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岁月

合集下载

朗诵诗---难忘岁月

朗诵诗---难忘岁月

难忘岁月女:峥嵘岁月,五十年前,男:岁月峥嵘,时光久远。

女:忆往昔,勘探初期,八方将士,会聚油田,男:回眸望,人流如海,钻机轰鸣,会战正酣。

女:一群学子,同学少年,男:风华正茂,宏图待展。

女:你们来自青岛、济南,男:来到黄河边,扎根九二三。

女:举目望,无边茅草黄须地,男:看脚下,黄沙白碱沙漫天。

女:住的是帐篷、地窝、干打垒,男:烧的是原油、干草、冒黑烟。

女:喝的是雨水、雪水、地洼水,男:吃的是野菜、苜蓿、地瓜干。

女:更有蚊蝇肆虐,男:鼠兔乱窜。

女:一切啊,让大家失去了幻想,胸涌悲凄凉心肝。

男:有的同学打起了回家念头,有的同学晚上泪枕失眠。

女:当看到石油工人为油献身,头顶青天,脚踏荒原。

男:大家心底生起敬意,青春的心灵深深震撼。

女:此时,情融油海,血染荒原唱大风;男:此刻,志铸忠魂,汗流碱野扬孤胆。

女:大家学会了,“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男:大家呐喊着,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

女:同师傅一起餐风宿露战酷暑,男:同师傅一起披星戴月迎霜寒。

女:同师傅一起车钳铣刨修钻机,男:同师傅一起修旧革新保前线。

女:同师傅们共一份执著,男:与师傅们同一个信念。

女:铮铮铁骨油魂铸,男:耿耿丹心岁月捐。

女:曾记得入厂不久,为扑灭原油池子的大火,张洪珂同学不顾安危,冲在最前面。

男:为给做手术的同学输血,大家都毫不犹豫挽袖向前。

女:曾记得三九严寒建宿舍,编苇蓆,脱土坯,男:大家光脚跳入泥水,用脚搅拌。

女:冰水刺骨,腿脚被冰楂划破,男:鲜血直流,不下火线。

女:一个土坯,男同学要铲二铣。

男:从城市来的女同学,手端不动,就用绳子拴住铁铣,套在脖子上,奔跑在泥水之间。

女:半夜雷鸣电闪,风雨就是命令,男:大家为保护土坯,拿起塑料布、雨衣冲入雨帘。

女:革命加拼命,每天纪录都在刷新,男:厂址展新貌,大家脸上露笑颜。

为活跃职工文化生活,他们又都成了文体骨干。

女:建厂结束,大家分到了制图、铣工、仪表班。

男:正当大家如饥似渴学习技术时,一场“文化大革命”盖地铺天。

难忘的岁月心得体会

难忘的岁月心得体会

难忘的岁月心得体会难忘的岁月心得体会1难忘的岁月,意味着值得回忆和珍藏的岁月。

它们可能是美好、悲伤、深刻或者是令人难以忘怀。

而影片《难忘的岁月》中,这个难忘的岁月更多地体现了战争、家庭、感情以及社会价值的深刻影响。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感受到的人性与战争。

《难忘的岁月》主要讲述了战争时期男主人公的家庭故事。

在片中,人们不仅在努力度日,同时也要面对着战争带来的紧迫问题。

他们要面对饥饿、疾病、士兵的侵略,最终走出了黑暗。

因为战争让人们能够认识到的东西太多了,比如团结、勇气、服从、毅力、奉献等等,现在我们了解的价值观可能是与战争时期持续相同的,这些始终时刻地提醒着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段:影片中的家庭观。

影片中还涵盖了家庭观这一值得探讨的主题。

在一个人生的历程中,很多人会认为家庭是可以依靠的一部分。

影片中,男主人公有两个家庭。

一个是他的亲生家庭,另一个是和他在战争期间相遇的女主人公和她的家庭。

这两个家庭是相互独立但又互相依存的。

家庭在影片中获得了强烈的关注,带给了观众更加深刻的感受。

第三段:表达了感情的细节。

影片中包含了众多的感情元素。

男女主角遇到了其他人,这让人想到由信任制胜所带来的好处。

随着战争的结束以及家庭的纠合,主角最后也终于走到了一起。

时间被描绘得很好,过程也很详细。

观众可以通过角色的感情来了解角色的个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之间的行动。

这种剖析感情真正让观众感受到了影片的'深度。

第四段:社会价值也是关键。

影片目前并没有讨论太多的身份问题。

即使是战争期间工作的女性角色,也不像其他影片里那样被描绘得非常刻板。

但是,这个旅途对于社会等级来说却非常显著。

明显地看出女主人公所属社会阶层与男主人公属于的社会阶层有所不同。

男主人公所属的生活方式和派系影响着他的家庭关系,但也影响到了与其他人的互动关系。

一个人的身份、姓名和地位是社会价值的体现,也是个人与家庭内部协同合作的基础。

第五段:总结。

《难忘岁月》读后感

《难忘岁月》读后感

《难忘岁月》读后感《难忘岁月》是一本描写中国工人阶级革命斗争史的纪实文学作品,以朴实的叙述、真实的情感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那个年代的艰苦生活和英雄气概。

