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5篇)
《拿来主义》教案(5篇)第一篇:《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掌握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和幽默的特点;2学习本文的比喻说理方法;3理解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的含义,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教学重点、难点: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问题;2比喻的说理方法。
三、教学时:二节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文:《拿来主义》是鲁迅写于1934年的杂文名篇,虽然距今已有七十年之久,但文中的思想于今仍然光芒四射。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也多次考到有关文化遗产,外来文化等内容,因此对我们高中生来说认真学习这篇来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等问题,意义重大。
(二)写作背景:《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正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实行“围剿”,同时在文化方面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多种错误思想泛滥。
其中有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在醉心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的奴化主张;在进步文艺工作者,左翼文艺队伍中,对于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问题,也存在思想混乱。
针对这种现状,鲁迅写了一系列,从创建民族新文化的高度,论述了如何正确外国文化,文化遗产的问题。
本文是其中一篇。
(三)整体感知:什么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什么在拿来主义之前要先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明确:“闭关主义”指的是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送去主义”指的是卖国主义、投降主义,其实思想实质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文明古国自居,自夸自耀,但最终一味“送去”落得被凌辱,乞讨下场。
同时从反面论证实行“拿来主义”至为必要,非常迫切。
2“送来”和“拿来”区别何在?作者用列举的方法指出了“送来”实质揭露帝国主义罪恶。
所谓“送来”,是从经济到军事到文化对中国的倾销,侵略。
“拿来”则不然,是中国人根据自己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送”与“拿”本质不同,内容全异。
进一步确立本文的中心论点。
3作者用什么比喻来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批判了哪些错误倾向,树立什么样正确态度?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错误倾向比作“孱头”(逃跑主义)、“昏蛋”(“左”派幼稚病)、“废物”(投降主义)。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7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7篇拿来主义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文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赏析文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2、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3、深刻理解“拿来主义”的精髓,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教学重点】鉴赏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教学难点】掌握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布置课前预习(印发导学资料,内容略)一、导语设计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从德、英等当代海军强国购买军舰,打造了一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最终的结果却是在威海以几乎没有击沉一艘敌舰的“战绩”全军覆灭今天,通过对苏27战斗机的改装,我们拥有了歼11,性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壮大了我国的空军力量同样是从别人那里“拿来”,一个以失败告终,一个却大获成功两种“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果悬殊?相信我们今天一起研读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之后,答案会了然于胸二、探究与发现——研读标题提问:本文的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标题隐含了哪些问题?明确: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标题告诉我们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研读标题,我们应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三、阅读与分析——把握结构思路1.提问:文章的前6段,除去第5段外,作者提到了哪几种“主义”?这几种“主义”的表现是什么?实行这些“主义”有什么样的后果?作者对这几种“主义”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分小组阅读该部分,合作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2、总结提问:综合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对国际交流中的几种错误做法作批判那么第5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3.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涵明确: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自己独立思考,有主见;有辨别力,有眼光;自主选择,自己行动)4.点拨指导: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先对错误的观点作了批驳,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结构5.教师朗读第8自然段,并请学生听读时注意思考:第8段没有谈关于文化的问题,却提到一所大宅子,这所大宅子实际上是比喻什么?明确:比喻文化遗产6.提问:第8段刻画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人?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作者对这些态度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7.总结上一环节并提问: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的做法是怎样的?用文中最概括的一句话来回答明确:占有,挑选8.第9段这句话确切、精练,但过于抽象作者接着再次用比喻手法论证了“拿来主义”的内涵请学生朗读第9段,然后小组合作,筛选文中信息并讨论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完成表格各小组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9、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提问:想一想这段的5句话分别回答了什么问题明确:①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10、总结点拨,全文结构(多媒体展示)如下: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先破后立)第二部分(第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先破后立)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四、阅读与理解——鉴赏论证艺术提问:尽管全文是在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归纳文章在说理的时候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学生分小组研读课文,谈感受,自由发言然后各小组推荐人选发言,全班交流。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1[教学要点]在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精辟论述。
[教学过程]一、诵读鉴赏第8、9段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
2、提问:作者是如何形象地揭示“拿来主义”的具体涵义的?学生讨论。
明确:作者形象地把文化遗产比喻成某穷青年偶得的一所大宅子,以对宅子处理的不同态度来形象说明什么是“拿来主义”。
作者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是批判继承的先决条件和必备的态度。
然后剖析三种错误态度:“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
作者在否定了这三种错误态度之后,再从正面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即占有、挑选。
(加点字板书)3、结合语境,揣摩“孱头”“昏蛋”“废物”的含义。
明确:“孱头”指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人;“废物”指崇洋、全盘接受的人。
(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上一节课我们谈到对作品语言讽刺色彩的学习,谈到“把要否定的现象漫画化,示其滑稽”。
