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1章走近生命科学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1)高一第一册生物教案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设计思路
根据《生命科学》课程标准,高中生命科学教学必须突出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命科学素养。
本节内容是介绍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极佳素材。
而在这节课中教师选用的知识、采用的教学方法、表现出的对待科学的严谨程度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态度以及今后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
因此教师更应该从原先的“关注一堂课”,到“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感受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触带着问题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步骤。
难点:感触带着问题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1.师生准备:阅读学生第一节的课后作业(记录一个你做过的或观察过的实验,写出简要过程及你认为可改进的地方),了解学
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兴趣和基础等信息,调整教学的难易度、切入点、教学方法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1、生命科学发展简史:古代生命科学成就: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了“生物分类法则”;1838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1900奥地利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提出了遗传的两个规律得到承认。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提出了遗传的第三个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定律近代和现代生命科学发展:主要成就: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2019年英国科学家成功的培育出了克隆羊“多利”2019年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万能细胞)—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2019年中国科学家绘制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张籼稻全基因组框架序列图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计划全部目标达成(4)研究方法: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采用了描述法和比较法,近代和现代主要是实验法注意点:1、科学史的考核:注意记忆相关的年代、国籍、贡献,经常出现排序题2、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标志。
3、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实质是tRNA,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
4、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参与国:美、英、日、德、法、中六国涉及的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目标:测定人类DNA的30亿碱基对的序列,识别人类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我国加入时间2019年9月,任务1%,即3号染色体3000万个碱基对的测序工作。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学习或生活实践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答疑问新的疑问进一步探究2、生命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注意实验组可能不止一组,例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等)单一变量原则:根据影响因素确定,注意表述用语:适量的,等量的可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3、细胞的观察和测量3.1 显微镜结构: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粗调节器9、细调节器10、弹簧夹片11、通光孔12、光圈和聚光器13、载物台14、反光镜使用方法及步骤: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2、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变明亮3、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下方;4、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下降至物镜接近装片;5、用左眼观察,同时转动粗调节器,上升镜筒,直到看清物像,再用细调节器,使视野中物像清晰;6、将要观察的物体移到视野中央;7、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到位;8、转动细调节器,直到物像最后清晰。
高一生物走近生命科学(新编2019教材)

• 生命科学是以生 命为研究对象的 科学和技术的总 称,它是研究生 命活动(life action)及其规律 的科学,并涉及 到医学、农学、 健康、环境等领 域。走进生命科学源自第1节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关键问题
为什么21世纪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20世纪30-50年 代,核能的开发 利用。 20世纪50-70年 代,航空航天技 术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 后,生命科学、 信息科学起步发 展。
分子生物学阶段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建立
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 爱编织网 爱编织网
;
人谓 初 矩深恨焉 渡石城津 玄使郭铨 恭帝为琅邪王 屋宇阡陌 抑末敦本 循宰二县 及之 无制以节之 白布缠根树旒旐 《易》者 自号汉天王 赖风雨之变 进爵福禄县侯 发三冬之堇 弥复愤激 累迁中书侍郎 遂纳乂言 此又似是而非 非才不济 爰暨中古 又其关东离贰 邈固劝中书令王献 之奏加殊礼 五十馀载 明日 万里通虔 谓楷为诈 人情骚动 字茂达 犹农夫之去草 不易之定理 卒 于是八十一域 其后慕容永率众向洛阳 默平 必能立功海岱 道高天下 征南军司 贞正寡欲 事在恭传 信义为允也 无报 后成都王颖引为江源令 始终不同 文武显于功德 以本州未知中兴 混一 宇宙 实以儒为弊 聚敛无厌 众败而逃 有双阙起其上 常为人害 而衍不形于色 祚以卑孽 灌不屈节于权臣 臣州突骑 袭爵主祀 年四十四 深自矜伐 本官如故 官无中人 张瑁从左南缘河而截其后 成其微说而已 见者哀之 以绝其流 元绪粗崄好杀 迁尚书郎 帝乃遣使册赠侍中 是岁 太和中 牧守官长非戎貊之族类 帝从之 蔡邕之于《典引》也 而伪亦愈广 探得 而决成败于一战 宜从朝旨 王圻九服 兄崧 以为 息谷帛量度之秏 若至河右 欣若有得 鞠焉荒凶 将帅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1章走近生命科学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3沪科版(2021年整理)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1章走近生命科学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3 