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政治教案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培养学生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事物本质的含义、创造必要条件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事物本质吗?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事物本质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三、课堂讲解1.讲解事物本质的含义:事物本质是事物固有的内在属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讲解创造必要条件的方法:观察、实验、调查、分析、归纳、推理等。
四、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理解如何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2.教师点评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什么是事物本质?如何创造必要条件?二、课堂讲解1.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2.举例说明: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四、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五、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并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1.讲解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政治素养。
2.举例说明: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政治素养?四、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五、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并布置作业。
六、作业布置1.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的实践报告。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是什么?
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 质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 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制作----这是关键性条件
1、“去粗取精”:进入人脑的 感性材料,对于分析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来说,有的比较重要, 有的比较次要。这就需要进行 分析,需要筛选。
2、“去伪存真”:进入人脑的 感性材料,有一些可能是虚假 的,这样的材料不能作为认识 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依据,这就 需要分析,需要鉴别。
2.创造两个条件,必须发 挥主观能动性
(1)要占有大量的可靠的感 性材料,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要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 的加工制作,必须发挥主观能 动性
小结
两 前提:占有十分丰富、
创造必要条件个 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认识事物本质条 关键:运用科学的
件
思维方法对感性材 料进行加工制作
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B 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
质
6.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是不可分割的整个思维过程。
经过这一过程
B
A.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B.才能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C.才能实现认识的扩展和推移
D.才能实现认识的根本目的
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 质
7.感性认识在数量上的总和并不等于理性认
看戏”会有真知灼见吗?为什么?
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 质
1、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但是,不是任何感性认识都能 上升为理性认识。
2、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感性认识才有可能上升为理性 认识。
获得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什 么?
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 质
高二哲学树形目录(旧人教版)
事物发展 4.3 的趋势
4.3.1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3.2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让我们 共同努力!
(必修)二年级(下册)
制作:扶绥二中政治教研组
黄
铖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下 册 目 录
第六课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七课
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
第八课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要重视 5.1 发挥主观 能动性
事物发展 4.3 的趋势
4.3.1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3.2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正 确 状 态 和 趋 势 认 识 事 物 发 展 的 原 因
事物发展 4.1 的原因
4.1.1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1.2 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事物发展 4.2 的状态
4.2.1 量变与质变 4.2.2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善于把握 3.3 重点和主流
2.3.1 办事情要关于抓住重点 2.3.3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坚 持 矛 盾 分 析 的 方 法
事物都是 3.1 一分为二的
3.1.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3.1.2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对具体问题 3.2 进行 具体分析
3.2.1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3.2.2 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3.2.3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7.3.1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7.3.2 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7.3.3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坚 持 正 确 的 价 值 取 向
8.1 实践及其 作用
8.1.1 实践的特征 8.1.2 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8.1.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在实践中 8.2 锻炼成才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两小儿辩日》
日出大如车盖,及日 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孔子东游,见两小 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不能决也
日出沧沧凉凉,及其 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地球运动的轨道
1、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发 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两个条件: (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A.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B.才能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C.才能实现认识的扩展和推移 D.才能实现认识的根本目的
4、“万变不离其宗”所蕴含的哲理是(
)
A、本质和现象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B、千变万化的现象,都包含着本质的变化
C、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总是本质的表现
D、现象变,同时本质也就变
C.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 作
D.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 话主要说明 A.思考比学习更重要
B.要正确处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C.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过程中,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D.科学理论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极其巨大 的指导作用
3.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是不可分割的整个思维过程。 经过这一过程
分 析
筛选 鉴别
找内在 联系 抓本质
感 性 材 料
真假材料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综 合
分散材料
表面材料
由表及里
不 可 分 割 、 统 一 的 思 维 过 程