这里,作者把准备批判的观点形象化,然后着重刻画它可笑可憎的面目,予以无情的否定,没有生硬的说教,读来生动形象,却又力透纸背。
在我们的写作中应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以取得较好的讽刺效果。
(加点字板书)4、比喻说理使论述具体形象,读来意兴盎然而便于理解,易于认同,试结合第9段分析“鱼翅”““烟枪烟灯”“姨太太”各比喻什么?明确:“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对于精华部分,应该接受;“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应果断抛弃。
(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作者运用比喻说理,把抽象的关于如何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理论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经验性问题。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3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3篇)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材分析现在学生学习《主义》有何意义让学生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该文难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了解国家开放政策,该引进什么,不该引进什么。
教学重点理解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以及形象的比喻。
教学难点如何“拿来”。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快速理清思路的方法以及;领略形象化的说理的妙处,品味语言背后的深层意味;吸取思想精华,学习智慧地“拿来”,尝试理智地“拿来”。
教学基本设计1、三问贯串——以三个“?”(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为经,以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赏析为纬,构建一个“点面结合”的教学网络。
2、三法突破——将“语言品味”作为重点,运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自主赏析、质疑解疑来进行突破。
3、三点拓展——思考“拿来”,服务现实;阅读名作,尝试“拿来”;开展辩论,明辨“拿来”。
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激趣导入。
鲁迅先生曾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这是他对现代杂文的作用所作的准确而精辟的说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杂文的典型之作《拿来主义》,和作者一起“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
二、运用方法,巧析思路——什么叫拿来主义1、标题是“拿来主义”,自读两遍,你能读出什么问题吗生: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人称杂文是议论文的变体,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是否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结构全文的。
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一:根据文体2、文章没有直接的话语阐述何为“拿来主义”,文章哪些段落阐述“为什么拿来”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明确:1-7自然段,根据“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来判断,“所以“,表示前面几段是在阐述原因,这叫因果论证法。
新整理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
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爱师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拿来主义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拿来主义教案范文第一篇:教学目标:1、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3、学习形象化说理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学习课文1――7段教学步骤:多媒体展示排除法解题思路:或A或B或C或D非A非B非C所以D问题1:如果一个题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的选项就行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
快速阅读《拿来主义》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选项一一找出来。
明确:①闭关主义②送去主义③听凭送来④自己来拿。
问题2:那么,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
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
问题3: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说依据吗?明确:。
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问题4:这是例证法。
那么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问题5: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明确:送来的先英国的,德国的废枪炮,后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问题6: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问题7:模仿多媒体展示的排除法,归纳1――7段的论证思路。
明确: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闭关主义,实行不通送去主义,沦为乞丐听凭送来,大受其害所以,要自己来拿问题8: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明确: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人教版拿来主义教案3篇
人教版拿来主义教案3篇拿来主义教案Y一教学目的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二、指导预习。
读“预习提示”。
“提示”有两段,第1段写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思考: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批“送去主义”?由此理出文章结构层次,归纳每部分的大意。
第2段写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阅读课文时勾画出犀利、幽默的词语和比喻论证的语段,并体会其含义。
三、研习新课。
1.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提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讨论、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
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
“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
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相关推荐《拿来主义》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拿来主义》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拿来主义》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教学步骤]一、导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了解文章的背景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
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
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
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三、整体感知课文1、放录音“拿来主义”提问:“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地,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听完录音后回答)明确: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拿来主义教案8篇
拿来主义教案8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在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正确理解本文各比喻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总体理解文意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教学设想】1、学习本文可以从理解文章的观点和结构入手。
2、对语言的揣摩要结合鲁迅杂文善于运用形象说理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的词句,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可通过练习一中的1、2、3题进行。
(详见《教师教学用书》P10“教学建议”部分)3、多用启发性的提问,注意培养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重点:总体理解文意,先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初步体会文中一些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题解导入:“主义”是指重大的原则或主张。
