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不良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借贷给客户的贷款因客户违约、不能按时偿还本金及利息,或贷款使用方向被改变,导致贷款无法按照原定方案进行回收的情况。
不良贷款的增加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风险,因此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一、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周期的波动将对不良贷款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时期,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还款能力较强,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而在经济下行和衰退时期,企业面临更大经营风险,不良贷款率会上升。
宏观经济因素中的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政府财政政策等也会对不良贷款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行业因素不同行业的经营风险不同,也会对不良贷款率产生影响。
行业的前景、市场竞争程度、技术进步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
一些高风险行业,如房地产、煤炭、钢铁等,在行业周期波动时更容易出现不良贷款问题。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行业特点对不同行业的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四、信贷政策因素信贷政策是指国家和银行对贷款业务进行管理的政策措施。
信贷政策的宽松与收紧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放贷及严管程度。
在宽松的信贷政策下,商业银行会倾向于扩大贷款规模,可能存在贷款审查不严、资金流向不透明等问题,增加了不良贷款的风险;而在收紧的信贷政策下,商业银行会更加关注贷款风险,加强贷款的审查和管理,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五、商业银行自身因素商业银行自身因素包括风险管理水平、内部控制体系、贷款审查流程等。
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合理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降低不良贷款发生的风险。
商业银行应加强贷款审查流程,严格把控贷款的准入门槛,避免贷款给予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企业。
商业银行还应加强对不良贷款的追踪和催收,及时进行风险暴露的处理,防止不良贷款的进一步扩大。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涉及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地区因素、信贷政策因素和商业银行自身因素等方面。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和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和对策分析【摘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银行经营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对经济稳定和金融市场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并提出有效对策。
首先从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加强不良贷款审批流程管理、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加强贷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建议。
经过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成因包括市场波动、信用风险、管理不当等因素,应坚持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内控和风险监测。
商业银行需采取多方面措施应对不良贷款问题,确保经济运行平稳。
未来研究应继续深入探讨银行风险管理与不良贷款管理之间的关系,为银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对策、信贷风险管理、审批流程管理、风险识别、预警机制、贷后管理、结论、展望1. 引言1.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指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后,由于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或违约等原因导致无法收回的贷款。
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和经营稳定都会造成较大影响,甚至会危及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不良贷款会导致银行资金链断裂,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营,甚至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不良贷款会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甚至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不良贷款也会影响银行的声誉和信用,降低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影响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银行而言,有效避免和管理不良贷款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银行自身的利益,也关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
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和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加强对不良贷款问题的研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对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影响我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不良贷款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发现问题根源,及时采取有效对策,降低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金融视角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林腾飞贵州财经大学摘要: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自经济新常态以来出现了明显放缓的特点,这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迎来了新的挑战。
我国商业银行之前所累积的不良贷款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我国商业银行运营体系的稳定。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大小不仅决定了经济稳定状态下的银行的盈利和竞争能力,更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
在此大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成因并提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通过分析成因并提出解决建议,希望对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解决有所帮助。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防范措施the economic new normal,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has slowed down significantly,making the problem of non-performing loans in commercial Banks face new challenges.The non-performing loans accumulated by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hreaten the stability of China's banking system to a great extent.The non-performing loan ratio of commercial Banks is not only an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the financial crisis,but also determines the profitability and corecompetitiveness of Banks with stable economic operation.In this context,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non-performing loans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non-performing loans of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new normal economy.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non-performing loans of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the economy,and by analyzing the causes and putting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solutions,it is hoped that it will be helpful to solve the non-performing loans of commercialbanks.commercial Banks;non-performing loans;preventive measures 一、概述当前我国正在实行金融改革,央行在之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中提及,我国要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变革和货币市场的市场化变革,严格控制不良贷款率,提高对不良贷款的监管标准。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贷款业务占据了重要地位。
