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高铁北京段地面沉降监测及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特征研究

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特征研究
始值 附近 。 以上特征 说 明 , 压 荷载 作 用 在 复 合 地 基 预
2 1 第 7期 0 2年
京 津 城 际铁 路 北 京 段 C G桩 复 合 地 基 沉 降特 征研 究 F
8 9
I 线中心线
旋喷桩
I线 中心 线 I



e 磁环沉 降孔 孔隙水压监 测孔 一 土压力盒 埋设点 ▲ 沉 降板埋设点 e 测 斜、沉 降孔
关 键 词 : F 桩 沉 降 复 合 地 基 CG 桩 土 应 力 比 中 图 分 类 号 : U 7 . 文 献 标 识 码 : D I1 .9 9 ji n 10 —9 5 2 1 . 7 2 T 431 A O :0 3 6 /. s .0 3 1 9 .0 2 0 — 6 s
1 试 验 段 概 况
压 力 曲线 。由 图 3可见 , 在基床 填筑 过程 中 , 头 压力 桩
2 测试 项 目及 布 置
为认识 C G 桩 复合 地 基 预 压 加 载 后 桩 土应 力 分 F 布和沉 降 变形 与时 间 的关 系 , 择具 有 代 表 性 的 D 2 选 K
和桩 间土压力 具有 快速 增加 、 短暂 缓慢 增加 、 急剧 直线 上升 到最后 调整 到保 持 压 力 不 变 等特 征 。其 中 , 头 桩 压力从 2 0 0 7年 5月 2 8日开 始 随 时 间从 0增 加 到 8 0

பைடு நூலகம்
图 2 断 面 D 2+1 0测试 项 目平 面 布 置 ( 位 :m) K 1 单 c
35 0
日期 ( 月一 年一 日)
0 —5 2 7 —8 0 —6 -7 7 - 2 0—— 7 7 7 2 0— — 6 7 8 2 0—— 5 792 0 —1 一 5 7 2 O

京津城际铁路沉降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京津城际铁路沉降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京津城际铁路沉降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作者:胡伟松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4期胡伟松(北京铁路局北京高铁工务段北京 100000)摘要:京津城际铁路为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 km/h的高速铁路,由于北京、天津地区的大地沉降,造成了京津城际铁路出现了不通程度的沉降。

2009年,铁道部(现总公司)会同相关单位共同确定了北仓、武清、亦庄三个重点沉降区段,并由铁三院进行重点定期观测。

经过近4年的沉降观测,找到了沉降变化规律,并根据各区段不同的沉降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整治措施。

为以后的高速铁路区域沉降整治提供了工程实例。

关键词:城际铁路京津沉降现状中图分类号:TU4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090-02京津城际铁路是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沟通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的便捷通道。

京津城际铁路由北京南站东端引出,跨北京二、三、四、五环后,沿京津高速公路第二通道至天津市域,后沿京山铁路至天津站,线路全长120 km。

采用客运专线标准,最小曲线半径一般为7000 m。

铺设无砟轨道113.6 km;桥涵共35座,长101 km,占线路长度的87.7%。

桥梁按照工后沉降2 cm控制设计。

路基共6段,长16.25 km,全部为软土及松软土地基,占线路长度的13.9%。

路基基底处理一般采用桩板结构。

车站5座,分别为北京南、亦庄、永乐、武清、天津。

京津城际铁路北京南至天津段穿越了北京、天津两个大的沉降区,在这些区段内90%以上采用的是桥梁通过,桥梁基础均采用摩擦桩结构,地面沉降对京津城际铁路桥梁的影响已不可避免。

前期,铁道部(现铁路总公司)会同京津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第三勘察设计研究院、中铁十七局、北京铁路局等相关单位,根据勘测资料、施工现场勘察资料、竣工验收情况,共同确定京津城际铁路沉降区为:亦庄沉降区(K8+775~K23+646)、武清沉降区(K83+007~K86+800)、北仓沉降区(K99+048~K101+531)。

京津城际铁路沉降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京津城际铁路沉降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京津城际铁路沉降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京津城际铁路是中国首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贯穿北京市和天津市,是连接京津两大城市的重要交通干线。

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京津城际铁路经历了一系列沉降现象,对于保障铁路运行的安全和顺畅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京津城际铁路沉降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京津城际铁路的沉降现状。

京津城际铁路作为一条高速铁路,其运营速度较快,列车频繁行驶,这就对路基和桥梁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制约,京津城际铁路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沉降问题。

据统计,京津城际铁路自投入运营以来,平均每年的沉降速率为2毫米左右。

沉降主要发生在沉降沟以及桥梁、隧道等工程部分,对于铁路的安全和舒适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面对京津城际铁路的沉降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应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定期对京津城际铁路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了解沉降的变化趋势。

监测手段可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如全站仪、卫星定位系统等,以提高监测精度和准确性。

同时,建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过大的沉降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增强,避免对铁路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应加强维护和养护工作,对于已经发生沉降的路段,应及时采取维护和补强措施,并加强对整个铁路的养护工作。

维护和养护工作包括铺轨、加固路基、修复桥梁等,以提高铁路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此外,定期对轨道进行调整和维护,确保列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再次,应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京津城际铁路的工程建设质量和技术水平。

