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人文关怀渗透在语文课堂上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而人文教育则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进行深入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反映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人文情感,并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和思考。
通过读《小兵张嘎》这篇作品,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引导学生体会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生命、和平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人文关怀的活动,比如参观敬老院、慰问贫困学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古诗词、传统的经典故事,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并通过朗读、赏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比如书法、剪纸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荷花》、《故事会》等,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等信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和认同。
还可以通过欣赏美术、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
四、引导学生的道德修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
人文情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塑造学生的品格和优秀品质的关键。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情感素质,达到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授经典诗词、古文名篇等融入国家荣辱、社会状况等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培养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教授一些温情故事、励志文章等,让学生深入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心之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文学经典作品中的美丽诗句、优美语言,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艺术情趣。
二、教学方法1.情感烘托法教师可以通过用文字烘托情感的方法,将平淡的课文变得生动有趣。
比如,在讲解一首诗词的时候,可以配以适当的音乐,创设一些适当的环境,加强学生对诗词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情感烘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去深入品味诗词的情感内涵。
2.互动提问法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促进情感的沟通和碰撞。
通过互动提问,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深入思考的习惯。
3.读书分享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人文情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进行读书分享。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交流各自的观点和体验。
通过读书分享,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去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
三、教学内容1.经典诗词经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融入了丰富的人文情感。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人文关怀意识和道德素养。
通过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也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意识,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1.通过讲解文学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来渗透人文教育。
每当教师讲解一个文学作品时,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入手,分析作品背后所传达的人文精神。
比如,通过讲解《小兵张嘎》这个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对英雄的尊重和关心,让他们了解真正的英雄是怎样从平凡的人中走出来的。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人文精神,并引导他们思考,自己也可以怎样做一个有人文精神的人。
2.通过朗读和欣赏经典诗词来渗透人文教育。
朗读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诗词带给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在欣赏诗词时,可以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背景、思想情感来渗透人文教育。
比如,当教师教学《静夜思》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情感,引导他们思考关于生活、人生和思考的问题。
通过朗读和欣赏诗词,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并从中获得人文关怀和价值观。
3.通过写作和演讲来渗透人文教育。
写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与人文教育相关的写作题目,比如写一篇关于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的作文,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演讲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让学生演讲一些与人文教育相关的话题,比如讲述一位他们崇拜的人物的故事,可以让他们在演讲过程中理清思路,表达出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4.通过一些拓展活动和工作坊来渗透人文教育。
拓展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去感受和体验人文教育。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人文关怀和关注。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品格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有温度、有责任感、更有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注入人文关怀,以及其对学生的重要性。
1. 文学作品的选择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是最能够展现人文情怀的载体。
通过选取具有人文意蕴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引发共鸣和思考。
在选择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注重作品中所传达的人文关怀,如人性的善良、情感的真挚、对生活的热爱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并在感悟中有所成长。
2. 言语的体现语文教学中,语言是沟通和表达的工具,而人文关怀则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语言的文学性和人文性,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能够感受到文学中蕴含的人文情感,引导学生用温暖、真诚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
3. 学生情感的关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文观念和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文关怀意识,让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关心他人,更富同情心、责任心和爱心,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完善、文明和有人文情怀。
二、人文关怀对学生的重要性1. 培养情感体验人文关怀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感受到作品中的人情温暖和人文情感,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和赏析,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的关怀和对美的追求。
2. 促进个性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研究,让学生在表达上更加自由和多样,激发学生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和创造性思维,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人文关怀的融入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思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
教学思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类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体现在责任感、同情心、宽容心、互助心等方面。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能够更加深入地切入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与情感体验,让学生深刻理解人性的多样性与尊重,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注重个体感受及沟通,进而达到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一、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生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如国学经典、文学作品等。
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更能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提高整体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欣赏文化艺术,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人文情怀。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让学生从作品的情感表达中体悟到人类情感的多样性,理解并欣赏不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多样性,通过情感交流和文化交流,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其他文化的同时更加珍视、尊重和坚守传统文化。
二、注重个体体验人文关怀的一个重点是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
