欣赏和讨论。

4.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书信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书法艺术和古代书信格式。

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将观点和想法记录在黑板上,供全班交流。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朱元思书》的文化背景、文学特色和书信格式。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文言文书信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生活中欣赏和传承书信文化。如果对今天的内容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仿写书信,大家共同赏析。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书信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探讨书信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认为书信与电子邮件有什么不同?”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方法:通过课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识别修辞手法,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与朱元思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曾经给朋友写过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书信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与朱元思书》的文学魅力。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课文《与朱元思书》的文学特色和书信格式。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魏晋时期书信的写作风格,掌握其结构特点,如开头、正文、结尾的布局。
举例:课文中“敬奉慈颜,追维孝友”等表达方式,体现了古代书信的礼仪文化。
-重点二:掌握重点词汇、成语和典故。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如“慈颜”、“孝友”、“千里共婵娟”等成语和词汇的含义及其运用场景。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但通过引导和讨论,大多数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课文的核心内容。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的几点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一同走进了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探索了文言文的魅力和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方式,我发现通过提问同学们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这种贴近生活的导入方法使学生们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也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风烟”、“漫卷”等词汇的用法和文章的篇章结构。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汉语表达和举例说明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阅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理解古文中的一词多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将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吴均的写作特色以及《与朱元思书》的深层含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创新思考,培养学科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
5.结合创意写作练习,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升表达与交流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言文阅读:掌握《与朱元思书》的词句理解,如“风烟”、“漫卷”、“凭轼”等生僻词汇的正确解释及其在文中的用法。
-作者背景:理解吴均的文学地位及其作品特点,特别是其山水小品文的风格。
四、教学流程

部编版《与朱元思书》PPT优质课件1

部编版《与朱元思书》PPT优质课件1
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 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骨 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信中的 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 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 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 一篇倍受青睐的山水小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与朱元 思书》 课件(共 35张PP 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与朱元 思书》 课件(共 35张PP T)
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高山)凭依着地势争着向上,彼此争着向高处 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 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他那追逐功名利禄之心。
❖ 一词多义:天下独绝(绝妙),百叫不绝(停止)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面)
❖ 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左右/允许)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与朱元 思书》 课件(共 35张PP T)

2、小组合作讨论、互译。

3、不能解决的地方问老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与朱元 思书》 课件(共 35张PP 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与朱元 思书》 课件(共 35张PP T)
当堂训练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意东西 向东向西漂流,名词作动词
(2)水皆缥碧 青绿色
奔千暮有 御二至时 风百江朝 不里陵发 以,,白 疾虽其帝 也乘间, 。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优质教案】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优质教案】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12.与朱元思书》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件。

信中,吴均表达了自己对朱元思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谈论了自己的生活琐事和人生感悟。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诗意,是篇很好的散文。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能体会到友谊的可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散文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在理解作者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中的人生哲理。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朱元思的思念之情。

3.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感悟,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

4.学会欣赏散文,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课文,提高自己的认知。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片。

3.分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哲理进行探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表演,发挥想象,将课文内容呈现出来。

教师对表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自主探究
探究任务
本文描述了富春江的秀美风景,你能以课文为 脚本,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解说一下吗?
探究方法
•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关键字词。 • 结合注释,整体把握文意。 • 用自己话说一说文句的意思。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课堂演练
配画
请你根据文中描述的美景,想象画面,给 课文配一幅插图,配以适当的解说文字,在班 级展示。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 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 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钟书认为 其成绩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 提并论。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 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情感志趣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人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 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羁縻出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 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 赋予山水以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 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 小组讨论,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关键语句,给文章划分层 次,梳理文章的结构。
• 根据小组讨论,形成小组结果,在教材上简要标注,派代 表发言。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总说富阳到桐庐的山水之美。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

2023年秋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2023年秋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第一步:交流感知(约18分钟,其中教师指导4分钟,师友互助活动14分钟。


环节一:师友检查:4分钟
1.教师出示预习互助提纲。

(1)诵读课文,读准停顿,注意字音字形。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师友先自主检查,然后师友互助检查:先学友解答,再师傅补充、纠正、点评,师傅要注意讲明学友容易出错的地方。

