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泌尿系统肿瘤经动脉介入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介入治疗的工作制度

介入治疗的工作制度

介入治疗的工作制度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等工具将药物、放射性物质或物理方法直接应用于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

介入治疗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确保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从介入治疗的操作规范、人员配备、质量控制、培训与考核等方面探讨介入治疗的工作制度。

一、介入治疗的操作规范1. 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介入治疗的过程、风险和预期效果,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

(2)器械准备:检查导管、导丝、支架等器械的质量和完整性,确保器械处于良好状态。

(3)药品准备:备足抗凝、抗血小板、抗过敏等药物,以及急救药品和设备。

2. 操作过程(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如血管内介入、非血管内介入等。

(4)合理使用对比剂,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

(5)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 术后处理(1)术后平卧休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定期检查患者介入部位,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3)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4)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二、介入治疗的人员配备1. 医生(1)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2)经过介入治疗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质。

(3)具备急救能力和处理并发症的能力。

2. 护士(1)具备护士执业资格,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

(2)经过介入治疗护理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质。

(3)具备急救能力和处理并发症的能力。

3. 技师与工程师(1)具备相关专业学历,具有丰富的介入治疗技术经验。

(2)经过介入治疗技术培训,取得相应资质。

(3)具备急救能力和处理并发症的能力。

三、介入治疗的质控管理1.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确保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介入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规X经皮穿刺术经皮穿刺术是介入放射学的根底,主要目的是建立通道,包括血管与非血管性通道,进而完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也可穿刺实体器官,进展活检诊断和治疗。

一、根本技术【器材与药物】1.穿刺针:是经皮穿刺术的主要器械,分为血管穿刺针和Chiba针等,常用14~23G。

2.活检针:根据穿刺针头的形态和抽取组织细胞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抽吸针和组织切割针两大类;前者多为细针,主要用于获取细胞学和细菌学材料,后者包括自动或弹射式活检枪,取材较多,可供组织学检查。

另一类特殊的活检针是锯齿状的旋切针,常用于骨活检。

3.治疗针:包括21~22G千叶针和套管针,主要用于实体肿瘤经皮消融治疗。

4.定位针:主要用于小的乳腺病变的术前定位,常用者为Kopans针和Homer针。

5.药物:经皮穿刺消融术的常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热生理盐水或热造影剂。

【操作方法】1.血管穿刺术:穿刺的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对不合作者和婴幼儿需作全麻。

方法包括Seldinger穿刺法和改良穿刺法,目前多采用后者。

2.活检术:1〕导向手段包括电视透视、超声、CT和MRI等,各有优点和不足,应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大小、深度、X围和患者的经济能力综合考虑。

2〕术前准备:选定穿刺点后,对穿刺点与其周围皮肤进展消毒,铺洞巾或无菌单,用1%~2%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部麻醉。

3〕根据病变性质和检查目的,采用抽吸针或切割针穿刺进入病灶内,影像扫描核实针头位置无误后,进展活检。

4〕对取材标本与时进展涂片、细菌培养或固定,然后送检。

5〕并发症:主要有疼痛、出血、感染、邻近组织器官损伤和肿瘤沿针道种植转移等。

3.肿瘤消融术:1〕影像导向手段与活检术类似,超声和CT是最常用的手段,磁共振为今后开展的一个方向。

2〕操作方法与活检根本一样,注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其在瘤体内的弥散情况,必要时可行病灶多点穿刺与注射,同时注意防止药液进入血管。

3〕副反响与并发症:除了与穿刺活检类似的一些并发症外,另有一些与药物有关的反响,如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肿瘤坏死引起的发热等。

介入手术室和介入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介入手术室和介入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介入手术室和介入诊疗技术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介入手术室和介入手术的管理,规范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医务部在总结以前我院介入诊疗工作开展情况的同时,广泛征求各科室意见,制定了介入手术室和介入诊疗技术管理的指导意见。

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关于介入手术室管理(一)介入手术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实行护士长负责制。

(二)科室管理及工作模式参照外科手术室模式进行。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坚持持续质量改进。

(三)科室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教育或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服务水平和沟通能力。

(四)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分区、布局;定期对医护人员、临时工进行院感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并优化工作流程。

(五)加强设备、耗材的保管和使用管理,严格执行一次性卫生耗材使用规定,使用我院招标产品。

严格按照规范使用支架。

(六)加强放射防护管理,对所有进行介入诊疗操作的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科室建立完善的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和预防措施,发现事故隐患或发生不良事件要及时上报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同时认真进行分析整改。

(七)科学安排手术台次,与临床科室密切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八)科室应配齐急救设备和药品,定期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药物在有效期内。

建立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医疗安全。

(九)加强与其它相关科室联系,定期进行沟通,参与疑难病例讨论和会诊,积极开展技术创新。

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促进科室管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关于介入诊疗操作管理(一)介入诊疗操作按外科手术管理规范进行,执行我院“介入诊疗操作医师准入制”、“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审批制度”。

认真落实《XX大学附属医院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XX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文件要求。

