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在危重病抢救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李春艳一、低血压许多因素可引起低血压,主要包括低血容量、静脉回流受阻、心功能不全和药物作用。
低血容量的发生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脱水:液体入量不足,维持补液不够,液体丢失增加。
要注意消化道应急性溃疡出血,可给以制酸剂和黏膜保护剂。
(2)静脉回流受阻:胸腔内压增加(PEEP 和气胸)或并发肺栓塞(3)心功能不全;(4)系统炎性反应综合征或脓毒败血症。
在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初期,低血压是上述机制所致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存在低血容量的情况下更易发生;麻醉药物突然阻断交感神经张力是引起低血压的另一机制;静脉张力降低也可引起低血压,如败血症、低血糖等。
通常可输入晶体液体或必要时用升压药物纠正。
二、急性呼吸窘迫或人机对抗人机对抗多发生在控制呼吸模式时,尤其是上机早期患者不适应或自主呼吸恢复时,同步呼吸时,如触发灵敏度失调或设置不当,患者呼吸频率过快,也可发生人机不协调现象,表现有焦虑、烦躁、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心率失常等,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常见影响因素有:1、患者呼吸中枢输出的敏感性增加:包括增加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增加对通气的需求,增加呼吸机负荷,疼痛、焦虑等因素。
2、与病人呼吸系统相关的异常,包括人工气道的故障,气道痉挛、分泌物增加或储留,并发气胸、肺水肿、肺栓塞或腹胀等。
3、机械通气各环节出现异常,也是一重要因素,包括脱机、系统漏气、通气回路故障、供氧流量不足、呼吸机本身支持不足等。
鉴于以上原因,机械通气患者一旦发生呼吸窘迫,按以下步骤检查:1、撤除机械通气,改为手工通气,并吸入100%氧。
如病人立即缓解,说明呼吸机有故障,应立即更换;如无改善,问题可能出在插管或病人本身,立即评估病人并查体。
2、气管插管所致的问题:常见插管开始或继发移位进入右主支气管,导致对侧肺不张。
气管插管也可移位于声带上方,表现为低潮气量、突然讲话和鼻口气流,可气囊放气后重新充气或重新插管解决。
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一、引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一些需要持续呼吸支持的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ICU中,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深入了解和积极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工作,对临床医务人员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观察要点1.呼吸情况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情况是观察的重点之一。
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等需要通过观察呼吸器的数字和患者的胸廓运动或经鼻导管、呼吸腔内压力曲线等来进行评估。
2.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的各项参数指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内压、呼吸机的各项参数指标、气囊压力等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
3.呼吸道分泌物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的性状、性质、颜色等进行观察和痰液的状况监测。
4.血氧饱和度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是评价气道通畅及氧合状况的重要指标,需要及时监测。
5.意识状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意识状态的评定需要通过患者的行为和语言来判断,包括患者的清醒程度、反应性以及各种意识障碍。
6.血流动力学监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的监测。
7.尿量和电解质尿量和电解质的监测是评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肾脏功能、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
8.胃肠功能胃肠功能的监测包括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腹胀腹痛、排气排便情况。
9.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监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监测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气管狭窄、吸气呼气不同步等。
10.皮肤和软组织的监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长期卧床,易出现压疮、皮肤破溃、关节僵硬等。
11.疼痛评价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疼痛评价包括疼痛源、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等。
12.其他其他需要观察和监测的方面还包括患者的口腔清洁、营养摄入情况、消化道道口、静脉通路是否畅通等。
三、护理要点1.气道管理气道管理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最重要的一环。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成人应用机械通气的生理学指标
通气力学
呼吸频率 每分通气量 最大吸气压 肺活量 >35次/min <3或>20L/min < 20cmH2O(绝对值) <15ml/kg
<50mmHg >50~60mmHg <200 >350~450mmHg
气体交换
PaO2(FiO2>0.6) PaCO2 PaO2/FiO2 P(A-a)O2(FiO2=1.0 )
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应用IPPV的另一适应证, 其作用机制是在患者心输出量严重减低的 情况下,降低氧耗。Aubier等在心源性休 克犬模型上进行了研究:自主呼吸组在3小 时的自主呼吸试验过程中全部死亡,而另 一组除加用机械通气外,其余处理完全一 样,结果全部存活。
心源性休克
在对28例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球 囊泵治疗的非随机对照研究中,加用 气管插管和PEEP行正压通气的患者比 未用呼吸辅助的患者有更多的撤除主 动脉球囊的成功率(10例通气者的9例 对18例未通气者中的5例。此结果提示 但尚不能确定心源性休克作为IPPV的 独立适应证。
每一位机械通气者是否都需要 气管插管?
20+年前答案也许是肯定的, 但今天,无创通气已较普遍应用, 并已有前瞻性对照研究证明, COPD急性加重患者,有相当一部 分经NPPV后可避免IPPV,并缩短 住ICU时间,减少费用。
每一位气管插管患者是否都需 要机械通气?