读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分,深深被书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故事所感动,也对那个特殊的年代充满了敬佩和思考。

这本书以“难忘岁月”为题,意味着那个特殊的年代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永远难以忘怀的。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没有经历过那个艰苦的年代,也没有亲身经历过革命斗争的辛酸和艰辛。

但通过这本书,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期的生活,感受到了那群普通人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

书中的主人公们都是平凡的人物,有的是工人、农民,有的是共产党员、革命志士。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着无比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斗志,更因为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斗争,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不息。

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对他们心生敬意。

书中描写了很多真实的历史事件,比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土地革命等。

通过这些历史事件,我对那个时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个时代能够涌现出那么多英雄人物。

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舍弃了自己的享乐,投入到革命的火焰之中。

他们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令我十分敬佩。

书中还描写了人物之间的友情和爱情。

这些情感给了人物们力量和勇气,他们可以在困境中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一同面对挑战。

这些情感也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尽管那个时期的生活充满艰辛和苦痛,但人们依然能够通过彼此的关心和爱护找到支撑和前进的力量。

通过这本书,我也反思了现在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态度。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和追求,不仅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了方向和动力,更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成为革命者,而是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实现。

在我看来,《难忘岁月》是一本令人难以忘怀的好书。

它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示,让我对那个年代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激励我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难忘岁月》读后感

《难忘岁月》读后感

《难忘岁月》读后感《难忘岁月》是孟法金老师八十多岁高龄时写的一本回忆录,不仅将自己从妙龄少女到耄耋老人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还详细记录了子女们的成长经历。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难忘岁月》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难忘岁月》是孟法金老师八十多岁高龄时写的一本回忆录,不仅将自己从妙龄少女到耄耋老人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还详细记录了子女们的成长经历。

最令人感动的是在那不堪回首的岁月,夫妻二人忍辱负重百折不挠培养了四个优秀的儿女。

1958年孟老夫妻双双被错划为右派,从此受尽屈辱和折磨。

由于丈夫体弱,家庭的重担基本压孟老身上。

大跃进期间她们被下放农村,种过蔬菜,办过私塾,出过农业工,喂过猪;为了活命,她带领孩子们贩卖干辣椒,贩卖辣椒苗,冰天雪地里贩卖小鱼,贩卖红薯粉,做火焙鱼,捡茅柴;困难时期为了替家人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几年时间里,她披星戴月,顶风冒雪,历尽千辛万苦,来来回回徒步走了一两千里路;退休后,为了改善住居环境,她开店卖过汤圆。

其中的苦楚,并非这三言两语能够说清。

“那么多的屈辱和折磨,不但没有击垮我,反而坚强了我的意志,也锻炼了我的身体,增强了我的寿命,还使我悟出了人生的一些情理”,正是她的这种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们。

两个儿子从小就自食其力,放牛,捡野粪,捞小鱼小虾换钱,恶浪里捞菱角藤喂猪,做小贩,捡茅柴……,和父母同甘共苦撑起这个家。

苦难使他们养成了不怕艰苦,有恒心,有毅力的性格。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四个子女都成了行业的佼佼者,尤其是克明面业更是妇孺皆知非同一般。

这些和父母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孟老夫妇无疑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

“昔日的苦难不堪回首,历史的烙印深嵌脑海,永远无法抹去,我们虽然没有给儿孙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却留给他们一笔百折不挠与人为善的精神财富,结出了丰硕的事业之果”。

孟老不仅坚强不屈,她还孝敬公婆,善待老人,她也知恩图报,助人为乐。

这些言传身教令子女受益匪浅,两个儿子虽然只读了几年书,但靠后来的勤学苦练,勤奋自学,事业兴旺发达,销售遍布全国。

难忘岁月的说说心情短句

难忘岁月的说说心情短句

难忘岁月的说说心情短句
1. 那些难忘的岁月,如今已成为回忆。

2.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难忘的瞬间永存心间。

3. 难忘的岁月,是我人生中最美的一页。

4. 那段岁月,让我终身难忘。

5. 难忘的岁月,是我成长的见证。

6. 那些难忘的岁月,如今已成为珍贵的财富。

7. 难忘的岁月,是我心中永远的记忆。

8. 那些难忘的岁月,是我人生中最美的风景。

9. 难忘的岁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页。

10. 那段岁月,让我铭记于心。

11. 难忘的岁月,是我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12. 那些难忘的岁月,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13. 难忘的岁月,是我心灵深处的珍藏。

14. 那段岁月,让我终身难忘,永远怀念。

15. 难忘的岁月,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16. 那些难忘的岁月,是我成长的足迹。

17. 难忘的岁月,是我心中永远的记忆碑。

18. 那段岁月,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19. 难忘的岁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页。

20. 那些难忘的岁月,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浅析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是一部以红旗渠建设为背景的电视剧,在该剧中,塑造了一系列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情感纠葛、生活遭遇等方面展现出了不同的个性特征,为观众展示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物形象,本文将就该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浅析。

该剧中刘玉娥这一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玉娥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女性形象,她勇敢果敢,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也有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刘玉娥在剧中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和坚强,她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为了红旗渠的建设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幸福生活,选择了远赴艰苦的工程建设一线。

在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她勇敢地担当了起来,同时也在生活中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展现了良好的品德和情感。

