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人格与文格——李斯其人其事纵横谈
李斯之叹-----读史杂记之二十三
李斯之叹-----读史杂记之⼆⼗三楚国上蔡青年李斯,做梦不会想到,⾃⼰有朝⼀⽇爬上⼤秦国丞相的位置,辅佐秦始皇统⼀六国,终于成就帝王的⼤事业。
同样,他也没有想到,在他七⼗⼆岁的时候惨遭腰斩之刑。
从⼀介平民做到位极⼈⾂,再沦为阶下囚,最后被“夷三族”,李斯的政治仕途跌宕起伏,⼏乎贯穿了秦王朝的兴亡史。
司马迁成功刻画了李斯这个历史⼈物,其⽤笔之妙令⼈折服。
读《史记.李斯列传》,发现李斯平⽣有“三叹”,第⼀叹在他追求功名的路上,第⼆叹在他权倾⼀时的顶峰,第三叹在他⼈⽣的尽头。
司马迁先讲述了“以⿏为志”的故事。
李斯少为郡⼩吏时,⼀次,发现厕所的⽼⿏⼜脏⼜臭,见⼈或狗接近,就惊慌四逃。
后来他⼜在粮仓发现⽼⿏,这些⽼⿏爬在⾼⾼的粮囤上,⼤模⼤样地吃粟⽶,养得⼜肥⼜⼤,好不⾃在。
李斯从“厕⿏”和“仓⿏”的不同处境,联想到⼈的富贵贫贱,不由发出感慨:“⼈之贤不肖譬如⿏矣,在所⾃处⽿!”意思是,⼀个⼈有没有出息就如同⽼⿏⼀样,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这是李斯的第⼀叹,表明他不满⾜现状,不愿意做低级⼩吏,要像仓⿏那样选择更好的环境。
李斯决⼼改变⾃⼰的处境,愿望是好的,但是他以贪得⽆厌的⽼⿏当“教材”,把⾃⼰的⼈⽣⽬标定位于做官做⼤官,享受荣华富贵,暴露出李斯极端狭隘⾃私的⼈⽣价值观。
不幸的是,这是他的容⾝之道,也是他的亡⾝之由。
接着,司马迁⼜记载李斯拜荀⼦为师,学习所谓的“帝王之术”。
这期间李斯学到多少,太史公没作交代,只是说,李斯学成后,向⽼师辞别时如此这般说了⼀番猎取功名的话,其中说道:“处卑贱之位⽽计不为者,此禽兽之视⿅,⼈⾯⽽能强⾏者⽿,垢莫⼤于卑贱,⽽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世⽽恶利,⾃托于⽆为,此⾮⼠之情也。
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在李斯看来,处于卑贱地位的⼈,还奢谈愤世嫉俗,憎恶荣名利禄,以⾄于坐失良机,就像禽兽⼀般,只知道看到⾁就吃,不过是徒具⼈的相貌罢了。
李斯的这番慷慨陈说,再⼀次表明他贪求富贵的强烈私欲。
姚鼐《李斯论》原文及译文
姚鼐《李斯论》原文及译文姚鼐《李斯论》原文及翻译姚鼐李斯论(1)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2),是不然。
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3),得商鞅任之(4)。
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5),设告坐之过(6),而禁游宦之民(7)。
因秦国地形便利(8),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9)。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10),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11)。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12),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13),灭三代法而尚督责(14),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
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15)。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16),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17)。
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18)。
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易》曰:“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
”(19)其能视且履者幸也,而卒于凶者,益其自取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
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20),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
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21),其始之不同术也(22),而卒出于同者(23),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24),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25),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
简谈千古一相李斯
简谈“千古一相”李斯李斯是历史上很令人迷惑的人物。
他生于公元前284年,又于公元前208去世,本为楚国上蔡人。
师从于大思想家荀子,后入秦,初为赢政食客,辅佐赢政一统六国,秦帝国建立后,拜为丞相。
但晚节不保,为胡亥、赵高所腰斩。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李斯经历如此曲折的命运,而李斯的命运又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呢?一、师于荀子,立下男儿之志李斯年少时在楚国做过“郡小吏”,但郁郁不得志。
身为郡中小吏的他目睹了厕中鼠的惶恐和仓中鼠的嚣张,他为此发出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感叹。
并且明白了有志之人要改变自己的境遇只能靠努力奋斗,消极地面对只能是一无所有。
