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07302

合集下载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

和在官方战争的压力下而四散奔逃的难民相比,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属于民间的自发运动,因为他们不是为了逃避战乱,所以也就没有那种逼不得已,象惊弓之鸟一样的哀怨情绪。没有那种失败、绝望,听天由命,跑到那里算那里的亡命天涯心态。在这三次的大迁徙中,人们都是怀着一个美好的梦出发的。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勇气,带着开创新生活,打造新天地,追求幸福富裕生活的向往而走上了漫漫的迁徙之路。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移民潮——“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三次移民不分先后,从清朝乾隆年间,几乎是同时开展。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走西口是以中原人为主,目的地是新疆及河西走廊一带;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
2、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走西口》,久为人所熟知。“西口”指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一般指杀虎口,明时称杀胡口,张家口等则为东口)。因为中原地区人口众多,而且经常闹灾荒,所以,流民走过西口,过长城,就可到达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带谋求生计。走西口流民来自华北各地,而以山西人为主流。“走西口”流民潮持续了300年.
3、下南洋:南洋包括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地。指流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绝对多数。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都是贫苦民众抗争命运、艰难创业生存的历史,都是一段段苦难与艰辛、血汗与泪水交织而成的回忆。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的人类迁徙,其中“闯关东”历经的时间最长、经历的人数最多。据史料记载,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先后有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这种历史鲜见的移民现象被称为“闯关东”,是中国乃至世界移民史上最大的一次迁徙活动。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

图l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位于A.45°N,110°EB.21°34′N ,110°EC.45°N,130°ED.21°34′N ,130°E2.这一天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图2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图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

读图回答3—4题。

3.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A.a B.b C.c D.d4.d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滑坡B.地震C.泥石流D.火山图3为我国江南园林小景。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的太湖石是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变质作用6.江南园林中常用太湖石构景,形成奇峰怪石的山景。

这种山景属于A.喀斯特地貌景观 B.水文地理景观C.地质地貌景观 D.人文景观图4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7—9题。

7.a处位于A.太平洋B.亚洲大陆C.非洲大陆D.印度洋8.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A.西风漂流B.日本暖流C.墨西哥湾暖流D.太平洋暖流9.b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表1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

据此回答10—12。

表l10.由表1分析可以看出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11.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D.水污染严重12.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B.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优先发展工业图5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

2007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章汇总(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部分)

2007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章汇总(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部分)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分章汇总选择题部分编者按:07年高考涉及到历史的共有15套试卷(全国卷I 、全国卷Ⅱ、北京文综卷、天津文综卷、山东文综卷、四川文综卷、重庆文综卷、宁夏文综卷、上海文综卷、上海历史卷、广东文科基础卷、广东理科基础卷、广东单科历史卷、江苏历史卷、海南历史卷)。

因各地使用的教材不同,分章汇总时,以人教版的教材体系为主。

答案有解析的尽量附上解析。

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

1.(2007上海历史)右侧是18 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 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 以推测 A . 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 .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 C .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 D .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解析】C 。

注意该贵族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从收藏品可以看出当时中华文明依然强大和有吸引力,B 排除;中外民间贸易有往来,但政府并不提倡,A 排除;中法当时还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不可能是掠夺品,D 排除。

2.(2007上海历史)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

”“类似的事件”是指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 .甲午战争C .中法战争D .鸦片战争【解析】D 。

可卡因可知此事件跟毒品有关,且发生在19世纪的中国,是鸦片战争。

3.(2007全国文综二)下列各项中,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外敌入侵的著作是A .《佛国记》B .《瀛环志略》C .《康輶纪行》D .《天下郡国利病书》3.C 《佛国记》是法显大师自记经西域至印度诸国求法的经过历程,为我国僧侣西行印度求法记传中,现存最古的典籍。

