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古诗四首》拓展阅读 苏武(李白) 北京版

合集下载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目录 小学语文北京版第十一册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目录 小学语文北京版第十一册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目录小学语文北京版第十一册(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1开国大典
2枣核
3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4钱学森归国
第二单元
5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6城市的标志
7黄河之水天上来
8地球万岁
第三单元
9顶碗少年
10“钢琴之王”的微笑
11金色花
12百合花开
第四单元
13林海
14鼎湖山听泉
15松坊溪的冬天
16迷人的张家界
第五单元
17珍珠鸟
18小狗儿与大画家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20猎鹰
第六单元
21古诗四首《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凉州词》《泊船瓜洲》22螳螂捕蝉
23迎来春色换人间
24用奇谋孔明借箭
第七单元
25狼牙山五壮士
26金色的鱼钩
27赣南游击词
28南沙卫士
第八单元
29将相和
30一个这样的老师
31艾尔比的水彩笔
32父亲的麦芽糖。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拓展学习早发白帝城(李白)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拓展学习早发白帝城(李白)北京版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教学设计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教学设计北京版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1.自学生字,借助字典或注释了解每首诗的意思。

2. 有感情朗诵古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

能力:1.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感受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激发学生课外搜集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自学古诗,了解诗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感受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1.培根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读诗使人灵秀。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四首”,去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2.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谁来给大家说说(屏幕出示:学习古诗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诵诗句、析诗意;悟诗情、吟诗文)今天我们继续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古诗。

3.孩子们,你们知道我国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吗?(唐宋时期)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南宋时期的两首诗《示儿》和《题临安邸》,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首《示儿》。

二、自由读诗,了解背景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相机评价引导。

3. 知诗人、解诗题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的一份特别的遗嘱。

出示陆游资料。

了解背景:历史上的南宋是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梁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

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

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

生活在战乱频仍、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

三、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1.自读古诗,借助书后的注释或自己的工具书,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书上批注,圈划,并认真思考,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武陵区XX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古诗四首》拓展阅读 王之涣简介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武陵区XX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古诗四首》拓展阅读 王之涣简介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王之涣简介王之涣(公元688年—公元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

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更是千古绝跟祖父学诗板书设计: 早晚念大声喊 2 跟祖父学诗喜爱听喜爱听秋天的怀念一句话【教材分析】《一句话》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诗人的高洁品格与追求民主的曲折经历对我们今天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

他留学成绩优异却毅然提前回国,从现代化的美国回到落后贫穷的祖国,始终秉持传统文人刚直不阿,不入官场,不同流合污的节操,用诗歌创作抨击黑暗现实,唤醒民众觉悟,甚至用生命拷问中国的民主进程。

诗歌坦露了诗人的赤子之心,热情描绘了理想中祖国的面貌,也对专制的统治者提出了警告。

这些思想内涵在今天仍不乏一定的教育意义,启迪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所追问。

同时,因其践行了“新格律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原则而艺术成就颇高。

其层层铺垫句句蓄势的写法制造了悬念效果;节奏鲜明读起来犹如军鼓般铿锵;虽然篇幅短小用词浅显,但诗歌特有的含蓄隐晦却让它意韵丰富耐人咀嚼.此外,修辞手法的推敲也能引导学生产生合理的联想想象,是初步感知现代诗语言特点,仿写表达的很好范例。

【学情分析】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自己阅读、理解的能力,对于文章的结构、其中的一些描写,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

通过查找资料,学生们对闻一多的生平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

但是由于学生对现代诗歌语言特点以及情感了解甚少,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现代诗语言的特点。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教学设计以“读一读、找一找、品一品、悟一悟、写一写”等环节贯穿起的“五个一”为线索,循着诗人艺术化的语言,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步与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祖国命运的情感形成共鸣,从而达到廉洁教育主题的无痕渗透。

屏山县二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古诗四首》拓展学习《采莲曲》(王昌龄)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

屏山县二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古诗四首》拓展学习《采莲曲》(王昌龄)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赏析: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生字词,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

2。

大致地感知课文的内容,初步了解聂荣臻的“至仁至义”的和平精神。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生字词,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