教师巡视,参与师友的互助交流,发现问题个别指导。

环节二:教师指导
1.请一组师友回答,先由学友回答,再由师傅补充、点评,其他师友进一步补充完善,最后教师指导预习时该注意的问题。

2.指名回答问题。

第二步:研读共品(约10分钟,其中教师引导点拨4分钟,师友互助活动6
第三步:互助释疑(约6分钟,其中教师引导点拨2分钟,师友互助活动4
第四步:巩固拓展(约7分钟,其中教师引导点拨1分钟,师友互助活动6分钟。


环节一:师友练习;6分钟
环节二:教师归纳;1分钟
第五步:总结提高(约4分钟,其中教师引导点拨2分钟,师友互助活动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21.与朱元思书吴均一、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积累文言词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新秀丽的词藻构成的一片写景的小品文,描绘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

让我们一起来领会富春江的美丽景致。

二、关于文章体式和作者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

全篇以偶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偶句: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吴均:字叔痒,吴兴故鄣人。

南朝梁著名的文学家,家世寒贱,因为好学终成俊才,他的诗清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擅长写景。

因为其诗清拔有古气,故称为“吴均体”。

三、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疏通文意1、指导学生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教师对于疑难问题及时解答,如“东西”“夹岸”“泠泠”等的解释。

学生结合课文下注释,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疏通文意。

)2、通过诵读,读出语言的神韵。

通过联想,领悟语言的美。

四、通读全篇五、课堂提问1、教师说句子,让学生能够做到不看书也能把句子的意思背诵出来。

2、再次诵读课文。

六、板书解题(教师出4个题目,让学生看书自己找出答案,老师总结并归纳)1、第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出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领全文)2、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写水之“异”的?水之“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明确:异{水之“急”甚箭(夸张)若奔(比喻)3、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写山之“奇”的?高山、寒树(山树之奇)山峦负势竞上,千百成峰(山峦之奇)明确:奇{泉、鸟、蝉、猿(山音之奇)鸢飞戾天、经纶事物(山魅力之奇)横柯、疏条(山林之奇)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与朱元思书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与朱元思书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年版)。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我们现在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同“返”,返回。
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
互相掩映。
指平息名利之心。
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
【翻译】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接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显得阴暗;稀疏的枝条相互掩映(之处),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形容词,绝妙的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
副词,直接、径直
副词,笔直
直视无碍( )猿则百叫无绝( )
动词,没有
副词,不
◆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 )任意东西( )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
文体常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清《与朱元思书》(满分80)
一、字词积累(35分)
1.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
3.任意东西(2分)
4.天下独绝
5.水皆缥碧
6.急湍甚箭
7.急湍甚箭8.猛浪若奔(2分)
9.皆生寒树
10.负势竞上(2分)11.负势竞上(2分)
12.互相轩邈(2分)
13.争高直指14.泉水激石
15.泠泠作响16. 风烟俱净
17.蝉则千转不穷(3分)
18.猿则百叫无绝 19.鸢飞戾天者
20.望峰息心21.经纶世务者
22.窥谷忘反(2分)23.横柯上蔽24. 横柯上蔽(2分)25.疏条交映
26.嘤嘤成韵(2分)
二、古今异义(4分)
1.鸢飞戾天者古义:今义:
2一百许里古义:今义:
三、翻译句子(28分)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分)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分)
3.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2分)
4.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分)
5.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分)
周清《与朱元思书》(满分80)
一、字词积累(35分)
1.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
3.任意东西(2分)
4.天下独绝
5.水皆缥碧
6.急湍甚箭
7.急湍甚箭8.猛浪若奔(2分)
9.皆生寒树
10.负势竞上(2分)11.负势竞上(2分)
12.互相轩邈(2分)
13.争高直指14.泉水激石
15.泠泠作响16. 风烟俱净
17.蝉则千转不穷(3分)
18.猿则百叫无绝 19.鸢飞戾天者
20.望峰息心21.经纶世务者
22.窥谷忘反(2分)23.横柯上蔽
24. 横柯上蔽(2分)25.疏条交映
26.嘤嘤成韵(2分)
二、古今异义(4分)
1.鸢飞戾天者古义:今义:
2一百许里古义:今义:
三、翻译句子(28分)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分)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分)
3.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2分)
4.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分)
5.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分)
6.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4分)
7.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分)
8.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分)
9.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分)
四、问题探究
1.富春江的山和水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举例说明。

(10分)
2.本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6.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4分)
7.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分)
8.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分)
9.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分)
四、问题探究
1.富春江的山和水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举例说明。

(10分)
2.本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