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语文课堂中的“加减法”
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
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一、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倒置教学等,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在家完成任务与练习的教学方式。
传统上,老师会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知识,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完成。
而翻转课堂则颠倒了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回家完成练习。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翻转课堂的“加法”在初中语文的翻转课堂中,采用“加法”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老师可以通过录制视频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在家进行观看。
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节奏下获取知识,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学习,增进团队合作能力。
在初中语文的翻转课堂中,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减法”。
老师要适度控制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时间,不要让课堂变成纯粹的讨论和交流,而是要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归纳,确保学生获取到知识点。
老师要适时进行知识点的再强调和讲解,以弥补学生在家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老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为了落实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老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在家学习和课堂学习的衔接好。
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使自己更加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
老师还需要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初中语文的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实践,同时也需要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在翻转课堂中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希望通过翻转课堂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能够为初中语文的教学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略谈语文课堂中的“加减法”
小学 教学 研宄
等 , 是 每 一 篇课 文 首 先 要 完 成 的 基 本 教 学 目标 。 正 确 这 “ 理 解 、 悟 语 言 ” 赖 于 教 师 精 心 准 备 的 教 学 设 计 , 到 感 有 做
教 研 引领
如果说 , 外“ 入” 课 加 的知 识 使 文 本 中 的 人 物 更 丰 满 ,
“ 量 守 恒定 律 ” 出 , 种 形 式 的能 减 少 。 能 指 某 一定 有 其 他 形 式 的 能 增 加 , 减 少 量 和 增 加 量 一 定 相 等 。我 们 的 且 语 文课 堂 是 否 也 遵 循 这 一 定 律 呢 ? 回 答 是 肯 定 的 。 教 学
了 解 这 些 以 后 , 们 的 取 舍 已不 再 困 难 。单 纯 为 了 我
中 , 抓 住 文 中林 肯 所 说 的 四 段 话 , 学 生 反 复 朗读 , 我 让 并 紧 扣关 键 字 词 , 学 生 体 会 林 肯 的 自信 、 洒 、 容 、 爱 让 潇 宽 仁
和 正义 。 同 时 , 也 沿 着 参 议 员 态 度 变 化 的一 根 隐 线 : 我 尴
来 , 他们 兴趣盎然 , 让 于是 又 是 录 像 又 是 游 戏 , 出十 八 搬
般 武 艺 。师 生互 动积 极 , 似 课 堂 气 氛 活 跃 , 看 教学 设 计 效 果 明 显 , 经 过 一 段 时 间 后 , 师 开 始 意识 到 , 离 于 教 但 老 游 学 目标 之 外 的“ 跃 ” 相 当 不 成 熟 的 做 法 。于 是 , 们 活 是 他 开始思考 : 们的语文课堂要“ 学生的到底是什么。 我 给”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加减法”
个别教师把追求生成性 目标作 为“ 挡箭牌” 设 导 学 生有 条理 地 掌握 教学 重 点 内容 的过程 。 ,
中, 益在课 后。 这也是我 常常思考的课题—— 力也有一定 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 的效率 , ” 教 师必 须精 减 教学 内容 , 少教 学 的知识 容 减 “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 ‘ 加减法 ” 。 ’
一
、
“ 法” 减
量 , 此 就 要 求 教 师 认 真 地 钻 研 教 材 , 文 本 为 对
区 : 是 内容 太多 、 一 太杂 , 师驾驭 不 了, 老 无论
“ 瓜 ” 是 “ 麻 ” 统 要 捡 ,眉 毛 胡 子 一 把 西 还 芝 统 “
4教 学方 法要 削减 。教学方 法是 为教学 .