有些患者,例如上气道阻塞(急性会 厌炎等)和不能有效廓清气道(严重球麻 痹,不能有效咳痰等),也许需要建立人 工气道,但其通气能力是基本正常的,并 不需要通气辅助,但要考虑气管插管阻力 增加对患者的影响。有些ICU在插管后常 规给予机械通气,加用低水平(5~8cmH2O) 的压力支持(PSV)。
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一种常见的抢救措施,可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患者的呼吸功能被机械装置代替,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和护理的重点。
观察:
1.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方式,以确定机械通气是否有效。
2.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反应能力,以评估气道患者是否有窒息或缺氧的迹象。
3.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唇色和指甲床颜色,以判断氧合情况是否正常。
4.检查气管导管是否有脱出、移位或阻塞的征象,确保通气的顺畅。
5.检查呼吸机的设置和功能是否正常,例如氧浓度、潮气量、呼气末正压等参数。
护理:
1.定期清洁口腔和气管导管,预防感染和阻塞。
2.维持患者的氧气供应,保持适当的氧合水平。
3.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定期测量动脉血气以评估通气效果。
4.保护患者的气道,避免异物进入和窒息的发生。
定期检查气囊是否漏气,确保气道封闭。
5.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机械通气的参数和模式。
6.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疼痛和镇静状态,给予必要的镇痛和镇静药物。
7.定期翻身和活动患者,预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评估通气效果和氧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还需要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和疼痛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规范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在急诊ICU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手段。
对于这类患者,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病情可能会随时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观察和护理。
下面我们来谈谈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一、患者的观察1. 生命体征的观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体温、血压等。
护士应当定期观察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 气管插管的观察护士需要每日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有脱位的迹象,是否有堵塞等问题。
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 咳嗽和分泌物的观察气管插管通气患者常常会出现咳嗽和分泌物增多的情况,护士应当及时排除分泌物,确保气道通畅,防止感染和误吸。
4. 意识状态的观察由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会影响患者的意识状态,护士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有意识改变或焦虑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 血氧饱和度的观察监测血氧饱和度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重要内容,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如有下降情况应及时处理。
二、患者的护理1. 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的患者呼吸道更加容易受到感染,护士需要定期清洁患者口腔和气道,确保呼吸道通畅。
2. 定期翻身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和肌肉萎缩,护士需要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按摩肌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 食管通气管护理食管通气管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占有重要地位,护士需要定期护理食管通气管,确保其通畅,并定期更换,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4. 定期复查X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需要定期做X线复查,以确保气管插管的位置正确,并及时发现发展出现的问题。
5. 营养支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易发生营养不良,护士需要和医生合作,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对于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
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患者的安全是医护人员最重要的责任之一,特别是急诊ICU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更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患者往往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全天候的密切观察和护理,以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工作,以期能够给予医护人员们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一、患者的观察1. 专注于呼吸道和气道状况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和气道状况是最关键的观察重点。
医护人员应当注意观察患者的气管插管位置是否准确,是否产生了气道分泌物堵塞等情况。
同时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节律和呼吸音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监测生命体征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工作尤为重要。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上报医生。
3. 观察意识状态意识状态是判断患者病情稳定与否的关键指标之一。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程度、瞳孔大小与反应等情况,并及时上报医生。
