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排版好)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体部分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体部分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体部分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体部分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4,史传文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5,论说文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6,杂记文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7,应用文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现代文体: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1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所写事件的时间 , 地点 , 人物 , 起因 , 经过 , 结果 .2 ,根据需要,记叙文可采用第一人称( 我,我们 ),第二人称( 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他们),一般的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经常使用.3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写人 , 记事 , 写景 ,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中心思想必须明确,集中 .4 ,材料是文章的骨肉,是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统率材料的.5, 能突出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要写得具体些,详细些 ;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一定作用次要材料要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可以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6,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 , 倒叙 , 插叙 .7 ,线索,指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 .8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9 ,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10, 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 , 空间顺序 ,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要有六种:由整体到局部 ,由概括到具体 ,由现象到本质 ,由一般到特殊 ,由主要到次要 , 由原因到结果 .11,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 , 分类别 , 列数字 , 举例子 , 作比较 ,打比方 , 引用 , 配图表 .12 ,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更加鲜明突出,或者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味性,可以在说明中适当的描写和叙述 .13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 , 论据 , 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14 ,直接提出的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或在开头 ,或在中间 ,或在结尾 ,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15 ,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根据.要让别人赞同自己论点,作者就得拿事实和道理作为根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16 ,用来论据的事实,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17, 用作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精辟理论,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事理等,自然科学的原理 , 定律 ,公式等.18 ,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19 ,论证方法有例证法 , 引证法 , 对比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20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 .21 ,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人物 , 故事情节 , 环境 .22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23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 , 语言描写 , 动作描写 , 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24 ,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有时前面有序幕 ,后面有尾声.25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了交代背景 , 渲染气氛 , 衬托人物 , 发展情节服务的.26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小说 , 中篇小说 , 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中千字以下的叫微型小说,也称小小说,一分钟小说.27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是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小说的人物形象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他比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28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和内容的不同,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说理性散文 .29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字里行间洋溢感情,我们学过的叙事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老师》,《藤野先生》,《枣核》,《背影》,《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小橘灯》 ,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着重抒发作者的情怀,学过的抒情散文有《春》,《荔枝蜜》,《白杨礼赞》,《听潮》 .30 ,诗歌的主要特点是: 集中性 , 精炼性 , 音乐性 .31 ,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 , 抒情诗 ;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 , 自由诗和民歌体 .我们学过的叙事诗有《卖炭翁》《木兰诗》《石壕吏》32 ,词是旧体诗歌的一种,原是一种按照乐曲节拍创造的歌词,后来逐渐与音乐脱离,成为一种有固定格式的诗歌体.词牌是曲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沁园春雪》中' 沁园春 '是词牌,' 雪 '是题目.33 ,民歌体诗是仿照民歌样式所写的新诗.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是在口头流传过程中的经过不断加工而成的诗歌.如《敕勒歌》.34 ,散文诗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我们学过的散文诗是高尔基写的《海燕》. 35 ,散曲是元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二,初中名著阅读导引一览表篇目作者主要人物形象或主要内容主要艺术特色精彩片段西游记吴承恩(明)①孙悟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顽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妖如仇.②猪八戒:憨厚纯朴,贪吃好睡,滑稽荒唐,作战勇敢,不畏妖魔,有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③唐僧:是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超凡,夸张神奇,变形荒诞.