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英文标题)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伤寒(全科医学) ppt课件

伤寒(全科医学)  ppt课件
伤寒 (typhoid fever)
2017/7/4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一、病原学
1、病原体: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 群。
2017/7/4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2017/7/4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2017/7/4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二、流行病学
呈散发,偶有流行。
1、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病人:从潜伏期即由粪便排菌,起病后 2-4 周 排菌量多,传染性最大。 带菌者:慢性带菌者是伤寒传播和流行的主要 传染源
2017/7/4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2.伤寒沙门菌培养: ①血培养 为最常用的确诊伤寒的依据。病程 第1—2周的阳性率最高(80%一90%) ②骨髓培养 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阳性持 续时间亦较长。 ③粪便培养 3-4周阳性 ④尿培养 3-4周阳性 ⑤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培养 很少应用。 ⑥玫瑰疹吸取物培养。 不作为常规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3.肥达反应(Widal reaction,WR): (1)评价肥达反应结果时应注意以下6点:
①抗原抗体的直接凝集反应 ②滴度:“0”抗体凝集效价在1/80或以上 “H”抗体凝集效价在1/160或以上 “AH”抗体凝集效价在1/80或以上 “BH”抗体凝集效价在1/80或以上 “CH”抗体凝集效价在1/80或以上
1.肠出血: (1)严格卧床休息,暂禁饮食或只进少量流质。 (2)严密观察BP、P神志变化及便血情况。适 当输液并注 意水电解质平衡。 (3)病人烦躁不安时,可适当使用安定药。 (4)使用一般止血剂,视出血量多少,适量输 入新鲜全血。 (5)大量出血经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 虑手术治床
肝脾肿大:第一周末即可出现肝脾肿大,可并发中毒性肝炎。 皮疹:病程6-13d出现,玫瑰疹,为淡红色充血性小丘疹, 多见于

伤寒教学PPT课件

伤寒教学PPT课件

菌体裂解释放出内毒素(主要致病因素)
伤 寒 杆 菌 电 镜 照 片
伤寒沙门 菌纯培养 的镜下形 态(革兰染
色)
二、病原学

抵抗力强
耐低温,-20℃可长期存活
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 但不耐热与干燥 60℃ 15min或煮沸后即可杀灭 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
二、病原学
菌体“O”抗原 鞭毛“H”抗原 表面“Vi”抗原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 重者出现谵妄,昏迷或病理反射等 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如并发心肌炎,则 相对缓脉不明显
ð Æ ¡ ² º » ± ¼ ¨ £ · ¢ È ª Î ý À © £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Ë É ® º ú ¾ ¡ Á á ½ Ë º
 å Î Ì
四、病理解剖
其他脏器的病理改变

脾脏:
肿大 充血、灶性坏死 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及伤寒肉芽肿 肝细胞局灶性坏死伴单核细胞侵润

肝脏: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7-23天,平均10-14天
典型的伤寒自然病程分为四期:
初期(病程第1周) 极期(病程第2-3周) 缓解期(病程第3-4周) 恢复期(病程第5周)
五、临床表现
①少量出血 ②大量出血
失,肿大的
脾脏开始回 缩。
3.1个月左右
完全康复。
战非伤寒。
2.消化道症状:食 欲减退、腹胀。
6.肝脾肿大
7.中毒心肌炎
2.肠穿孔
3.中毒心肌炎
本期仍可出
现各种并发 症。
3.全身不适、乏力
4.咽痛、咳嗽等。
五、临床表现
普通型:具有前述典型临床表现者。
轻 型:体温38℃左右,热程较短,全身 中毒症状轻,其他症状少见。多见于发 病初期已应用有效抗生素者或儿童。 迁延型:发热持久,病程长达数月之久, 肝脾肿大明显,见于血吸虫患者及免疫 低下者。