对介入诊疗手术实行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科室要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的范围执业;凡独立操作的医师必须熟悉相关理论,经过一定的培训,作为助手完成一定数量的介入手术,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后,由个人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科务会讨论后签署意见后提交医务部,组织专家进行审核,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批准。

第二十一章 肿瘤科操作规范

第二十一章    肿瘤科操作规范

第二十章肿瘤科操作规范第一节心包穿刺术技术操作规范【目的】穿刺心包放液,解除心包填塞。

对心包液进行常规、生化、细菌及细胞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心包内注入药物用于治疗。

【适应症】1、确定心包积液性质;2、解除心包填塞;3、心包积脓的治疗;4、心包开窗的术前判断【禁忌症】1.出血性疾病、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及正在接受抗凝治疗者为相对禁忌证。

2.医学教育罔搜集整理拟穿刺部位有感染者或合并菌血症或败血症者。

3.不能很好配合手术操作的患者。

【用物准备】(1)物品准备:基础治疗盘一套、心包穿刺包1个(内含:心包穿刺导管、套件含穿刺针、导丝、止血钳2把、纱布数块、孔巾1块、弯盘1个),50m1、10m1、2m1注射器各1支、无菌治疗碗一个、量杯一个、无菌手套2副、试管数支、心电监护仪及心肺复苏器械。

(2)药品准备:需备心肺复苏药物,阿托品、多巴胺、局麻药,2%利多卡因。

【操作程序】1、术前宜行X线及(或)超声检查,以便决定穿刺部位及估计积液程度;积液量少者不宜施术。

2、选择适宜体位,如从心尖部进针常取坐位;如选择剑突下进针常选斜坡卧位,腰背部垫枕。

3、嘱患者于术中勿咳嗽或深呼吸,必要时术前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4、常用穿刺方法有下列二种:①心前区穿刺,于左第5、第6肋间隙心浊音界内侧进针,向后、向内指向脊柱方向刺入心包腔。

穿刺针尖入皮下后,助手将注射器与穿刺针后的橡胶管相连接,并抽吸成负压,当穿刺针入心包腔后,胶管内立即充满液体,此时即停止进针,以免触及心肌或损伤冠状动脉:②胸骨下穿刺于胸骨剑突与左第7肋软骨交界处之下作穿刺点,穿刺方向与腹壁成45°,针刺向上、后、稍向左而入心包腔的后下部。

其余操作同上。

有条件可在超声指导下进行。

【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

(2)术中严密心电、血压监护。

(3)抽液速度宜缓慢,防止空气进入心包内。

(4)首次抽液量以100m1左右为妥,以后每次抽液300~500m1,以免抽液过多引起心脏急性扩张。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草案)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推广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适用于医疗行政部门对本专业的管理。

本规范所称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外神经介入和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以下简称介入手术),主要为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治疗的介入技术。

非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学设备引导下,运用介入器具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进入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系列技术;肿瘤介入诊疗学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实施诊断和治疗的一系列技术。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非血管性疾病、良恶性肿瘤、及其它各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等。

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介入手术和不宜转诊的患者另行规定。

一、对医疗机构基本要求拟开展介入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二级医院(二)医疗机构开展的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条件相适应。

(三)所开展的介入诊疗项目和治疗的病种需要有收治该类疾病的相应其它临床科室。

(四)影像科或介入(放射)科,开展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应有独立的介入病房,床位10张以上,(五)非影像(介入科)临床各科开展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应有总专科病床100张,其中独立的介入病房床位10张以上。

(六)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放射科(影像科)、介入科或与诊疗项目相应的临床诊疗科室(七)能够满足介入手术临床工作要求,配备有数字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介入手术室要有各种相应的手术以及应急救治设备。

(八)介入手术室应符合卫生主管部门的放射防护要求和无菌操作条件,有菌区、缓冲区及无菌区分界清晰,有单独的洗手区域。

(九)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及医用冰箱,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十)有至少2名具备介入诊疗技术临床能力和资质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的介入诊疗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肿瘤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肿瘤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肿瘤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章肺癌第二章食道癌第三章胃癌第四章原发性肝癌第五章胰腺癌第六章大肠癌第七章乳腺癌第八章胸、腹腔积液第九章肾癌第一章肺癌肺癌是原发于支气管一肺的肿瘤,居我国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吸烟、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及电离辐射等因素有关。

【诊断】一、临床表现: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胸痛、胸闷,肿瘤阻塞气道引起气促、喘鸣、局限性肺炎等间接表现,也有些患者是以触及锁骨上、颈部等部位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或体检发现肺部肿块而就诊。

