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爬电距离和空气间隙的标准ppt课件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IEC 60335-1: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第四版)标准在2001年5月公布,但由于配合使用的各个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XX特殊要求》很多还没有制订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200版本的《通用要求》。
与第三版相比,新版标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方面有了很多变化。
可以预见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全世界未来10年家用电器及类似产品的结构设计,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尤其是家电产品设计和测试方面人员的足够重视。
欧洲标准化组织在2002年对EN60335-1进行了换版,而中国国家标准GB4706.1相信很快更新。
据悉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于2003年9月在烟台召开了GB4706.1-XXXX标准的起草工作会议,有希望在今年内完成征求意见稿。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下标准制订的一些背景情况,并重点对变化较大的第29章作简单介绍。
背景介绍:在过去40多年里,第一版(1976),第二版(1988),第三版(1991)标准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内容要求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它们都是以过去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制订出来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要求相对保守,留有余地太多,或者说对制造商的要求高了。
例如:对于230V和小于130V的危险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部件之间都是8mm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和同样的交流耐压测试值的要求。
虽然TC 61(制订IEC 60335标准的委员会)早在编写第三版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些内容要求不尽合理,并打算修改,可是由于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更改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被耽搁了好几年。
最近几年,随着IEC60664绝缘配合系统系列标准的不断完善,对于直流电压小于1000V和交流电压小于1500V绝缘配合有了更明确和具体的电气间隙和耐压要求,TC 61委员会就有了修订标准的技术基础。
因而参照IEC 60664所制订的新版IEC 60335与旧版相比,有很多变化,并且这些新增内容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
1、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_图文解释详解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电气间隙Clearance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
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
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
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爬电距离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
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
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
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
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为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均有相关法规以约束电器产品对人身造成的各种伤害。
因此,安全性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离是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实际测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结果差异、本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一下概括总结,谈谈以下几点理解。
一.名词解释:1、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爬电距离
一、爬电1、爬电现象在绝缘材料的性能降低时受天气等外界因素如空气湿度大,接连阴天梅雨季节,潮湿环境等使得带电金属部位与绝缘材料产生象水纹样电弧沿着外皮爬的现象,也有点象闪电一样.2、爬电原理两极之间的绝缘体表面有轻微的放电现象,造成绝缘体的表面(一般)呈树枝状或是树叶的经络状放电痕迹,一般这种放电痕迹不是连通两极的,放电一般不是连续的,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如天气潮湿、绝缘体表面有污秽、灰尘等,时间长了会导致绝缘损坏。
3、引起爬电现象的原因绝缘部分表面附着污秽,使绝缘部分绝缘强度下降,在空气潮湿发生爬电。
4、爬电的本质绝缘表面电压分布不均匀,造成局部放电。
5、发生爬电的环境发生爬电时电弧的长度受污秽的面积大小、空气湿度、电压高低因素影响。
在电缆的绝缘部分,绝缘材料的绝缘强度、防污秽附着、加长绝缘“距离”等性能会对爬电现象有影响6、材料的抗爬电性能:绝缘强度、高密度分子等。
二、爬电距离CreepageDistance1、定义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设备及易接触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也称爬电距离,简称爬距。
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根据污秽程度不同,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另一个带电体的必须经过最短的路程,就是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是一个带翅膀的蚂蚁,飞的最短距离。
国标里有具体规定,不同形状的绝缘,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