《瀛环志略》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史地情况,《康輶纪行》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外敌入侵,《天下郡国利病书》, 是顾炎武按明代政区分类汇集资料,从明朝地方志书中辑录有关各地民生利害,政治经济利弊,军事得失等部分而成,目的在鉴往知来。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A、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 B、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C、 通政使司、大理 寺、 刑部 D、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答案 B
明清时期分典刑狱的机构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刑部掌管刑法的机构;都察院是最高 监察机构;大理寺为最高审判机构。其中,初审以刑部、都察院为主,复审以大理寺为主, 三个机构合称“三法司”。D 为明代地方行政机构之合称,为“三司”。布政使司,掌民政、 财政;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管理军事。这是一道对明清时期司法制 度的考查,难度为 0.62. 6、晚清时期清帝年号的正确排序是
2、下列墓葬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帛书的是 A、云梦睡虎地秦墓 B、长沙马王堆汉墓 C、临沂银雀山汉墓 D、江陵张家山汉 墓 答案:B 云梦睡虎地秦墓,1975 年在湖北云梦出土大批竹简;长沙马王堆汉墓,1973 年在长沙出 土大批帛书;临沂银雀山汉墓,1972 年在山东临沂出土大批竹简;江陵张家山汉墓,1986 年在湖北江陵出土大批竹简。此题考查秦汉历史的考古发现和资料运用,难度为 0.828. 3、属于唐后期“南衙北司之争”的事件是 A、甘露之变 B、河阴之变 C、夺门之变 D、高平陵之变 答案:A 这是一道考查唐代官僚与宦官之间的政治斗争事件。“南衙北司之争”指的是唐代朝官与 宦官的冲突与斗争。唐代朝官的衙门在皇城,位于宦官衙门的南面。故以南衙指代朝官,而 北司则代指居于宫城的宦官。宦官掌握了禁军军权后,权势愈加膨胀,以至与朝臣官僚集团 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突出的事件有“甘露之变”和“二王八司马”事件。难度为 0.74. 4、宋仁宗时期政治改革的主持者是 A、王安石 B、包拯 C、范仲淹 D、寇准 答案:C 北宋庆历三年(1043 年)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范仲淹提出十项改革方案,从政治 入手,以整顿官僚机构入手,其大部分被仁宗采纳,颁行全国,号称“庆历新政初。期间, 王安石也曾上万言书要求变法,但王安石的变法直到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 年)才实行称 为“熙宁变法”。题目考查的是宋代政治改革,难度为 0.732. 5、明清时期的“三法司”指

2007年高考题(江苏—历史)与

2007年高考题(江苏—历史)与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 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 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 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 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 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 到了严重挫折。一一《邓小平文选》
b.确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尽快把 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确定今后的总任务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 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d.确定经济建设方针是既反冒进又反保守,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方针和 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此道咼考题考 查了“八大” 的内容和意 义,从101同 步教育信息中 可以找到很详 细的答案。
孟子:政治上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 民本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 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
请回答:
②“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 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4分)
6723
历史 人教版
第10页
10
10.中共八大(1956年秋)
①内容:
a.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冋落后的农业国现实 之间的矛盾。
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 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
新法反而危害百姓等,如王安石变法。
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7.从成功原因上看
――苏辙《栾城三集》
①顺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历史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历史

绝密★启用前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历 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I .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该诗记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 .鸦片战争期间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2.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 A .赔款 B .割地 C .开通商口岸 D .开设工厂3.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4.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一节日有关的是A .武昌起义B .北伐战争C .南昌起义D .遵义会议5.卢沟桥的炮火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

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百团大战6.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A.五四运动的爆发B.红军长征的胜利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香港回归7.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修订宪法,把什么内容写进了宪法?A.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科教兴国”的战略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A.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海峡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9.20世纪70年代,打破中国外交僵局、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是A.参加日内瓦会议B.出席万隆会议C.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D.创立上海合作组织10.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公民大会B.十将军委员会C.责任内阁D.陪审法庭11.在西方代议制中,突出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法律文件是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12.下图《眺望柏林墙的那一边》反映了“冷战”导致的A.德国的分裂B.朝鲜半岛的分裂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古巴导弹危机13.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二历史试卷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二历史试卷