二、检查:(一)常规检查:血、尿、粪三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肿瘤标志物(如:CEA、肺癌单抗、CyFRA21、NSE、GRPC等)(二)肺癌相关检查:1.诊断性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中央型肺癌易取材,阳性率较高;经皮肺穿刺活检:适于近胸壁或近肺野外周的病灶;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60%~80%,痰液咳出后应于1小时内送检;转移灶活检(有胸水者胸水送检常规、生化、病理)2.肿瘤测量性检查:胸部正侧位片+肺门断层,CT:包括胸部CT、头颅CT、腹部CT(必要时),腹部B超MRI骨扫描【治疗】一、治疗原则(1)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综合治疗1.局限期:(1)全身化疗+局部放疗(2)全身化疗+手术获完全缓解(CR)者作全脑预防性照射手术:见外科部分放疗:见放疗部分2.广泛期:全身化疗或对症支持3.化疗方案:(1)新辅助化疗:首选:EP(EC)和CAV交替(2)辅助化疗:首选:EP(EC)和CAV交替,备选VIP、CAE方案,NVB+PDD(CBP)方案(3)复发、转移病例:紫杉类+PDD(CBP),TPT+PDD(CBP),GEM+PDD(CBP),CPT-11+PDD(CBP)(二)非小细胞癌症治疗原则:首选手术,根据情况在手术后加其他治疗1.治疗原则:Ⅰ、Ⅱ期、ⅢA期部分病例:主张手术士放疗士化疗;ⅢA、ⅢB期病例:主张放疗+化疗,争取手术;Ⅳ期病例:主张化疗或对症支持士姑息性放疗;手术:见外科部分;放疗:见放疗部分。

介入诊疗操作规范

介入诊疗操作规范

介入诊疗操作规范血管造影一.全脑血管造影术【适应证】1.颅内外血管性病变。

如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变。

2.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检查。

3.头面部富血运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

4.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

5.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禁忌证】1.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

2.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

【操作技术】1.常规双侧腹股沟及会阴区消毒铺单,暴露两侧腹股沟部;2.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置入血管鞘;3.在透视下依次行全脑血管造影,包括颈内、颈外动脉,双侧椎动脉。

必要时可行双侧甲状颈干及肋颈干造影。

血管迂曲导管不能到位时,可使用导丝辅助;4.怀疑缺血性病变或老年患者应自下而上分段行各主动脉弓造影和弓上各级血管造影;5.必要时在行颅内血管造影时使用旋转DSA或3DDSA等DSA的特殊功能。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穿刺和插管所致并发症暂时性动脉痉挛、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插管器械动脉内折断、动脉切割、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血管破裂、血肿形成、气栓;2.对比剂所致并发症休克、惊厥、喉头水肿、喉头或(和)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横断性脊髓炎、癫痫、和脑水肿。

二.肺动脉造影【适应证】1. 肺动静脉瘘2. 周围肺动脉狭窄3. 肺栓塞【禁忌证】1. 药物有关禁忌证2. 肺水肿和重度肺动脉高压3. 休克【操作技术】1.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插入心导管。

2.测量右心房压力曲线及从肺动脉至右心室连续拉出测压力曲线,观察记录心电图。

3.将导管置于右心室流出道附近或肺动脉主干中段。

4.通过压力注射器注入对比剂,注射速度10~15ml/s,对比剂用量成人每次为20~30ml,如做左、右肺动脉造影时,可分别将导管置于左、右肺动脉,对比剂和注射流速酌减。

5.快速连续摄影或DSA检查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各种摄影方法均采用前后位(或半坐位)及左侧位摄影。

介入诊疗操作规范

介入诊疗操作规范

介入诊疗操作规范篇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2.7为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技术。

其中,非血管介入疾病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途径对非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肿瘤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为四级(见附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和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有菌区、缓冲区及无菌区分界清晰,有单独的更衣洗手区域。

2.配备有数字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配备心电监护。

3.具备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四)有经过正规培训、具备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综合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医疗机构基本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三级医院,有独立的医学影像科(介入放射)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20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1000例,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二级医院,有相对固定的医学影像科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15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800例,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介入诊疗规范

介入诊疗规范

四、放射介入诊疗标准〔一〕放射介入诊疗前后准备及考前须知放射介入诊疗术前准备1、术前医生或护士告知患者介入手术的目的方法及考前须知,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同时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疑虑,以便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

2、皮肤准备:双侧腹股沟备皮。

3、做碘过敏试验。

4、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5、训练床上解小便。

6、术前4小时禁食。

7、术前排空大小便。

〔二〕放射介入诊疗术后考前须知1、患肢穿刺处予以绷带加压包扎,目的是防止出血。

2、患者术后应平卧,患肢伸直限制活动24小时。

12小时后可去出压迫沙袋,24小时后解除包扎绷带。

3、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该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

4、饮食:术后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可给予流质饮食。

5、介入术后,需抗菌、补液3-5日,注意观察尿量,补液量为每日1000-1500ml,应用铂类化疗药物后注意水化〔输液量3000ml/日〕,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保肝、止酸、止血、止呕吐等对症处理。

6、栓塞后综合征是术后最常见的反响,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肝功能损害、黄疸、腹水、麻痹性肠梗阻、非靶器官栓塞等。

上述反响多为一过性的,对症处理即可。

其中发热多为肿瘤坏死吸收热,常可至38-39℃,多为7-14日,也可持续1个月,抗生素效果不明显,吲哚美辛处理多能奏效,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