①孙悟空大闹天宫②真假美猴王③孙悟空三调芭蕉扇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⑤猪八戒高老庄招亲水浒施耐庵(元末明初)①宋江:人民理想的忠义之士,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多谋善段,有军事,组织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②鲁智深:正直无畏,见义勇为的豪侠.③林冲: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敢,凶狠泼辣.④武松:力,勇和正义的象征.勇士的典型,复仇的代表,刚正的义士.⑤李逵:淳朴,粗鲁,富有反抗性和同情心,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游民的典型.①全文结构宏伟完整,众多人物一个引一个,每个英雄故事都像一篇英雄传记,传记间一环套有环.②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形象.③叙事翔实精彩.④语言通俗生动,充满个性化特色.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②智取生辰纲③武松打虎,斗杀西门庆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⑤宋江题反诗⑥真假李逵朝花夕拾鲁迅《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一次看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控诉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父亲的病》揭露'巫医不分'的名医敲诈勒索,封建迷信,鞭挞了复古倒退的反动;《范爱农》通过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前,中,后的不同遭遇,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软弱性;《琐记》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革命青年.①语言优美,流畅,生动幽默,妙趣横生.②叙事充满奇妙艺术.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阿长与〈山海经〉》③《二十四孝图》④《藤野先生》⑤《无常》骆驼祥子老舍①祥子: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的车夫,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肮脏猥琐,自私麻木的行尸走兽.②虎妞:具有二重性,一是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是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①独特的北京市民文化的表现者与批判者.②善于描写老北京风土习俗,民情世俗.③语言俗白凝练④独特的讽刺艺术.①怒辞杨宅(第五节)②曹家遇险(第十节)③晦暗的地狱(第十六节)④最后的绝望(第二十二,二十三节)繁星春水冰心①以歌咏自然,赞美母爱和抒发哲理的诗为最多.②有许多诗托物言志,以鲜明的形象来比喻或暗示某种人生哲理.③有的揭露学生时代的黑暗,同情涂炭的生灵,讴歌探索前进道路的先驱者.①抒写生活真实,表现率直的个性.②诗风清新明丽,俊秀含蓄,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③抒情和哲理的完美融合.①《繁星一〇》:告诫青年人珍惜青春,勇于奉献,给人以启迪和鼓舞.②《繁星一二》:'爱的哲学',是冰心诗歌的核心和主旋律.③《春水一〇五》:将母爱,自然,童心三者和谐地织入了诗的经纬.鲁滨孙漂流记丹尼儿笛福①鲁滨孙:是一个要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追求财富的具有积极进去精神的新兴资产者的英雄形象.②星期五:鲁滨孙救起的白人俘虏,是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①描写具体逼真,用人物行动具体表现人物性格.②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注重表现性格的变化和发展.③常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议论来补充,突出人物性格.①挖独木桥②制作瓦罐③开导'星期五'④自封总督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英)全书共四个部分,写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讽刺了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君主政体,两党制以及政治,法律,财政,教育,文化,艺术等个方面,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①将虚构情节,幻想故事和对现实的揭露巧妙结合.②点面结合,对照写作,四部游记一正一反地排列.③绝妙的想象,生动的细节.①游小人国时对'高跟','低跟'党的斗争②游大人国时和国王的谈话③游飞岛国时参观'拉格多科学院'④游慧骃国时和马的对话童年高尔基(前苏联)①阿辽沙:是一个卑视自私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②外祖父卡希林:家长制手工业者的形象,凶恶残暴,没有亲情,惟利是图,寡情薄义.③外祖母伊凡诺夫娜: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了劳人民的优秀品质.①交替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描写的多视角描写方法.②语言生动活泼,描写栩栩如生.③选材独特,取材于作家的经历.①与外祖父等人联欢(第三章)②雅柯夫和奇奇打架(第二章)③外祖父打外祖母(第十章)④报复老师(第十二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①保尔: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的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党的教育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②冬尼娅:天真,纯朴,醉心于爱情,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落伍者和寄生虫.①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②写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群众的英雄业绩.③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如格言警句,内心独白,日记,回忆等.①苏联红军与彼得留拉匪徒开战(第一部分第七章)②熔铸'钢铁'的过程(第二部分第二章)③打消自杀念头(第三部分第八章)名人传罗曼罗兰(法)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组成①贝多芬: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对音乐孜孜追求,在双耳失聪,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创造了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②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家,自幼丧母,勤奋好学,有艺术创作,制作了《酒神》,《哀悼基督》等雕像.③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文学家,用6年时间完成《战争与和平》,之后又推出了《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①语言饱合深情,富有诗意.②从大处落笔.③风格多变.①贝多芬遗嘱②《米》下编第三章'孤独'③《托》第十二章'忏悔家与宗教狂乱'。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a.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4)说明对象(5)说明顺序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文艺性说明文 平实性说明文 事理——事理说明文 事物——事物说明文 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 空间顺序 事物的内部结构 建筑物的方位、布局 逻辑顺序 从现象到本质 从整体到部分 从原因到结果 从概括到具体 从特点到用途 认识顺序 由浅到深 由近到远 由已知到未知 由具体到抽象(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 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 a.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b.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 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 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对象事物——事物说明文事理——事理说明文(5)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时间顺序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事物的内部结构空间顺序建筑物的方位、布局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逻辑顺序认识顺序(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排版好)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排版好)

