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届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青岛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段高三期初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纸,共4页。
2.请将Ⅰ卷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Ⅱ卷材料题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秦代以后,大臣给皇帝的上书大都在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上书一般都以“臣等昧死”“臣诚愚鄙”等开头。
这说明A. 孔孟礼的观念全面传承B. “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的普遍信条C. 尊君卑臣成为官场常态C.古代农民缺乏商业致富的意识D. 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答案】C【解析】“歌颂君主圣明”是尊君,“贬损自己”是卑臣,所以材料说明尊君卑臣成为官场常态,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说法绝对,错在“全面”继承,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成为大臣的普遍信条而非社会的普遍信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中的“歌颂君主圣明”是尊君,材料中的“贬损自己”是卑臣。
2. 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
这说明中国古代A. 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B. 商品经济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中国古代的商品化是被动的,即商品经济是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是反映小农经济问题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工商食官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D.工商食官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3. 唐法典《仪制令》规定:“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这表明唐朝时A. 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B. 法律制定凸显三纲五常思想C. 严刑峻法是立法的指导思想D. 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可知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故A项正确;“贱贵、来去、少老和轻重”与三纲五常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严刑峻法是立法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行路让行问题,并不能说明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故D项错误。
2017-2018届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三10月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2018高三10月份检测历史试题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小题,满分60分)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2、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
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3、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
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
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A.三大改造 B.中苏关系 C.文化大革命D.‚三面红旗‛4、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5、1979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扩权改革的五个文件,1980年起要求推行劳动合同制,此后又进行了利改税、基建拨改贷、推行工效挂钩、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等改革。
这说明了A.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发展6、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7、‚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山东省青岛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 文综历史
青岛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高三文综历史 1.3024.殷商时代,把能支配自然变化和人类祸福的超自然能力称为“帝”,占卜、祭祀和巫术活动盛行。
周代以来,对天的认识开始强调道德意识,“敬德保民”的思想和礼乐制度使西周从殷商时代的“神本”文化转为“人本”文化。
这一变化反映出A.宗教观念趋于淡化B.民本思想得到推广C.理性意识有所增强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5.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设置专门场所以供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居住,并用“归正”、“慕义”等词为其居所定名。
此举旨在A.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B.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C.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D.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26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D.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27.“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
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C.历史记述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D.《资治通鉴》的史学研究价值不高28A.外国资木主义基本控制中国的商品市场B.在洋布倾销之下中国土布生产遭遇重挫C.鸦片战争后传统棉纺织业仍然相对稳定D.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的生命力仍然旺盛29.19世纪60年代,在从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淮军集团到洋务集团的权力演变过程中,以总理衙门成立为代表,清廷呈现出权力外移的趋势,最终形成了整合各种新势力和新制度的洋务体制,与王朝旧体制并存。
这种二元化体制A.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起步B.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C.抑制了半殖民地化的发展趋势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30.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日本代表牧野伸显说:“此次中国委员即非激于意气,出于偏爱,而为代表全体国民之活动,则留意中日根本关系而欲图永久亲善者,有乌可漠然视之乎?我国或因中国问题而陷于意外之难境,未可知也。
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考试高三历史试卷2015.11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题,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1.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
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
材料主要说明了A.宗法制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B.宗法制有效地维护了西周的统治C.宗法制深刻影响了封建统治D.宗法制保证了封建统治的稳定性2.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下。
监察官员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
这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A.权力的高度集中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澄清吏治,加强官僚队伍建设D.加强监督,防止地方割据3.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个“世袭社会”的回潮。
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选富基础C.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权力分配标准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4、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代的阁臣A .位高权重B .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C .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D.是明代祸乱的根源5、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
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
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