随之而来的是不良贷款问题的日益突出。
不良贷款不仅会给银行自身带来损失,也会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稳定造成影响。
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研究,并采取有效对策选择,对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有着重要影响。
当经济下行时,企业销售额减少、利润下降,资金链遇到问题,导致贷款违约率上升。
特别是在宏观经济波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不良贷款问题更加突出。
2.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也是不良贷款的重要成因之一。
企业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压力、管理不善、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无法按时还款,从而形成不良贷款。
3.银行自身管理风险银行自身的管理风险也是导致不良贷款问题的重要因素。
包括内部控制不严、信贷审查不彻底、风险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都可能导致银行贷款风险的加大,进而形成不良贷款。
4.不当担保及违规担保在一些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贷款资金,可能采取了不当的担保手段,或者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未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导致贷款违约率上升,不良贷款增加。
5.外部环境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引发不良贷款问题。
比如自然灾害、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都有可能对企业盈利能力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影响贷款偿还情况。
1. 完善信贷审查评估制度为了降低不良贷款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完善信贷审查评估制度,加强对借款人的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严格把关贷款的发放标准,避免因为不当的担保或者违规担保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2.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
3. 优化和完善内部管理银行需要优化和完善内部管理,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发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防止内部操作风险对不良贷款的产生和扩大。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日益突出。
不良贷款不仅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是十分必要的。
1.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波动是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萧条期间,企业的经营困难,导致企业的贷款无法按时还款,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会上升。
2.风险管理不到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不到位也是不良贷款的一个重要成因。
商业银行在审批贷款时,未能充分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或忽视了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导致贷款风险增加。
另外,商业银行对贷款项目的管理不够严格,或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导致问题贷款积累。
3.内控管理不严格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不严格也是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存在漏洞,或操作人员失职或滥用职权,都会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管理不到位也是不良贷款的成因之一。
商业银行在发展新的业务时,可能会忽视业务风险的评估,从而导致发放的贷款出现问题,从而使不良贷款率上升。
1.完善风险控制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控制管理,制定科学的信贷审批制度,明确贷款的范围和办理流程,全面评估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对风险评估不到位的贷款项目,应及时予以调整或撤回。
2.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及时发现问题贷款,制定有效措施,及时纠正问题。
3.加强信贷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信贷管理,制定严格的信贷管理制度,加强对信贷市场的研究和监测,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4.完善贷后管理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管理不到位、内部控制管理不严格,以及业务风险管理不到位等多重因素。
为了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加强风险控制管理、加强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内部审计机制等,才能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良贷款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因此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银行管理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1、GDP增长率:经济增长水平影响借贷需求和还款能力,高增长可提升不良贷款率。
2、失业率:失业率上升会导致贷款偿付能力下降,增加不良贷款风险。
3、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延迟借款方的还款能力。
三、银行内部因素的影响1、信贷政策:过于宽松的信贷政策容易导致风险借贷,增加不良贷款风险。
2、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贷款人的还款能力,高利率下容易出现不良贷款。
3、风险管理水平:风险管理措施的不完善会增加不良贷款风险。
四、借款人特征的影响1、个人借款人:个人信用状况、收入水平、借贷用途等因素会影响不良贷款率。
2、企业借款人:企业的行业类型、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因素会影响不良贷款率。
五、担保物特征的影响1、抵押物价值:抵押物价值的高低与不良贷款风险直接相关。
2、抵押物流动性:抵押物是否易于变现会影响不良贷款率。
六、法律法规因素的影响1、司法机构效率:司法机构的效率直接影响不良贷款的处置速度和置换率。
2、破产法等相关法律:相关法律的完善程度和执行力度影响银行的追偿能力。
七、结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银行内部因素、借款人特征、担保物特征和法律法规因素等。
银行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以确保不良贷款率的稳定和降低。
附件:1、不良贷款率统计表2、宏观经济数据表3、银行内部管理指标表4、借款人特征数据表5、担保物特征数据表6、相关法律法规文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资产质量:衡量资产风险的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
2、不良贷款:指借款人逾期90天以上、未能全额偿还利息或本金的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因素1.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周期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状况,当经济形势不好时,企业普遍面临生产经营困难,财务状况不稳定,容易出现偿债困难,从而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