通过加强科研,深入研究京津城际铁路的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提出更加有效的工程方案和施工方法。

同时,加大对工程建设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通过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京津城际铁路的能力和安全性,减少沉降现象的发生。

最后,应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京津城际铁路的正常运营和安全。

对铁路的监管工作应加强,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制度,确保对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京津高铁桥梁沉降观测

京津高铁桥梁沉降观测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一、概况中铁十七局集团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试验段永定新河特大桥9789.78m,起讫里程为DK84+210.22~DK94+000,结构为钻孔桩基础,矩形承台,圆端形桥墩,预应力箱型梁301跨,其中32m预制梁270孔、24m预制梁25孔,一联32m+48m+32m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一联60m+100m+60m现浇预应力悬灌梁;钻孔桩基2923根137079延米;混凝土圬工约39万方。

二、沉降观测目的和内容目的:桥梁承台是承重的建筑物,除自身的重量外,还要承受来自其上部构造的重量。

虽然桥梁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但因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在重力作用下,还是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沉降。

为了上部构造施工的安全与精确,及通车后的安全使用,了解承台的变形情况,必须对承台进行沉降观测。

主要内容:通过布设控制网,按相关精度要求,根据施工进度及加载实况,定期定点对承台在建设过程中的沉降情况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使用单位。

三、桥梁沉降观测仪器1、S2级苏一光DSZ2高精度水准仪2、铟钢水准尺四、水准点、观测点的设置和要求在沉降观测路段要进行水准点的加密,且要对观测水准点进行联测。

水准高程的精度要达到0.1mm。

对每个观测点的高程测量,要通过不同的水准点进行复测校验。

由于本工程的承台体积均比较大,在进行观测点的布设时,要考虑到承台的不均匀沉降,所以在布置观测点时要在承台的对角线进行布设。

考虑到在墩柱施工完成后承台要进行回填,但回填后还要对其进行观测。

因此,在预埋观测点时要考虑回填后怎样观测,并且要保护其在施工过程中不被破坏。

在承台顶面对角线的两个角上,不影响墩柱施工的地方分别埋置两个沉降钉作为观测点,沉降钉的制作采用40cmФ18螺纹钢顶端焊接镀铜半球圆帽加工而成,埋设时配以斜筋焊接在顶板面层钢筋上,顶端突出砼表面1.5~2.0cm左右,以保证点位稳固。

沉降观测点位示意图(见附件)五、沉降观测1、承台施工完、墩身施工之前以承台顶为基准点,开始进行沉降观测;2、墩身施工完后将基准点引到桥墩墩身部位进行观测;3、架梁前后分别进行观测;4、沉降观测周期为每两周观测一次;5、观测范围为每个墩台。

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

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

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南水北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

京津城际铁路是连接北京和天津两座重要城市的高速铁路,承担了日益增长的人员和货物运输需求。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和京津城际铁路的建设对北京地区的地面沉降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文将探讨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导致了水资源的大量调剂,从而改变了地下水的分布。

地下水位下降、孔隙水压力影响的减小等因素都会引起地面沉降。

通过对比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前后的地下水位数据,可以发现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地下水位产生了影响。

进一步研究发现,地下水位下降的幅度与地面沉降程度存在一定的关联。

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的地面沉降明显加剧,尤其是在新建区域,沉降速度更加明显。

其次,土壤的力学性质对地面沉降也有重要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土壤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变形和压缩。

通过对不同土层的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掌握土壤的变形特点,进而预测地面沉降的趋势。

在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的研究中,发现新建区域的土壤压缩程度明显增强,这与快速铺设铁路所引起的土壤变形有关。

另外,土壤的固结时间也会影响地面沉降的演化。

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土壤仍在进行固结过程,因此地面沉降速度仍然较快。

最后,地下水的抽取和排泄也与地面沉降密切相关。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引起了大量地下水的抽取和排泄,这会导致土壤产生压缩变形,进而引起地面沉降。

通过监测南水北调前后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确定地面沉降的相关性。

在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的研究中,发现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与地面沉降的加剧有关。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呈现出明显的演化特征。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力学性质变化和地下水的抽取和排泄,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引起了地面沉降的加剧。

京津城际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

京津城际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

( ) 立 固定 的 观 测 路线 。依 据 沉 降 观 测 点 的埋 设 布 置 , 1建 在 水 准 基 点 与 沉 降 观 测 点 之 问 建 立 固定 的观 测 路 线 , 在 架 并
2 沉 降 观 测 的 目 的
由于 铺设 的 是 I 型 板 式无 碴 轨 道 , 3 0 3 O m h的设 I 其 0 ~5k /
摘 要 通 过 对新 建 京津 城 际 铁路 线 下 工 程 进 行 沉 降观 测 . 量 在 不 同的 施 工 工 况 下桥 梁 和路 基 的沉 降 量 。 测
重 点 阐述 了沉 降 观 测 的 方 案 和技 术 要 求 。 关键词 京 津铁 路 ; 降观 测 ; 案 ; 术 要 求 沉 方 技
在 对应 墩 身 埋 标 位 置 的顶 帽上 埋 设 。 42 桥 梁 沉 降观 测 .
土 或 松 软地 基路 堤 : 天 津 站外 , 余 线 路 均 铺 设 无 碴 轨 道 。 除 其
本 分部 起 讫 里 程 为 D 2 + 5 . ~ K 3 6 0 其 中桥 梁 ( 括 K 144 7D 4+0 , 9 包 凉 水 河 特 大 桥 和 鄢 小 路 大 桥 ) 全 长 2 . 7k 1 7 m;路 基 全 长 6 04 8k .6 m。 路 基为 扶 壁 式 挡墙 路基 , 基 本体 高 度 8 9 路 — m。
沉 降观 测 从 最 近 的 水 准 基 点 引 测 , 测 前 对 引 用 的水 准 引
基 点进 行 检 核 , 核采 用 复 测 与 前 后 相 邻 的 水 准 基 点 之 间 的 检 高 差 值 与原 高 差 值 进 行 对 比的 方 法 进 行 , 检 测 的 高 差 值 与 当
第 三 次 测 量
降 观 测 的基 准 点是 可 行 的。