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实于自己呢?”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最能表明A.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B.该案体现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C.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D.该案违背了民主制的基本原则6.1811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三历史试卷第Ⅰ卷60分1.孔子弟子子贡鬻财于曹、卫之间,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
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以与之抗礼,致使孔子名扬于天下。
这说明A.儒家思想反对重农抑商 B.商业发展冲击等级制度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瓦解 D.儒家弟子受到诸侯重用2.汉朝桑弘羊说‚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
……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作者主张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C.工商官营,反对豪民并兼 D.巩固统治,关注民生3.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不可谓不发达,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但是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
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
由此可以得出A.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B.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C.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4.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
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 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 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5.钱穆《国史大纲》中指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此田亩最有可能是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因军功而受赏的土地6.图8是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B.商品经济达到相当高的水平C.金属冶铸水平的地区差异很大 D.经济发展不平衡7.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右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8.‚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
2017届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保密★启用前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三历史试卷2016.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Ⅰ卷共8页,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Ⅱ卷共3页,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0.5mm)写在答题纸上。
3.试卷卷面分5分,如不规范,分等级(5、3、1分)扣除。
第Ⅰ卷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诗人白居易《对酒》诗写道: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诗中表达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流派最为接近( )A. 理学B. 法家C. 道家D. 墨家2.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3.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
”这里的“工师”是()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C.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4.《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
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
”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C.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5.宋代理学家构建了一个自古至宋以来的儒家思想传承谱系,谓之“道统”,并宣称其阐释的理学思想是“道接千载”,下列人物不在他们的“道统”中的是()A.周公 B.孔子 C.孟子 D.董仲舒6.王夫之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2018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文科综合(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纸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2.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某博物馆有一文字残缺的史籍,其中有一段内容是:‚□曰丞相,□曰宰相,□设计相,至□则丞相废。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秦B.唐C.宋D.明14.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D.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15.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的同时,都不尽照抄照搬,而是有所损益变通。
其中孙中山领导建立的民主政体,对美国政体最为显著的变通是A.责任内阁的权力重心B.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C.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D.主权在民的民权原则16.《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这里描述的是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17.图6是《1945—1949年中欧形势图》,对其理解准确的是A .巴黎和会召开,民族国家独立B .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对抗C .美苏操纵欧洲,北约华约对峙D .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18.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清楚。
3.选择题选好答案后,用2 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35*2=70分)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A. 大量可供开垦荒地的存在B.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C. 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D. 劳动者积极性提高2.下列水利工程属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是()A. 井渠 B. 都江堰C. 灵渠D. 郑国渠3.“……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 ) A. 自给自足 B. 精耕细作C. 男耕女织D. 家庭经营4.《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该材料体现了汉代的经济政策是()A. 苛捐杂税 B. 重农抑商C. 休养生息D. 朝贡贸易5.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A. 灌溉工具 B. 冶铁工具C. 播种工具D. 纺织工具6.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 井田制 B. 均田制C. 屯田制D. 摊丁入亩7.唐诗《田家》云:“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 雇佣关系的出现C. 富裕安逸的生活方式D. 工商皆本的政策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A. 邸店 B. 柜坊 C. 飞钱 D. 坊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产生的时间是()A. 汉朝 B. 唐朝C. 宋朝D. 明朝10.《元史》中载:“(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仍撰(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精品
青岛二中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学段高一历史模块考试命题人: 高一历史集备组审核人: 张晶华说明:1.本试巷由Ⅰ卷、Ⅱ卷组成,共4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将第Ⅰ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写到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交答题纸。
第I卷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祖先祭祀是古代社会与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宗庙活动只有宗子”才有主祭的资格。
此规定源于A.“推恩令”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2.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A.浓厚的宗族色彩B.发达的礼乐制度C.浓重的神权色彩D.强烈的等级意识3.史学家钱穆曾说: “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4.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这三者的共同目的是A.巩固国家统一B.加强中央集权C.强化贵族特权D.加强君主专制5.下列信息概述了某朝代政治上的部分特征.这应该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6.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械,南越海表。