腹痛的常见原因有碘化油栓塞反响、胆囊炎及近肝包膜的肿瘤治疗后坏死所致局限性腹膜炎,可酌情分别对症处理,只要无外科急腹症指征,就可适当应用止痛剂止痛。

二、放射介入诊疗标准〔一〕中枢及头颈部介入治疗第一章血管造影第一节全脑血管造影术【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①颅内外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如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②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检查;③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④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⑤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草案)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推广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适用于医疗行政部门对本专业的管理。

本规范所称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外神经介入和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以下简称介入手术),主要为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治疗的介入技术。

非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学设备引导下,运用介入器具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进入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系列技术;肿瘤介入诊疗学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实施诊断和治疗的一系列技术。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非血管性疾病、良恶性肿瘤、及其它各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等。

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介入手术和不宜转诊的患者另行规定。

一、对医疗机构基本要求拟开展介入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二级医院(二)医疗机构开展的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条件相适应。

(三)所开展的介入诊疗项目和治疗的病种需要有收治该类疾病的相应其它临床科室。

(四)影像科或介入(放射)科,开展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应有独立的介入病房,床位10张以上,(五)非影像(介入科)临床各科开展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应有总专科病床100张,其中独立的介入病房床位10张以上。

(六)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放射科(影像科)、介入科或与诊疗项目相应的临床诊疗科室 (七)能够满足介入手术临床工作要求,配备有数字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介入手术室要有各种相应的手术以及应急救治设备。

(八) 介入手术室应符合卫生主管部门的放射防护要求和无菌操作条件,有菌区、缓冲区及无菌区分界清晰,有单独的洗手区域。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Indications:1. Diagnostic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1) Puncture and aspiration for laboratory examination(2) Puncture and aspiration for cytological examination(3) Puncture and biopsy f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4) X-ray examination after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 with drug injection2.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1) Fluid aspiration (with or without drug injection)(2) Drainage (simple, cleaning, or drug injection)(3) Injection of drugs (such as ethanol, antibiotics, coagulants, antitumor drugs, and immunomodulators)Contraindications:1. Unclear, unclear, or unstable lesions or targets shown on grayscale ultrasound2. Severe bleeding tendency3. Patients with a large amount of ascites4. Puncture approach cannot avoid large blood vessels or important organs (coarse needles and therapeutic punctures are also listed as contraindications)Preoperative preparation:1. Before puncture, the ultrasound physician must understand the patient's medical history and condition, clarify the purpose of the puncture, especially whether it is diagnostic or therapeutic. Then, carefully observe the lesion or target with the ultrasound diagnostic instrument and study whether the puncture guidance is feasible. At the same tim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pecific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 determine whether the patient issuitable for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and inform the patien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2. Laboratory tests and equipment(1) Check blood routine and coagulation three items.(2) If necessary, check heart function, liver function, and kidney function.(3) Stop taking anticoagulants (such as aspirin, etc.) one week before treatment.(4) Fast for 8 hours before operation. Patients with obvious abdominal distension should take anti-flatulence drugs or have a cleansing enema in advance.(5) Have a preoperative conversation with the patient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sign an informed consent form.(6) Clean and disinfect the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equipment such as the ultrasound-guided probe, puncture needle, and catheterization tube.3.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room(1) The practical area of the operating room is not less than 20m2, easy to clean, sterilize, and maintain low dust. Persons entering the room should change their shoes, wear hats, and masks.(2) It is required to have an ultrasound diagnostic instrument with clear images and high resolution, and equipped with a special ultrasound-guided puncture probe and guidance bracket. The latter should be cleaned, disinfected, and sterilized before interventional application.检查方法:1. 根据病灶或目标所在部位,患者体位可以选择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

肿瘤科胸部及纵隔肿瘤介入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肿瘤科胸部及纵隔肿瘤介入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肿瘤科胸部及纵隔肿瘤介入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二、肺癌的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三、肺癌消融治疗四、食管癌的动脉灌注化疗五、乳腺癌的介入治疗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概述】咯血是胸、肺部疾患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严重并发症,临床按照咯血量将其分为痰中带血、少量咯血(1次V1.OOmI)、中量咯血(1次IOoS30OmI)和大量咯血(1次>300m1.)o痰中带血和少景咯血,经内科止血处理及对原发病的治疗后可自行消失。

中到大耄咯血,可引起窒息、休克、肺不张、感染等,急剧大量出血可危及患者生命。

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90%以上可萨得即刻止血的效果,复发率在20%左右,但咯血量会明显减少。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在0.68%左右,其中多数为可复性。

仅从咯血的病因角度考虑,任何疾病导致支气管动脉破裂引起大咯血,均适用于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治疗。

因此,目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已被认为是大咯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适应证】1.任何原因所致的急性大咯血,在病因一时不能去除,为缓解病情,创造手术条件均可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2.不适于手术或患者拒绝手术,内、外科治疗无效的咯血。

