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学 经导管栓塞术

合集下载

医学专题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医学专题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第三页,共三十一页。
TAE简介(jiǎn jiè)
• 二、TAE的治疗机制
栓塞物质经导管注入到血管(xuèguǎn)内,随之,血管(xuèguǎn)被 栓塞,进而会对靶血管(xuèguǎn)、靶器官和局部学流动力学造 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
TAE简介(jiǎn jiè)
• 三、TAE的优点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TAE的护理(hùlǐ)
• 一、术后护理 2.心理护理
术后由于制动等原因引起病人不适以及并发症的发生(fāshēng) ,病人开始更多地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护士应及时耐心的 做好心理护理,增加病人战胜疾病和面对生活的信心。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TAE的护理(hùlǐ)
• 一、术后护理(hùlǐ)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TAE的护理(hùlǐ)
• 一、术后护理 • 1.一般护理 (1)病人交接。安全转运病人至床单元,认真做
好病人交接,包括生命体征,术式,术中用药,穿刺肢体的 血运、颜色、温度,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情况,有无疼痛、 感觉障碍等股动脉栓塞的表现,穿刺点敷料是否清洁,固定 是否良好,压力止血带是否有效固定,局部有无出血、肿胀 ,做好交接及记录。(2)术后绝对卧床24h,穿刺点压力止血 带加压包扎24h,穿刺侧肢体制动6-8h,对侧下肢(xiàzhī)可做 屈曲等运动。卧床期间每30~60min观察患肢的血运、颜色、 温度,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等情况,有无疼痛、感觉障碍等 股动脉栓塞的表现,穿刺点敷料是否清洁,固定是否良好, 局部有无出血、肿胀。
病人准备 协助病人平卧于介入治疗台上,给予约 束带制动穿刺侧下肢(xiàzhī),吸氧并建立静脉通路。
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名词解释1、介入放射学(IVR or I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经皮穿刺引流术:是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3、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4、栓塞后综合征:指靶器官栓塞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症状,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可逐渐减轻、消失。

5、动脉内药物灌注术(IAI):是指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建立由体表到达靶动脉的通道(导管),经该通道注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

6、首过效应:是指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时被提取和代谢的现象,也包括一些其他效应。

7、层流现象:由于药物的比重通常比血液小,当药物进入血管后并不能很快和血液混合,特别在卧位时给药时,药物常在血柱的上层流动,优先进入向人体腹侧开口的血管或优先分布于靶器官的腹侧部分的现象。

8、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是采用导管技术扩张或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方法。

9、球囊血管形成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将带导管的球囊置于血管狭窄处,打入造影剂使球囊充盈,从而使狭窄管腔扩张成形的技术。

10、支架血管形成术:利用金属支撑器机械扩张血管壁的血管介入放射技术,用于血管狭窄和血管急性闭塞的治疗。

11、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利用介入放射学的经皮静脉穿刺技术,引入导丝、导管,将一种能够滤过血栓的特殊装置放置于下腔静脉内,使血栓不能随静脉回流至右心造成肺动脉的栓塞。

12、经皮穿刺消融疗法: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原位灭活肿瘤,使其融解吸收,达到非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13、介入性(内科性)器官切除:内科性器官切除是应用栓塞剂,栓塞某些器官的终末动脉或毛细血管,使之出现不同程度梗死、机化,从而达到临川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肺栓塞介入治疗技术

肺栓塞介入治疗技术

肺栓塞介入治疗技术急性肺栓塞(PE)的常用治疗方法主要有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经导管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取栓等。

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在于:远端肺小动脉的总横截面积是中心肺动脉的4倍多,外周肺血管床的容量是中心肺动脉的2倍多。

介入治疗可将栓子吸出或变成碎块而使其进入远端肺动脉,从而开放中心肺动脉,迅速降低肺动脉阻力,明显增加总的肺血流,改善心肺的血液动力学状况及右室功能。

虽然自从1971年Greenfield 等报导PE患者导管血栓吸除术至今已有多年,但在临床中应用并不广泛,在国际上的文章多以单中心为主。

近年来,多国关于肺栓塞的诊疗指南也都提到了介入治疗。

其中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议(ESC)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指南指出对于有溶栓绝对禁忌证或溶栓治疗失败的高危肺栓塞患者来说,经皮导管取栓或碎解大血管的血栓可以替代手术治疗。

2015年中国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治疗专家共识中提出对于有溶栓绝对禁忌证的患者,介入方法可以采用。

