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计划概述课件.ppt
合集下载
生产计划概述(PPT-114页)
数百名敌军在惊慌失措中被牛踩死。火牛阵初显神 效。
可是没持续多久,油棉烧完,疼痛减轻,电网后敌 人一放枪,这些牛又哗啦啦掉转头往回跑,搞得战 士东躲西藏。
敌人一个反冲锋,涌到前沿指挥所跟前,离林彪 、罗荣桓只剩几十米。 形势危急,罗荣桓指挥警卫员、通讯员、炊事员 迅速迎敌,贴身肉搏。 三纵队司令员肖克一见不妙,二说不说,拔出大 刀,大吼一声,“跟我来”,带领部队从侧面横击 过去,打退了敌人,化险为夷。 林彪擦一把冷汗,命令停止攻城。 火牛阵为什么失灵? 林彪百思不解。
(S&OP) 5.主生产计划
7.物料需求计划
9.详细作业计划
11.生产控制及反馈
生产计划 系统框架
8.能力计划 10.能力控制
MRP
需求 管理
客户 关系 管理 CRM
需求 预测
产品生命 周期管理
PLM
产品 数据 管理
产品 开发 过程 管理
企业资源计 划ERP MPS
MRP CRP
供应链 管理 SCM 物流 规划
Week
Demand 0.1 0.6
返回
▪预测误差及监控
➢预测误差是指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实际值与预测 值之间的差异,反映预测精度。 ➢评价方法: ➢平均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 ➢平均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 ➢预测误差的方差和标准差
误差来源
▪偏移误差:来源于变量有误、变量间关系定义错
误、趋势曲线不正确、季节性需求偏离正常轨道 、存在某些未知趋势 ;
德尔菲法预测的步骤如下: (1)设计调查问卷; (2)选择调查专家; (3)征询专家意见; (4)综合归纳分析结果,再反复进行调查; (5)提出预测结论。
德尔菲法的特点: (1)匿名性。(2)反馈性。 (3)统计性。
可是没持续多久,油棉烧完,疼痛减轻,电网后敌 人一放枪,这些牛又哗啦啦掉转头往回跑,搞得战 士东躲西藏。
敌人一个反冲锋,涌到前沿指挥所跟前,离林彪 、罗荣桓只剩几十米。 形势危急,罗荣桓指挥警卫员、通讯员、炊事员 迅速迎敌,贴身肉搏。 三纵队司令员肖克一见不妙,二说不说,拔出大 刀,大吼一声,“跟我来”,带领部队从侧面横击 过去,打退了敌人,化险为夷。 林彪擦一把冷汗,命令停止攻城。 火牛阵为什么失灵? 林彪百思不解。
(S&OP) 5.主生产计划
7.物料需求计划
9.详细作业计划
11.生产控制及反馈
生产计划 系统框架
8.能力计划 10.能力控制
MRP
需求 管理
客户 关系 管理 CRM
需求 预测
产品生命 周期管理
PLM
产品 数据 管理
产品 开发 过程 管理
企业资源计 划ERP MPS
MRP CRP
供应链 管理 SCM 物流 规划
Week
Demand 0.1 0.6
返回
▪预测误差及监控
➢预测误差是指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实际值与预测 值之间的差异,反映预测精度。 ➢评价方法: ➢平均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 ➢平均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 ➢预测误差的方差和标准差
误差来源
▪偏移误差:来源于变量有误、变量间关系定义错
误、趋势曲线不正确、季节性需求偏离正常轨道 、存在某些未知趋势 ;
德尔菲法预测的步骤如下: (1)设计调查问卷; (2)选择调查专家; (3)征询专家意见; (4)综合归纳分析结果,再反复进行调查; (5)提出预测结论。
德尔菲法的特点: (1)匿名性。(2)反馈性。 (3)统计性。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件(PPT 48页)
交货期 延期交货天数
A
B*
0
4
4
11
4
4+7=11
6
9
0
2
ZHM-2012
D 11 19 11+8=19 17 2
C 19 21 19+2=21 19 2
19
产品
A
生产时间
4
交货期
6
B
C
D
7
2
8
9
19
17
• 穆尔法:排序为A →D →C →B,1种产品延期交货。目的是使延 期交货的任务数最少
产品
A
• 生产作业计划是对生产与运作系统内较小空间范围 与较小时段生产任务的安排。
• 在空间上,它把主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分配给生产 与运作系统内各子系统;
• 在时间上,它把较长期的生产任务细分成较小时段; 在计划单位上,把完整的产品细分到产品的组成和 工序。
• 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期量标准的制 定、作业计划的编制、生产能力的核算和平衡、日 常生产派工、生产作业准备的检查。
连
流水线特点
小时
一班共计
续 流
1234
5
6
7
8 间断 间断 工作时
次数 时间 间(分)
水 线
装配简单制品
2
20
460
作
中
业
指
装配复杂制品
午
3
30
450
示
图
机械加工
休
表
(使用耐用期
息
长的工具)
4
40
440
机械加工
(使用耐用期 短的工具)
6
60
A
B*
0
4
4
11
4
4+7=11
6
9
0
2
ZHM-2012
D 11 19 11+8=19 17 2
C 19 21 19+2=21 19 2
19
产品
A
生产时间
4
交货期
6
B
C
D
7
2
8
9
19
17
• 穆尔法:排序为A →D →C →B,1种产品延期交货。目的是使延 期交货的任务数最少
产品
A
• 生产作业计划是对生产与运作系统内较小空间范围 与较小时段生产任务的安排。
• 在空间上,它把主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分配给生产 与运作系统内各子系统;
• 在时间上,它把较长期的生产任务细分成较小时段; 在计划单位上,把完整的产品细分到产品的组成和 工序。
• 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期量标准的制 定、作业计划的编制、生产能力的核算和平衡、日 常生产派工、生产作业准备的检查。
连
流水线特点
小时
一班共计
续 流
1234
5
6
7
8 间断 间断 工作时
次数 时间 间(分)
水 线
装配简单制品
2
20
460
作
中
业
指
装配复杂制品
午
3
30
450
示
图
机械加工
休
表
(使用耐用期
息
长的工具)
4
40
440
机械加工
(使用耐用期 短的工具)
6
60
《生产运作计划》课件
。
物料需求计划的优化方法
减少库存
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和计划,降低库 存水平,减少库存成本。
提高计划灵活性
考虑多种产品和物料的需求,提高计 划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协同供应链
与供应商和生产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 关系,协同制定物料需求计划,提高 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采用先进的计划工具和技术
利用先进的软件和技术工具,提高物 料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和效率。
详细描述
生产运作计划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计划,它是在市场预 测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任务、生产 进度、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规划,实现对企业生产活动的有效 控制和协调。
生产运作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总结词
生产运作计划旨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升企 业竞争力。
详细描述
动情况,计划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计划的制定
01
02
03
确定市场需求