3.咯血量不大,但反复发生者。

4.其他需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情况。

【禁忌证】除动脉造影术的共有禁忌证外(请参考有关章节),与支气管动脉栓塞有关的禁忌证为:1.导管不能有效而牢固地插入支气管动脉内,栓塞剂可能反流入主动脉者。

2.肺动脉严重狭窄或闭锁的先天性心脏病,肺循环主要靠体循环供血者,在不具备立即手术矫正肺动脉畸形的情况下,不利于栓塞体循环动脉。

3.造影发现脊髓动脉显影并有可能栓塞脊髓动脉者。

【术前准备】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术是栓塞术的基础,为一种损伤性检查技术,因此必须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

1.术前应尽最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根据胸片或气管镜等资料了解病变分布和范围,估计可能的出血动脉和部位。

患者的心、肾功能影响造影剂的排泄;严重的动脉硬化可导致动脉插管失败;出血和凝血障碍,可导致插管部位的止血困难,因此,对以上情况应有明确的了解。

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为规范我院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提高介入诊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对我院《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本制度所指介入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质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的技术,主要包括心血管介入、神经介入、综合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等诊疗技术。

一、人员基本要求具有介入诊疗技术资质的医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并在我院注册,被我院聘任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二)介入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血管外科、消化内科、肿瘤科、呼吸内科、医学影像等学科的医师,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 5 年以上,且从事介入诊疗工作 2 年以上。

(三)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管理规范有要求的专业,须接受国家卫生计生委认可的培训基地的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四)申请介入诊疗资质须有 2 名具有介入诊疗资质的本专业主任医师推荐,符合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相关要求。

(五)经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批准授予介入诊疗资质并在医务部(院区业务部)备案。

二、技术管理基本要求(一)严格依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准入、审批开展介入诊疗操作,认真遵守有关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病情、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诊疗,科学、严格掌握各类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

(二)必须合理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且符合我院器械耗材管理相关要求的介入医疗器械,不得通过器材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相关部门及科室建立介入诊疗器材来源的登记制度,并建立档案,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应将用于手术患者的介入医用耗材的名称、数量等相关信息记录在手术记录中,医用耗材条形码(或者其它证明文件)粘贴在手术记录或手术护理记录反面,不得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介入诊疗器材。

(四)介入手术均应按照手术管理制度进行管理,认真进行术前讨论,规范书写术前小结、手术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术后查房记录等各类病历文书,认真签署手术、麻醉等知情同意书;急诊介入手术可不书写单独的术前讨论记录,但应在术前小结中体现术前讨论内容并注明 2 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的讨论结果;跨学科收治的患者,应严格执行会诊制度,规范书写会诊记录。

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与管理流程1.目的:为确保医疗安全,明确各级人员职责与工作运行体系,特制定本实施细则与管理规范,望各相关人员认真执行,各负其责,违者自负。

2.使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医院。

3.定义:无4.内容:4.1 行政体制:介入治疗手术室归属介入科统一管理,介入科主任为管理责任者。

其他临床科室从事介入治疗获得准入资格后,由介入科安排适当的介入手术日。

4.2 设备条件:开展介入治疗必须具有相应的血管造影设备、配套器材、抢救设施和各种常用急救药品。

4.3 人员准入:普通介入医师:4.3.1 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或与开展的介入诊疗相适应的临床专业;4.3.2 有3年以上心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或综合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4.3.3 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开展三级以上介入诊疗手术的医师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4.3.3.1 有5年以上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3.3.2 经卫健委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3.3.3 专业护士及其他技术人员经过相关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3.3.4 手术者必须由主治医生以上职称人员担任,经介入考评小组讨论通过医务科同意后准入,技师和护士由介入科室主任准入。

4.3.3.5 各专科介入医师资质同时满足国家卫健委最新颁布的介入诊疗技术规范,并按要求具体执行。

4.3.4 介入治疗室消毒无菌管理:按一般手术室管理要求,建立严格的消毒灭菌制度,介入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国家相关制度规定和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要求来源可追溯,购入有授权。

每一例介入诊疗器材使用者的病历中均有器材使用的识别标识记录。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用后常规销毁,并有记录。

4.3.5 介入手术的实施及其术前术后管理,严格按后述“介入手术管理规范”执行。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经皮穿刺术是介入放射学的基础技术,旨在建立通道,包括血管和非血管通道,用于完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也可穿刺实体器官进行活检诊断和治疗。

基本技术包括器材和药物。

穿刺针是经皮穿刺术的主要器械,包括血管穿刺针和Chiba针等,常用14~23G。

活检针可分为细胞抽吸针和组织切割针两大类,前者主要用于获取细胞学和细菌学材料,后者可供组织学检查。

治疗针包括21~22G千叶针和套管针,主要用于实体肿瘤经皮消融治疗。

定位针主要用于小的乳腺病变的术前定位。

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热生理盐水或热造影剂。

操作方法包括血管穿刺术、活检术和肿瘤消融术。

血管穿刺术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对不合作者和婴幼儿需作全麻。

方法包括Seldinger穿刺法和改良穿刺法,目前多采用后者。

活检术的导向手段包括电视透视、超声、CT和MRI等,应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大小、深度、范围和患者的经济能力综合考虑。

肿瘤消融术的影像导向手段与活检术类似,超声和CT是最常用的手段,磁共振为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副反应与并发症包括疼痛、出血、感染、邻近组织器官损伤和肿瘤沿针道种植转移等。

