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巩固提升(人民版):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
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八校联考)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
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解析:对社会组织实行“分级登记”办法,有利于对本辖区社会组织的管理,从而确保政策的统一性、执法的统一性,这样对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之初政权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A2.(2019·某某A10联盟模拟)1952年中华人民某某国进行了院系大调整。
调整前,旧法学院是政治系,法律系分设,以示法律独立于政治之外。
调整后,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
这种变化()A.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教育体系B.清除了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前法律体系的不良影响C.适应了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D.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解析: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之后,为巩固新政权的需要,强调社会主义法律应该服从于中华人民某某国的政治,故C项正确;题干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这不是进行社会主义的法律教育,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前的法律体系,故B项错误;奠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的文件是1954年宪法,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9·孝义模拟)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
”这一表态()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某某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解析:1956年,中央要求《人民日报》的文章,可以由一些人发表与共产党人观点相反的意见,这种观点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某某,故A项正确。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人民版).doc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人民版)『单元专题特征整合』▲中国现代史的分期:1949—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66: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1978—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来源:]▲专题内容分析:本专题内容涉及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三条主线,即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新中国的外交风云。
专题的主线之一 :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它们既包含了政治建设的起点、基本内容,也包含了政治建设的曲折、转折及其新的探索与成就。
专题的主线之二 :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及其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专题的主线之三 :新中国的外交。
考点1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1、2课) 考点导航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阐述三大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认识这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
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意志得到反映的喜悦,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认同。
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说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感受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发展要求: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了解“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史实。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能力提升导学案
易混点一《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共同纲领》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
它确定新中国的首都、国名、国旗和国歌,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因政协不是由普选产生的正式代议制机构,它通过的《共同纲领》只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不是正式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的,它延续了《共同纲领》的基本内容,在体现人民民主原则的同时,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易混点二“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政策“另起炉灶”,即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解决的问题是对外战略问题。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和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它们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
易混点三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与正式建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由敌对转为正常化。
中美双方的建交谈判经历曲折反复,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交。
日本是在中美《联合公报》发布后才开始与中国开展访华与建交谈判。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正式建交。
[选择题易混专练]1.(2015·北京石景山区测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其主要依据是()A.出席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B.确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规定新中国的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解析:选B《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该项规定确定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故B项正确。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验收评估(人民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阶段验收评估(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皖北协作区联考)下图是著名文学家巴金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证。
与这次会议有关的是()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颁布了《共同纲领》D.决定实施“一五”计划2.周恩来在《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中阐述道:“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便是同中央人民政府协议事情的机构。
一切大政方针,都先要经过全国委员会协议,然后建议政府施行。
”这表明()A.中央政府是全国政协下属机构B.政协是国家权力机构C.全国政协与中央政府分权制衡D.全国政协代行人大职能3.(2013·温州质检)《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叙述道:“整个1958—1965年的国民收入增长率还不到1966—1978年的一半,而前一时期的投资水平高出后一时期的一倍。
”这表明()A.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B.“文革”更好地促进了经济发展C.“文革”在经济上的代价比“大跃进”小D.政治运动更有利于经济增长4.以下三幅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A.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B.民族团结力量的见证C.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D.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5.(2012·浙江五校联考)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论中国式民主政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新思想观念如“以人为本”、人权、法治、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等,引发了政治上的变迁。
其主要表现为()①依法治国,并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②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治透明度③建立服务政府,改善公共服务质量④实行听证制度和协商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6.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知识回顾+能力探究+知识整合+课后作业)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史 专题四 现代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为新中国某某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前提条件的是( ) A.《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保证了人民某某权利B.政协会议形成了多党协商原则C.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析只有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统治,才能成立人民政府,建立某某政治制度,故选C项。
答案 C2.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某某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这份文件应该是( )A.中共“二大”制定的某某革命的纲领B.《中华苏维埃某某国宪法大纲》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某某主义的人民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件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 C3.1950年,某某某地召开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法规废除,其原因可能是( )A.违反了《共同纲领》B.违反了《临时约法》C.违反了《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D.违反了国家主席的命令解析新中国初期《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任何地方法规都不得与之冲突,否则就要被废除;B项是孙某某制定的《临时约法》;《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的制定是在1954年;国家主席的命令不能作为撤销地方法律法规的依据。
故只能选A项。
答案 A4.将政治协商会议看做是人民某某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主要是因为政治协商会议( )A.每年召开一次由全体政协委员参加的会议B.明确了各某某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C.在新某某主义革命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D.充分体现了人民性、广泛性的特点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多党合作的机构,是具有广泛性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答案 D5.保护少数民族利益,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最早获得合法地位是在( )A.新中国成立前 B.1954年C.1956年 D.1982年解析最早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是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故选A项。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必修1)【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答案)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2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选择题1.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
“时间开始了”是指(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D.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周恩来在《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中阐述道:“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便是同中央人民政府协议事情的机构。
一切大政方针,都先要经过全国委员会协议,然后建议政府施行。
”这表明( ) A.中央政府是全国政协下属机构B.政协是国家权力机构C.全国政协与中央政府分权制衡D.全国政协代行人大职能3.“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
”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这里的“改变”不包括( )①“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②“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空前统一,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A.①③ B.①②④C.③④ D.②④5.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C.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不居于领导地位6.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愿,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执行者7.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3单元 考点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人民版)