2.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经济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逐渐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逐渐崛起。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可能会面临困难甚至倒闭,导致商业银行对其贷款存在风险。
二、金融市场因素1.利率波动:利率的上升可能导致贷款成本增加,企业借款负担加大,增加了偿债风险,特别是对高风险行业和中小微企业更为明显。
2.市场价格波动:市场价格的波动可能导致企业预期的盈利下降,从而增加还款压力。
特别是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市场需求下降时,企业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和偿债风险。
三、银行自身经营模式因素1.信贷评估不准确: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决策时,如果信贷评估不准确,未能充分考虑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质量等因素,就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2.风险内控不足: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管理时,如果风险内控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控制不良贷款,或者控制措施不得当,也会增加不良贷款的风险。
3.激励机制失灵: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如果偏向业绩考核和利润追求,容易使银行职员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贷款业务,忽视风险管控,进而导致不良贷款增加。
4.内外部欺诈: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可能受到内部和外部欺诈的影响,如贷款申请人提供虚假信息、抵押物贬值等,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回收贷款或降低了质量。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有银行自身经营模式的问题。
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贷款审查和评估水平、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等措施来降低不良贷款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概述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2010年至2020年的宏观季度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模型,深入探讨了影响不良贷款率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环境、政策调整、金融市场稳定性和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是影响不良贷款率的关键因素。
在宏观经济环境方面,本研究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经济指标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经济的平稳增长有利于降低不良贷款率,而经济增长放缓则可能加大银行风险暴露。
在政策调整方面,本研究特别关注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
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率;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严格的监管政策可能会加大银行风险,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在金融市场稳定程度方面,本研究考察了金融市场波动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金融市场的动荡往往会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
在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方面,本研究分析了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盈利能力等内部经营管理指标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银行良好的盈利能力有助于降低不良贷款率,而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等指标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和应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融合和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不良贷款不仅直接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还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深入研究不良贷款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不良贷款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
要点二
信用评级
客户的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评估其信用状况的另一种 重要依据。如果客户的信用评级较低,那么其还款的 意愿和能力就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可能导致不良贷款 的形成。
客户行业风险
行业周期性
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周期性,如经济周期、政策影响等 。如果客户所处的行业处于下行周期,那么其还款的能 力就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形成。
地区政策影响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政策影响,如产业政策、财政政 策等。如果客户所处的地区政策影响不利,那么其还 款的能力就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 形成。
04
市场竞争因素
同业竞争
同业竞争激烈
当多家银行在市场上争夺份额时,为了争取更多的客 户和业务,一些银行可能会放松贷款审批标准,增加 风险承担。
内部控制制度
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确保贷款的审批、发放和监控的流程得到规范和有效执行。若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或执行不力, 可能会导致不良贷款率的上升。
例如,贷款审批流程存在漏洞,可能会导致不合适的借款人获得贷款;贷款发放后缺乏有效的监控,可能会导致借款人违约 而银行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信贷人员素质
政策法规的变化往往会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直接影响。例如,政府政策 的调整可能会导致某些行业或企业受到鼓励或限制,进而影响其盈利能力和还款 能力。这些变化最终会反映在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
02
银行内部管理因素
信贷政策
信贷政策的宽松与严格直接影响贷款的发放,若信贷政策 过于宽松,银行可能会发放较多的贷款,增加不良贷款的 风险。而过于严格的信贷政策则可能导致部分借款人被拒 之门外,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率。
经济增长情况通常通过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经济增长 强劲时,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加,还款能力增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相反,经济增长疲 软时,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下降,还款能力减弱,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及其对策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及其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投资理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良贷款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不良贷款风险是指贷款资产发生违约、逾期未偿还或贷款人无法按时足额偿还本息的风险,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商业银行需要认真对待不良贷款风险,并采取有效对策,以降低不良贷款风险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不良贷款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1. 资金链断裂: 大量不良贷款将导致银行的资金链断裂,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流动性,甚至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影响银行正常经营。