4. 行为观察医护人员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包括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疼痛表现等,以指导护理工作的开展。
二、患者的护理1. 保持气道通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状况对于他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保持患者气道通畅,保持气管插管位置的准确和清洁,并定期吸痰,防止气道分泌物堵塞。
2. 定期翻身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经常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定期协助其翻身,避免压疮的发生。
3. 定期口腔护理由于患者长时间插管通气,口腔卫生往往容易受影响。
医护人员应定期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清洁口腔内分泌物,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
4.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常常需要长时间卧床治疗,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照顾和鼓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常见危重症的机械通气策略
常见危重症的机械通气策略概述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常用于危重症患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严重肺炎、创伤等疾病,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气体交换。
机械通气的目标是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减轻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功耗,促进病情的恢复。
本文将介绍常见危重症的机械通气策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机械通气策略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烧伤等患者。
对于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道保护策略气道保护策略是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关键。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 使用小潮气量通气:通常建议使用6ml/kg的潮气量,以减少气道平台压和肺泡过度膨胀。
- 呼气末正压(PEEP)的调节:通过适当增加PEEP来改善氧合,避免肺泡塌陷和呼气末闭陷。
气体交换优化•氧合指数的监测和调节:目标是维持氧合指数在合理范围内,通常在150-200 mmHg。
•通气指标的监测和调节:目标是维持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正常范围内,通常在35-45 mmHg。
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呼气末正压(PEEP)的调节:根据患者的肺压力-容积曲线和氧合指数,逐渐增加PEEP来改善肺泡塌陷和氧合。
•支持压力的调节:根据患者的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调节支持压力来保证充分通气和避免肺过度膨胀。
严重肺炎的机械通气策略严重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机械通气是治疗严重肺炎患者的重要手段。
针对严重肺炎患者的机械通气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管内导管的选择对于严重肺炎患者,气管内导管的选择通常是人工气道插管或气管切开。
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屏障性通气策略严重肺炎的患者需要进行屏障性通气,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 - 使用小潮气量通气:推荐使用4-8ml/kg的潮气量。
- 低张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维持正压通气时的平台压低于30 cmH2O。
机械通气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机械通气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
它的广泛应用为抢救危重病人争取了时间及条件。
但只有在全面有效护理措施的保证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通过对15例机械通气病人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1 气管插管时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1.1常见的护理问题(1)插管向下滑入右侧主支气管造成双侧肺部不张。
(2)气管插管脱落。
(3)气囊破裂造成漏气。
(4)拔管时分泌物的误吸。
1.2护理对策(1)稳妥固定导管。
(2)各连接管放置妥当。
(3)观察两侧胸部活动是否一致,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4)吸痰时防止插管内外移动,更换体位时注意呼吸机管道不能脱开、扭曲。
(5)经常检查气囊的压力,防止压力过低致病人脱管或误吸。
(6)对烦躁或不配合的病人,应严密观察,必要时用约束带,防止拔管。
(7)拔管前应密切观察各项指标,并彻底吸净气管、口腔、鼻腔内分泌物。
(8)拔管6小时后病人方可进食、水,并观察病人有无呛咳。
(9)拔管后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循环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2 呼吸道管理2.1气道湿化(1)呼吸机湿化瓶湿化液为蒸馏水或注射用水,禁止用盐水。
其温度为33-34℃,湿化液量不得超过上下警戒线。
(2)呼吸机螺旋管积水定期排出。
(3)病人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可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10滴/次气道注入。
(4)可超声雾化。
2.2吸痰为患者吸痰前后要翻身拍背,拍背时要手背屈起,四指并拢由下向上、由周围向肺门,使痰液从周边肺野向中心集中,便于痰液吸出。
吸痰时应注意:(1)轻:动作要轻,切忌粗暴,应在没有负压的情况插入吸痰管。
(2)提:边吸边提,切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
(3)转:边吸边转,尤其遇到粘稠痰。
(4)快:在吸出痰液始端3-4cm要慢些,然后较迅速地拔出吸痰管,每次10-15秒为宜。
(5)给氧:吸痰前后应给大于40%的氧。
(6)保持吸痰管无菌:一次一管,严禁在口腔或鼻腔吸后再到气管内吸。
吸痰前后应洗手,戴无菌手套。
机械通气中的常见问题解释
机械通气中的常见问题解释1. 什么是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机器对患者进行气道管理和支持的治疗方法,通常在患者无法自主呼吸或呼吸困难时使用。