难点:大致地感知课文的内容,初步了解聂荣臻的“至仁至义”的和平精神。

自学方法指导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指导题1.会写本课生字词,理解:无辜和善可亲拘束至仁至义有始有终活菩萨2。

熟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到底讲了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之间的什么事呢?3.课文那几自然段写出了聂将军对日本小姑娘的关心与照料?当堂训练一、看拼音写词语。

wúgūyǒu shǐ yǒu zhōng héshàn cán rěn ( ) () ( ) ( )fǔyǎng zhìrén zhì yìtāng sháo jīng kǒng ( ) ( ) () ( )二、选择正确词语,对的画“√”。

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四首 拓展阅读苏武李白

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四首 拓展阅读苏武李白

苏武唐·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水,肌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赏析】李白这首诗歌描述了苏武被困匈奴,“身在匈奴,心在汉”,艰难生活,十九载后终于又回到大汉朝的感人故事。

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苏武》读来悲怆,一个爱国者被囚在异国的生活总是悲怆的。

苏武被汉武帝派遣出使匈奴,却被扣留了下来。

为了使苏武变节,匈奴人使用的很多办法,威逼利诱,苏武不屈服不动摇,手持汉节。

最后,苏武被发配到今天的贝加尔湖一带牧羊。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十年”是个概数,真实的历史是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十九年。

一个“持”字把苏武坚持、坚定的爱国意志表现的很浩气,很凛然。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中的“上林”是指“上林苑”,是一个皇家围场。

这里面是说一个故事:一天皇帝射下一只南飞的白雁,大雁的脚上绑着一封帛书,却是苏武思念大汉的书札。

这是很有名的故事。

后来常说“鸿雁传书”便从此来,不过把思念的内涵扩大了些,也改变了些,更多是指男女间“相思”的思念了,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对于这两句,我们应该把想象放开,要联想到了苏武含泪书思念,绑书于雁的情景,可不是一张帛书,而是千万张;绑的不是一只大雁,而是千万只。

把思念寄托与大雁是多么渺茫啊,然而苏武做了,今天看来多少有些荒唐的行为完全是情感至深至纯至烈的率真体现。

由此,我们对于“鸿雁传书”有了更细微的体验,那就是思念之深和寄达之渺茫。

联想对于诗歌赏析是必要的,这种联想也是合理的。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中的“落日归心绝”得李白风骨,归期茫然无望,心中常“苦”“绝”,“苦”既是“渴饮月窟水,肌餐天上雪”之苦,也是思念之苦,归期无望之苦。

“绝”是“苦”的深化,落日残照,西风吹寒,“归心绝”与此等景浑融一体,情景交融。

难得的是苏武在“绝”中的坚持,他“鸿雁传书”恐怕自己也知道其中的荒唐,说白了,他的“持汉节”和“鸿雁传书”更多的不是因为有“归”的希望而做,因为“归心绝”,他自己都不抱太多“归”的希望了,更多是出于内心拳拳的爱国的民族气节的情怀,就是这样的情怀在驱使他坚持。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古诗四首》教学反思 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古诗四首》教学反思 北京版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理念及反思一、本节课教学内容及目标简介今天教学的古诗内容是我们这套教材安排的最后一次古诗学习是学生对小学阶段古诗学习方法的总结、实践。

课上引领同学们学习的是《示儿》和《题临安邸》,因为这两首诗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南宋朝代的爱国诗。

本节课力求达到的目标有以下三点: 1.学生能够借助字典或注释自学,了解每首诗的意思。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学习古诗的意识,学生能感受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有感情诵读。

3.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激发学生课外搜集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体现的教学理念及落实情况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下教学理念:(一)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我想:古诗的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为此,我们首先应把自己定位在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其次,师生交流时,要建立一种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要教育、培养、引导,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

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我认真倾听,尊重学生见解,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一点提示,让学生感受到自学的成就。

课的导入环节,通过对学过的古诗的复习,帮助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能够对这种学习方法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从而为下面的自学古诗做好准备。

接下来的两首古诗都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的。

不同的是,第一首诗《示儿》学生重点在自学“析诗意、悟诗情”;而第二首诗《题临安邸》,则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

在学生第一次自学环节,通过一个小提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法,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在汇报交流时,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熟读成诵。