目标 服务的。教学 当然也有基本方法 : 导入一
抓” 二是教学过程太繁琐 、 ; 太复杂 , 内容多 、 重 初探一深 究一 总结一延伸 。导入 , 是师生心灵 点多 、 环节多 , 而又往往千课一 面 、 千篇一律 ; 三 沟通 的第 一座桥梁 , 在课文教学过程 中起着铺
识 和 能 力 、 程 和 方 法 、 感 态 度 和 价 值 观 三 续 、 过 情 深入 的思考 , 而且容 易} 现走神 、 H 开小 差等 个 维 度 来 设 计 。在 教 学 中 , 师要 做 好 三维 目 ” 教 现象 , 长此以往还会形成厌学 的情绪 和浮躁的 标 的 整 合 , 不 是 将 三 者 简 单 地 叠 加 。 在 三 维 性 格 。 因此 , 师 在 设 计 教 学 环 节 时 要 大 力 裁 而 教 目标 中 , 识 和 能 力 是 基 础 , 核 心 , 其 他 两 减 , 搭 好 课 文 教 学 最 基 本 的框 架 ( 学 重 难 知 是 是 在 教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加”和“减”
教学 一篇 文本 必 须 了解 写 作 背 景 , 这 是 肯 定 的 。不 仅 了解 背 景 , 还应 该 了解 作 者 的 思 想 经 历 。教《 七 颗钻石 》 这 篇童 话 时 , 不仅 仅 要 求
学 生记住 这篇 童话 的作 者是 俄 国的列夫 ・ 托 尔
藤野 先生对 自己 的影 响—— 让 自己的人 生选择
夹 杂 了 自己 的独 特 的情 感 , 所 以最 后 他 说 “ 于
是 点上 一枝 烟 , 再继 续 写些 为 ‘ 正人君子 ’ 之 流 所 深恶 痛疾 的文 字 ” 。你 能 理 解 写作 时鲁 迅 的 独 特感 情 吗?
更加 坚定 , 让 自 己能够 直 面 惨淡 人 生 。这些 都 体 现 了教 学鲁 迅 先 生 回忆 性 散 文 集 的 价值 , 值
三个 相关 的大 问题 : ① 怎样 才是最 理想 的人 性 ? ② 中国 国民性 中最 缺 乏 的是 什么 ?③ 它 的病 根 何在 了? ” ( 许 寿裳《 鲁迅 传 》 )
我们从 中可 以看 出 , 鲁 迅 先 生 骨子 里 就 是
一
教师小结 : 鲁迅先生在 日本求学时 , 感受到 的是弱 国子 民的痛 苦 , 但 藤 野 先生 却 没 有 把 他 看 成是 弱 国子 民 , 而是 平 等 对 待 , 关爱有加 , 写
教 法 研 究
初 中语 支 教 中的 “ 加” 和 “减 ”
韩 曙 光
要 想有效 提 高 初 中语 文 课 堂 的 教学 效 率 , 在课 堂教学 中做 好 “ 加” 和“ 减” 是 非 常 有 必 要 的 。做 好 “ 加 ”, 让 课 堂 教 学 由薄 到 厚 , 以 丰 见 长; 做好 “ 减 ”, 让 课堂教 学 由多到精 , 以 少 取 胜 。在初 中语 文 的课 堂 教学 中 , 该“ 加” 时, 如 行 云流 水 , 丝毫不吝 啬 ; 当“ 减” 处, 似 惜 墨 如
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加减”法
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加减”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的主体、主人地位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学中,教师不妨让自己“偷点懒”,尽可能的去创设情境,给学生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从而培养学生迅速把握问题关键的能力,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有这样做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顺利推进素质教育。
一、做好教师的减法1.教师要少讲。
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
教师应用真正蹲下来的平常心态和学生交朋友。
教师的教学要淡化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
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以及表达精彩之处,教师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学生应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学懂的,并且能举一反三。
而不是靠教师填鸭式的讲懂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要一讲到底,把语文课变成分析课。
比如词句教学主要强调在读中感,读中悟。
教师可以以读代讲,学生以读代答,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2.教师要少问。
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组织手段之一。
教师少提问并不是不能问,而是反对那些琐碎的无思考价值的提问,反对那种浅显的无回味余地的提问。
古训中有言:循序而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避。
要不要每一个段落都要学生带着老师提的问题去读书呢?如果这段话明白如话,学生一读就懂,有必要去提问吗?如果这段课文想像空间和思维空间很大,学生通过读、思、议可以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何必要教师用一个问题去框住学生,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呢?因此教师的问必须在重点、疑难上,问要作用于读书,作用于观察思维活动,作用于语言文学的学问,作用于情感的熏陶。
可以以读代问,以练代问。
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揣摩,要重语感训练。
3.少用教案去框学生。
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
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引入到语文教学中。
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教学时间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而将课外学习作业等任务放在了课堂之外。
这种教学模式既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加减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将着重探讨其具体实施方法和价值。
实施“加减法”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
作为翻转课堂的一种具体实践方式,教学资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各种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习题集、电子教材、教学视频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相关的文章、课文或习题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预习和学习。
通过在家阅读、讨论或做题等方式,学生可以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消化,为进一步的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实施“加减法”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师变为引导者和指导者。
在课堂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通过分组讨论、互动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观点、解答问题、展开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辩论、安排小组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加减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它能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通过在课堂之外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和文章背后的意义,培养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探究和组内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加减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