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了 解市场需求和产品需求, 为制定生产能力计划提供 依据。
分析现有生产能力
评估企业现有设备和工艺 装备的生产能力,了解企 业实际的生产能力水平。
制定生产能力计划
根据市场需求和现有生产 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能 力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 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PART 03
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一种基于产品需求计划,通过物料清单、库存状态和主 生产计划等信息,推算出所需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的计划方法。
作用
确保生产所需的物料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可用,以满足生产计划的要求,同时优 化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
进度控制
物料需求计划的优化方法
减少库存
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和计划,降低库 存水平,减少库存成本。
提高计划灵活性
考虑多种产品和物料的需求,提高计 划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协同供应链
与供应商和生产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 关系,协同制定物料需求计划,提高 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采用先进的计划工具和技术
利用先进的软件和技术工具,提高物 料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和效率。
详细描述
生产运作计划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计划,它是在市场预 测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任务、生产 进度、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规划,实现对企业生产活动的有效 控制和协调。
生产运作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总结词
生产运作计划旨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升企 业竞争力。
详细描述
动情况,计划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计划的制定
01
02
03
确定市场需求
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了 解市场需求和产品需求, 为制定生产能力计划提供 依据。
分析现有生产能力
评估企业现有设备和工艺 装备的生产能力,了解企 业实际的生产能力水平。
制定生产能力计划
根据市场需求和现有生产 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能 力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 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PART 03
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一种基于产品需求计划,通过物料清单、库存状态和主 生产计划等信息,推算出所需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的计划方法。
作用
确保生产所需的物料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可用,以满足生产计划的要求,同时优 化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
进度控制
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PPT课件
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ppt课件
目 录
• 生产与运作管理简介 • 生产类型与运作策略 • 生产计划与控制 • 质量管理 • 供应链管理 •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未来发展
01 生产与运作管理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对企业生产与 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和 改进过程进行管理的科学。
目的
提高生产与运作效率和效益,满 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流水线生产时代
科学管理时代
以泰勒为代表,提出科学管理理 论和方法,强调工作标准化和效 率。
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采用流 水线生产方式,实现大规模生产。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时代
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多品种小 批量生产逐渐成为主流。
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与运作管理开始萌芽,以工 厂手工业为主导的生产方式。
感谢您的观看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全员参与,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都需要明确自己的 职责和权限,并按照体系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
质量改进的方法与工具
质量改进的方法
质量改进的方法包括目标管理、流程 图、因果图、检查表、排列图、直方 图和控制图等。
质量改进的工具
质量改进的工具包括数据分析工具、 实验设计、过程控制和六西格玛管理 等。
详细描述
在生产过程的控制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需要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生 产成本;需要加强进度控制,确保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 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4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质量管理的定义
可持续性发展
目 录
• 生产与运作管理简介 • 生产类型与运作策略 • 生产计划与控制 • 质量管理 • 供应链管理 •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未来发展
01 生产与运作管理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对企业生产与 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和 改进过程进行管理的科学。
目的
提高生产与运作效率和效益,满 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流水线生产时代
科学管理时代
以泰勒为代表,提出科学管理理 论和方法,强调工作标准化和效 率。
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采用流 水线生产方式,实现大规模生产。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时代