牢记: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感性材 料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的关键。坚持这一点, 就是坚持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综上所述可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感性认识量的积累 并不能自行变为理性认识。不对感性认识进 行加工制作,感性认识将永远是感性认识。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1、“大灾不可怕,就怕精神垮,只要精神不 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体现了 A ()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B意识的决定作用
C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的道理
D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的重要性
2、美国“勇气”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并发 回火 星表面图片, “勇气”号火星车漫步火星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一、教学目标:
本课共有三节: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分 析事物的本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 明确一个基本观点: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 主观能动性
• 提高一个认识:要重视发挥人自身的能力 • 全面理解一个关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制约它
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 围绕一个中心: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 要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创造两个必要的条件
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2、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分主次
辨真假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找联系
抓本质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
毛泽东说:“多思出智慧。”这说明A ( )
A、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 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为什么说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现象 与本质 规律的关系 (1)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 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 部联系 ,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现象是事物的个别的是多变的东 西 ,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东西 是 相对稳定的
已无拘无束。这表明D( )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认识事物必须把握事物本质与事物现象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每一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它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和认识深度。
因而,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正确理解和把握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一、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本质和现象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对范畴。
香山红叶、西湖垂柳是自然景象;气温的高低变化、天气的阴雨晴风是气象;人们待人接物、言谈举止是人的表象。
景象、气象、表象就是客观世界呈现出来的现象。
世界的现象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些现象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根有据、有规律可循的。
自然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生生息息的规律;气象反映了天气变化的规律;人的表象反映了人的内在本质。
总之,任何现象后面都隐藏着事物的本质。
任何事物都具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
自然界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现象千差万别、息息变化,令人目不暇接,但无论怎么变化,在每一类现象中,都存在着某种本质。
海洋潮汐有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有大潮、小潮,这些现象纷繁复杂,但背后隐藏的是引力作用的本质。
树根向下生长、树干向上生长,两种现象的本质都是植物对单向环境因素刺激的反应。
“桂林山水甲天下”,其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但无论像动物还是似瓜果,都是由桂林地区的地质状况造成的,本质上都是由于桂林地质是石灰岩层组成,易被雨水等冲刷溶蚀,石炭岩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溶解程度不同,形成形态各异的山石。
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事物也都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例如:我们都知道可以用货币去购买商品。
但在古代,曾经有一个时期是用实物进行交换:二只羊换一担米;一尺布换半斤茶叶,那么,当时,人们是凭什么决定物物交换的比例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无论哪种商品,都是劳动者生产的,一切商品中都凝结着劳动者无差别的社会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这就为交换提供了依据。
所以,交换的比例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人们对滴滴涕的认识和使用
工业发展及其对自然的影响
认识运动总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毛泽东Βιβλιοθήκη 认识 实践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01
02
03
实践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一次飞跃
从实践到认识
第二次飞跃
从认识到实践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所以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永远不会最终完成。
添加标题
01
02
03
04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完成第一次飞跃的基本条件
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他找到什么了? 人们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阿基米德 我找到了!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认识论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但不是理 性认识来自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 来自实践。
3、感性认识是主观的,理性认识是客观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属于主观认识,都是主观的。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 [内 容]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 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 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相对于感性认识来说 更深刻更正确更可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自觉地把 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 [反 对]浅尝辄止,满足于感性认识,不能把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必须不断积累 正确的主观因素
人与规律的关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
不能创造、改造、消灭
可以认识和利用
规律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条件)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内 容]规律(条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正视条件,从客 观存在的实际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同时,人在规律 (条件)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不利条 件的破坏作用,甚至创造条件变害为利),为人类谋福 利。 [方法论]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正视条件,从 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 [反 对]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 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 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条件)的客观性,忽视人 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感性认识 认 识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错误的认识 理性认识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正确的认识