4.(2011· 福州月考卷)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 中指出:‚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 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 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 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 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解析】C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 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 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 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 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 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 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 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 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在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 政策,是为了通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 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联邦制不适合我国国情,因为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 ①不正确;材料只是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原因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并未说明在民族 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这一观点,②不正确。 答案D。
《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异同
【运用提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 把《共同纲领》作为新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施政 纲领和临时宪法。当时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主要是由于( ) A.全国尚未解放,无法召集人大代表商议 B.代表来自社会各界,内部尚有较大分歧 C.缺乏社会主义宪法作为参考的借鉴 D.批准宪法的中央人民政府尚未建立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第10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精)
②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
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 ③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台海两岸关系的 实际状况考虑。
3.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1)前提条件: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强大。
①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具有______________ 的性质;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会;确立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代国歌和纪年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作用:代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职能,为新中
国成立作了准备。
③职能转变:作为统一战线组织,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 民主监督 。 后,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____________ (3) 发展到新阶段: 1956 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蒙古
祖国统一 (3)实施:1947年,__________自治区成立,后来又成立 了若干自治区、自治县(旗)。 (4) 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也保证了 ______________和民族团结。
1.“文革”发生的原因 资产阶级 (1) 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已经面临 _____________ 复辟的危险。 利用和助长 了毛泽东 (2)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_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制” (3)含义:“一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 是指大陆实行 _____________ 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 资本主义制度。
(4) 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
业的基本方针。
2014年高考历史分类汇编(高考真题+模拟新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E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8.E1[2014·某某卷]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某某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某某政治建设法制化8.A [解析] 本题以1953年《人民日报》报道内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依据题干中的时间1953年以及“当选的代表”“旧社会……哪有妇女的选举权”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当时中国人民某某原则得到落实,故本题选A项;B项时间是1954年,不符合题意;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D项中法制化不符合题意。
37.C2、E1、J1、I1、I2、N2[2014·卷] (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材料一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
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X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
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X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
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8分)材料二图(a) 公元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示意图图(b) 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某某流向示意图图(c) 公元1900年前后世界主要航海贸易路线和铁路示意图图(d) 公元2013年五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对中国商品网购需求预估示意图(2)阅读图(a)至图(d),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跟踪检测评估1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著名的“五一口号”,其中第五条提出:“各某某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某某联合政府!”这一方针( )A.明确了建立新中国的基本路径B.首次提出了建立某某联合政府的主XC.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指明了方向D.赋予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方针提出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后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最后成立某某联合政府的方针,这表明该方针明确了建立新中国的基本路径,故选A项;1945年中共首次提出了建立某某联合政府的主X,排除B项;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指明了方向,排除C项;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赋予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排除D项。
答案:A2.[2020·某某八市高三联考]《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某某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这一规定表明( )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C.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解析:“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表明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故选C项;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标志是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而《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排除A项;材料主要论述人大而不是政协,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我国的政体而不是人大的群众基础,排除D项。
答案:C3.[2020·某某高三上学期]1954年12月,在一次谈话中总结到:“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是失败了。
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
”其意在强调( )A.发挥人民某某统一战线的作用B.继续坚持新某某主义政治路线C.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解析:据材料“1954年12月,……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结果是失败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建立苏维埃政府,由于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可知强调建立发挥人民某某统一战线的作用,故选A项;依所学,新某某主义政治路线强调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新某某主义政治任务已基本完成,排除B项;依所学,1956年中共八大后,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排除C项;依所学,1956年中共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排除D项。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真题再现]1. [2014·某某高考]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 人民某某原则得到落实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 某某政治建设法制化解析:材料反映了李长凤当选代表后能代表民意了,表明人民当家做主的实现,故A 项正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1954年,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治协商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某某政治建设法制化的基础是1954年《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故D项错误。
答案:A2. [2013·高考]下图是中华人民某某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某某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 ①②B.②④C. ①③D.③④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新中国这一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故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领导,①的说法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在1949~1954年,这一时期属于新某某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②的说法正确。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规定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③的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结束于1954年,故④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说法正确,选A项。
答案:A3. [2013·某某高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某某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讲练测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讲练测【专题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2)某某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某某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达标】1.(2013届某某省某某市第一中学高三入学考试)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
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
”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某某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某某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华人民某某国行政诉讼法》2.(2013届某某省某某八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
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某某、澳门。