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多品种小 批量生产逐渐成为主流。
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与运作管理开始萌芽,以工 厂手工业为主导的生产方式。
感谢您的观看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全员参与,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都需要明确自己的 职责和权限,并按照体系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
质量改进的方法与工具
质量改进的方法
质量改进的方法包括目标管理、流程 图、因果图、检查表、排列图、直方 图和控制图等。
质量改进的工具
质量改进的工具包括数据分析工具、 实验设计、过程控制和六西格玛管理 等。
详细描述
在生产过程的控制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需要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生 产成本;需要加强进度控制,确保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 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4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质量管理的定义
可持续性发展
生产运作管理课件(PPT 46页)
生产运作示例:处理新鲜蔬菜
输入
新鲜蔬菜 金属薄板 新鲜水 能源 劳动力 厂房 设备
处理
清洗 制作空罐 切割蔬菜 烹制 装罐 贴标签
输出
罐装蔬菜
生产与运作系统举例
病人
生产运作管理及其实质
生产运作管理:对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系统或过程
进行规划、设计、组织与控制。
生产运 作过程
生产运作管理的实质:对有增值转换过程的有效管理;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基础上的资源高度集成;满足顾 客对产品和服务特定的需求。
• 生产运作系统的组织与控制 组生织产:运空作间管和理时包间括以上所有活动的管理
控制:质量、进度和费用控制
内容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
1.2生产运作分类
➢ 产品生产
• 连续性生产与离散性 生产
• 备货型生产与订货型 生产
➢ 服务运作
按劳动密集程度和与 顾客接触程度分为: 大量资本密集服务
卡诺模型可用于识别和培植企业的订单赢得要素
卡诺模型与核心竞争力的培植
兴奋型需求
期望型需求
未满足需求
满足需求 基本型需求
卡诺模型的延伸
生产运作战略
• 兔子与乌龟赛跑 • 战略方向与路线
战略选择
使命 目标 组织战略 职能战略 财务 营销 运作 策略 策略 策略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生产率及其度量
参考文献
• 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 许统邦,《生产管理学》,华南理工大大学出版社; • 龚国华,龚益鸣,《生产与运作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 理查德B.蔡斯等,《运作管理》,宋国防等译,机械工业出
版社,第八版; • 理查德B.蔡斯,尼古拉斯.J.阿奎拉诺,F.罗伯特.雅各布斯
第四章 生产与运作计划《生产与运作管理实务》 PPT课件
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使它们紧密衔接,以确 保按顾客要求的质量、数量和交货期交货。
(二)生产与运作计划的主要内容与指标
1)生产与运作计划的主要内容 企业的生产与运作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市场研究与综合计划。包括市场调查、预测与综合计划的制订。 (2)主生产计划。即生产大纲。是对全年生产进行综合平衡,对设
PS。
4.1.3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编制
3)制订生产作业计划的基本要求 生产作业计划的实质是把生产计划层层分解,具
体落实。因此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应详尽而具体。 制订生产作业计划时要达到下面一些基本要求: (1)确保实现交货期。 (2)减少作业人员和设备的等待时间。 (3)使作业加工对象的流程时间最短。 (4)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和停放时间。
(二)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主要内容与指标
2)生产与运作计划的主要指标 企业年(季)度生产计划,包括产品产量计划、产
值计划、产品出产进度计划、生产协作 计划等,这些计划是由一系列生产指标构成的。 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产品品种指标、产量指标、
质量指标、产值指标等。这些指标各 有不同的内容和作用,并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对
4.1.3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编制
4)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步骤 (1)收集信息资料,为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提供依据。主要信息资料
有:生产任务方面的资料;设计和工艺方面的资料;生产能力方面的 资料;生产准备方面的资料;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上期计 划的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资料。 (2)确定计划单位。计划单位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下达生产任务 所用的计算单位。它反映了生产作业计划的详细程度及各级分工关系。 一般常用的计划单位有产品、部件、零件组和零件。 (3)制定和修改期量标准。 期量标准是按每种产品分别制定的,不同生产类型条件下生产的产品, 生产过程的各个生产环节,在时间上和数量方面联系的方式不同,期 量标准也不同。 (4)确定编制方法。由于生产类型、生产专业化形式、生产方法不 同,其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也具有不同特点。
(二)生产与运作计划的主要内容与指标
1)生产与运作计划的主要内容 企业的生产与运作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市场研究与综合计划。包括市场调查、预测与综合计划的制订。 (2)主生产计划。即生产大纲。是对全年生产进行综合平衡,对设
PS。
4.1.3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编制
3)制订生产作业计划的基本要求 生产作业计划的实质是把生产计划层层分解,具
体落实。因此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应详尽而具体。 制订生产作业计划时要达到下面一些基本要求: (1)确保实现交货期。 (2)减少作业人员和设备的等待时间。 (3)使作业加工对象的流程时间最短。 (4)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和停放时间。
(二)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主要内容与指标
2)生产与运作计划的主要指标 企业年(季)度生产计划,包括产品产量计划、产
值计划、产品出产进度计划、生产协作 计划等,这些计划是由一系列生产指标构成的。 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产品品种指标、产量指标、