连平县一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古诗四首》拓展学习 登飞来峰(王安石)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

连平县一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古诗四首》拓展学习 登飞来峰(王安石)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1)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

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

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因为.(6)眼:视线。

(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

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9〕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赏析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

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

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

承句写目极之辽远。

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

”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

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

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石嘴山市三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古诗四首》课后练习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

石嘴山市三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古诗四首》课后练习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

第二十一课古诗四首一、选择题。

(共10题)1。

“gū fān"的汉字是()。

A、孤帆B、姑帆C、孤翻2.“影"字共有()笔笔画。

A、13B、14C、153。

“洲"字属于什么结构?()A、上下B、左右C、半包围4.《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5.《凉州词》的作者是()。

A、李白B、董仲舒C、王之涣6.《泊船瓜洲》的作者是()。

A、杜牧B、王安石C、唐婉7.《送孟浩然之广陵》所表达之情是().A、依依惜别B、思念家乡C、悲切哀怨8。

《凉州词》所表达之情是()。

A、依依惜别B、思念家乡C、悲切哀怨9。

《泊船瓜洲》所表达之情是()。

A、依依惜别B、思念家乡C、悲切哀怨10.“烟花三月下扬州”交代了()。

A、送别地点B、送别时间C、送别场景二、填空题。

(共10题)1。

“yáng liǔ”的汉字是杨柳.2.“羌”字共有 7 笔笔画。

(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3.“风”字属于半包围结构。

(请从上下、左右和半包围中选择)4。

《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唐朝人.5。

《凉州词》的作者是唐朝人。

6。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北宋朝代人。

7.《泊船瓜洲》的作者字介甫。

8。

《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字太白。

9。

《凉州词》的作者字季凌。

10。

《泊船瓜洲》作于 1075 年。

(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三、判断题。

(共10题)1。

“luò yáng”的汉字是“洛阳”.(对)2.“间”字共有8笔笔画。

(错)3。

“空”字是全包围结构。

(错)4.“泊”字是多音字。

(对)5.《凉州词》的作者是汉族人。

(对)6.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赞的诗界名士.(对)7.“烟花三月”这四个字使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

(对)8.《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送朋友去黄鹤楼。

(错)9。

“唯见长江天际流"表现出一种壮阔的感觉。

(错)10。

“孤帆远影"表现出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

(对)四、连线题。

锦江区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主题阅读王安石推敲的故事北京版

锦江区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主题阅读王安石推敲的故事北京版
(一)直接导入,回顾旧知
1.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回顾课文内容,进入主题)
(二)精读课文,品析人物
1。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灯光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课文有五处写到灯光。
2。师小结:课文五次写到灯光;课文的开头意在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同开头照应。这样的开头结尾,是为了告诉读者:这样光明温暖的灯光、这样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3.齐读文中描写灯光的语句。(这一环节地设计是为了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同时,通过在“读、悟、说、读”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散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操.走近英雄,感受英雄的高尚品质。)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闭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路过于京口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创同步教案北京版(最新整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创同步教案北京版(最新整理)

《送孟浩然之广陵》原创同步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播放。

这是李叔同的《送别》。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诗仙李白曾经写过的一首送别诗你们还记得吗?(《赠汪伦》)指名背.这情谊比桃花潭水还要深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齐背后两句。

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

二、解题1.齐读课题。

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2。

指名说.3.齐读.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

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

为什么这么著名呢?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三、听古诗朗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注意听准字音。

四、学习生字1。

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容易读错的再给大家提个醒。

2。

齐读。

五、初读古诗1。

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六、节奏朗读1。

指名读2。

师范读3。

学着老师的样子读给你的同桌听。

看谁能读出节奏美。

4.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听?指名读。

5。

齐读。

七、感悟诗境,品读古诗.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

哪个同学能帮我找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扬州·贴对了吗?生:对。

评价:真厉害!师板书:扬州、黄鹤楼。

为什么贴在这儿呢?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故人是什么意思?从哪知道的?生:注释(老朋友)在这指谁?(孟浩然)再读读这两句诗。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知识拓展王昌龄古诗欣赏素材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知识拓展王昌龄古诗欣赏素材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 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 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
协的信念。
谢谢观看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小学复习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知识拓展王昌龄古诗欣 赏素材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
王昌龄古诗欣赏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咏浣纱溪 钱塘江上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奉节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拓展学习采莲曲王昌龄北京版