伤寒精品PPT课件

伤寒精品PPT课件
3、进入恢复期可进软饭,逐渐恢复至正常, 饮食量要逐渐增加,切忌饮食不节制及食用 生冷、粗糙不易消化食物,以避免发生肠穿 空或肠出血。
1、生命体征、面色、神志变化 2、大便颜色、性状、有无血便;并注意检
查大便隐血
3、如有肠出血时应注意有无血容量不足体 征
4、有无腹痛及肠穿空体征
1、 腹胀 腹胀时暂停食牛奶及糖类食物,并注意钾 盐的补充。可用松节油热敷腹部及肛管排气,禁用新 斯的明,以免引起剧烈肠蠕动,诱发肠穿孔或肠出血。 2、便秘 患者要保证至少间日排便1次,便秘者可用 开塞露或温生理盐水低压灌肠,忌用泻药 ,避免用力
学习目标
❖ 掌握伤寒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 ❖ 熟悉伤寒的流行病学特征、治疗要点及辅助
检查 ❖ 了解伤寒的病原学特点、发病机制
概念
﹡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 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 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及肠穿孔
(三)免疫学检查 1. 肥达反应 病程从第2周开始
,伤害抗体的阳性率逐渐增加,第 4周最高,可达90%,并可持续数 月
2.检测特异性抗原或抗体 均有 助于伤寒的诊断
常见护理诊断
❖ 体温过高 与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感 染有关
❖ 潜在并发症:肠穿孔或肠出血 ❖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高热及摄入
减少有关
护理措施:
采取消化道隔离,对排 泄物、呕吐物及其污染 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 (一)隔离与消毒 ❖ (二)一般护理 ❖ (三)病情观察 ❖ (四)对症护理 ❖ (五)心理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至热退后1周,卧床期间,协 助病人的生活护理。
2、发热期间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 无渣的饮食,少食产气食物(如牛奶等), 热退后5天改用少渣软食,做到少量多餐; 经常更换食物品种。

伤寒(英文标题)

伤寒(英文标题)
• 常发生轻型和顿挫型 • 呕吐腹泻多见 • 肝脾肿大突出 • 并发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较多
老年人伤寒特点 (characteristic in elder)
• 体温多不高 • 临床表现不典型 • 神经系心血管系统中毒症状重 • 易并发支气管炎和心功能不全 • 恢复慢,病死率高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test)
• 1659年,英国内科医生 Thomas Willis首 先描述 • 临床特征: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 系统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 • 少数病例可并发肠出血和肠穿孔
概述(summarization)
• 1873 英国内科医生William Budd阐明了 伤寒的发病本质,认识到它的传染性 • 基本病理变化是小肠淋巴组织的增生、 坏死
• 密切接触者
• 医学观察2~3周,如有发热立即隔离
• 带菌者检出
• 饮食行业血清Vi抗体超过1:20即可拟诊,大小便 培养阳性可确诊 • 带菌者治疗:疗程为四周,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应 作胆囊切除术。
切断传播途径 (break off transmission route)
• 勤洗手
• 喝开水
• 煮熟吃
恢复期(restoration stage)
• 4、5病周 • 细菌被消灭,症状逐渐消失,组织逐步 修复 • 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
不典型伤寒 (untipical typhoid fever)
• 轻型
• 顿挫型
• 迁延型
• 逍遥型 • 暴发型
儿童伤寒特点 (characteristic in children)
• 缓慢起病 • 体温阶梯上升 • 可有全身不适,酸痛,乏力 • 5-7天体温达到39-40度
极期(climax)

伤寒和副伤寒知识PPT课件

伤寒和副伤寒知识PPT课件
爆发型fulminant type


迁延型sustained type
逍遥型ambulatory type
小儿伤寒child typhoid fever
老年伤寒senile typhoid fever
典型伤寒
潜伏期:3~60天,平均10-14天
初期 第1周

发热:最早出现,阶梯型上升,有畏寒 少寒战,热退少汗
病原学
致病毒素
为强烈的内毒素,少量的内毒素即可 产生临床反应(寒战、发热、白细胞减少); 此菌本身不产生外毒素,在菌体裂解 时可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病原学
抵抗力
自然界生活力强,水中2-3周,粪便中2-3月,牛奶 中可繁殖; 冰冻环境可存活数月; 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敏感,日光数小时死亡, 60 ℃后30min死亡, 在3%石炭酸中5分钟即被杀死。 消毒饮水余氯达0.2~0.4mg/L可迅速致死。

伴有乏力,纳差,咽痛,咳嗽 部分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
极期


2-3周
高热:多呈稽留热型,持续10-14d
全身中毒症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 系统;

肝脾肿大:严重者可有中毒性肝炎 皮疹:第7-13d,玫瑰疹,2-4,2-4d消

全身中毒症状
恢复期
4周末始
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TWO CONCEPTIONS

复发(relapse):退热后1-2w,症状再现,血培养转
阳性。(轻,短,少)

再燃 (recrudescens):病后2-3w体温开始下降尚未 正常,又开始上升,持续5-7d才恢复正常,血 培养阳性。(加剧)

(新)伤寒、副伤寒幻灯片

(新)伤寒、副伤寒幻灯片

治疗和预防与伤寒基本相同。
副伤寒甲、乙起病较急,有腹痛、呕吐、腹泻等急性
胃肠炎症状,多呈弛张热,毒血症较轻,皮疹出现较 早、较多细胞色深,并发症少。
副伤寒甲复发率高于伤寒。 副伤寒丙肠道病变不明显,但脓毒血症为主要表现。 治疗与伤寒相同,除加强抗菌治疗外可手术排脓。

1. 2.


