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装革命的必然性

合集下载

202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主观题

202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主观题

202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主观题简答题0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02简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答:(1 )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03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答:(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宽广道路,为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2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读《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有感

读《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有感

读《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有感作者:魏祎博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10期在中国革命史的学习过程中,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印象深刻,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寻求到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然选择。

通过深入学习著名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总结了几点感悟和大家分享。

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这次会议书面决议的一部分。

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一些同志对红色政权和工农武装割据存在的怀疑、甚至是悲观的思想,深刻剖析了国内的政治形势,重点指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和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后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还在文中总结了边界政权建设的经验和八月失败的教训,以及边界政权在经济、军事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对于统一全党思想、鼓舞士气和寻求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毛泽东认真分析了国内的政治状况。

毛泽东认为,国民党新军阀依然是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代表,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疯狂剥削压迫工农大众。

国民党蒋桂冯阎四派军阀内部斗争激烈,各自为其外国主子卖命。

因而只要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状况存在,各派军阀的矛盾和斗争就会始终存在,即使出现团结和妥协也是暂时的。

二是毛泽东具体指出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第一,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持续不断的战争,这种情况只有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才有。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划分他们的势力范围,同时分裂了地方农业经济,使得统治阶级利益不能一致,这样,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必然是持续不断的。

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

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工农群众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和政治觉悟的省份,比如湖南、广东、江西等省。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问题: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答案: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需要深刻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特殊背景和当时的社会条件。

这一道路被中国共产党成功采用,不仅实现了政权的夺取,还为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历史背景和必要性:1. 封建社会的困境: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是封建社会的困境。

在20世纪初,中国面临列强侵略、国土沦丧、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等多重危机。

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贫困使广大农民和工人受到剥削和压迫。

2. 城市资产阶级的弱小:相比之下,当时的城市资产阶级相对较弱,缺乏足够的力量来领导一场规模如此庞大的革命。

他们往往依附于封建统治者或外国列强,难以形成独立的反对派。

3. 农村人口的优势: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地区的社会动员潜力巨大。

革命力量可以通过争取农民的支持,壮大自己,建立农村根据地,形成反对封建统治的有力基础。

4. 外部环境:国际背景也促使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背景下,苏联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支持和指导,鼓励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5. 军事优势:中国革命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充分利用了革命军队在农村的根据地,发展了自己的军事力量,最终夺取了政权。

二、重大意义:1. 政权夺取: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最大意义在于实现了政权的夺取。

中国共产党通过坚决的武装斗争,成功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封建统治的历史。

2. 农民解放:这一道路的成功实现了农民的解放,彻底改变了封建地主的土地占有关系,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解决了农村问题,为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 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政权夺取后,中国逐渐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国有化和计划经济,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背诵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背诵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概述。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存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发展的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晚清政府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其内容是“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教训。

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且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行知2011下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复习提纲

行知2011下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复习提纲

简答题和论述题复习提纲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重大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6、如何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比较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参考资料

比较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参考资料

表:比较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背景与过程、科学体系与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与过程背景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依据:第一,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中国革命的工作重心应放在农村。

第二,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中国革命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是因为: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必然性:第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教育了中国人民,中国革命必须有新的领导,走新的道路。

第二,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第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过程1.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1927年7月-1935年1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

(1)井冈山时期(1927年10月-1929年1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主要代表作有: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②《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赣南闽西时期(1929年1月-1934年10月):初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主要代表作有: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②《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2.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1921年7月-1927年7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阐明(1)主要标志: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解决(2)标志时间:第一,提出时间:1925年1月召开的党的四大;第二,解决时间:1926年前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1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等一系列文章,初步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2018版 毛概 第二章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018版 毛概  第二章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压迫,在一定 时期一定程度上可以参加革命,或保 持中立。(中间集团)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及相互关系
两个联盟
工人阶级同农民、 知识分子和其他 劳动者的联盟
工人阶级同非劳 动人民主要是民 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关 在这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基础 系 第二个联盟为革命胜利提供了完全保障。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内无民主制 度而受封建 主义压迫
(1)必要性
是由中国的具 体国情决定的。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 绝大多数,是革命 的主力军和无产阶 级可靠的同盟军;
外无民族独 立而受帝国 主义压迫
第一,中国革 命必须以长期 的武装斗争为 主要形式。
第二,中国革 命必须走农村 包围城市的道 路。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帝国主义列强支持 下的北 洋 军 阀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的国 民 党 新 军 阀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人民革命 愿望强烈,国民革 命的政治影响及良
好的群众基础(客 观条件)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
三大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武装斗争的 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城市为中心 的思维模式却注定了起义的失败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928年《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 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这条新道路就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练习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练习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A.封建社会主义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前资本主义社会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三大政策C.新三民主义D.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C.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4.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5.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A.工人问题 B.农民问题 C.土地问题D.政权问题6.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其根本的标志是()A.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B.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C.革命的对象不同D.革命的前途不同7.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C.保护民族工商业D.发展资本主义8.毛泽东首次在下列哪一部文献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C.《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9.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归纳了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是()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C.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D.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0.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A.无产阶级专政 B.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C.资产阶级专政 D.地方自治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2.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A.无产阶级领导的B.人民大众的C.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D.反对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农民阶级B.无产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5.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那么“两头”是指()A.地主大资产阶级B.城市小资产阶级C.农民阶级D.无产阶级6.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范畴D.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7.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B.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同盟者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C.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予政治教育D.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三、论述题1.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及重大意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A 4.A 5.B 6.A 7.C 8.B 9.D 10.B二、多项选择题1.ABD 2.ABC 3.BCD 4.ABCD 5.AD 6.AD 7.AC三、论述题1.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及重大意义?答: 必然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毛概2013版课后作业答案