第一部分文知1、常用修辞方法:比;人;夸;排比;偶;引用;;反;借代;比;屡次;反。

(1)比:形象生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得详尽,使高妙的道理得浅易懂。

例 1:窄窄的木板,是一支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例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房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人 (使事物拥有人的神、作、言、心理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例 1:桃、杏、梨、你不我,我不你,都开了花赶趟儿。

(3)夸:揭穿事物的××本,烘托××气氛,加衬着力,引起者的烈共。

例1:白三千丈,愁似个。

例2:她没有端酒,就醉了。

(4)排比:可增言的气。

用来理,可把道理述得更密、更透;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得舒畅淋漓。

例1:漫漫路,有朝夕相的人,多少叮,多少呵,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5)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构相同、意称的一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或周边意思的修辞方式。

使言工整。

形式上音整平均、奏感,拥有音律美;内容上凝集中,概括力。

例 1:皆秋景,山山唯落。

——王《野望》例2:晴川阳,芳草萋萋洲。

——崔《黄楼》(6)引用:明文、叙文:既增了服力,又使文章充情画意,兴趣盎然。

在文中,作据能够增言服力,使更加充足。

例 1:唐代人李白曾写道“ 家玉笛暗声,散入春洛城。

”(7) :作用:,引起人注意,启人思虑。

用在一段的开或尾,除引起思虑外,有承上启下的渡作用;用在文中,能使深入,脉清楚。

例 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起作用,增必定( 否定 )气。

例 1:毛主席都是这样,我有什么能够傲的呢?例2:“ 道不是我公众造了人世界?”(9)借代:以代繁,以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详尽、生的收效。

