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黑龙江优秀版画家水印木刻研修班邀请潘力讲座

合集下载

力群:中国新兴版画的先驱

力群:中国新兴版画的先驱

54文史月刊·2023年第10期力群,原名郝丽春,他不仅是中国新兴木刻版画创作的先驱,也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在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时,力群一再强调,鲁迅和毛泽东是决定他艺术创作走向的两个关键人物。

20世纪30年代,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开始木刻版画创作时,郝丽春认为自己的名字过于女性化,遂改名力群,取“为群众出力”之意。

力群这个名字,寄托着他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为人民群众创作的艺术追求。

走在力群凝结毕生艺术功力建造的版画艺术长廊时,我们仿佛穿越了历史的烟尘,走进了20世纪那段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岁月。

艺术的熏陶在山西省灵石县县境南缘,有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名叫仁义河。

在仁义河南岸有一个小山村,名叫郝家掌。

1912年12月25日,力群就出生在这个小村庄的一孔砖窑里。

院内有一棵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槐,陪伴他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时光。

力群的父亲不甘心窝在小山村里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年轻时就远走他55文史月刊·2023年第10期乡。

在外打拼多年后,力群的父亲成为了山东高唐一家盐店的经理。

他利用攒下的钱,赎回了祖上典出的300亩耕地,告老还乡。

力群的父亲乐善好施,回乡后,他一遇荒年就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年轻时走南闯北的他,养成了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经常阅读各类报纸。

此外,他还十分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常给孩子们讲儒家经典著作和古典文学名著。

力群最早的绘画启蒙来自二祖父郝建兰。

郝建兰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画家,许多人请他画炕围、桌椅和立柜上的装饰画,村庙的墙上也有他画的人物画和花鸟画。

童年时力群印象最深的是二祖父画在村庙墙上的《凤凰戏牡丹图》。

画上的牡丹雍容华贵、娇艳欲滴,凤凰栩栩如生、美丽飘逸,力群幼小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二祖父还经常给力群讲明末清初山西绘画大家傅山的故事,给力群介绍《芥子园画谱》等绘画启蒙书籍。

在二祖父的言传身教下,力群开始痴迷绘画,一有机会就往二祖父家里跑。

浅谈力群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及构图手法

浅谈力群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及构图手法

浅谈力群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及构图手法力群木刻版画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构图手法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本文将从艺术特征和构图手法两个方面对力群木刻版画进行浅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艺术形式。

一、力群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力群木刻版画是一种以木刻为基础,利用印刷技术制作的艺术作品。

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艺术特征:1. 浓墨重彩,色彩丰富:力群木刻版画在色彩运用上十分丰富,尤其擅长运用浓墨重彩的技法,使作品色彩饱满,层次丰富。

通过对不同颜色和深浅的运用,力群木刻版画能够表现出丰富的画面效果,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2. 线条简洁,造型生动:在构图和表现形式上,力群木刻版画善于使用简洁、生动的线条,能够精准地表现出形象的特征和情感。

通过简练而有力的线条,力群木刻版画能够表现出深刻的艺术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

3. 着重描绘生活,情感真挚:力群木刻版画注重描绘日常生活中的人物、风景和事物,以及表现人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其作品情感真挚,贴近生活,能够引起观者共鸣,让人产生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4.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风格独特:力群木刻版画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理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既传承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具有现代艺术的活力和创新性,因此备受艺术界和收藏界的青睐。

力群木刻版画的构图手法是其艺术表现的核心之一。

它通过构图的设计和安排,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内涵。

在构图手法上,力群木刻版画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技巧。

1. 大画面构图:力群木刻版画常常采用大画面的构图手法,力求将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在有限的画面之内。

通过巧妙的构图设计,力群木刻版画能够使画面更加饱满和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对比鲜明,层次分明:在构图中,力群木刻版画善于利用对比鲜明和层次分明的手法,使画面的主体和背景、明暗、色彩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版画中的静境

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版画中的静境

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版画中的静境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版画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水印木刻版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在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静境是水印木刻版画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静境作品以宁静、安详的景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纹理,表达出一种冷静和深沉的审美情感。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版画中的静境主题。

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版画水印木刻版画起源于汉朝,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水印木刻版画以木版为媒介,通过雕刻、印刷等工艺制作而成。

静境主题在水印木刻版画中广泛存在,表现出中国人对静谧宁静的热爱。

静境的主题常常是山水、建筑、庭院等景物。

在水印木刻版画中,静境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平直的线条,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山、水、树等自然景物。

二是纹理的运用,通过在木刻版上增加纹理,使景物更加细腻和具有质感。

三是色彩的运用,水印木刻版画通常使用黑白两色,以黑色为主调,通过线条和纹理表现阴影和层次感。

四是构图的处理,静境作品注重整体和谐和平衡感,通过布局和构图手法来表现景物的静谧和宁静。

静境在水印木刻版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作品表现了山水的宁静和辽阔,通过恰到好处的线条勾勒出山川和江河,将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为一体。

有的作品以古建筑为主题,通过线条和纹理的处理,表现出古建筑的静谧和庄严。

还有的作品以庭院为背景,通过布局和构图手法,表现出庭院的宁静与空灵。

静境作品在表现技法上还注重细节和意境的处理。

细节的处理让画面更加细腻和具有层次感,例如细致入微的线条和纹理可以表现出景物的质感;细腻的色彩过渡可以表现出景物的光影和层次。

意境的处理则通过构图和整体布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布局上的和谐和平衡可以表现出作者对宁静和静谧的向往。