2. 盈利能力下降: 不良贷款会导致银行的信贷损失增加,进而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降低了经济效益。
3. 影响资产质量: 不良贷款会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降低了银行的资产价值,影响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4. 影响声誉和信誉: 大量不良贷款会影响银行的声誉和信誉,降低了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进而影响了银行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针对不良贷款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
1. 建立健全的信用审查制度,严格审核贷款申请人的资信情况和还款能力,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2. 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及时发现并识别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加强对不同风险类型的识别和管理。
3. 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制度,加强对贷款资产的监控和跟踪,及时发现贷款逾期和不良迹象,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不良贷款的发生。
二、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
1.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贷款业务流程和风险管控体系,规范贷款操作流程,防范不当行为和失误导致的不良贷款风险。
2. 加强风险防范,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团队,定期评估和监控贷款资产,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三、开展信用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散。
1.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优化贷款资产质量管理指标和监测方法,提高对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评价和违约预测能力,有效降低信用风险。
2. 积极开展风险分散,多渠道、多元化地分散贷款风险,降低对单一行业、单一项目和单一客户的依赖程度,减少贷款集中风险。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监管标准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监管标准
摘要: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监管概述
1.监管重要性
2.监管指标及要求
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
2.产业结构调整
3.社会环境变化
4.消费理念变化
5.科技发展
三、监管标准的实施与影响
1.监管政策调整
2.银行业绩表现
3.风险防范与控制
四、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1.加强风险管理
2.优化贷款结构
3.提高资产质量
五、结论
正文: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监管概述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是指不良贷款余额与贷款总额之比,是衡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设定了一定的监管标准,旨在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要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应不高于5%。
这一监管指标的设定,旨在促使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确保银行业健康、稳健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日益凸显,对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不良贷款的成因1.1 经济变动经济环境的波动是导致不良贷款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经济出现下行周期,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就会增加不良贷款的风险。
此外,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会引起一些企业产能过剩,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1.2 信贷政策过松信贷政策的过松将导致过度扩张和违规放贷,加大了不良资产的风险。
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使得部分金融机构控制不足,盲目追求利润,对信贷风险的管控不力,进而增加了不良贷款的发生。
1.3 企业管理不善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也是引起不良贷款的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由于财务管理不善、盲目扩张、决策失误以及内部腐败等原因,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贷款,从而产生不良贷款。
1.4 不良资产处置不力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处置不力,也是导致不良资产增加的重要原因。
一些银行对不良贷款缺乏及时有效的处置和催收措施,导致不良贷款的堆积。
同时,银行内部制度的不完善和处置手段的不灵活也限制了不良贷款的处置速度。
二、应对不良贷款的对策2.1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信贷审查制度、审慎评估制度和风险预警制度等。
通过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2.2 加强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和风险管理框架。
加强对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进行监控,提高贷款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强化风险评估商业银行在放贷之前应加强对借款人的风险评估,规避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
通过合理的风险评估,可以提高贷款审批的质量和准确性。
2.4 加强担保和抵押物管理商业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加强对担保和抵押物的管理。
通过对担保和抵押物的充分评估,能够提高贷款的履约性,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2.5 健全资产处置机制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建立健全的不良资产处置机制。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日益严重,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导致部分企业和个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外部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期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导致信用风险增加。
中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相对薄弱,是导致不良贷款产生的内部原因之一。
部分银行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风险控制,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部分银行在客户评估、贷款审批等环节缺乏规范和透明度,也为不良贷款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由于部分借款人信用意识淡薄,恶意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情况下,部分银行缺乏有效的债务追偿措施,进一步加剧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为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政府应加强对宏观经济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经济波动带来的问题。
同时,应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从根本上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信贷管理体系。
应建立健全的客户评估机制,对借款人进行全面、客观的信用评估,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应加强贷款审批流程的监督和审核,防止因不规范操作导致的不良贷款。
同时,应定期对信贷管理流程进行审计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为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借款人应提高信用意识,按时偿还贷款。
政府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教育,提高公众对信用的重视程度。