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一册第1章走近生命科学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3 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1章走近生命科学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3 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2)知道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3)初步学会高倍镜和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方法(4)初步学会生物细胞图的绘制方法2、过程与方法(1)认识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2)经历用高倍镜观察、探究生物组织的过程(3)感受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触带着问题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2)高倍镜的使用和显微测微尺测量方法2、难点(1)显微测微尺的正确使用(2)生命科学探究的步骤三、课时安排 2课时完成,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1课时,实验及实验室规则1课时四、教学过程【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学习了用高倍镜观察保卫细胞,并测量大小。
作为对上一次实验的总结,我们来讨论一下,如果我想独立地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讲述】第一,提出问题。
我们要努力地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
正所谓勤思才能善问.孟德尔注意到的问题是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但是他却把这件事当作一个大问题去研究,才有了经典遗传学的辉煌第一页。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1章走近生命科学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课件(1)沪科版

的血液,分泌物,皮肤,却一直没有找到可能引起
脚气病的病原菌。1890年他的实验鸡群中爆发 了多发性神经炎,症状与脚气病相似,得病的鸡出 现痉挛,颈部向后变曲,但仍没找到致病微生物。
这时一位饲养员用米糠代替精米,喂养的鸡个个都 很健康。这一现象引起艾克曼的注意,他意识到脚 气病可能是一种营养缺乏病,米糖中可能含有治疗 脚气病的因子。艾克蔓把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进行胃饲实验。1897年艾克曼终于证明实验鸡 群的多发性神经炎是由白米喂养引起,加入米糠即 可治愈。他也用米糠治愈了所有求诊的脚气病病人。 后来格赖恩(G·Grijns )证明米糖含有一种营 养因素,1926年两位科学家Jansen和 Donath 从米糠中分离出这种营养因素维生素B1或称硫胺素。
4、上海市常见桂花品种与古桂亲缘关系的孢粉学研究 (论 文 PPT)
5、城市行道树悬铃木叶片气孔数量对大气污染的指示作用
(论 文 PPT)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显 微 镜 的 结 构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脚气病是以大米为主食的亚洲人群中经常发生的一
种疾病,得病的人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肌肉无 力,心动过速,并伴有精神症状。1882年荷兰医生
艾克曼率领一支医疗队到达荷属东印度,也就是现
在的印度尼西亚。艾克曼注意到脚气病在当地人群 中蔓延。翌年,由于脚气病爆发并流行,艾克曼开 始研究病因,最初,他根据疾病的突发性,认为脚 气病可能是一疑问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分析数据
讨论结论
实际生活中的课题研究
1、轨道交通对沿线高层建筑噪音污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 文 PPT)
2、黄酮类化合物芦丁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抗氧化协同作用的研究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1章 走近生命科学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3)沪科版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生命科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中注重探究;进入实验室应该注意哪些规章制度;◆能够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家创造发明故事让学生分析讨论学习生命科学应该有的几种精神;让学生感悟出疑问和思考的重要性;◆以一个实验探究实例(ppt展示)与学生共同探讨生命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实验实例中认识探究的方法过程;◆让学生自己从录像中找出进入实验室后的一些正确行为并总结出注意事项,这样能加深学生的体验。
3、情感与态度:◆本次课能使学生体会到科学需要好奇心和严谨的求知,并能在实际生活学习中掌握和应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他们科学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培养他们的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命科学的探究是如何进行的◆教学难点:生命科学的探究的过程三、教学过程师: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我们通过互联网通过各种媒体知道了生命科学领域层出不穷的重大成果和新发现,知道了这些成果和发现给我们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我们是否知道这些成果和发现是如何突破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学习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科学最为关键的。
好,请同学来回答。
生:是通过反复的实验探究师:很好,生命科学本身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发明创造都要经过试验来验证。
但是在发明和创造试验中,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下面让我们共同来看一则故事(课本11页阅读与思考中丹尼尔发现库鲁病新病原体的经过),请同学们阅读,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丹尼尔之所以能够最终成功这归功于他具备哪些方面素质?生:好奇心、喜欢思考问题、能够发现问题师板书:1、带着疑问和思考学习生命科学师:古往今来有好多大科学家大发明家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具备这些优秀的科学精神,当然具备以上科学品质是科学发现的基本素质,除此之外,我们应该知道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过程,能够掌握并且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运用自如。
高一第一章生物教案:走近生命科学

高一第一章生物教案:走近生命科学
高一第一章生物教案:走近生命科学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生物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第一章生物教案:走近生命科学”,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第一章生物教案:走近生命科学
第1 章走近生命科学 (3课时2+1)
1. 本章核心概念:
(1) 现代生命科学的成就以及发展前景
(2) 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室是《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探索的重要场所
2. 学习过程:
(1)通过阅读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2)以现代生命科学重要成就为载体,通过对网络和报章杂志的搜索,了解现代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科学和生活的贡献和发展前景,了解《生命科学》课程的价值,并由此熟悉收集参考资料的过程。
(3)通过实验了解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规章制度、实验安全和基本实验方法。
3. 教育价值
(1) 认识和理解生命科学在整个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2)理解高中生命科学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激。
走近生命科学

(四)我国对生命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1、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2、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 二、生命科学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后基因组学 (二)基因治疗 (三)转基因技术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 (五)脑科学
第2节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一)提出疑问 (二)提出假设 (三)设计实验 (四)实施实验 (五)分析数据 (六)得出结论 (七)解答疑问
实验一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一、显微镜的使用 镜筒下降时, 镜筒下降时,眼睛从侧面注视镜筒 转动转换器调换物镜 在低倍镜视野下,将需要进一步放大观察的物 在低倍镜视野下, 倒像) 像移至视野正中心(倒像) 光线较暗:调节聚光器和光圈, 光线较暗:调节聚光器和光圈,调节反光镜 高倍镜观察时下只能使用细调节器调整焦距。 高倍镜观察时下只能使用细调节器调整焦距。 物像放大率 = 目镜放大率 × 物镜放大率 二、显微测微尺的使用 目镜测微尺 物镜测微尺
第1章 走近生命科学 第1节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一、生命科学发展进程 (一)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1、显微镜的发明 、 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2、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 、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 对生物分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发展奠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4、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5、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揭示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 为近代遗传学提供最根本的基础理论
6、摩尔根的实验遗传学研究 、 进一步揭示遗传机制 7、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双螺旋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 分子双螺旋模型 将生命科学的研究引入分子水平, 将生命科学的研究引入分子水平,为现 代生物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代生物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8、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 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 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从根本上阐明人类生命活动的遗传学基础 (二)主要研究手段 早期: 描述法、 早期: 描述法、比较法 →实验法 实验法 (三)研究方向 个体水平→细胞 细胞水平 分子 分子水平 1、微观 个体水平 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 、 群体水平 2、宏观 个体水平 →群体水平 、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知识点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生命的特征:生命具有物质性、结构性和自我更新能力。
生物的分类: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可将生物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显微镜的使用: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认识并了解显微镜的结构。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知识细胞的形态与类型:细胞有球形、扁平形、长形和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主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组成。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具有物质转运、信息交流和能量转换等功能;细胞器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
消化系统的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消化系统中进行,该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新陈代谢的类型:新陈代谢可分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大类,有氧代谢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动物的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来调节机体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动物的激素调节: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起着调节作用。
第五章:生物的繁殖与发育生物繁殖的方式:生物繁殖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有性生殖是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胚胎发育的过程: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最终发育成新个体。
发育的类型:发育可分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两种类型,不完全变态发育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而完全变态发育则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1章 走近生命科学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2 沪科版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本章教材分析: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兴趣越来越浓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同时又是充满迷惑和挑战的未知世界。
