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备考之常识判断政治常识.doc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之常识判断复习常识(政治)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之常识判断复习常识(政治)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政治学出题特征(一)紧跟中央会议精神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与中央会议的精神紧密结合。

例如“科学发展观”在前几年是重要考点,近两年开始逐渐转为申论考点。

(二)基本原理与时政的结合时事热点与基本理论的结合点是近年来的常考位置。

例如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16题“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本题即从处理我国新疆、西藏等民族关系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民族政策出题。

二、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政治学命题预测(一)中国的民主进程1、民主与法治基本概念民主与法制是辨证的关系,发展民主必须健全法制,使民主法制化,法律化;法制必须以民主为基础;民主与法制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民主条件下人民当家做主,制定出的法律是符合人民群众要求和期望的,在法制范围内的自由民主才是民主精神的体现才能使民众能够在法律准则要求下行驶自由权利;必须坚持民主与法制的统一。

2、民主热点回顾(1)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2)其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十一条”。

(二)以人为本1、理论回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2、历史渊源: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

3、时事热点: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税起征点为3500元,2011年9月1日实施。

(三)胡锦涛“七一”讲话1、三件大事:(1)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三大成就:(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点公考省考地方考政治常识题识记内容总复习1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点公考省考地方考政治常识题识记内容总复习1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点-政治常识题识记内容总复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年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的重要考点,其主要考查范围基本为以下几点,考生可查看以下文章内容进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和本质特征1、条件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

2、显著特点:(1)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2)阶级性(阶级是无处不在)3、本质特征:实践的、科学的和革命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其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这就是哲学的党性。

物质观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固有属性或根本属性,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简要地说运动就是变化。

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认识论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某些学者认为认识论与知识论是同一事物)。

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一)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二)对立统一规律: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公务员常识判断知识点与答题技巧

公务员常识判断知识点与答题技巧

公务员常识判断知识点与答题技巧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众多领域的知识,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常识判断的知识点和答题技巧,能够有效地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率。

一、政治常识政治常识是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中的重点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1、我国的政治制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

了解它们的性质、地位、职能和相互关系是很重要的。

二、经济常识经济常识在公务员考试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1、宏观经济了解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如 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等,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竞争的特点等都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3、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等也是常考的内容。

三、法律常识法律常识是公务员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考生需要熟悉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2、行政法行政法主要涉及行政行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等方面的知识。

3、民法民法包括民事主体、民事权利、合同、侵权责任等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4、刑法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刑罚种类等是必须掌握的要点。

四、历史常识历史常识考查的范围广泛。

1、中国古代史从夏商周时期到明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

公务员政治常识(必看)

公务员政治常识(必看)

一、政治经济学1.商品和商品经济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它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会使单位商品价值量发生变化。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但不会使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

)4.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5.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在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由于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

供求变化会影响价格,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求,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制约的。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除了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以外,我国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等。

8.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而股份制又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好的形式。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常识政治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常识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及基本纲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政治组织和民主监督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治常识等。

1、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领导人民战胜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反动性和其他反动武装力量,推翻三座大山进行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反动力量不断腐败烂掉,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但仍然坚定信念、忠诚为党、爱党、为共产主义、为中国革命战斗终身。

2、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及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活动方针是坚决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克服形式和能力“两个在”、坚决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清除社会腐败等。

党的基本路线是实行调整、改造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式,实现人民生活的全面建设小康。

党的基本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3、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二、历史常识历史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常识包括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历史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必考的内容,要求考生熟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一种以农民为基础、以地主阶级为核心的社会形态。

公务员行测常识整理

公务员行测常识整理

公务员行测常识整理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其中常识部分涵盖面广,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自然、科技等多个领域。

掌握这些常识对于提高行测成绩至关重要。

政治常识是行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等是必备的。

例如,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还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以及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

经济常识也不容忽视。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都可能出现在考题中。

比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表现和应对措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运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和缺陷等。

对于一些常见的经济指标,如 GDP(国内生产总值)、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要清楚其含义和计算方法。

法律常识在行测中占据较大比重。

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是重点。

要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合同的订立与履行,侵权责任的认定,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的程序等。

法律条文众多,不必死记硬背,但对于重要的法律原则和常见的法律案例要有清晰的认识。

历史常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脉络。

从古代史到近现代史,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朝代的更替等都可能成为考点。

例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四大发明,近现代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

同时,对于世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如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也需要有所了解。

文化常识丰富多样。

包括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传统节日等。

还涉及到现代文化中的影视、音乐、文学作品等。

了解不同文化现象的内涵和特点,能够在考试中应对自如。

地理常识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人文地理则包含人口分布、城市发展、交通运输等。

对于我国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以及世界上重要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征要有一定的掌握。

自然科学常识也是常考的内容。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一、法律法规知识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2.各类法律法规的制定程序和效力。

3.劳动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

二、政治理论知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表达。

2.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名单。

4.党的组织机构和党内生活制度。

三、历史知识1.现代中国的开埠、开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2.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则。