“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先生的独创,它的题旨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的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文化。
2、讲读课文的前半部分(1-4节)(第5五节为过渡节,也可到第5节)(1)请学生阅读这部分课文,思考以下问题: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那些主义?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学生阅读后作答,教师明确: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
(运用学生粗知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历史知识,加深对“又碰了一串钉子”的理解)。
课文开头两句话从追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入手,非常概括地说明中国近百年来从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从“闭关主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接着举出事实(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从历史,社会根源揭示“送去主义”的本质--媚外卖国(2)细读第3节,要求找出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的关键词句,思考鲁迅先生用怎样的笔法来论述这个问题的?学生找出关键词句,教师补充:后果是:我们的子孙,“则当佳节大典之际……,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
人教版拿来主义教案3篇
人教版拿来主义教案3篇“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
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拿来主义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拿来主义教案Y一教学目的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二、指导预习。
读“预习提示”。
“提示”有两段,第1段写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思考: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批“送去主义”?由此理出*结构层次,归纳每部分的大意。
第2段写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阅读课文时勾画出犀利、幽默的词语和比喻论证的语段,并体会其含义。
三、研习新课。
1.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提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讨论、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
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
“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
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2023年鲁迅《拿来主义》的教案(精选6篇)
2023年鲁迅《拿来主义》的教案(精选6篇)鲁迅《拿来主义》的教案1一、教学目的:1、学习__运用比喻,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法,《拿来主义》。
2、理解__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弄清什么是“拿来主义”。
2、难点:认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预习思考题:1、__议论的核心是什么?通过什么材料来阐述论点的?2、找出__运用的比喻论证,理解比喻论证的作用。
3、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倾向是什么?怎样批判继承文化遗产?4、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引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同学们可能看过一些。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唐宋诗词、明清笔记小说、《西厢记》、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雨果的《悲惨世界》……,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拿来主义》》。
古代的和外国的一些文化遗产,我们在接触的时候,应采取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解题:__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
什么叫“拿来主义”呢?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__要弄明白的问题。
__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
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案范文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案范文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拿来主义教学目标:1. 了解《拿来主义》一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2.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及结构;3. 学习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拿来主义》一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2. 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难点:1. 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拿来主义》;2. 多媒体设备,PPT等教具;3. 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提问的形式引入课题:“你们是否曾经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拿来主义的现象?你们对拿来主义有什么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Step 2:阅读文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拿来主义》一文,并根据理解的程度在作业本上标注“?”,“!”等符号表示自己对文章的疑问和感叹之处。
2.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并由教师引导进行整理。
Step 3:理解文章(1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确保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2.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在文章中主要想表达什么观点?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3. 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由教师引导总结出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Step 4:运用阅读策略(15分钟)1. 教师介绍几种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理解上下文等,并在PPT上展示相应的示例。
2. 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策略的练习,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阅读难题,并以小组形式展示结果。
Step 5: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15分钟)1.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并在PPT上展示:“你认为拿来主义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是否存在其他的观点和解决办法?”2. 学生独立思考并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
拿来主义教案(通用12篇)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一、教案的作用是什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拿来主义教案(通用1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教案(通用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教案1设计理念:1、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展示、交流、探究以及师生、生生多边良性互动。
2、加强语文课的语言表达训练,让学生脑手嘴三者齐动,听说读写四位一体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能力,由课内自然延伸到课外,由文本自然延伸到生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刻内涵。