在GB/T 2900.18-1992 电工术语低压电器标准中对爬电距离有这样的定义:爬电距离具有电位差的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测量爬电距离输入150V-300V电源最小空气间隙及爬电距离输入150V-300V电源最小空气间隙及爬电距离相邻端子间爬电距离:11.35mm 端子和导轨间爬电距离:10.11mm相邻端子间爬电距离三、爬电比距1、爬电比距的定义: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设备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之比,单位为mm/kV。
爬电距离和电器间隙
爬电距离和电器间隙概要:1、爬电距离: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是沿表面计算的,如果是孔的话要绕过去);2、电气间隙:两导电部件之间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空间直线距离)。
黄色路径是爬电距离,蓝色是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普通灯具交流(50/60HZ)正弦电压的最小距离(GB7000.1—2007表11.1)(普通灯具的爬电距离)距离/mm工作电压有效值/V 不超过50 150 250 500 750 1000爬电距离——基本绝缘PT I ≧6000.6 1.4 1.7 3 4 5.5 <600 1.2 1.6 2.5 5 8 10 ——附加绝缘PTI ≧600— 3.2 3.6 4.8 6 8 <600 — 3.2 3.6 5 8 9加强绝缘— 5.5 6.5 9 12 14电气间隙——基本绝缘0.2 1.4 1.7 3 4 5.5 ——附加绝缘— 3.2 3.6 4.8 6 8——加强绝缘— 5.5 6.5 9 12 141)PTI(耐起痕指数)按照IEC60112.IPX1或以上灯具交流(50/60HZ)正弦电压的最小距离(GB7000.1—2007表11.2)(普通灯具的爬电距离和IPX1或更高的灯具)距离/mm工作电压有效值/V 不超过50 150 250 500 750 1000爬电距离——基本绝缘PTI≧600 1.5 2 3.2 6.3 10 12.5 175≦PTI ﹤600 1.9 2.5 4 8 12.5 16 ——附加绝缘PTI ≧600— 3.2 4 8 12.5 16加强绝缘— 5.5 6.5 9 12.5 16电气间隙——基本绝缘0.8 1.5 3 4 5.5 8 ——附加绝缘— 3.2 3.6 4.8 6 14 ——加强绝缘— 5.5 6.5 9 12 141)PTI(耐起痕指数)按照IEC60112.正弦或非正弦脉冲电压的最小值(GB7000.1—2007表11.3)(普通灯具的爬电距离和IPX1或更高的灯具)额定脉冲电压峰值/KV2.0 2.53.04.05.06.0 8.0 10 12最小电气间隙/mm 1 1.5 2 3 4 5.5 8 11 14额定脉冲电压峰值/KV15 20 25 30 40 50 60 80 100最小电气间隙/mm 18 25 33 40 60 75 90 130 170耐起痕指数:指按照规定的方法试验,材料表面能经受住50滴电解液而没有形成漏电痕迹的最高电压值(在绝缘材料商滴氯化铵溶液的同时施加一定的电压值V,在50滴溶液滴完前,电极之间没有出现闪络或击穿现象,此时的电压值V就是耐起痕指数)。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表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1.电气间隙:两个相邻导体或一根导体与相邻电动机外壳表面之间沿空气测得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沿着两条相邻导体或一条导体与相邻电动机壳体表面之间的绝缘表面测得的最短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根据测得的工作电压和绝缘水平,要求该电气线路的电气间隙可以确定主要方面。
参见表3和表4。
次级侧线路电气间隙的尺寸要求如表5所示。
通常:初级侧AC部分:保险丝LN≥2.5mm之前,Ln PE(接地)≥2.5mm之后,之后对于保险丝装置,没有要求,但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短路损坏电源。
初级侧AC到DC部分≥2.0mm,初级侧DC到地面≥2.5mm(初级侧浮地接地)如果初级侧部分到次级侧部分大于或等于4.0 mm,则间隙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毫米,二次侧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毫米爬电距离的确定: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等级,爬电距离可参照表6来确定。
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接地≥2.5mm,保险丝后无要求,但应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短路损坏电源。
(2)初级侧的AC到DC部分≥2.0mm(3)例如,如果初级侧到地面的DC接地≥4.0mm,例如初级侧到大地(4),则初级侧到次级侧≥6.4mm,例如光耦合器,y电容器和其他元件,应将脚间距开槽。
(5)二次侧应≥0.5mm1.在质量上有所不同爬电距离:沿着绝缘5261的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部分之间的距离4102。
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1653带电,这会导致绝缘材料带电区域中的带电现象。
电气间隙:测量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导电部件与设备保护接口之间的最短距离。
换句话说,在确保电气性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空气可以获得最短的绝缘距离。
2.设置步骤不同电气间隙:(1)确定工作电压的峰值和有效值;(2)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的类型;(3)设备的暂态过电压根据过电压类别确定;(4)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普通设备的污染等级为2);(5)确定电气间隙交叉的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有关爬电距离和空气间隙的标准规定
The clearances of four insulation types:
1. Basic insulation 2. Supplementary insulation 3. Reinforced insulation 4. Functional insulation
4
Reinforced insulation
8
Functional insulation
3.2
29.2.1 creepage for basic insulation Lacquered conductors of windings
1.5mm Creepage distance of winding need not be greater than the associated clearance specified in table 16
degree 3 applies
Note: The pollution degree should need refer to part 2.