(二)、并发症治疗:
肠出血:禁食或少量流质,纠正水、电解
质及止血剂、新鲜血使用,内科无效可手
术处理。
肠穿孔:禁食,胃肠减压,加强抗菌治疗,
控制腹膜炎,及时手术修补治疗。
中毒性心肌炎:激素及改善心肌营养药物,
抗心衰、抗心律失常,对症治疗。
慢性携带者:氧氟沙星片每次300mg,每
日二次,达6周。合并胆囊炎胆石症,可手
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腹肌强直、肝浊音缩小,X线 可见腹部游离气体征。
中毒性肝炎:较多见,肝肿大压痛,ALT升高,
可有轻度黄疸。
中毒性心肌炎:心率快,第一心音低纯,心律失
常,P-R延长,T波与S-T改变等。
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多见继发感染,亦有
伤寒杆菌引起。
中毒性脑病、脑膜脑炎、胆囊炎、肾盂肾
伤寒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典型伤寒病例的临床特征与并发症
3.
4.
伤寒诊断与鉴别诊断
伤寒的治疗与并发症治疗原则
5. 解释:肥达(Widal)反应、伤寒细胞、玫
瑰疹
(二)、极期:病程第2-3 周。 高热:稽留热,持续10-14天,少数可呈弛张热或不规 则热型。 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不适,多有便秘,少数腹 泻,右下腹可轻压痛。 神经系统症状:表现淡漠,呆滞,重者神志恍惚,可有 谵妄、昏迷。 循环系统:常有相对缓脉或重脉,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 脉不显。 肝、脾肿大:见于病程一周末,并发中毒性肝炎则出现 肝功能异常及黄疸。 皮疹:病程7-13日,可见胸腹部淡红色小斑丘疹(玫 瑰疹)多在2-4天消退。

伤寒PPT课件

伤寒PPT课件

流行病学
6
伤寒
传染源 –病 人:起病后2~4周传染性最强 –带菌者:不断传播或流行
传播途径 – 粪-口途径传播 – 污染水源、食物、日常生活接触 –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菌
7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 流行特征
– 与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及教育程度密切相关 – 水源、食物被污染可呈暴发流行 –终年可见,夏秋为多 –儿童及青壮年为多见
——可长期携带,慢性带菌者
11
增生肿胀
溃疡
图 4-4-2 伤寒肠
12
病理生理
13
肠道病理改变与四周病程关系
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呈纽扣样突起,内 有大量巨噬细胞增生,常见被吞噬的 红细胞、淋巴细胞和伤寒杆菌;
第2周:肿大的淋巴结坏死; 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易引起肠
出血和肠穿孔; • 第4周:溃疡逐渐愈合 • 儿童淋巴组织未完全发育,少见溃疡。
53
体格检查
T40.3℃,P100次/min,R27次/min,BP14.7/9.3kPa 神志清,安静,听力似稍差,回答问题迟缓、简单 胸部和腹部依稀可见6~7个充血斑丘疹,淡红色,直
径3mm,压之褪色 腹平软,右下腹深压迫不适,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
1.0cm,质软无触痛,肠鸣音存在
54
头孢菌素类 孕妇与儿童亦可选用
氯霉素
不推荐用
退热后继续10~14d,总疗程约为2~3周
慢性带菌者的治疗 氨苄西林与丙磺舒联合、或复方磺胺甲基
异噁唑(SMZ+TMP),连用4~6周
47
(三)并发症治疗
肠出血 暂禁饮食,严密观察,止血剂,适 量输入新鲜全血。大量出血,内科治疗无效, 可考虑手术

伤寒Typoid Fever PPT课件

伤寒Typoid Fever PPT课件
heat, acid, common disinfectants
Etiology
Antigenicity:
O antigen: lipopolysaccharide group-special
H antigen: protein, strain-special Vi antigen: polysaccharide
Epidemiology
Source of infection
Patient, Carrier, shed bacteria in feces
Route of transmission Fecal-oral route:
contaminated food or water contagious spread spread by insect
no scar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cubation period: 7-23 day(average 10 to 14 days)
Typical typhoid fever: Initial period Fastigium Defervescence Convalescence
period
Regional lymphatics
Blood stream - first bacteremia
initial MPS in liver, spleen, bone marrow
Blood stream -second bacteremia
endotoxin liver spleen regional lymphotics
Relapse: It occur 1~3week after T has reached