全国文综而历史部分打字人员:中学历史园地 ,12题.(2007全国文综二)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书省决策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13. (2007全国文综二)图5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

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A。

与西汉王朝结盟 B。

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C。

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D。

是西汉王朝的封国14. (2007全国文综二)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初三省的只职能是A。

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

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

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

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15.(2007全国文综二)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A。

先秦儒学 B。

汉代经学 C。

隋唐佛学 D。

宋明理学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答16~18题16.(2007全国文综二)最早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A。

安西都护府 B。

宣政院 C。

理藩院 D。

乌斯藏都司17.(2007全国文综二)达赖和班禅是西藏的宗教领袖,从乾隆年间起,其继承人由A。

金瓶抽签确定 B。

宗教上层人士推举 C。

中央政府知觉任命 D。

达赖、班禅相互指定18.(2007全国文综二)下列各项中,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外敌入侵的著作是A。

《佛国记》 B。

《瀛环志略》 C。

《康輶纪行》 D。

《天下郡国利病书》19.(2007全国文综二)1944年11月赫尔利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这时美国驻华使馆在A。

西安 B。

昆明 C。

桂林 D。

重庆20.(2007全国文综二)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这A。

2007年江苏高考历史信息卷

2007年江苏高考历史信息卷

2007年江苏高考历史信息卷命题人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汤永成第Ⅰ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风》是《诗经》中的精华,主要是因为A.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B.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C.对祖先和当权者歌功颂德D.宫廷祭祀时唱的赞歌2.文学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内容往往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晚唐咏史诗感人至深,出现了以咏史来指责当时的统治者的诗歌“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A.陈子昂B.孟浩然 C.杜甫D.杜牧3. 元朝时,由我国中央政府首次实施直接行政管辖的地区包括①黑龙江②新疆③西藏④台湾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4.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的相同之处是①取消了人头税②赋役征银③精简了税项④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④5.以下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人物有:①②③④⑤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②③⑤6.武昌起义后“南北议和”中的“南”、“北”分别指A.湖北军政府和北方各省B.湖北军政府和北洋政府C.南方革命军和北洋政府D.南方革命军和北京政府7.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有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彻底扫除障碍②欧美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④“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A.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直接反对日本侵华的群众运动是A. 护国运动五四运动B. 五四运动五卅运动C. 五卅运动省港罢工D. 五四运动省港罢工9.从土地革命开始到瓦窑堡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A.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政权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C.建立民主联合政府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0.抗日战争时期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相比,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所作的调整有①从没收地主土地到保留地主土地私有制②从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③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游击流动作战④从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到实行党外合作11.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2007年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三

2007年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三

2007年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三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时期的统治者中自比为太阳,百姓却很痛恨的是A.夏桀B.商纣王 C.周厉王D.周幽王2.“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这种规定出自于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推恩令D、附益之法3.下图中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曾与唐朝会盟的是A.① B.② C.③ D.②③4.王安石变法时实行的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B.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C.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D.健全地方军事体制5.清朝对天山南部统治的巩固是在A、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后 B.康熙帝册封班掸额尔德尼后C.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后 D.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叛乱后6、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洋务运动起到的作用主要是A.在政治制度上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B. 抵御了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D. 中国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7、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的直接任务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清朝统治 C.谋求民族独立 D.成立中华民国8、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只推翻了一个君主专制政府,而没有通过批判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使国民真正觉醒起来。

为此A、他大力兴办民族工业B、他开始考虑成立中国共产党C、他掀起新文化运动D、他极力主张国共合作9、《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民族主义部分中突出了A、武装排满的内容B、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C、反对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的思想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10、秋收起义中毛泽东在文家市决定部队向井冈山进军A.开始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确立了中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11、1940年后,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2007年高考历史全国联考题

2007年高考历史全国联考题

2007年高考历史全国联考题(二)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一.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的对外政策,其发展趋势是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据此回答1--3题。

1.两汉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国加强了与下列哪些地区的交往①中亚 ②西亚 ③东南亚 ④南亚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A[解析]结合课本地图可知,当时与东南亚没有往来。