经皮穿刺术的应用范围包括建立血管通道,进而进行血管内的诊断与治疗。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器材和药物,以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经皮穿刺引流术是一种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械,在影像系统导引下对体内局限性脓液、积液、积气和管道系统阻塞引起的胆汁或尿液滞留进行疏导的技术。

该技术可解决肿瘤造成的管道阻塞,恢复相应器官的功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良性病变则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但是,该技术并不适用于凝血机制障碍、心、肝、肾功能严重衰竭等情况。

其中,经腹穿刺途径一般很少引起并发症,但经背穿刺可能会引起瘫痪、单侧肢体麻痹、一过性血尿、椎间盘损伤、腹腔内注射引起的化学性腹膜炎等并发症。

注射酒精时,阻滞剂可能会弥散到膈肌、背部肌肉和神经,引起疼痛,因此加入局麻剂后可明显缓解上述症状。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目前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脑血管病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根据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世界卫牛组织监测心血管疾病的趋势和决定因素研究(MONICA)前瞻性研究(调奋人群涵盖我国16个省市约330万人)和1986年全军脑血管病流行病学协作组回顾性研究(研究人群涵盖我国的29个省市580万人),脑卒中病死人数占城市死亡人数的20%、占农村死亡人数的19%;全年龄组平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16/10万,平均年龄标化患病率为3%。

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80%。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脑供血动脉的狭窄所导致的血栓形成和栓子脱落引起的脑动脉栓塞和脑梗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据国内外报道,20%~30%脑血管病的直接发病原因是颈动脉狭。

因此,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发展即脑梗死的发生;其二是解除颈动脉狭窄所引起的一系列脑缺血症状。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及纤维肌肉结构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等;其他病因如外伤、动脉扭转、先天性动脉闭锁、肿瘤、动脉或动脉周围炎、放疗后纤维化等较少见。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和美国,约90%的颈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在我国中青年患者中,大动脉炎也是比较常见的病因。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起始部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

在粥样斑块的基础上,可以产生附肇血栓和微栓子脱落;斑块内出血、纤维化和钙化引起狭窄进行性加重;血管壁溃疡、夹层及动脉瘤形成产生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病理变化。

最终导致颈动脉狭窄、闭塞及脑组织的缺血和梗死。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丰要有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

国家卫健委《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实施细则(T-ZGCMITT 007—2022)

国家卫健委《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实施细则(T-ZGCMITT 007—2022)

ICS03.120.10CCSC00T/ZGCMITT 007—2022国家卫健委《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实施细则(报批稿)2022-10-13发布2022-10-13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行政管理要求 (1)4.1.1 总则 (1)4.1.2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 (1)4.1.3 医疗机构诊疗时间 (1)4.1.4 医疗机构诊疗项目监管 (1)医疗机构设施要求 (1)5 人员基本要求 (2)人员资质要求 (2)5.1.1 开展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的医师 (2)5.1.2 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2)医疗技术人员职责要求 (2)6 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2)7 培训管理要求 (2)医师培训 (2)护士培训 (3)医技人员培训 (3)7.3.1 技师培训 (3)7.3.2 消融设备操作技术人员 (3)8 培训基地要求 (3)培训基地条件 (3)培训工作基本要求 (3)9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 (4)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为响应党中央高质量发展的号召,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推进医疗领域标准化高质量发展;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卫令[2018]第1号)、《关于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101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和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2年版)》《G08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2 年版)》《G08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 年版)》(国卫办医发〔2022〕6号)(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规范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规范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推动我国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应用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

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股动脉穿刺术二、股静脉穿刺术三、股静脉穿刺术(儿科)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五、肝癌介入治疗操作程序六、肺癌介入诊疗操作规范七、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操作技术规范八、支气管动脉栓塞九、子宫动脉栓塞术十、全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十一、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操作技术规范十二、髂内动脉栓塞术一、股动脉穿刺术适应症:1.血管本身病变,如原发性或继发性出血、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动-静脉瘘等。

2.软组织或器官病变与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

3.某些肿瘤手术前了解血供情况或与重要血管的关系。

4.血管病变手术后随访。

5。

血管病变的介入放射学治疗.禁忌证1.碘过敏试验阳性或明显过敏体质。

2。

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3.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4。

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

5.重度全身性感染或穿刺部位有炎症。

6.妊娠3个月以内者。

术者准备1、熟悉病史,详细了解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资料,特别注意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

2、向患者解释本疗法目的和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

3、术前应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包括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失败等,取得家属理解,并签手术协议书.4、根据临床具体要求,参考病变部位、性质和范围等有关资料,设计最佳方案。

患者准备1、术前为患者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包括常规X线、CT、超声等检查).2、术前为患者做碘过敏试验。