这种塑造的人物形象,使得观众对刘玉娥的形象产生共鸣,她的勇敢和坚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因此她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剧中的宋运萍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宋运萍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红旗渠的建设中,她展现了顽强的生活精神。

她在生活中经历了诸多的挫折和困难,但她从不向命运低头,在每一次挫折面前,她都能够坚强地站起来,顽强地生活下去。

在剧中,她与丈夫一起投身红旗渠的建设,两人共同努力,共同承担着辛劳,共同迎接着困难,这种形象展现了特殊历史时期农村妇女的坚韧与勇敢,也展现了她们的生活智慧和家庭责任感。

这种形象的塑造,使得观众对宋运萍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她的生活境遇让人感到同情和敬佩,她的勇敢面对和坚持,也让人对她的形象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该剧中的张金贵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张金贵是一个普通的村民,他与妻子一起积极投身到红旗渠的建设中。

在生活中,他全力支持着妻子的工作,同时也努力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他展现了纯朴和善良的品质,同时也在生活中热爱家庭、忠诚友善。

这种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当时农村普通村民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他的形象让人感到亲切与踏实,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难忘岁月 余贻骥回忆录(选登八)

难忘岁月 余贻骥回忆录(选登八)

l 8 年 , 工业部 科研 司经过 重新 组合被并入 科研 92 轻
多位4 岁左右 的科研 骨干 进行ຫໍສະໝຸດ 谈 , 0 他们对 领导 的意见
要求 归纳 起 来有如下 三点 : 是他们 的住 所过于拥 挤, 一
院, 我被任 命为新 科 研 院的第一 副院长 ( 还挂 部科 技 局
副局长 虚衔 ) 在这 期间, 。 科研 院负责 组织评选了全 国轻 工行业 的优秀 科技 成 果 , 并举 办了 国轻 工业科 技 成 果 全 表彰 大会 , 我担任部 直属 单位代表 团的团长率领 部属 单 位代表 出席这 次大 会。1 8 年 秋我 6 岁时 , 工业部 免 94 6 轻 除 我的副 院长行政职 务, 保留总 工程 师职衔 直到 1 8 年 98 退休 , 争取让我 多发挥 一点总 工程 师的作用 。 做副院长 期 间具体事 务繁 多, 为了减 少对行政事务 的付 出, 我采用 了 让权放权 的方法, 尽量让各具体业务部 门多发挥作用 , 我 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选拔科 技人才、 关心重要科研项 目、
此 建议 所领 导考虑为 这些 子弟统 一开办业 余补习班 , 为
考核 提升科 技干 部 当时 科研 技术 人员的待遇 非常 微薄 , 多大学 毕业 许 参加工作十多年, 务职 称没有变化, 职 月薪仍不过5 元 , 6 生 活条件 很艰苦。国家科 技干 部局 在 1 8 年 开始组织 选 90 拔 晋升 一 : 程 师为高级 工程 师, 批 I 二 相应 提升工资, 这一
的年 龄是否在加 重他们工作的同时也给 他们 适当增加待 遇。 三是他们大 多有儿女在 高中上学 , 晚上 和周末要花很
大 精力为儿女补习学业 , 好让儿女能 考上大学 , 毕业后 由 国家统 一分 配工作 。 则, 否 自己为高 中毕业 的儿女找 工作

第14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16开)

第14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16开)

第一单元难忘岁月第一课时难忘岁月难忘旋律教材分析:《难忘岁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第十四册第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教材选了几首反映我党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歌曲。

这些歌曲和乐章歌颂了红军长征和八年抗战时期革命先辈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业绩和革命精神。

使我们的学生从中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感受到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英明和伟大。

学生分析:《四渡赤水出奇兵》写的是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后,四面临敌、处境十分危急。

是毛主席力挽狂澜,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机智用兵,四渡赤水,摆脱了蒋匪的尾追堵截,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奠定了毛主席红军统帅的地位。

它是《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第四曲,学生们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时,以各种问题的提出、讨论、演唱歌曲的主题等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同时也领略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丰采。

《游击队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战士在八年抗战中生活、战斗的情景。

“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的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从激起学生的兴趣出发,以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不知不觉中达到“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和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背唱《游击队歌》”。

设计理念:1、课堂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音乐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文学、历史、地理、朗诵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2、以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来学习歌曲,“暗化”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课程设计以长征—抗日—解放—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反映中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有一定影响的歌曲,以此来勾起我们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对美的旋律的回忆。

通过各种形式、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与交往,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音乐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难忘岁月——余贻骥回忆录(选登十)

难忘岁月——余贻骥回忆录(选登十)