语言文字是人类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的表达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到文学作品中,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对生活有更深入的体验。
教师还可以教育学生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遭遇,引导学生透过文学作品感受和认识他人的情感,从而提高孩子的情感认知能力和体验能力。
三、语言的灵活运用语言是人类用来传达信息和情感的重要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语言,也是关注人文关怀的一种表现。
例如,当教师讲到一些有关于人类的悲凉与痛苦时,可以用一些哀思、悲怆的语气来表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产生与作品情感共鸣。
同时还要注重教学中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通过运用形象、比喻等手法,让学生更加好的理解情感与信息,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享受感和快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对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操和道德观念。
以下是一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对策。
第一,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具有深刻的人文思想和价值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作品中的人文情感和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和认同。
第二,注重作品的人文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作品的人文内涵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文主题和人生哲理。
通过讲解作品背后的人文思想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对人文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的情感反应来引导他们对人文精神的思考和感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让学生表达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探讨作品对自己的意义和启示。
第四,营造人文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教学语言和行为举止等多种方式营造积极向上、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待人处世等方面的素养,引导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人文情操。
第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教师可以将一些与人文精神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对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意识。
第六,开展人文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人文活动,如走进社区、走近红色文化、看望孤寡老人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人文事业中去,通过实践感受人文精神的力量和价值。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对策包括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注重作品的人文内涵、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人文氛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开展人文活动等。
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力量,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融入的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融入的策略分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价值观。
下面是一些可以用来融入人文教育的策略分析:1. 打开学生的眼界: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等,带领学生走进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
通过言语、绘画、音乐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文化对于人们思想、情感的影响,拓宽学生的视野。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人文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对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情感分析,让学生通过感受和思考来理解和认同作品中的情感。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感体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心理描绘等方式感受不同情感的特点和内涵。
3. 弘扬传统文化: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介绍传统文化,如古代诗词、传统民俗等,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基本的认同和理解。
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内容设计和活动策划,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文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选取有关社会现实的故事、文章等作为教材,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语文课堂正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为适合的场所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如写作、表演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特长。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打开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等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操和价值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
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
”是啊,“人文性”正是语文课程的灵魂。
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陶冶人文之美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
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很多作品有助于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这些作品或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如《七月的天山》、《桂林山水》;或是对伟人、英雄人物的热爱、敬佩之情,如《十里长街送总理》、〈黄继光〉;或是歌颂伟大的母爱,《妈妈的爱》、《妈妈的帐单》;或是反映诚实守信、助认为乐品质的,如《中彩那天》、《尊严》等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
针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和深情并茂的范读,能把学生带入意境,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课文《妈妈的帐单》,教师先以一首非常感人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接着用亲切感人的语言引出话题,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文本,在对彼得和妈妈的帐单比较后,明白尽管彼得的妈妈为他做了那么多的事,但帐单上都0芬尼,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教师接着引导“母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其实,又何止小彼得的妈妈呢,我们在座小朋友的妈妈,肯定也是这样用绵绵不断的爱陪伴你们长大的是吗?”“那么,此时此刻,假如日夜为我们操劳的,我们最亲爱的妈妈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你最想干什么?”“一句真诚的祝福”、“一个热情的拥抱”、“一杯浓浓的热茶”……在那一刻,孩子们的语言是朴素的,但内心却是最真诚的!整堂课洋溢着“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的人文魅力,师生都沐浴在荡气回肠的“人化”情境中,显示出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一种教育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人文价值观,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首先,教材选择是渗透人文教育的基础。
选择具有人文情怀、具有人文内涵的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那些蕴含着丰富人文意味的文学作品、散文、诗歌等作为教材,如鲁迅的《阿Q正传》、朱自清的《背影》等。
这些作品不仅能展现出作者的人文情感,同时也能引发学生对人文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感。
其次,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可以将一些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文意义的主题安排进教学内容,如友情、家庭、友善、助人等。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需求,关心他人的感受,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责任感。
除了注重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也是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
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人文问题的兴趣。
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问题;可以通过模拟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感受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互动演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人文体验和感悟。
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人文教育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人文观念。
此外,学校和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和呵护,营造人文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人文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各种文化,感受到人文的魅力。