因此目前临床中肺栓塞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可以是:急性(≤2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现低血压和休克(高危以及病情恶化、出现血液动力学变化的中高危病人);溶栓疗法失败或禁忌证;开胸手术禁忌或术后再发或不愿手术者。

当然需要具有训练有素的导管实施队伍。

其禁忌症同样也需要重视:存在活动性内脏或颅内出血;近期(2周内)有手术或内脏穿刺检查病史,特别是神经外科和眼科手术史;近期曾做过有创的心肺复苏;存在严重感染;未能控制的重症高血压;存在血管造影的禁忌证。

目前肺栓塞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有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血栓旋切、液压导管装置进行血栓流变溶解、各种导管进行血栓碎裂、球囊扩张碎栓术及支架植入术;联合治疗(对于没有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可同时经导管使用溶栓药物)。

而其中导管碎栓、血栓抽吸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

介入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为介入过程中死亡,早期报道病死率为27%。

其他常见并发症有右心室和肺动脉穿孔、心律失常、造影剂过敏、肺再灌注损伤(出现急性肺水肿情况)等。

重医大介入放射学章节思考题及答案

重医大介入放射学章节思考题及答案

介入放射学章节思考题第一至二章1.介入放射学的定义是什么?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介入放射学所需要的影像监视器材有哪些?(1)直接X线透视(2)间接X透视与DSA(3)超声波检查仪(4)CT(5)MR3介入放射学使用的操作器械有哪些?(1)穿刺针⑵导管⑶导丝(4)导管鞘⑸支架(6)其他4.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的大致分类。

按药物来源分六类:即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生素、植物药、激素及其他类型。

按药物对细胞增殖周期不同时相的作用分两类:(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⑵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5.栓塞剂的使用原则栓塞物质在使用中,必须保证能够在X射线或其他影像手段下显影,释放或留置的全过程必须在X射线或其他影像手段监视下完成,否则易造成异位栓塞、过度栓塞或栓塞物质反流。

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刺激,不导致过敏反应,不改变人体基因。

6.介入放射学按治疗领域分类(1)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①血管本身的病变,利用成形术及灌注术治疗②利用灌注术对肿瘤性疾病进行治疗③利用动脉栓塞术消除器官功能④利用灌注术治疗非特异性炎症⑤血管造影及血管造影与其他影像设备相结合的侵袭性影像诊断。

(2)非血管系统计入放射学:①利用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管腔狭窄②利用穿刺(引流)术治疗囊肿、脓肿、血肿、积液和梗阻性黄疸肾积水等③利用穿刺术采取组织,病理学标本④利用穿刺术通过穿刺针注入药物或施加物理、化学因素治疗肿瘤或治疗疼痛。

第三章1.经导管栓塞术的定义。

是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2.经皮血管栓塞术的治疗机制。

阻塞靶血管使肿瘤或靶器官造成缺血坏死;阻塞或破坏异常血管床、腔隙和通道使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阻塞血管使之远端压力下降或直接从血管内封堵破裂的血管以利于止血以及用栓塞物填塞异常突出的血管腔(动脉瘤),以防其破裂出血。

介入名解

介入名解

1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 Seldinger技术: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慢向外拔针,直至血液从针尾喷出,迅速插入导丝,拔出针,通过导丝引入导管,将导管放至主动脉,即为Seldinger术;经皮活检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活检针经皮穿刺靶组织,以获得病理诊断所需的组织或细胞标本的诊断技术。

3 经皮穿刺引流术:利用介入器材,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全身各部位的脓肿、囊肿、积液、血肿以及胆道或泌尿道梗阻进行穿刺引流的介入诊疗技术。

4 经导管栓塞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动脉、静脉)注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治疗技术。

5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采用导管技术扩张或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6 经皮心血管腔内异物取除术:是指在影像设备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刺引入导管、导丝及特殊取异物装置,取除心血管腔内异物的技术。

7 经皮血管内定位采血术:应用介入放射学技术将导管送到指定的部位,经插入到疑有病变器官血管内的导管,抽取血标本,通过化验、分析作出定性及定位的诊断。

8 TIPSS:经颈静脉穿刺,在肝内建立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人工分流通道,使部分门静脉血流直接分流入下腔静脉,从而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促进腹水吸收。