奉节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拓展学习采莲曲王昌龄北京版
阅读理解两篇例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教学例文:《爸爸的计划》
(一)阅读例文,整体感知
1.根据拼音,借助字典,扫清阅读障碍,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出示课件2】
例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具体事例写出了一个擅长订计划、执行计划的爸爸形象。)
②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表达清楚.要做到详略得当,首先应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哪些次要内容,然后主要内容详细写,次要内容则要简略。
③写人的文章,首先确定好想表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围绕中心选材,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详写。
4.小结: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习作的时候,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要写得具体详细一点,而次要内容则写得简略一些。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
好,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只要大致说出语意就好.)
3.多种形式朗读,熟读成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表明要珍惜时间。)
4。结合实际,学生谈谈如何珍惜时间。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同步练习北京版(最新整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同步练习北京版(最新整理)

21古诗四首一、默写古诗:1、( ),唯见长江天际流。

2、洛阳亲友如相问,()。

3、羌笛何须怨杨柳,( )。

4、春风又绿江南岸,()?二、阅读理解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作者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 ( ),具体地点是( ),有人所去的地方是( ).2.诗中哪些词语含蓄的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感情?3.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

4、这首诗的作者是()A李白 B 王之涣C杜甫5、烟花三月的意思是( )A三月放烟花 B 在春光明媚的三月6、在这首诗中前两句( ),后两句( )。

描写了作者在春天里( )的情景,表达了( )的感情。

参考答案一、1、孤帆远影碧空尽 2、一片冰心在玉壶3、春风不度玉门关4、明月何时照我还二、1、夜晚芙蓉楼洛阳2、平明送客楚山孤3、比喻.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4、A5、B6、叙事写景送别依依惜别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步教案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步教案北京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参考教学目标1234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试着理解诗歌。

师:生字、词卡片;声像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质疑导入12出示课文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齐读课文题目。

34黄鹤楼在哪儿?孟浩然是谁?怎么“送”的呢?谁“送”谁呢?二、初读课文,略知大意123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读?给大家提个醒。

重点指导:“孟”、“陵”的读音。

45678三、深入探究,精读感悟1在小组中提出来的问题,拟定接下来的导学重点。

)2(1)结合课文题目理解“故人”指谁。

简介孟浩然其人,并阐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黄鹤楼”点明了送行的地点,“烟花三月”点明了时间。

(2)反复朗读前两句。

结合书上的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在黄鹤楼(李白)送别老朋友(孟浩然)。

在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三月里,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到扬州去。

(3)把后两句作为想象意境、体会感情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孤帆”、“唯见”展开合理的想象。

(好朋友的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

)3(1)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生练习朗读,并加上动作。

(3)表演读。

(一人扮演李白,一人扮孟浩然,表演黄鹤楼送别的情景,另一名学生配音。

)(4)闭上眼睛,低吟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景象。

四、指导背诵,加深感悟1234黄鹤楼风景优美,自古就被许多文人墨客所喜欢。

他们常在这里观赏胜景,写诗交友,所以留下了不少诗文。

下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另外一首很美的诗。

展示崔颢的《黄鹤楼》。

5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住吗?2是左窄右宽的字;“帆”、“故”、“鹤”左右相当;“影”是左宽右窄的字。

34六、教师总结。

李白《苏武》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白《苏武》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白《苏武》原文及翻译赏析
苏武原文: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苏武翻译
苏武被匈奴拘押了十九年,始终保留了汉节与对汉朝的忠诚。