应该说李斯自那时起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要改变自己的卑贱命运,无论是雄心还是野心,总之他要出人头地!与周游列国的先辈理论家不同,李斯更愿意直接参与政治。
正是不久后拜先秦的最后一位儒家——荀况为师学习“帝王之术”,开始了他飞黄腾达的第一步。
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
且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
李斯与韩非皆崇尚法家正是得到了老师的亲传。
论文章和理论水平,李斯不如韩非;但李斯是现实主义的实用大师,与理想主义的理论大师韩非相比李斯更适于当时的乱世。
李斯在这里学到的精髓为他指引了将来的发展道路——去秦国。
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唯有秦国具备统一天下,创立帝业的条件,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史记》记载了李斯辞别老师时的一番话:“……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弛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故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久处卑贱之位,困营知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司马迁的记载不免带有文学的色彩,为的是对李斯追名逐利思想进行一次大揭露。
司马迁认为为人应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于是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欲望恶性膨胀的李斯。
但是“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这句话为什么会招来如此的非议?一个安于现状的人难道不是个多余的人?他们活着仅仅是为了了却一生罢了!一个国家这种人多了无疑近似于死亡,因为它失去了革新的动力。
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
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那么,下面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李斯列传原文: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
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
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
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
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谏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对李斯的看法300字
对李斯的看法300字
李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也是秦朝的重要官员之一。
他年轻时在魏国做官,后游历各国,最终选择来到秦国效力。
在秦国,李斯成为了秦始皇的宰相,他为秦国的改革和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斯的政治改革措施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如精简官员体系、改革货币、统一度量衡、推行法家思想等。
他主张以法治国,对于违法者实行严厉的惩罚,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同时,李斯也是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书法作品《泰山刻石》成为了古代书法的代表作之一,而他的文学作品《谏逐客书》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李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之一,他的政治改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法治思想和书法成就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部分。
李斯的改革措施虽然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他推行的法家思想导致了社会的高压和不稳定,同时他的强制手段也引起了一些官员和人民的反感。
此外,李斯在书法方面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的《泰山刻石》成为了古代书法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李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之一,他的政治改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法治思想和书法成就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部分。
但是,李斯的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他的强制手段和高压政策引起了一些官员和人民的反感,同时他的书法成就也是巨大的,《泰山刻石》成为了古代书法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从《谏逐客书》看李斯人品
从《谏逐客书》看李斯人品
文/观鹅会意
看秦代古道上站立的文人墨客实在是寥寥无几,充分看出秦代统治阶级对文人的歧视和压制。