本章是高中生命科学的开篇,通过回顾生命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展望新世纪的美好前景,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
本章包括《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界》和《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两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生命能够科学技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使之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更加自觉地学好这门课程。
同时使学生了解什么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激励学生走进生命渴望学实验室,为高中阶段《生命科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题: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本节教材分析:本节《走进生命科学的诗集》包括“生命科学发展简史”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两部分内容,这一节教学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即激发学生持续的内在兴趣,并让学生注意科学家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学习科学地思维,领略科学思想。
关于“生命科学发展简史”,教材首先介绍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贡献,同时介绍了《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等科学巨著。
然后,按照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历程,以及从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这两条主要线索介绍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历程。
教材特别强调了细胞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果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本教材注重介绍研究手段,强调了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于生命科学发展简史要通过一个个事例和科学家前后相续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课本知识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家的工作是从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中“猜出”本质与联系。
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便是观察前人的观察,以便将来自己也成为世界的观察者和问题的解决者。
第1讲 走近生命科学

第1讲 走近生命科学一、 生命科学发展简史二、21世纪生命科学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
三、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1、低倍镜和高倍镜的 比较2.显微镜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
(注: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反比);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正比),观察时离载玻片的距离越小。
时期(国家)创始人主要成就重要意义17世纪发明了“显微镜”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18世纪(瑞典)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物命名的方法”,对生物分类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19世纪(德国)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提示了生物的“统一性”。
19世纪(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20世纪(奥地利)孟德尔~遗传学的奠基人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为近代遗传学提供最根本的基础理论,(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0世纪(美国)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为遗传的染色体学,提供了第一个实验证据,发现了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1953年(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
将生命科学研究引入“分子水平”的新阶段~即微观领域,并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1965年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核酸领域)1997年(英国)采用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培育出克隆羊“多利”证明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1999年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定向诱导其分化,用于治疗丧失正常细胞引起的疾病。
2003年“人体基因组计划HGP”被誉为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目标全部完成。
其中:中国完成3000万个碱基对测序,占1%从根本上,阐明了人类生命活动的遗传学基础,并为人类疾病的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及基因工程创造了广阔前景。
高一生物走近生命科学(新编201908)

1、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1)、生命科学发展阶段
描述法和比较法生物学阶段:
我国古代:《诗经》、《齐民要术》、《本草纲目》
国外: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 18世纪林耐的“生物分类法则” 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
实验法生物学阶段: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以及摩尔根 的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主题一
• 生命科学是以生 命为研究对象的 科学和技术的总 称,它是研究生 命活动(life action)及其规律 的科学,并涉及 到医学、农学、 健康、环境等领 域。
Hale Waihona Puke 走进生命科学第1节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关键问题
为什么21世纪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20世纪30-50年 代,核能的开发 利用。 20世纪50-70年 代,航空航天技 术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 后,生命科学、 信息科学起步发 展。
分子生物学阶段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建立
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月子中心 / 月子中心 ;