2.下列哪幅图突出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盛况2.D[解析]A 体现了经济的发展,B 中两个政权是虽然是政权之间的关系,但都是中国的一部分,C 是明朝时的对外关系。

D 项正确。

3.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垅市有这样一幅题联:“继张(骞)班(超)立功异域,开哥(伦布)麦(哲伦)探险先河”。

此联称颂的是A .玄奘 B.马可•波罗 C.郑和 D.成吉思汗加强制度建设,是隋唐、宋元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回答4~7题。

3.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开哥(伦布)麦(哲伦)”可推判此人是航海家,由此判断他为郑和。

4.“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此制度始于:A.汉魏B.隋C.唐D.北宋4.B[解析]根据材料判断此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他确立于隋。

5.唐朝政府将北魏租调制调整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 .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B .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C .较好地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5.C[解析]“庸”的确立,使农民在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这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6.把殿试作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使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开始于A .隋朝B .唐朝C 北宋D .南宋6.C[解析]考查对科举制的掌握情况,这是北宋时科举制的特点。

体现新课标理念的2007 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

体现新课标理念的2007 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
在研究性學習等新課程理念轉變為教學行為後,如何對教學活動進行評價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的問題。開放性的評價要求開放性教學,開放性教學是方法的教學,即學會得出結論的方法而不是得到現成的結論;開放性教學也是淡化知識識記的教學,因為許多具體的材料都呈現在學生面前而不需要學生去識記;開放性教學也是降低教師權威的教學,因為教師的職能不是教學生知道,而是引導學生去理解和發現。所以開放性教學也是鼓勵創新的教學。
二、現實性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提出:"(歷史課程)應堅持基礎性、時代性,應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繫。"高考命題對現實的關注無疑是對這一改革理念的呼應。注重試題的現實性不是簡單地考"熱點",簡單地圖解歷史,而是通過考點的選擇體現當今社會和世界的重大問題和整體走向,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貼近現實、不避熱點是今年江蘇卷的主要特色。從內容來看興修水利、國共關係、國家統一、中日關係、大國崛起、亞洲經濟的發展、反恐鬥爭等都是富有時代感的熱門話題,從思想教育來看儒家思想、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等等。體現了一種理念:"學史為用,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和"現代意識"、"世界意識"。通過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以現實作為歷史探索的切入口,引導學生關注國內外大事,體現時代特色。如第25題要求考生分析王安石變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和失敗原因,並對改革進行評價。它要求考生對於改革不僅要能正確的認識它還應該能正確的評價它,從而說明改革與社會進步相伴而生,並成為歷史前進的動力之一。當前我國正在進行著社會主義的全面改革,改革開放給我國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使我國真正的自主、自強。鄧小平同志說"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該題正體現了這一時代主題。又如第26題黨的"八大"路線與鄧小平理論的聯繫,第30題中俄國在19世紀60年代崛起過程中的內外政策的舉措,均體現了在歷史的聯繫中、在貼近時代的對話中獲得啟示,從而要求我們更好地認識國情、認識世界。

2007年高考历史全国联考题(一)

2007年高考历史全国联考题(一)

2007年高考历史全国联考题(一)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据此回答1—3 题。

1.战国时期,主张“兼爱”、“政在得民”的思想家分别是A.墨子、孟子B.墨子、荀子C.墨子、庄子D.荀子、庄子1.A[解析]考查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和孟子的主张。

2.古人称赞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离不开某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

它是A.郑国渠B.芍陂C.都江堰D.灵渠2.C[解析]根据材料中信息,和成都平原有关的是都江堰。

3.下列对“人与自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完全没有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B.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恬淡C.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反映的现象不利于生态平衡D.唐朝时期围湖造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3.A[解析] “天人感应”中的“天”即自然,但其理论属于唯心主义。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中国革命、建设中做出过重要贡献。