在太史公《史记》中记载的文人只看到李斯一人。
虽然他是著名思想家荀子的弟子,但和其老师的思想道德品质相差甚远。
在他辅佐秦始皇期间,他因嫉妒而杀害了同门师兄弟韩非、焚书坑儒、篡改圣旨无法让人容忍的恶行,足可以看出他心狠手辣卑鄙龌龊的品性,只是个狐媚猿攀的小人,不可入大品贤人杰士之列。
他的文学作品留给后世有《谏逐客书》,有人评价说他的《谏逐客书》语汇丰富,用意真挚,语势委婉,辞采丰富,文思横溢,笔义曲折,颇有文采,不愧是千古流传劝谏之上作,就鄙人才疏学浅之拙识,认为《谏逐客书》通篇充满了阿谀奉承之媚气,感觉他写的《谏》书,缺少他老师作品中竖起来的脊梁骨,寻遍整篇也没有让看客看到一句陈辞激昂浩然正气的语言。
他写《谏逐客书》时只是个客卿,正当他踌躇满志从容自得时,听说秦国的宗室大臣都对秦王谏言:从表面看各诸侯国来的说客是服务于秦国的人,其实都是为他们的君主来游说和离间秦国的,请批准把外来的客卿一律驱逐出境。
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
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
李斯是中国秦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也是秦始皇时期的丞相。
他的故事和典故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割席分坐:李斯年轻时结识了一个叫做席豫的朋友,两人关系很好。
但是,后来李斯成为了秦国的丞相,席豫却因为没有跟随李斯而受到了冷落。
于是,席豫便和李斯割席分坐,表示不再与李斯交往。
这个故事表达了李斯的交友原则,即朋友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不能因为地位和权势的变化而疏远。
2. 鲍鱼之肆:李斯曾经在一个鲍鱼店工作过,因为他认为这个地方环境太差,不适合自己读书学习。
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鲍鱼店,继续追求自己的政治梦想。
这个故事表达了李斯对于学习和改变的坚持,也告诉我们不要轻视任何不起眼的地方和工作。
3. 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统一政策,其中包括焚书坑儒。
在这场运动中,大量的书籍被烧毁,知识分子也被迫害。
李斯作为秦始皇的丞相,强烈反对焚书坑儒的做法,他认为知识是宝贵的财富,应该保护和支持。
4. 指鹿为马:有一天,秦始皇在朝廷上拿出了一只鹿,问众人这是不是一匹好马。
李斯和其他官员都分不清鹿和马的区别,只好随声附和。
但是,秦始皇却坚定地认为这只鹿是一匹好马,并因此得到了李斯的支持。
这个故事表达了李斯对于权力和权威的敬畏,也暗示了李斯在某些场合下可能会做出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书法家,他的思想和贡献
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故事和典故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仰,不断改变自己,尊重知识和权威,以及在权力和权威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
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李斯(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是中国秦朝的重要政治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故事。
以下是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李斯与秦始皇李斯在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最著名的事迹之一是他的《谏逐客书》,这封信是他在秦始皇准备亲征匈奴时写给他的,内容极为直接而坦率,他谏言秦始皇不要追求长生不老,而应该顾及国家的安危,建立稳定的政权。
虽然在当时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秦始皇还是感激地保存了这封信,证明这位政治家的胆识和才华。
二、李斯与司马错李斯和司马错是秦朝时期著名的一对政治对手。
李斯秉持的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严厉和统治权威的绝对,而司马错则主张以德治国。
他们之间的争论相当激烈,最终李斯通过自己的政治手腕和权谋在秦朝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法家与儒家的政治斗争,也展现了李斯的智慧和胆识。
三、李斯的墨家兼容政策李斯在秦朝时,采取了一种兼容政策,特别是对待墨家。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哲学学派,提倡爱、兼爱、无害等思想,与法家的强权统治有所不同。
李斯尊重墨家的著作,保护他们的学说,与他们展开了对话和辩论,取长补短,形成了数十年的辩论传统。
这种兼容政策体现了李斯对不同学派思想的宽容和求同存异的智慧。
他的这一举动也为秦朝政权的稳定和长期统治奠定了基础。
四、李斯的杂学传世李斯除了其法家思想外,他还对其他学派的思想非常关注。
他游学多地,见识广博,对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多种学说都有所涉猎。
他集结这些学说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杂学思想体系,并且编纂了文集,后人称之为《李斯杂著》或《李斯杭桥讲学》。
这些著作对后来的学者影响深远,成为古代中国学术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李斯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才华,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