Pollution degre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Pollution degree
60335 – 2 – 3
II
60335 – 2 – 9
0.5
2500
1.5
4000
3.0
6000
5.5
8000
8.0
1000
11.0
How to find the minimum clearance
➢ Household appliance are in overvoltage category II ➢ Select the rated voltage ➢ Using the table 1 to find out the rated impulse voltage ➢ According to table 2, the minimum clearance could be found by rated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PPT精品文档
10
过电压和冲击耐受电压
G VVVF
输电线
入
户
家 电 家 电
用 器 用 器
隔离变压器
通 讯 线
配电箱
进线
入
户
特低压 设 备
工 设
业 备
IV类
III类
II类
I类
11
过电压和冲击耐受电压
例1:连连看 I II III IV
12
过电压和冲击耐受电压
冲击耐受电压(瞬态电压) ---决定电气间隙的主依据 电源网络的瞬态电压 通讯网络的瞬态电压 设备自身通断产生的瞬态电压 设备主动产生的脉冲瞬态电压
20
确定爬电距离要求值(usual)
工作电压 污染等级 绝缘材料CTI值 查表
例3:一个I类220V, IP40的LED驱动, Vo15Vmax, PCB板无灌胶。通过查表,试判 断内置接线端子,初级到金属外壳,初级到 次级的爬电距离要求。(假设变压器电压不高 于输入) 如果是II类,Vo150Vmax, 上述要求又如何?
21
IEC 61347中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要求
22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
开槽 当开槽的宽度大于一定值时,爬电距离必须绕过开槽
污染等级 1 2 3 开槽宽度 X的最小值 mm 0.25 1.0 1.5
23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
━━━━━━ 电气间隙 ┅┅┅┅┅┅ 爬电距离 例4:
24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
━━━━━━ 电气间隙 ┅┅┅┅┅┅ 爬电距离 例5:
25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
━━━━━━ 电气间隙 ┅┅┅┅┅┅ 爬电距离 例6:
26
关于爬电距离和空气间隙的标准
Note: The pollution degree should need refer to part 2.