质量指标、产值指标等。这些指标各 有不同的内容和作用,并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对
4.1.3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编制
4)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步骤 (1)收集信息资料,为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提供依据。主要信息资料
有:生产任务方面的资料;设计和工艺方面的资料;生产能力方面的 资料;生产准备方面的资料;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上期计 划的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资料。 (2)确定计划单位。计划单位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下达生产任务 所用的计算单位。它反映了生产作业计划的详细程度及各级分工关系。 一般常用的计划单位有产品、部件、零件组和零件。 (3)制定和修改期量标准。 期量标准是按每种产品分别制定的,不同生产类型条件下生产的产品, 生产过程的各个生产环节,在时间上和数量方面联系的方式不同,期 量标准也不同。 (4)确定编制方法。由于生产类型、生产专业化形式、生产方法不 同,其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也具有不同特点。
生产运作管理PPT课件
04
生产运作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方针
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和 期望,为整个组织提供
指导。
质量策划
确定所需的过程、资源 和措施,以确保产品和
服务的质量。
质量控制
通过监控和测量过程, 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规
定的要求。
质量保证
提供足够的信心,确保 产品和服务满足规定的
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方法与技术
统计过程控制(SPC)
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发展,生 产运作管理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 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
02
生产运作战略与规划
生产运作战略
01
02
03
成本领先战略
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生产效率,实现产品价格 优势。
差异化战略
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 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 务,满足消费者独特需求。
目标集聚战略
实现企业目标
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目 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配置资源, 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从工业革命到现代工业管理理论的发 展,生产运作管理经历了手工业生产、 工厂生产和现代生产管理等不同阶段。
发展趋势
新兴领域
如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大规模定制 等新兴领域在生产运作管理中得到广 泛应用,提高了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 能力。
生产调度与控制
根据实际生产进度,调整生
生产流程设计
总结词
生产流程设计是生产运作管理的核心环节,它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量。
详细描述
在进行生产流程设计时,需要考虑生产工艺、设备布局、作业计划等因素,以 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顺畅。同时,还需要考虑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 管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安全。
《生产与运作管理》PPT课件
ppt课件 14
第三节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 性问题
(三)分析功能
一方面,分析工作对生产过程进行诊断和评价,综合 反映生产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完成生产计划的情况; 另一方面,分析工作可以给以后的计划工作反馈信息, 提供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同时,可以根据分析发 现的生产中出现的偏差,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改进生产 组织,实现优质、高效的生产。
第五讲:产品设计、工艺选择与生产能力规划
第六讲: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七讲:技术管理
第八讲:设备管理
第九讲:库存与物资管理
第十讲:质量管理
第十一讲:MRP和MRPⅡ
第十二讲:价值工程
第十三讲:目标管理
ppt课件 5
导言
• 参考书目:
1. 王关义:«生产管理»第二版,经济 管理出版社(推荐),2004年版
生产与运作管理
---现场管理人员实训
ppt课件 1
导言
什么是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PM)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 组织、分析和控制。
什么是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POM)是对制造产品或提供 服务过程中各种活动的计划、协调和实施。
ppt课件 2
导言
生产型与生产经营型企业的区别
(1)管理的目标不同(完成上级下达生产计划/满足市场和 顾客需求) (2)管理侧重点不同(对内的计划控制/如何谋求企业与外 界的动态平衡) (3)管理运用环境不同(传统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4)管理手段不同(行政命令+计划指标/一系列科学化管 理手段) (5)管理结果不同(准军事化经济组织,细胞僵化/赋予活 力,市场经济主体)
2.陈荣秋、马士华: «生产与运作管 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3.威廉·J ·史蒂文森: «生产与运作 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三节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 性问题
(三)分析功能
一方面,分析工作对生产过程进行诊断和评价,综合 反映生产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完成生产计划的情况; 另一方面,分析工作可以给以后的计划工作反馈信息, 提供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同时,可以根据分析发 现的生产中出现的偏差,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改进生产 组织,实现优质、高效的生产。
第五讲:产品设计、工艺选择与生产能力规划
第六讲: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七讲:技术管理
第八讲:设备管理
第九讲:库存与物资管理
第十讲:质量管理
第十一讲:MRP和MRPⅡ
第十二讲:价值工程