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版画中的静境主题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技巧赢得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静境作品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纹理,表达出宁静和深沉的审美情感。

它在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也展示了中国人对静谧和宁静的热爱和追求。

留住文化 留住传统

留住文化 留住传统

118
2018.01
鉴赏·尚品生活 LOHUS
留住文化 留住传统
1192018.01LOHUS 鉴赏·尚品生活
郭伟利,男,1971年生于黑龙江。

北大荒版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大荒美术家协会理事。

现为黑龙江省铁力农场学校中学校长、美术教师。

他的版画作品无论是绝版套色,还是黑白木刻都在用纯粹的视觉元素——点、线、面的组合,体块、色彩的结合,来表达自己的主观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以表现黑土地为主题,以北大荒物象为依据,运用构成元素,将客观世界里北大荒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夸张变形,将客观事物本身的文化性提炼出来,使作品更凸显现代意味。

他的版画作品在首届全国教师版画邀请展、中国——黑龙江国际木雕节版画名家邀请展、黑龙江龙江风情小版画展、黑龙江省院校师生版画展、黑龙江省第十二届美术展览、黑龙江省第八届新人新作美术作品展、黑龙江省第十四届群星奖、广东顺德荣翰艺术馆—北大荒版画联展、全国第十届中小学师生藏书票大展、第二届全国美术教师版画展、常州武进第三届国际藏书票博览交流会藏书票作品竞赛、东升杯全国连环
画大奖赛等入选、获奖和收藏。

奇异的绚丽——贺焜普洱绝版木刻版画

奇异的绚丽——贺焜普洱绝版木刻版画

奇异的绚丽——贺焜普洱绝版木刻版画
李孔燕
【期刊名称】《云南档案》
【年(卷),期】2015(0)8
【摘要】贺焜,1962年生,云南普洱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版画院画家、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驻会)、普洱市美术创作交流基地(中心)主任。

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版展,曾参加在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国际交流展览。

贺焜
多次作为访问艺术家讲学于英国SPIKE?island国际艺术中心、剑桥国际版画艺术中心、英国西方艺术大学等机构,
【总页数】1页(P12)
【作者】李孔燕
【作者单位】云南省档案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绝版木刻版画肌理的观看与呈现
2.普洱茶藏家争购绝版纪念茶
3.绝版油印套色木刻版画的印痕美
4.茶马古道上的幽情"绝唱"——普洱绝版木刻
5.朱静苑绝版木刻
版画作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黑龙江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

2018年黑龙江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
6
小学美术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案例——《威武的盾牌》
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小学
王玉彬
一等奖
YXAL-2018006
7
“学生剪纸社团”活动案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实验小学
宋会
一等奖
YXAL-2018007
8
《我设计的服装》教学案例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阜宁小学
赵爽
一等奖
YXAL-2018008
9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37
神秘的印第安人
鹤岗市煤城小学
徐丽莉
二等奖
YXAL-2018037
38
经纬的墨趣——书法社团活动案例
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校
赵娜
二等奖
YXAL-2018038
39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实践工作坊实效性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学校
刘玉明
二等奖
YXAL-2018039
40
欣赏课上学生如何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黑龙江省嫩江农场学校
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康小学校
马金波
一等奖
YXAL-2018022
23
诵读经典弘扬国学--让传统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特色的根基
哈尔滨市荣智学校
张宏斌
一等奖
YXAL-2018023
24
“手风琴进课堂”——让艺术之花开满校园
哈尔滨市第十中学
李悦欣
一等奖
YXAL-2018024
25
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的案例研究
50
寻源传统艺术问道美育新声——
鸡西市特殊教育学校
李雪梅
一等奖
YXAL-2018019
20
拓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建设新思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高校“三进”的理念、原则与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高校“三进”的理念、原则与路径
学报! 社会科学版" '!"!!'@A!!" ,!JN@@I
!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A 卷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高校 三进 的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三进$的理念就是解决#为什么要做$的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指导地位(高校工作的特殊性质以及大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是高校加强# 三进$ 工作的内在依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高校三进 中图分类号QF#ECCC文献标志码$CCC文章编号EFJ!K"LAM!"!!"!K""!JK"J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的理论体系丰富和继承了马克思主 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新时代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用这一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头脑'# 三进$ !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是当前重要的职责和任 务) 高校#三进$'需要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知识体系与信仰体系之间的关系'需要掌握这一科 学理论体系的#严密逻辑$ *E+ %处理好#三进$过程中理论化与大众化(教育主体与客体(教育外化与内化( 教育目的与手段等#四种关系$ *!+ '而且需要正确认识#三进$的理念(原则与路径)
第 @A 卷第 ! 期 B)-'@AC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高校 三进 的理念原则与路径
孟东方E 杨维东! 刘富胜!
!EI重庆师范大学C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C#"E@@E%!I重庆工商大学C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C#"""FJ"

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版画中的静境

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版画中的静境

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版画中的静境
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版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技法而闻名于世,其中的静
境是其重要的表现主题之一。