应加大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违约成本,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针对现有的不良贷款问题,商业银行应积极创新不良贷款处置方式。
应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防止不良贷款事态恶化。
应通过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积极盘活不良贷款,降低银行资产风险。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及其对策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及其对策商业银行是金融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承担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结算支付等多种金融服务。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不良贷款风险是指贷款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影响金融机构的安全和稳定。
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有效的对策来管理和控制不良贷款风险,保持良好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一、不良贷款风险的原因不良贷款风险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经济环境变化: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影响,经济下行时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
2.行业风险:某些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快等原因容易出现不良贷款。
3.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经营战略和市场定位等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出现。
4.信用风险: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是影响不良贷款率的重要因素,信用风险高的借款人容易产生不良贷款。
5.政策风险: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也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不良贷款率。
以上种种原因都可能导致不良贷款风险的出现,商业银行需要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风险,以保护自身的利益和资产质量。
不良贷款风险一旦发生,将对商业银行及整个金融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1.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
2.经济效益受损:不良贷款会导致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受到损害,进而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3.信用风险传导:不良贷款可能会引发金融体系内的信用传导效应,造成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积累。
4.负面影响持续时间长:一旦不良贷款率上升,商业银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处理这些不良贷款,对整个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管理造成困难。
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保持自身的安全和稳定。
三、对策一: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来规避不良贷款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宏观因素:
1.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不良贷款的水平。
在经济低迷期间,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还款能力下降,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2. 政府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货币政策的松紧对信贷市场产生的影响会进一步影响不良贷款的水平。
3. 利率水平:不良贷款的水平与利率水平有一定的关联。
较高的利率水平会增加企业负担,导致其偿还贷款的压力增大,从而加剧不良贷款的发生。
4. 宏观环境:宏观环境的变动也会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产生影响。
自然灾害、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从而影响不良贷款。
微观因素:
1. 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影响不良贷款的主要因素之一。
经营不善、债务过高、市场竞争压力大等因素都会增加不良贷款的风险。
2. 贷款违约:如果借款人无法按时归还本金和利息,就会产生违约行为,进而增加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3. 贷款审批和风控政策: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和风控政策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
如果银行的审批和风控措施不严格,可能导致风险较高的贷款获得批准,从而增加不良贷款的风险。
4. 借款人信用状况: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是商业银行考虑是否发放贷款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借款人信用状况较差,违约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进而增加不良贷款的发生。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宏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微观因素的作用。
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彼此影响。
商业银行在管理不良贷款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防范措施商业银行是金融系统的核心机构,其主要职责之一是提供贷款服务并获取利润。
然而,一些贷款可能会变成不良贷款,给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带来风险。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的成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首先,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是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经济周期下行,企业经营不佳或者出现困境,其还款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此外,宏观经济环境的结构性问题,如行业过剩、地方经济下滑等,也会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信贷管理不善也是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如果对借款人的资信调查、还款能力评估以及担保物评估等方面不严谨,就容易增加不良贷款的风险。
此外,信贷政策的松弛、内控制度的缺失等也是导致信贷管理不善的原因。
最后,风险控制不力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应该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抵押品的价值等因素,进行风险衡量和评估。
但如果银行的风险管理手段不完善,或者对市场的监测不到位,就容易增加不良贷款的风险。
为了防范新增不良贷款,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借款人的资信调查,严格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担保能力。
同时,银行应健全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加强对市场环境的监测与研究,及时调整信贷政策,以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其次,提升信贷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贷审查与风险控制能力。
此外,银行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改进信贷管理流程,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再次,加强监管与合规。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确保其贷款业务的合规性。
同时,商业银行也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银行业务规范,严格执行合规要求,杜绝违规行为。
最后,加强风险分散。
商业银行应该将风险分散到多个行业和地区,避免集中在一些行业或地区。
这样可以降低不良贷款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并提高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