第十三讲:目标管理
ppt课件 5
导言
• 参考书目:
1. 王关义:«生产管理»第二版,经济 管理出版社(推荐),2004年版
生产与运作管理
---现场管理人员实训
ppt课件 1
导言
什么是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PM)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 组织、分析和控制。
什么是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POM)是对制造产品或提供 服务过程中各种活动的计划、协调和实施。
ppt课件 2
导言
生产型与生产经营型企业的区别
(1)管理的目标不同(完成上级下达生产计划/满足市场和 顾客需求) (2)管理侧重点不同(对内的计划控制/如何谋求企业与外 界的动态平衡) (3)管理运用环境不同(传统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4)管理手段不同(行政命令+计划指标/一系列科学化管 理手段) (5)管理结果不同(准军事化经济组织,细胞僵化/赋予活 力,市场经济主体)
2.陈荣秋、马士华: «生产与运作管 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3.威廉·J ·史蒂文森: «生产与运作 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生产运营管理课件(PPT 46页)
生产B所需时间(小时) 595 680 850 765 510 850 4250
总的生产所需时间 1720 1580 2050 2040 1860 1900 11150
注:X车间可用工时为1880小时/月
均衡生产时X车间的负荷
X车间均衡生产计划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总数
分配时间
1858
与生产能力相关的成本 主要是招聘、解聘工人的成本
库存成本 产品库存占用资金的成本、损坏成本、折旧等
延期交货成本 这种成本通常难以估算。包括延期交货引起的赶工成 本、机会损失等。
综合生产计划的策略
追逐策略:改变劳动力水平 当订货变动时,雇佣或解雇工人,使产量与 订货相一致。
稳定的劳动力水平——变化的工作时间 通过柔性的工作计划或加班改变工作时间进 而改变产量
主生产计划时界
• 主生产计划的结果是一个分时段的计划,在不同的时间分 段上,主生产计划对应的订单状态是不同的。
• 主生产计划订单分类:制造订单、确认的计划订单、计划
订单
总提前期 或 计划跨度
累计提前期(采购+加工)
制造订单 时区1 实际需求
确认的计划订单
时区2 实际需求和预测最大值
计划订单
时区3 需求预测值
MPS
120
120
120
待分配库存 35
90
120
120
量
• 对于上述四个订单,1、2、3号订单均可接受。
• 满足订单1后,第一周ATP量还剩10台(35-25)
• 满足订单2后,第三周ATP量还剩10台(90-80)
• 满足订单3后,第三周ATP量还剩5台(10-5)
• 订单4要求在第四周发货100台,现在第一周和第 三周的ATP总量为15台(10+5),少于订单要求 的量,因此可与买主协商,在第5周交货,否则只 好放弃。
生产运作与管理PPT课件
看板管理
通过看板传递生产信息,实现“后 工序领取”和“适时适量生产”, 控制生产现场的在制品数量。
04
物料需求计划(MRP)
MRP基本原理及实施步骤
01
原理:基于产品结构树和库存信息,通过计算机运算得出 所需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
02
实施步骤
03
构建产品结构树
04
设定物料采购提前期和安全库存
05
MRP实施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安全库存设置不合理,造成库存积压或短缺
MRP实施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01
解决方案
02
03
04
加强数据维护,确保数据准确 性
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稳定采购提前期
根据历史数据和实际需求,合 理设置安全库存水平
05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及标准介绍
进行MRP运算,生成物料需求计划
06
采购、生产和库存管理按计划执行
MRP系统组成要素及功能
组成要素 产品结构文件(BOM)
库存信息文件
MRP系统组成要素及功能
主生产计划(MPS) 功能
物料需求计算
MRP系统组成要素及功能
采购计划生成 生产计划生成
库存管理优化
MRP实施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 数据不准确,导致计划失真 采购提前期不稳定,影响计划执行
02
生产运作基本概念
生产运作定义与分类
生产运作定义
生产运作是指将各种投入要素(如人力、物力、财力、信息 等)转化为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出(如产品或服务)的过 程。
生产运作分类
根据产出形态的不同,生产运作可分为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 运作两大类。制造性生产是通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有形投入 转化为有形产出的过程,而服务性运作则是通过人的活动将 无形投入转化为无形产出的过程。
通过看板传递生产信息,实现“后 工序领取”和“适时适量生产”, 控制生产现场的在制品数量。
04
物料需求计划(MRP)
MRP基本原理及实施步骤
01
原理:基于产品结构树和库存信息,通过计算机运算得出 所需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
02
实施步骤
03
构建产品结构树
04
设定物料采购提前期和安全库存
05
MRP实施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安全库存设置不合理,造成库存积压或短缺
MRP实施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01
解决方案
02
03
04
加强数据维护,确保数据准确 性
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稳定采购提前期
根据历史数据和实际需求,合 理设置安全库存水平
05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及标准介绍
进行MRP运算,生成物料需求计划
06
采购、生产和库存管理按计划执行
MRP系统组成要素及功能
组成要素 产品结构文件(BOM)
库存信息文件
MRP系统组成要素及功能
主生产计划(MPS) 功能
物料需求计算
MRP系统组成要素及功能
采购计划生成 生产计划生成
库存管理优化
MRP实施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 数据不准确,导致计划失真 采购提前期不稳定,影响计划执行
02
生产运作基本概念
生产运作定义与分类
生产运作定义
生产运作是指将各种投入要素(如人力、物力、财力、信息 等)转化为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出(如产品或服务)的过 程。
生产运作分类
根据产出形态的不同,生产运作可分为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 运作两大类。制造性生产是通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有形投入 转化为有形产出的过程,而服务性运作则是通过人的活动将 无形投入转化为无形产出的过程。
第六章--生产运作计划与控制PPT课件
包括:产品产量计划、产值计划、产品 出产进度计划、生产协作计划等
2024/10/14
9
年度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 产量指标 产值指标 又包括:
➢商品产值 ➢总产值 ➢净产值
2024/10/14
10
年度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产值指标
2024/10/14
26
生产提前期