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起正面的人文形象。
同时,可以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最后,评价与反思很关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全面评价。
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小组讨论、互动演练等形式,了解学生在人文素养上的表现。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中人文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使其具备较高的人文修养和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培养人文情怀与素养,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任务。
人文教育是指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和意志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人文教育。
首先,将阅读放在重要位置。
阅读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有效手段。
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学生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与学生分享,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帮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同时,通过阅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事件情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对人性、生活和社会的理解。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通过课文中的优美诗句、隽永句型等,引导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文学欣赏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故事分享等,让学生从小就学会欣赏美的存在。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人文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层面,还要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入教学、课后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对道德、公平、友爱等方面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充满温情、感人的故事和诗歌,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如《草房子》、《小学雨中的游戏》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深思熟虑,如:“如何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同情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人文修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引言: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思辨能力。
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加主动参与。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的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讲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经历。
通过与学生的共同探讨和解读,让学生感同身受,体验到人生的喜怒哀乐,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讲解其中的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和成长经历。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在听、说的基础上,深入思考鲁迅先生对于社会的批判和人性的思考,让学生体验到作品中的独特人文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渗透人文情感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和散文,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美,感受其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境。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诗词欣赏活动。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诗词的背景和意境,并读给学生听。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诗词,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解读和评析。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让他们更加敏感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人文情感。
三、创设情境教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是渗透人文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道具使用等手段,创设出逼真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体验其中的人文情感。
例如,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楼台,使用音乐、图像等多种媒体手段来展现楼台的壮丽景色。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到登楼的情感和历史氛围。
通过创设情境教学,在学生身边营造出真实而丰富的人文环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文情感。
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面。
小学语文应该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应该如何渗透人文教育小学语文应该如何渗透人文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蓝本,现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一、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寻找人文渗透点寻找文本的人文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甚至更要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的更高境界,这正是文本的价值趋向所在。
1.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让学生感悟单元中课文渗透的人文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主题。
主题中有的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介绍祖国的文明古迹;有的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有的通过一首诗歌描绘幸福的生活,让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安排了《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文章,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技术的描写,从多个侧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总之,只要你认真去钻研教材,就不难发现教材中所潜在的人文因素,学习课文时就会有的放矢。
2.以主人公形象为契合点,让遥远的人物走进学生现实的生活。
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应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一些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遥远的大道理,应该通过文本和生活的“链接”,提高人文渗透的有效性。
《祁黄羊》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要通过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事例,让学生感受他是一个一心为公、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祁黄羊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深入文本,走近祁黄羊,在“读一品一思一晤一演”的过程中巧妙点拨,层层深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祁黄羊一心为国的崇高品质。
学生在得到这样的感受时,教学的目标应该说已经达成,然而这样的人物也许孩子们只会在作业中或是考试时才会想起他,所以当孩子们说出人物特点和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我并没有马上“鸣金收兵”,随即又抛下两个问题。
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方法探讨
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方法探讨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在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可以提高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本文将探讨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实施方法。
一、提倡尊重和关爱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教师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严禁歧视和偏袒。
教师要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指导。
通过尊重和关爱,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焦虑。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聊天、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排解压力,建立自信心。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鼓励他们通过语文作文、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可以提高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语文教学中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师应该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舒适。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布置和资源准备等手段,创造出温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氛围。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班级活动、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通过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可以激励他们持续努力,不断提升自我。