机械通气通过设备提供氧气和气压来推动空气进入肺部,并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以维持血氧和二氧化碳水平的正常范围。
2. 为什么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通常用于处理以下情况: - 呼吸衰竭:当肺功能受损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完成正常呼吸时,机械通气可以提供必要的呼吸支持。
- 昏迷:昏迷患者无法自主呼吸,机械通气可以保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 手术:某些手术需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麻醉状态,而机械通气可以确保氧气供应和呼气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出。
- 严重肺炎或肺损伤:这些条件可能导致肺部功能受损,机械通气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足够的氧气供应和呼出二氧化碳。
3. 什么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将一根管状物(插管)通过鼻孔或嘴巴插入气管,以建立气管与呼吸机之间的通道。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临时通气和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气管切开是一种手术过程,将气管直接开放,并在皮肤上创建一个气管切口,然后通过切口插入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通常用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比如气管插管无法满足通气需求的情况。
4. 机械通气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机械通气作为一种 invasive 的治疗方法,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 - 气压伤:由于过高的气道压力,可能导致气道组织和血管损伤。
- 肺损伤:机械通气时,高气道压力和机械通气参数的不当选择可能导致肺泡损伤,如肺气压伤、气压伤和氧中毒等。
- 呼吸道感染:机械通气期间,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连接部位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引发呼吸道感染。
- 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长期机械通气导致呼吸肌肉功能减退,可能需要康复治疗和肌肉力量恢复训练。
5. 如何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包括气压、呼气末正压、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等,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机械通气常见问题处理
0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
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 (VAB)的治疗:及时诊断和 治疗,使用抗生素,加强气道 管理,提高患者免疫力。
气道管理
01 保持气道通畅:定期吸痰,防 止气道阻塞
02 气道湿化:使用湿化器保持气 道湿润,防止气道干燥
03 气道清洁:定期更换气管插管, 防止感染
04 气道压力监测:监测气道压力, 防止气道压力过高或过低
机械通气的适应症
呼吸衰竭:患者无法自主呼吸,需
01
要机械通气支持 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呼吸功能受损,
02
需要机械通气辅助 手术麻醉:手术过程中需要机械通
03
气维持呼吸功能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出现急
04
性呼吸窘迫,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气道阻塞
原因:气管插管位置不当、气 管导管扭曲、分泌物阻塞等
处理方法:调整气管插管位置、 清除分泌物、更换气管导管等
谢谢
患者不耐受
原因:气管插管不适、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 镇静镇痛不足等
症状: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安、血压升 高等
处理方法:调整呼吸机参数、增加镇静镇痛 药物、调整气管插管位置等
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合理设 置呼吸机参数、确保镇静镇痛药物充足等
气压伤
原因:机械通气过程中,气压过高
01
或过低 症状:皮肤红肿、疼痛、皮下气肿
氧浓度:根据患者病情和需
需求调整,一般保持在15-
求调整,一般保持在21-
25cmH2O
100%
患者舒适度评估
01
观察患者 呼吸频率、 呼吸深度 和呼吸节 律
02
监测患者 血压、心 率和血氧 饱和度
03
观察患者面 部表情和肢 体动作,判 断其是否感 到不适
危重病人呼吸机械通气与脱机护理要点
危重病人呼吸机械通气与脱机护理要点呼吸机械通气是一种关键的生命支持技术,可用于危重病人的呼吸功能衰竭、严重肺部疾病以及其他危及生命的情况下。
正确而有效地进行呼吸机械通气和脱机护理对于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呼吸机械通气与脱机护理的要点。
一、呼吸机械通气要点1. 调节通气参数:合理的通气参数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和维持适当的通气量。
包括控制模式和辅助模式两种通气模式,可根据病情和病人需求进行调节。
2. 气道管理:保持通畅的气道对于呼吸机械通气来说至关重要。
定期清洁和护理气道,定期翻身和转位以防止阻塞。
同时,在通气期间根据需要进行吸痰。
3. 防止相关并发症:呼吸机械通气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肺气肿、肺部感染等。
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状况和氧合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4. 营养支持:危重病人需要适当的营养支持以促进康复。
在呼吸机械通气期间,合理的营养方案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免疫力和呼吸肌力。
5. 监测和评估:持续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压力、氧合情况以及血气分析结果。
根据数据评估病人的通气状态和调整通气参数。
二、脱机护理要点1. 判断脱机条件:要确定病人是否具备脱离呼吸机的条件,包括意识状态、血气分析结果、肺部病变情况等。
与医生和呼吸治疗师密切配合,进行评估和决策。
2. 逐渐减少机械通气支持:逐步降低通气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和气道压力。
观察病人的自主呼吸能力和自主通气的稳定性。
3. 观察评估:密切观察病人脱机过程中的呼吸状况、意识状态和氧合情况。
及时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做好记录。
4. 应对并发症:脱机过程中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窒息等。
