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16―2020)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粮棉油糖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
“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调整的主要作物为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及饲草作物,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性“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促进了粮食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5.5亿吨,连续三年超过6亿吨,综合生产能力超过5.5亿吨。
同时,果菜茶等园艺作物稳定发展,棉油糖等工业原料作物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已建成一批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米袋子”“菜篮子”的生产基础不断夯实。
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86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4.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新建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有所改善。
科技支撑水平显著增强。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
生产集约程度不断提高。
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6%左右;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0%。
主要产品优势带初步形成。
小麦以黄淮海为重点,水稻以东北和长江流域为重点,玉米以东北和黄淮海为重点,大豆以东北北部和黄淮海南部为重点,棉花以新疆为重点,油菜以长江流域为重点,糖料以广西、云南为重点,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布局集中的农产品优势产业带。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绥化市及望奎县等6个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绥化市及望奎县等6个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指标调整的批复
【法规类别】土地利用和治理
【发文字号】黑政函[2017]72号
【发布部门】黑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08.09
【实施日期】2017.08.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绥化市及望奎县等6个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指标调整
的批复
(黑政函〔2017〕72号)
绥化市人民政府:
《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绥化市及望奎县等6个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有关指标的请示》(绥政呈〔2017〕50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你市及望奎县等6个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指标调整。
二、调整后,到2020年,绥化市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07090公顷(其中市属不
1 / 1。
农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推进方案

农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推进方案为加快推动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提速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推进方案。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242万亩,粮食总产量375万吨。
人均粮食产量582公斤。
蔬菜总产量490万吨,人均749公斤。
牛羊肉总产量24.5万吨,人均占有量38公斤,远高于全省人均8公斤。
鲜奶总产146万吨,人均231公斤,是全省平均人均占有量的8倍。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全市农业总产值385亿元,其中种植业240.4亿元,占62.4%;畜牧业105.7亿元,占27.5%;林业9.8亿元,占2.5%,渔业13.4亿元,占3.5%,服务业15.8亿元,占4.1%。
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及服务业产值比例由2010年的63.9:26.8:2.8:2.6:3.9调整为62.4:27.5:2.5:3.5:4.1。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20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例调整为的0.85:1。
三是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实施了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作物”品种更新工程,葡萄、苹果、粮食、畜禽、水产良种化率分别达到95%、90%、89%、75%、65%。
启动了“马铃薯脱du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马铃薯良种化率、脱du化率分别达到70%、50%。
引进酿酒葡萄优新品种16个,建立采穗圃6000亩。
测土配方施肥、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稻蟹生态养殖、保护性耕作等适用技术全面推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4%,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1%。
四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有效改善。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了灌区续建配套、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扬黄灌区节水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0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8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0万亩,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协调研究

