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诗庄词媚”
第四次讲课之诗庄词媚、曲尚谐俗、词曲曲直、豪放和婉约、情景交融
P15
再赏:
• 杨朝英〔得胜令〕:
日日醉红楼,归来五更头。问著诸般讳,揪 挦不害羞。敲头,敢设个牙疼咒?揪揪,揪得来 不待揪。
• 无名氏《虞美人》:
悔嫁风流婿,风流无准凭。攀花折柳得人憎。 夜夜归来沉醉,千声唤不应。 回觑帘前月, 鸳鸯帐里灯。分明照见负心人。问道些须事,摇 头道不曾。
2012-12-17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P16
2012-12-17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P30
30
二派的流变、渊源
•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论二派的流变:
唐人词,风气初开,已分二派:太白一派,传 为东坡诸家,以气格胜……;飞卿一派,传为 屯田(柳永)诸家,以才华胜……后虽迭变,总 不越此二者。‛
2012-12-17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P31
31
结论
作为格律诗的新体制,曲突破了 传统诗词的常规,显出新的特色。诗 词讲究含蓄,注重余味,多有意蕴、 情韵,曲则独多谐趣,谐俗豪辣,通 向散文化、戏剧化,表现出古代诗歌 新的发展变化。
2012-12-17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P17
诗词曲的趣味
之词曲曲直 ——词与曲的不同审美风貌
2012-12-17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2012-12-17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P32 32
苏轼词的豪放与婉约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 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 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 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 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高考语文名师高效资料附答案解析阅读复习(实战篇)阅读综合演练:(1)
高考语文名师高效资料附答案解析阅读综合演练(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
唐诗宋词浅析
唐诗宋词简析唐诗宋词,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因其独具的文化因子而呈现出特有的柔媚香艳的风格特征。
所谓"词为艳科","诗庄词媚","诗之境大,词之境狭"等等,都是在强调"词别是一家",与传统的诗歌不同,婉约派也因此而被视为词坛之正宗。
虽然在艳情诗中同样也存在着"浓艳香软"的内容,但"诗庄词媚"的事实却依然存在。
可见问题不在于诗歌是否能写媚艳的内容,而在于诗歌是否具有如同词一样的能够充分展现那种特有的媚艳情趣的"功能"。
结构是功能的积淀。
通过对结构的分析来把握诗词的表现功能,并进而阐释"诗庄词媚"的成因,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以整齐的五七言为代表的"齐言"是最典型的形式。
因为它是以整齐规范的外观与灵活多变的内在结构相结合而建构起的既具有稳定的形态又具有活泼的生命的艺术形式。
稳定的形态与活泼的生命构成的对立统一正与"中庸"的人生宗旨相一致。
因而它也就成为最能表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心态的艺术形式。
在诗歌中,每押一次韵便意味着一个独立的语言单位的获得。
但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古体诗歌中,只有四个诗句,即两个韵脚,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诗歌结构单位,并在诗歌的整体背景上被"凸现"出来。
这是因为:第一,自诗经时代开始,大部分民歌便是以四句歌词为一个独立的结构单位的。
因为这种结构形式最易于被民间歌手掌握。
过短,难以表述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过长,则难以驾驭。
文人诗歌从一开始便自觉地继承了这种传统。
第二,在远古,歌乐本是一体。
演唱四句歌词的长度正应该是乐曲的基本长度。
因而诗歌又必然地要受到乐曲长度的限制,维护从四个诗句为一个结构单位的传统。
第三,通过对比来说明抽象的情感与事物,是远古时期最常见的语言表述形式之一。
论词体的美学特质(1)
第25卷第1期。