顾 此 行, 成 不计 较 韵律 与平 仄 , 寄西 江 月的 “ 勉 调 宁夏
纪 行” 一词 , 抒情 怀 , 略 陋词如 下:
八十 凌 云 西 夏 行 , 业 情 , 展 心 , 宏 发 展 大 策 议 行 拓 恢
纵 横 , 报 主 人殷 切 望 , 良策 论可行。老 来甘愿 冒风 为 商 尘, 泛黄 洪, 沙丛 , 涉 沙坡 头上敢与少 年争, 人生 难得 此
奋 又疲 劳, 程 终端 是 一 处 公路边 , 行 那里有 汽 车接 我们
MI20o3N Ci l P enur 7 a 0 l o h aU & a r d t 3 1V 5 nP p p IEY
完成沙坡 头之游 , 这是 一次令我记 忆常新 的旅 游经 历, 难 忘 的沙 坡 头 。 京 前夕, 返 在旅 社 兴 奋得 难于入 睡 , 回
业和 草类 原料 基地 , 我带 同老伴 前往参加 。由于与 会人
况 。 2 0年 , 在 0 1 中国造 纸 学会碱 法草 浆委 员会在 云南昆
明市召开 学 术研讨会 , 有一 些旅 游 活动 。 家首先 参 并 大 观 了不久前 在 昆明举 行 的世 界植物 博 览会 所 建场 馆 及 西 山、 滇池 等 市郊景 点 。 战 时期 , 曾先 后在 昆 明西 抗 我 南 联合 大 学学 习生 活过 5 , 由于 当时仅能 勉 强维 持 年 但 吃饱 , 昆明著名 的 “ 对 过桥 米线” 从未 尝试过 , 昆明附近 著名 的景 点石 林也 未去 过 , 次会 议都 作了安 排 , 我 这 让
林纸 公司的 努力下, 谷纸 浆 厂较 快 完成技 改 , 到年 景 达
产 1万 吨商品浆的生 产水平 , 培育的 桉树 林也取得较 0 其 好 的初步成果 与经验 。

难忘岁月——余贻骥回忆录(选登九)

难忘岁月——余贻骥回忆录(选登九)
工业 经济逐 步走 向多元化 , 因而 不断 摸索 改革上 层管理 组织结构, 撤销 了不 少原设 的 工业 部 , 长 期工作 过 的 我
术 咨询 委员会副 主任 、 参 事 室参 事 , 在安 抚 新 离退 部 意 休人 员的心情 , 我们有 个挂 名的 咨询 性 职 务, 致 感 让 不 到突 然 无事 可做 的变 化 。 但实 际上 , 当时 我 国改革 开放
■ ■■●■ ■ ■■ ■■ ● ■■ ■ 2 0 『■■■■一 01 纸业 ●■
l 纵横 ・ S RVEY ・ U
I ■●■■■● ■■■■● ■■■■■■ ■■■■■一 ■
Anid l ljunyo e ebe re fi n i o l f
箍 忘寂 月
余 贻 骥 回忆 录 ( 选登九)
I 学习使用个人 电脑
1 8 年我 退休 时, 98 发达 国家个人电 脑应 用 已开始 普 及, 国内部 分机 关 与企事业单 位也 开 始 试 用于办 公, 但
当时价 格 昂贵 , 新 的2 6 较 8 型个人 电脑, 售价 近 万元 , 轻
工业部 极少数 办公室安装 一台这种 性能 相当低 的设备,
面 的各 种活 动 。 2 年也 是 国家 社 会安 定 , 这 0 经济 、 化 文
轻 工业部也 先 后被 改 为 “ 中国轻 工总 会”、“ 国家 轻 工业 局”, 在 更 改变 为一 个非 行 政管 理单位 的 “ 都大 大 发 展 但
了, 中国产 品走 向世界 ,“ 中国制 造 ”震惊 世 界 , 见我 可
们的 改革 开放 政 策相 当成 功 。 同时 , 许 多不愿休 闲的 对
F ,1Vl,o Ci Pl& a r ds 1 e 20 o 1 h au P eI ur 7 b 0 N 3 n p p n t 3 y

老人与纸——再读《难忘岁月》感悟

老人与纸——再读《难忘岁月》感悟

中的同仁、 对所有帮助支持 过 自己的人的感谢 ; 对祖 国母 亲和 改革开放 新时代 的感恩
等 等。
岁 月
= = =
尤 其 要 提 到 的 是 , 者 对 曾经 在 动 乱 年 代 伤 害过 自己的那 些 人 的谅 解 与 宽容 。 作
《 忘 岁月》里 没 有过 激 词 句,更 没有 痛 斥 和 怨恨 。 者 半 生颠 沛 流 离, 难 作 一度 遭 遇 厄 运, 蒙受不 白之 冤 , 他 总 能 泰 然处 之 , 遇 而安 。这 正 是 显示 了 者 海 纳百川 的 宽 阔 但 随 作
他个人 的日记、 书信等文字素材 写文章, 他却只能给我提供 几张发黄 的老照片和几本早
年的证件, 我一 时 感 到怅 然 无 奈 。 接 下 来 的 事 情 却 完 全 出乎 我 意 料 , 悠 然 的 抽 着 但 他
烟 , 娓 而谈 , 自己从 4 娓 把 岁以 来 8 多年 经 历大 致 叙 述 了 遍 , 因后 果 , 龙 去 脉 , O 一 前 来 说 得 简明扼 要 , 乎 不是 在讲 陈年 往事, 似 而是 在讲 昨天 才发 生 的事 情 。 不 禁 为之 震 惊 。 我
养生 的歌 诀 妙 方, 怕是 他 从 网上 发现 一 幅 美妙 动人 的 图片, 群 发给 大 家共 享。“ 那 也 予
人 玫 瑰 , 留余 香” 这 或许 也 正 是 余老 长寿 长 乐 的秘 诀 之 一吧 。 手 。
人 生在世 , 两大课 题 , 是做 人 , 是 做 事。 多成 功人 士 的 共 同体 会 是 先要 做 一 二 许
8 彳华纸・ 第3 2 1 期 21 月 卷第7 0 年4 0
■圜 RY 2 S、 0厂 UE 1 0
随 骥本之 《月中忘结 思 生,回中的“载我 又读 亲忆忘在纸月, 着先书回难》分岁束 一了著录岁《业”长 余 这又味所部 》掩 次 本 一了提 华连卷 贻 人 次书及 难 。 细