1介入使用器械穿刺针、导丝、导管、导管鞘、球囊、支架2 经皮穿刺术穿刺路径股动静脉、腋动静脉、肱动脉、颈动脉。

3 穿刺活检术包括抽吸活检术、切割活检术、旋切活检术。

4 经皮肺活检术的导向设备透视、超声、CT、MR.5 肝脏活检术导向设备USG、CT6 骨活检导向设备常规X线、CT7 经皮经肝胆汁引流方式经皮经肝胆管外引流术、经皮经肝胆管内—外引流术、经皮经肝胆管内引流术、经皮经肝胆道支架引流术8 经导管栓塞术达到的目的止血、治疗肿瘤和血管性病变以及消除患病器官功能9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目前包括球囊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激光血管成形术、动脉粥样物质切除术、超声血管成形术10 按支架在血管内展开方式分:自扩展式、球囊扩展式1 栓塞物质分类生物栓塞物质:血凝块、冻干硬脑膜弹簧圈类:不锈钢圈、微型铂金丝圈组织坏死剂:无水乙醇、鱼肝油酸钠2 灌注/栓塞术临床应用(适用范围)各种原因出血的治疗实质脏器肿瘤的治疗消除或减少器官功能非特异性炎症3 Seldinger技术步骤.消毒、局麻、皮肤切口及分离皮下组织→穿刺,35~45°角经皮肤切口穿刺动脉→刺中后置换导丝→沿导丝置换导管4 血管穿刺造影术的适应征、禁忌症、并发症适应征:血管性病变禁忌症:严重的对比剂过敏者富血管性肿瘤的诊断与定位严重心、肺、肝、肾功能损害者血管解剖的术前评估难以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者疾病或手术导致的血管性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不能平卧或躁动不安、难以配合者进行经皮血管腔内治疗并发症:穿刺点并发症:血肿、血管闭塞、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导管或导丝相关并发症:血管穿孔、破裂;血管内膜剥脱、夹层;急、亚急性血栓形成;血管痉挛、闭塞造影剂过敏、造影剂肾病5 右侧入路与左侧入路的对比右侧入路:左侧入路:优点:便于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左侧肝内优点:操作方便、接受射线少胆管变异小,便于引流缺点:有可能刺入胸膜腔;肝内胆管的结构变异大缺点:操作者手部接受射线多;对技术要求较高6 经导管栓塞术术后并发症栓塞后综合症:疼痛、发热、恶心、呕吐、反射性肠郁张或麻痹性肠梗阻过度栓塞大范围坏死误栓:返流性误栓、顺流行误栓感染7 经导管栓塞术的临床应用控制出血治疗血管性疾病:颅内动脉瘤治疗富血管性肿瘤介入性器官切除(消除病变器官功能):脾功能亢进8 球囊血管成形术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适应症: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等引起的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血管狭窄或闭塞血管搭桥术后所致的吻合口狭窄及移植血管的狭窄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所致的局限性狭窄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及肾移植后肾动脉狭窄布—查综合征,包括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段性不全梗阻、闭塞及肝静脉狭窄、闭塞血管移植术前病变血管扩张的辅助措施;缺血造成截肢,术前挽救肢体或减低截肢水平禁忌症: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异常病变部位有动脉瘤形成大动脉炎活动期长段血管的完全闭塞是否行PTA应视流出道情况而定,如果流出道通畅则应行PTA,否则不宜进行PTA并发症:近期:常规血管介入并发症、远端栓塞、球囊破裂、出血、动脉夹层远期:再狭窄9 血管内支架的禁忌症、适应症、并发症禁忌症:严重心功能不全适应症:PTA后并发症或不成功者大动脉炎活动期狭窄病变动脉累及主动脉壁或粥样硬化明显者严重末梢血流障碍颈部及颅内动脉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病变,在脑保护器保生长发育未成熟者护下可植入支架病变位于关节区腔静脉或较大静脉分支的狭窄或闭塞病变流出道欠佳时应慎重重建血管通道并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支架移植物可用于动脉瘤及夹层的治疗金属支架能封闭粥样硬化斑块溃疡,对预防再狭窄有一定价值并发症:支架移位、血管壁破裂、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远端栓塞、支架内再狭窄10 TIPSS操作步骤穿刺颈内静脉→导管经颈内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下腔静脉进入肝静脉→经肝静脉穿刺入肝内门静脉→导管进入门静脉→球囊导管扩张肝实质穿刺道→放置支架11 TIPSS并发症腹腔内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胆血症、动静脉瘘、分流道狭窄或闭塞。