静境版画主要通过对静物、景物和场景的描绘,表达出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静谧、宁静和平和的意境,给人以深厚的精神享受和心灵洗涤。

首先是静物。

静物在版画中往往以花鸟、果蔬、器物等为主题,通过木刻的技法,将
物体的形态和纹理表现得逼真生动。

静物在静境版画中往往以单个物体为主,不做过多的
布置和排列,突出物体的特征和韵律感。

这种简约而精致的表现方式,通过对物体的细腻
描绘,表达出一种静谧、安详和自然的美感。

其次是景物。

静境版画中的景物描绘往往是对山水景观、园林景观等静谧场景的表现。

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版画中的景物常常以山水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线条和层次感的处理,表
现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独特韵味和神韵。

景物在静谧版画中主要通过对远山、清溪、竹林
等元素的描绘来表达宁静、自然和恬淡的意境,给人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感受。

最后是情感。

静境版画中的情感表达往往是通过对细节的表现和对整体氛围的把握来
实现的。

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版画中的情感表达常常是通过对光影、质感和色彩的处理来传递。

木刻版画对光影的描绘非常细腻,通过对局部区域的凹凸和疏密处理,将光影的变化
表现得栩栩如生。

通过对光影、质感和色彩的处理,静境版画表达出一种深沉、细腻和饱
满的情感,给人以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本刊2023_年总目录