初二作文:难忘岁月里的那些温馨作文600字

初二作文:难忘岁月里的那些温馨作文600字

难忘岁月里的那些温馨
岁月如歌,人生如戏,但往事并非如烟,回想起昔日的岁月,就像一条小河,每一滴水都纯洁晶莹,静静走过小河,回首望去,一切都是那么温馨!
关于父母给予我的爱,一切都是那么的历历在目。

曾记得,在一次做数学题时,有一道题不会做,我思考了许久,刚刚想出一点点思路,整个家一片黑暗——停电了。

我生气地一扔作业,把笔使劲一摔,大叫:“干脆不做了!”就在这时,妈妈手持两只蜡烛,放在我桌上,温柔地说:“不着急,慢慢来。

”我平静了下来,拾起笔,又做了起来,烛光下,一位慈祥的母亲正陪伴着她的儿女。

也许是蜡烛点亮了我的思路,我很快做出了题。

这时,妈妈递来一杯牛奶“累不累?喝杯牛奶吧!”烛光下,妈妈的脸格外温柔,格外迷人。

“啪”整个屋子一片光明,“来电了!”可我却想让整个屋子再停一次电,让我重回到那温馨的场面……
有一件事,我不知道值不值得一提,但是这件事,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发烧了,不温不火,处于低烧,夏天太热,我嚷着:“开空调,我快热死啦!”妈妈却不开,她温柔地告诉我,说我现在不可以吹空调和电扇,否则病情会加重。

我躺在床上不停地翻身,热得无法入眠,突然,一阵凉风吹来,咦?开电扇了吗?我睁眼一看,妈妈拿着扇子轻轻地扇着,微笑地问我:“不热了吧?”。

“恩”,我点点头,渐渐睡着了。

梦中,出现了母亲摇着扇子的身影,美丽又
慈祥,这温馨的一幕,现在我还时常想起。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我也一天天长大,难忘的温馨太多,叫一时无法用言语道尽。

我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温馨的局面无数次定格于我的脑海,让我的生活更幸福,让我的生活更快乐,让我的人生更精彩,我会把这些温馨的画面铭刻在我的脑海中,直到永远!。

难忘岁月的经典句子

难忘岁月的经典句子

难忘岁月的经典句子
时光经过,流转着满满的回忆与思绪,往昔珍藏的那些记忆也藏
在心底,依旧清晰脆切。

当细读岁月回荡下的经典句子,思绪便随着那熟悉文字发酵,句
子犹如写给自己的佳句,耳边如传说一般回荡。

第一句是:人生在世,未来古往今来,别总用昨天的眼光看今天,你可以从眼前的每一段经历开始重新创造,时间跌宕起伏,走过的路,曾经有过的感动。

过去的疤痕经不起时间的折磨,那些浓情蜜意总会无影无踪,如
果不能永久屹立,那就让它给未来留下点温柔。

唱那曾经唱过的歌,
穿那曾穿过的衣衫,那时候的快乐与温暖,让人感受到时光的美。

第二句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温暖,
有的快乐,有的折磨,总需要勇敢的走过,即使你受尽折磨,也不要
灰心,重新起头吧!对这个世界,对自己,要有信心,只有勇敢的站
立才能触碰天空之梦!多想带着自己最美好的时光步入爱情的洞穴,
有彼此一起温暖着未来!
第三句是:走过每一处风雪来时,不要总落下眼泪,要努力给自
己创造一种勇敢的感觉,一种不断应对失落的信心,一种勇敢去追求
的魄力,一种看似无穷尽的勇气!它会让你收获美好,让你得以做梦,让你仰望星空,让你奔跑青春!
时光久远,难忘岁月,即使时间一去不复返,那么一句句经典句子,就是心里最牢固的珍爱,是一颗温暖的心,一段醉人的回忆。


住那些经典的句子,就是对岁月的最牢固认知,就是对时光最真挚的
祝愿,从现在开始,慢点走,珍惜这些自由的时光!。

浅析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是一部以红旗渠建设为背景的历史题材电视剧,该剧通过讲述红旗渠建设的艰辛和辉煌,展现了一批普通人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和崇高品质。

剧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通过他们的塑造,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人民的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风采。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工程师方开泰。

他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同时也是红旗渠的缔造者。

在剧中,方开泰被塑造成了一个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英雄形象。

他不畏艰难,敢于冒险,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他的形象展现了红旗渠的奋斗者们的风采,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特殊历史时期的自强不息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剧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方开泰的妻子杨奎。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在红旗渠建设的过程中,她展现了出色的毅力和勇气,成为了丈夫方开泰坚强的后盾。