(2)掌握本文的论证思路,初步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感受鲁迅杂文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体操,精神成长的大餐。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构建民主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文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认识鲁迅强烈的“战士”责任感,树立对待文化资源的正确态度,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博大的心胸和自信、理智的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全文思路,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刻内涵教学难点:用拿主义观点对当今生活现象进行自主分析探究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联系课文实际设置情境二、阅读文本,梳理探究1、师生互动:课文题目是“拿来主义”,面对文题,你会提什么问题?明确:拿来主义是什么?拿什么?为什么拿?怎么拿?拿了会怎样?2、学生活动:紧扣“拿”字,阅读课文,自由选题,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通用12篇)
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通用12篇)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篇1【知识目标】一、认识、理解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在说理文中的作用。
二、领会杂文语言幽默、犀利的讽刺效果。
【能力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关键词语在句中的深刻的含义二、结合个人理解,试着谈谈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情感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体会鲁迅先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人民的觉醒奋斗终生,战斗不息的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一、认识、理解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在说理文中的作用。
领会杂文语言幽默、犀利的讽刺效果。
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关键词语在句中的深刻的含义;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一、检测预习1.鲁迅的杂文说起杂文,必要想起鲁迅;说到鲁迅。
鲁迅的杂文不仅是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哲学、道德、文学、艺术,乃至经济、军事……的“百科全书”,而且以其对中国现代国民的文化心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以及民性、民情、民俗、民魂的真实、生动而深刻的描绘,成为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
但应该看到,鲁迅在他的杂文中所达到的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与尖锐性,正是根源于他的“立人”的理想与情怀。
所以鲁迅杂文在根底上是“诗”的,他的杂文里有“中国民众的灵魂”。
如果看不到与“大众灵魂”叠合在一起的“鲁迅的灵魂”,如果看不到鲁迅杂文里的批判背后的理想、否定中的肯定,就没有完全读懂鲁迅的杂文,就难以真正接近(理解)鲁迅杂文的特质。
《拿来主义》教案(6篇)
《拿来主义》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拿来主义》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即使如此,因为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阅读本文难度是很大的。
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
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
阅读方法应当与其它议论文大体相同。
要在学习第九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学习本文论证艺术时,难免要涉及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有关论证方法的基本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而教材中又没有这方面的讲解。
因此要力求讲得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准确而又便于理解记忆,使学生一次弄懂,不搞夹生饭。
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是个难点,可以用“比”的办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重在加强学生的语感,重在“意会”(心中明白了鲁迅杂文语言的妙处了),而不一定要求学生“言传”(用语言表述其中的妙处)。
理解内容和学习论证艺术、体会语言特点是学习本文的两大任务,可以各安排一个课时。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参考材料很多,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众说纷纭,人教社的教参只是其中的一种意见。
教学过程固然必须使学生读懂课文,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依据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这一原则决定对各种意见的取舍。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学教案“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
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的:(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对鲁迅语言含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一、导入新课: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他出访法国时,曾有一件趣事,同学们知道吗?(略作停顿说)在一次访法欢迎宴会上,其中一位外国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冯先生,会怎样回答呢?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冯先生说话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
)冯先生说话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冯先生运用比喻的妙处就在于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出深刻的道理,这就叫做作家!而作为语言大师的鲁迅先生也是一位善用比喻的高手。
今天,我们学习的《拿来主义》正是这样一篇课文。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学生上黑板注音,解词,教师正音,评讲)礼尚往来(shàng;崇尚,重视)。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自我夸耀。
)残羹(gēng)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guān miǎn)古代帝王、高官的礼帽,引申为体面。
玄(xuán)虚: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蹩( bié) 进:躲躲闪闪在走进。
孱(càn)头:懦弱无能的人。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精选17篇)《拿来主义》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本单元也是高中必修的五册教材中的一篇杂文,地位重要又特别,承接着第三册“表达交流”单元学过的有关议论文常识,又要为如何学习同单元的随笔三篇摸索道路。
主要学习递进式因果论证思路,理解破立结合方法和论证方法,品赏形象化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能力,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创新和宏扬祖国优秀文化,树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关注并能正确评价社会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良知,富有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当代学生是伴随着多元文化成长起来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使他们的视野拓宽,见识大大超过了前代人;社会流行的短平快浅的阅读,使他们追求怪异离奇的情节和搞笑的戏谑语言,而对于真正纯唯美或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反倒缺乏审美能力和兴趣。
而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有着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文中针对的背景事件距今时间较久远,不利于学生解读文本内容;论述的方式和逻辑层次较有深度;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历来是众说纷纭。
高中生正处于文学鉴赏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提升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如何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确定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赏鉴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掌握层进式因果论证思路是重难点。