保持紧急护理措施的准备,及时处理并发症,保证病人的安全。
5. 成功脱机后的护理:一旦病人成功脱机,仍然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
确保病人呼吸道的通畅,并提供必要的氧气支持。
总结:危重病人呼吸机械通气与脱机护理是复杂而关键的护理技术。
正确的呼吸机械通气和脱机护理可以提供有效的生命支持,并帮助病人恢复。
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注意事项
健康域护理ICU机械通气是指借助人工设备帮助患者维持呼吸的治疗手段,维持有效通气以保证体内氧气的供应,避免二氧化碳潴留。
但是ICU机械通气可能出现堵塞导管、导管脱出、呼吸性碱中毒等情况。
因此,需要重视护理的作用。
机械通气设备依据患者的需求设置正确参数,保证氧气平衡。
保证呼吸机各管道通畅、密闭,避免发生漏气、扭曲、阻塞的情况。
同时,应减少导管的移动或牵扯,以免导管脱落。
需要随时关注湿化器中蒸馏水的量,调整湿度,注意更换过滤纸,重视设备的消毒清洁,降低感染风险。
此外,护理人员需要明确呼吸机的使用方式,了解各种警报代表的意义及发出警报的原因,以便及时处理。
基础护理ICU病房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0℃~22℃,病房中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开展治疗时需进行消毒。
减少病房中的人员流动,每日早晚消毒地面。
同时,需要预防局部感染,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的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此外应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数据,查看通气情况,并记录好每分通气量、气道压力、血气指标等。
心理干预ICU主要收治的是危重症患者,此类患者多数在治疗中会出现担忧、恐惧的情绪,情绪波动会引起不良的治疗效果。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可告知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目的及对病情改善的作用,使患者明白使用机械通气可帮助其维持有效呼吸,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以此减轻患者的忧虑。
指导患者配合机械通气的方式,提高其依从性。
此外,如患者有需求,可适当延长家属探视时长,也可指导家属录制一段鼓励、开导的话语,由护士将其带进病房,播放给患者听,以此刺激患者的意识。
在治疗期间可以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类型,以此减轻患者的心理问题。
唤醒护理在患者意识恢复阶段需要进行唤醒,在唤醒时告知患者现在的时间,以增强患者的时间观念,并以图片、手势等与患者沟通,增强其接受信息的能力。
生活干预由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在护理中需要多关注患者肢体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等,可对患者进行肌肉按摩,被动的活动关节,避免发生血栓。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例(3),患者女,74岁,以COPD 20年,2d前病情加重,伴意识不清2小时 住院,立即建立人工气道通气支持模式采用CV上机后患者出现人机对抗,呼 吸频率:35次/分,潮气量在200-300ml/次。 呼吸力学曲线如下: 流速曲线:
压力容积曲线
曲线特征:流速曲线向上突起,压力曲线形态发生变化。 处置:增加潮气量、增加流速,同时加用 PSV,气道加强湿化吸痰后人-机 对抗逐渐消失。 临床上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究竟给多大的吸气流速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一般认为机械通气初期流速80L/min可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通气需求,这需要根 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态调整吸气流速,满足多种疾病在病理、生理情况下的 流速需要: 下图是流速从30L/min-90L/min的压力曲线变化:
正常流速波型曲线之一
正常压力容积曲线之一
例(1)患者男,62岁,COPD 20年加重4 天,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常规应用抗炎 及激素及茶碱类药物扩气道治疗,患者出 现进行性呼衰,给予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 道通气模式采用PCV+PEEP,上机时给 予充分镇静,在治疗第三天,患者突然出 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40次/分左右,明 显人机对抗血氧浓度下降:
病例(2) 患者男, 70 岁,以 COPD 十余年,加重 一天入院诊断为Ⅱ型呼衰,行气管插管 呼吸机支持治疗,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 模式,第5天突发呼吸困难,人-机对抗 呼吸机设置频率 15次 /分,患者实际频率 45次/分左右,需持续镇静。
压力和流通曲线如图,压力容积曲线如图。
将通气模式改为压力支持通气,人机仍不同步。 从呼吸力学可以看出,患者曲线平台压消失,出现 双峰,流速曲线中出现自主呼吸波形。 查体:双肺呼吸音不对称,急查胸片,发现右侧自 发性气胸,做闭式引流后呼吸平稳,人-机对抗消 失。 这提示我们一旦出现人-机不同步,氧合恶化需首 先排除是否发生了气胸,呼吸力学曲线可出现压力 平台不能维持或峰压及平台压增高。 流速设置不当 是人机对抗比较常见,特别是在容量控制通气时更 易发生。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在临床实践中,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旨在规范机械通气的操作方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一、适应症机械通气适用于以下情况:1. 呼吸衰竭:包括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无法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2. 意识障碍:患者意识丧失或明显受损,无法保持呼吸通畅。
3. 手术麻醉:手术期间需要维持人工通气状态。
4. 重度呼吸肌疲劳:呼吸肌力量不足,无法满足正常呼吸需求。
5. 全身性疾病导致呼吸困难:如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引起的呼吸问题。
二、设备准备在进行机械通气前,需准备以下设备:1. 呼吸机:选择适合患者病情和身体条件的呼吸机。
2. 气管插管:保持通畅无堵塞。
3. 气囊面罩:用于无法气管插管的患者。
三、操作步骤进行机械通气时,需按照以下操作步骤进行:1. 保持呼吸机正常运转状态。
2. 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3. 监测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情况。
4. 定期调整通气参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5. 随时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和生命体征,保持与患者沟通。
四、并发症预防在使用机械通气过程中,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包括但不限于:1. 感染:保持呼吸机和气管插管清洁,定时更换气管插管。