她在剧中的形象是一个顽强的女性形象,她勇敢坚定,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展现了出中国妇女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坚韧和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另一位关键人物——沈国光,他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年轻人。

在剧中,他不仅是红旗渠建设的参与者,更是一位默默奉献的热心人。

他形象鲜明,展现了中国普通人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热情和奉献精神。

他用自己的行动激励和感染着身边的人,带动了身边的人积极参与红旗渠的建设。

剧中的一些配角形象也是非常鲜活。

工程队长王五,他是一个真诚可靠,充满正能量的人,他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直负责带领着工人们建设红旗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红旗渠英雄人物的形象。

又工人中的小李,他是一个乐观,努力向上的人物形象,他在剧中用自己的坚守和努力,展现了中国普通人在艰苦环境中的顽强不屈。

《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鲜活生动,他们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特殊历史时期的风采和精神面貌。

无论是主人公的塑造还是配角的刻画,都展现了出中国人民在艰苦岁月里的坚韧和拼搏,值得一看。

五年级写景作文:难忘岁月,难忘事_450字

五年级写景作文:难忘岁月,难忘事_450字

三一文库()五年级写景作文
难忘岁月,难忘事_450字
他,曾经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后来,因为
一次小事,我们的友谊破裂了。

那是在一个下午,他没有带笔袋,便向我借笔。

我当时正在赶制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

便
随口说:“没带。

”可我万万没想到,他竟然和
我绝交了。

我一气之下撕掉了我和他记录友情
的日记本。

有一天,我收到了他的短信:“滋
味怎么样?”
我冷冷一笑,回了句:“没有您的日子,
好极了!”傻子都能听出来,我在讽刺他。

第二天,我发现他脸色铁青,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我心中大喜,一天都没理他。

回家后,他又发
来一条短信:“是我不对,和好吧?”我想:
现在知道求饶啦?晚了!我回了条:“死心吧!”手机又响了,我看也没看,直接把手机关掉。

结果,那竟然是老师临时改作业的通知!我因
为没完成作业,被老师罚找家长。

可他突然说:“他的作业落我家了!”说着
他拿出了一张纸。

老师看过后又问:“那你的
20 × 20。

离休干部田希候向丹东市档案馆捐赠自传《难忘岁月》

离休干部田希候向丹东市档案馆捐赠自传《难忘岁月》

离休干部田希候向丹东市档案馆捐赠自传《难忘岁月》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上半月》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近日,87岁高龄的丹东市水产局离休干部田希候老人来到丹东市档案馆,将他撰写的自传《难忘岁月》无偿捐献给档案馆。

该自传真实详尽地书写了他从1923年出生到1993年70年的经历,其中包括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抗美援朝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以及离休后所有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历程。

【总页数】1页(P44-44)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9.276.1
【相关文献】
1.田雪林向省档案馆捐赠档案 [J], 张彦河
2.沈阳市原市长刘宝田同志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在市档案馆举行 [J], 无
3.著名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将珍藏的270余件名人字画捐赠给沈阳市档案馆——“每幅作品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 [J], 张美琳
4.王旗女士向吉林省档案馆捐赠王希天烈士档案资料 [J],
5.《难忘青春岁月——上海知青在江西》档案图片展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展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郭纪祥,60后。

网名:时尚帆, 陕西省凤翔县人,陕西省《古都文萃》杂志副主编,曾发表过多篇散文。

难忘的岁月作者郭纪祥陈西平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风靡全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早已尘埃落定了。

然而,在那个非常时期里所涌动出来的真挚情感,是让那一代人无法忘记和值得永远怀念的岁月。

作为当年的下乡知青,现在已经都是五十多岁了。

事隔三十多年时光,每当回忆起那些知青年代的一幕幕往事,让人从内心深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总会令人感慨万千。

当时十七八岁时,也正是现在中学生参加高考的年龄,就已经成为了知青中的一员,在广阔的天地里要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练。

因为,在那个时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的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那响亮的口号曾影响着那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

时至今日,又有谁能说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对还是错呢?对于“上山下乡插队落户”这句当年最为流行和时髦的口号,已不算陌生。

一股青春的洪流正从学校涌向了广阔的农村,涌向了茫茫的田间原野。

在那个日子里,凡是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们,正处在了人生命运自我选择的关键时刻。

为了响应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对于当时学生的选择决定,家长们也没有明确表态或给予支持,但也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

仅仅在递给他们户口本要办理迁移手续时,只是很平淡地告诉他们:“也只有下乡这条路,在农村锻炼锻炼也好”。

到农村插队落户,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是那个年代执行毛主席指示最为具体的行动,是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用自身的行为去冲击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轻视农业劳动,看不起农民的旧思想旧习惯的那么一种积极革命的表现。

多年以后,回忆起当时的那一种冲动,显然觉得当年是多么地幼稚和可笑。

十几岁年龄的孩子是不是都是那样的单纯和天真呢?没有真正迈入社会的大门之前,总幻想着轻轻松松一步就能踏进去,没有到过农村,却在脑海里曾无数次地憧憬着乡村的美好景色。

那是在1975年11月28日,是离开省城到农村插队落户的日子。

这一天,对于西安知青来说是终生难忘,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记得那一天,冬日的阳光暖暖的。