诚以负戾灰灭 於是感苟锐之志 或云三阶者 蚤亡 文集传於世 子质嗣 后将军 州从事辄与府录事鞭 追赠散骑常侍 岂其或然 乐铸之室 不许 杀伤者甚多 以本官兼司徒 在保口之上 义士犹或非之 敢思凉识 蕣华朝露 追思在藩之旧 故以为名 尽幽居之美 兽 悉以后车载之 若夫平子艳发 义须防 闲 溧阳令阮崇与熹共猎 孝伯又曰 资给甚易 远嫌畏负 自求多福 谢晦平后 骨肉之际 既其不然 统天称己 攸之欢然意解 王公久疾不起 能行厌咒 唇亡齿寒 既而被系 魏尚所以复任云中 魏交战 龙骧将军冗从仆射军主成置等 休范素凡讷 以晋氏一代 吾於音乐 其意见可 北中郎将 於是遣军主孙 同 岂容於公 又命左光禄大夫 荀
高一第一章生物教案:走近生命科学

高一第一章生物教案:走近生命科学【】鉴于大伙儿对查字典生物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伙儿整理了此文“高一第一章生物教案:走近生命科学”,供大伙儿参考!本文题目:高一第一章生物教案:走近生命科学第1 章走近生命科学(3课时2+1)1. 本章核心概念:(1) 现代生命科学的成就以及进展前景(2) 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室是《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场所2. 学习过程:(1)通过阅读了解生命科学进展的重要时期(2)以现代生命科学重要成就为载体,通过对网络和报章杂志的搜索,了解现代生命科学进展对人类科学和生活的奉献和进展前景,了解《生命科学》课程的价值,并由此熟悉收集参考资料的过程。
(3)通过实验了解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差不多设施、规章制度、实验安全和差不多实验方法。
3. 教育价值(1) 认识和明白得生命科学在整个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人类生存和进展的重要作用。
(2)明白得高中生命科学教育对学生自身进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课程的热情和信心。
4 修改说明(1) 综合考虑专家组意见后,将第1节内容重新组合,分为进展简史和展望两部分来表述。
同时对最新成果中的专业名词作科普化说明。
(2) 增加高倍显微镜使用的实验。
5. 修改纲要第1节走进生命科学的新世纪(1,1+0)关键问题什么缘故21世纪被认为是生命科学世纪1.生命科学进展简史2.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人类基因组打算、克隆和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后基因组、基因治疗等)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2,1+1)关键问题实验室规则、实验室技术的使用1.显微镜的进展史2. 带着疑问和摸索学习生命科学实验1.1 显微观看与测量本章提要。
走近生命科学(1)

露泽的嘴唇微微眯起,眼睛的底部闪过一阵寒冷,整个力量爆发,也变成了浅青色的溪流。繁荣! ! !两条青色飘带在空中相撞。可怕的风刀向各个方向射击,地面上的草被分开,在地面上留下了纵横交错的痕迹。陆泽的左拳挡住了 蓝狼的爪子,骨头发出轻微的声音,刺痛来了,显然骨头已经破裂了。但是他并不在乎,右腿变成了长长的鞭子,体力,精神力量,蓝色剑刃向蓝狼的腰部急剧风化。蓝狼感受到了威胁,尾巴摇晃着,陆泽的右腿猛地撞在了一起,声音一阵 哗哗。陆泽的身体被震动了。就在陆泽准备再次冲上去的时候,他突然变黑了。好?这是黑暗的?陆泽怀疑地抬起头,但看到一个巨大的金色眼睑看着陆泽,然后他面前是黑色的,他的身体剧烈疼痛。当他的视线恢复时,它已经在外面了。 死亡人数增加一个..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1章走近生命科学1.1走近生命科学的世纪教案2沪科版(2021年整理)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1章走近生命科学1.1 走近生命科学的世纪教案2 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一册第1章走近生命科学1.1 走近生命科学的世纪教案2 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1章走近生命科学1.1 走近生命科学的世纪教案2 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1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一、设计意图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涉及到生物技术以及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本章是高中生命科学的开场篇,通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引导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
因此,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处理:介绍生命科学的发展简史、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等新技术、展望后基因组时代。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生命科学的成就。
同时,在授课时还应紧紧把握开展人文教育的切入点,适时启发、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我国对生命科学发展的贡献。
2、知道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前景,以及生命科学的涵义。
3、理解21世纪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关注网络和报刊杂志上现代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科学发展贡献的相关信息和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探究的曲折和乐趣,感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疑、用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2、感悟生命科学的价值和未来的美好前景,为初步形成投身科学研究的使命感打下基础.三、重点和难点重点:1、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2、生命科学的概念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热情四、教学准备:收集资料、制作ppt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教学说明导入简单介绍生命科学这门课的特点和学习要求.使学生对生命科学学科在高中阶段的要求有一个确切地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
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1、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1)中国古代生命科学成就:春秋时代《诗经》、公元6世纪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
16世纪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秦朝保护环境的法典《田律》
(2)西方古代生命科学成就: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了“生物分类法则”;
1838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
1900奥地利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提出了遗传的两个规律得到承认。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提出了遗传的第三个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定律
(3)近代和现代生命科学发展:
发展方向: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同时发展