3 5万 k 。绥 化 市 总体 地 貌 大 体 为 “ 山一 水 . m。 二
七 分 田” 。地处 松 嫩 平 原腹 地 , 内有 松 花江 、 境 呼 兰河 水 系 等 大 小 河 流 3 8条 , 域 面 积 超 过 流 5 m 0k 。在建 的 红 兴 水 库 为 滨 北 最 大 的 水 利 工 程 。绥 化市 属寒 温 带 大 陆 性季 风 气 候 , 要 农 作 主
成 一个 协 调 、 衡 的农 业 经 济 、 术 、 态 系统 和 平 技 生 健 全 、 荣 的社会 系统 , 繁 以实现农 业 和农村 的 可持 续 发展【 。党 的 十七大将 环 境保 护作 为实 现全 面 1 ] 建设 小 康社会 的奋 斗 目标 的新 要 求 , 出要 增 强 提 发 展 的协 调 性 、 变 发展 方 式 , 化结 构 、 高 效 转 优 提
物 有玉 米 、 大豆 和水稻 等粮 食作 物及烤 烟 、 麻 和 亚
甜 菜等 经济 作物 , 国家重 要 的商品 耗 、 护环境 和 建设 生态 文 明。 降 保 绥化 市作为 中 国农业 商 品粮 生 产 基 地 , 业 农
生 态环 境保 护是 农 业 可 持续 发 展 的 内在 要 素 , 二 者 是一 个辨 证 的统 一 体 , 境 保 护 不 断为 农 业 可 环 持 续发 展提供 良好 的环 境条 件 , 业 的不 断 发 展 农 又可 为环境 保护 提 供 物 质 和技 术 支持 , 而 形 成 从
个 良性循 环 和协调 发展 的有 机体 。分 析绥 化市
2 农 业 生 态 环 境 与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协 调 程 度 评 价 方 法
应 用熵 值法 、 合 评 价 模 型 和协 调 度 及 协 调 综 发展度 模 型分析 绥化 市农业 生 态环境 与农 业可 持 续发展 的 协调 等级 和 状 态 , 分 析 系 统未 来 协 调 并
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绥化市矿产资源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绥政发[2013]14号
![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绥化市矿产资源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绥政发[2013]14号](https://img.taocdn.com/s3/m/030652b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c.png)
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绥化市矿产资源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3.05.03施行日期2013.05.03文号绥政发[2013]14号主题类别矿产资源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绥化市矿产资源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绥政发〔2013〕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绥化市矿产资源规划(2009-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现印发给你们,并结合全市实际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
为保证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规划》,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依法保护的原则,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构建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提高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
二、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
〖HT〗按照《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鼓励开采石油、天然气、铁多金属、陶粒页岩、建筑用石、建筑用砂。
限制开采砖瓦用粘土等。
严格执行《规划》确定的分区和开采入条件,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布局,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加大规模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采矿权投放数量,严格执行最低开采规模制度,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三、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
2 实施“一减三增”计划,调优种植结构
积极引导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围绕加工业、畜牧业、餐桌和其他市场需求调优种植结构。制定下发
了《绥化市 2017 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 种 植 指 导 意 见》,绥 化 市 优 良 品 种 率 达 到 98% 。 优 质 专 用 大 豆 和 优
2
质水稻种植面积分别达到 86% 和 90% 以上,黏、甜鲜食玉米面积发展到 3.
夫,准确测算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四类粮食的种植成本,确定相对统一的 种 粮 者 补 贴 标 准。要 按 四 类 粮 食
作物适种区域确定补贴政策,做到精准补贴,既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稳定种粮
财政收入。同时采取政府直接补贴种粮者年度收入的方式,保证种粮农民和合作 社 等 新 型 经 营 主 体 取 得 稳
定收益,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3.
1 加大水稻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
黑龙江省 2016 年水稻总产量约 3000 万t,最低收 购 价 政 策 性 收 购 了 约 1900 万 t,占 总 产 量 的 63% ,主
于农村社会的乡土文化趋于解体,农村社会的传承性出现历史断层。产业布局的 调 整 也 带 来 了 农 村 与 城 市
之间空间布局的重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界限特征”逐渐模糊,农村渐渐被置入了一种“似 农 非 农”的 境 地。
如何让农村发展跟上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又不至让“乡愁”失落在现代化之中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1.
5%~2.
0% 。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推广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秋季玉米收获时直接对秸秆进行
粉碎抛洒还田,
4 年后可使土壤有机质 含 量 提 高 0.
绥化农业三减实施方案

绥化农业三减实施方案
一、减少化肥施用量。
1. 加强科技指导。
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指导,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高施肥效率,减少化肥用量。
2. 推广有机肥。
大力推广有机肥的利用,通过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降低对化肥的需求量。
3. 提倡绿色种植。
倡导绿色种植理念,采用轮作休耕等方式,减少对化肥的依赖,降低化肥使用量。
二、减少农药施用量。
1. 推广生物防治。
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引导农民采用生物防治方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 提倡耐病品种。
推广耐病品种,降低作物对农药的依赖程度,减少农药使用量。
3. 加强病虫害监测。
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减少对农药的使用。
三、减少农田面源污染。
1. 推广农田生态工程。
推广农田生态工程,建设农田污水处理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减少农田面源污染。
2. 加强农田管理。
加强对农田的管理,严格控制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产生。
3. 倡导绿色种植。
倡导农民采用绿色种植方式,减少土壤侵蚀和农田面源污染的发生。
绥化农业三减实施方案的出台,对于绥化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三减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农业三减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信在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绥化市农业一定能够迈上新的台阶,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黑政发[2000]35号【发布部门】黑龙江省政府【发布日期】2000.04.17【实施日期】2000.04.17【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失效依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的通知(黑政发〔2000〕35号)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现将《关于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0年4月17日关于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如下:一、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结构调整的紧迫感搞好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意见,进一步增强抓好结构调整的紧迫感。
一是从农业阶段性的变化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由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有些品种出现相对过剩。
对于黑龙江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来说,这种过剩更加明显,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已从总量不足的数量问题转变为供求之间品种和品质不适应的结构问题。
解决农产品低水平过剩问题,突破市场制约,满足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的发展转到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二是从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看,已经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候。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是单一的粮食种植,低质的农产品,原料型的农业生产仍然是我省农业的最显著特征。
绥化市农民创业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