Vbl.25N0.1唐山师范学院学报J0姗nl巧殛ngSh册TeachersCollege2003年1月J锨.2003论诃体蔚美学特质马悦宁(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甘肃西峰745000)摘要:词是中国古代格律诗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体制有别于古体诗、近体诗、散曲和自由诗。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词体形成了有别于其它诗体的独具的美学特质,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貌类型和审美经验.关键词:词体;美学;特质中图分类号:1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03)01.0021.04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用以歌唱的新诗体。
后来经过发展变化,逐渐脱离音乐独立,衍变为一种律化的长短旬。
它起始于盛中唐之际,成熟于晚唐五代,擅胜于两宋。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词在形象性、抒情性以及讲究音律、富于节奏感等方面,都与诗有相似之处。
但是,词作为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但在体制上与其他诗体有显著区别,而且在体貌风格上也独具风韵。
南宋李清照在其《词论》一文中首倡的词“别是一家”之说,在词史上首次为诗词之别立下了一块界石。
本文试图探析词体的美学特质。
一、“诗庄词媚,其体元别”【1】(P㈣晏殊的《浣溪沙》词向来脍炙人口: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把情与景融合起来,在惜春悼残的主题中,抒发年华易逝的感叹,思致清逸深婉。
“无可奈何”一联尤为工巧,向负盛誉。
作者自己也视为得意之笔,又特地把它用在一首七律里: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示张寺丞王校勘》主题由惜春变为惜才,但“无可奈何”二旬显得黯然失色。
于是,词论家从中品尝出词和诗在风格上的差异:细玩“无可奈何”一联,情致缠绵,音调谐婉,的是倚声家语,若作七律,未免软弱矣。
由“诗庄词媚”谈宋词教学的显与隐
魏塘 曹学 士 《 圃词 说 》 中曾言 : “ 之为 体如 美 西 词 人 ,而 诗壮 士 也 。 词 多情 真 意切 之 言 .几 乎 贯 穿 ”
着 整个 宋词 的始 终 ,并且影 响 到 了后 来 的元 曲。 和宏伟 壮 阔 、昂扬生命 意 识 的唐 诗相 比 .多 写 离 愁 别绪 、伤春 悲秋 的宋词 自然也就 有 了古人 历来
小说 ,都成为一个时代 的文坛象征与骄傲。通观宋
代文 学史 ,宋词 以它 的娇 艳多姿 、真 实地 展现 市井 风貌 、人生 百态 、情 感与抱 负 等 。在 中国文学 史 上 有着 特殊 的不可 替代 的地 位 ,也 无疑 成 为那个 时代 的代 表性 文学 。在传 统 的 “ 庄 词 媚 ” “ 诗 、 词为 艳
、
宋词 教学 中关 于词媚 的显 性表 现
1词 媚 的 由 来 .
词 的 风格上 。即使 同样 的题 材 ,在诗 词 中也 会 呈现 不 同的风格 。 同为怀 古 ,诗 则 多沉郁 苍 凉 ,而 词则 多 在 沧 桑 中融 人艳 情 。再 次 体 现在 诗 词 的语 言 上 ,
与 诗 歌相 比 。词 更 能 充 分 展 现 那 种 特 有 的媚 艳 情 趣 。词的语 言 比诗显 得更精 致 典雅 、轻灵 细巧 、纤 柔 美艳 。 同时 口语 、俗 语入 词 ,使 得 词 比文 人 诗歌 语 言更 为 自由灵 活 ,具 有 更 强 的铺 陈性 与描 写性 , 既 可 以更 有 效地表 现 “ ”的 内容 .又可 以更形 象 俗
“ 诗庄 词 媚 ” 的评 价 。这 个 说 法最 早 是宋 初 人 提 出
科 ” 的映照 下 ,加 之宋 词人 多达 官贵族 。世 人对 宋 词 的理 解 ,又 受 了晚 唐 、五代 的花 问词 派 的影 响 , 宋 词在 人 们 的心 目中 ,似 乎更 多 地 成 了儿 女 情 长 、 离 愁别 绪 的象征 。在教 授 《 大学语 文 》 中的宋词 作
小议“诗庄词媚”
小议“诗庄词媚”作者:晏婧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01期内容摘要:“诗庄词媚”的说法古已有之,诗和词在产生之初的创作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但随着两种文学体裁的不断发展,其内容和形式都产生了不同的突破和融合,朝着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诗词风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学自身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不同文学体裁的发展都会受到经济、文化、风俗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考察一种文学体裁的风格特色不能拘于一时,以偏概全,由此观之,“诗庄词媚”的说法也变得复杂起来了。
一.“诗庄词媚”的由来从起源上看,唐诗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诗歌的创作传统,主张对现实生活进行朴素真实的反映,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语言通俗自然,风格清新。
而词,起初是一种音乐文学,是合乐的歌词,原来整齐的格律诗体已不再适应多变的曲调形式,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内容以表现男女情爱为主,吟唱风花雪月以娱人娱己,故有“词为小道、艳科”之说,这也与整个社会的享乐习气有关。