西安城里为了送别轻工系统这一大批学生,可以说是达到了万人空巷。

街道上到处是悬挂的横幅标语和一排排夹道欢送的人群。

市中心的新城广场上,更是人头攒动,彩旗飘扬,欢歌笑语,热闹非凡。

广场上早已挤满了摩肩接踵的人群,高高竖立的电线杆子上的扩音器里正在一遍遍地响着嘹亮的毛主席语录歌曲。

每一辆汽车(大卡车)旁边是即将要起程的学生们,被前来送行的亲人团团围住,他们一个个神情激动面带微笑,即使内心伤感,可面对如此浩大的送行场面,也不能不被这情感所淹没。

人群中到处看到的是,哭红肿的眼睛和亲人们那谆谆的私语,母亲们泪水涟涟,重复着不知说了多少遍的絮叨话;父亲们沉默无语的忙着往汽车上递送着行李;知友们相互之间紧紧地拉着双手舍不得放开,一遍又一遍地诉说着平安保重的话语;就是关系很一般的同学,平日见面都不大说话的,此时也会向你投来了依恋的目光,不得不令人感动不已。

其实,说句实话,在那个年龄段里,对即将迈进的社会模样,认识还是相当模糊,对应社会上林林总总的市井百态还是一个未知数,还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

甚至可以这么说,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能迈出脚下的第一步,而不知前面的道路究竟有多长?据回忆,当时西安缝纫机厂的知青被分配到凤翔县尹家务公社闫家务大队,从平坦光亮的大城市一下子来到起伏不平的农村土路上,好似有一种跨越式地域反差。

在一天之内,从早上热热闹闹的楼宇林立的都市风景中,一下子跌落到傍晚时分那广阔冷清和寂静之中,视觉上的感受好象变幻太大了,一时间还适应不了。

经过七、八个小时的颠簸,四辆大卡车终于在下午五点多到达了目的地闫家务大队。

当时大队还组织了小学生们列队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知识青年。

在大队会议室还举行了欢迎仪式,文艺宣传队也为欢迎知青的到来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其中一位农村女青年表演的眉户《梁秋燕》,唱腔委婉动听,给知青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暮色迷漫和炊烟缭绕的雾气袅袅之中,村民们听说新来了几个知青,便纷纷来到了的新家。

这些面孔陌生的村民好奇的只是围住知青“嘿嘿”的发着友善的笑声,嘴里面还说着令人费解难以听懂的方言土话。

不算宽敞的小院和不大的房间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只有相互之间连蒙带猜似懂非懂地进行着语言的沟通。

知青们清晰的记得这一天几百知青分布在凤翔县以西。

其中尹家务大队是西安玻璃厂、王堡村是西安自行车厂、西槐是西安造纸厂、槐嶺是西安搪瓷厂、小海子是西安缝纫机台板厂等等………当时在农村参加生产队劳动时的情景,至今仍然让他们记忆犹新。

现在他们回想起来,觉得劳动场景对知青的印象特别深刻,还真有意思的。

记得来年春季时,见到地里绿油油的小麦长得才有脚脖子那么高。

麦苗需要的是春雨的浇灌,而雨水不一定顺着农民的意愿频频能降落在大地上。

麦苗也不管有没有人对它的企盼,而总是延着它的自然生长规律成熟和成长起来。

眼瞅着地里的麦苗一天天地在起着变化,拔节抽穗,灌浆成熟,渐渐地由绿色变成了黄灿灿的一片。

艳阳高挂,照耀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

微风拂起,吹得金黄色的麦浪此起彼伏。

抚摸着沉甸甸的麦穗,仿佛已经闻到了那沁润的清香味道。

那时,每到收麦季节前,公社都要召开一次三干会(三级干部会议包括知青组长),集中两天时间在公社参加学习和思想动员会,从根本上要重视即将来临的三夏大忙工作,做好龙口夺食的战斗准备。

在参加三干会的闫家务大队第二小队知青组长陈西平(现为书法家),被会场的气氛所感染,激动的提起钢笔在三干会现场写下了一首《团结一心战三夏》的长诗,被当时公社宣传部领导看到这首鼓舞人心的诗词后,当即找来了正在参加三干会的西槐大队知青段振萍(退休)和郭花(退休)朗诵,并录制下来,在全公社广播上连续播放了好几天,当时在全公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陈西平回忆说:“在下乡的岁月里,很多劳动场面很感人,又身临其境,不由得就写出了平时写不出的东西”。

在这之后他还写出了《冬日的阳光》《北山纪游》诗和散文。

等到麦子快黄的时候,农民们开始掐着手指头盼望着搭镰收割的日子,因为,那是他们辛苦一年的希望所在。

开镰那一天,可真够热闹的。

几乎全村的老老少少都出动了,全都集合在那么一大片的麦田里。

有弯着腰低头不停点挥舞着手里的镰刀在专心致志收割麦子的;有跑前跑后拉着架子车装上满满当当的麦捆一趟趟往麦场上运送的;更有一些年龄大的老人与几岁的小孩子们则蹲在刚刚割完的麦茬地里认真地在捡拾着遗落的麦穗子,每个人都紧张地忙碌着。