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所不同,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为主,辅以老师指导和解答疑问。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能够更加自主地学习,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翻转课堂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可以采用“加减法”的方法。
“加法”意味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基础上,老师提供额外的资料和资源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
例如,在学习一篇古诗词时,老师可以提供该诗人的其他作品和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样,学生们就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和诗歌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词。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老师还可以提供各种形式的练习,例如辨析比喻与拟人,对古代诗词进行泛读和深读等等。
通过这样的“加法”,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其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在另一方面,翻转课堂的“减法”意味着,老师将课堂上的讲解和解释减少,而让学生在课后自己探索和发现知识。
例如,当学生学习课文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泛读,然后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在线课程或其他资源来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文本背景和基本意思。
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它也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通过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不仅会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有效地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从而使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总之,翻转课堂的“加减法”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和适宜的。
“加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知识,强化其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减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
分析语文教学“加减法”的运用
分析语文教学“加减法”的运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我认为新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在语文课堂实践中采用了“加减法”。
一、添加兴趣,删减约束亚里士多德:“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莎士比亚也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由此可以这样说,一旦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
只有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才会急于去研究,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
为了适应新教材提出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使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
1、课前造势,先声夺人前苏联有研究表明,学生注意事物的积极性呈波形,开始的三、五分钟注意力未能集中,因此,开场戏成为一堂课老师与学生的最初交流,是将学生注意力从课间娱乐的放松中牵回来的重要一环。
如果只以简陋的一句“本节课我们来学习ΧΧΧ”,这样的话一开始就错过了这个好机会,导致学生很长时间才能注意听讲,事倍功半。
我的措施是先声夺人,利用开场戏好好造势:可用以情动人开戏,让学生在心灵的共鸣中一起步入文章。
例如:在教学《秋天》时,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我就设计了以下导语:“一提到“秋”,硕果累累、天高气爽、风霜高洁、落叶萧萧等景象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不仅会给人丰富、充实的想像,也会给人愁苦、萧条的感受。
请同学们想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绘抒写秋景的?比如说,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绘秋景的?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绘秋景的?而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如何展示了秋天的萧条的?”随着这一串提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背诵了一首又一首的诗文,唤起了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千姿百态的秋景仿佛就呈现在眼前,这时再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朗诵郁达夫的《秋天》,看作者是如何描绘秋景的。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加减法”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加减法”
语文教学中的“加减法”主要指的是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的一
些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
体如下:
加法:
1. 多读多写: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不断积累词汇、语
法和表达能力。
2. 多听多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
用语言。
3. 阅读理解:在阅读中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意义和运用。
4. 语文知识的积累:通过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如
汉字、词语、句子结构等,提高语文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5. 语文思维的训练:通过语文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的能力,如推理、想象、分析等。
减法:
1. 去除习惯性错误:针对学生经常犯的错误,集中训练和纠正,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去除敷衍浮躁:鼓励学生认真对待语文学习,避免敷衍浮躁
的态度,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3. 去除一知半解: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避免一知半解
的情况发生。
4. 去除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避免思维定势,从
而提高语文表达的逻辑性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加减法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才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效。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加减法”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加减法”
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而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不
断地演变和改进,其中“加减法”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什
么是语文教学中的“加减法”呢?