“创造必要的条件认识事物的5课2节
关于“创造必要的条件认识事物的本质”的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学会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来把握事物的本质,透过提供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新课导入(媒体播放)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教师引导:《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行动纲领?学生议论(略)。
教师归纳:因为这一决定抓住了我国当前的国情中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事物的本质,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呢?下面我们将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新课学习一、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条件(板书)(媒体展示)万有引力的发现及其论证过程教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这一故事说明了我们要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学生发言(略)教师分析:第谷连续20年对行星在公转过程中的位置的变化的详细记录、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牛顿自己在力学方面的成就等,都为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定律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要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占有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任何的感性材料都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回答(略)从“量”和“质”的角度上来说有什么要求?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从“量”上来讲,变成占有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质”上来讲,只有占有合乎逻辑的感性材料,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4页,想一想:第谷和开普勒分别是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占有这样的感性材料的?学生回答(略)教师分析:一是参加实践,二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使用他人提供的各种资料。
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是构成飞跃的基础,提供了飞跃的可能性。
1)前提: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板书)是不是有了丰富的、准确可靠的感性材料就能够上升到理性认识呢?第谷为什么和天体运行规律擦肩而过?学生讨论(略)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是构成认识飞跃的前提基础,但它只是提供了飞跃的可能性,而认识的根本任务是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此,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是关键,是把飞跃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决定性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善于思考,勇于探索。
逻辑学事物的本质
逻辑学事物的本质
逻辑学中的事物本质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它决定了事物是其自身而非其他事物。
在哲学和逻辑学的讨论中,事物的本质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事物的定义、特性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关于事物本质的关键点:
1. 内在规定性:事物的本质是指构成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属性,这些特征和属性是内在的,即使事物的外在环境变化,这些内在规定性仍然保持不变。
2. 区分性:本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依据。
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特的本质,这使得它在世界上占有特定的位置。
3. 必然性:事物的本质包含了它的必然性,即事物按照其本质所规定的方式存在和行动。
这种必然性是理解事物行为和发展的关键。
4. 概念系统: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本质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是与“绝对”和“自为”等概念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逻辑体系。
5. 认识论意义:了解事物的本质对于认识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帮助我们理解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6. 形式逻辑与思辨逻辑:形式逻辑关注于肯定和否定的基本原则,而思辨逻辑则试图超越形式逻辑的限制,探讨事物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事物的本质是其固有的、决定其身份和行为的特性。
在逻辑学和哲学中,深入探讨本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我们在其中的位置。
政治二轮复习教案《哲学常识》专题三 认识论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2021年政治二轮复习教案哲学常识专题三认识论考情分析纵观针对本专题的的高考题目,本专题考察具有以下特点:从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对主干知识的考察: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性的主、客观制约因素;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开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合理想象、创造性思维;理论的根本特征;理论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从才能看,侧重于对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讨论问题等才能的考察。
其中非选择题综合性较强,涉及到的才能层次较多较高;从形式上看,试题背景多项选择用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或者者名言警句,非选择题多结合国家社会重大热点问题,命题形式多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分量大体一样。
因此,在复习时,在注意深化把握根本知识、根本原理的根底上,还要特别注意和唯物论、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和宏观把握。
高考资源网〔HYPERLINK"://ks5u"ks5u〕知识整合:高考资源网〔HYPERLINK"://ks5u"ks5u〕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它包括互相联络着的三个方面:人类认识世界的才能以及人们在社会理论根底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才能以及人们在认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醒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通过人的理论活动,到达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甚至失败,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新课标高二《哲学》下全册教材_04年2月_
新课标高二哲学下全册(2004.2)目录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5.1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P2§5.1-1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P2§5.1-2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P6第二节§5.2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5.2-1认识的根本任务……………………P11§5.2-2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P16§5.2-3深化认识发展认识……………………P21第三节§5.3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5.3-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P26§5.3-2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P30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一节§6.1社会意识与价值观§6.1-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40§6.1-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P44§6.1-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P48第二节§6.2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6.2-1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P52§6.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P57§6.2-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P61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第一节§7.