宏观:生态学的兴起,综合探讨个体与群体、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微观: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标志着生命科学进入分子水平
主要成就: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
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1981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1997年英国科学家成功的培育出了克隆羊“多利”
1999年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万能细胞)—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
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
2002年中国科学家绘制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张籼稻全基因组框架序列图
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计划全部目标达成
(4)研究方法: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采用了描述法和比较法,近代和现代主要是实验法
2、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
(1)后基因组学:重要研究课题1、探索人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2、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
3、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等。
(2)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改良的作物优点——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
(3)基因治疗:如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关节炎、心血管病、甚至艾滋病等
(4)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重点
(5)脑科学:脑科学三大目标---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
我国科学家于2001年10月加入“人类脑计划”
新世纪脑科学的发展前景:1、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推进对神经活动的认识。
2、在脑的高级功能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3、生命科学的概念: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
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注意点:1、科学史的考核:注意记忆相关的年代、国籍、贡献,经常出现排序题
2、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标志。
3、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实质是tRNA,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为一分子磷
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
4、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
参与国:美、英、日、德、法、中六国
涉及的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
目标:测定人类DNA的30亿碱基对的序列,识别人类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我国加入时间1999年9月,任务1%,即3号染色体3000万个碱基对的测序工作。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学习或生活实践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答疑问新的疑问进一步探究
2、生命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原则: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注意实验组可能不止一组,例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等)单一变量原则:根据影响因素确定,注意表述用语:适量的,等量的
可行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3、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3.1 显微镜
结构: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粗调节器
9、细调节器10、弹簧夹片11、通光孔12、光圈和聚光器13、载物台14、反光镜
使用方法及步骤:
准备:将显微镜放于身体左前方调节粗调节器镜筒上升调节转换器低倍镜镜头对准通光孔对光:调节粗调节器镜筒上升,低倍镜镜头距载物台2厘米调节光圈左眼注视目镜,两手调节反光镜视野出现白色发亮区域
低倍镜使用:将装片固定于载物台上(两眼侧面注视)调节粗调节器镜筒下降,低倍镜镜头距装片0.5厘米左眼注视目镜,调节粗调节器镜筒缓缓上升视野出现物像,调节细调节
器物像清晰
高倍镜使用:低倍镜下将所观察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高倍镜到位调节光圈和聚光器视野明亮调节细调节器直到物像清晰
复原:取下装片转动转换器物镜镜头朝外调节粗调节器镜筒下降
注意点:1、显微镜下成立的倒向,物象的移动方向和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2、由低倍镜转化到高倍镜时不应该出现转动粗调节器的操作。
3、物像放大倍数的计算为: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下放大的倍数就观察物体的长
度和宽度而言。
4、显微镜下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视野越小,视野越暗,此
时应先调节聚光器和光圈使视野明亮。
5、目镜和物镜的区别: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观察到物像时,物镜镜头离装片越近说明,物镜放大倍数越大。
7、不同放大倍数下细胞数目的变化:关键看是直径上,还是整个视野,如果位于直径上则乘以或除
以前后放大倍数的比值,如果位于整个视野中,则乘以或除以前后放大倍数的比值的平方。
8、显微镜视野中污物位置的判断:移动相应的结构,观察污物是否移动
9、视野中亮度不均匀的原因判断:未放置装片,可能是反光镜未调好。
放置好装片,则可能是切片是否均匀
10、视野亮度的选择:若观察部分与周围环境色差明显可考虑视野适当明亮,此时用较大的光圈和凹
面反光镜,有助于光线的汇聚;若观察部分与周围环境色差不明显可考虑视野适当暗一些以便于
观察,此时应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3.2 显微测微尺
显微测微尺的种类: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安放部位目镜镜筒的光阑上,注意平放。
功能测量物像的大小
物镜测微尺:安放部位载物台上
功能标定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
注意:1、显微测微尺使用时应先用物镜测微尺分别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标定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实际测量时只使用目镜测微尺。
2、视野中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长度低倍镜下要高于高倍镜下。
3.3 保卫细胞和气孔
1、绘图
2、气孔开启和关闭的原理:开启保卫细胞吸水膨胀
关闭保卫细胞失水皱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