三、设计思想1、依据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2、教学应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有侧重。
注重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把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引导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二、初步体会文章主旨1、阅读第7段,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明确:(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三种人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加废物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挑选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
3、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
先占有,后挑选。
占有是为了挑选。
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
(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喻体事物态度本体事物态度鱼翅吃掉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完全吸收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批判地吸收烟展览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姨太太请他们各自走散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坚决抛弃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8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8篇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篇一以前读初中的时候,会觉得比较轻松。
因为初中学的知识都比较浅,除了偶尔对某些问题需要深入讨论之外,基本不会遇到很深的问题。
但要知道,上了高中,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再是那么简单和具体,高中是我们在思维上的一个飞跃,我们必须要抛弃以前的定向思维,而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解决问题。
起其根本所在就是:相对初中的学习,高中的学习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台阶。
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
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从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在学习上要跨上一个较高的台阶。
为了顺利地跨越这一台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以新的、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好高中的课程。
一个人确立自己的理想并不难,难得是有一个为实现理想而攀登的规划和决心。
为此,制定一个高中三年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写下了这份高中三年学习计划书。
(一)高中六个学期的分析和自我目标为实现以下规划必须做到:树立信心,满怀激情,走好成功第一步。
切忌盲目激情,要有计划分步骤的学习,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1、高一上半学期是一个初中走入高中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积极适应各科老师的教学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识,同时稳住脚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
所以我这个学期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适应、稳定。
2、高一下半学期是一个适应后的寻求及养成期期。
这个时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因此对各学科特点有了一定掌握。
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重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循序渐进地、有规律地学习,全面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
简单来说就是:养成、规律。
3、高二上半学期是一个定位起飞期。
此时,高中生活早已适应,学习方法、习惯已经成熟,所以,这个时期就要开始有所突破。
鲁迅《拿来主义》获奖教案(通用5篇)
鲁迅《拿来主义》获奖教案(通用5篇)鲁迅《拿来主义》获奖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学习鲁迅先生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树立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思想。
(二)在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深入浅出的论证特点和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三)能针对当前的某一一社会现象或思想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一)从结构思路人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从语法修辞人手仔细揣摩语言艺术。
三、教学难点(一)作者为什么绕一圈先淡送去主义,最后才谈拿来主义。
(二)第3段的类比。
(三)第4段的“抛来”“抛给”“送来”的区别。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略)。
多媒体展示课题和鲁迅肖像。
(二)研讨新课:理清结构思路。
1、从朗读理解人手:第一步:浏览全文,找出所有的“主义”,看“拿来主义”在哪里开始出现。
(学生都很容易找到在第5段汗始出现)第二步:抽学生朗读5段以的内容。
要求:A划出生亨新词和4理解的句子;B、概括内容委点理清作者思路;C、比较自己的思路是否与作者相似。
第三步:逐一落实上面三个问题第四步: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刚才渎的内容,作者紧扣题目展开议论,显得完整而紧凑,但作者为什么从这里写,前面是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第五步:抽学生朗读1—4段要求:A划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句子;B、概括内容要点;C体会这一部分的作用。
第六步:逐一解决以上三个问题。
2、从对比分析入手:第一步:学生讨论前后两部分论证方式有什么不同。
前半部分主要是批驳错误观点,叫驳论;后半部分主要是阐明自己的主张、叫立论;这里的驳论是为立论服务的。
第二步:学生讨论前后两部分论证方法有什么不同。
A、两部分部在摆事实,讲道理。
但前半部分的事实是客观典事例,(用多媒体打出当时报纸的画)后部分既有客观典型事例(多媒体展示英国的鸦片、德国的枪炮、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的画面),又有虚拟的比喻(多媒体展示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怎么办的画面);B、前半部分用类比论证,后半部分用了比喻论证具体是怎样类比、怎佯比喻的,课后预习,下节课体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鲁迅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1.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掌握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方法,学会求知。
2.正确理解本文的中心,准确把握中心论点。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类比、对比、举例、比喻等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文章中比喻的含义。
4.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正确理解反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掌握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方法,学会求知。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类比、对比、举例、比喻等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文章中比喻的含义。
2.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正确理解反语的含义。
教学设想: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
2.重要段落加强朗读背诵,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出访法国时,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冯先生发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说:“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了满堂喝彩。
是的,冯先生的意思是说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
继承文化遗产和我们的改革开放一样,只要我们坚持“拿来主义”的原则,就一定成功。