医疗IR临床知识:1-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医疗IR临床知识:1-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TAE的适应证
• 止血:盆腔出血、内脏血管出血、消化道出血、大咯血 • 治疗肿瘤:肝癌、肺癌、宫颈癌 • 术前辅助:脑膜瘤、肾癌、骨肿瘤 • 异常血流动力学的纠正或恢复
– 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 – 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 – 异常血管腔:动脉瘤
• 其他:脾亢、良性前列腺增生、痔疮、减肥
TAE操作要点
• DSA • 靶血管选择性插管 • 选择合适的栓塞剂 • 释放栓塞剂 • 判断栓塞终点
DSA
• 术前造影
– 明确诊断:病变部位、性质 – 明确靶血管情况:走行、直径、
血流速度、侧枝循环、病变显 影程度、排空时间等
• 术后造影
– 了解栓塞程度和范围
靶血管选择性插管
• 要求
– 导管应选择性插入靶血管,避开非靶血管 – 所需器材:超滑导丝,微导管,微导丝
• 使用不同的栓塞剂,栓塞终点也不相同 • 宁少勿多
TAE的并发症
• 栓塞后综合征(PES)
– 发热、疼痛、消化道反应 – 对症处理即可,多自行缓解
• 误栓非靶器官(异位栓塞) • 感染 • 和穿刺相关的并发症
栓塞剂的发展
Hepa Embo
栓塞剂分类
• 作用时间
– 短期:自体血凝块 – 中期:明胶海绵 – 长期:PVA、Embosphere
碘化油
• 亲脂性液体,不溶于水 • 液态,易于通过导管 • X线下可显影 • 常用于治疗肝癌 • 具有肿瘤亲合力 • 可作为化疗药物的载体
碘化油
• 局限性:
– 不是真正意义的栓塞剂,不能达 到阻断血流的目的
– 不可复制性,需要术中临时制备 成碘油乳剂
• 操作标准差异大,人为影响因素多
– 和化疗药物的结合不稳定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名词解释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名词解释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绍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以及转移性肝癌等恶性肿瘤。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直接输送到肝动脉的肿瘤灶区域,并通过栓塞剂封闭肿瘤灶附近的血管,从而达到灭活肿瘤的目的。

方法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操作一般需要经验丰富的放射介入医生和配备先进的设备。

下面是该手术的具体步骤:1. 术前准备在进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之前,医生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这包括评估患者的病情、检查肝血管解剖结构、选择合适的导管以及确认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的用量等。

2. 麻醉术前,患者通常会接受局部麻醉。

医生会在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并注射局麻药物以麻醉该区域。

3. 穿刺在完成麻醉后,医生会用导引针穿刺股动脉,在X射线机的指导下将导管引入肝动脉。

经过逐层放置导管的过程,医生可以准确地将导管插入到患者的肝动脉。

4. 血管造影在导管插入到肝动脉之后,医生通常会进行血管造影以确定肿瘤灶的位置和血供情况。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药物输送和栓塞剂封闭提供准确的参考。

5. 药物输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肿瘤的特点,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

这些药物会通过导管直接注入到肝动脉中,从而可以更高效地作用于肿瘤细胞。

6. 栓塞剂封闭在完成药物输送后,医生会注入栓塞剂来封闭肿瘤区域的血管。

栓塞剂通常是微小颗粒或者凝胶状物质,可以堵塞肿瘤灶的血供,降低其生存和生长的能力。

7. 检查和观察在手术结束后,医生会进行血管造影检查以确保栓塞剂的封闭效果。

同时,患者也需要进行密切观察,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优势和风险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风险。

优势•通过直接输送药物到肿瘤区域,可以提高药物的浓度,对肿瘤细胞产生更强的杀伤作用。

•栓塞剂的封闭可以减少药物的分散和泄露,提高药物在肿瘤灶区域的作用时间和效果。

•该手术可以减少全身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减轻患者的负担。

风险•由于手术需要穿刺股动脉和插管到肝动脉,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血管损伤、感染等。