本刊2023_年总目录

本刊2023年总目录• 文化 科学 教育•再语境化:“旱船会”的田野考察及展演型表演情境探讨……………………………………………… 刘丽珺 (1.5)西辽河上游彩绘岩画的田野考察及研究………………………………………………… 吴甲才 吴 迪 董立军(1.15)手工实用印章的现状考察与传承研究——以广东省非遗项目“印章镌刻技艺”的田野调查为例……………………………邹佳升 刘 英 丁 明 (1.23)内蒙古二人台民间戏班现状调研——从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二人台小班”个案谈起……………………………………………刘玉欣 董 波 (1.32)精神的融入与路径的探索——“大思政”背景下乌兰牧骑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视角…………………………………… 郝凤彩(1.151)时代背景下乌兰牧骑精神的艺术表达研究——乌兰牧骑精神在艺术类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传承研究…………………………………………… 杨利民(1.158)生生不息 代代相传——基于云南红河源彝族、回族艺术传承的个案调查………………………………………… 迟燕琼 薛其龙(2.5)民族音乐学视域下苗族诗班合唱音准探究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杨云惠 叶飞燕(2.14)内蒙古地区艺术类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上)…………………………………… 侯守智(2.24)云南沧源第一岩画点第七区岩画田野调查与研究 …………………………………………… 吴 洁 苟爱萍(2.32)中国传统年画的考察与研究——兼论数字人文语境中传统年画民俗寓意的解读…………………………………………… 郭丹丹 何建波(2.43)“游神”仪式中“大神尪”手工制作技艺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以福建福州长乐后团“塔骨”手工制作技艺为例……………………………………………林 枫 郑玉玲 (3.5)内蒙古地区艺术类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下)……………………………………侯守智(3.14)陶乡窑火越千年——河南沁阳盆窑黑陶制作工艺的田野调查及研究……………………………董依梦 图布其其格 王金波 (3.26)内蒙古乌拉特地区蒙古族四胡传承的田野调查——兼论民间与专业非遗传承的异同得失………………………………………………………康正卿 崔玲玲(3.40)科普传播视域下草原植物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趣味化语言表达…………………… 唐久钞 高俊虹 董婧儒 (3.50)徽州女祠清懿堂砖雕艺术的田野考察及研究………………………………………………………杜 媛 孙玲玲(3.59)蒙古族刺绣艺术在文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路径研究……………………………………………郭继业 李树树 (4.5)基于EEI模型的草原文旅产品设计研究…………………………………………………………… 李少博 李 帅(4.13)蒙古族传统储物类家具形制与纹样艺术元素提取及设计应用研究………………………… 孟 薇 郭继业(4.20)牧旅情怀与艺术融合——蒙古族头饰图案再设计的探索之路…………………………………………………许 瑛 郭继业 郭 沁(4.30)青海玉树囊谦藏式黑陶技艺传承的田野调查与产业开发研究……………………………………… 杨桂香(4.38)民间传统龙窑技艺的艺术民族志研究——基于福建省德化县蔡径村龙窑的田野调查……………………………………………………………韩 馨(4.47)重庆市开州区丧葬锣鼓田野调查与研究…………………………………………………王 阳 金铁宏 孙兆磊(4.57)山东省莒县剪纸艺术“过门笺”的田野调查——以莒县过门笺传承人为调查对象……………………………………………… 张同健 吴苏荣贵 于 红(4.67)青海省称多县白龙沟布日垌人物岩画田野调查与研究………………………………………… 陈 晨 苟爱萍(4.85)• 综合艺术 •走向全球本土研究:“全球本土化”的再语境化…………………(日本)上杉富之 著 朱翊叶 译 王荟 校(1.44)阿姆河上游的琐罗亚斯德教遗迹…………………………………(英)D. A. 斯考特 著 祁晓庆 译 王毓琴 校(1.54)费孝通先生对人文社会科学博士后教育的贡献………………………………………………………… 方李莉 (1.62)艺术人类学的大田野观:历史、反思与重构……………………………………………………………… 路 瑞(1.70)艺术人类学研究述评……………………………………………………(日本)渡边文 著 陆薇薇 译 王 荟 校 (2.51)战国时期——秦、燕、楚和巴泽雷克:历史的脚注……………………(美国)朱安耐 著 吴 洁 译 祁晓庆 校 (2.63)新文科视野下艺术人类学的发展与推进——2022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述评…………………………………………………………………安丽哲(2.68)艺术史学科的身份建构——基于艺术学学科对象领域与共性特征的思考……………………………………………………… 颜景旺(2.75)波斯文献中的新罗人肖像…………………………………(伊朗)Daryoosh Akbarzadeh 著 祁晓庆 译 王 荟 校(3.67)阿富汗北部发现的一个唐代中国手持镜……………………(美国)特鲁兹代尔 著 王嘉璐 译 祁晓庆 校(3.75)印度东温迪亚地区岩画中乐舞表演图像的民族学分析………(印度) Sachin Kr. Tiwary 著 张嘉馨 译 王 荟 校(4.94)艺术作品与民族艺术学 …………………………………………………(日本)垂水稔 著 邹佳升 译 王永健 校(4.103)李心峰的“民族艺术学”理论建构再思考…………………………………………………………………杨塔娜(4.110)• 音乐 舞蹈 影视戏剧 •前行色与元代教坊组织结构考……………………………………………………………………………… 张 月(1.78)论口头歌谣的生成结构(四)……………………………………………………………………………傲东白力格(1.86)“变夷从夏”与“戎华兼采”——礼乐制度视阈下的北魏宫廷音乐研究………………………………………………………………闫 铮(1.101)内蒙古钢琴音乐创作80年的回顾与反思(一)…………………………………………………………… 张 凡(1.107)嬗变·融合·认同:南岭民族走廊“布袋木狮舞”的当代文化阐释………………………胡 骁 曹德祺 (1.119)“草原百灵”的爱好与责任——蒙古族女高音歌唱家金花的艺术成长之路…………………………………………………………马丽娜(1.129)内蒙古钢琴音乐创作80年的回顾与反思(二)……………………………………………… ……………张 凡(2.83)基于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视角下的少数民族舞蹈变迁研究——以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为例………………………………………………………… ………………… 彭 莉 (2.94)内蒙古科尔沁蒙古剧音乐特征研究……………………………………………… …………… 赵香连 刘尧晔(2.102)闽南打城戏与域外闽南华人的族群互动和身份认同………………………………………… 杨慧霞 王 荟(2.110)民俗文化视阈下桐城歌的传承发展研究……………………………………………………… 倪甜甜 杨 瑾 (2.120)论汉唐之间宴乐舞蹈“独立”的趋势…………………………………………………………………………元 空(3.82)内蒙古钢琴音乐创作80年的回顾与反思(三)……………………………………………………………张 凡(3.89)论民族歌曲演唱中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 ………… 王菁菁(3.108)民族音乐元素对于推进西洋乐器中国化发展的价值………………………………………………………熊 丽(117)闽南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特点分析——以《骑驴探亲》为例………………………………………………………………………曾雪凝 庄忠河(3.123)从多点、线性到多维——皖浙区域畲族音乐文化空间的阐释与实践……………………………… ………………许秋实 王瑞奇(3.131)多元文化融合下的漫瀚剧唱腔发展研究——以漫瀚剧《都贵玛》中都贵玛唱腔分析为例……………………………………………… 王 雷 刘彩凤(3.142)“现代”抑或“传统”——论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底色”…………………………………………………………高鹏飞 胡东冶(3.150)当代蒙古族“新民乐”组合概念的甄别与定性…………………………………………………………… 侯 燕(4.117)内蒙古钢琴音乐创作80年的回顾与反思(四)……………………………………………………………张 凡(4.123)弗朗兹·李斯特钢琴作品中的“漫游”概念——以钢琴曲集“旅行岁月”为例………………………………………………………………………朱晓乐(4.135)钢琴艺术指导对作品的理解及艺术表现——以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为例…………………………………………………陈 锐(4.141)21世纪以来中国战争电影的整体状况与发展趋势………………………………………………………储双月(4.148)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多元一体文化视域下的记忆书写…………………………………………邱 月(4.155)现代传媒语境中桐城歌审美形态的发展与嬗变研究……………………………… …………孙禺慧 许海燕(4.162) • 绘画 书法 工艺美术 •凌家滩文化与马家浜文化的玉器比较研究…………………………………………………… 徐梦涵 朱铁军 (1.136)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与功能解析…………………………………………………………………………… 汪 欣(1.145)疫情环境下公共艺术新作的价值显现………………………………………………………… 谢常丹 董可木 (1.152)名工精刻在中国古籍版刻审美中的作用探究…………………………………………………………… 何亦邨(2.126)敦煌艺术影响下现代壁画“民族性”绘画语言的建构…………………………………………………冯丽娟(2.137)“十七年”时期国画家王仙圃的身份及创作转型——兼谈黑龙江地区的“中国画改造”(上)…………………………………………………齐克达 于冠超(2.145)“十七年”时期国画家王仙圃的身份及创作转型——兼谈黑龙江地区的“中国画改造”(下)…………………………………………………齐克达 于冠超(3.157)道路·文化·认同——河湟地区多民族服饰文化交流的空间分析…………………………………………高宏媛(3.163)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现代审美接受——兼论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创新设计………………………………………邱晓胤 陈淑芳(3.170)“丰都凤鸟”的图文生成及其多重阐释——一个城市文化符号图像史研究的个案…………………………………………… …………………李 浥(4.168)移动短视频视角下甘肃地域性人文景观形态探析………………………………………… ……………陈永馨(4.175)传统招幌在特色街区中的运用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贡街为例………………………………………………………………… 陈幸幸 易 忠(4.182)• 序跋 评介 •诗歌地理的标识:“蒙古马”精神的隐喻——以远心诗集《我命中的枣红马》为例……………………………………………… ………………杨瑞芳(2.163)重返西方艺术学的“技艺”之维——评孙晓霞《柏拉图的艺术学遗产》…………………………………………………………………李 磊(3.194)新时代背景下岩彩画的审美价值探究——以当代艺术家莲羊的作品为例……………………………………………………………李 晖 金立晗(4.198)• 其 他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评述………………………… ………………云家正 雷 青 王棋壹(1.158)岭南舞蹈的理论阐释与实践综述………………………………………………………………………严 明 胡 骁(3.178)近十年中国民族器乐作品钢琴伴奏和声研究…………………………………………… ………………杨梦漪(3.187)华南佛教音乐研究的方法论视野………………………………………………………………… 董 波 訾润其(4.191)。