毛概2013版课后作业答案

课后作业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P4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6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9-15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18-23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P29-30第二章新民主主义理论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38;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P41(2必然性,3条实现途径)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44-46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P48-49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统一战线:结成统一战线的2个必然性原因和3种可能性原因。

P49—50统一战线的内容(2个联盟)P50我党领导统一战线的经验P50武装斗争:武装斗争的必然性、依靠谁?谁领导?为了谁?怎样进行武装斗争?P51党的建设:P51-52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P5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57,第二段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58,最后一段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P66-67,3条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P71—73,5条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P75-8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成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关于所有制结构;关于经制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于科学和教育;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毛概复习资料(河大)

毛概复习资料(河大)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简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5.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6. 党的建设理论。

3.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7. 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4.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8. 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怎样实现这一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 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2. 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1. 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2. 武装斗争。

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3.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中国社会的特殊性:中国在20世纪初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占据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里的工人阶级相对较少。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阶级基础和革命力量所在。

因此,将农村作为革命的根据地和力量来源,具有必要性。

2.农村武装力量:农村人口众多,农民对于战斗技能和耐苦耐劳具备天然的优势。

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充分利用了农民的这一优势,通过发动和组织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形成强大的农民革命力量,实现了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3.相对封建的城市政权:中国的城市多数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控制,相对封建的城市政权决定了城市政权的脆弱性。

通过在农村组织武装力量,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可以比较容易地夺取城市政权,实现革命胜利。

4.循序渐进的战略部署: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战略部署。

它将革命的力量集中在农村地区建立根据地,逐步发展武装力量,争取城市工人阶级的支持,从而推动革命的逐步胜利。

5.全国范围内的战略资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全国范围内的战略资源。

通过建立农村根据地,发展游击战争,夺取城市政权,形成了全国性的革命政权和武装力量,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总之,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在于充分利用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发动农民力量,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最终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这一战略策略在历史上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其在特定国情下的合理性和行之有效的性质,对于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启示。

马克思问答题

马克思问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答: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的时候就从来没有停止对自己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他们的后继者把马克思主义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俄国社会矛盾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领导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毛泽东思想概论主观题复习重点

毛泽东思想概论主观题复习重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观题复习重点(2019.12)一、简答题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是什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自身的建设。

2.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1)要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3)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3.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4.如何理解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5.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是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是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6.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有自己的独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7.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包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等。

8.简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启示作用

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启示作用

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启示作用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起义。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却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中可以看出:革命的必然性、党的领导性、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以及群众基础的重要性等启示。

一、革命的必然性南昌起义是在1927年,当时国民党围剿共产党的时期,是国民党残酷镇压革命派的时期。

而中国的社会是一个封建主义社会,革命是任何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都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而南昌起义的失败也充分体现了革命斗争的残酷性和难度。

因此,这次起义启示我们,革命是必然的。

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够推翻面对的强大敌人,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二、党的领导性南昌起义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对于革命的领导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革命过程中,党可以凝聚起热血青年和革命力量,在组织和策划上起到决定性作用。

而南昌起义的失败,也暴露出了党在战略规划上的不足。

因此,这次起义启示我们,只有党的领导才能够保证斗争的质量和效果,党的领导力量需要不断提高,为革命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起义,这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向武装斗争转变。