京津城际CFG桩设计、施工及沉降控制效果概况

京津城际CFG桩设计、施工及沉降控制效果概况
月24日进行卸载评估时预压时间已经4 个月,根据以上数据进行的预测工后沉 降满足不大于15mm要求。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DK82+521~DK83+252(武清) 本段评估工作正在进行,预压土已
经填筑完成4个多月,根据近三个月的 沉降观测数据,仅三个月累计沉降即 达30mm左右,预测初步结论为尚不能 满足工后沉降小于15mm的要求。
京沪高速铁路CFG桩科研项目调研材料之一
京津城际CFG桩设计、 施工及沉降控制效果概况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二○○七年五月
汇报内容
一、主要地层岩性 二、CFG桩设计情况概述 三、CFG桩施工情况概述 四、沉降评估情况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主要地层岩性
➢沿线广泛分布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堆积 层,厚度可达数百米,市区附近局部分 布厚度不等的人工堆积层。自北京至天 津,地貌由冲洪积的缓倾斜平原过渡到 海陆交互堆积的冲积平原,地层特征也 随之变化。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武清试验段施工前进行了两根试桩,荷载试验按照 德国博格公司要求进行,其中DK84+147.47 试验桩在 荷载加至1250kN时,下沉为8.9mm,荷载加至1500kN 时出现桩头受力偏心,导致桩头折断;DK84+027.47 试验桩在荷载加至1125kN时,下沉为6.07mm,在荷 载加至1250kN时出现桩头受力偏心,导致桩头折断。 按照外推分析试验桩最终破坏荷载大约在 1.94~2.16MN之间,与理论计算值吻合度较好。
பைடு நூலகம்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谢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段主要为冲洪积地层,由永定河、潮白河、 温榆河等河流携带的大量松散物质堆积而成,成 份为砂类土及碎石类土。天津段则主要为海陆交 互堆积地层,成因类型主要为冲积、海积,局部 为湖沼堆积层,岩性为黏性土、粉土、砂类土等, 夹淤泥、淤泥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海积层 以灰色、灰褐色、灰黑色的淤泥、淤泥质黏土、 黏土、粉质黏土、粉土为主,含贝壳。人工堆积 层主要为杂填土、素填土、填筑土。

北京地面沉降InSAR测量效果分析

北京地面沉降InSAR测量效果分析

北京地面沉降InSAR监测效果分析杨艳1,2(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摘要:在分析北京地面沉降灾害现状、现有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对比InSAR 监测与传统分层动态监测、高精度水准测量、GPS测量等在区域地面沉降监测时效性、精确性和经济性等之间的差别,并以北京地铁13号线地面沉降InSAR监测为例,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为优化北京地面沉降监测资源、全面开展线性工程地面沉降灾害监测提供参考,有益于推进首都减灾防灾工作进程。

关键词:InSAR;地面沉降;监测;效果分析0 引言北京市是一个以地下水资源为主要供水水源的超级大都市,其三分之二的供水水源来源于地下水[1]。

受1999年之后持续干旱年的出现,以及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等因素影响,北京市地下水超量开采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控制[2],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局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明显,导致本世纪以来北京平原区一直处于地面沉降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近几年,区域内最大年沉降量均超过100毫米,最大累计沉降量超过1.4米,沉降区域面积超过整个平原区的三分之二,成为我国地面沉降发育严重的地区之一[3]。

地面沉降灾害已经造成市政设施和构、建筑物破坏,地面高程损失,威胁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等影响,成为北京城市发展建设和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4]。

目前,北京地面沉降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传统的高精度水准测量、分层动态监测(基岩标、分层标、地下水动态监测等)和现代的GPS测量、InSAR监测,监测网络分布基本覆盖主要沉降区域[5]。

水准测量、GPS测量每年一次,分层动态监测每个小时取一次数,InSAR数据信息提取周期基本与水准测量一致。

随着北京近年来地面沉降的快速发展,沉降区域不断扩大,监测网络布设和测量难度也不断加大:水准测量点覆盖存在空白区,且测量周期长,人力、物力和资金耗费巨大;分层动态监测建设选址难度大,一次性投入资金量大,网点布设有限;GPS测量点易被破坏,维护保养难度大等。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1. 引言沉降是指地表或建筑物由于地下层松软、湿润或地下水位变化等原因而产生的下沉现象。