介入放射学-第三章-1

介入放射学-第三章-1

二、靶血管插管 三、选择栓塞剂 1.根据靶血管直径选择适当大小的栓塞剂 2.根据治疗目的选择作用不同的栓塞剂 四、释放栓塞剂 五、栓塞程度的检测和控制
第四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一)异常血流动力学的纠正和恢复 1. AVM 2. AVF 3. 静脉曲张 4. 填塞异常血管腔
(二)止血 (三)血流重分布 (四)治疗肿瘤 (五)内科性器官切除
3.大型栓塞物 不锈钢簧圈(钢圈) 直径通常为3mm、4mm、5mm、8mm不等,可 栓塞相应直径的血管。 可脱离球囊 通常用于较大直径血管和动静脉瘘的栓塞。 可脱离钢圈 (GDC coil)
第三节 操作技术
一、血管造影诊断 1.明确病变的诊断 2.明确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3.术后造影则是对栓塞程度和范围评估的重要手段。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常用栓塞物
1. 海绵状栓塞剂 明胶海绵 明胶海绵颗粒常用于2mm直径以下 小动脉栓塞 明胶海绵条可用于存在小动静脉瘘 和动脉末梢粗大且数量较多时。 聚乙烯醇(PVA) 永久性栓塞剂
2.液态栓塞剂
无水乙醇 通过强烈的蛋白凝固作用,造成注入部位血管内 皮细胞和中层肌的坏死,并使血液有形成分凝固破 坏成泥状,从而淤塞血管床,血管结构破坏。 碘油 可在X线下显影,多与抗癌剂混合成乳剂,能阻塞 肿瘤血管,又能缓慢释放化疗药物。
血管门残留现象:对靶器官和病变进行“完全性”栓塞 过程中或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位于血管门区的组 织不能被有效栓塞或仍有活组织和肿瘤复发。 主要原因: 1.器官和肿瘤的插入式供血方式。 2. 假性完全性栓塞。 3. 栓塞后侧支循环形成。 4. 多个血管门存在。
三、对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一)局部血供改变 (二)栓塞后血液重新分布 (三)纠正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四)止血作用

介入名词

介入名词

1.血管成形术:是用一种方法使狭窄了的血管恢复它原来的形状,使血流重新畅通,供血恢复接近正常。

2.介入放射学(IVR or I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的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3.经皮穿刺引流术:是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4.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简称栓塞术):是介入放射学基本的治疗技术之一,是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技术。

5.栓塞反应:是靶器官栓塞后出现的、预料中的症状和体征,多为自然过程,对症处理后可康复。

6.栓塞水平:是指栓塞剂到达或闭塞血管的位置,对于经动脉栓塞,通常包括主干、小动脉和末梢及广泛性栓塞;对于静脉则有主支和区域性栓塞之分。

7.栓塞程度:是指在小动脉栓塞时靶血管所属分支闭塞的比例,或可表述为栓塞后靶血管血流减少的程度。

8.血管门残留现象:是指对靶器官或病变进行完全性栓塞过程中或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位于血管门区的组织不能被有效栓塞,或仍有活组织和肿瘤复发。

9.低压流控法:即导管插入靶血管但并不阻断其血流,以低压注入栓塞剂,由血流将栓塞剂带到血管远端而形成栓塞的方法。

10.过度栓塞:是指栓塞程度和范围过大,尤其是在使用液态栓塞剂和过量使用颗粒和微小栓塞剂时。

其后果是造成大范围组织坏死,引起相应的肝功能衰竭,胃肠、胆管穿孔,胆汁湖,皮肤坏死,脾液化等。

11.返流性误栓:是指栓塞剂由靶动脉反流出来,由血流冲走,而栓塞其他动脉。

12.顺流性误栓:当靶动脉大部分已被栓塞,原潜在的侧支通道即开放,追加栓塞剂由于注射压力较大,或导管嵌入靶动脉可使栓塞剂顺行经开放的侧支进入前端的非靶动脉。

13.栓塞后综合征:栓塞反应的表现及程度与使用栓塞剂的种类、栓塞水平和程度,不同靶器官有关,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体征,重者出现疼痛、发热、消化道反应。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

介入放射学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
介入放射学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
介入放射学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
介入放射学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
介入放射学
范畴
G血管性介入放射学,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 G肿瘤介入放射学,非肿瘤介入放射学 G心脏介入放射学,神经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血管栓塞术
G 肿瘤栓塞化疗术:肝癌,肺癌,肾癌, 消化道肿瘤,骨肿瘤,血管瘤等
G 消化道出血:血管病变,肿瘤等 G 术前栓塞:肾癌,骨肿瘤等 G 神经介入:A-VM,CCF,动脉瘤等 G 其它:大咯血,器官灭能等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在中国的历史与发展
G1986,首届全国介入放射会议
G1990,卫生部:介入放射为临床科室
G1997,国家九五攻关单独立项
G
三大支柱医学
G1997,第四界全国介入大会,700代表
介入放射学
G起步晚(80年代),发展快 G肿瘤栓塞多,PTA/Stent较少 G介入病房完整 G就业队伍年轻化
泌尿道等介入
F 1990s,“支架热”
介入放射学
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发展
G1967, Margulis提出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G1976, Wallace 注释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G1973, Baum 发起成立SCVIR G1974, 出版CVIR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定义
在医学影像设备监视导向 下,利用较小的创伤手段,达 到以诊断或治疗为目的的医疗 手段的总称。
介入放射学