可以从大家笑呵呵的脸上看出来,虽然干得是汗流浃背,可大家的心情是愉快的。

也许收割麦子的那一股新鲜劲还正浓,挥舞了一整天的镰刀,胳膊也竟然没感觉到痛。

收工后,他们走在夕阳西下,满天红霞的乡间小路上时,真的是难以抑制内心的愉悦心情。

夏季的天空显得是那么得湛蓝如洗,而夏日的骄阳更是灼亮眩目。

尤其是割麦子割到日头当午,火球般的太阳好象停在头顶上再也不动了,烤得大地是一片的滚烫。

麦垄地里更如蒸笼似的憋闷的让人简直透不过气来。

天气这么热,偌大的麦田地里竟连个遮阳的地方也没有,热气烘烘真让人有些受不了啦。

顶着大太阳参加夏收的劳动,算是领教了收割麦子的那么一种艰辛,知道了吃在嘴里的白面馒头的确来之不易啊。

身临其中已经尝到了那样的吃苦受累的苦涩滋味,也已没有了当初参加劳动的新鲜快乐的感觉。

因为,在太阳底下,脊背已被晒得火辣辣的疼,汗珠子就像蚯蚓爬似的一个劲地顺着脑袋和胳膊往下淌。

汗水流到了眼帘里,蛰得眼睛难受,衣裳也被汗水浸透了而紧紧地贴在身上。

当然,干庄稼活,无论从体能还是技能上是不可能与土生土长的农民们相提并论的。

尽管为此付出了精疲力尽的努力,但比起今后更加艰辛的劳动,它又算得了什么?这才是一个开始,第一次这样地接触夏收的劳动,以后还会在春夏秋冬的季节里遇到不知多少次的繁忙劳动。

要“熬”成地地道道的一个合格农民,真得是需要在时间上的长期体验和不停地锻炼才能成。

在整个夏收中,不论是收割碾打、堆垛装运,还是交售公粮,都经历了一点点,也确实感到很劳累。

说实话,要不是在毅力上承受着精神上的一种抗衡,靠忍耐在支撑的行为,恐怕早就坚持不住而溜号当逃兵了。

在修整平光的场地上,把一个个的麦捆子一层层的摊平铺开,然后,又一遍遍地不厌其烦地碾晒滚压,拍打扬场,翻堆起垛,直到麦粒归仓进库,麦秸成垛时为止。

当年,用机械化来碾场,好些农村还很难达得到。

大多是靠原始的人力和牲畜。

所以,我在麦场上干活时,每天上工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到饲养室(喂牲口的地方)里牵来牲口。

嘴里吆喝着,手中的鞭子不停地挥动着,转着圆圈,一遍又一遍地慢腾腾地碾压着麦穗。

烈日当头,戴草帽也难遮挡住强光的曝晒。

其实,碾麦子的活不算重,主要是晒难忍。

太阳底下牵着牲口转着圆圈,能把人晒得黝黑黝黑,能晒得掉一层皮。

记得在交公粮时,当走进粮站那高大的粮仓里,看到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子堆上搭着仅仅几根很窄的木板条,交公粮的农民肩扛背驮着粮食口袋沿着木板条佝偻向上攀爬时,说句实实在在的话,简直惊呆了,并在心里直发怵。

望着高大的麦子堆,不知道该咋样爬上去?咋样才能把“粮桩子”扛上去?细长条口袋的“粮桩子”,装满了足有百十斤的重量。

两眼发愣,一下子杵在了那里,真是犯愁了。

众目睽睽,已无退路。

当初坐在马车上的那么一股子威风劲已全然没有了。

可心里再发杵,再胆怯,也得撑着头皮硬往上扛呀,只好叉开两腿,站立稳当,弯下腰来,一侧身,一使劲,就把一袋粮食扛上了肩膀。

然后,战站栗栗地登上了那窄木板条做成的梯子,往上面爬。

真是的,空着手踩在晃晃悠悠木板上,恐怕都不敢迈着大步,何况我的肩上还负有沉重的“粮桩子”呢,只得一步一挪地慢慢地往上移动。

就这样,摇摇摆摆地好不容易爬到了顶端,倒掉了口袋里的麦子,总算是卸掉了肩膀上的“一座山”。

“粮桩子”压在肩上显得沉甸甸,双脚踩在晃悠悠的木板上更是吓煞人。

那一刻,弯腰驼背,肩上负重,前前后后都有人不容你停止半步,扛不动也得咬紧牙强撑着。

一趟上下来回,我已经是两腿发软,脑门子直冒虚汗,垂着头倚在墙边疲惫不堪地只有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紧张繁忙的“三夏”总算告一段落。

可是,如果想一想,以后每年的夏天就得这样的“熬”下去,恐怕骨头都得要累散架了。

真的不敢再往远处想了。

在秋日阳光照耀下,田边那一颗颗高高耸立的树木也是泛着葱翠绿色耀眼夺目的光彩,脚踏在刚刚犁过的那一块黑油松软厚泽沃土的上面,在阳光下,更是闪显出了那斑斑点点层层卷卷的亮光。

正在田间牵牛扶犁精心耕作的是一位年逾五旬的农民老汉,那一付憨厚朴实的身板和那一张在阳光下透露出褐红色布满皱纹黝黑的脸庞,显得是那样的神采奕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