2. 气压伤:避免气压过高引起气压伤。
3. 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呼吸道感染。
4. 肺泡损伤:避免过度膨胀引起肺泡损伤。
五、临床监测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以下指标:1. 血氧饱和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2. 动脉血气分析:及时监测动脉血气指标,调整通气参数。
3. 呼吸频率和潮气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调整通气参数。
4. 循环情况: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六、护理措施进行机械通气护理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 定期翻身,避免压疮和肌肉萎缩。
2. 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
3.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提供心理支持。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是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正确操作机械通气设备,严格遵循操作步骤和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机械通气的几个问题探讨
五、机械通气的撤离
(2) 纠正引起呼吸肌肌力下降或呼吸肌疲劳的因素
①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使呼吸肌能量供应不 足、肌力下降,并会导致呼吸肌萎缩,使呼吸肌难以适应撤 机时的负荷增加。在机械通气中积极、适量地补充营养将对 保持呼吸肌功能有极大帮助。 ②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亦常合并呼吸肌的废用性萎缩。及早 改用部分通气支持模式,有助于防止呼吸肌的废用性萎缩。 ③低钾、低镁、低磷、低钙血症会影响呼吸肌的收缩功能, 须积极纠正。
六、撤离机械通气时机的把握
以下几类指标对估计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有一定帮助
1.呼吸泵功能判定 下述指标提示呼吸泵功能可基本满足自主 呼吸需要,可以考虑撤机: (6) 浅快呼吸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即RR/VT) :若RR/VT<80,提示易于撤机;若为80~105,应谨慎撤机 ;大于105 则提示难于撤机。 (7) 0.1秒末闭合气道压(P0.1)<6 cmH2O, 过度增高提示 呼吸系统处于应激状态或呼吸肌功能障碍,须依靠呼吸中枢 加大发放冲动来促进呼吸肌收缩。 (8) 呼吸功(WOB)<0.75 J/L,脱机多能成功。
五、机械通气的撤离
(2) 纠正引起呼吸肌肌力下降或呼吸肌疲劳的因素
⑥对合并有神经-肌肉病变,须待其病情较显著恢复后再考虑 撤机。 ⑦肺气肿和肺动态过度充气将压迫膈肌下移,使膈肌变平坦, 不利于膈肌做功。通过扩张支气管、减小PEEPi的措施将使这 种状况好转。 ⑧重症患者有时合并原因不明的多神经病(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CIP), 易造成明显的撤机困难。有人认为 与长期或大量地使用皮质激素或神经-肌肉阻断剂有关,故对 这两类药物的长期或大量应用宜持慎重态度。
机械通气中临床问题解疑
少,为维持功能残气量,常加用生理性PEEP是标准的
做法,除非有其他禁忌证。 COPD患者,因上气道旁路不能用缩唇来控制呼气,加 用低水平PEEP有类似“缩唇”的作用。
近年机械通气有减少潮气量,加低水平 PEEP的趋势。 大多数长期气管切开患者已适应对会厌 的旁路而不需要应用PEEP或CPAP。
483
15 34 3.3 6.7 18 45/30 647
表
PEEP治疗的生理学适应证
胸片上有双侧浸润影
反复发生的肺不张伴低FRC
肺顺应性(CL)减低
高FiO2(>0.5)下,PaO2<60mmHg
顽固性低氧血症,FiO2增加0.2, PaO2
增加<10mmHg
应用PEEP的适应证
缺乏脉氧计的知识,在解释SpO2时犯严
重的错误。
脉 氧 计 的 评 价
脉氧计作为一种监护仪是很独特的,它 不需要用者来校正。
制造商推导的校正曲线已编程入装置的 软件,各型脉氧计之间其校正的编程软 件也存在差异。因此,对某位患者的每 次SpO2测定都应该应用相同的脉氧计和探 针。
脉氧计显示心率和氧饱和度。如果脉氧计显示
的心率与实际心率有较大差异,那么显示的氧 饱和度读数是值得怀疑的。脉氧计的心率和实
际心率相符,并不能保证SpO2读数一定准确无
误。
理想的, SpO2 应该定期地与用 CO- 血氧定量计
(动脉血气)同时测定的SaO2进行比较。
脉 氧 计 的 评 价
SpO2的检查部位,如果某位患者在此部位的SpO2
治 疗 性 PEEP
治疗性PEEP:>5cmH2O 高水平PEEP:>15cmH2O
最佳 PEEP :所谓最佳 PEEP(the best PEEP) 是指治疗作用最好而副作用又最小时的 PEEP水平。
呼吸机在外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护理问题分析
呼吸机在外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护理问题分析呼吸机作为重症患者抢救中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
然而,在抢救中使用呼吸机也存在一定的护理问题,特别是在外科危重患者抢救中。
本文将分析呼吸机在外科危重患者抢救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呼吸机在外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常见护理问题气道管理问题1.气道堵塞。
外科危重患者多存在口腔、鼻腔、喉部等部位的分泌物过多或异物阻塞气道的情况,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呼吸机通气不畅,严重时可引起窒息和心肺骤停。
2.气道分泌物过多。
外科手术创伤后,患者的气道易出现大量分泌物,如不及时清除,会影响呼吸机的通气效果,甚至引起感染。
机械性因素问题1.自主呼吸和呼吸机通气协调不良。
在呼吸机上机械通气的患者,如自主呼吸和呼吸机通气不协调,会引起肺泡膨胀不足和通气不完全,影响氧合和换气,同时还可能导致吸气压力或气压过高而损伤肺组织。
2.气压伤。
气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患者的通气效果,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气压伤。
人员操作问题1.误操作和颠倒管路。
由于呼吸机操作者在紧急情况下作业的紧迫性和强度,操作失误和感知颠倒的情况较为常见,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会导致严重后果。
2.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引起的并发症。
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会导致呼吸肌萎缩、气道感染、肺不张、肺水肿等并发症,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干预。
相应的解决方案气道管理方案1.定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建议定时给予口腔护理、吸痰、换咳等操作,以及使用吸痰机器清除气道分泌物。
2.注意气管插管和导管的位置。