......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
”为管理这广袤的疆土,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7.“(明) 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
”材料反映了内阁A.大学士拥有决策权B.获得统领六部的权力C.地位逐渐提升D.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8.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A.秦朝的太尉B.唐朝的中书省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9.观察下表(部分),该表反映的历史主题应是A.秦朝地方行政区划B.汉代十三州部分布C.元朝地方行政区划D.清朝地方行政区划10.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某中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过时光隧道在一起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岳麓版
山东省青岛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青岛某中学历史探究小组围绕西周的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其中关于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的实质得出的正确结论应该是A.嫡长子继承制B.都维护封建统治C.都属于等级制D.都是大宗和小宗关系【答案】C【解析】考察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其实质都是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的工具。
AD是宗法制的特点,B项说法错误。
2.封泥又叫“泥封”。
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
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
下图是西汉时期关于地方制度的封泥,从中不能获取的历史结论是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王玺”A.西汉地方上继承秦朝制度B.西汉初年分封同姓王C.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D.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答案】D【解析】考点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
材料中西汉同时存在郡县,说明西汉继承了秦朝制度推行郡县制,一方面又实行分封同姓诸侯王,即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D项材料无体现。
3.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答案】B【解析】考察学生逻辑分析能力,ACD说法本身错误。
明太祖废丞相,直接掌管六部。
4.右边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章节名称A.环境:大陆与海洋B.政体:帝制与共和C.传统:专制与民主一、雅典:从部落联盟到国家二、从寡头政治到民主制度三、华夏:从酋邦到国家四、从宗法制到专制主义D.基础:农业和商业【答案】C【解析】考察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材料反映了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中国专制主义政治的建立,综合反映了中西政治传统差异。
山东省胶州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模块检测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7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43分。
39. (15分)(1)理由:商业资本运作缺乏经济效益;道德义务超过商业利益;商业缺乏法律保障;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商业资本的发展等。
(3分,答出3点即可)影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未能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4 分)(2)差异原因: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经济政策仍以重农抑商为核心;儒家传统观念固化,社会缺乏私有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等。
(4分,答出2点即可)英国:君主权威不断削弱,人治社会逐步向法治社会过渡;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外的殖民扩张促进商业资本的膨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传播等。
(4分,答出2点即可)40.(12分)示例1:信息:蒸汽机的使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4分)说明:19世纪中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时期,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已应用到工业生产和近代交通领域中,想象画中的机器人是用蒸汽机作动力的,反映了蒸汽机的使用给人们带来无限遐想的社会效应。
(8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2:信息:工业革命带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
(4分)说明:尽管想象画中的机器人只是人们的遐想,但将机器人用于农业生产,说明人们迫切需要进行农业技术的变革,也说明了工业革命对农业技术革新的影响。
(8分,言之成理即可)41.(16分)(1)相同:国家干预经济,关注民生。
(2分)不同:杜鲁门注重解决就业问题;艾森豪威尔重视发挥地方、私人作用,保障黑人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里根限制中央政府权力,推行大规模减税;克林顿重视中产阶级,重视新技术、新经济。
(8分)(2)基本精神:最大限度保障美国民众利益。
(2分)作用:敦促国会立法;努力减轻社会和人民负担;简政放权;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发展;加大政府基础性和风险性投资力度等。
(4分,答出4点且言之有理即可)注:此答案仅供参考。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
2017届山东省胶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38题1.西奥多·舒尔茨在《传统农业的改造》中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B.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C。
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D.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等【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传统农业是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这一经济形态具有自给自足、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以种植业为主等显著特点,综合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说法错误,均排除。
故本题选D.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C。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
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根据题干材料“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可知土地在家庭成员之间流动频繁,故D项正确。
A项说的是政治方面,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方面,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耕织分离,故排除B项;C项材料也体现不出来.3.《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
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
这一经济思想A。
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C.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D。
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租佃关系是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产生的,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知管子主张用分户经营取代集体经营,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故B项正确;重农的经济政策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提出,而管子生活于春秋时期,故C项错误;分户经营并不能说明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4.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从“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练习题第Ⅰ卷(共48分)24.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25.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C.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D.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26.德国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