沉降对土地利用、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评估和监测沉降情况,本报告对某地区的沉降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2. 监测方法本次沉降监测采用了以下方法:1.定点观测法:选择了某地区的代表性建筑物和地表位置作为监测点,通过定期测量其高程变化来评估沉降情况。

2.地面测量法:使用全站仪或GPS测量设备,在不同时间点对监测区域的地表高程进行测量,以获取地表沉降的数据。

3.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卫星或无人机等技术,获取监测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并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影像来检测地表沉降的迹象。

3. 监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得到了以下监测结果:1.某建筑物在过去一年内的高程变化范围为0.5米,表明该建筑物存在一定程度的沉降。

2.监测区域内大部分地表位置的高程均有所下降,平均下降量为0.2米。

3.遥感影像显示,监测区域内部分区域出现了地表裂缝的迹象,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地表沉降的存在。

4. 结论基于以上监测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监测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地表沉降现象,特别是某建筑物存在较明显的沉降。

2.地表沉降可能对周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修复和加固措施。

3.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地表沉降的原因,例如地下水位变化、土地开发活动等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5.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对受沉降影响较大的建筑物进行详细的结构安全评估,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加强沉降监测工作,定期对监测区域进行高程测量和遥感影像获取,及时发现和跟踪沉降情况的变化。

3.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和调控,确保地下水位的稳定,减少地表沉降的可能性。

4.制定土地开发和建筑施工的规范和标准,避免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活动对地表沉降造成的影响。

6. 总结本报告通过沉降监测和数据分析,得出了某地区存在地表沉降现象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京津高铁沿线地面沉降特征(北京段)

京津高铁沿线地面沉降特征(北京段)

第31卷,第1期国土资源遥感Vol.31,No.12019年3月REMOTE SENSING FORLAND &RESOURCESMar.,2019doi :10.6046/gtzyyg.2019.01.23引用格式:张晓婧,陈蓓蓓,雷坤超,等.京津高铁沿线地面沉降特征(北京段)[J ].国土资源遥感,2019,31(1):171-179.(Zhang X J ,Chen B B ,Lei K C ,et al.Characteristics of land subsidence along Beijing -Tianjin inter -city railway (Beijing section )[J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and Resources ,2019,31(1):171-179.)京津高铁沿线地面沉降特征(北京段)张晓婧1,2,陈蓓蓓1,2,雷坤超3,陈文锋1,2,高明亮1,2,周超凡1,2,段光耀4(1.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2.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100048;3.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4.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天津300384)摘要:针对京津高铁(北京段)存在的地面沉降问题,采用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获取研究区2010—2015年间地面沉降信息,结合地下水实测数据,采用交叉小波的方法探讨不同层位地下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的关系,最后结合研究区内可压缩黏土层分布情况分析地面沉降与可压缩黏土层厚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沉降速率最大值为121mm /a ;地面沉降滞后承压水位变化9 10个月,滞后潜水位变化4个月;位于同个冲洪积扇控制范围的地面沉降速率随可压缩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本研究对于科学有效防控不均匀地面沉降对线状地物的损害具有实用意义。

关键词:京津高铁;地面沉降;地下水位;滞后性;可压缩层中图法分类号:TP 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70X (2019)01-0171-09收稿日期:2017-09-19;修订日期:2018-01-3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地区地面沉降三维形变及演化机理研究”(编号:41130744/D0107)、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浅地表空间利用差异模式下的地面沉降演化特征”(编号:KM201510028012)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InSAR技术的京津城际铁路形变监测研究”(编号:16JCZDJC40400)共同资助。

高速铁路路基京津城际沉降观测及评估 图文PPT课件

高速铁路路基京津城际沉降观测及评估 图文PPT课件

Rheda 2000 (双块式轨枕埋入式)
双块式轨枕及TCL层配筋
应用于台湾高铁的Rhed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00系统
第49页/共5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50页/共50页
墩台混凝土施工
预制 梁桥
架梁前 预制梁架设
附属设备施工
桥位 施工 桥梁
制梁前 上部结构施工 中
附属设备施工
架梁车(运梁车)通 过
桥梁主体工程完工 ~ 无砟轨道铺设前
无砟轨道铺设期间
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
观测频次
观测期限
观测周期
/
/
全程
荷载变化前后各一 次或 1 次/周
全程 全程 全程 全程 全程
全程
1 次/周 前后各一次 荷载变化前后各一 次或 1 次/周 1 次/周 荷载变化前后各一 次或 1 次/周 荷载变化前后各一 次或 1 次/周
DK81+800 ~ DK82+600,工后沉降达不到要求
最大沉降 175mm,现在地基固结没有完成
第31页/共50页
京津城际轨道工程 沉降观测及评估
7.武清路基段
第32页/共50页
京津城际轨道工程 沉降观测及评估
7.武清路基段
第33页/共50页
京津城际轨道工程 沉降观测及评估
7.武清路基段
第34页/共50页
灌浆孔 灌浆层
横向预应力
纵向连接锚固钢筋
防冻层
轨道扣件
水硬性材料 支承层
符合德国铁路公司各项技术要求-京津城际
第38页/共50页
轨道承载板
- 毛坯预制板 - 横向预应力 - 混凝土强度:C60
第39页/共50页