必须保证气管插管或导管的位置正确,并在插管区域进行消毒和包扎。
机械性因素方案1.呼吸机设置方案。
在设置呼吸机参数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和病情等不同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2.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对于出现通气不足或通气过盈的情况需要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以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
人员操作方案1.操作技能培训。
操作呼吸机的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呼吸机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识别故障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贴】机械通气在危重病抢救中的几个热点问题随着我国危重病与急救医学事业的发展,机械通气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得到普及与提高,有关机械通气的讲座、专著、论文日益增多。
然而,机械通气在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困惑和争议,严重妨碍着机械通气技术在临床上合理地应用,也有碍于危重病抢救水平的提高。
出于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事业的关心,仅就目前一些颇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供同行借鉴。
一、机械通气应用时机机械通气的主要临床价值是纠正任何原因所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时间,应用时机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至今,关于机械通气应用的时机,依据哪项指标作为机械通气应用的依据,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停止或减弱(<10uqw /min),呼吸窘迫伴严重低氧血症PaO260mmHg),及时应用机械通气已经无可非议。
令人困惑的是有些情况下,患者的PaO2并没有低于60mmHg,SaO2还可以维持在相对正常的水平(67左右),但患者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甚至大汗淋漓。
此时如果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本人、家属、操作者均要承担建立人工气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和风险。
不少临床医师不是对病情预计不足,就是因顾虑患者本人和家属对人工气道建立过程中可能出现意外的抱怨和不理解,经常会延误时机,以至于到PaO2和SaO2进行性下降时才考虑机械通气,多数情况下已为时过晚,有时在建立人工气道的过程中就发生呼吸、心搏停止。
这就造成在某些医疗单位,机械通气抢救过的患者生存率不高,以至于有些临床医师对机械通气的价值提出质疑,患者本人和家属对疾病的预后也失去信心。
就本人的临床经验,对突然发生的急性病和意外,机械通气的时机是宁早勿晚,有时可以不用多虑呼吸困难和缺氧产生的原因,先争取时间,做好生命器官的支持,保全患者生命,尤其对原发病短时间内不能缓解的疾病,如急性重症胰腺炎、各种休克和创伤等。
机体耐受缺氧的能力是有限的,早期为了满足脏器功能的需要,呼吸器官拼命地超负荷工作,虽然可以使PaO2和SaO2维持在相对正常的水平,但组织器官的缺氧可能已经到了极限,一旦发展到PaO2和SaO2进行性下降水平,机体已经不能再耐受人工气道建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氧加重,于是就容易发生呼吸、心搏停止。
能引起呼吸衰竭的疾病和因素很多,当这些疾病和因素在短期内无法控制或去除时,仅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就足以造成患者死亡。
机械通气的合理应用,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不但能直接挽救患者生命,也可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时间。
因此,不失时机地应用机械通气是提高各种危重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环节。
二、有创与无创的问题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的区别就在于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不同。
有创机械通气是通过气管插管(经口或鼻)和切开气管与呼吸机相连,由于在建立这些人工气道过程中可能会给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出血、感染),有时甚至会发生意外,造成死亡,故称为有创;无创是通过口鼻面罩或鼻面罩进行机械通气,一般不会发生意外,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两者的临床疗效随患者的病情与配合程度、操作者的经验等有所不同,一般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可靠,受患者与操作者的主客观因素影响小;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受患者病情和配合情况、操作者的实际临床操作经验等影响,治疗效果不够确切。
另外,有创机械通气借助人工气道能很好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客观上起到了全身抗感染治疗不能解决的问题,对肺部感染严重或不能自主咳嗽排痰的患者十分重要。
无创机械通气没有人工气道,当呼吸道分泌物多而又不能及时地被清除,肺部感染的控制十分困难。
因此,片面地一味强调有创或无创均是不科学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如患者病情、配合程度、操作者的经验等,将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合理地结合,序贯性地治疗各种不同类型的危重病,这可能永远是最好的选择。
对慢性肺部疾患(COPD)急性加重期,当早期呼吸道分泌物还不多的时候,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如果病情能得到逐渐控制,尽量避免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如果病情加重,尤其是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肺部感染无法控制,还是应该尽早建立人工气道,保证痰液引流通畅,协同全身抗生素应用控制感染,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与功能锻炼,一旦感染控制,应尽早脱机和拔管,换用无创机械通气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维持呼吸功能,以免发生呼吸机依赖与相关性肺炎。
对因心脏疾患(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造成的严重缺氧,如果不合并肺部感染,呼吸道分泌物也不多,也主张尽早应用无创机械通气保证氧供,纠正缺氧,协同原发病治疗,阻断缺氧导致的恶性循环;如同时合并肺部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多,应该毫不犹豫地尽早建立人工气道,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缺氧严重的患者,应通过面罩加压给氧,维持SaO2在尽可能高的水平,以避免建立人工气道过程中出现的意外。