五、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还应该与学生的品德培养相结合。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人文教育则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他们的灵性和审美情趣,以及培养对社会、历史、文化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首先,在教材选择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学经典作品。
例如,在小学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童话情怀的文学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性、情感、责任等问题。
中学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名著和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论语》,《诗经》等。
这些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通过人文作品的整理、分享和评价来检验学生对人文教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文学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思维。
可以运用开放性问题、作文等形式,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和人文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文价值观,提高他们对人文教育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总之,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通过选择适合的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人文情怀、人文精神和人文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将介绍几个渗透策略。
创设人文情境,营造人文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历史环境、文化背景等等,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的温暖和力量。
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富有人文特质的名人故事、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也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行为规范,塑造积极向上、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文氛围。
注重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思考。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作品、听取音乐、观看电影等等,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情感的力量。
通过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引发他们对人类命运、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的思考。
倡导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弱势群体,通过讨论、写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真正体味到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并培养起他们竭诚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意识。
注重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古代文化、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经典等,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要培养学生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形成多元文化的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人生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反思人类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等,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可以通过创设人文情境、注重情感体验、倡导人文关怀、注重文化传承和引导学生关注人生意义等多种方式来实施。
通过这些策略的巧妙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人文情怀,塑造他们的人文思维方式,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优秀人才。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语文教学是一门与生俱来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为了学会语言表达和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思辨能力、创新思维以及思想觉悟等,这些都是人文情感教育的重要方面。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呢?本文将在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关注人性本质,增强情感教育力度人性本质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是一个人最根本的特征。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描写,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性,让学生能够从文学作品中受到启迪,了解并体验不同的情感表现。
若将这些情感皆用于教育,将会使学生在温情脉脉的感染下建立起对于人类的情感、感性意识以及人文精神的认知,促进学生对自身情感体验的研究与探索,把情感教育与人文认知教育融为一体,从而进行更加智慧、更加深入的情感教育。
例如,在《茶花女》一剧中,女主角玛格丽特对自己的情感真实表达以及身边人物的种种情感冲突让人们感悟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与多面性,这些情感并不是简单的黑白明确,而是有层次有深度,这样的情感描写可以让学生学会站在多种人文角度来看待问题,可以感性探求并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情感识别能力。
二、应用人文诗意,陶冶学生的情操人文诗意是渗透在语文教育中的一股特别气息,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并促进学生在精神上的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教育者可以充分运用人文诗意,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深入思考,把握诗歌艺术的美感,更加有效地渗透人文情感。
学生通过欣赏、吟诵、创作诗歌,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文学语言,也能够在美的感染中培养出一个优美的情感表现能力。
例如,在诗歌教育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感受诗歌的同时,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像《静夜思》这样的诗作,作者的千古不朽和诗歌的精美推动这篇作品的传播与教育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诗歌作品的学习,让学生在传颂美德的同时,培养出他们的情感品味和文学素养。
三、从图画中感悟情感,开展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是学生在校园中培养感悟能力和审美意识的重要方式,并被认为对于学生的人性教育和情感成长有着特殊的作用。
如何使人文关怀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
如何使人文关怀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人文关怀。
标签:语文;教学;人文关怀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
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
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
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
如《边城》为人类的“爱”字作了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赏析,使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法记叙了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使学生了解认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人文教育则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
将人文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文化内涵、培养人文情怀。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活动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一、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元素1.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讲解。
在讲解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例如,在讲解《论语》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思想,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在讲解唐诗时,可以启发学生对自然、人情和历史的感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名著阅读。
通过让学生阅读名著,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阅读《红楼梦》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引导他们关注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在阅读《西游记》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忍让、友爱和团结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3.儿童文学的引入。
儿童文学是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通过朗读、解读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美好的文学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人文情怀。
二、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贯彻方式1.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通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全过程,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观。