《2024年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范文

《2024年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范文

《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如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项目的实施,对城市地面沉降的影响日益显著。

京津城际铁路作为连接北京与天津的重要交通干线,其北京段的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以期为相关工程和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以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为研究对象,该段铁路贯穿北京市多个行政区,具有重要的交通战略地位。

2. 研究方法采用地质雷达、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结合历史数据,对南水北调前后地面沉降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

三、南水北调工程对地面沉降的影响1. 水资源调配与地面沉降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大量水资源从南方调往北方,导致地下水位的改变。

这种水位的变动对土体结构产生压力,进而引发或加剧地面沉降。

2. 工程施工与地面沉降南水北调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进行大规模的土方开挖与填筑,这些工程活动可能对地表及近地表土体结构造成破坏,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四、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1. 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历史数据及现场勘查,发现地面沉降在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呈现出不均匀分布的特征,部分区域沉降量较大,而部分区域则相对较小。

2. 地面沉降的时间演化特征地面沉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时间逐步发展。

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地面沉降的速度有所加快,但整体上仍呈现出缓慢而持续的特点。

3. 地面沉降与土体性质的关系土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力学性质等均对地面沉降产生影响。

例如,土体的含水量、密实度、土层结构等都会影响地面沉降的速率与程度。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产生了显著影响。

工程导致的地下水位变动及工程施工活动对土体结构的破坏,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地面沉降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均匀分布的特征,在时间上则呈现出缓慢而持续的演化特点。

《2024年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范文

《2024年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范文

《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篇一一、引言作为我国特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南水北调工程为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而在京津冀区域发展过程中,京沪和京广两条城际铁路以及多条城市轨道交通、道路建设形成复杂的网络。

特别是在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因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以及地下工程的多次开挖等原因,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详细探讨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

二、研究区域与背景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是连接北京与天津的重要交通干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面临了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

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更是对该区域的地下水位和地质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1. 地面沉降的阶段特征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场监测数据,可将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的演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在南水北调前,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地面沉降已经开始出现,但速率相对较慢。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后,虽然增加了地表水资源的供给,但由于人为活动的继续影响,地面沉降仍呈持续趋势。

然而,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和工程措施的采取,地面沉降的速率有所减缓。

2. 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上看,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的地面沉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在铁路沿线两侧及周边地区,由于长期的水位下降和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更为严重。

而其他地区由于受到的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地面沉降程度相对较轻。

四、南水北调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产生了显著影响。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增加地表水资源供给,减缓了因地下水开采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地面沉降的速率。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也带动了该区域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环境治理和土地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促使相关部门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而有助于控制地面沉降的进一步发展。

《2024年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范文

《2024年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范文

《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篇一一、引言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调配项目,其对于京津冀地区的影响深远。

在南水北调的背景下,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和运营对北京地区的地质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形成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二、南水北调与京津城际铁路背景概述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实施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该工程自南向北,通过引水渠道将长江等地的水资源引入北方,为京津冀等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保障。

京津城际铁路作为连接北京和天津的高速铁路,其开通和运营对北京地区的地质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

三、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1. 地面沉降的阶段划分在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面已经开始出现沉降现象。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地面沉降速度加快,并呈现出加剧的趋势。

2. 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地面沉降主要集中在北京段的一些重点区域。

这些区域由于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地面沉降较为严重。

通过对这些区域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

3.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地表水的关系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地表水的关系密切。

南水北调工程引来的水资源改变了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地表水的分布和运动产生了影响。

这些变化进一步加剧了地面沉降的现象。

四、地面沉降的原因分析1. 地质因素北京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存在多层土层和岩层。

这些土层和岩层的性质、厚度、分布等特征对地面沉降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建设施工等也会对地面沉降产生影响。

特别是随着京津城际铁路等大型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对地面的压力增大,进一步加剧了地面沉降的现象。

五、地面沉降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 影响地面沉降对京津城际铁路的安全运营、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城市排水等方面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2024年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范文

《2024年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范文

《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篇一摘要:本文以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分析地面沉降的监测数据、地质条件及影响因素,探讨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

通过对该地区地面沉降的深入研究,为南水北调工程的优化运行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我国水资源调配的重大工程,对于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京津城际铁路作为连接两座首都城市的重要交通动脉,其安全性与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重点分析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水资源调配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区域概况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位于华北平原,地质条件复杂,包括多个含水层和隔水层。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该区域成为重要的调水通道之一,同时受到地下水开采、地表水补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该区域的地面沉降问题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三、地面沉降监测与分析方法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与分析,包括GPS监测、钻孔测量、雷达干涉测量等技术手段。

通过定期观测和分析地面沉降数据,结合地质资料和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数据,全面了解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

四、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一)地面沉降的时间变化特征通过对南水北调前后地面沉降数据的分析,发现地面沉降随时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初期,由于调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地面沉降速度较快;随着工程的逐步稳定运行,地面沉降速度逐渐放缓。

(二)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受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及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等多种因素影响。

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如砂土层或软土层分布区,地面沉降较为明显;而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如基岩较硬或含水层较少的区域,地面沉降相对较小。

(三)影响因素分析除地质条件外,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地下水开采、地表水补给等因素均对地面沉降产生影响。