伤寒Typhoid-fever培训演示课件.ppt

伤寒Typhoid-fever培训演示课件.ppt

constipation
stomach pain
headache
malaise
nonproductive cough
slow heart rate (bradycardia)
Hepatosplenomegaly
rose spots
2019/10/19
22
五种临床类型 Clinical type
2019/10/19
7
Sources of contamination
Breeder flock
Eggs
Feed / water Environment Rodents and wild birds
Chicken Turkey Duck
Processing
Most common vehicles are beef, turkey, eggs, pork, and chicken
再燃(recrudescence) :病后2~3周体温未复常时,又再 上升,持续5~7天后回到正常。血培养 阳性,可能与菌血症未完全控制有关, 症状加重,常见于抗菌治疗不彻底者。
2019/10/19
24
辅助检查 Laboratory test(一)
外周血检查(Test of peripheral blood)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随病情好转而恢复,
2019/10/19
21
What are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typhoid fever?
a sustained fever as high as 39° to 40° C;
feeling weak, or loss of appetite

三甲医院《伤寒》课件

三甲医院《伤寒》课件

伤寒诊断标准
3.临床诊断病例 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以下临床表现中任何一条(表 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嗜酸性粒细胞 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正常或低下。
最多,传染性最大。
伤寒病人在潜伏期时称为潜伏期带菌者; 排菌期限在3个月以内称为暂时性带菌者; 3个月以上称为慢性带菌者,成为主要传染源。
二、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通过粪口途径感染人体 污染的水、食物; 日常生活接触、苍蝇等传播。
二、流行病学
(三)人群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 病后免疫力持久。与抗体效价无关。 伤寒与副伤寒之间无交叉免疫。
确诊标准:
①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分离 到伤寒杆菌。
②伤寒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
1)肥达反应阴性不能排除伤寒 2)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增4倍,可确诊。 3)单份血清抗体效价O≥1:80,H、A、B、C≥:
160,有诊断价值。
伤寒诊断标准
1.带菌者 无任何临床表现,粪便中分离到伤寒或副伤寒 沙门菌。
肥达反应结果的判定及注意事项
1、“O”与“H”抗体效价的变化: ①同时升高(O为IgM、H为IgG) ② “O”升高而“H”不高 可能是疾病早期 ③ “H”升高而“O”不高 可能患过伤寒或接种过 伤寒疫苗;
2、早期应用抗菌素者抗体效价可能不高,细菌较快 被消灭,抗体应答低;
3、伤寒与副伤寒可产生抗体交叉反应; 4、假阳性与假阴性反应,5-7天复查1次。 5、Vi抗体大于1:40对慢性带菌者调查有参考意义。
6、肝脾肿大:病程第1周末可有脾肿大,质软有压 痛,肝脏肿大,质软有压痛,并发中毒性肝炎时, 肝功有改变。
高热肝脾大白细胞正常或减少的疾病:(伤寒副伤 寒、斑疹伤寒、布鲁菌病、粟粒性TB、钩体病、G败血症、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毒感染、疟疾、淋 巴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恢复期(restoration stage)
• 4、5病周 • 细菌被消灭,症状逐渐消失,组织逐步 修复 • 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
不典型伤寒 (untipical typhoid fever)
• 轻型
• 顿挫型
• 迁延型
• 逍遥型 • 暴发型
儿童伤寒特点 (characteristic in children)
• 白细胞不高,多数少于5000/dl
• 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
副伤寒与伤寒的区别(difference between Paratyphoid fever and typhoid fever)
• 由副伤寒沙门菌引起 • 潜伏期短,8~10天 • 病情较轻 • 病程较短(2~3周) • 可先表现为急性胃肠炎 • 副伤寒丙可有脓毒血症型 • 复发与再燃常见
•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为G-短杆菌
• 有周鞭毛,能运动,无芽胞和荚膜
• 普通培养易生长,在含胆汁培养基上生
长更好,胆汁能提供类脂与色氨酸
抗原成份(antigen)
• 菌体“O”抗原—LPS,IgM(属特异性) • 鞭毛“H”抗原—IgG(种特异性) • “Vi” 抗原—有抗吞噬、抗溶菌作用,其
人群易感性(susceptibility)
• 儿童及青壮年发病较多,老年人少见 • 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2%的病人可 再次得病