2.融入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情感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培养他们的情感稳定和情感智慧。
3.引导学生思考与表达。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和哲理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语文教学是一门纯粹的人文学科,不仅传授知识,更需要用人文关怀温暖学生的内心,启迪他们的智慧与灵魂。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启蒙者和陪伴者。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语文教学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抒发,学生在写作和阅读中会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如悲伤、快乐、愤怒、感恩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积极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帮助他们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发掘出表达情感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情感交流中获得人文关怀的体验。
二、用真诚的心去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样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创设一个富有情感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更主动地融入语文课堂,从而实现情感互动和共鸣,以达到人文关怀的目的。
三、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和价值追求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还应该包括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价值追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成长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环境,让学生成为具有完整人格和独立思维的人才。
四、融入生活中的文化情怀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还需要让学生融入生活中的文化情怀。
教师应该深刻理解语文的文化内涵,将课堂教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一种独特的、温馨的、感恩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爱心为引领,以人文关怀为重点,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得到真正的滋养和启迪,为自己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以人文情感为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文化的温度和教育的力量。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呢?一、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语文作为一门文化性较强的学科,其内涵的塑造不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学生对于文化价值的传承。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让学生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中能够领略到文化的丰富性和魅力。
比如,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文字的描绘和人物的塑造,让学生感受到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引导学生探究文化的根源和现实意义。
二、注重人生感悟的熏陶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成为本质上的理性生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注重古今人生的感悟,启发学生在对于人生的认知之外对于价值的追求。
通过学习名篇、名言名句,让学生理解世界与人生,体味人性追求与人性矛盾,品味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从而把握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进一步效法古代文化,启蒙当代年轻人情感和思想。
三、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虽然具备丰富的知识技能,却往往缺乏对于情感的发掘和表达,造成了一些人生困境。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
通过课堂案例、读书笔记及互动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和表达。
亲近自然、人文与世界自然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人文建筑、文艺作品欣赏、登山烧烤等活动,帮助学生跨越不同领域,以感性的方式激发情感。
四、注重实践教学的应用性语文教育的实践教学应该具有应用性和实用性,贴合学生的生活和未来职业的发展规划。
语文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在于文科理科的转化,需要教师在课程参考以及孩子自发学习中而得到加强。
这不仅需要教师有独到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的应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将人文关怀渗透在语文课堂上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关键词:小学语文团队精神创新能力
一、倡导合作学习,体现团队精神
在语文课堂上,倡导合作学习,能激活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我,在合作中体验到团队成功感,而不仅仅是个人。
《鲸》是一篇阅读课文,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知识,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初步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堂上,我以主持人的身份,在班中开展了一个关于鲸的知识竞赛活动。
我们设立了小组合作必答题和写作题,在小组合作必答题中有“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十分”,在写作题中有“合作完成,一人表述”的规则,突出了团队合作精神。
这不仅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下对哺乳动物鲸有了全方位多信息的认识,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拓宽思维空间,提高创新能力
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不断脱俗、不断进入新的领域和境界,是“人文精神”的突出的标志之一。
新课程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提高创新能力。
在一堂语文活动课上,一位学生朗诵了一首台湾省小姑娘张金妹写的小诗《梦》。
听完后,台下的小朋友全都高兴地拍起手来。
老师抓住这个契机,说:“这首诗的作者和同学们一样大,也才8岁呢!你瞧,她把梦写得多有趣呀!你们敢和她比一比吗?”学生的眼睛霎时亮起了来,灵感的火花被激发出来了:“梦像一个魔术师,你想要什么,他就给你什么。
”
“梦像一片雪花,你想去捧捧它,亲亲它,它已经在你的手心里融化了。
”
“梦像一部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可是你想看的时候,它却演完了。
”
……真可谓精彩纷呈。
“有没有跟他们都不一样的?”老师按捺住心头的激动,还想让他们把思路再拓宽些。
这时,一位习惯于逆向思维的男孩缓缓站了起来,他说:“我想
说噩梦。
噩梦像一枚定时炸弹,你想把它丢远一点,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
当我们帮他们冲破思维定势,拓宽思维空间后,他们纷纷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不凡的见识,创新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三、珍视独特体验,享受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名家名篇,大多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因此,在阅读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在熟读课文《月亮湾》之后,一位教师另辟蹊径,利用绘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让学生用彩笔将各自体会到的美丽的月亮湾画下来。
孩子们群情振奋,开始紧张而投入地作画。
20多分钟后,学生陆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杰作分组交流、欣赏,并推选了组内最出色的几幅。
作品虽然简单稚嫩,但月亮湾主要景物的特点、神韵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画中。
后来,教师又请几位小画家走上讲台,为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从读文理解,到作画悟情,再到析画赏美,学生运用自己独到的审美观,还原课文的内涵和意境,缩短了与作者的心灵距离,从而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的“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
四、召唤人文意识,渗透人文关怀
学习了古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后,一位学生提出一个疑问:“这么冷的天,这位老翁为什么还要去钓鱼?”有两位教师分别是这样处理的:片断一:
生:那是因为老翁爱吃鱼。
生:我认为是老翁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
师:恩,有些道理。
大家明白了吗?
学生若有所思,好像懂了。
片断二:
生:那是因为老翁爱吃鱼。
生:我认为是老翁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
师:同学们,或许那老翁家里真的很穷,但是他一定要靠钓鱼充饥吗?他真在钓鱼吗?
生:不是。
师:其实在干什么?钓什么呢?
生:老翁在欣赏冰天雪地间晶莹剔透的美景。
生:在告诉人们他非常坚强,你瞧,他能在冰天雪地、寒风凛冽的环境下钓鱼。
生:在告诉人们他非常孤独。
生:老师刚才介绍说柳宗元是一个革新派,但由于革新失败,导致被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做官。
我想柳宗元是因为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而心里感到失落、难过;再说离家也很久了,想亲人
又不能即刻团聚,因此感到孤独。
看得出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孤傲的人。
师:啊,多精彩的发现,多有人情味的领悟!
生:我认为老翁在钓一个春天。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当有学生提出“老翁为什么在那么冷的天还要去钓鱼”时,第一位教师只能与学生交流一点肤浅的认识,不知从哪儿入手深入点化、引导,召唤潜藏在学生心中的那份人性,使课堂交流显得苍白无力。
而第二位教师则随机巧妙一引:“同学们……他真的在钓鱼吗?”实现了教学由浅显向纵深推进,由此引发学生情感的释放、生命的涌动。
这不是简单的问题的提出,而是教师对学生潜在的人文意识的召唤。
同样的教学契机,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效果。
透过上述教学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以自己的人文素养,召唤学生的人文意识,将人文关怀渗透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