投石之功 变革之力——回顾天津美院首届油画高级研修班

投石之功 变革之力——回顾天津美院首届油画高级研修班

代 主 卫旧 主洫 样 作为 数学 土体 是要 顶 莉很 太J 与 M 刖观 们 已 的 l . 存唤 太絮 认 哉 … n智 的价 恤 K 』 J l
盎 I的 做 电l 明 l 这 E
点 时 , 虽然 这个班的靴宦里 同到 自 的心 与 史化 根脉 L土发现 …路 与 宵向
韫 埔高组 l册 慨 向 自挂 帅
泼 世 时仟 陆 舯 揩 世f敷 提亲 过
』扑办 就 小上 艘 性斌 盥 f 舟学 . 啦有了 宜骗 闩 己 ‘ 的 】
移腊 簿外 的艺 术誊强 战 救授 主 导 、 旺油 画景 十仆 时
啻 1 性的你划 涵 拈甫着”险 ’前卫忤的凡胆尝试 j
艺 术样式
青自

盂袜新
陈 新机
棣畦 Ⅲ 盯铷 _
书 等
n 思想 盘张 蚌4是 简 甲j搬 他 的 湃渍 卞海 吐 々 : 【 [ i 种 “ 晤” 的7 代 对 『
雕 . 蓖 辑蝌 、 商
同陶 、率
前后避请到 r 贾 舟.邛甲悍
天津 舶 腱览 现场 地" 扑 r指 导 LF

l J 建 牲控具体债 而阡办的 刊 有 #应邀参 r 这 班 足 学 院 术教 育圣 刮 、代 兰 术 谜 懂 屉 冲 I } .
被 委任 为班 K 擐 、 班 竹 的一场 共 听史 直 f太 革 一掸索 口
}衲删高栅H j l | 剖性地把丧现王盟纳艺术佯式忤由
维普资讯
艺 术 家追 忆
投 石之功
● 李 向 明
变 革 之 力
回顾 天 津 美 院 首 届 油 局 研 修 班 回 级
1 i 州 惮 ’ 教 师 队 伍帅 行 『 . 时± ∞l 上 凡

星蕾版画绽异彩

星蕾版画绽异彩

74

场经济管理
2018/5
供稿/北大荒版画院
星蕾版画绽异

2011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在京观看《江滨颂》版画长卷

个目光远大的农场,一个渴望内生动力的农场,注定要与北大荒文化品牌的北大荒版画结缘。

江滨版画教育和创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黑龙江
垦区首个北大荒版画创作基地。

江滨星蕾版画是绽放在北大荒这个百花园里最亮丽的一朵。

20余年来,基地坚持组织创作,并完成一些主题性创作任务,取得了可喜成果。

2011年5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现代化大农业版画展,深受业界好评,并两次远赴俄罗斯做文化交流。

师生版画作品参加国际、国家、省市展览并获奖上千人次,由集体创作的黑白木刻彩印版画 《江滨颂》 、KT 版粉印添色版画《古诗长卷》 、KT 版粉印蜡笔添色版画《古诗接龙》、
澳松板黑白
75
[画说北大荒]
《江滨颂》
版画长卷
木刻版画 《一八四团团史》 四幅版画长卷分别创世界最长纪录,在中国版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滨师生版画有80余幅作品发表于《北大荒日报》 《沃土新苗》等各级各类报刊、杂志;61幅作品被收录于 《世纪礼赞—少儿书画作品集》 《冰雪情—世纪青少年书画摄影作品集》 《国际少儿版画邀请展优秀作品选》等画册、书籍。

500多幅作品被省军区、各市老知青、“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组委会、“美文同行活动”组委会、秦皇岛文化局收藏。

江滨学校先后被授予“北大荒少儿版画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小书画家培训基地”“全国少儿版画教育基地”;先后接待国家部委及国画大师、省内外一千多名各级领导参观指导。