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比较合理的是A.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利益,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共同争取的权利B.德国迫切要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法国要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C.德国是为了维护军国主义传统,法国君主派是为了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D.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27.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教授在评论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写道:“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 反封建的人没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
”这一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天平天国运动28.有学者提出,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
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背景是A.都因为国际战争而引发 B.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都已经成熟C.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29.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C.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D.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30.著名纪实文学作家陈敦德出版了两部外交纪实著作:《解冻在1972》和《起航在1979》。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部著作的主题应是A.中美关系从解冻到建交B.中日关系从解冻到建交C.中苏关系从解冻到建交D.中日建交到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31.有一部讲述我国商帮商人情感世界的黄梅戏,其中有一段歌词:“我是一只雁,南来北往任遨游;我是一朵云,飞来飞去遍九州……浪迹商海暂分手,我心永远系徽州!”这段歌词反映的史实应发生在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32.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33.阅读下面的《英国出口总额(万英镑)示意图》,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最准确的信息是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 B.英国是世界上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C.英国已逐步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34.叶书宗在《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中写道:“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下列关于“改变”的表述,正确的是A.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指令性计划经济B.从单一的公有制到多种所有制并存C.从直接过渡到间接过渡D.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35.关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①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政府公共开支逐年增加③股份公司不断增加,股票呈现分散化趋势④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循环的规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第Ⅱ卷(共52分)41.(18分)政治制度的差异性影响着东西方文明的历史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王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皇帝之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及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策——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
新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两种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新政体既保留了“传统形式”又有“根本性的变化”的原因。
(4分)怎样理解美国民主是“产生于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方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的认识。
(6分)42.(16分)冷战后关于国际局势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
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
(1)依据材料,归纳作者对冷战结束前后世界冲突不同的认识。
(4分)材料二美国《外交》杂志的编辑认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是继1947年乔治·凯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最富有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
(二战后初期,作为美国外交官的乔治·凯南撰文指出,美国对苏联必须有“一种长期的”,“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的政策。
)(2)分析指出材料中两种国际关系理论的相同之处。
(2分)结合所学列举美国实施乔治·凯南“遏制”政策的表现。
(4分)材料三国际上也有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
”(3)依据材料归纳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并简要评述。
(6分)43.(18分)阅读中外经济史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商业革命”的突出特点。
(4分)“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2分)材料二(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后的国际商路与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相比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4分)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原因。
(6分)高三历史练习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计48分。
24.C 25.B 26.D 27.D 28.A 29.D 30.A 31.D 32.B 33.D 34.A 3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
41.(18分)(1)特点:东方国家的主权在君;西方国家的主权在民。
(或答东方国家君主专制,西方国家人民主权) (4分)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亚 洲欧 洲非 洲好望角麦哲伦海峡亚 洲(2)原因:君主和议会仍是政府的主要组成部分;议会的权威开始高于君主,并逐渐形成君主“统而不治”的局面。
(4分)理解:美国的民主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行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4分)(3)认识:是东西方不同社会状况造成的;都对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都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政治制度的差异性决定了政治文明的多元化等。
(6分,答出三点且言之成理即可)42.(16分)(1)认识:冷战结束前属于意识形态的冲突;冷战结束后属于文明的冲突。
(4分)(2)相同:制造国际冲突。
(2分)政策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等。
(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观点:福勒认为,世界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及大国对小国的不尊重,而非文明。
(2分)评述: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冷战结束后,发生了许多世界冲突,主要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发动阿富汗战争、发动伊拉克战争,武装干涉利比亚等。
(2分)这些冲突表面看确实是带有文明冲突的痕迹,但实质却是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积极奉行单边主义,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
(2分)43.(18分)(1)特点: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了工商业市镇;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等。
(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爆炸性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2)变化:开辟了以欧洲为中心、通向其他地区的海上航线;大西洋成为世界最繁忙的交通要道;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欧国家成为商路的中心地区等。
(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原因:新航路的成功开辟;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2分)(3)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6分)注: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文字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