Pollution degree
PTC heating plate
The clearance between surfaces of PTC heating elements may be reduced to 1mm
29.2 creepage distances
Step 1 (To find out the pollution degree)
Hair straighter assembly
PTC heater
Different types of PTC Heating elements
Internal construction of PTC heating element
The clearance >=1mm
Kapton film Electrode plate
330
500
800
>50 and <=150
800
1500
2500
>150 and <=300
1500
2500
4000
Minimum clearance (Table 2)
Rated impulse voltage V
Minimum clearance mm
330
0.5
500
0.5
800
0.5
1500
>1mm
Tubular sheathed heating element
Pollution degree 1
29.1.2 clearance of supplement insulation
关于爬电距离和空气间隙的标准
气间隙和绝缘穿通距离 (Table 1)
Rated voltage V
Rated impulse voltage V Overvoltage category I II 500 1500 2500 III 800 2500 4000
I
1
2
3
Material group
II III a/b
Material group
I II III a/b
<=50 >50 and <= 125 >125 and <=250 >250 and <= 400 >400 and <= 500 >500 and <= 800
0.2 0.3 1.6 1.0 1.3 1.8
0.2
0.3 1.6 1.0 1.3 1.8
0.6
0.8 1.3 2.0 2.5 3.2
0.9
1.1 1.8 2.8 3.6 4.5
1.2
1.5 2.5 4.0 5.0 6.3
1.5
1.9 3.2 5.0 6.3 8.0
1.7
2.1 3.6 5.6 7.1 9.0
1.9ª
2.4 4.0 6.3 8.0 10.0
<=50 >50 and <=150 >150 and <=300
330 800 1500
Minimum clearance (Table 2)
Rated impulse voltage V
330
Minimum clearance mm
1、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_图文解释讲解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电气间隙Clearance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
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
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
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爬电距离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
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
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
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
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为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均有相关法规以约束电器产品对人身造成的各种伤害。
因此,安全性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离是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实际测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结果差异、本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一下概括总结,谈谈以下几点理解。
一.名词解释:1、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什么叫带电间隙和爬电距离
什么叫带电间隙和爬电距离
由于煤矿井下空气潮湿、粉尘较多、环境温度较高,严重影响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
为了避免电气设备由于绝缘强度降低而产生短路电弧、火花放电等现象,对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作出了规定。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
电气间隙是指两个裸露的导体之间的最短距离,即:电气设备中有电位差的金属导体之间通过空气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通常包括:
(1)带电零件之间以及带电零件与接地零件之间的最短空气距离;
(2)带电零件与易碰零件之间的最短空气距离。
只有满足电气间隙的要求,裸露导体之间和它们对地之间才不会发生击穿放电,才能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体之间沿其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也就是在电气设备中有电位差的相邻金属零件之间,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由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性能以及绝缘材料表面形状等因素决定的。
额定电压越高,爬电距离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绝缘材料表面施加污染液或污垢杂质之后,在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场作用下,这些导电液体或污垢杂质将产生微小的火花放电,使绝缘材料发生局部破坏,那么绝缘材料抵抗这种破坏的能力就称为耐泄痕性能。
防爆电气设备是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的,环境中含有各种污染液和污垢杂质,设备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IEC 60335-1: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第四版)标准在2001年5月公布,但由于配合使用的各个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XX特殊要求》很多还没有制订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200版本的《通用要求》。
与第三版相比,新版标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方面有了很多变化。
可以预见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全世界未来10年家用电器及类似产品的结构设计,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尤其是家电产品设计和测试方面人员的足够重视。
欧洲标准化组织在2002年对EN60335-1进行了换版,而中国国家标准GB4706.1相信很快更新。
据悉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于2003年9月在烟台召开了GB4706.1-XXXX标准的起草工作会议,有希望在今年内完成征求意见稿。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下标准制订的一些背景情况,并重点对变化较大的第29章作简单介绍。
背景介绍:在过去40多年里,第一版(1976),第二版(1988),第三版(1991)标准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内容要求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它们都是以过去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制订出来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要求相对保守,留有余地太多,或者说对制造商的要求高了。
例如:对于230V和小于130V的危险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部件之间都是8mm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和同样的交流耐压测试值的要求。
虽然TC 61(制订IEC 60335标准的委员会)早在编写第三版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些内容要求不尽合理,并打算修改,可是由于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更改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被耽搁了好几年。
最近几年,随着IEC60664绝缘配合系统系列标准的不断完善,对于直流电压小于1000V和交流电压小于1500V绝缘配合有了更明确和具体的电气间隙和耐压要求,TC 61委员会就有了修订标准的技术基础。
因而参照IEC 60664所制订的新版IEC 60335与旧版相比,有很多变化,并且这些新增内容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摘要:
1.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定义
2.国标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规定