五、李斯与秦始皇的朝贺之争据记载,李斯在得知秦始皇要求朝贺他的坟墓时,他意识到这会影响秦始皇把他的功绩长久地铭记在心中。
谏逐客书李斯的人生启示
谏逐客书李斯的人生启示李斯的《谏逐客书》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启示:1. 勇于表达自我: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勇于向秦王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念,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不讳。
这告诉我们,在工作中或生活中,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也应该有勇气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立场。
2. 善于倾听他人:李斯在书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他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考虑了其他人的想法。
这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同样重要,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3. 坚持原则与灵活变通:李斯在书中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也表现出了灵活变通的特点。
他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并没有死板地坚持某种固定的立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这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4. 珍惜人才:李斯在书中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得到了优秀的人才,国家才能够强盛。
这告诉我们,人才是任何组织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并善用人才,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5.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李斯在书中展现了自己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这离不开他平时的努力学习和积累。
这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并取得成功。
6. 以德为先,以民为本:李斯在书中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同时,他也强调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认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应该以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
这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注重道德和公共利益,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
经典历史名人故事——李斯
经典历史名人故事——李斯李斯。
上蔡人。
与韩非。
俱事荀卿。
而才不及非。
斯入秦为客卿。
及韩非使秦。
秦王与语。
大悦。
李斯惧其宠。
谮之下狱。
非欲自陈。
不得见。
竟死。
秦并天下。
斯为丞相。
始皇三十四年。
斯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之。
令到满三十日弗去。
黥为城旦。
始皇可其议。
收去诗书百家之语。
以愚百姓。
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始皇不三年死。
二世乃使赵高案治李斯谋反状。
榜掠千余。
不胜痛。
自诬服。
然自负有功。
实无反心。
从狱中上书。
赵高弃去不奏。
曰。
囚安得上书。
遂具斯五刑。
论腰斩。
斯谓其子曰。
吾欲与汝复牵黄犬。
出上蔡东门。
逐狡兔。
岂可得乎。
父子相哭。
夷三族。
(李斯列传)李斯是战国时上蔡人(今河南省汝南县北),个性残虐忌刻,原和韩国公子韩非,同学于荀卿门下,但才学不及韩非。
李斯当秦国客卿时,适值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和韩非谈论政事,对其才能大为赞赏,李斯惟恐韩非得秦王宠用,心怀忌妒,便捏造罪状,陷害韩非入狱,韩非想要申辩,但被李斯制止,不得见秦王,李斯又派人暗中送毒药使韩非自杀,结果竟然死在狱中。
秦国并吞天下,任用李斯为丞相,到秦始皇三十四年时,李斯奏请秦王说:天下藏有诗书百家语录的,一概下令烧毁除去,令下三十日,若不烧除,罚刺面涂墨,终身作伺守寇虏,建筑长城的苦役。
若相对谈论诗书的,斩首于市,引古非今的,诛杀亲族,官吏见知不举发的与之同罪。
始皇许可他的建议,于是收缴诗书百家之语,以愚弄百姓,使天下不能有考古鉴今的典籍可凭。
时过三年,始皇去逝,李斯和宦官赵高伪造始皇遗诏,杀始皇长子,立次子胡亥即位,是为二世,这时赵高忌恨李斯权势,诬告李斯谋反罪状,秦二世命赵高案治,李斯受笞打捶击千余次,不胜痛苦,只得诬服,但自负对朝廷有功,确实无谋反之心,从狱中上书自陈前功,请二世明察赦免,赵高将书弃置不奏并说:囚犯那能上书。
于是判处李斯五刑罪,受腰斩于咸阳市。
李斯临死,对其子说:我想同你再像往日一样,牵着黄狗走出上蔡东门,追逐狡兔,已不可得了。
李斯的遭遇启示我们做人私心不能太重
李斯的遭遇启示我们做人私心不能太重李斯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但他的一个错误决定,最终让他身死名灭,让人可悲可叹。
李斯是一个名利心很重的人。