《2024年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范文

《2024年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范文

《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篇一一、引言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调配项目,自其建设至今,对于北方城市的供水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在京津城际铁路这一交通动脉中,地面沉降现象成为了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

尤其是北京段作为首都交通的核心部分,其地面沉降情况不仅关乎着铁路运输的安全,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本文将围绕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展开详细探讨。

二、南水北调背景及其对北京地区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我国水资源调配的重大战略工程,其主要目的是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自该工程实施以来,大量南方的水资源被输送到北方地区,有效地缓解了北京等地的水资源压力。

然而,随着大量水资源的输入,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动,北京地区的地面沉降问题逐渐凸显。

三、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地面沉降的背景及现状京津城际铁路作为连接北京与天津的高速铁路,其北京段的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开采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该区域的地面沉降现象日趋严重。

尤其是在南水北调的影响下,地面沉降的速度和范围都有所增加。

四、南水北调前后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4.1 沉降速度与范围的变化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前,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的地面沉降速度和范围相对稳定。

然而,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尤其是大量水资源输入后,地面沉降的速度和范围都有所增加。

尤其是在靠近输水管道和取水口附近的地段,地面沉降现象更为明显。

4.2 影响因素分析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开采、土体特性等。

在南水北调的影响下,地下水位的变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随着大量水资源的输入,地下水位上升,土体的固结性降低,从而加速了地面沉降的速度。

五、应对措施与建议5.1 加强监测与预警针对地面沉降问题,应加强监测与预警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实时掌握地面沉降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5.2 优化水资源管理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与地面沉降问题息息相关。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摘要】追求“零沉降”理念,无砟轨道的铺设与运营对线下结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

文中结合京津城际铁路的实际,提出了为满足列车高速运行条件的沉降控制标准,总结归纳了在路基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采用的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并通过其沉降观测、评估进行验证,最终达到了满足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舒适的运行目标。

【关键词】沉降变形;控制标准;控制措施;沉降观测引言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是目前我国建成且已投入运营的第一条设计时速350 km客运专线,引进了德国博格板式无砟轨道系统技术。

时速350 km无砟轨道铁路具有“高稳定性、高平顺性、大刚度、小变形”等特点,要求线下结构路基地段,必须有一个强度高、刚度大的路基基床,沉降小或没有沉降的地基以及沿线路方向与其它结构物均匀过渡的刚度。

为确定无砟轨道铺设条件并为今后运营维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需对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进行观测及评估验证[1]~[7]。

1、工程概况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起自北京南站,终于天津站,全长116.55 km,采用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全线共6段路基,累计长16.25 km,占线路长的14.0%。

路基表层主要为素土、杂填土,以下为淤泥质黏土、黏土、粉质黏土等软土及松软土。

全线于2008年8月1日建成通车。

2、路基工后沉降变形控制标准无砟轨道完工后的工后总沉降ΔS,不允许危害铁路运营安全性或损坏线路的可使用性的轨道变位,也不能超过系统扣件竖向高度调整量的某一比例。

德国规范规定:不允许超过最大高度调整量20mm减去5 mm;这5 mm用于对活载引起的沉降的补偿。

因此15mm为工后沉降的一个极限值。

对于均匀沉降长度超过20 m的路基,工后沉降允许达到折减调整量[如20 mm-5 mm (因活载) =15 mm]的2倍。

(1)在特殊情况下允许洼状沉降量最大值达到6cm,前提是这个沉降在满足铁路动力学的要求下(舒适条件)通过改变竖曲线弥补。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北京试验段组合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北京试验段组合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北京试验段组合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
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北京试验段为我国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于提高我国铁路交通的速度、效率和舒适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地基条件的限制,轨道交通建设所带来的沉降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难题。

因此,结合实际工程需求,本研究旨在对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北京试验段组合桩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为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 组合桩复合地基的工程特点和限制条件的分析
2. 组合桩复合地基下轨道交通建设的沉降特性研究
3. 沉降特性与地层条件、桩-土界面性质的关系分析
4. 通过模型试验验证研究结果
(二)研究方法
1. 采用理论研究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组合桩复合地基的工程特点和限制条件
2.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沉降特性与地层条件、桩-土界面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拟合
3. 通过真实的模型试验,验证研究结果
三、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意义
(一)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 组合桩复合地基下轨道交通建设的沉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 沉降特性与地层条件、桩-土界面性质的关系分析
3. 建立适应于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北京试验段组合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设计方法
(二)意义
1. 为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北京试验段的组合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2. 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提供沉降问题的技术支持,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改进和发展
3. 推动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促进学科交叉和创新。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背景高速铁路在现代交通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则是高速铁路运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中,路基是高速铁路基础设施中最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高速铁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

由于自然灾害、基建项目、地下水流变化等原因,高速铁路路基往往会出现沉降变形等问题,对安全性和舒适性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展路基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路基沉降变形的原因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形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山体滑坡等,都会对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影响。

•基建工程:如道路建设、地铁建设等,会对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影响。

•规划开发:如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都会对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影响。

•地下水流变化:地下水流变化会对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影响。

路基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为了解决路基沉降变形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措施,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控制。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路基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1. 地基加固技术地基加固技术是一种改善地基稳定性和强度的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路基沉降变形。