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近年来,不良贷款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挑战。
不良贷款是指贷款方无法或不愿意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情况。
对商业银行而言,不良贷款会对其资产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盈利能力和稳定性。
本文旨在探讨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和防范措施。
一、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影响1.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会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其被迫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
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越高,就需要分配更多的资本和更多的拨备,这意味着银行的净利润下降。
2.信誉风险不良贷款也会对商业银行的信誉产生负面影响。
当银行出现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时,银行的声誉会受到影响。
受影响的不仅是客户,还包括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3.流动性风险不良贷款也会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产生影响。
银行可能会暴露出财务困境,从而使其交叉持有关系的银行也受到影响,进而扰乱整个金融市场。
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1.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是导致不良贷款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经济周期下滑时,企业、个人或家庭收入减少,导致其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在经济放缓期间,失业率上升,企业营收下滑,都会导致银行对不良贷款的风险感知增加。
2.信用风险与经营风险不良贷款最常见的来源是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
银行可能向信用风险高的客户发放贷款,这些客户的信用评级不够高,或者没有足够的担保物或抵押物。
银行也可能面临由于糟糕的经营管理而导致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包括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主要董事的离职等。
三、防范措施1.严格的风险管理与控制银行需要实施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帮助防止或减轻不良贷款的风险。
银行应采用完善的风险管理和监测工具,并对较高风险的借款人加强监管和控制。
2.改善贷款审批与收回流程银行需要审慎地执行贷款审批和收回流程,以降低不良贷款给银行带来的损失。
银行应该对贷款申请人进行深入调查,核实其资产和信用状况,并对回款流程进行严格监管。
3.灵活适应市场动态银行需要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产品和服务,以提高竞争力和业绩表现。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盘活措施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盘活措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业作为其中关键的一环,在各种金融服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作为银行业中的主流力量,国有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国有银行)起着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重要作用。
然而在国有银行的贷款发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这给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重大的风险和压力。
本文将就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盘活措施展开分析。
一、不良贷款形成原因(一)内部管理问题1.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在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方面,国有银行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对行业、公司和个人客户进行细致分析的能力。
这使得其风险控制能力变弱,难以预测风险,从而形成不良贷款。
2. 风险防范意识欠缺。
一些国有银行可能把风险管理当做一个形式,缺乏警醒和预防意识。
特别是在贷款审批过程中,过于重视客户关系和业绩考核,不重视风险管控,这会加剧不良贷款的形成。
(二)贷款利润过度追求1. 过于追逐利润。
作为营利机构,银行在贷款业务中必须追求利润。
然而,一些国有银行在利润追求过程中,盲目扩大贷款规模,忽视风险控制,放贷速度过快,导致不良贷款频繁出现。
2. 贷款法律条款存在漏洞。
银行的贷款法律条款应该起到一种约束作用,防止客户违约,但是现实中有些银行贷款合同存在漏洞,导致客户难以履行合同,或者银行难以收回贷款。
(三)宏观经济风险因素1. 宏观经济波动。
经济繁荣时期,银行贷款数量大幅增加,为追逐更多的收益而给予不良企业大量贷款,如房地产、投资等领域,导致贷款风险持续增加。
2. 行业风险。
金融市场是流动性最强的市场之一,竞争激烈。
因此,金融行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其中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都是银行面临的挑战,贷款风险也相应地提高了。
二、盘活不良贷款措施(一)完善内部管理1.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为了预防不良贷款出现,国有银行应该更加注重风险管控。
除了制订到位的女士风险监管制度外,培养一批具备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非常必要。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资料合集目录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管理策略探索以农行A分行为例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相关因素分析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管理策略探索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管理策略探索以农行A分行为例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实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管理策略探索以农行A分行为例中国农业银行A分行作为国内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管理是确保其业务稳健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农行A分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以及优化管理策略,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进行了广泛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环境、银行内部管理、企业违约等方面。
同时,针对不良贷款的管理策略,学者们提出了诸多见解,如完善信贷管理、加强风险控制、推动债务重组等。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农行A分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该行近几年的财务数据和业务资料,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其不良贷款的成因和管理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农行A分行近几年的不良贷款率一直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该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主要涉及宏观经济波动、信贷管理漏洞、企业信用风险等方面。
在管理策略方面,农行A分行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存在不足。
例如,信贷审批流程不健全,风险预警机制缺失,债务重组力度不够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完善信贷审批流程,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宏观经济研判,优化信贷投放策略;三是推动债务重组,降低不良贷款率;四是提高清收效率,优化处置方式。
通过对农行A分行不良贷款成因及管理策略的探讨,本文总结出以下启示: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贷审批和风险预警能力;应积极应对宏观经济波动,优化信贷结构;应加大债务重组力度,创新处置方式,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相关因素分析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逐渐显现。
为什么会出现不良贷款?