回答4-5题4.蒙古族与满族是实现中国统一的两个少数民族,其完成统一的相同条件有①本民族的统一及民族政权的建立②军事力量强大③国内其他政权的纷争或衰落④生产方式与文化的先进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B[解析] 蒙古族与满族所代表的生产方式与文化都具有落后性,排除含④选项。

5.如图4所示:清朝前期,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吉林将军辖区的是:我们今天要建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可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回答6—17题。

5.C[解析]考查历史地图,注意清朝时的东三省与今天的东三省在行政区划上的不同。

6.有关明朝《大明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订于明太祖统治期间B.内容中增加了经济立法C.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D.未涉及贪污贿赂罪的判罚6.D[解析]《大明律》对贪污贿赂罪也严惩不贷。

2007年江苏省高考试卷(含答案,2008新课标)

2007年江苏省高考试卷(含答案,2008新课标)

2007考试时间和科目为:4月8日上午8:30-9:45物理;10:30-11:45政治;下午2:00-3:15生物;4:30-5:45地理。

4月9日上午8:30-9:45历史;10:30-11:45化学。

绝密★启用前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物理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23题,23题,共69分)、非选择题(第24题~第28题,5题,共31分)两部分。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放在桌面,等待监考员收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右上角所粘贴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4.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5.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画清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A.,0 B.0, C., D.0,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3.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4.在同一地点,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则A.质量大的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 B.质量大的物体先落地C.质量小的物体先落地 D.两个物体同时落地5. 关于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力可以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C.力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D.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6.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弹力作用C.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物体的接触面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平行于物体的接触面7.有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3N和5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A.最大为10N B.最小为2NC.可能为15N D.可能为1N8.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B.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毫无意义C.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9.关于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功只有大小而无方向,所以功是标量B.力的位移都是矢量,所以功也是矢量C.功的大小仅由力决定,力越大,做功越多D.功的大小仅由位移决定,位移越大,做功越多10.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焦耳(J)B.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瓦特(W)C.功率是描述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焦耳(J)D.功率是描述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瓦特(W)11.一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做了2J的功,则A.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等于2JB.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大于2JC.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小于2JD.该物体重力势能增加,增加量等于2J12.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有可能增加B.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会不断减少C.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故节约能源没有必要D.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且现有可利用的能源有限,故必须节约能源13.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其线速度A.大小保持不变,方向时刻改变 B.大小时刻改变,方向保持不变C.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 D.大小和方向均时刻改变14.一颗人造卫星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的半径为R,卫星的质量为m,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大小为A. B. C. D.15.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仅在两个同向水平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始运动,若这两个力分别做了6J和8J的功,则该物体的动能增加了A.48J B.14J C.10J D.2J16. 在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若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仅将各自的电荷量均减小为原来的,则它们之间的为库仑力将A.增大为原来的2倍 B.增大为原来的4倍C.减小为原来的 D.减小为原来的17. 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电场中M、N两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和,由图可知A.= B.﹥C.﹤ D.无法比较和的大小18. 如图所示,环形导线中通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I,则该环形导线中心处的磁场方向为A.水平向右B.水平向左C.垂直于纸面向里D.垂直于纸面向外19. 通电直导线放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图所示。

200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0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0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高三历史组综合分析今年的江苏高考历史试题,有以下特点:一、题型结构基本稳定,同时有所创新首先从总体看,试卷没有怪题、偏题,也没有特别难的题目,考的都是教材的重点。

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命题,没有听说学生反映有超出江苏省考试说明的内容。

试卷在内容比例和题型结构上基本稳定,同时根据题目选材、问题设计等因素又稍作调整,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如选择题稳中求变,分值稍有增加(由23题共69分增加到24题72分),进一步体现强化基础知识;材料题和问答题以考查主干知识与书本知识为主,基本没有难题、偏题,同时难度略有上升,提高了对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的要求。

二、今年的试卷图文并茂,题目的灵活性更强,题目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历史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历史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还有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

学生在阅读自学历史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历史问题,寻求各种历史规律、历史特征和历史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历史事物的分布、历史规律和历史成因等。