年轻时做郡吏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吃脏东西,听到动静就吓得东躲西藏,后来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囤积的粟米,压根就不害怕人。
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于是跟随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学成后跟荀子辞行时说了一句名言:“故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后到秦国,得到秦王的重用,干出了一番掀天揭地的大事业,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功被任命为丞相,为秦始皇治理天下做出了卓著贡献。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是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皇族子弟。
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宴,文武百官都前来给李斯敬酒祝贺。
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
李斯慨然长叹道:“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
’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
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
然而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如果这时候急流勇退,李斯就可以名垂千古了。
然而李斯舍不得这样做。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巡行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诏书中说:“把军队交给蒙恬,赶快到咸阳参加葬礼,然后安葬。
”书信都已写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书信和印玺都在赵高手里,只有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和赵高及五六个亲信宦官知道始皇去世,其余群臣都不知道。
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有正式确立太子所以保守秘密,把始皇的尸体安放在一辆既能保温又能通风凉爽的车子中,百官奏事及进献饮食还像往常一样,宦官就假托皇帝从车中批准百官上奏的事。
这就给赵高实施阴谋提供了可乘之机。
赵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在雄才伟略的秦始皇面前他是不敢兴风作浪的。
史记李斯列传读后感(精选5篇)
史记李斯列传读后感(精选5篇)史记李斯列传读后感(精选5篇)作者司马迁用卓越的手法,独居匠心的技巧,锻造出了这本文学史的巨著,《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史记李斯列传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史记李斯列传读后感(精选篇1)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荣幸的,这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神秘国度,这是一个物华天宝的泱泱大国,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礼貌古国。
先贤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作为后世子孙的我们在茫茫书海中寻觅古贤人的踪迹,感慨以往的惊心动魄,思量以往的纷纷扰扰,而作为华夏儿女的我在品读《史记》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历史中充塞的豪迈、悲壮与辛酸。
可是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同时更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畏霸王,颂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纣王,悲韩信,怜李广。
读书,读史,读人,亦是解读一种精神,苏武牧羊的爱国与执着,张骞出使的坚毅与无畏,陈胜举兵的大义与凛厉。
品味全书,我心中仅有一个人可谓为英雄项羽。
是的,就是那个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
鲁迅先生曾写道: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
但我想项羽是个例外,遭汉军重围,一人杀敌数百,死战到底。
乌江亭长敬他为豪杰请他渡江再待卷土重来。
然燕鹊安知鸿鹄之志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大丈夫岂能苟且偷生!于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遗恨千古。
然而,刘邦违背鸿沟和约终究成为其一生难以拭去的污点,他终究是个不顾手足之情的刽子手。
于他,项羽可是就是冗长而虚渺的过渡之梦。
梦醒之时,天下尽在咫尺。
于我,他终只是个鸟尽弓藏、为权势而活的枭雄。
成王败寇,战争俨然成为解救之法,英雄与枭雄无数次站在风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败便意味着另一个人的成功。
然而英雄无所谓清贫抑或富贵,不为名利所趋,所欲追寻的可是正义二字,为的只是黎民百姓与江山社稷安危。
姬昌父子起兵反商,为的是因炮烙之刑无辜惨死的冤魂,为的是不让比干一颗赤胆忠心付诸东流,为的是维持天下秩序,国家需要周武王这样一位领袖。