“加减法”指的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已知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对其进行一定的加强和巩固,同时引入新的知识点、技能和方法的
一种教学方式。
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知识之前,先让学生回顾
和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点,然后再引入新的知识点,让之前的知识
点和新的知识点相互联系和帮助。
优点和作用:
1.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的自
信心。
2.使学生在新知识点的学习中能够更深入、更系统、更全面地
掌握知识点。
3.通过巩固旧知识和引入新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逻辑推理能力。
4.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加减法
的教学,比如讲义、练习、游戏、课外阅读等。
同时,为了更好地
实现这个过程,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充分准备和把握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
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翻转课堂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新的一种授课方式。
在初
中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通过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学
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在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有
一种教学方法被称为“加减法”,下面将详细探讨一下它的具体内容。
“加减法”的教学方式是指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需要通过观看视频及时完成老师出的
任务。
这些任务可以是阅读理解、写作或分享自己对于某篇文章的理解等。
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猜想、审视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比如,让学生猜
想一篇文章的大意,或者让学生审视一个段落中的某些特定语言现象,例如修辞语言。
让
学生进行这些思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更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
语言的运用。
这些任务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因此也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完成视频任务后,老师可以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展示。
这样可以让学生
更好地交流和学习,同时还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样的讨论和
展示,学生可以深度地理解语言知识,提高掌握语言知识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加减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加减法语文教师在思想上要真正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地的位置上,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在教学中就要做好“加减法”,从而挤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活动。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体会:一、做好“减法”1、减少教学和要求。
教学中要去掉不合理的负担。
在整个小学阶段,确保做到“四个好”:字要写好,话要说好,书要读好,文要写好。
就一节课来讲,教学要求应相对单一、集中、实用,如每课后的思考、练习,便是教学目标的集中体现,避免食多嚼不烂。
2、减少教学环节和手段。
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切实为完成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决不搞程式化、表面化。
质疑问难的安排,美读欣赏的训练,各个环节都是以人为本的。
环节能少则少,教学手段能简则简,努力用最简单的手段,花最少的时间去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注意调空控课堂节奏,使之有张有弛。
3、减少教师讲解、提问的时间。
教师不是不要讲,而是要讲在点子上,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把教师的要求转变为学生的需求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即讲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上。
讲课语言要力求精炼,不浪费课堂上的分分秒秒。
同时,我认为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无动于衷的“满堂灌”改为“满堂问”,这也是行不通的。
提问不等于启发式,启发式也不只是提问。
课堂中的“一问一答”,只有一部分学生唱主角,大部分学生坐冷板凳,会影响全体学生发展。
提问要少而精,提得恰当,问到点子上。
应提倡以读为本,以问促读,激发学生在读书睥过程中,通过紧张思考、分析、探索等智力活动,达到获得知识、发展思维的目的。
二、做好“加法”1、增加学生自学和思考的时间。
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大多数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表达方式,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从而成为“有兴趣、有问题、有见解、有体验、有习惯”的学习主体,决不能因少数尖子生已完成而“走过场”。
另外老师应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加减法”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加减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教学中“加减法”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分析相关语文教学方式,本文旨在探讨“加减法”对语文学习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及它能够提供给学生们哪些有益的能力。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加减法”如何与其他教育方式配合,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加减法、语文教学、教育方式、学习成绩正文:随着社会发展,语文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语文教学中“加减法”等技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加减法”指的是在语文训练中,用不同的单词、字句、句子或者段落加以变换,从而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
“加减法”可以满足各种形式的语文教学需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调整学习技巧。
首先,“加减法”可以帮助语文教学确立一定的针对性,也就是说,它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特定意义的语言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状况,通过“加减法â€来进行语文训练,使得学生对某一特定的语言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其次,“加减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加减法”,去表达一定的思想或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加减法”还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加减法”,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隐含的信息,建立文章结构上的关联,提高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
最后,“加减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应试成绩。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减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考试中的语言知识,从而取得更高的考试分数。
总之,“加减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应试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采用不同形式的“加减法”进行语文训练。
例如,为巩固普通话基础,教师可以选择“加减法”来教授冠词、时态、反意疑问句等基本语法知识,用必要的单字、字句或句子来改写原文;又或者让学生改写段落,使它们更符合规范。
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
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