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今年的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在选择题中大量采用图表、文物资料图片及文字材料。

如第2、4、6、12、21题,由于再现了历史,从而启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强化了抽象思维,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地图所展示的历史环境的理解。

重视历史地图的运用,有利于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学科学习能力,有利于深入准确考查考生历史学科的潜能和素质,我认为,这是今年历史学科试卷的一大亮点。

三、材料分析型的选择题数量也比以往增加有不少题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出得有新意,如关于引用一段描述四川天府之国的资料,没有四川一个字,全靠对材料的理解来判断,学生带着“问题信息”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材料,结合从教材中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衔接,将教材与材料相结合、完成知识迁移,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2007年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考试卷

2007年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考试卷

2007年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考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1、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枢密使为副相,分割宰相的权力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2、“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西下。

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

”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

以下哪个题目最可能是其原题:A、《甲午悲歌》B、《珍珠港祭》C、《台湾沦陷》D、《日寇投降》3、我国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作为公民道德标准的政权是:A、太平天国B、南京临时政府C、广东革命政府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4、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说:“从你们踏上内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两党就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两党历史性的再度握手充分印证了国共两党当前共同的根本利益是:A、实现本阶级的统治B、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C、共同对付“台独”势力D、稳定两岸关系、发展两岸经济5、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你判为合法的是:(1)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2)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3)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4)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去卖了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A、(1)(2)(4)B、(1)(2)C、(1)(4)D、(2)(4)6、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有关议会的叙述正确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权威,并形成了两党制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C、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宪会议成为最高行政和立法机关D、孟德斯鸠主张议会和君主共同享有立法权7、1998年5月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0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

【历史】2007年高考试题——文综历史部分(全国卷1)

【历史】2007年高考试题——文综历史部分(全国卷1)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绝密★启用前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 .秦始皇.秦始皇B .汉武帝.汉武帝C .唐太宗.唐太宗D .清康熙帝.清康熙帝 13.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

”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A .重用酷吏,实行法治.重用酷吏,实行法治B .女皇当政,任用女官.女皇当政,任用女官C .扶植庶族,抑制士族.扶植庶族,抑制士族D .移风易俗,推崇佛教.移风易俗,推崇佛教17世纪以来,中国的军队在组织、性质等方面几经转变。

回答14~17题。

14.八旗制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八旗制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A .士兵由招募而来,保证兵源.士兵由招募而来,保证兵源B .士兵有专门军籍,世代为兵.士兵有专门军籍,世代为兵C .士兵不从事生产,专事作战.士兵不从事生产,专事作战D .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15.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公款,而勇丁感营官丁感营官挑选之恩挑选之恩,皆若受,皆若受其私惠。

”这种军队组种军队组织形式织形式织形式A .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B .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C .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D .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16.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

新军的主要特点是.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

新军的主要特点是A .仿效近代西方军制编练.仿效近代西方军制编练B .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C .大量征召有先进思想的青年.大量征召有先进思想的青年D .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军官.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军官17.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1.C2.A3.D4.D5.C6.C7.A8.C9.C10.B11.D12.B13.D14.A15.D16.B17.B18.A19.A20.D21.C22.D23.B24.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3分。

25.答案要点:(共10分)①冗官。

②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人大为增加。

③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

④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人,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26.答案要点:(共13分)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③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④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27.答案要点:(共10分)①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了这一构想。

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追求和平(合作)的愿望。

②国际联盟受到英法等大国的操纵,成为其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导致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吞并。

2007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答案(含详细解析)

2007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答案(含详细解析)

2007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07高考·江苏卷)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

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解析:C战国时期的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07高考·江苏卷)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解析:A A是小篆;B是楷书;C是行书;D是草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

3.(07高考·江苏卷)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解析:D ABC三项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而D项则是经济发展的表现。

4.(07高考·江苏卷)右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D 元朝的宣政院管辖今西藏地区,即图中的④。

5.(07高考·江苏卷)中国古代历史上屡次出现南北分裂或对峙,最终多以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政权为结局。