例 1:大胡子凶神煞地吼叫着。

例2:不拿公众一一。

例3:黄垂髫(借指老人和少儿),并怡然自。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体部分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体部分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体部分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中调,小令.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加一个楔子,其构成有科宾白,唱词,角色有旦,末,净,外,丑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4,史传文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断代体,通史体.5,论说文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6,杂记文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均包括在内.7,应用文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现代文体: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1,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所写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根据需要,记叙文可采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一般的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经常使用.3,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中心思想必须明确,集中.4,材料是的骨肉,是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中心思想是的灵魂,是统率材料的.5,能突出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要写得具体些,详细些;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一定作用次要材料要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可以使主次分明,中心突出.6,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7,线索,指贯穿全部材料的脉络.8,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9,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10,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主要有六种: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原因到结果.1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配图表.12,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更加鲜明突出,或者使更生动,更有趣味性,可以在说明中适当的描写和叙述.13,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14,直接提出的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15,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根据.要让别人赞同自己论点,作者就得拿事实和道理作为根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16,用来论据的事实,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17,用作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辟理论,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事理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18,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19,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20,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21,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人物,故事情节,环境.22,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23,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24,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25,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了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服务的.26,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短篇小说中千字以下的叫微型小说,也称小小说,一分钟小说.27,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是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小说的人物形象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他比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28,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和内容的不同,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说理性散文.29,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字里行间洋溢感情,我们学过的叙事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老师》,《藤野先生》,《枣核》,《背影》,《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小橘灯》,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着重抒发作者的情怀,学过的抒情散文有《春》,《荔枝蜜》,《白杨礼赞》,《听潮》.30,诗歌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性,精炼性,音乐性.31,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我们学过的叙事诗有《卖炭翁》《木兰诗》《石壕吏》32,词是旧体诗歌的一种,原是一种按照乐曲节拍创造的歌词,后来逐渐与音乐脱离,成为一种有固定格式的诗歌体.词牌是曲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雪"是题目.33,民歌体诗是仿照民歌样式所写的新诗.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是在口头流传过程中的经过不断加工而成的诗歌.如《敕勒歌》.34,散文诗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我们学过的散文诗是高尔基写的《海燕》.35,散曲是元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二,初中名著阅读导引一览表篇目作者主要人物形象或主要内容主要艺术特色精彩片段西游记吴承恩(明)①孙悟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顽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妖如仇.②猪八戒:憨厚纯朴,贪吃好睡,滑稽荒唐,作战勇敢,不畏妖魔,有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③唐僧:是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超凡,夸张神奇,变形荒诞.①孙悟空大闹天宫②真假美猴王③孙悟空三调芭蕉扇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⑤猪八戒高老庄招亲水浒施耐庵(元末明初)①宋江:人民理想的忠义之士,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多谋善段,有军事,组织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②鲁智深:正直无畏,见义勇为的豪侠.③林冲: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敢,凶狠泼辣.④武松:力,勇和正义的象征.勇士的典型,复仇的代表,刚正的义士.⑤李逵:淳朴,粗鲁,富有反抗性和同情心,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游民的典型.①全文结构宏伟完整,众多人物一个引一个,每个英雄故事都像一篇英雄传记,传记间一环套有环.②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形象.③叙事翔实精彩.④语言通俗生动,充满个性化特色.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②智取生辰纲③武松打虎,斗杀西门庆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⑤宋江题反诗⑥真假李逵朝花夕拾鲁迅《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一次看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控诉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父亲的病》揭露"巫医不分"的名医敲诈勒索,封建迷信,鞭挞了复古倒退的反动;《范爱农》通过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前,中,后的不同遭遇,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软弱性;《琐记》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革命青年.①语言优美,流畅,生动幽默,妙趣横生.②叙事充满奇妙艺术.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阿长与〈山海经〉》③《二十四孝图》④《藤野先生》⑤《无常》骆驼祥子老舍①祥子: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的车夫,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肮脏猥琐,自私麻木的行尸走兽.②虎妞:具有二重性,一是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是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①独特的北京市民文化的表现者与批判者.②善于描写老北京风土习俗,民情世俗.③语言俗白凝练④独特的讽刺艺术.①怒辞杨宅②曹家遇险③晦暗的地狱④最后的绝望繁星春水冰心①以歌咏自然,赞美母爱和抒发哲理的诗为最多.②有许多诗托物言志,以鲜明的形象来比喻或暗示某种人生哲理.③有的揭露学生时代的黑暗,同情涂炭的生灵,讴歌探索前进道路的先驱者.①抒写生活真实,表现率直的个性.②诗风清新明丽,俊秀含蓄,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③抒情和哲理的完美融合.①《繁星一〇》:告诫青年人珍惜青春,勇于奉献,给人以启迪和鼓舞.②《繁星一二》:"爱的哲学",是冰心诗歌的核心和主旋律.③《春水一〇五》:将母爱,自然,童心三者和谐地织入了诗的经纬.鲁滨孙漂流记丹尼儿笛福①鲁滨孙:是一个要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追求财富的具有积极进去精神的新兴资产者的英雄形象.②星期五:鲁滨孙救起的白人俘虏,是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①描写具体逼真,用人物行动具体表现人物性格.②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注重表现性格的变化和发展.③常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议论来补充,突出人物性格.①挖独木桥②制作瓦罐③开导"星期五"④自封总督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英)全书共四个部分,写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讽刺了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君主政体,两党制以及政治,法律,财政,教育,文化,艺术等个方面,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①将虚构情节,幻想故事和对现实的揭露巧妙结合.②点面结合,对照写作,四部游记一正一反地排列.③绝妙的想象,生动的细节.①游小人国时对"高跟","低跟"党的斗争②游大人国时和国王的谈话③游飞岛国时参观"拉格多科学院"④游慧骃国时和马的对话童年高尔基(前苏联)①阿辽沙:是一个卑视自私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②外祖父卡希林:家长制手工业者的形象,凶恶残暴,没有亲情,惟利是图,寡情薄义.③外祖母伊凡诺夫娜: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了劳人民的优秀品质.①交替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描写的多视角描写方法.②语言生动活泼,描写栩栩如生.③选材独特,取材于作家的经历.①与外祖父等人联欢②雅柯夫和奇奇打架③外祖父打外祖母④报复老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①保尔: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的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党的教育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②冬尼娅:天真,纯朴,醉心于爱情,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落伍者和寄生虫.①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②写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群众的英雄业绩.③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如格言警句,内心独白,日记,回忆等.①苏联红军与彼得留拉匪徒开战②熔铸"钢铁"的过程③打消自杀念头名人传罗曼罗兰(法)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组成①贝多芬: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对音乐孜孜追求,在双耳失聪,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创造了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②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家,自幼丧母,勤奋好学,有艺术创作,制作了《酒神》,《哀悼基督》等雕像.③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文学家,用6年时间完成《战争与和平》,之后又推出了《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①语言饱合深情,富有诗意.②从大处落笔.③风格多变.①贝多芬遗嘱②《米》下编第三章"孤独"③《托》第十二章"忏悔家与宗教狂乱"。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xx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a.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对象事物——事物说明文事理——事理说明文(5)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时间顺序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事物的内部结构空间顺序建筑物的方位、布局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逻辑顺序认识顺序(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 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 a.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b.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 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 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对象事物——事物说明文事理——事理说明文(5)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时间顺序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事物的内部结构空间顺序建筑物的方位、布局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逻辑顺序认识顺序(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