定义:指制品在各工艺阶段出产或投产日期比成品出产日 期应提前的时间。生产提前期又分为出产提前期和投产提 前期。
计算方法: 装配车间出产提前期 = 0 某车间出产提前期 = 后车间投产提前期 + 车间之间的保 险期 +(本车间生产间隔期 -后车间生产间隔期) 某车间投产提前期 = 本车间出产提前期 + 本车间生产周 期
2024/10/14
38
累计编号法
就是将预先制定的提前期转化为提前量, 确定各车间计划期应达到的投入和出产 的累计数,减去计划期前已投入和出产 的累计数,求得车间计划期应完成的投 入和出产数。
累计数是指年初或从开始生产该种产品 所计算的累计数。
为基准,往前推移(n-1)×ti+1作为零件在i+1 工序的开始加工时间。
2024/10/14
33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续)
n=4 t1=8分钟
t2=4分钟
m
m1
T平顺 n ti (n 1) min(t j ,t j1)
i1
j 1
t3=10分钟 t4=6分钟
m
m1
T平顺 n ti (n 1) min(t j ,t j1)
2024/10/14
20
2024/10/14
9
年度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 产量指标 产值指标 又包括:
➢商品产值 ➢总产值 ➢净产值
2024/10/14
10
年度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产值指标
2024/10/14
26
生产提前期
定义:指制品在各工艺阶段出产或投产日期比成品出产日 期应提前的时间。生产提前期又分为出产提前期和投产提 前期。
计算方法: 装配车间出产提前期 = 0 某车间出产提前期 = 后车间投产提前期 + 车间之间的保 险期 +(本车间生产间隔期 -后车间生产间隔期) 某车间投产提前期 = 本车间出产提前期 + 本车间生产周 期
2024/10/14
38
累计编号法
就是将预先制定的提前期转化为提前量, 确定各车间计划期应达到的投入和出产 的累计数,减去计划期前已投入和出产 的累计数,求得车间计划期应完成的投 入和出产数。
累计数是指年初或从开始生产该种产品 所计算的累计数。
为基准,往前推移(n-1)×ti+1作为零件在i+1 工序的开始加工时间。
2024/10/14
33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续)
n=4 t1=8分钟
t2=4分钟
m
m1
T平顺 n ti (n 1) min(t j ,t j1)
i1
j 1
t3=10分钟 t4=6分钟
m
m1
T平顺 n ti (n 1) min(t j ,t j1)
2024/10/14
20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PPT 60页).ppt
确定 计划 方案
反馈
实施 与 评价
13
生产运作能力
• 在给定的生产运作组织方式下,现有的生产运作能力 能否满足生产或提供服务的要求。
• 如何扩大生产运作能力。
• 生产运作经理必须考虑提供足够的能力,以满足目前 及将来的市场需求,否则就会遭受机会损失;
• 但生产运作能力过大,又会导致设施闲置,造成浪费。
16
生产运作能力:最大能力与最佳 能力
• 生产运作能力往往指企 业的最大能力
单位 平均 成本
• 企业的生产运作能力是 一个十分粗略的概念,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可 以通过许多方法作短期 调整,但生产成本会有 所变化。
最佳运营能力
产量
• 下凹的极值点表示最小
17
生产运作能力:影响因素
• 产品或服务 • 投入的资源数量 • 技术组织条件 • 时间
21
综合计划:主要目标
综合计划的目标
成本最小/利润最大 顾客服务最大化(最大限度满足顾客要求)
最小库存投资 生产速率的稳定性 人员水平变动最小 设施、设备的充分利用
22
综合计划:制定的策略
• 调整能力,适应需求 • 稳定能力,促进需求 • 组合策略 • 平准安排策略
23
主生产计划(MPS)
• 主生产计划是要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 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数量,实质上就是产品出产 进度的合理安排。
价格政策 非价格服务政策
供给管理(挤出更多短期能力)
需求管理(间接需求管理)
41
二、需求管理
42
直接需求管理:划分需求
预约系统(时间灵活)
——优点:及时的顾客服务和服务人员的高效率
——问题:
生产与运作管理(PPT 466页)
3 计划能力:指企业在计划年度内依据现有生产技术 条件,实际能达到的生产能力,为编制 生产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43
四 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1 具体产品 2 代表产品 3 假定产品
44
四 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1 具体产品
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的大量生产类型企业
2 代表产品
适用于:产品结构、工艺相似、多品种生产的企业。选择其中
工艺 改进
成本发生
工艺成熟 成本补偿
产品寿命周期曲线
时间
28
技术飞速发展
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 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给企业提供多样化 产品、用新的生产技术产出产品提供了 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因此企业不断面临 着生产技术的选择以及生产系统的重新 设计、调整和组合.
29
三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特征
17
一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 在需要的时候,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具有 适当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任务: (1) 保证和提高质量----质量管理 (2) 保证适时适量投放市场----进度管理 (3) 产品价格为顾客所接受----成本管理 (4) 资源要素管理----设备、物料及人力资源 管理 (5) 不断提高生产系统柔性(应变能力)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量定额 生产面积的生产效率
单位产品生产面积占用额和占用时间
总:设备与生产面积越多,工作时间越长,生产效率越高,则生产 能力越大
42
三 生产能力的种类
1 设计能力: 指企业在基建设计时,设计任务书和技 术设计文件中规定的生产能力
2 查定能力: 若企业没有设计能力;或企业有设计能 力,但在投产一段时间后,原设计水平 明显落后;或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发生重 大变化时,重新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
43
四 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1 具体产品 2 代表产品 3 假定产品
44
四 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1 具体产品
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的大量生产类型企业
2 代表产品
适用于:产品结构、工艺相似、多品种生产的企业。选择其中
工艺 改进
成本发生
工艺成熟 成本补偿
产品寿命周期曲线
时间
28
技术飞速发展
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 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给企业提供多样化 产品、用新的生产技术产出产品提供了 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因此企业不断面临 着生产技术的选择以及生产系统的重新 设计、调整和组合.