3、穿刺部位皮肤剃去毛发,清洗干净,减少局部感染机会。

4、术前4h禁食、水。

5、术前30min给予患者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必要时)。

方法股动脉是髂外动脉的延续,通过股三角,其内侧是股静脉,外侧是股神经。

在腹股沟韧带处位置最表浅,搏动最强,且操作简单,拔管后易于压迫止血,是理想的穿刺点。

经股动脉穿刺根据需要可选择逆行性及顺行性穿刺.1.逆行性穿刺逆行性穿刺的进针点选在股动脉搏动最强处的正下方,即腹股沟皮肤皱褶下1~2cm,穿刺时左手中、示指轻按于股动脉搏动最强处,右手持针对准该点斜行平滑刺入.穿刺成功后,可见鲜红色动脉血自针尾喷出,即刻送入导丝。

为规范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订本规范。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

为规范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订本规范。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

附件19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为规范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肿瘤消融治疗技术是指采用物理方法直接毁损肿瘤的局部治疗技术,包括射频、微波、冷冻、超声、激光、不可逆电穿孔等治疗技术,治疗途径包括经皮、腔镜和开放手术下。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相关的诊疗科目。

(三)肿瘤治疗床位不少于30张。

(四)有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或重症医学科。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Ⅲ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应用专业需要。

2.符合肿瘤消融治疗危重患者救治要求。

3.有空气层流设施、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等设备。

4.能够开展有创监测项目和有创呼吸机治疗。

5.有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具有5年以上重症监护工作经验的专职医师和护士。

(五)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

1.有开展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的治疗室,符合消毒和无菌操作条件。

2.具备开展血管介入治疗的相关条件。

3.有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或超声等设备和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六)有至少2名具备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医疗机构在职医师。

有经过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合格的、与开展的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相关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开展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的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与应用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相关的本医疗机构注册医师。

2.有5年以上肿瘤诊疗临床工作经验,取得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培训基地关于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相关系统培训,具备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科泌尿系统肿瘤经动脉介入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广义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腺体、男性生殖器官及以上组织器官的附属血管、神经等。

理论上上述器官或系统均可发生恶性肿瘤,而临床上常见的多为源于肾脏或肾上腺、膀胱及前列腺的恶性肿瘤,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少见。

肾上腺、前列腺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在文献中已有零星报道,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被广泛应用。

肾盂癌因血供少,不适宜行导管介入治疗(有些输尿管肿瘤病例可根据情况行内支架放置术)。

本文重点讨论肾细胞癌及膀胱癌的经动脉导管介入治疗规范化有关内容。

一、肾癌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
【概述】
肾癌的治疗方法可包括外科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免疫疗法、经动脉栓塞Ctranscatheterarteria1.,embo1..ization,TAE)法等,近年来还出现了射频、微波、冷冻等治疗方法、其中除了手术切除治疗为根治疗法外,其他均属于姑息性治疗(虽然射频、微波及冷冻等方法从理论上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难以达到手术切除的疗效)。

虽然手术切除对早期肿瘤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往往十分困难,这主要是由于有些肿瘤的生长具有隐匿性,当出现临床症状时已属晚期,也有一部分患者是由于医疗条件所限而延误了疾病的早期发现,即使对可以手术切除的肾癌而言,因其静脉浸润特性及静脉癌栓形成均可使其预后不良。

另外,肾癌多为血管丰富的肿瘤,术中易发生大出血而使得操作变得复杂和因难。

经动脉栓塞(TAE)对肾癌的治疗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术前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二是对已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进行化疗栓塞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并争取使肿瘤得以缩小:其中部分肿瘤还可以获得手术切除机会。

对肾进行TAE的实验最早始于1969年,其后逐渐用于临床,其目的亦非单纯用于肿瘤的栓塞治疗,还包括因动静脉畸形及外伤所致的出血、恶性肾源性高血压等。

(一)肾癌术前栓塞术
【适应证】
理论上适用于所有具有手术适应证的病例,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只用于那些肿瘤较大,CT/MRI等检查提示与周围器官或组织有可能粘连或浸润或预计术中出血较多的病例。

【禁忌证】
对具有手术适应证的病例原则上无禁忌证。

【栓塞物质】
明胶海绵(常用),钢圈(少用)。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应对患者的各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以了解肝肾功能等基本情况,并做碘过敏试验。

2.行腹主动脉造影以了解血管解剖概况(肾动脉数,健侧肾情况等)。

3.在透视监视下,将与适量造影剂混合的明胶海绵颗粒(可根据靶血管大小选择不同大小的颗粒)缓慢注入患侧肾动脉,直至血流呈停滞状态。

行栓塞后造影时应注意减慢注入速度并减少造影剂剂撞以防栓塞物质被冲出造成异位栓塞。

术中监测生命体征,给予适量镇静、止痛药物。

4.根据CT/MK1.等检查选择可能的侧支血管如腰动脉等,无明确脊髓动脉时可行适当栓塞(必要时使用微导管)。

当与肠系膜动脉形成伯』支时则不宜行栓塞。

【并发症】
疼痛,异位栓塞等。

(二)肾癌化疗栓塞术
【适应证】
不适于外科切除的肾癌(肿瘤巨大,脉管侵犯,远处转移等)。

【禁忌证】
原则上无禁忌证,但对那些心、肾功能衰竭和凝血功能障碍、恶病质等病例应为相对禁忌。

【栓塞物质及化疗药物】
以治疗为目的栓塞多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无水乙醵则多为单独便用)a常用栓塞物质包括碘油,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醵,聚乙烯醇微球。