地基加固技术常见的方法包括灌注桩加固法、动力加固法、地面改良加固法等。

2. 桥梁加固技术采用桥梁加固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路基沉降变形对平台建筑、桥梁和车辆的影响。

桥梁加固技术常见的方法包括使用深基础加固、跨墩加固、剪力墙加固等。

3. 保障系统技术保障系统技术是一种可以有效控制路基沉降变形的技术。

保障系统技术包括地下水位控制技术、空气压力控制技术、桩位检测技术等。

4. 沉降监测技术沉降监测技术是一种可以有效控制路基沉降变形的技术。

利用沉降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路基沉降变形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或更新改善。

结论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保证高速铁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

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措施,例如地基加固技术、桥梁加固技术、保障系统技术和沉降监测技术等,有效控制路基沉降变形,确保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犕 狅 狀 犻 狋 狅 狉 犻 狀 狀 犱犪 狀 犪 犾 狊 犻 狊狅 犳 犾 犪 狀 犱狊 狌 犫 狊 犻 犱 犲 狀 犮 犲犪 犾 狅 狀 狋 犺 犲犅 犲 犻 犻 狀 犜 犻 犪 狀 犻 狀 犵犪 狔 犵 犼 犵 犼 ) 犺 犻 犺 狊 犲 犲 犱狉 犪 犻 犾 狑 犪 犅 犲 犻 犻 狀 狊 犲 犮 狋 犻 狅 狀 犵 狆 狔( 犼 犵
,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h eB e i i n T i a n i nh i h s e e dr a i l w a w h i c hp a s s e s t h r o u has u b s i d e n c ea r e a i nt h e T j g j g p y g , , st h ef i r s th i h s e e dr a i l w a fC h i n a .L a n ds u b s i d e n c e e s e c i a l l i f f e r e n t i a l B e i i n l a i n i g p yo p yd j gp , s u b s i d e n c e o s ea g r e a tt h r e a tt ot h eb r i d es t a b i l i t ft h i sr a i l w a .F o ras a f eo e r a t i o n, p g yo y p m o n i t o r i n f r o u n ds u b s i d e n c e a n ds e d i m e n t c o m a c t i o na r o u n d t h e r a i l w a u s t b e c o n d u c t e d . go g p ym , , , A ni n t e r a t e dm o n i t o r i n r o r a m w a sd e s i n e d i n c l u d i n t i m e s e r i e s I n S A R l e v e l i n b o r e h o l e g gp g g g g
京津高铁北京段地面沉降监测及结果分析
刘欢欢1,张有全1,王荣2,宫辉力1,顾兆芹1, 阚京梁3,罗勇2,贾三满2
1 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 ,北京 1 0 0 0 4 8 2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北京 1 0 0 1 9 5 0 0 1 4 2 3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
摘要 京津高铁是我国第一条高速运行的城际铁路 , 其 安 全 运 行 对 轨 道 变 形 有 着 严 格 的 要 求. 京津高铁北京段经 过平原区的沉降区域 . 地面沉降 , 尤其是不均匀地面沉降已经引起了部分地段路 基 和 桥 梁 变 形 , 威胁着高铁的运营 因此 , 需要高精度监测铁路路基和桥梁沉降 , 分析其原因 , 进而才能提出缓 解 沉 降 灾 害 的 合 理 措 施 , 保证京津 安全 . 高铁安全运行 . 本文采用时序干涉测量技术 、 水准测 量 技 术 和 分 层 标 监 测 、 地 下 水 分 层 监 测 手 段 相 结 合, 对京津高 铁北京段地面沉降进行监测 , 并利用监测结果分析其差异性沉降成因 . 结果表明 : 沿线区域地面沉降发展一定程度 南苑 — 通县断裂和大兴隆起构造控制 ; 地下水超采是区域地 面 沉 降 的 主 要 驱 动 因 素 , 同时第四 上受到来广营凸起 、 系沉积环境 、 地层岩性和补给条件等共同作用 , 使得地面沉降发展在空间上存在 一 定 差 异 性 , 可以分为微小沉降区 ( 、 严重沉降区 ( 和一般沉降区 ( ) ; 沿线区域地面沉降主要贡献层为中深部 D K 0 D K 9段) D K 9 D K 2 7段) D K 2 7 D K 5 0 地层 ( , 该层黏性土厚度较大 , 且主要呈现弹塑性形变 , 占总沉降量的 7 是未来地面沉降调控 5 0~1 4 7. 5m) 6% 左右 , 的主要层位 . 关键词 京津高铁 ;地面沉降 ;干涉测量 ;水准测量 ;分层标 : / d o i 1 0 . 6 0 3 8 c 2 0 1 6 0 7 0 9 j g 中图分类号 P , 2 5 8 P 6 4 1 收稿日期 2 , 0 1 4 0 6 2 4 2 0 1 5 1 0 2 2收修定稿
1犆 犪 狋 犻 犪 犾犖 狅 狉 犿 犪 犾犝 狀 犻 狏 犲 狉 狊 犻 狋 犅 犲 犻 犻 狀 0 0 0 4 8, 犆 犺 犻 狀 犪 狆 狔, 犼 犵1 2犅 犲 犻 犻 狀 狀 狊 狋 犻 狋 狌 狋 犲狅 犱 狉 狅 犲 狅 犾 狅 狀 犱犈 狀 犻 狀 犲 犲 狉 犻 狀 犲 狅 犾 狅 犅 犲 犻 犻 狀 0 0 1 9 5, 犆 犺 犻 狀 犪 犼 犵犐 犳犎 狔 犵 犵 狔犪 犵 犵犌 犵 狔, 犼 犵1 3犜 犺 犲犜 犺 犻 狉 犱犚 犪 犻 犾 狑 犪 狌 狉 狏 犲 狀 犱犇 犲 狊 犻 狀犐 狀 狊 狋 犻 狋 狌 狋 犲犌 狉 狅 狌 狅 狉 狅 狉 犪 狋 犻 狅 狀, 犜 犻 犪 狀 犻 狀3 0 0 1 4 2, 犆 犺 犻 狀 犪 狔犛 狔犪 犵 狆犆 狆 犼