初中语文课堂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非常重视的一门课程,而翻转课堂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讨论、分享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在初中语文的“翻转课堂”中,如何利用“加减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加法”操作,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录制视频,让学生在家中进行预习。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节奏下进行学习,充分掌握知识点,为之后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强化和拓展,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交流、讨论和分享,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加法的效果。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加法”的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加法”的操作,翻转课堂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的“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操作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操作,综合发挥出翻转课堂的优势,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希望未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可以得到更好的应用和推广,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2000字】。
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
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颠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堂内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等途径进行自主学习,而教师在课堂内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讨论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针对初中语文学科,如何在翻转课堂中运用“加减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翻转课堂中的“加法”是指学生在课堂内将自主学习的知识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相结合,从而形成更深层次的学习收获。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知识,这就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介绍和阅读相关的诗词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由老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这种“加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通过将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通过减少教师的讲解和注意力的吸引,可以让学生更多地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运用“加减法”来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这两段建议写详细点,可以列举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说明】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加减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运用“加减法”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进行切实可行的设计。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情况和需要,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二,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助,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
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翻转课堂,是近年来教学领域的一大创新。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而教师则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和帮助。
在语文教学领域,翻转课堂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今天,我们来谈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为主导者”,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讲解移到家庭环境中完成,而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实践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翻转课堂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一些“加法”和“减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清晰、生动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家中就能够了解知识要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家中进行课前预习,通过阅读、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取基本知识,为课堂上的进一步讨论和实践做好准备。
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在翻转课堂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避免一些“减法”行为。
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课堂作业转移到家庭环境中完成,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意义的课前预习,从而为课堂上的深入讨论和实践做好准备。
教师不能忽视课堂上的实践和讨论环节,而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不能视自己为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是要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家中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避免简单地把课堂作业转移到家庭环境中完成;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实践和讨论环节;尊重和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
谈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加减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模式也在进行着不断的转变,其中“翻转课堂”模式应运而生。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听讲-做练习-作业”流程翻转过来,即通过先在线上获取课程内容,再到课堂实践,最后在线上做作业的方式来教课。
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学生先进行知识自主学习,然后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教师的角色转化为指导者和引导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应用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加减法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加减法是初中语文中的一个基础性知识点,也是其他知识点的基础。
学好加减法,可以为学习后续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翻转课堂”中利用加减法这个基础知识点来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在“翻转课堂”中,老师可以事先通过在线课堂软件或教学平台给学生们发放加减法的自学资料,让他们自学加减法的相关知识点。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进行学习,自由度大,学习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同时,老师也需要在自学资料中加入提示和引导,让学生明白自学加减法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还需提醒学生认真查看相关资料方便后期的课堂讨论。
在实践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们进行一些生动形象的互动,让学生们更深入理解加减法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切实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声音及文字等多种形式,将加减法的应用展现出来,让学生们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情境中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用。
此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轮流发言、交流,相互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在课堂之外,老师可以通过教育类社交媒体或者在线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性与不同的学习进度,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倡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加减法等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可以鼓励学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学习资源,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胜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语文课堂中的“加减法”