化疔药物可选择1-3种联合用药。

【操作方法及程序】
基本同肾癌木前栓塞术。

须指出的是,欲行无水乙醇栓塞的述应了解是否对乙醇过敏。

将栓塞物质与化疔药物混合,如多柔比星或丝裂霉素+碘油(或鱼肝油酸钠)十明胶海绵颗粒等。

对伴有明显动静脉屡的肿瘤应首先用钢圈等栓塞后再注入其他药物,或使用球囊导管完全便肾动脉血流阻断后缓慢注入无水乙醇。

上述操作必须在透视监视下进行。

【并发症】
基本肾癌术前栓塞术,但程度可能稍重。

TAE的并发症可由血管造影本身或栓塞方法所引起。

由血智造影所引起的并发症包括血管内膜损伤导致血管闭塞等,为避免其发生应小心操作导丝导管。

与栓塞有关的并发症主要为栓寒物质逆流所致其他部位的误梓,最常见为下肢末梢的栓塞导致相应K域的缺血坏死,也可发生肠系膜动脉误栓所致的肠坏死等。

因此,当注入栓塞物质时应非常小心谨慎,透视下不显影的栓塞物质如明胶海绵颗粒应与造影剂混合以利于透视下观察。

太水乙醇注入时最好利用球囊导管,TAE后一般并发症可包括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称之为栓塞后综合征,此为由栓塞物质引起的异物反应、肿瘤的变性坏死等原因所致。

出现栓塞后综合征的患者经镇痛、解热等对症处理后大部分可在TAE后数天至1周内明显缓解,而对1~2周仍不缓解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有无脓肿等形成。

二、膀胱癌经动脉导管化疗术
【概述】
对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

近年来经膀胱镜肿瘤切除法(transurethra1.,resectionofb1..addertumor,TUR-BT)因只切除肿瘤而保存膀胱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此方法只适用于那些较早期的肿瘤。

现在临床上对膀胱癌多实行综合疗法,即手术(包括TUR-BT)、化疗和(或)放疗并用,而对那些已非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则多以化疗为主。

化疗有两种方法,即全身化疗(静脉途径)和局部化疗,局部化疗又可包括经动脉化疗和经尿道膀胱内灌注化疗。

膀胱等盆腔内脏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骼内动脉,然而其具体的血管解剖往往十分复杂。

通常膀胱接受4支动脉的供血,即两侧的膀胱上下动脉。

理论上讲对膀胱癌的经动脉化疗应将导管超选择到上述4支膀胱动脉再行TAI,这样才能达到肿瘤局部的较高
化疗药物浓度而尽可能减轻对邻近器官的损害,然而由于膀胱动脉的解剖学特点(数量多,管径细,开门位置变化多),对其进行超选择插管往往十分困难。

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不对膀胱动脉进行超选择化疗也可以收到良好的疗效,而其副作用也往往是一过性而无须特殊处理。

事实上,对已有盆腔内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较广泛的动脉化疗区域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适应证】
各期膀胱癌的术前和(或)术后化疗。

【禁忌证】
原则上无禁忌证,但对那些心、肾功能衰竭和凝血功能障碍、恶病质等病例应为相对禁忌。

【化疗药物】
目前较公认的化疗药物为顺伯、卡钳,可大剂量单独使用,最好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

【栓塞剂】
一般不主张对膀胱癌进行栓塞。

对那些有明显出血、肿瘤较大的病例,可用适量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骼内动脉(不必超选择膀胱动脉)。

不可应用永久性栓塞剂进行栓塞。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对患者的各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以了解肝、肾功能等基本情况,明确肿瘤位置以指导用药,并做碘过敏试验。

2.分别行双侧骸内动脉造影以了解血管解剖,注药时导管应尽可能越过臀上动脉,对那些因解剖关系而不可能越过者可以用钢圈栓塞臀上动脉主干后经骼内动脉主干注药,也可以直接经骼内动脉主干注药。

两侧的骼内动脉均应进行TAI,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对非中线部位的肿瘤适当调整两侧的用药刑量。

3.便用大剂量顺伯进行化疗时应静脉滴注解毒药(硫代硫酸钠)以中和其肾脏毒性。

4.对有必要进行栓塞的病例,将明胶海绵颗粒与造影剂混合,在透视监视下缓慢注入。

5.并发症:肾脏毒性,膀胱直肠黏膜损害,性功能障碍,皮肤、神经损伤等。

大多
数并发症属一过性而无须特殊处理。

近年有人主张用球囊导管,利用球囊暂时使骼内动脉近端闭塞,使盆腔内血流明显减慢,从而使药物与肿瘤的接触时间延长。

还有人将一侧的骼内动脉主干用钢圈栓塞(非肿瘤优位侧),然后将导管留置于另一侧骼内动脉,这样可以将导管留置于体内数日,便于实施各种化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