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典型经验】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机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机能
“伸手要”不如“动手挣”!对有创业就业能力的贫困人口而言,最有效的帮扶措施就是发展产业,实现稳定增收。
201X年,XX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精准扶贫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四跟四走”(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产业扶贫思路,因地制宜,创新施策,重点发展优质稻及高效经作产业、优势畜禽产业、特色水产产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林业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6大特色产业,有效促进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收到良好成效。
XX市5个县(市)区中,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持续稳定利益联结机制的贫困人口共计29437户、85352人,技能培训覆盖贫困户34549户、96737人次,种养专业合作社在贫困村全覆盖;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的贫困村42个,覆盖率达到71.19%。
59个省定贫困村(合村前65个)共培育产业合作组织185个、发展特色产业73个;参与产业项目开发的贫因户达到26643户,就业11005人,户平增收0.63万元,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利益联结”让贫困户各尽其能
“利益联结”是新时代扶贫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
即,利用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技术、场地等资源,让贫困户以承包地经营权、劳动力、小额扶贫贷款等进行投入,建立互惠互利、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包括盘活资产帮扶、就业带动帮扶、合作引领帮扶、折股量化帮扶等形式。
在201X年的利益
联结机制建立过程中,XX县“一对多”产业扶贫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建立基地、订单农业、产品营销等多种手段,带动30248名贫困人口脱贫。
其中,茶恩寺镇茶花村以蔬菜、粮食等产业为抓手,扶持47户,占全村贫困人口的80%;全县以槟榔行业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新增就业300人以上,共有效带动11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闯出了产业扶贫新路子。
XX市参与产业扶贫的新型经营主体775家,以聘请贫困人口务工、参股以及土地流转等形式共带动贫困人口37178人,人均增收2000元。
二、技能培训助推贫困户自主创业
发展产业需要资金,更需要技术技能。
201X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培训的占80%,培训内容涵盖农作物栽培、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等实用技术。
并且,59个省定贫困村都安排了一名科技特派员,适时指导贫困户解决技术难题。
其中,XX县开展专项培训9次,培训人数达到500余人;11月份组织召开的全县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暨工作推进会,推介了XX、XX等乡镇发展养殖业的先进典型。
XX市动员组织贫困家庭子女上技校、学技能,实现“教育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并组织112名贫困村农村致富带头人到湖南农业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进行了培训;还组织5所技工院校与市内的3所定点培训学校及22个乡镇扶贫办进行培训现场对接,开展产业扶贫培训及“一对一现场指导”13200户,重点培训种养殖技术、育婴师、电工等。
XX市共组织开展培训30多期,共计1400多户,基本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全覆盖,主要培训金融、现代农业技能、就业技能、SYB创业等。
XX区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672人次,开辟“科
技特派员+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帮扶模式,指导发展生产。
三、“两个覆盖”增进贫困户创收渠道
201X年,XX市59个省定贫困村的种养专业合作社共计185个,覆盖率达到100%,大大助推贫困户脱贫增收。
为促进种养专业合作社在贫困村的全覆盖,市、各县(市)区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种养业;扶持种养业大户和种养业合作社,鼓励贫困户参与合作社;调整种养业的品种结构,发展优质农产品,提高贫困户单位产能与产品品质。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的贫困村共有42个,覆盖率达到71.19% 。
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和“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
对缺乏技术和生产资料的贫困户,采取以土地流转的方式联结于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并通过劳动力投入获得工资性收入。
比如,XX县依托省定贫困村启动的68个产业项目,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建设各类产业基地15个,其中XX镇天龙村内市级龙头企业羊鹿茶业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20余户增收;XX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在15个贫困村建立了产业基地,其中8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企业,安排专项帮扶资金用于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发展优势产业,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