3.影响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因素
4.如何在设计和使用中遵守国标要求
5.国标对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重要性
正文: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电气安全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我国的相关国家标准,以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电部件之间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表面电场强度引起空气击穿的最小距离。
电气间隙则是指两个导电部件之间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介质击穿或电弧放电引起短路的最小距离。
这两个参数都是衡量电气设备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
影响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设备材料、电压等级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
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我国的相关国家标准。
例如,根据GB 50254-2014《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不同电压等级的设备应满足相应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要求。
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定期对
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能始终符合国标要求。
国标对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方面,这些要求可以有效防止由于电气击穿、电弧放电等引起的火灾、触电等事故;另一方面,它们也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降低设备故障率的重要措施。
总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国标规定对于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IEC 60335-1: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第四版)标准在2001年5月公布,但由于配合使用的各个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XX特殊要求》很多还没有制订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200版本的《通用要求》。
与第三版相比,新版标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方面有了很多变化。
可以预见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全世界未来10年家用电器及类似产品的结构设计,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尤其是家电产品设计和测试方面人员的足够重视。
欧洲标准化组织在2002年对EN60335-1进行了换版,而中国国家标准相信很快更新。
据悉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于2003年9月在烟台召开了标准的起草工作会议,有希望在今年内完成征求意见稿。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下标准制订的一些背景情况,并重点对变化较大的第29章作简单介绍。
背景介绍:在过去40多年里,第一版(1976),第二版(1988),第三版(1991)标准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内容要求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它们都是以过去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制订出来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要求相对保守,留有余地太多,或者说对制造商的要求高了。
例如:对于230V和小于130V的危险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部件之间都是8mm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和同样的交流耐压测试值的要求。
虽然TC 61(制订IEC 60335标准的委员会)早在编写第三版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些内容要求不尽合理,并打算修改,可是由于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更改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被耽搁了好几年。
最近几年,随着IEC60664绝缘配合系统系列标准的不断完善,对于直流电压小于1000V和交流电压小于1500V绝缘配合有了更明确和具体的电气间隙和耐压要求,TC 61委员会就有了修订标准的技术基础。
因而参照IEC 60664所制订的新版IEC 60335与旧版相比,有很多变化,并且这些新增内容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
关于爬电距离及空气间隙的标准
The clearance of basic insulation
Example 1 : Water kettle
Rating
: 220 – 240V 50Hz 2500 – 3000W
Rated voltage Rated impulse voltage
V
(V)
Overvoltage category
PTC heating plate
The clearance between surfaces of PTC heating elements may be reduced to 1mm
29.2 creepage distances
Step 1 (To find out the pollution degree)
impulse voltage
The clearances of four insulation types:
1. Basic insulation 2. Supplementary insulation 3. Reinforced insulation 4. Functional insulation
➢Pollution degree 2 applies unless ➢Precautions have been taken to protect the insulation, in which case pollution 1
applies ➢The insulation is subjected to conductive pollution, in which case pollution
29.1.3 clearance of reinforced insulation The reinforced insulation using the next step for rated impulse
高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标准
高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标准高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标准主要取决于设备的额定电压、污秽等级、绝缘材料等因素。
在我国,高压电气设备的设计和选型需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根据GB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以及IEC 61439.1:2011等同使用的国际标准,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对于电气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至关重要。
爬电距离是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电气间隙是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在高压电机接线盒方面,不同额定电压的电机产品,中小型电机安全通用要求标准GB14711中规定了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最小值。
对于裸带电件之间、可移动的金属罩与裸带电件之间,以及非载流金属与裸带电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设备的额定电压、污秽等级、绝缘材料等因素综合考虑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一般来说,高压电机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大于低压电机。
在设计和选型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关于爬电距离和空气间隙的标准ppt课件
330
500
800
>50 and <=150
800
1500
2500
>150 and <=300
1500
2500
4000
;.
1
Minimum clearance (Table 2)
Rated impulse voltage V
Minimum clearance mm
330
0.5
500
0.5
800
0.5
;.
5
Special components for basic insulation
➢ The terminals of tubular sheathed heating elements counted 1mm, if the microenvironment is pollution degree 1.