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这正是我们今天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字词检查:礼尚往来自诩(xǔ)残羹冷炙(zhì)冠冕(miǎn)孱(càn)头玄虚国粹三、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四、写作背景:《拿来主义》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文化界反动文人的复古主义逆流,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的“全盘西化”思想甚嚣尘上。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
许多人在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认识和糊涂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通俗形象的新名词,它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
五、诵读课文,理清思路阅读全文,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全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6段),论述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第二部分(第7~9段)论述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
六、文章主旨1.文章总的论题是什么?●这实际上涉及文章中“大宅子”的比喻内涵。
笼统地说,本文谈的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
2.文章前半部分重在批判“送去主义”,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我们不妨先看清王朝的“闭关主义”。
当时清政府以“国情特别”等为借口,盲目排外,与世隔绝,“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结果使古老的中国处于腐败落后的境地,最终在别人的枪炮面前,不堪一击,“碰了一串钉子”。
“闭关自守”的“大门”没有了,“守”也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就会由“闭关主义”走向极端“送去主义”。
作者意在说明:(1)二者是衣钵相传的;(2)都是腐朽、落后、反动的本质的反映。
3.作者在哪一段提出拿来主义的内涵?●文章第7段提出来的。
关于拿来主义,说得明白些,就是用自己的脑袋去分析,用自己的眼睛去鉴别,用自己的双手去拿来。
4.作者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第7段劈头一个关联词语“所以”,这就表明,前文所述都是属于“我们自己来拿”的原因。
(1)第1、2段所论,是“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去主义”乃是一种“有往而无来”的行径,它与“礼尚往来”的交往原则不符。
(2)第3、4段所论,是“送去主义”必然造成严重后果,“我们的子孙……讨一点残羹冷炙”,按照历史的发展,长此下去,必然让我们的子孙沦为乞丐,让我们的民族亡国灭种,让我们的人民更加陷于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
(3)第6段是揭示“送来”的危害性。
一味地听凭“送来”,必然招致帝国主义的进一步侵略,“鸦片”、“香粉”等已经充斥我们的市场,使中国更加殖民地化。
这样的现实教训,我们应该吸取,铭记在心。
5.文章第8、9段的内容是什么?●联系上下文,对第8、9两个自然段归纳总结。
文章第8段批判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第9段阐明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至于文章最后一段,是总结全文,阐述实行“拿来主义”的要求和重大意义。
六、小结:没有拿来的,就没有今天思想的解放、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国家、社会的发展是如此,个人的发展亦如是。
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应学会运用好“拿来主义”,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但要注意防止不良习气、不健康的思想文化的浸染。
第二课时一、领会文章主旨明确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批判了错误态度,阐述了正确主张。
请大家读下面几个句子,联系本文写作背景想想句子中红色字的意思,说说它们是否只是谈文化问题。
1.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2.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3.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明确本文中心包含四个要点: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②批判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③阐明对外国文化的正确主张,④指出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必要性。
三、论证艺术(一)本文中心思想包含四个要点,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阐明对待外国文化批判吸收的正确态度。
全文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而是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
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阅读第8、9两段,想想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方法。
●如果将第9段内容改写为:“拿来主义对外国文化的态度是占有、挑选。
……只保留很小一部分作为反面教材,外国文化中腐朽的东西则要彻底抛弃”和原文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第8、9两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
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
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二)请同学们阅读第3段,想想这段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这里用尼采与“送去主义”者作比。
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阐明观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的方法。
它与比喻论证有明显的区别: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作比较,比喻论证是用不同类的、只是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二者的区别一定要弄清。
(三)请重新阅读8、9两段,想想作者为了更清楚地阐明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除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之外还用了什么方法。
●作者的目的是要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为什么还要分析“孱头”、“昏蛋”、“废物”的表现?学生阅读、思考,明确: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
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
本文的论证艺术:1.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四、语言特点(一)区别“抛来”与“抛给”,对“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应怎样理解?●特地区别“抛来”与“抛给”,讽刺国民党反动派不过像叭儿狗得到主人“抛给”的骨头一样。
“抛给”,隐含着用鄙视的目光看待的意味。
“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是因为“抛给”、“送来”的实例比比皆是,举不胜举;是因为国民党政府对这一点讳莫如深。
这样写既对卖国政策进行含蓄锐利的批判,又抒发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反映了鲁迅先生语言的犀利的特点。
(二)请同学们说说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1.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使用老百姓口语中常用的比喻。
既形象又生动,把“闭关主义”必然演化为“送去主义”的深刻道理一语道破,暗含对“闭关主义”者的揶揄。
2.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使用民间俗语,“拿来”态度之鲜明跃然纸上。
3.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本或旧小说中的套话,后文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化用商店广告,都含有强烈的讽刺性。
4.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诚惶诚恐地“捧”,画只有几张却一路地“挂”,通过形象的动作活画出“送去主义”的可怜相、寒酸相。
5.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都是反语,具有很强的讽刺性。
6.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明明要批判,却先作肯定,这种欲擒故纵之法常用于驳论。
●犀利的语言,讽刺幽默的风格,固然是高超的语言艺术,更重要的是来自对事物的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的憎恶痛恨。
没有深刻的思想,强烈的感情,就不会有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的语言特点:1.犀利 2.讽刺幽默四、课后作业:阅读鲁迅先生的三篇杂文《夏三虫》、《战士和苍蝇》、《送灶日漫笔》,用心体味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拿来主义(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