历史进程表明,使用和熟练运用武装手段是获取政权的必要手段。

是推翻国民党广泛发动的剿共战争,实现革命发展的必要途径。

南昌起义的失败证明了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武装斗争是一种有效的推进社会变革的工具。

这一点的启示是:在社会动荡时期,武装斗争是必要的。

只有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才能够确保进行正义的战斗。

四、群众基础的重要性南昌起义的发生与失败,归纳来说起因于“早计划,早起义,早失败”。

这说明,群众基础的准备和组织起义是至关重要的。

任何一次胜利的革命,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南昌起义失败的部分原因正是由于缺乏群众的合力。

由此可知,革命的成功需要群众的声援,必须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

因此,这次起义的启示是:在革命斗争中,群众参与是至关重要的,要在发动革命斗争初期就组织好群众基础,得到广泛的支持。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一二小节,设置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一二小节,设置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一二小节,设置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摘要:一、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和意义二、第三篇一二小节的主要内容三、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及其解答正文: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一部描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

该书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叙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对于宣传中国革命、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第三篇一二小节中,作者详细描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以及他们在面对种种困难时所展现出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

作者还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剖析了中国革命的背景、动力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的建军原则和战斗策略。

针对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1.红军长征的背后,有哪些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2.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如何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革命形势入手,分析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红军长征的合理性。

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压迫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等多重压迫,人民生活困苦,民族危机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革命的火种逐渐点燃,红军作为人民反抗压迫的武装力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红军的建军原则和战斗策略入手,分析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如何克服种种困难,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

红军自成立以来,就坚持人民战争、群众路线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原则。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将领充分发挥了这些原则,通过严密的组织、纪律和思想工作,使红军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高昂的士气。

总之,《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一二小节让我们深入了解了红军长征的历程,以及中国革命的背景和动力。

毛概论文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毛概论文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必要性及重大意义摘要:当新生的红色政权处在强大的白色政权包围之中,当工农红军不断地遭到优势敌军的“围剿”,在敌众我寡的恶劣环境下,毛泽东率先提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观点。

这种观点抛弃了左倾主义的“城市中心论”,将俄共的战斗经验与中国的实际国情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的革命道路。

关键词:武装,可能性,必要性,重大意义正文: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起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旗帜,肩负起独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面对军队数量、武器装备、粮草供给远胜于工农红军的敌人,毛泽东清楚的认识到革命形势的严峻性,创造性的提出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观点。

这种观点适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并且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能性:1.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共产党是“一切为了人民”的政党。

他们铁的纪律和优良作风使其深受百姓爱戴。

广大劳动人民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因而拥护革命政权。

在当时中国经济极度落后的情况下,农村力量远远大于城市力量。

而且国民党势力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是他们的薄弱地带。

“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是工农联盟”,P1(211).在农村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所以很适合在未强大时在农村慢慢发展强大。

2.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适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优势,造成农村可以相对地脱离农村而存在,为建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P2(69).各派军阀的封建割据与利害冲突,以及农村又是反动势力统治的薄弱环节,使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坚持和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国,为农村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

3.相当力量正规红军的存在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根据地政权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

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依据

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依据
其基本内容是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 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 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 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 依据
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依据
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把 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历史条件,逐步探索出来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发展道路
其基本内容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通过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 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开展土 地革命,逐步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 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依据
首先,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为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一 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这些运动中所 蕴含的爱国主义和反抗精神,为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革命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经验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也对革命道路 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文化传统中的" 民本思想"、"天下为公"等价值观念,为中国 共产党在领导革命过程中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和 实践指导。这些价值观念强调以人民为中心, 注重社会公正和民生福祉,这与马克思主义的 群众观点和实践原则相契合,为中国革命道路 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中国革命道路的 形成及其依据
-
目录
CONTENTS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在领导新民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近代中国的国家性质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旧中国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武装侵略和政治控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随着瓜分中国的狂潮涌起,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把独立的中国逐步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民主革命初期军阀割据军阀混战使中国人民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些军阀为了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割据范围纷纷向帝国主义国家靠拢充当其代言人和傀儡。

反动军阀统治下的中国是一种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奴役。

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思想压迫。

2.中国近代革命的对象
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由于近代中国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革命对象是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反动统治的力量异常强大,十分顽固,决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这些都表明,中国不同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走议会斗争的道路。

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

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党中央所犯错误中的一个错误是不认识军队的极端重要性。

他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走上历史舞台。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三座大山的主要力量盘踞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它们统治的薄弱环节。

毛泽东毅然决定把主要战略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