四、时事政治知识1.国际重大事件和国际大事的发展动态。

2.国内重大政治决策和政策的实施情况。

3.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和重要活动。

五、社会科学知识1.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优越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基本特征。

3.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分析。

六、科学文化知识1.国内外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的动态。

2.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知识点。

以上仅是行测常识判断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具体的知识领域和考试重点会因考试的年份和岗位需求而有所不同,建议考生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同时,还需要考生掌握基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注重日常的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的了解,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常识、扩大知识面,并进行反复训练,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最后,希望考生能够合理分配时间、理性应对考试,并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之政治常识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之政治常识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之政治常识(一)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工作预计2013年10月中旬展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国考行测取得高分突破,成为决胜国考的重心所在,职业培训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复习资料之政治常识,供大家备考学习。

第—节政治常识近年来,政治常识在考试当中,多以单项选择题出现,考试范围以基本理论知识和国家政策、社会热点为主。

从近年考试真题来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等内容是要求考生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的。

考生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可回忆中学时代政治课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一些经典理论,再结合历年真题加以演练即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常识判断中,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革命、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党的建设等是常考内容,考生在复习时对这几部分内容要重点掌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含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备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因此是事业单位考试的常考内容。

本部分内容的设问角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筹各个方面,考生要准确掌握本部分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鬼;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一个是世界的本源问题,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题型解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题型解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题型解析公务员考试是许多人追求稳定职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常识判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一题型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对考生的综合知识储备和分析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常识判断题型通常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干内容简洁明了,选项设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既可能是基础性的常识,也可能是较为前沿或冷门的知识。

政治常识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职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例如,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的内涵和运作方式要有清晰的认识。

同时,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策动态,也是应对政治常识题的关键。

经济常识涵盖了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产业经济等多个方面。

考生需要掌握常见的经济术语,如 GDP、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的含义和作用。

对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企业的经营管理、国际贸易等知识也应有所了解。

例如,通过分析某个国家的经济数据,判断其经济发展趋势,或者理解某项经济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法律常识是常识判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部门。

考生不仅要熟悉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还要能够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实际问题。

比如,判断某个具体行为是否构成违法犯罪,或者了解公民在法律框架下的权利和义务。

历史常识考查范围广泛,从古代史到近现代史,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考生需要对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朝代的兴衰等有清晰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了解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近代的辛亥革命,以及世界历史中的工业革命等重要历史节点。

文化常识涉及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领域。

考生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诗词歌赋、传统节日等。

同时,对于世界各国的文化特色和经典作品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比如,能辨别不同朝代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或者知道某些外国文化符号的含义。

国考常识判断知识点

国考常识判断知识点

国考常识判断知识点一、政治常识1.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2. 中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制度- 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的基本内容。

3. 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机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如国务院、全国人大、政协等。

二、经济常识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特征。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2.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十三五"、"十四五"等五年规划的主要内容。

- 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战略等。

3. 财政、税收和金融- 财政的作用和财政政策。

- 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税种。

- 金融体系的构成和金融政策。

三、历史常识1. 中国古代历史- 重要的历史时期、朝代更迭。

- 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

2.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3.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的重要时期和转折点。

-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四、地理常识1. 中国地理- 地形、地貌、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知识。

- 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人文地理知识。

2. 世界地理- 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情况。

-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重要城市。

3. 环境与资源-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基本措施。

- 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分布和利用。

五、科技常识1. 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 科学方法、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 近现代以来的重大科技发明和创新。

2. 信息技术- 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行测政治常识知识点大全

行测政治常识知识点大全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政治自由
C.依法纳税(答案,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D.宗教信仰自由
3.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
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4.下列哪项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答案)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
5.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A.刑法
B.民法
C.宪法(答案)
D.行政法
6.下列哪项不是我国的外交政策基本原则?
A.独立自主
B.平等互利
C.和平共处
D.霸权主义(答案)
7.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中,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于:
A.特别行政区
B.县级行政区
C.乡级行政区
D.省级行政区(答案)
8.下列哪项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A.罢工自由
B.言论自由
C.依法服兵役(答案)
D.出版自由
9.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A.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答案)
B.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C.人民政府和政协
D.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
10.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A.人民主权原则
B.基本人权原则
C.法治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答案,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常识判断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常识判断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常识判断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常识判断这一模块涵盖的知识面极广,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自然、科技等多个领域。

对于考生来说,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和应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也并非无迹可寻。

首先,我们来谈谈政治常识。

政治常识在常识判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等方面的内容。

比如,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

再比如,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

经济常识也是常考的内容之一。

从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到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有可能出现在考题中。

例如,宏观经济中的 GDP 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指标,考生需要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在微观经济方面,要了解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市场竞争等概念。

对于国家的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考生需要清楚它们的作用和实施方式。

法律常识是公务员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都是常见的考点。

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重要法条以及法律的适用范围等,对于正确解答法律相关的常识题至关重要。

比如,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民法中关于民事权利和义务、合同、侵权责任等内容也经常出现在考题里。

历史文化常识可以说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验。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以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哲学思想、传统节日等都有可能被涉及。

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帮助考生在这部分题目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比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对于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常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方面,如气候类型、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人文地理方面,像城市规划、人口分布、交通运输等。