29
三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特征
17
一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 在需要的时候,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具有 适当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任务: (1) 保证和提高质量----质量管理 (2) 保证适时适量投放市场----进度管理 (3) 产品价格为顾客所接受----成本管理 (4) 资源要素管理----设备、物料及人力资源 管理 (5) 不断提高生产系统柔性(应变能力)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量定额 生产面积的生产效率
单位产品生产面积占用额和占用时间
总:设备与生产面积越多,工作时间越长,生产效率越高,则生产 能力越大
42
三 生产能力的种类
1 设计能力: 指企业在基建设计时,设计任务书和技 术设计文件中规定的生产能力
2 查定能力: 若企业没有设计能力;或企业有设计能 力,但在投产一段时间后,原设计水平 明显落后;或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发生重 大变化时,重新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熟练掌握生产大纲的制定 方法;
4.熟练掌握产品出产计划的 制定方法。
第一节 概述
计划管理:按照计划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编制计 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和拟定改进措施四个阶段。
一、企业计划的层次 (一)计划的层次:
1、战略层计划:涉及产品发展方向,生产发展规模, 技术发展水平,新生产设备的建造等。
效益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努力增产短线产品,厉行节约,实现增产增收, 力争达到一个没有水分的增长速度。 为此,必须积极贯彻以下五个原则: 1. 贯彻厂党委和厂职代会关于今年生产实际比 上年增长4%的原则,全年总产值一定要达到 或超过××××万元;
第一节 概述
2. 继续贯彻以质量求生存,生产抓提前 不靠后的原则;
车间级生产作业 计划 工序
加工路线、加工 时间、在制品库 存
生产车间或工段
计划期
1年
一月——一季 周、旬、日
(三)三种主要的生产计划
1、综合生产计划(生产大纲):根据企业所拥有的生 产能力和需求预测对企业的产出品种、产出速度和产出 时间、劳动力和设备配置以及库存等问题所做的决策性 描述。(主要是生产计划指标的确定)
三、制定生产计划的一般步骤及滚动式计划 (一)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
确定 目标
评估 当前 条件
预测 未来 环境 与条件
确定 计划 方案
实施 计划 评价 结果
图7-1 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
(二) 滚动计划法 这种方法是在每次编制修订计划时,要根据前期计
划执行情况和客观条件变化,将计划期向未来延伸一段 时间,使计划不断向前滚动、延伸,故称滚动计划法。
4、产品产值指标:是指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分类 (1)商品产值。指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可供销售的 工业产品(或劳务)的价值。
(2)总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的以货币计算的生 产活动总成果的数量
(3)净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通过生产活动新创造的 价值
5、出产期指标:为了保证按期交货确定的产品出产期 限。
2、主生产计划(产品出产计划):确定每一具体的产 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数量。包括进行商品出产 进度安排等。
3、物料需求计划:主生产计划确定后,要依靠物料需 求计划保证主生产计划所规定的最终产品所需的全部物 料及其它资源的及时供应。
生产运作计划的制定程序:
综合计 划
市场需求
·订单 ·预测
可行
主生产 计划
2、战术层计划:确定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所从事的生产 经营活动应该达到的目标 ,如产量、品种、产值和利润 3、作业层计划:确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如任 务分配、进度控制等。
不同层次计划的特点
项目
战略层计划
计划期
长(≥5年)
计划的时间单 粗(年) 位
空间范围
企业
详细程度
高度综合
不确定性 管理层次 特点
3. 贯彻设备开足、劳动力用足、生产能 力不放空的原则;
4. 贯彻编制计划严肃性、先进性和留有 一定余地的原则(超产幅度 5%~10%);
5. 贯彻计划综合平衡的原则。
作用: 1、使计划 的严肃性和 应变性都得 到保证。 2、提高了 计划的连续 性。
实际 完成 分析
计划修正因素 宏观政策 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新的五年计划 2006年制定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第一节 概述
××玻璃厂19××年第三季度生产计划书 继续贯彻×界人大×次会议精神和全国经济工
第七章 生产计划
第七章 生产计划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能力计划与处理 非均匀需求的策略
第三节 生产大纲的制定
第四节 产品出产计划的 编制
学习目标:
1. 了解生产计划的作用,理 解生产计划的层次和体系、 内容及主要指标;掌握制定 计划的一般步骤和滚动式计 划的编制方法;
2. 掌握生产能力和生产能力 平衡的内涵;掌握生产和服 务能力计划的内容;熟练掌 握非均匀需求的策略;
滚动计划法的特点:
(1)计划期分为若干个执行期,近期计划内容一般 制定得详细、具体,是计划的具体实施部分,具有指 令性;远期的内容则较笼统,是计划的准备实施部分, 具有指导性。
(2)计划在执行一段后,要对以后各期计划内容作 适当修改、调整,并向未来延续一个新的执行期。
2005年制定
五年计划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二)生产计划的层次(在企业计划中,生产计划属于 战术性计划)
计 划 层
执 行 层
操 作 层
生产计划的层次及特征:
计划层
执行层
操作层
计划的形式及种 类 计划对象 编制计划的基础
计划编制部门
综合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 产品
产品生命周期、 成品库库存
计划部门
物料需求计划
零件、毛坯、原 材料 产品结构、加工 制造提前期、零 件、毛坯、原材 料原有库存 生产部门
可行
可行
物料需 求计划
车间作 业计划
采购物 料计划
制造 装配
(四)生产计划的指标体系 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品种、产量、质量、产值
和出产期。 1、产品品种指标 企业在计划期内规定生产的产品品种数。 2、产量指标 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合格(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或劳务)的实物数量。 3、质量指标 指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质量方面应达到的水平。考核指 标如一等品率、合格品率、废品率、返修率、一次交验 合格率等。
高 高层领导 涉及资源获取
战术层计划
作业层计划
中(1年)
短(月、旬、周)
中(月、季) 工厂
பைடு நூலகம்细(日、班、小时、 分)
车间、工段、班组
综合
详细
中 中层、部门 资源利用
低 低层、车间领导 日常活动处理
第一节 概述
二、生产计划的层次 (一)生产计划的概念 生产计划是关于企业生产系统总体方面的计
划,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产品品种、 质量和产值等生产方面的指标、生产进度及 相应的布置,是指导企业计划期生产活动的 纲领性方案。