为什么会出现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在商业贷款中出现由来已久,不良贷款即意味着该贷款可能无法按照预期的情况收回,但为何会出现不良贷款,原因和影响是什么?本文为你介绍。
鉴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及企业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持续提高,银行风险成为了全体国民共同关注的焦点。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中所出现的巨额不良贷款成了银行继续前进的阻碍,其中隐藏着特别大的金融风险,同时它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也是特别不利的。
不良贷款在我国商业银行领域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其原因一般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绝大多数公司并未创建完善的企业制度,同时其经营管理也不是特别好;
2、各地政府为了获得更好的政绩,纷纷向当地银行施压,要求各大银行为新项目及重点项目贷款;
3、中国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大量出现;
4、银行不具备完整的信贷管理制度,此外,银行的从业人员所具有的素质及责任心也比较低。
不良贷款的出现势必会对银行的发展带来特别大的阻碍,其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如今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银行管理人员为了追求利益而无视风险防控的行为导致银行从业人员重业绩轻管理情况的出现,最终不利于银行的健康发展;
2、某些公司资金流动性较差,那些不能正常付息的公司在贷款到期时就将面临资金问题;
3、银行对抵押物的审查并不明确,造成抵押权难以行使情况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
作者:朱晓慧
来源:《理财·财经版》2018年第11期
本文通过对2011-2017年商业银行在贷款方面的违信记录进行分析,并借助VAR和多元回归模型,参照部分数学指标和银行管理指标,论证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产生违信贷款的因素。
最后得出结论:从回归模型角度分析,不良贷款率越高,其经济增长率和拨备及概率就越高,且不良货款率流动比率就越低;另外,从分解方差模型分析,拨备覆盖率是影响力度最大的因素。
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并结合近年来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和商业银行贷款现状,探究防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措施。
经济全球化让世界各国在享受信息资源共享、以区域低成本享受高收益成果的同时,也加大了国际竞争,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后来的欧洲债务风险事件就是区域经济管理失衡造成的扩散性危害。
在每次金融危机中,银行不合理的贷款放出行为是造成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银行不合理的贷款行为会对银行资金的流动安全性产生极大的挑战,一旦安全问题无人监管,银行便会继续无限制地放贷,而这自然会影响其营业能力,从而降低营业利润。
中国许多银行营业能力较差,与过度放贷有关,这对金融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所以,在此背景下,国家也在采取措施打压银行放贷乱象,合理调控银行利率,让银行在贷款、同业拆借等方面都保持合理的利率,从而稳定我国金融系统,增加银行盈利能力与成长能力,提升银行竞争力,使其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基于此,探究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可行对策,供各界参考。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
1999年,我国政府对四大国有银进行集中剥离,严厉打击不良贷款,在之后的2004年及其2005年也采取了同样措施,这三次打压行动使当时国家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象有所缓解。
但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事件又频频发生,从而影响了金融稳定。
按照近几年公布的商业银行贷款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银行不良贷款率总体有好转,其比率总体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并且有下降趋势。
仅从不良贷款率看,2003年为18%,而到了2011年低于2%,其比率出现了大幅下降;若看不良贷款余额,2003年为2.4万亿元,而到了2011年的余额已经变成了0.43万亿元,达到了“双降”成果。
这两个参考指标是判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的重要标准,它们的下降也说明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控制银行贷款行为方面有正确的方向,采取了正确的措施,所以让局面得以控制。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一直保持着良好结果,2011年后,不良贷款余额又从0.43万亿元上升到了0.5万亿元,并且还有继续上升的可能性。
从“双降”到“双升”的局面,纵然上升金额波动幅度不大,但也是一个危机提示: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调控措施,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只会更大幅度地增长,这将严重影响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未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环境不容乐观。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在获得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模型之前,需要单位根检验来获得无偏估计。
本文运用ADF 来验证数据的平衡性。
按照结果显示,以10%的变量经济增长率为分界点可以划分其稳定性;以1%的消费物价指数、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比率为分界点可以划分其稳定性;定量不良贷款率、广义货币供给量、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的原始时间序列是不稳定的,经过一阶差分后变量不良贷款率、广义货币供给量和资本充足率都能通过在1%稳定性水平下的检验,三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