(责任编辑:朱晓雨
)。

潘力:重塑“希望之海”

潘力:重塑“希望之海”

地中美术馆外景
重塑“希望之海”——记日本“2013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
《直岛住家工程——时间之海》 宫岛达男
《直岛住家工程——护王神社》杉本博司《红南瓜》草间弥生
《犬岛住家工程——A邸》荒神明香 妹岛和世 长谷川祐子
络绎不绝的游客使小岛重获生机《大竹子》Mike · Doug Starn
币),如果是选择性参观,单独售票的价格在300至2000日元之间(约20元至150元人民币),以丰岛美术馆为例,单独售票的入场券为1500日元。

在巨大的经济投入的存在方式。

”因此,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不同于都市的美术馆空间,展示的不是单纯的美术作品,而是在废弃屋和大自然中展开,作品如同从特定区域的地下生长
《男木岛之魂》Jaume Plense
《直岛住家工程——石桥》千住博
的贴近。

从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上就不难看
到,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与自
然、环境共生的理念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主
题。

许多作品不仅体现出后现代艺术普遍反
《岛上厨房》安部良《土地的记忆》越后正志。

国家艺术基金黑龙江优秀版画家水印木刻研修班邀请潘力讲座(精选5篇)

国家艺术基金黑龙江优秀版画家水印木刻研修班邀请潘力讲座(精选5篇)

国家艺术基金黑龙江优秀版画家水印木刻研修班邀请潘力讲座(精选5篇)第一篇:国家艺术基金黑龙江优秀版画家水印木刻研修班邀请潘力讲座为了提高我省版画家艺术修养,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黑龙江优秀版画家水印木刻研修班在我区举办期间,于2016年7月19日,在黑龙江省富拉尔基工业版画创作基地(齐齐哈尔红岸版画院)举办了讲座《浮世绘的色与形》。

此次讲座特邀请我国著名学者艺术家潘力担任主讲。

潘力教授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日本美术研究,曾任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日本美术和外国美术研究,出版专著有《日本美术:从现代到当代》、《浮世绘》、《和风艺志》等,被称为行走于文化间的解惑者。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表现百姓喜闻乐见的市井百态。

此次讲座将对浮世绘的起源、工艺和三大题材—美人画、歌舞伎画和风景画作以精彩介绍。

潘力说,浮世绘最初是借鉴中国古代木刻版画的手法,包括小说戏剧插图和民间故事绘本,尤其是受到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较大影响。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讲座能让大家对浮世绘本身有一个了解,同时也能够了解到日本的风土人情,江户时代的民俗。

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省美术馆副馆长张洪驯,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省版画院院长于承佑,省版画院副院长刘德才陪同讲座,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黑龙江优秀版画家水印木刻研修班全体学员50余名聆听了潘力教授的精彩讲座。

潘力简介潘力,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日本美术和外国美术研究,出版专著有《日本美术:从现代到当代》、《浮世绘》、《和风艺志》等。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对潘力的第一印象,博学、严谨便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作为通识课“日本文化与美术”的任课教师,潘力教授在2013 年全校通识课课程评分中排名第一,被学生誉为最受欢迎的教授。

对一位有着多年教龄的学者来说,这个荣誉是对他教学生涯的最好肯定。

版畫藝術的新收穫

版畫藝術的新收穫

作者: 力羣
出版物刊名: 美术
页码: 37-38页
主题词: 版畫;套色木刻;黄永玉;生活主题;山魂;吴衡;蒙民;道调;聚眼;兄弟民族
摘要:<正> 曾經有過光榮歷史的中国新版畫藝術,從一九五○年以来的數年中,作品的数量是很少的,其原因雖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於我們版畫工作者的創作勞動不够,這是不能否認的。

然而這種消沉現象已經成為過去了,自中国美術家協會成立以來,在創作委員會版畫组的积极推动下,版畫藝術在全國範圍內又開始活躍起来,不但不少老的木刻家已開始动刀,而且湧现了很多新。

浅谈力群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及构图手法

浅谈力群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及构图手法

浅谈力群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及构图手法力群木刻版画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版画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构图手法。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力群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之一是线条的雄浑有力。

力群木刻版画的线条多呈现为粗细不一的明暗对比,富有变化的质感。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技法,如重线、点线、斜线等,使得作品更加具有韵律感和生动感。

线条的雄浑有力不仅能够凸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还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冲击力。

力群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之二是色彩的简约与鲜艳。

力群木刻版画采用的是单色或少数几种颜色进行表现,但并不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

艺术家通过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和层次,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

尤其是在表现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时,艺术家往往能够用简洁的色彩和线条,迅速地描绘出人物的形态和特征。

色彩的简约与鲜艳使得力群木刻版画的作品更富有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性。

在构图手法方面,力群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以中心构图为主。

力群木刻版画的作品往往采用中心构图,即将画面的主题或主要形象放置在画面中央位置,使之成为画面的中心。

中心构图能够突出作品的重点和主体,使观众的视线集中在画面的核心位置。

其次是以对称构图为常用手法。

力群木刻版画的作品常常采用对称构图,即将画面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使画面形式稳定、平衡感强。