以下哪次统一却改变了这一“定势”?A. 隋朝统一B. 北宋统一C. 明朝统一D. 清朝统一解析:C 明太祖朱元璋在定都南京后,逐渐向北推进,最终攻灭元朝。

其他三个政权则都是由北向南实现国家的统一或局部统一。

6.(07高考·江苏卷)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哪两两次战争期间?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④解析:C中英《天津条约》的签署是在1858年即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列强分区占领北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江苏>高考试题历史卷及参考答案<word版)-、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

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lIuAKGsGyA、孙叔敖B、管仲C、李冰D、郑国2、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alIuAKGsGy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4、右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5、中国古代历史上屡次出现的南北分裂或对峙,最终多以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政权为结局。

以下哪次统一却改变了这一“定势”?alIuAKGsGyA、隋朝统一B、北宋统一C、明朝统一D、清朝统一6、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7、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B、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C、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产阶级D、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8、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9、“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志共和,即称民贼。

”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alIuAKGsGyA、梁启超B、黄兴C、孙中山D、蔡锷10、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握手。

国共两党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正式实现的标志是alIuAKGsGy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②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③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④国共两党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1、1940年5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自忠在一次会战中与日寇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周恩来称他为“全国军人楷模”。

这场会战是alIuAKGsGy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12、右图是台湾回归的重要场景,他表明被日本占领了50年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这一历史时刻是在A、1943年B、1945年C、1997年D、1999年13、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alIuAKGsGy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14、“文革”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l5、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alIuAKGsGyA、1978年《十一届=中全会决议》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16、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搭配错误的是A、彼特拉克——以“人学"对抗“神学”B、拉伯雷——提出三权分立学说C、卢梭——倡导“人民主权”说D、狄德罗——宣扬科学与理性17、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

此开国者是alIuAKGsGyA、拿破仑B、华盛顿C、伊达尔哥D、俾斯麦18、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子:“父亲为什么失业?”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可能出现于A、1825年的英国B、1861年的俄国C、1868年的日本D、 1871年的德国19、这是一首流行于美国的歌曲:“我希望站在满是棉花的土地上/古老的时光难以忘怀/看吧看吧尽情地看吧/迪克西的土地是我出生的地方……。

”南方种植园主挑起的一场战争曾便这块土地硝烟弥漫,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战役是alIuAKGsGyA、葛底斯堡战役B、瓦尔密战役C、色当战役D、纳西比战役20、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21、右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

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alIuAKGsGy A、美国、英国、法国 B、英国、法国、苏联C、美国、英国、苏联D、美国、法国、苏联22、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不包括A、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B、进行产业更新换代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D、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2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A、腐败蔓延B、恐怖主义C、政变迭起D、民族矛盾24、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alIuAKGsGy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C、细胞学说的提出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二、材料解读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0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0分,共计33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alIuAKGsGy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日青苗,三日免役<也称券役),四日保甲,五日市易。

……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alIuAKGsGy——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alIuAKGsGy材料四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送至民多失业.间里怨嗟。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alIuAKGsGy请回答:①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1分)②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4分)alIuAKGsGy③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2分)④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

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3分)alIuAKGsGy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alIuAKGsGy——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alIuAKGsGy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过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alIuAKGsGy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

基本点还是那些。

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持做好。

……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alIuAKGsGy话回答:①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3分)②“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4分)③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4分)④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

<2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alIuAKGsGy——《国际联盟盟约》材料二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绊,导致流血冲突。

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

……10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0月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

……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

……墨索里尼事后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马世力《世界史纲》alIuAKGsGy材料三联合国之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以和平方法且体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alIuAKGsGy材料四请回答:①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是哪位政治家在哪份文件中提出的?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3分)alIuAKGsGy②材料二中,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其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3分)③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联合国宗旨与国际联盟宗旨的不同之处,以及它反映了世界怎样的一种趋势?<2分)alIuAKGsGy④材料四再现了第26属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时的欢呼场面,这一历史性时刻发生于哪年?此后,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