流行情况(epidemic status)
• 国内
• 省内
发病机理 (paghogenic mechanism)
细菌经口(ID50=106CFU) 肠道(系膜)淋巴组织繁殖 第一次菌血症 胆囊 骨髓、肝脾 伤寒肠
减少甚至消失的病人
• 早期病人?轻症病人?不典型病人?
实验室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
• 细菌培养
• 血、粪、尿、骨髓培养
• 伤寒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
• 肥达反应阴性不能排除伤寒
• 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增4倍,可确诊 • 单份血清抗体效价O≥1:80,H:A or B or C≥1: 160, 伤寒杆菌在吞噬细胞中生存 ——清除困难, 易复发 • 引起全身单核吞噬系统增生反应 ——肝脾肿大,伤寒肠 • 菌血症和内毒素血症 ——全身中毒症状
• 胆囊感染
——可长期携带,慢性带菌者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初期(initial stage)
抗体检测有助于检出慢性带菌者
噬菌体分型 (typing of bacteriophage)
• 含Vi抗原的伤寒沙门菌才能分型 • 分为100多个噬菌体型 • 耐氯霉素的伤寒沙门菌多属M1型
• 带有可传染性的 R质粒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门菌副伤寒沙门菌(甲、乙、 丙)一般只能感染人类
伤 寒 沙 门 菌 电 镜 照 片
生存能力(vability)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
• 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很强,耐低温 • 在水面中可存活1-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1-2月, 在牛奶、肉类、蛋类中可生存数月 • 对阳光、热、干燥、及酸敏感,阳光直射数小 时死亡,60度水中30余分钟或煮沸可灭菌 • 消毒饮水的余氯在0.2~0.4mg/L可迅速致死。
• 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一般只感染人
类)
• 从潜伏期到病愈恢复后,都可排菌,2~4周排
菌量最大
• 潜伏期带菌、暂时带菌、慢性带菌、无症状
(健康)带菌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粪口途径
• 水源:井、河、湖、塘、泉水、甚至自来水— 加强水源管理是控制本病的重要措施 • 食物:饮食行业中的带菌者或轻症病人污染, 不洁水污染 • 日常生活接触:散发 • 苍蝇等媒介
概述(summarization)
• 1873 英国内科医生William Budd阐明了 伤寒的发病本质,认识到它的传染性 • 基本病理变化是小肠淋巴组织的增生、 坏死
概述(summarization)
• 1877年 Karl Joseph Eberth和 Robert Koch从伤寒病人粪便中分离出一种短小、 有鞭毛、能运动的杆菌 • 1884年 Georg T. A. Gaffky进一步证实是 伤寒的致病菌
并发症 (complication)
• 肠出血 • 肠穿孔 • 溶血尿毒综合症
诊 断 (diagnosis)
临床诊断(clinical diagnosis)
• 持续发热7天以上、体温阶梯上升呈稽留热、 相对缓脉、伤寒面容(表情淡漠)、玫瑰疹、
肝脾肿大、白细胞不高
• 持续发热7天以上,白细胞不高并有嗜酸细胞
伤寒(英文标题 )
伤寒与副伤寒
(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俞云松
概述(summarization)
• 1659年,英国内科医生 Thomas Willis首 先描述 • 临床特征: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 系统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 • 少数病例可并发肠出血和肠穿孔
概述(summarization)
• 1913学术界将所有可运动的、有鞭毛、 相似生物学结构和血清型反应的肠杆菌, 命名为沙门菌
病原学 (etiology)
伤寒沙门菌
副伤寒沙门菌(甲、乙、丙)
沙门菌属 鼠伤寒沙门菌 (Salmonell)
肠炎沙门菌 牛沙门菌 鸭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
在自然条件下,伤寒沙
• 缓慢起病 • 体温阶梯上升 • 可有全身不适,酸痛,乏力 • 5-7天体温达到39-40度
极期(climax)
持续高热
2~3病周 典型伤寒 临床表现 相对缓脉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消化道症状
肝脾肿大
玫瑰疹
:。
缓解期(reemission stage)
• 第四病周 • 体温呈弛张热,逐渐下降,病情开始好转 • 患者消瘦虚弱,同时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 常发生轻型和顿挫型 • 呕吐腹泻多见 • 肝脾肿大突出 • 并发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较多
老年人伤寒特点 (characteristic in elder)
• 体温多不高 • 临床表现不典型 • 神经系心血管系统中毒症状重 • 易并发支气管炎和心功能不全 • 恢复慢,病死率高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te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