(二)回归分析
通过了之前的平衡性检验,本文开始建立多元回归型,以探究影响不良贷款出现的各个原因。
初步回归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长率和拨备覆盖率具有负相关关系,与流动性比率具有正向的相关;而消费物价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广义货币供应量、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负债率在影响不良贷款方面没有明显作用。
在去掉这些影响程度较小的因素后,可决系数和修正的可决系数分别为94%和93%,这说明模型整体的拟合效果较好;F值的
上升说明经济增长率、拨备覆盖率和流动性比率这三个变量在验证不良贷款影响因素时起到了很强的支撑作用。
因此,该模型是合理正确的,它能综合地分析影响不良贷款的各个因素。
(三)VAR模型
为了更好地反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若要分析某一因素的变动情况,人們会首先通过向量回归模型来分析判断。
本文根据AIC和SC信息准则,确定了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用五个变量——NPLR、GDP、M2、NPL和LR来组建VAR模型。
(四)脉冲响应
本文制定出了相关轴线图,纵轴表示不良贷款率的波动情况,横轴表示脉冲函数的滞后期间,以每一季作为分界点;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则是置信区间,采用了共十期的滞后期。
若按照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可以得出,经济增长率是一个标准的冲击,因为该值越大,不良贷款率就越小,它们之间呈现了反向变动的关系,其中最大值出现在了第四期,随后便缓慢下降,接近于零;若以广义货币供应量为参照点,可以得出,其值越大,不良贷款率就越小,也是呈现了反向变动的关系,其中在第二期的数值较高,之后便一直下降,且一直呈现负数形式。
表明:按照长期发展的观点,经济增长率是影响人们收入的关键因素,因为经济增长率越高,国民收入就越有保障,所以,保持国内经济水平的稳定度对降低不良贷款率有一定的帮助;
而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对刺激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它能提供新动力、新能量,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使不良贷款率得以下降。
所以,这两个因素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有反向的影响,值得注意。
通过对上文的函数图分析可知,拨备覆盖率,即NPL对不良贷款的反馈在十期内的影响力度大,它与不良贷款率呈现反向的相反方向关系;流动性比率,即LR对不良贷款率的反馈在十期内均大于零,第四期时变成最小值。
结果表明,银行拨备覆盖率的增加会对不良贷款率有反向影响,因为该比率越高,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就越强;银行流动比率对不良贷款有正向的影响,因为流动比率越高,不良贷款就越多,它们之间呈现的是正向变动的关系。
市场的贷款需求变大,则资金流动性增加,银行放贷金额增加,不良贷款风险也会加大。
(五)方差分解
借助VAR模型,笔者把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分解为与外生变量有关系的一部分,从而分析影响程度。
最后得出分析结果:第一期,其他因素的总影响程度不到20%,但NPLR对自身的最大影响程度为82%,到后面变成22%,这表明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对自身的影响程度较大。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拨备覆盖率NPL在影响不良贷款率时的程度持续加大加深,到了后期,M2、NPL和NPLR的影响程度率超过了90%,所以三者影响力度较大。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
经济增长率、拨备覆盖率和流动比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程度较大,而消费物价指数、广义货币供给量、采购经理人指数、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负债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较小;经济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和拨备覆盖率对降低不良贷款率有正相关的影响作用,流动性比率对降低不良贷款率有负相关的影响作用;广义货币供应量和拨备覆盖率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较大。
四、相关建议
通过分析,笔者探究出了影响不良贷款的各个重要因素,发现尽管影响因素众多,但人们仍能够计算出影响不良贷款程度较大的因素,现从这些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入手,尝试提出以下对策,以期有针对性地解决不良贷款问题。
第一,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国家在刺激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要在促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保证企业提供的产品的安全性能与性价比;对于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应及时淘汰,发展新型产能,环保产业;同时,制订合理方案,为三四线城市解决高库存的楼房问题提供方针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负债压力。
第二,保持资金流通总量的稳定。
货币的供应应根据现行经济发展状况来确定,不能为了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而大量发行贷款,否则财务杠杆大幅增加会影响金融的稳定性。
所以银行要制定合理政策,使资金在市场的流通总额与当下经济环境现状相适应,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
第三,强
化监督力度。
国家应严格监控商业银行的信贷情况,包括年度预算报告、决算报告、风险评估和放贷规模等,并对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加强关注,使各银行的信贷规模都保持在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内,从而从根源上减少金融风险。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