“圣魔”的泯灭 ——读《李斯列传》有感800字作文
“圣魔”的泯灭——读《李斯列传》有感800字作文若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走在咸阳古朴的街市上,你是否还能想起那个一生在这里终结的丞相,那个一生荣华尽享却以腰折结束的李斯。
“吾浴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回到家门口与儿子牵着黄狗追逐野兔吗?多么简朴又容易的愿望啊!却是大丞相李斯临终前的最后一个愿望。
语罢,父子俩相拥而泣。
只可惜,在面临死神时,李斯才回想起,一生追名逐利纵横官场可惜却连简单的快乐都失去了。
一代贤才,才华可比周公召公之人,何苦落得此等下场呢?前半辈子,李斯背景离乡,在外闯荡自己的天下,后半辈子,李斯在秦宫中呼风唤雨,坐拥荣华富贵,最终却落得个斩首示众。
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中如此评价李斯其人:“是圣是魔,未可轻易评说。
”可见李斯的一生必定褒贬参半。
圣,通也,非智慧,崇高者不为圣也。
李斯之圣,非辅佐之功不可为也。
从吕不韦的舍人到郎官、客卿升至廷尉、丞相,离开自己看不起的楚地来到秦国之后,李斯的仕途之路步步高升。
初到秦国,一句“胥人者,去其也。
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
”让秦王成功为统一全国打下坚实基础。
在军事上,李斯之谋略不可谓不卓越。
才华能使其平步青云,但仅靠才华不完全能让李斯在秦国保全性命。
他靠的什么?一张嘴。
在秦王已下达逐客令之时,李斯全凭一张嘴。
从田余、百里奚谈到商鞅、范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最后一句“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让秦王成功打消逐客之心,不仅破除被逐风险,且升之至廷尉。
李斯之圣,李斯之智慧不能随历史泯灭。
李斯辅佐秦王20余年后,国终统一,不照搬古人,开拓新朝,李斯这份远见实属难得。
他完美的奉行着法家之道一,加强着皇帝威严,一心将分封推向郡县,的确他也做到了。
纵观历史,李斯的这份圣明,这般才华,非常人所可比,就连对其嗤之以鼻的史太公也是没有否认的。
既然拥有这份“圣”,又何愁无清风自来,留名芳古呢?正是李斯心底的魔,毁了秦国,也毁了自己。
当年,李斯与师父荀子辞别时所示“斯闻得时无愈。
李斯的多重性格分析【范本模板】
多重性格的李斯——重读《资治通鉴•秦本纪》谈及李斯,人们大多会提起他独特的处世哲学:老鼠哲学。
“年少时,见吏舍厕中不洁,近人犬,熟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栗,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1)“老鼠哲学”成为了李斯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为他带来前半生的高爵显位的重要因素.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种处世哲学在帮助他走向人生的高峰之时,也暴露出他性格的多重性:既有鸿鹄大鹏之志向、经天纬地之才华,又有自私贪婪、目光短浅之缺陷,当他在一帆风顺的仕途道路之上越走越远之时,殊不知,他那复杂的多重性格早已为他命中注定般地悄悄掘下了覆灭的坟墓。
李斯在临死时的长叹“仓鼠上越高,摔越远”成为他留给世人的最后的心酸的记忆。
乱世总是能造就不世之才,春秋战国战乱纷繁的时代自然涌现出众多的才华惊艳之辈,他们游说各国,竭尽全力辅佐君王,施展抱负。
不堪平庸的李斯也在其中之列,他拜名士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治国之道。
学业完成之后,他敏锐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式,认为“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唯有蒸蒸日上的秦国能为他的才华和抱负提供最广阔的施展空间,良禽择佳木而息,于是,公元前247年,李斯毅然决然的来到秦国,通过吕不韦获得接近秦王的机会。
李斯机智地抓住了机会,一篇才华艳艳的《论统一书》赢得了秦王的信任,由此揭开了自己在秦国的政治序幕.公元前237年,李斯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考验。
宗室大臣上书秦王,以秦朝做官的东方六国游士本意离间秦国群臣为由,请求秦王将其驱逐出境.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秦王通过了这个请求.李斯也不可避免的受到驱逐。
当人们都悲观地认为李斯在秦国的短暂的政治生涯将由此划上句号之时,李斯却以一篇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谏逐客书》挽回了秦王的心,既挽救了自己,也挽救了秦国。
提及李斯,就不得不提及《谏逐客书》,此文乃是其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既是他过人胆识的彰显,又为他今后平步青云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上的李斯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上的李斯是怎样的一个人?展开全文李斯这个人,是个杰出的政客。
古代的政客,其实和商人是一样的,他们行事的所有准则,唯利而已,只不过政客和商人所经营的方向不同罢了。
当然,在李斯看来,大约都是一样的,他是个爱钱的人。
李斯因为早年的经历,爱钱的程度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境内)人。
李斯在政治上的建树很出众,但这难掩其唯利是求的本质。
李斯的老师,那是大名鼎鼎的荀子,司马迁在《史记》中指出,李斯早年“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从这一点来看,他的确是希望登得天子朝堂。
当然,这不过是他求利的一种具现化,是通往钱这个康庄大道上的一个手段罢了。