手术讲解模板: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手术讲解模板: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手术资料Hale Waihona Puke 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手术步骤:
萄糖、鱼甘油酸钠等,它们主要是血管硬 化剂,可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形成附壁 血栓,但在血流非常快的血管畸形或肿瘤 治疗中,注射液体材料容易发生超流性误 栓,栓塞剂进入肺循环;而在血流较慢的 肿瘤,或在栓塞剂注射后期,注射压力和 速度掌握不当,又容易发生反流性误栓, 栓塞剂进入颈内动脉。C.微球
手术资料: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手术步骤:
扪诊瘤区杂音变化,如已完成栓塞应及时 停止,以免栓塞材料经颈总动脉分叉逆行 流入颈内动脉(图10.4.2.3.7-11, 10.4.2.3.7-12)。对较大的动、静脉瘘, 可经造影导管放入带微球囊的微导管,先 将瘘口阻塞,再注入栓塞材料阻塞较细小 的动脉。这样可以防止栓塞材料超流进入 静脉,
手术资料: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手术步骤:
栓又可起到固定微球囊的作用,防止因微 球囊慢性泄漏、瘪缩后脱落,被冲入椎动 脉末梢,发生严重并发症。C.血管瘤的供 血动脉起始点越是靠近颈外动脉近心端, 栓塞材料逆流进入颈内动脉的危险性就越 大。为防止栓塞材料逆流还可先在颈内动 脉起始部放入带蒂球囊,暂时阻断颈内动 脉供血,再做颈外动脉及其分
手术资料: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手术步骤:
3.患侧颈内动脉造影
手术资料: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手术步骤:
做患侧颈内动脉造影的目的是了解颈内动脉末梢(颅内)分支对肿瘤的供 血关系,观察颈内、外动脉之间可能存在的异常吻合(图10.4.2.3.7-6), 必要时还可做颈总动脉造影。 4.患侧颈外动脉及其分支造影
手术资料: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手术步骤:
先做颈外动脉造影以了解血管瘤的概貌、 主要供血血管情况、血流速度、交通情况 (包括颅内、外交通和动、静脉交通) (图10.4.2.3.7-7)。如果肿瘤由多根颈 外动脉分支供血,血流速度非常快,且怀 疑有颅内、外异常交通或动、静脉的异常 交通,再分别做颈外动脉分支的超选择性 造影(图1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胶海绵可被吸收(7~21天),为中期栓 塞剂。 明胶海绵颗粒制备:剪成1~2mm3大小的颗 粒装入容器中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备用。 术中制备:剪成1~2mm3 大小颗粒,装入 2~5ml 注射器中,先吸入少量75%酒精, 再抽入适量的造影剂生理盐水,经导管, 透视下注入靶动脉。 明胶海绵条制备:剪成直径2mm、长约15mm 之长条,用手指将其搓紧变细,装入已有 生理盐水或造影剂的注射器内,与导管连 接,快速加压注入。

按血管闭塞时间长短:短期,中期,长期。 按能否为机体吸收: 可吸收,不可吸收。 按阻塞血管部位:外围性,中央性。 按性质:液态, 固态。
常用栓塞物质
海绵状栓塞物质(明胶海绵)



特点:具有可压缩性,能通过直径较小 的导管,到血管后再膨胀复原,完成栓 塞。 明胶海绵颗粒注入血管后在与其直径相 当的血管内停留,形成机械性栓塞。 海绵状框架内由红细胞填充,并引起血 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沉积,促进其周围血 栓形成,使靶血管栓塞。