绥化市农民创业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法规类别】计划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绥政办发[2016]63号【发布部门】绥化市政府【发布日期】2016.11.29【实施日期】2016.11.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绥化市农民创业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绥政办发〔2016〕63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15〕21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民创业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的通知》(黑政办发〔2016〕79号)等精神,大力推进全市农民创业工作,努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推进农民创业创新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乡(镇)、村为区域,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致富增收为目标,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和鼓励农民开发农业农村各类要素资源,重点在农村一二三产业领域,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市场主体,通过落实扶持政策、开发创业项目、搭建创业平台、培育创业典型、构建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激发农民创业活力,加快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催生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新动能。
(二)主要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形成一批农民创业支持政策、搭建一批创业平台、培育一批创业带头人、树立一批创业典型、构建一套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农民创业加快发展新格局,为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到2018年末,全市力争创建10个农民创业示范园区、100个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培育1000名农民创业典型,农民创业人数达到21万人以上。
绥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绥化市2013年秋季农业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

绥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绥化市2013年秋季农业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绥化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27•【字号】绥政办发[2013]64号•【施行日期】2013.09.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绥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绥化市2013年秋季农业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绥政办发〔2013〕6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绥化市2013年秋季农业生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绥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9月27日绥化市2013年秋季农业生产工作方案为全面推进全市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13年秋季农业生产重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指针,以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建设一流现代化大农业,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千公里科技示范带建设为牵动,以秋收秋整地,秋季农田水利建设和做床、备土、建棚、水稻智能催芽车间建设为重点,全面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强化工作落实,注重生产标准,严格督查考评,为2014年实现农业丰收和现代化大农业改革深化发展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任务目标(一)秋整地工作任务目标。
1.秋整地任务。
全市深松或浅翻深松面积完成1500万亩以上,所有耕地实现黑色越冬(计划免耕播种地块除外),起大垄200万亩以上,水田整地510万亩。
具体任务分解详见《绥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绥化市2013年秋整地工作方案的通知》(绥政办明传〔2013〕43号)。
2.连片面积、连片地块数量和农机合作社作业量实现突破。
(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任务目标。
1.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
修复水毁工程438处,加高加固堤防158.72公里,疏浚河道50.5公里,清淤沟渠307.3公里。
绥化市农民收入变化态势及增收对策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绥化市农民收入结构变化
工资性收入比重上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工资性 收入在农民收入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经营性收入比重下降
由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经营性收入 在农民收入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转移性收入比重稳定
绥化市政府对农民的补贴政策较为稳定,因此转移性收入在农民收 入结构中的比重相对稳定。
绥化市农民收入区域差异
区域发展不平衡
绥化市各县(市、区)之间的农民收入存在明显差异。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市、区),农民收入 相对较高;而经济较为落后的县(市、区),农民收入则相对较低。
城乡差距明显
尽管绥化市农民收入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与城市居民相比,城乡差距仍然明显。农民在教育、医疗等 公共服务方面的待遇相对较差,制约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针对农民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他们 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
引导农民自我学习
鼓励农民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和技能水平,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加强农村金融支持力度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针对农民和农村企业开发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他们的融 资需求。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加大对农村的信贷投放力度,为农民和农村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 支持。
研究绥化市农民收入变化态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 当地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和农民收入增长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可以为学术界研究中国农业经济问题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绥化市农民收入变化态势,探讨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增收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绥化市农民收入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计 量经济学模型对农民收入变化态势进行深入研究。
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实施意见