第5 9卷 第7期 2 0 1 6年7月
地 球 物 理 学 报
CH I N E S E J OUR NA L O F G E O P HY S I C S
V o l . 5 9,N o . 7 , J u l . 2 0 1 6
刘欢欢 ,张有全 ,王荣等 . : : / 2 0 1 6.京津高铁北京段地面沉降监测及结 果 分 析 .地 球 物 理 学 报 , 5 9( 7) 2 4 2 4 2 4 3 2, d o i 1 0. 6 0 3 8 c 2 0 1 6 0 7 0 9. j g L i u H H, Z h a n a n e t a l .M o n i t o r i n n da n a l s i so f l a n ds u b s i d e n c e a l o n h eB e i i n T i a n i nh i h s e e dr a i l w a gY Q,W gR, ga y gt j g j g p y ( ) ) , ( ) : : / B e i i n e c t i o n . 犆 犺 犻 狀 犲 狊 犲犑. 犌 犲 狅 犺 狊 .( i nC h i n e s e 5 9 7 2 4 2 4 2 4 3 2, d o i 1 0. 6 0 3 8 c 2 0 1 6 0 7 0 9. j gs j g 狆 狔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 ( ) , 北京自然基金 (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前期研究专项课 4 1 1 7 1 3 3 5, 4 1 1 3 0 7 4 4 8 1 3 3 0 5 0, B J J Q 2 0 1 3 3 3 9 9 7 3) 题( ) 和北京市教委科研基地建设专项项目联合资助 . 2 0 1 2 C B 7 2 3 4 0 3 作者简介 刘欢欢 , 女, 汉族 , 在读硕士 , 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及微波遥感研究 . : 1 9 8 9 年生 , E m a i l m i s s l i u h u a n h u a n@1 6 3. c o m 男, 汉族 , 博士 , 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及微波遥感研究 . : m a i l . c o m 1 9 7 8 年生 , E m a i l z h a n o u u a n 1 3 6 1@g 通讯作者 张有全 , g y q
பைடு நூலகம்
7 期
刘欢欢等 : 京津高铁北京段地面沉降监测及结果分析
2 4 2 5
,w e x t e n s o m e t e ra n dm u l t i l a e rm o n i t o r i n fp i e z o m e t r i ch e a d i t ht h ea i mt od e l i n e a t et h e y go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d e f o r m a t i o na n dt oe v a l u a t ea n di d e n t i f h em a i nc a u s e sf o rt h ed i f f e r e n t i a l yt s u b s i d e n c e . T h e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 l a n ds u b s i d e n c ep a t t e r n i s c o n t r o l l e db t h eL a i u a n i n y g g y g , , a x i n l i f ta n dN a n u a n T o n x i a nf a u l t .O v e r e x l o i t a t i o no fg r o u n d w a t e rt h ek e a c t o r u l i f t D gu p y g p yf p ,t ,v o e t h e rw i t ht h es e t t i n ft h eQ u a t e r n a r e o s i t s a r i a b l e t h a td r i v e sl a n ds u b s i d e n c e g go yd p l i t h o l o n dr e c h a r ec o n d i t i o n sc a nc a u s et h ed i f f e r e n t i a ls u b s i d e n c ei nt h i sr e i o n.R e i o n a l g ya g g g ,m d e f o r m a t i o n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a g e n t l ez o n e( D K 0 D K 9) e d i u mz o n e( D K 2 7 D K 5 0)a n d D K 9 D K 2 7) .T h em a o rc l a a e rc o n t r i b u t i n oc o m a c t i o ni sl o c a t e da td e t h s e v e r ez o n e( j yl y gt p p ; b e t w e e n5 0a n d1 4 7. 5 m, w h i c h i s r e s o n s i b l e f o ra r o u n d7 6% o f t h e t o t a l s u b s i d e n c e e x h i b i t i n p g , a ne l a s t o l a s t i cm e c h a n i c a lb e h a v i o r w h i c hn e e dt or e d u c eg r o u n d w a t e rw i t h d r a w a l . p ; ; ; 犓 犲 狑 狅 狉 犱 狊 e i i n T i a n i nh i h s e e dr a i l w a S u b s i d e n c e I n S A R; L e v e l i n B o r e h o l ee x t e n s o m e t e r B j g j g p y g 狔 供科学依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