文体:文章的体裁。

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章:篇幅不很长的作品。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

可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第一部分记叙文一、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

文体:文章的体裁。

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章:篇幅不很长的作品。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

可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第一部分记叙文一、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初中语文最全文体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最全文体知识梳理
排比
[统编七下P40]
辨析: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
作用:①句式整齐,增强气势;②长于抒情,更有气魄;③叙写透彻,条分缕析。
答题规范: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有力(强烈)地写出(表达)了……的特点(感情)。
夸张
[统编八上P40]
辨析: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
象征
(托物言志)
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征,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统编八上)《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作用: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③引出下文;④使结构更加紧凑。
举例:(统编八上)《背影》一文,从不相见到不能忘,引出对背影的回忆,而文章最后又回到现实。
顺叙
定义: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作用/答题规范
根据描写内容
人物
描写
动作描写
又称行动描写,是指通过肢体语言表现人物自身的行动。
作用:①反映人物心理;②刻画人物性格特征;③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揭示文章主题。
答题规范:运用了(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刻画了……(人物形象)。
描写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详见“8.常见的描写方法”)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完整版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完整版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识记基本文体常识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五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叙文一、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初中语文7-9年级重要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最全整理

初中语文7-9年级重要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最全整理

初中语文7-9年级重要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最全整理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初中语文作文文体知识总结

初中语文作文文体知识总结

初中语文作文文体知识总结初中语文作文文体知识总结初中语文作文文体知识总结文体知识1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2)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3)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4)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5)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6)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7)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

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初中语文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最全整理

初中语文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最全整理

初中语文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最全整理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初中语文各类文体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各类文体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各类文体知识点汇总第一部分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1、论点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归纳论点的方法:(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2、论据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3、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4、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5、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6、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7、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第二部分记叙文1、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排版好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排版好

第一部分语文学问1、常用修辞方法:比方;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比照;反复;反语。

(1)比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争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详细,使深邃的道理变得粗浅易懂。

例1: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例2:地上射起多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例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提示事物的××本质,衬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剧烈共鸣。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例2: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可增加语言的气概。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1: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吩咐,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5)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构造一样、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使语言简练工整。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整、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例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例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6)引用:说明文、记叙文:既增加了劝服力,又使文章充溢诗情画意,兴趣盎然。

在争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加语言劝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例1: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设问: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留意,启发人们思索。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索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争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化,脉络清晰。

例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加确定(否认)语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1、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对比;反复;反语。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例1: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例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例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例2: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1: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5)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使语言简练工整。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例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例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6)引用:说明文、记叙文: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例1: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设问: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例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例1: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例2:“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1: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例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例3:黄发垂髫....(借指老人和小孩),并怡然自乐。

(10)对比:突出强调其中某一对象的特点。

例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1)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例1:“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例2: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12)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

例1:(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第二部分记叙文一、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1、外貌(肖像)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动作(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大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品析修辞的生动性。

如:“大自然的语言”这个题目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贴切风趣,富有吸引力。

2、点明主题,揭示文章中心主题。

3、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4、起线索的作用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结构上+内容上)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结构上+内容上)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前后照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

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特别是抒情散文中)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

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一、概括段意(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

(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

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第三部分小说一、小说三要素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

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