对称构图能够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稳定,给人以安定、和谐的感觉。

最后是以层次构图为常见手法。

力群木刻版画的作品往往通过运用层次关系来展示画面的空间感和距离感。

通过层次构图,艺术家能够将画面的前景、中景和背景区分开来,使画面更加立体和有层次感。

力群木刻版画具有线条雄浑有力、色彩简约鲜艳的艺术特征,同时在构图手法上多采用中心构图、对称构图和层次构图等方式。

这些特点使力群木刻版画作品在表现主题和情感时更加富有感染力和冲击力,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

水印木刻版画在创作中的灵变性及特点

水印木刻版画在创作中的灵变性及特点

水印木刻版画在创作中的灵变性及特点
魏泉
【期刊名称】《普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人们常把艺术看成是不确定的,不固定的,不稳定的,难以言说的东西;其中包含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灵变性。

水印木刻版画不同于一般绘画的重要关键是间接性的语言以及水印木刻创作过程中所特有的技法和水印木刻创作所需的特殊材料,这就使在水印木刻创作中追求艺术的灵变性有着不同于其它画种的地方。

【总页数】4页(P86-89)
【作者】魏泉
【作者单位】普洱学院美术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7
【相关文献】
1.由国画在教材中的编排特点谈教学启示——基于人教版、浙美版和岭南版教材的比较分析
2.水印木刻版画在创作中的灵变性及特点
3.浅议当代水印木刻创作的艺术特征
4.谈陈琦和他的水印木刻创作
5.版画创作感悟——铜版画创作应有灵变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力群与西北现代版画的研究

力群与西北现代版画的研究

力群与西北现代版画的研究引言西北现代版画作为中国版画发展的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艺术创作成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而力群作为西北现代版画的杰出代表之一,其作品在艺术界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力群的生平及艺术成就、西北现代版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力群与西北现代版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综合研究,以深入探讨力群与西北现代版画的相关问题。

一、力群的生平及艺术成就力群,原名刘岩成,1960年生于陕西省咸阳市,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

自1988年起,力群开始从事版画创作,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中国当代版画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以精湛的技法、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深受广大艺术界和收藏界人士的喜爱。

力群的艺术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元素,同时又深受西北的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他的作品大多以油墨、木刻等传统材料和手法为主,通过对线条、色彩、形态的精准运用,将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情感融入表现出对人生、自然、人文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艺术语言和风格特点。

力群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重要展览,获得了众多艺术奖项和荣誉,并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

他的艺术成就和地位在当代中国版画界乃至国际艺术界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二、西北现代版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西北现代版画是指中国西北地区的版画艺术创作,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西北美术界开始探索版画艺术的独立发展。

在大西北地区,特别是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版画艺术家们通过对传统木刻、石印等工艺的继承与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北现代版画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西北现代版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域特色鲜明。

西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多元的民族风情,版画艺术家们通过对这些特色的挖掘和表现,使得西北现代版画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提高我省版画家艺术修养,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黑龙江优秀版画家水印木刻研修班在我区举办期间,于2016年7月19日,在黑龙江省富拉尔基工业版画创作基地(齐齐哈尔红岸版画院)举办了讲座《浮世绘的色与形》。

此次讲座特邀请我国著名学者艺术家潘力担任主讲。

潘力教授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日本美术研究,曾任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日本美术和外国美术研究,出版专著有《日本美术:从现代到当代》、《浮世绘》、《和风艺志》等,被称为行走于文化间的解惑者。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表现百姓喜闻乐见的市井百态。

此次讲座将对浮世绘的起源、工艺和三大题材—美人画、歌舞伎画和风景画作以精彩介绍。

潘力说,浮世绘最初是借鉴中国古代木刻版画的手法,包括小说戏剧插图和民间故事绘本,尤其是受到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较大影响。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讲座能让大家对浮世绘本身有一个了解,同时也能够了解到日本的风土人情,江户时代的民俗。

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省美术馆副馆长张洪驯,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省版画院院长于承佑,省版画院副院长刘德才陪同讲座,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黑龙江优秀版画家水印木刻研修班全体学员50余名聆听了潘力教授的精彩讲座。

潘力简介
潘力,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日本美术和外国美术研究,出版专著有《日本美术:从现代到当代》、《浮世绘》、《和风艺志》等。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对潘力的第一印象,博学、严谨便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作为通识课“日本文化与美术”的任课教师,潘力教授在2013 年全校通识课课程评分中排名第一,被学生誉为最受欢迎的教授。

对一位有着多年教龄的学者来说,这个荣誉是对他教学生涯的最好肯定。

校园一直被称为人生中的最后一方净土,形形色色的专家学者栖身校园,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

在学生眼里,老师对学生的负责程度直接对应着对课程内容的重视程度和对课件制作的认真细致。

作为教师,不能将自己的专业研究直接搬上课堂……潘力教授是我国研究日本美术的知名学者,不仅有大量著述出版,他还善于将精深的专业学问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以浅显的方式表述深刻的话题。

寓教于乐,来自海外的第一手资料
图片永远先于文字被接受,单纯将文化史用理论方式授于课堂,无疑非常枯燥乏味。

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日本文化与美术是一门生动活泼且有趣的课程,潘力用自己在日本拍摄的第一手丰富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构建了课程的主要内容。

在他的PPT中,几乎每一页都是图片,每张图片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故事都对应着他在日本看到的点点滴滴。