对因严重肺炎、创伤、休克等引起的呼吸衰竭,尤其是原发病在短期内不容易缓解的疾病,应该不失时机地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不但能直接纠正缺氧,挽救生命,还能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时间,并缩短缺氧时间,减少缺氧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避免和预防MODS。
由于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受操作者个体经验的影响,当操作者不具备合理正确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能力时,应尽早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三、模式问题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各种不同类型呼吸机相继出现,不同类型的模式和功能,命名繁多的术语,一度让人们眼花缭乱,有时真会不知所措。
如何合理应用这些模式和功能,成为当今世界呼吸机应用的主流。
剖析所有的模式和功能,最基本的模式还是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五花八门的模式均是在IPPV 基础上改变而来,无外乎应用了压力、容量、时间的不同调节机制与组合,衍生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式。
如曾经得到许多学者关注的双相或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实质是一种定压型通气模式,借助吸、呼气相压力的调节,能设置出多种通气模式:当P1= 吸气压力,T1= 吸气时间,P2=0或PEEP 值,T2 = 呼气时间,相当于定时压力调节的IPPV;当P1无穷大,P2=0,T1= 0,即相当于CPAP;当P1= 吸气压力,T1 = 吸气时间,P2= 0或PEEP 值,T2 = 期望的控制呼吸周期,即相当于IMV或SIMV。
压力调节的容量控制(pressure regulated volume control,PRVC),也是在IPPV 基础上设置的一种受压力和容量双重调节或控制的模式,这些均标志着机械通气机已从过去单一的控制、调节装置,逐渐发展成电脑化、高智能化的多相控制、调节装置,这与微电脑在急救医疗器械中的应用紧密相关。
合理应用不同呼吸模式的前提和关键,在于对不同疾病产生缺氧病理生理理解的基础上,选择相应地能克服这种缺氧病理生理的模式和功能,其中对各种模式设计原理的理解非常重要。
如了解到BiPAP 主要是定压型通气模式,就考虑到不能用于有严重气道阻力增加的病人,如支气管哮喘,此时所设置的压力不能补偿气道阻力增加产生的容量减少,较好的模式可能就是能兼顾容量和压力两个变量的模式,如PRVC 模式,此时机械通气机能自动监测患者肺容量- 压力关系,并据此调节下一次的吸气压力水平,以使实际潮气量(TV)与预设TV 相仿的前提下,将压力限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也就是在保证容量的前提下,将所需要的压力控制或调节在最低水平。
其主要优点是尽可能降低吸气压力,避免气压伤。
四、FiO2问题在机械通气应用的早期,一般主张先将FiO2提高至相对高( >60%)的水平,必要时可以调至100%,以迅速纠正低氧血症。
在机械通气应用的过程中,随着低氧血症纠正,再将FiO2逐渐降低至<60%。
低氧血症纠正不满意的时候,不能一味以提高FiO2的方式纠正缺氧,应根据疾病产生缺氧的病理生理机制,采用不同的模式和功能。
如肺内分流增加引起的低氧血症,应借助不同水平的PEEP纠正缺氧;弥散障碍(肺水肿)导致的低氧血症,除依靠提高FiO2改善缺氧,适当应用能缓解肺水肿的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也很必要;连枷胸反常呼吸导致的缺氧,借助压力支持(PSV),纠正反常呼吸运动十分必要;肺部炎症造成肺内气体分布不均所致的缺氧,适当延长吸气时间非常必要。
总之,虽然将FiO2设置在,40%~50%水平为最佳和最安全的选择,但在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在其他方法无法纠正缺氧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和保全患者的生命将FiO2 调至100%也是无奈之举。
在危重病综合救治的过程中,治疗方案与原则之间的矛盾经常存在,顾此失彼非常常见。
取得最终抢救成功的最佳途径只能是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权衡利弊,选择这个阶段利最大、弊最小的方案。
就FiO2而言,临床医师普遍十分关注高浓度吸氧带来的危害,却并不十分重视缺氧造成的并发症。
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组织器官的缺氧和低灌注是造成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和衰竭(MOSF)的主要因素。
有的情况下,高浓度吸氧带来的危害与提高FiO2纠正缺氧所能避免的MODS 相比,已经显得无足轻重。
五、呼吸机类型选择问题机械通气应用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呼吸机类型的选择,有时甚至涉及呼吸机的选购。
一般来说,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和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对呼吸机类型要求较高,影响也很大;反之,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包括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等所致的呼吸衰竭,对呼吸机性能要求不高。
因此,对肺部病变严重的患者,多选择性能良好、模式与功能相对全面一些的呼吸机,包括呼吸机的同步性能,以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和选择不同的通气模式或功能。
此外,呼吸机治疗的场合与状况也对呼吸机的类型有影响,如果选择搬运途中使用的呼吸机,就应选择简易、轻便的、有蓄电池装置的呼吸机;如果选择搬运患者做某项特殊检查和治疗或翻身、吸痰、更换导管等状况下使用的呼吸机,仅选用简易呼吸器即可;病情危重或紧急,来不及安装时,也应先用简易呼吸器。
选购呼吸机的时候,更应该兼顾各医疗单位的经济实力与救治患者的疾病种类,选择性价比合适的呼吸机。
一味地要求模式与功能多、价格高、操作复杂的机器选择并不明智。
目前不少单位,为了追求一流的设备,盲目选择价格高昂、性能与操作均比较复杂的呼吸机,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只应用一些基本简单的设置与功能,很多功能常年闲置,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由于不注重呼吸机操作者的技能训练,出现问题总是埋怨机器不好。
殊不知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是一门艺术,好的操作者使用最简易、最便宜的呼吸机也能挽救患者生命,但如果不注重使用技术的提高,即使拥有性能良好的呼吸机,也不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呼吸机应有的作用,有些功能应用不适当,还会发生不必要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