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7.1-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P72§7.1-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P76§7.1-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第二节§7.2人生价值的实现§7.2-1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P84§7.2-2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P89第三节§7.3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7.3-1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P94§7.3-2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P98§7.3-3在奋斗中实现理想……………………P102第八课自觉投入社会实践第一节§8.1实践及其作用§8.1-1实践的特征……………………P112§8.1-2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P116§8.1-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P120第二节§8.2在实践中锻炼成才§8.2-1群众是实践的主体……………………P125§8.2-2同群众实践相结合……………………P130§8.2-3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P134P1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仅应当了解客观世界的本质、状况和发展规律,而且应当了解人自身的属性、能力和需求。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册创造必要条件 认识事物本质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册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及其各自的作用;理解:实现这一飞跃的关键为什么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运用:要创造两个条件实现这一飞跃,须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
能力方面通过对两个条件的分析,比较其地位与作用,提高分析比较能力;通过对第二个条件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实现由感性认识的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初步培养求知的意志力。
●教学重点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即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二个条件。
●教学难点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中的“由此及彼”和“由表及里”。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具准备投影材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师:什么是认识的根本任务?为什么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生: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必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第一,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并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第二,从认识的水平、程度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三,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放投影)师:“感性认识多了,说成为理性认识。
”这个说法对吗?生:不对。
师:为什么?这实际上是在明确:怎样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导入新课]一天,法国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正在午睡时,一个调皮的学生戴着有角的面具,双手套上一对蹄子,把伪装的头角和蹄子伸进居维叶的卧室,嘴里还发出阵阵怪叫。
居维叶被吵醒后,非但毫无惧色,反而感到好笑,继续安然地睡大觉。
居维叶为什么不害怕呢?因为他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发现凡是有蹄子、有角的动物,大多数是食草的,而食草的动物性情比较温和,不会无缘无故伤人,所以不但不怕,反而笑学生缺乏生物基本常识。
扣盘扪烛
扣盘扪烛
【寓言典故】扣盘扪烛
有个人生来瞎了双眼,从来没见过太阳。
他想知道太阳的模样,便去问明眼人。
别人拿来一只铜盘,告诉他:太阳的形状象脸盆,是圆的。
瞎子接过铜盘,敲了敲,发出了当当的声音,他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过了几天,瞎子在街上听见当当的钟声,高兴地说:和知道,这就是太阳!旁人对他说:不对,太阳是会发出亮光的,就象点燃的蜡烛。
同时拿来一支蜡烛给他摸了摸。
瞎子便牢牢地记在心里。
有一天,他摸到一根竹箫,便对别人说:这肯定是太阳!
[教学内容]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简要分析]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但要实现这种上升,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运用科学和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否则难免会闹出扣盘扪烛式的笑话。
认识论2、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识论2、透过现象看本质【高考考点】1.现象与本质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3.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5.分析与综合相结合6.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知识梳理】▲知识网络是什么?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现象和本质、规律的区别来看认识的根本任务为什么?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看从认识的作用来看(1)占有十分丰富、工资创造两个必要的条件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怎么办?深化认识、发展认识(2)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工制作(1)含义、意义及要求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注意培养科(2)原理内容及方法论学的思维方法含义合理想像和创造性思维要求、表现及作用注意点▲重难点分析考点1:现象与本质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2)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
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一定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现象又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事物的本质。
(现象和本质的联系表现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3.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科研的必要性)依据------现象和本质的对立(2)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科研的可能性)依据-------现象和本质的统一(3)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科学的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4.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形式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
第一,含义不同。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而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第二,程度、水平不同。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深刻。
第三,作用不同。
正确的感性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而正确地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更大的指导作用。
(2)联系。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978年6月24日,《解放军报》发表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马克思
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1、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由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
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同客 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 ,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 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以及符 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 ,就要把主观认识和客观 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 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 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标准,只能是把主观和客 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 会实践。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
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 跃的意义:
(1)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 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 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 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 出理论的作用来。
(2)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 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 展。
2. 实现由理性认识向 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 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 合的原则。
第二,必须经过一定的中介 环节。
第三,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必须采用正确的实践 方法即工作方法。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再认识
循环往复以 至无穷
再实践
认识 实践
1、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 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 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 特点,即人们遵循一定的 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 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 西变为客观的东西。一般 说来,如果在实践中达到 预期的结果,那么认识就 被证实了,就可以称之为 真理性的认识;如果失败 了,并且不是由于认识之 外的其它原因引起的,那 就是错误的认识。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目录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目录(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目录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第二节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二节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第一节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年级下册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二节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第一节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第二节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利国利民债券和商业保险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第一节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市场交易的原则第二节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第二节我国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二年级上册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第三节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第一节坚持联系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一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第三节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一节事物发展的原因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第三节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二年级下册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认识的根本任务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深化认识发展认识第三节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一节社会意识与价值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第一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第二节人生价值的实现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第三节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第一节实践极其作用实践的特征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二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同群众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三年级全一册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第一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职能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第一节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政党执掌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第四课我国的民族和宗教第一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第二节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的宗教概况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第五课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第一节当代国际社会当代国际社会概况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联合国第二节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建立国际新秩序当代的国际竞争第三节我国的对外政策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我国外交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制作
加工厂
原材料
开动机器
产品
感性材料
开动脑筋 人脑
理性认识
9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 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分主次
主次材料
辨真伪
感 真假材料
性
材
找联系
料 分散材料
抓本质
表面材料
这是关键性条件
去粗取精
不
分可
析分
去伪存真
割 、
统
一
由此及彼
的
思
综 合
维 过
由表及里
2
如果我比别 人看得更远一 些,那是因为 我站在巨人的 肩上。
——牛顿
3
第五课 第二节
4
1、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发 挥主观能感性材料;
搜集材料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 工制作。
整理材料
5
(1)必须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认识的根本任务:(发挥主观 能动性)
创造两个条件
前提
关键
占有十分丰富
和合乎实际的 感性材料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 法对感性材料进行 加工制作
方法论意义: 要求自觉创造两个条件,认识事物的本质。
14
思考:从哲学上看,楚庄王三年中窥看民情 是为了什么?
6
(1)必须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why 现象是入门的先导
在量上要求“十分丰富”
感 性 材 料
而不是零碎不全 what
在质上要求“合乎实际”
而不是错觉
根本途径:参加实践 how
使用他人提供的各种资料 7
牢记:
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 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 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 前提。
• 第谷:连续20年记录了行星在公转过程中的视位置 的变化,这些数据资料丰富又准确;
• 开普勒仔细研究了第谷的观测资料,发现了现象间 的真实联系,并以数学形式精确地表达了出来,迈 入了理性的大门;
• 牛顿研究了前人的力学成就,在更抽象的程度上, 进行思考、计算,于1687年正式公布了万有引力定 律,完成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认识的过程。
程
10
牢记: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的关键。
11
真正的哲学家应当 像蜜蜂一样,从花园 里采集原料花粉,消 化这些原料,然后酿 成香甜的蜜。
弗兰西斯·培根
12
2.方法论要求: 要求自觉创造两个条件,认识
事物的本质。
13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 现象 本质)
复习提问:
• 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
•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 要如何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呢? 请结合课本17页的小字部分,分析一下在认 识行星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第谷、 开普勒、牛顿各自做了哪些工作及贡献?
1
第谷为什么没能认识行星运动的规律? 开普勒为什么能初步认识行星运动的规律? 牛顿最终为什么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
• 成语:一鸣惊人 楚庄王即位以来,从没有发布过什么命令,也
不进行政治改革。有一天右司马问他:“楚京有大 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到底 为什么?”
楚庄王说:“这只鸟三年不动翅膀,是为了让 羽翼更加丰满;三年不飞不叫,是为了窥探民情; 虽然不飞,一飞冲天;虽然不鸣,一鸣惊人。”
半年后,楚庄王临朝听政,废除弊政、颁布 新政,楚国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