他利用白色大雁传信息,飞到了汉武帝的上林苑。

他在遥远的北方牧羊,艰苦万分,回归家乡的心如同西落的太阳,几乎要绝望。

渴了就饮用寒冷的冰窖水,饿了就食用天上的飘雪。

终于在汉武帝的关怀下,苏武可以从遥远的漠北回归长安了,他和李陵临河诀别,怆恻心欲绝。

苏武拉着李陵的衣袖,哭尽眼泪,替之以血(苏武成为了千古忠臣,而李陵却万古蒙羞,使人扼腕出血!)。

苏武简析
其实,李陵还是不错的汉子,三千人抵抗了匈奴十几万人的围攻,最终兵尽力竭负伤被俘。

这种情况,就是按现在国际公约来看也不算叛徒,而汉武帝却杀他全家,怎么不让投降?!
李白借咏叹苏武,隐约为李陵抱不平,在当时的唐朝是了不起的!表扬!有人考证李白是李陵的后代,真有点不知其然,毕竟年代太遥远。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这两句应该是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源头吧。

诗词作品:苏武诗词作者:【唐代】李白诗词归类:【怀古】、【写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
唐·李白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水,肌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赏析】
李白这首诗歌描述了苏武被困匈奴,“身在匈奴,心在汉”,艰难生活,十九载后终于又回到大汉朝的感人故事。

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苏武》读来悲怆,一个爱国者被囚在异国的生活总是悲怆的。

苏武被汉武帝派遣出使匈奴,却被扣留了下来。

为了使苏武变节,匈奴人使用的很多办法,威逼利诱,苏武不屈服不动摇,手持汉节。

最后,苏武被发配到今天的贝加尔湖一带牧羊。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十年”是个概数,真实的历史是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十九年。

一个“持”字把苏武坚持、坚定的爱国意志表现的很浩气,很凛然。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中的“上林”是指“上林苑”,是一个皇家围场。

这里面是说一个故事:一天皇帝射下一只南飞的白雁,大雁的脚上绑着一封帛书,却是苏武思念大汉的书札。

这是很有名的故事。

后来常说“鸿雁传书”便从此来,不过把思念的内涵扩大了些,也改变了些,更多是指男女间“相思”的思念了,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对于这两句,我们应该把想象放开,要联想到了苏武含泪书思念,绑书于雁的情景,可不是一张帛书,而是千万张;绑的不是一只大雁,而是千万只。

把思念寄托与大雁是多么渺茫啊,然而苏武做了,今天看来多少有些荒唐的行为完全是情感至深至纯至烈的率真体现。

由此,我们对于“鸿雁传书”有了更细微的体验,那就是思念之深和寄达之渺茫。

联想对于诗歌赏析是必要的,这种联想也是合理的。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中的“落日归心绝”得李白风骨,归期茫然无望,心中常“苦”“绝”,“苦”既是“渴饮月窟水,肌餐天上雪”之苦,也是思念之苦,归期无望之苦。

“绝”是“苦”的深化,落日残照,西风吹寒,“归心绝”与此等景浑融一体,情景交融。

难得的是苏武在“绝”中的坚持,他“鸿雁传书”恐怕自己也知道其中的荒唐,说白了,他的“持汉节”和“鸿雁传书”更多的不是因为有“归”的希望而做,因为“归心绝”,他自己都不抱太多“归”的希望了,更多是出于内心拳拳的爱国的民族气节的情怀,就是这样的情怀在驱使他坚持。

“渴饮月窟水,肌餐天上雪”叙边地牧羊之苦艰。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写苏武和李陵话别的情景。

关于这四句里面的情形请参看这样的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出自《苏武李陵诗集》)在匈奴,苏武和李陵结下了深厚个人感情,尽管一个坚持,一个投了降,但两人对大汉的情怀其实是一样的,李陵又何尝不怀念大汉呢?东归的路还很长很远,一路有风沙,一路有萧凉。

上河梁悲怆话别吧,那儿高,让我目送你(李陵送苏武)归去吧,我也要眺望遥远的故国家乡。

一定要注意李白的这四句是化自《苏武李陵诗集》中的那样的一首诗歌的,何谓“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何谓“上”?登高怀远、怀乡国啊!“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泪水打湿了青衫,两人彼此相望,没有语言,因为语言是无力的,其中的情感只有我们两人懂,心里血泪滚滚,是故国情怀,也是一别再无期了。

苏武和李陵的深厚友谊的基础是两人同样的故国情怀,这点读者万万不可不懂!
此诗的最后四句深化主题,故国情怀与离别之情融为一体,苏武与李陵融为一体,融合的基础看似友情,实则同样的故国情怀。

主题就是这样的深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