那些是被我们媒体遗漏的真正的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生活中的小细节。

在潘力的课堂上寓教于乐,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放任自己的思绪跟着课件走,就足以轻松记住所有内容。

学生一致好评:“认真负责,上课风趣,每节课的内容都丰富充实,让学生课后记忆犹新。

”这些评价对一位教师来说是最真诚的褒扬和最纯粹的赞誉。

潘力在谈及资料来源时说:“基于自己的留学经历,深感国内对日本的了解和认知存在很大片面性。

2005 年到2006 年,我作为东京艺术大学的访问学者重返日本,当时就计划回国后要给学生开设一门关于日本文化的课程,告诉学生一个真实的日本。

在这一年里,我到过日本各地,用相机记录下日本的方方面面,这些场景和瞬间就是最鲜活的教材。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一位学者对于专业的态度,严谨细心,擅于收集每一个和专业相关的记忆片段。

生活在各国的世界人
学海无涯,潘力教授是一位有着多年海外留学、生活和工作经历的学者。

这种经历不同于一般的校际学术访问,这是真正的游走于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生活学习工作,藉此深入了解不同国家
的风俗、文化、历史、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潘力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只有接受过一个国家的教育,和本地人生活学习工作在一起,才能真正理解那个国家的文化。

潘力早年在澳洲的三年访学经历,构筑了他对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最初认知。

为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人生,他又作为自费留学生到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求学。

这段经历充满了辛酸苦辣,但也促成了他后来在日本美术研究领域的成就。

潘力毫不掩饰自己在求学期间吃过的苦,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都以此作为人生最大的财富。

2002 年,他又放弃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加拿大绿卡,带着对学术理想的向往,带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从多伦多回到北京,成为一名“海归”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任教。

实践加真知,可以说潘力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人。

中日结合的儒雅
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

见过潘力的人都无法否认他的儒雅,高挑瘦削的身影很自然地投射出内在的气质,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竟有着魏晋士人的秀雅,这种风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和他的课堂。

这一切的塑成除了自己固有的气质使然外,和他长期在日本的生活经历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通识课上的学生们这样评价:“潘老师是一位有强大人格魅力的教授。

他对于课程和学习的态度有着日本式的严谨,而浑身散发出的正派气质也与课程相得益彰。

上他的课会不自觉地被带入到他所言
的那个世界、那个情境,不知不觉间,知识也就了然于心。

”在潘力的课堂上,从来不会出现插科打诨的无聊幽默,也没有枯燥乏味的应试教学,有的只是在影院般的氛围里,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画面伴随着娓娓道来的讲解在屏幕上流淌。

潘力用他对于学术的热忱和多年来潜心教学的独特方式,将学生引入他所营造的学术情境之中。

尊重事实,育人育己
毫无疑问,面对今天的中日关系,讲授一门几乎正面评价日本的课程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

潘力以他的学识和责任心做到了这一点。

在他的课堂上,从来没有惊世骇俗的偏激,温润儒雅从不妄下结论,所有的授课内容都遵从于事实。

他也从不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学生,一切都让图像和资料说话,眼见为实。

潘力向学生们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有看待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方式。

潘力说过这样一件事:当年在日本留学期间,一位义务教他学日语的日本退休老人曾经说过,军国主义挑起的战争是愚蠢和不可饶恕的,自己正是出于对中国人民谢罪的心情来帮助留学生。

即使在今天,“爱国”一词在日本社会依然不受欢迎,而代之以“热爱日本的风土”的说法,日本人认为“国家”的概念和军国主义有联系。

所以,要把“日本”和“日本人”区别开,日本人民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

潘力在他的课堂上,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影响着学生们的思维和观念。

因此,有学生在课程期末报告上写道:“潘老师改变了我对于日本的印象。

长久以来,我一直对自己喜欢日本动漫感到非常苦恼,因为日本人曾经在中国犯下了如此多的罪恶。

但是上了潘老师的课之
后,我明白了也释怀了,日本和日本人是不一样的,喜欢日本文化并不代表认同日本的侵华罪行。

”由此可见,潘力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

和学生共处一个年代
在潘力和学生的相处模式中,一些细节尤其温暖,也让人不得不承认他对于教学工作的用心。

按年龄来说,潘力早已过了要熟知火星文和网络语言的阶段,但在日常交流中,却发现他时常会说出一些网络词语,是那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充满活力。

在这些细节背后,足以反映一位教师对学生的重视和尊重。

要了解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必然先建立有效交流,肯在学生身上下如此功夫的教授当今已经不多,而教授对学生如何,点点滴滴,学生皆了然于心。

潘力教授从中国人民大学调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不过一年多时间,却得到了学生们的大量赞誉好评。

在今年春季学期的课程报告中又有学生写道:“潘老师的课对于我的启迪真的非常大。

我想不仅是我这样本身对于日本具有情怀的学生,就算是那些对日本不甚了解,或者可能不感兴趣的同学,通过潘老师的“日本文化与美术”这门课,也一定会深深被老师儒雅的人格魅力、夯实的学识内涵以及丰富的生活体验所打动。

更为难得的,是老师通过精心准备的课件引导我们对于人生、对于世界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那才是最为珍贵的。

感谢今年春天,让我遇上这么精彩的一门通识课以及这么优秀的老师。

”对于一位教师来说,得到学生如此评价也许是最值得骄傲的荣誉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