作者:郭春凤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年第04期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课文《鞋匠的儿子》,文章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曾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的故事。
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人”的嘲讽时,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从而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在教学中,我抓住文中林肯所说的四段话,让学生反复朗读,并紧扣关键字词,让学生体会林肯的自信、潇洒、宽容、仁爱和正义。
同时,我也沿着参议员态度变化的一根隐线: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宽容是一种力量”,而对文中其他内容没有赘述。
结尾时,我还补充了关于林肯的一则小故事,主要说了一位骑兵半途逃离战场,在即将被处死的时候,林肯宽恕了他,后来他成为了一个英勇杀敌、战死杀场的骑兵。
我感觉这样的处理,有“增”也有“减”,使我的课堂教学思路更清晰,对课文要表现的主旨,更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每一堂课,老师心中都有一个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围绕着它,到底哪些是老师要着重讲,并且有时还需要加入课外知识来充实才能更饱满,哪些又是只要简单处理,减去繁琐分析,一带而过即可的呢?这一“加”一“减”看似简单,却绝不能随意。
一、语文课堂该“减”去什么
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总想着如何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让他们兴趣盎然,于是又是录像又是游戏,搬出十八般武艺。
师生互动积极,看似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设计效果明显,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老师开始意识到,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的“活跃”是相当不成熟的做法。
于是,他们开始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给”学生的到底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这里指出了语文课中一些共性的任务,像生字新词的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内容的整体把握等,这是每一篇课文首先要完成的基本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感悟语言”有赖于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做到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又掌握了学习方法,发挥出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课标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要求,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预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人物、文本进行评价,说说、写写自己受到的启发与教育等。
围绕“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的东西自然就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了解这些以后,我们的取舍已不再困难。
单纯为了吸引学生的、缤纷又空洞的多媒体呈现只能形成华而不实的假生动;老师“精心设计”的满堂“问题串烧”,给人的印象也只是假互动;毫无要求的“以读为主”只是一些重复的无用功;而老师烦琐的分析,更是只能成为学生语言训练的绊脚石……诸如此类,不能把学生知识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及情感的熏陶放在首位的教学都是我们要毫不留情地摒弃的。
去芜存菁,剔除虚假、做作、浮夸,我们的语文课堂留下的才会是真实、朴实和扎实。
二、语文课堂该“加”进什么
如今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老师都喜欢引用些文本以外的知识点来充实到自己的课堂。
那到底该加入些什么呢?这可能要根据我们课堂中学生还缺少什么来决定了。
《鞋匠的儿子》一课中,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全文以后,了解了他们眼前是一位智慧、谦卑、仁慈、诚恳、朴实的总统。
为了更凸显林肯所具有的“宽容”的力量,我补充了一则小故事。
故事不长,但我认为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宽容能带给人的改变,这与文本是相通的。
宽容,让原来的嘲讽者成为了林肯的追随者,更给人带来了勇气,也让世人永远记住了林肯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这一补充,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得以进一步推进。
江苏省特级教师巫新秋老师教学的《孔子游春》,被评委老师认为“有文化、有底蕴、有深度”。
课堂中,巫老师结合文中孔子借河水对弟子的诱导,适时补充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孔子的教育思想并小结出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使学生对孔子的了解更趋多面。
随后补充《巴黎宣言》中对孔子的评价,以及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等内容,则让学生感受到孔子思想在国际上的地位。
最后,巫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为阅读《论语》。
试想一下,学生会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这本书呀!另一作业“这篇课文两次写孔子与弟子一起弹唱,为什么孔子在教育弟子时要用音乐?那时的‘乐’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音乐有什么不同?”这一个问题更是激励学生由课堂到课外去探究。
如果说,课外“加入”的知识使文本中的人物更丰满,使课内知识更自然地向课外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知识系统,那这样的补充,就如同给学生的理解搭起了一座桥梁,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一个方向,打开了一个窗口,它已不再是单纯地为理解课文服务,还能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如果在课前,学生还能更自主地为课堂作好准备,那定能更好地体现“生本”课堂。
这种有准备的、积极的学习使学生以后乃至一生都受益匪浅。
三、如何让语文课堂“能量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否也遵循这一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
教学设计时,我们总是期望通过简洁的教学过程、简练的教学方式、简化的课堂作业达到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
那如何才能达成教师的目标呢?郭思乐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角色是在教学中“帮助”学生。
想要帮到学
生,教师首要的就是钻研文本。
因为教师是教材知识内化为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媒介。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师呈现教材的方式等都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师研读教材,首先是在教材深度上的把握,即能透过文字看到它背后的内涵。
其次是教材的广度,即教师不但要领会教材所表达的主旨,它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要有所了解。
最后就是要求教师要具有开发、重组知识的能力。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更精当的教学过程,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学生身上,因为学生的发展才是课堂的根本。
“生本”课堂,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了然于胸。
既要了解学生已经形成的,因为它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减少教学时间以及学生学习精力的“无谓牺牲”;也要知道他们正在形成的,这是教师应该充分激发,使学生在自主积极的运用中有一个台阶能更上一层;还要关注学生“将要发展”的可能性,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片未知的领域,也是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这些,才能让学生通过更多样的学法,以更积极的姿态投身到课堂,做到依靠学生进而发展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教师要想在课堂上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获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减少某些无关的能量,这与教育界努力倡导的“简洁语文”“高效课堂”是异曲同工的,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好“加减法”。
教育是一门艺术,在教材与学生之间,少不了教师创造性的教学。
教师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把学生放在首位,关注好每一位学生,并抓住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收到教学的最大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