II
III a/b
I
II III a/b
0.2 0.6 0.9 1.2 1.5 1.7 1.9ª
0.3 0.8 1.1 1.5 19 2.1 2.41.6 1.3 1.8 2.5 3.2 3.6 4.0 1.0 2.0 2.8 4.0 5.0 5.6 6.3
1.3 2.5 3.6 5.0 6.3 7.1 8.0
;.
13
Pollution degre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Pollution degree
60335 – 2 – 3
II
60335 – 2 – 9
III
60335 – 2 –14
III
60335 – 2 –15
III
爬电距离的标准
爬电距离的标准
电距离是指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下,电子能传输的最大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在这个距离内,物体表面不能有附着物或积尘,否则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爬电距离的标准主要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和电压等级,一般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来确定,常见的标准有如下几种:
1. 低压环境下:在空气中,300V以下的电压,爬电距离一般为
2.5mm。
2. 中压环境下:在空气中,1000V以下的电压,爬电距离一般为12mm。
3. 高压环境下:在空气中,1000V以上的电压,爬电距离一般为25mm。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适用于干燥、洁净的空气环境,如果是潮湿或工业现场等复杂环境,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1.3 clearance of reinforced insulation The reinforced insulation using the next step for rated impulse
voltage.
Between terminal and plastic enclosure
5
Special components for basic insulation
The terminals of tubular sheathed heating elements counted 1mm, if the microenvironment is pollution degree 1.
Hair straighter
Hair straighter assembly
PTC heater
10
Different types of PTC Heating elements
11
Internal construction of PTC heating element
The clearance >=1mm
3
The clearance of basic insulation
Example 1 : Water kettle Rating : 220 – 240V 50Hz 2500 – 3000W
Rated voltage Rated impulse voltage
V
(V)
Overvoltage category
Pollution degree 2 applies unless Precautions have been taken to protect the insulation, in which case
pollution 1 applies The insulation is subjected to conductive pollution, in which case pollution
impulse voltage
The clearances of four insulation types:
1. Basic insulation 2. Supplementary insulation 3. Reinforced insulation 4. Functional insulation
The minimum clearances of basic insulation was 1.5mm
Rated impulse voltage V
330 500 800 1500 2500 4000 6000 8000 1000
Minimum clearance
mm
0.5 0.5 0.5 0.5 1.5 3.0 5.5 8.0 11.0
degree 3 applies Note: The pollution degree should need refer to part 2.
I
II
III
<=50
330 500 800
>150 and <=150 800 1500 2500
Using category II
>150 and <=300 1500 2500 4000
220 – 240V
The rated impulse voltage was 2500V
4
29.1.1 clearances of basic insulation
Kapton film Electrode plate
PTC heating plate
The clearance between surfaces of PTC heating elements may be reduced to 1mm
12
29.2 creepage distances
Step 1 (To find out the pollution degree)
330
500
800
>50 and <=150
800
1500
2500
>150 and <=300
1500
2500
4000
1
Minimum clearance (Table 2)
Rated impulse voltage V
Minimum clearance mm
3300.5
1500
0.5
2500
1.5
4000
3.0
6000
5.5
8000
8.0
1000
11.0
2
How to find the minimum clearance
Household appliance are in overvoltage category II Select the rated voltage Using the table 1 to find out the rated impulse voltage According to table 2, the minimum clearance could be found by rated
>1mm
Tubular sheathed heating element
Pollution degree 1
6
29.1.2 clearance of supplement insulation
The minimum clearance is same as the basic insulation The distance between enclosure and internal wire
Clause 29Clearances, Creepage distances and solid insulation爬电距离、电
气间隙和绝缘穿通距离 (Table 1)
Rated voltage
Rated impulse voltage
V
V
Overvoltage category
I
II
III
<=50
8
29.1.4 clearance of functional insulation
Between terminals
The functional insulation is between live parts of different potential
9
PTC Heating 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