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加强计划管理和生产调度,进一步抓好企业整 顿工作,振奋精神,抓紧抓早。在提高质量、 增加品种、搞好节约、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努 力增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全厂总产值预计1~9 月可达到××××万元,为全年增产达标 ×××× 万元的78%。
第一节 概述
一、指导思想 企业管理者和全体职工必须认真贯彻提高经济
4.熟练掌握产品出产计划的 制定方法。
第一节 概述
计划管理:按照计划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编制计 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和拟定改进措施四个阶段。
一、企业计划的层次 (一)计划的层次:
1、战略层计划:涉及产品发展方向,生产发展规模, 技术发展水平,新生产设备的建造等。
效益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努力增产短线产品,厉行节约,实现增产增收, 力争达到一个没有水分的增长速度。 为此,必须积极贯彻以下五个原则: 1. 贯彻厂党委和厂职代会关于今年生产实际比 上年增长4%的原则,全年总产值一定要达到 或超过××××万元;
第一节 概述
2. 继续贯彻以质量求生存,生产抓提前 不靠后的原则;
车间级生产作业 计划 工序
加工路线、加工 时间、在制品库 存
生产车间或工段
计划期
1年
一月——一季 周、旬、日
(三)三种主要的生产计划
1、综合生产计划(生产大纲):根据企业所拥有的生 产能力和需求预测对企业的产出品种、产出速度和产出 时间、劳动力和设备配置以及库存等问题所做的决策性 描述。(主要是生产计划指标的确定)
三、制定生产计划的一般步骤及滚动式计划 (一)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
确定 目标
评估 当前 条件
预测 未来 环境 与条件
确定 计划 方案
实施 计划 评价 结果
图7-1 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
(二) 滚动计划法 这种方法是在每次编制修订计划时,要根据前期计
划执行情况和客观条件变化,将计划期向未来延伸一段 时间,使计划不断向前滚动、延伸,故称滚动计划法。
4、产品产值指标:是指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分类 (1)商品产值。指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可供销售的 工业产品(或劳务)的价值。
(2)总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的以货币计算的生 产活动总成果的数量
(3)净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通过生产活动新创造的 价值
5、出产期指标:为了保证按期交货确定的产品出产期 限。
2、主生产计划(产品出产计划):确定每一具体的产 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数量。包括进行商品出产 进度安排等。
3、物料需求计划:主生产计划确定后,要依靠物料需 求计划保证主生产计划所规定的最终产品所需的全部物 料及其它资源的及时供应。
生产运作计划的制定程序:
综合计 划
市场需求
·订单 ·预测
可行
主生产 计划
2、战术层计划:确定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所从事的生产 经营活动应该达到的目标 ,如产量、品种、产值和利润 3、作业层计划:确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如任 务分配、进度控制等。
不同层次计划的特点
项目
战略层计划
计划期
长(≥5年)
计划的时间单 粗(年) 位
空间范围
企业
详细程度
高度综合
不确定性 管理层次 特点
3. 贯彻设备开足、劳动力用足、生产能 力不放空的原则;
4. 贯彻编制计划严肃性、先进性和留有 一定余地的原则(超产幅度 5%~10%);
5. 贯彻计划综合平衡的原则。
作用: 1、使计划 的严肃性和 应变性都得 到保证。 2、提高了 计划的连续 性。
实际 完成 分析
计划修正因素 宏观政策 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新的五年计划 2006年制定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第一节 概述
××玻璃厂19××年第三季度生产计划书 继续贯彻×界人大×次会议精神和全国经济工
第七章 生产计划
第七章 生产计划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能力计划与处理 非均匀需求的策略
第三节 生产大纲的制定
第四节 产品出产计划的 编制
学习目标:
1. 了解生产计划的作用,理 解生产计划的层次和体系、 内容及主要指标;掌握制定 计划的一般步骤和滚动式计 划的编制方法;
2. 掌握生产能力和生产能力 平衡的内涵;掌握生产和服 务能力计划的内容;熟练掌 握非均匀需求的策略;
滚动计划法的特点:
(1)计划期分为若干个执行期,近期计划内容一般 制定得详细、具体,是计划的具体实施部分,具有指 令性;远期的内容则较笼统,是计划的准备实施部分, 具有指导性。
(2)计划在执行一段后,要对以后各期计划内容作 适当修改、调整,并向未来延续一个新的执行期。
2005年制定
五年计划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二)生产计划的层次(在企业计划中,生产计划属于 战术性计划)
计 划 层
执 行 层
操 作 层
生产计划的层次及特征:
计划层
执行层
操作层
计划的形式及种 类 计划对象 编制计划的基础
计划编制部门
综合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 产品
产品生命周期、 成品库库存
计划部门
物料需求计划
零件、毛坯、原 材料 产品结构、加工 制造提前期、零 件、毛坯、原材 料原有库存 生产部门
可行
可行
物料需 求计划
车间作 业计划
采购物 料计划
制造 装配
(四)生产计划的指标体系 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品种、产量、质量、产值
和出产期。 1、产品品种指标 企业在计划期内规定生产的产品品种数。 2、产量指标 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合格(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或劳务)的实物数量。 3、质量指标 指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质量方面应达到的水平。考核指 标如一等品率、合格品率、废品率、返修率、一次交验 合格率等。
高 高层领导 涉及资源获取
战术层计划
作业层计划
中(1年)
短(月、旬、周)
中(月、季) 工厂
பைடு நூலகம்细(日、班、小时、 分)
车间、工段、班组
综合
详细
中 中层、部门 资源利用
低 低层、车间领导 日常活动处理
第一节 概述
二、生产计划的层次 (一)生产计划的概念 生产计划是关于企业生产系统总体方面的计
划,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产品品种、 质量和产值等生产方面的指标、生产进度及 相应的布置,是指导企业计划期生产活动的 纲领性方案。
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加强计划管理和生产调度,进一步抓好企业整 顿工作,振奋精神,抓紧抓早。在提高质量、 增加品种、搞好节约、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努 力增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全厂总产值预计1~9 月可达到××××万元,为全年增产达标 ×××× 万元的78%。
第一节 概述
一、指导思想 企业管理者和全体职工必须认真贯彻提高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