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A.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D.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3.(2013届某某省某某八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
”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
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C.“汪辜会谈”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D.“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4.(2013届某某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巩固提升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必修一)
第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它的任务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在全国未普选以前,它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材料中的“它”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一国两制”构想解析:C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2.“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
”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解析:A“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突出的是中国当代政治制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材料试图说明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
3.(2012临沂模拟)下图是1953年我国某一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机构的产生图,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居委会的组织和程序比较规范B.作为基层组织拥有行政权力C.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D.我国民主政治开始实现普选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53年”,可判断C项错误,C项是新时期基层民主的表现;B、D两项在材料中看不出。
4.(2012北京一模)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以及召开会议的次数。
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D.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解析:C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 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年开始实行的,B项错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于21世纪初,D项错误。
【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综合检测
【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4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单元综合检测(四)(学生用书为活页试卷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检测范围:专题六、七、八)(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时,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
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
”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①工商业比较发达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A.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④解析 B ①“工商业比较发达”,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说法过于绝对,有资格享有民主权利的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女性、外邦人、广大奴隶等都被排除在外。
2.(2013·山西诊断)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实际上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直接民主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C.反对问政于民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解析 A 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抽签选举意味着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极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材料中苏格拉底就意识到这一点,表明他反对直接民主。
3.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
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 )A.判处奥赫死刑B.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C.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D.不予受理解析 D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协调的是罗马社会自由民之间的关系,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法律无权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应学生用书P247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做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这里的“改变”指()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展到每个城市、村庄和家庭”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解析A③发生于1971年,④“恢复自由市场秩序”发生于改革开放以后,均与“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的时间信息不符。
2.《中国的法治建设》中指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
”对此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C.制定了中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解析A B、C两项是1954年宪法确立的,D项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立的,A项符合题意。
3.“这部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
”这部宪法对《共同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解析D“这部宪法”指的是1954年宪法。
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我国即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D项正确;A、B、C三项均属于1954年宪法对《共同纲领》的继承,应排除。
4.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解析C从材料中政协的章程可以得出政协的职能是“协助国家机关”“密切联系群众”,可知政协的职能已经转变,仅仅是“协商”和“监督”的机关。
5.“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
”此制度是指() A.多党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C注意题中的信息,这一制度解决的是民族问题。
6.下面是某一时期顾客到商店买东西的一段对话:(顾客)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
我买牙膏。
(售货员)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你买几支?(顾客)造反有理。
我买两支。
(售货员)要狠斗私心一闪念。
交款!请问这是哪一时期() 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析C“文化大革命”期间,“左”倾思想不断发展,阶级斗争观念膨胀。
顾客到商店买东西,要先和售货员对讲一段语录,才可以交易,是为了体现出“革命”的精神。
7.以下是某位同学在探究某一重要课题时绘制的图片,他形象地用曲线描述了这一探究主题的发展趋势,你认为这一课题是()A.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B.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D.新中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史解析B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新中国外交的转折点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而图片中的转折点在1978年,A项错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末遭受重大挫折,而不是在1966~1976年,C项错误;新中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是改革开放后,之前不存在“开端”或者“挫折”,D项错误。
8.1980年8月26日,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
”邓小平在此强调() 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D.鼓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解析C邓小平在材料中强调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在于使当地生产力得到发展,改善人民的经济状况,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而A、B、D三项属于政治方面,并不是材料所强调的。
9.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1995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4∶1;2010年春进一步修改为1∶1。
这表明()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解析B本题考查我国的民主发展进程。
题干材料“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由81改为11,可见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B项正确,A、C、D三项表述错误。
10. 2013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4周年。
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
这主要是因为它()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解析A从材料“34周年”这一前提可了解到《告台湾同胞书》发布于1979年。
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11.第八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于2012年10月在海南海口举行。
随着泛珠三角与台湾的合作持续升温,泛珠各方对台交流与合作也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取得更多突破。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C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与台湾的合作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①应选。
泛珠三角与台湾的合作持续升温反映出③④。
②从材料看不出,排除②。
12.目前,香港已超越东京与伦敦,成为全球第三大融资中心,在过去十年为内地企业融资达1 100亿美元。
这表明()①香港回归后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②香港回归促进了祖国内地经济的发展③香港的经济制度比东京、伦敦优越④日益强大的祖国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D香港的经济制度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东京、伦敦相同,排除含③选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0·天津文综)(节选)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1)材料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12分)(2)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8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后法制建设的分析理解能力。
第(1)问需要结合邓小平讲话的时代背景进行解答,注意邓小平讲话的时间是“1978年”;第(2)问要注意说明法制建设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从积极的一面解答。
【答案】(1)加强法制建设。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提出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改宪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
(2)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
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5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6分)(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2分)(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7分)解析第(1)问回答主要原因应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就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方面考虑。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进行民主政治的探索主要从重大的历史活动方面回答。
第(2)问主要考查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成就。
第(3)问考查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即完善和发展。
第(4)问谈认识主要就是总结经验和教训。
【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
斗争与探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