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绥化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4.22•【字号】•【施行日期】2016.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黑政发〔2015〕26号)精神,扎实推进全市标准化改革工作,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结合“十三五”规划,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全面发挥标准化在农区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绥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工作目标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加快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和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质量绥化”快速、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工作任务(一)加强标准化工作基础建设。
1.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将标准化工作摆上经济发展和“质量绥化”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
在当前机构改革中,突出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
要形成政府领导,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协调,其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抓好整体工作计划、规划的组织制定、督促落实,搭建高效便捷的标准化协作平台;充分发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实施和实施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协同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发展。
绥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绥化市现代化大农业千里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绥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绥化市现代化大农业千里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绥化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10•【字号】绥政办发[2011]51号•【施行日期】2011.10.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绥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绥化市现代化大农业千里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绥政办发〔2011〕5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绥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绥化市现代化大农业千里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月十日绥化市现代化大农业千里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战略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总体要求,率先把全市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发展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的总体要求,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现有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上,在绥肇、绥安、绥望、哈黑、明沈、绥北、哈伊、哈大等八条主要公路沿线建设千里示范带,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探索技术模式,应用优良品种,推进标准化作业,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传统农业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农业产业,加速推进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建设目标按照“建设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打造绥化农业精品”的总体目标,从2012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主要公路沿线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包括粮食高产创建、新品种试验示范、特色经济作物、高效设施蔬菜、高科技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新农村建设展示、现代农机合作社)。
通过创建,园区内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比周边同类产区高20%以上,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农民普遍增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加速全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坚持多策并举 强化示范引领 ——绥化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对策

坚持多策并举强化示范引领——绥化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对策绥化市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幅员面积3.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近2900万亩。
生态环境优良,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微量元素富集,是全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耕地集中区;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易于干物质积累;土壤冻融交替,有利于杀灭病菌和形成土壤的团粒结构;盛产玉米、水稻、大豆和蔬菜等经济作物,各类农产品以品质优良、绿色天然闻名遐迩。
是中国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首批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绿色农业示范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北菜南销”核心区、“全国鲜食玉米产销示范基地”,所辖的肇东市被命名为中国玉米综合利用之乡、青冈县为中国玉米之乡。
绥化市鲜食玉米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规模化种植以来,以柔软清香,甜糯适口、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国内外鲜食玉米采购商的首选,产品远销到全国各大中城市,种植面积连年增加。
特别是近几年,绥化市深入践行“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着重之地”战略,把发展鲜食玉米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按照“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的工作要求,集中生产要素资源,多策并举,多轮驱动,多元投入,有力地促进了鲜食玉业产业的大发展和生产水平的快速提高。
2018年,全市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预计总产量15亿穗,占全省三分之一强。
鲜食玉米加工企业近50户,加工能力超过10亿穗。
规划引领,全力打造高纬度鲜食玉米主产区。
绥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把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纳入政府全年推进的重点工作,着力打造全市农村优势特色产业。
并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绥化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依托北部高纬度寒地黑土地带明显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质量优势、政策优势和需求优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打造鲜食玉米精品基地为基础,以提升加工产能为动力,以拓宽销售渠道为手段,壮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鲜食玉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农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6〕41号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农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农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6〕41号各有关省、自治区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厅(委、局)、财政厅(局):为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种养业结构,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绿色生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坚持农民自愿原则,以“镰刀弯”地区为主、黄淮海地区为辅,以“粮改饲”“米改豆”为主要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体系和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实施范围和任务目标(一)继续实施“粮改饲”试点。
选择玉米种植面积大、牛羊饲养基础好、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强的县为试点县,实行整县推进,采取以养带种的方式推动试点区域种植结构调整,通过流转土地种植或与农户协议收购方式,开展青贮玉米、燕麦、甜高粱和豆类等饲料作物种植,收获加工后以青贮饲草料产品形式由牛羊等草食家畜就地转化,引导试点区域牛羊饲养从玉米籽粒饲喂向全株青贮饲喂适度转变。
2016年,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7个省(自治区)实施“粮改饲”试点600万亩。
绥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