二.对靶器官的影响
靶器官缺血、坏死



重度:大部分缺血坏死,并伴随功能丧失合随后 的萎缩吸收或液化坏死。 中度:靶器官部分缺血坏死,通常发生在栓塞程 度较轻、小动脉栓塞或靶器官存在较丰富的侧支 循环等情况下,可伴有器官功能的部分丧失。 轻度:靶器官缺血,但不产生坏死,缺血可通过 侧支循环血供代偿而恢复,因此对靶器官的功能 影响为一过性。 另:同样栓塞的条件下,靶器官本身的状况亦对 栓塞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止血
动脉性出Leabharlann :外伤性盆腔和内脏出血、 泌尿系统出血、消化道出血、严重鼻出血 和颌面部出血、大咯血、手术后内出血等。 静脉性出血: 保守治疗无效的食管静脉 曲张出血。
血流重新分布
对正常的动脉血供进行栓塞,使之血供由
其它动脉供给,以达到某种治疗目的;如 盆腔需长期动脉内化疗者,将一侧动脉主 干栓塞,而用对侧做插管灌注。
☆可脱离钢圈


一种可控制其释放或在释放前可回收的 金属圈。 钢圈尾部有一小珠,此珠卡在推送导丝 的凹槽内,如放臵位臵不正确可由导丝 将其拉回,反之可推出导管,小珠与导 丝脱离即可释放。 另一种为细的铂金丝与推送导丝焊在一 起,推出导管,证实其位臵正确后,将 电极接于导丝和患者体表,通以直流电, 将焊处熔断,二者分离。
疼痛,发热,消化道反应。
二.并发症
过度栓塞造成大范围组织坏死,引
起相应的病理改变和功能衰竭。 误栓 : 返流性误栓和顺流性误栓。 感染: 常发生在实质性脏器,如 肝和脾。
第六节 临床应用
一.出


血液自血管腔溢出称为出血。 分为破裂性出血和渗出性出血。 血管栓塞主要治疗动脉、静脉破裂 引起的出血。

栓塞止血机制
动脉压力高,血流快,血管破裂后血
小板不易黏附、聚集,血栓形成障碍。 栓塞后,阻塞远端压力降低,血流减 慢,利于血栓形成,达到止血目的。 可用栓塞物直接堵塞出血部位。 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栓塞止血 是闭塞病理血管。 对于双侧供血或侧支丰富者,须行双 侧栓塞或采用末梢栓塞剂。
纠正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正确的栓塞可使异常循环所致的盗血、 分流、涡流等得到纠正或解除。
止血作用

通过直接用栓塞物质堵塞破裂的血管, 或将出血动脉近端栓塞,使之压力降低 并继发局部血管痉挛性收缩或继发血栓 形成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第二节 器材及栓塞物质 一. 器材
第一章中已经讲述
导管
介入放射学
第四章 经导管栓塞术
经导管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 定义: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 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 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的技术。
第一节 TAE的治疗机制
治疗机制

阻塞靶血管使肿瘤或靶器官造成缺血 坏死; 阻塞或破坏异常血管床、腔隙合通道 使血液动力学恢复正常; 阻塞血管使之远端压力下降或直接从 血管内封堵破裂的血管以利于止血。
内科性器官切除
治疗目的:消除或抑制其亢进的功能、
减少体积或使之彻底消除。 脾功能亢进和巨脾。 肾病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和大量蛋白 尿。 异位妊娠可通过动脉栓塞术并氨甲蝶 呤灌注而终止。
二.禁忌症
一般原则
难以恢复的肝、肾功能衰竭和恶液质 患者。 导管未能深入靶动脉,在栓塞过程中 随时有退出可能者。 导管端部前方有重要的非靶血管不能 避开,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者。

现常采用超滑导管,微导管(2.8~3F)。 超滑导丝和超硬导丝
导丝

二. 栓塞物质
对栓塞物质的要求



能顺利通过导管注入或送入血管内,起 到相应的栓塞作用。 无毒或低毒。 无抗原性。 人体组织相容性良好,不引起排异或严 重异物反应。 无致畸和致癌性。
常用栓塞物质分类:


三. 对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局部血供改变


主干和小动脉水平栓塞,局部血流中断或 明显减少,潜在的侧支通路开放对靶器官 供血。 毛细血管床水平栓塞,侧支循环难以建立。
栓塞后血液重新分布



对于二重血供的器官,对其一支或一侧 动脉主干的栓塞,很快可由一支或对侧 动脉增粗供血。 血供不能恢复到栓塞前,但一般不产生 缺血症状; 随时间的延长,局部供血量可恢复至接 近栓塞前水平。