公元前247年,李斯尚属没名声、没后台的那一类。
于是在秦国找了吕不韦作为后台,吕不韦便让他跟着编修《吕氏春秋》,看起来商人终于走上了文路。
李斯借着吕不韦的门路,做了秦时侍卫官,当时称为“郞”,接触到了秦王,那一条康庄大道,终于算是铺开了。
李斯在秦王跟前,屡次表达其政见,力劝秦王一统天下,这正合了秦王之意,李斯自然身价倍增。
李斯对秦王建议,先灭了韩国,恫吓住其他诸侯在说。
韩国自是无力相抗,遂派了郑国往秦国,力求鼓动秦王修水渠,进而耗费秦国国力。
郑国渠的修建,绝对是个大工程,韩国也的确如意地拖住了秦的脚步。
但秦王和李斯并非好糊弄之人。
好在郑国说耗费一时却是大利,终于还是将郑国渠修了下去。
郑国渠一事,对诸侯而言,可说是眼前一亮,纷纷派遣间谍过来,于是秦王接招,下“逐客令”。
这事若与李斯没甚相干,也就没有《谏逐客书》了:“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于是秦王震动,于是李斯发达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
李斯被赵高胁迫改了遗诏,整死了扶苏,不久便被赵高、秦二世给夷了三族。
观其人行事,一生不过为个利字。
秦朝法家思想李斯
秦朝法家思想李斯李斯,李氏,名斯,字通古。
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下面是有秦朝法家思想李斯,欢迎参阅。
秦朝法家思想李斯李斯,姓李,名斯,字通古。
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赵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
被任为丞相。
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秦朝法家思想李斯人物生平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厕所见到老鼠吃人粪,一见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吓跑了。
后来,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的偷吃粮食,也没有人去管。
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应该象在粮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才能为所欲为,尽情享受。
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
荀卿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李斯评价200字
李斯评价200字
李斯是一个文人,是一个成功的知识分子,是一个获得极大成功的政治家。
他身上具备一般常人所缺少了许多优点。
他有知耻后勇的精神,具有冒险精神,能看准时机抓住机会,并能将认准的事情坚持到底;他刻苦勤奋,著文颇有文采,是秦王朝文学史上唯一的作家。
这些方面铸就了他极大的成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李斯自身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和弱点,不能知足常乐,只晓得进不知道退,贪心不足,缺乏原则性等等。
所以李斯也是一个收获了极大失败痛苦的政治家,最终导致自己和家族的悲剧命运。
李斯写出一篇美文,却成了大秦帝国的催命符,文人误国比武人更甚
李斯写出一篇美文,却成了大秦帝国的催命符,文人误国比武人更甚都说文笔如刀,一篇好文章的威力往往能超乎人们想象,甚至可以到达振兴国家亦或是颠覆国家的效果。
梁启超,在袁世凯称帝后,立即发表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直接将袁氏政权打入深渊。
不久后洪宪帝制破灭,独夫袁世凯悲惨的死去。
抗日战争前,毛主席挥笔写就文章——《论持久战》,他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军民的抗日信心。
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同样擅长使用三寸之笔,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万千波澜,甚至改写历史的走向。
秦朝宰相李斯,正是这样一位善于利用文章来实现自己目的的大政治家。
他一生曾写成三篇雄文,一篇振兴了大秦,一篇颠覆了大秦,最后一篇却要了自己的老命。
《谏逐客书》:振兴大秦的助推器李斯本是楚人,年轻时做过刀笔吏,过着平凡的公务员生活。
一天,李斯路过一个厕所,发现一只瘦弱的老鼠正躲在里面吃粪。
当它看到李斯,惊恐万状,逃得无影无踪。
之后,李斯又在一座米仓中看到一群硕鼠,每只都吃得肥肥壮壮,见到人也不怕。
于是,他发出感慨:“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为了改变自己的环境,为了摆脱困窘的生活,李斯辞去官职,去往著名学者荀子处,寻求富贵之道。
荀子虽为儒家学者,但思想趋近于法家,。
因此李斯在荀子身上学会了“王霸之略”“帝王之书”;同样的,李斯还从荀子身上学会了撰写富有感染力的文章的写法。
有了一身本领,就看在哪发挥了。
当时战国七雄中,秦国实力最强,是各国有志青年最向往的地方。
因此,李斯决定不再回楚国,而是去秦国寻求利禄之道。
当时秦国相父吕不韦广招门客,而李斯便趁势投入他的门下,并得到了吕不韦的重视。
之后,李斯很快得到了面见秦王嬴政的机会。
嬴政是法家学说的忠实簇拥,他和李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李斯建议他,现在已经到了吞灭六国的时候了。
同时李斯还提出,应先把最弱的韩国灭掉,到时再灭其他国家就不难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毋 庸讳 言
。
,
就 他 的 人 格而 言
李斯 却是 志趣 低下
。
始 终醉心 于富 贵 利 禄
,
以 致沦
,
为 卑 劣无 节 的 政客
“
李 斯 以 上蔡布 衣
,
”
于 公元 前 2 4
,
7 年 由楚入 秦
,
公元 前 2 8 0 年