绥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正文:----------------------------------------------------------------------------------------------------------------------------------------------------绥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农业风险,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如期实现全市农村“十三五”脱贫目标,根据黑龙江省农委、黑龙江省财政厅、中国保监会、黑龙江监管局联合制发的《关于印发黑龙江省2015年种植业保险工作方案的通知》(黑农委联发〔2015〕40号)要求,结合市情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全市农业保险工作以“支持三农发展”为宗旨,按照“政府行政推动、保险公司市场运作、农户积极自愿参加、政企强力联合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通过建立市、县(市、区)政府、乡(镇)政府及其指定相关部门与保险公司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协调联动、规范有序的农业保险工作机制,构建绥化市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不断推动绥化市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到“十三五”末,全市种植业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养殖业保险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其中:种植业保险以2015年全市种植业保险面积为基准,覆盖率年均增长10%。
对于2015年种植业保险覆盖率在70%以上的县(市、区),保险覆盖率每年按2%增长;对于2015年度种植业保险覆盖率在30-70%的县(市、区),保险覆盖率每年按4-10%增长;对于2015年种植业保险覆盖率不足30%的县(市、区),2016年种植业保险覆盖率按40%执行,以后年度每年按10%增长。
绥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

绥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乡村振兴是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任务。
绥化市作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之一,需要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方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总体目标1.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2. 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3.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4.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推动农村发展动力转换;5. 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主要措施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强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创新支撑,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 发展农村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交通状况,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民获得感。
4.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鼓励农民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培养一批农村创业人才和科技人才,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发展。
5. 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提升农民幸福感。
四、实施机制与保障1. 健全领导体制。
成立乡村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责任和任务,加强协调、推动工作的实施。
2.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制定并完善乡村振兴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产业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3. 建立监督考核机制。
建立农村振兴发展工作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绥化市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16―2020)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布部门】绥化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3.30
【实施日期】2016.03.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绥化市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16-2020)
(绥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3月30日)
为有效应对国家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市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遵循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和呼兰河流域综合开发为牵动,以布局优化、产业融合、品质提升、循环利用为重点,突出绿色、精品、高端,强化政策、科技、装备、人才和体制机制支撑,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规模适度、
市场竞争力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农区现代化发展之路。
(二)遵循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
以市场需求为前提,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推进农业发展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让市场成为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牵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
2.注重绿色发展。
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科学确定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尊重农民意愿。
尊重农民意愿和自主经营权,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加强规划引导和服务,让农民主动认识市场、熟悉市场、对接市场,提高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
4.确保粮食产能。
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农田水利、农机装备建设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投入、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5.促进产业融合。
加快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以及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各业融合发展,构建稳一产、提二三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6.加快布局优化。
因地制宜,发挥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确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
7.依靠科技进步。
加强农业科研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大力推广应用优良新品种和先进实用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农产品科技含量。
二、主要工作目标
(一)调整作物比例。
围绕政策和市场导向调结构,进行减玉米、稳大豆、增水稻、扩蔬菜、上饲料。
2016年玉米面积要调减150万亩以上,新增其他粮食作物75万亩以
上,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增加55万亩以上,青贮玉米增加20万亩以上。
2016年粮经饲比例调整为90:8:2,为2020年粮经饲比例达到7:2:1奠定坚实基础。
(二)调整品质结构。
要围绕提升市场竞争力调结构,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
大力推广优质品种。
水稻国家级优质品种推广面积力争突破50万亩;加工专用型玉米种植达到商品量的50%以上;蔬菜新品种引进推广面积力争超过70%。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2016年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要达到1160万亩,到2020年,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要发展到2000万亩以上。
(三)发展草食畜牧业。
要围绕放大资源优势调结构,发挥我市粮食多、牧草多、秸秆多,养殖技术先进的优势,着力发展草食畜牧业。
2016年奶肉牛、羊和大鹅存栏分别达到326万头、405万头、2500万只,比2015年同比增加3.5%、3%、6%。
到2020年畜牧业比重占农业比重达到50%以上,实现“主辅双强”。
(四)发展休闲观光业。
要围绕特色产业增收增效调结构。
加快发展生态、健康现代休闲观光农业。
2016年,全市放养水面要达到108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16万吨。
建设渔业休闲垂钓园100处。
到2020年,全市放养水面发展到120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19.6万吨。
2016年,全市依托蔬菜、林业、特色作物绿色园区建设休闲观光园15处,到2020年达到50处。
(五)推进农产品加工。
围绕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调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2016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