聚合反应速度极快,易造成血管壁与导管 粘连,造成拔管困难而使手术失败,故要 求术者操作熟练。 所用导管等器材须反复用葡萄糖水等非离 子液体冲洗,以防导管粘堵。 可与碘苯酯、超液态碘油混合后使用,达 到不同栓塞效果。
☆碘油
很少单独作栓塞物质。 与其它药物混合或加热后可成为真正 的栓塞物质。 具有导向或靶向作用和缓释作用。
☆可脱离球囊



由乳胶制成,注入稀释造影剂后可膨胀; 尾端有弹性良好的小胶圈,与3F微导管 相连; 球囊到达预定位臵后,经微导管注入稀 释造影剂,使其膨胀; 确认位臵正确后,撤除微导管,弹性圈 自动封闭,防止造影剂流出。 通常用于较大直径血管和动静脉瘘的栓 塞。
微小栓塞物质
用于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末梢栓塞的 直径在50~700μ大小的微粒、微球 和微囊。 微囊内包有抗癌药物,如丝裂霉素、 阿霉素或中药鸦胆子油等,具有缓 释作用。 短期者如明胶粉,长期者如PVA微粒。
第四节 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 适应症
异常血流动力学的纠正和恢复
AVM
包括脑、脊髓、颌面部、肾、肺肝、 盆腔、四肢等部位的AVM,通过栓塞术可 使异常血管床闭塞,起到根治性、术前辅 助性或姑息性治疗的目的。
动静脉瘘
多由外伤、肿瘤、手术引起 或为先天性,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常 见的有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肝癌并肝动 脉-门静脉瘘等。 静脉曲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精索静 脉曲张。 填塞异常血管腔 囊状动脉瘤。
栓塞程度





指靶血管和/或所属分支闭塞的比例,亦可 指栓塞后靶血管血流减少的程度,可造成 相应程度的靶器官坏死。 有多条供血血管的靶器官,仅栓塞50%以下 的供血动脉称为部分栓塞; 50%~90%的栓塞称为大部栓塞; 90%以上的栓塞称为完全性栓塞。 栓塞程度愈高,靶器官坏死的范围愈大。
一. 对靶血管的影响
对靶血管栓塞的模式
末梢栓塞 小动脉栓塞 主干栓塞 广泛栓塞

末梢栓塞
小动脉栓塞
主干栓塞
广泛栓塞
栓塞物质对靶血管的影响

固体栓塞剂
停留在与其直径相同的血管内,形成机
械性栓塞;栓子周围及被栓血管的远端 合近端有血栓形成;固体栓子对血管壁 的结构不产生破坏。

大型栓塞物质
包括金属弹簧圈类和可脱球囊等。 可栓塞较大血管或血管瘤腔。

☆不锈钢弹簧圈


主要作用为栓塞较大血管主干,多不造 成栓塞远端的缺血性梗死。 由不锈钢丝绕成与导丝类似的弹簧状, 再将其淬火制成不同直径的较大的弹簧 圈,并绕以羊毛或涤纶纤维。 装入塑料套管,对准导管尾部,用导丝 将其推出导管。除导管后钢圈自动卷曲 复原,并伴纤维引起的血栓形成而栓塞 血管。

第三节 操作技术
血管造影诊断



明确病变的诊断,主要包括病变部位和性质, 了解血管本身的解剖位臵和变异情况。 明确靶动脉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主要包括血 管的走行、直径、动静脉显影的时间和顺序、 血流速度、侧支循环,以及病变的显影程度 和造影剂排空时间等。 术后造影是对栓塞程度和范围评估的 重要 手段。
栓塞程度的监测和控制



目前对术中栓塞程度和范围的监测主要 靠术者的经验,缺乏实时量化监测手段。 根据注入造影剂显示靶血管的血流速度 判断栓塞程度。 可见血流速度变慢时,栓塞程度约达 30%~50%;明显减慢时约达60%~90%; 造影剂呈蠕动样前进或停滞,则栓塞程 度约达90%以上。 栓塞剂一旦进入血管就难以取出,故宁 可偏少再追加,而不可过量。
靶血管插管

原则上要求超选择插管,其水平可 影响栓塞术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 率。
选择栓塞物质
根据靶血管的直径选择适当大小的 栓塞物质。 根据治疗目的选择作用不同的栓塞 物质。

释放栓塞物质
始终注视动态图像,手 眼协调,控制栓塞物质的准确释放。 低压控流法 阻堵法 定位法

液体栓塞剂
通过化学破坏作用损伤血管内皮,并使
血液有形成分凝固破坏成泥状,淤塞毛 细血管床,引起小动脉继发血栓形成。
影响栓塞后血管再通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