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顶骨舍利 黄煜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奘法师顶骨舍利
黄煜宝 玄奘大师生于公元600年<隋代>,祖籍河南陈留,出生地在洛州侯氏县游仙乡凤凰谷陈村。在他十三岁时,隋炀帝下诏在洛阳剃度27人,他被破格剃度,赐名玄奘。
唐高祖武德九年,玄奘在长安见到一位印度名僧,了解到印度那烂陀寺讲学的盛况,于是离开长安,走上了漫长的艰苦的取经之路。
贞观十九年,玄奘四十四岁,回国入西京。开始了译经讲法著书的劳作。
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五日,玄奘法师于铜川宜君玉华宫圆寂。四月十四日,玄奘法师灵骨安葬于浐河东岸白鹿塬。
公元669年,唐高宗下诏,以隆重仪式和宏大场面,将玄奘法师遗骨迁葬于樊川杜曲东南的少陵塬畔,并修塔建寺,即兴教寺。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兴教寺塔毁于黄巢起义战火,寺僧护携玄奘遗骨至终南山紫阁寺。紫阁寺位于户县紫阁峪,有座高大俊秀的七级佛塔,葬的就是玄奘。研究人员初步怀疑紫阁寺在紫阁峪的理由是,紫阁峪山外的神仙路、白龙沟、白马河等地名,与玄奘西行里提到的地名一样。紫阁峪上有一座7层的无主塔,俗称敬德塔,其风格类似唐塔。1988年维修该塔时,在5层塔龛里发现的碑文上记载,该塔是宋朝元佑七年毁5重塔建7重塔。敬德塔下的山坳摩崖石刻上,“紫阁”二字清晰可见,而紫阁峪惟一存下的敬德塔碑文中有“舍塔”二字表明该塔为藏骨塔。因此得出答案:紫阁寺就在紫阁峪。
调研人员认为,塔是东汉以后佛教信徒从印度引进的一种地面建筑,其主要作用就是安葬佛陀舍利或其门徒的遗骨。敬德塔有异域风格,此塔建造时间与可政和尚迁走玄奘头骨时间相吻合,中国玄奘研究会王仲德认为,玄奘遗骸广明元年(880年)迁入紫阁寺,“上建五重塔”。文章进一步表明,宋时为避西夏战乱,当时因寺颓塔倾,可政和尚携玄奘顶骨至南京,显然是从五重塔中取走。元佑七年(1092年)拆除残损的五重塔,建现在的七重塔,安葬其余遗骨。重檐七级塔与玄奘的身份地位相符。玄奘在佛教信徒的心目中是“大遍觉”,即完全觉悟者。其身份接近释迦牟尼,因此,只有玄奘能够享受七级塔礼遇。因此,玄奘遗骸当在紫阁寺七级塔内。
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南京长干寺演化大师可政,在长安紫阁寺发现玄奘法师顶骨。为避西夏作乱,遂将顶骨奉往南京,先安葬于长干寺东阁塔内。三十九年后,至天圣五年<1027年>二月五日,由唐文遇等,迁葬于雨花台畔天禧寺内之东岗。元代至顺三年<1332年>,天禧寺
主持广演,以银铸小箱为里,外套铸物小箱,盛放顶骨石函而供养之,并废塔重建。明代洪武十九年<.1386年>,又由黄福灯等人,给原顶骨石函外套石椁,迁葬于千禧寺南岗三藏塔之上。清代咸丰四年,太平天国时,塔毁无闻。
1937年,国民军失守南京,日侵驻南京,在中华门外雨花台山丘上挖掘时,发现一石椁,椁内藏一石函,函体左右,两侧刻有文字。经专家鉴定,确认是玄奘顶骨石函。当时日军企图全部掠归日本,后经多方交涉,仍将顶骨三分:一份仍留南京,在玄武湖建塔供养;一份送北京弘福寺供养;一份日本供养。留南京的一份后有三分,一份藏在南京的灵谷寺,一分藏在南京覆舟山顶的三藏塔内;一份藏在南京博物院。
1999年起,西安慈恩寺与南京方面多次接触,终于在 2000年11月21日,将玄奘法师顶骨舍利一小部分迎请安奉于大遍觉堂内。
2012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