他 已 官居 永 相
。
,
位列 三 公
而 落入 宦 者赵 高 的 圈套
为 秦二 世腰 斩 于 咸 阳
,
二
,
通篇 完 全 撇 开个 人 被逐 的 利 害得 失
,
处处 从秦王
,
跨海 内
”
、
成帝业
“
”
着眼
反 复论 说 是 否逐客 动 言 中务
。
已 成为 能 否 一 统天下 的关 键 ( 《文 心雕 龙 》 )
: “
立 意高 远
,
文 势雄奇
“
,
诚为
”
。
顺 理 入机
,
”
的
“
上 书 之 善说 ”
,
显 示 了纵 横 家雄 健的气 喻巧 而理
,
政 治生 涯 凡 四 十 年
;
。
论 权威
,
,
他 身居 高 位
,
大权 在 握
而 赵 高不 过是 中 车府令 ( 掌 管 皇 帝 的 乘 舆 和 文 书 )
,
论才 能
李 斯是 著 名 的 荀卿
,
映
的高足 下
,
,
`
学 识洲 博
“
足智 多谋
”
而赵 高 则 是 不 学无 术 的诡 橘 小人
,
为 什 么竟 会 败在 赵 高 的 手
,
企 图 使秦 耗费大 量 的人 力和 物力
: “
以 减少对 韩 国的压 力
此计被
。
识 破后
秦 宗 室 大 臣 乘 机 煽 动 泉政
,
诸 侯 人来 仕 者
。
,
皆为 其 主 游间 耳
,
请 一 切 逐之
,
”
于
少
是
秦 国大 索
。
逐客
。
李斯 亦在 被逐 之 列
《 谏 逐客 书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此
,
李 斯 上 书 秦王
。 ,
魄 和 长 于 辩 难 的特 色 至 文 学 家 的 才 华 和 风采
然而
, ,
三
,
其 说辞
,
亦如
,
《 文 心 雕 龙 》 所评
,
” 丽 而 动
、
全 文大事 铺 陈排 比
。
,
跌 宕有 致
,
文 采斐 然
且富 雄健 之 气
,
音节 之 美
显 示 了 他 作为
》 说:
”
,
所以
自南朝梁 代 昭 明 太 子 萧 统 以 来 而 追 求富 贵权 势 的私 欲 极重
不 久 又 被拜 为 客卿
但 是 秦 王 政 十 年 秦 国发生 了 一 件 几 乎 要完 全改 变 其 几 百年 来 招纳 客卿 任人唯 贤的好 传 统 的 事情 赴秦
, ,
当 时与 秦 毗 邻的韩 国 迎合 秦大 事建 设 的 心 理
,
,
实施
,
“
疲秦
”
之计
,
,
派 出水工 郑 国
。
怂恿 秦 王 兴 筑 水 渠
。
历 代选 家都不 遗此 篇
“
李 斯 的 志 趣 低下
”
,
。
章学 诚 《 古 文十弊 年 轻时
,
。
对此
,
我们 作 一历 史 的反 思
,
,
,
也许是 不 无意 义 的
,
。
,
先投 身 于相 国 吕不 韦 门下
,
由舍人 而后 任为 郎
”
因 以 接 近秦 王 直政
。
他
“
灭诸候
, ,
、
成 帝业
,
为 天 下一 统
,
此万 世 之 一 时
。
` 《史 记
李 斯 列 传 》 ) 来打 动 东
终得 青 睐
:
当 上 了 长吏
, 。
“
诗概
:
》)
。
就是 说
:
,
文 格是 人 格 的 体现
,
,
二 者 是 一致 的
。
但是
。
,
能
确实 也 存 在 若 另 一 种 现
:
颇 有 一些 作 品 的风 格 并不 能 或 者不完 全 能体现 作 家 的 人 格
》 中感 叹 地说 ’ t , 合画 心 声 总失 真
无怪 乎 元 好 问 在 《 论 诗 三十
,
、
文学 家
,
。
他 以 杰 出的 政治 才千 辅 佐 秦 王 赢 政 统 一 六
”
,
而后
,
又
“
明 法 度”
,
“
定 律令
”
“
同文 书
。
“
外攘四夷
, ,
”
,
在 秦始 皇建 立 多 民 族
。 ,
大 统 一的 封建 国家 的大 业 中
但是
,
,
也起 了 积 极 的 作 用
,
其 人功 不 可 没
史 家 已 有 公论
,
) 我们
滩
倘 若对 作 家 的
为 人 行事
。
及其 作 品 作 一 全 面 审视
。 ,
,
那 么 就不 难发现
,
作 家 的本来 人 格 终究 对 人格 与文 格
会 有 所 流露
,
是不 可 能 掩饰 殆尽 的 对此
本 文试 图着 重 联 系李 斯 其 人 其文
的 关 系 问 题作 一 探讨
李 斯是 我 国历 史 上 著 名 的政 治家 国
》所 说
,
反 对 驱 逐客 卿
”
力谏 改 变
,
这 一 决定
这 就 是著 名的
,
。
李 斯此 篇
。
文格不 可 谓 不 高
一
,
虽有 《 文 心 雕龙
,
,
“
批 逆鳞
“
而 触怒 秦 王 之 险
、
但 李 斯 却能 身 临逆 境而 处 之 从 容 识 和真 诚
“
,
命笔 直 书
,
陈逐 客 之 弊
发恳切 之 辞
。
,
显 示 了 政 治家 的 胆 制 诸侯
曾写
,
并 修遭
,
夷三族
之 祸 呢 ? 更 耐人 寻 味 的 是
《 上督 责书 》
。
李 斯在 入 秦十 年 后 ( 公 元 前 2 3 7 年)
》
,
出 了 与其 人格 迥异 而 文格甚 高 的奏 章 《 谏 逐 客 书 格相 吻 合
在 他身上
而 在 他 死 前不 久
则 有 另 一 篇 与他 的 人
,
文 格 极为 低下 的 奏 章 李斯
“
`
文 章 宁复 见 为 人 ? ,
,
然 而 钱钟 书 先生 说得 好
。
文如其
`
,
,
老 生 常谈
“
,
而 亦 谈何 容 易哉 ! 虽 然
、
观 其文 章 固 未能 灼见 作者 平生 为 人 行 事 之
”
真
,
,
却 颇 足 征 其可 为
愿为 何 如 人 与夫 其 自负为 及 欲人 视 己 为 何 如人
”
,
( 《 管锥 篇 》
纵 观 李 斯事 秦 前 后 的历 史轨 迹
, ,
可 以发现
,
,
:
,
人 格 与文 格经历 了 一 个 由 分 离 乃 至 迥 异
而最 终 趋 于 归 合 一 致的 过 程
从微 观 从
个 体来 说
,
《 谏逐 客书 》 的文格 很 难 展 示 其人格
但 从 宏 观 从总体 发 展 的趋 向来 说
他
的人 格 与 文格最 终 却是 一 致的 李斯 来 到秦 国 乘机 以 政
绍 兴 师 专 学报
社 会 科 学版
9
9
年第
期
略
论
人
格
与
文
格
人
一 一李 斯 其人其 事纵 横 谈
杨松浦
邵 唯一
发 概 象 首 人
”
究 竟该 如何 看待 作 家 的 人 格与 作 品风 格 两 者 的关 系 呢 刘 拇认 为 缀文 者 情 动 而 辞 “ ” : “ ” ( 《 文 心 雕龙 知音 》) 靓 文辄 见 其 心 刘 熙 载亦 称 诗 品 出于 人 品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