考公务员必备的政治常识

考公务员必备的政治常识

1.恩格斯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A.特殊性原理B.普遍性原理C.同一性原理D.斗争性原理3.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4.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与直观的反映论的对立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6.(2002年)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阶级斗争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7.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其含义是(〕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C.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发展一样是物质的、有规律的过程D.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______统一()A.理论和实践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9.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C.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1.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2.对我国来说,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指()。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政治基础知识.doc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政治基础知识.doc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政治基础知识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政治基础知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具体内容:2.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这就是哲学的党性。

(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的根本观点是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并且认为这种或这些物质形态是运动变化的,它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但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亦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当成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其局限性和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真正把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虚构出某种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并把它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本体的派生物。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3.物质观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4.意识观l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总趋势。

发展之所以是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取代旧事物。

6.质量互变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由于事物内在矛盾的多样性,事物的质也是多种多样的。

公务员考试政治基础知识归纳 Microsoft Word 文档

公务员考试政治基础知识归纳 Microsoft Word 文档

公务员考试政治基础知识归纳1.政治的概念: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利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利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其核心是国家权力问题,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①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人性具有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把人的欲望和各种社会资源的分配结合起来考虑,如何分配资源的问题就是政治)②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政治研究的是权威性的分配方法)③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政治是受社会运动制约的,政治系统构成要件是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导人及公民构成)。

政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它随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生而产生。

2政治哲学:是一门发展的科学,不同时代人们的认识不一样,核心概念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阶级问题、革命问题、国家问题、未来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

政治学的贡献在于提出问题启发人们思考,而不在于能解释或回答什么问题。

规范的政治命题是判断政治好坏、善恶的标准。

3.阶级的产生: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的存在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

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

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就形成不同的阶级,这是阶级划分最有决定意义的标准。

阶级对立的实质是一部分人能够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

所以,也是经济范畴。

4.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或伟大动力。

①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

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必然引起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之间的斗争,直到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

革命的成功,就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②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③要防止和反对两种片面倾向:一把阶级斗争当作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否认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是抹杀阶级矛盾,否认阶级斗争,认为在阶级社会离开阶级斗争,社会也能发展。

公务员常识判断知识点

公务员常识判断知识点

公务员常识判断知识点公务员考试是一项重要的选拔机制,旨在选拔合适的人才为国家机关和公共事业服务。

在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掌握常识判断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公务员常识判断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考试。

一、宪法与法律知识作为国家最高法律文件,宪法对公务员的选拔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考生需要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法律体系和国家制度,包括国家行政组织架构、职责和权限等内容。

此外,法律知识的掌握也是公务员考试的重点。

考生需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行政法、刑法、民法等,了解法律知识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政治理论和历史知识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关的一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

这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要重点关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党的历史、历次重要会议和党章党规等。

同时,历史知识也是常考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掌握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政策,以及其对现实的影响。

三、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公务员工作与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密切相关。

考生需要关注国内外重要新闻和热点问题,了解国家政策和改革举措。

此外,考生还需要掌握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教育医疗改革等,以便在工作中能够正确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四、经济知识和管理技能作为国家机关的一员,公务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和管理技能。

考生需要了解宏观经济形势、经济政策以及相关的经济指标,理解国家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此外,公务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如组织管理、决策分析、协调沟通等。

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高效运用。

五、科学文化知识公务员作为社会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考生需要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重要科学研究成果,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基本原理。

此外,公务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如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常识判断-政治常识
哲学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第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

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人的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世界是否可知。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与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一切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发展是具有前进和上升性质的运动和变化,揭示运动和变化总趋势的哲学范畴。

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总趋势,唯物辩证法揭示的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2.量变与质变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有两种基本形式:质变和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3.矛盾分析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做事情要把握重点和主流,同时也要统筹兼顾;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三)认识论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会反作用于实践。

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认识的发展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四)价值和价值评价
(1)价值基本特征:客观性、主体性、相对性。

价值关系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利益及其利益满足的关系。

(2)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体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动的最高境界是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五)唯物主义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中的贯彻就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这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和谁决定谁的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社会存在为第一性,社会意识为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就属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反之,则是唯心主义历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历史观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社会实践中的根本问题。

2.社会基本结构
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是由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意识或文化结构,以及其他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

(1)生产力。

生产力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的构成十分复杂,包括进入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2)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性的社会关系,它所表示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物质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结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③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根本的矛盾。

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的原动力是生产力,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3)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

(4)社会意识结构是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整体,是社
会意识的一部分。

按反映社会生活的侧重面和方式的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可分为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和哲学等不同形式。

3.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人的行为的社会意义,即对社会的贡献。

在人的社会价值中,社会是主体,个人是客体。

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为社会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越多,他的社会价值就越高;反之,一个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不承担任何责任的人,也就是没有社会价值的人。

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及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 三个代表
(1)主要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它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驟
(1)战略目标: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步骤: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

(3)建设: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它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它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新的升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社会公正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保证后代人的需要得到满足。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也是党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

党的十六大,再次提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