从题材上看,诗多表达政治主题,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
有表达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如杜甫的“三吏”、“三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诗句;有表达胸怀抱负、宦海沉浮的,如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诗句。
总的来说,唐诗中除了刘禹锡等采取了民歌的内容外,都比较庄正严肃。
反观词在题材内容上则常常以描写男女情爱、离别愁怨为主。
如柳永的《雨霖铃》就是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情人的惜别之作,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更加关注词人自身的感情投射。
因此,古人认为诗是庄正肃穆,质朴厚重的,而词是柔媚清丽,纤细轻佻的。
诗往往流露出一种忧患意识或是言志倾向,而词则经常带有一股脂粉气,不如诗歌那般大气,词的语言相比于诗显得更精美典雅、輕灵细巧。
诗歌语言风格
“绿”、“红”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形容叶 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 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长的惋惜之情。
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朦胧隐晦、含蓄隽永、 含蓄有韵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关术语:沉郁顿挫(语言忧伤)
(10)缠绵。 诗 作婉曲qū,感情缠 绵细腻。如柳永、 李清照、姜夔的词。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相关术语:缠绵哀怨、婉约缠绵 (儿女情长、朋友分别)
11.工丽
“工”是对偶工整,“丽”是有文采。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陶渊明《归园田居》
相关术语:朴实无华、平实质朴、冲淡自然、多 用口语、平淡朴素。
冲淡:指诗歌语言质朴,意境闲适恬静。
(3)华丽
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其特点是有 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绚丽奇诡
2、从诗风渊源角度看: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诗歌流派的语言风 格有所不同。
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有屈原、李白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 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 丽神奇。 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有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侧重如 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 确细腻地描写对象。
说说下列诗歌的 语言风格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豪迈雄奇)
诗庄词媚
自做诗词《忆高考夜读》灯下伏案夜几千,戏言少年失乐园。
花开尤忆花落日,转眼江山多少年。
《观雪忆旧》何言朝朝暮暮语,怎思悲悲戚戚情。
忆昔只念寻常处,飞雪犹道落花轻。
点检如今无一半,寻梅此刻叹零丁。
君不见,枉顾南柯一夜梦,空垂思泪到天明。
《钗头凤·明妃怨》芙蓉面,惊落雁,盼王无期空愁颜。
汉恩浅,泪雨连,赐奴明妃,免免免。
戈壁滩,天色晗,夜夜难眠人渐顑。
江南远,西风寒,琵琶声黯,弹弹弹。
《苏幕遮·忆故人》暮雨帘,愁情线,绿蜡穿连,双雁归去显。
小轩窗外圆月夜,风起红叶,难解丁香结。
凌霄山,仍不见,缘薄途远,黯黯又一年。
花落流水在人间,湘竹点点,谁今又凄颜。
《蝶恋花·忆昔》柳下桃蹊曾携手,笑对春风,眉间落残红。
帝女花开翻蝶梦,中秋伴君描月同。
年年花开柳随风,老了刘郎,不似少年游。
待到菊黄家酿熟,莫与婵娟共从容。
《虞美人·喜夏》红莲碧水动风凉,尤喜夏日长。
困人天气倚玉簟,花自醉人疑是韩寿香。
云母屏开水精阁,听轻雷池上。
雨歇虹桥芙蓉娇,翠叶圆底化鱼随波跳。
《点绛唇·悲秋》凉花丹枫,风过纷纷坠绿珠。
声声愁苦,弹入哀筝柱。
卫玠清羸,何处哭秋风,且休休。
东篱把酒,独醉也风流。
《春怨》似花非花无人惜,三分春色伴水流。
细看遗痕何处在?不是杨花是离愁。
《长亭别》长亭一别空折柳,庭前花落道秋风。
此生梦断秦楼月,欲问何处是相逢。
《锦书》归雁千里念行客,和泪研墨著锦书。
此情写到别后深,红笺色浅谁人诉。
《流光恨》君莫言少年不识愁滋味,秋至离人心上寻。
君不见春逢江南采南浦,长亭折柳泪氤氲。
君记否风际纸鸢那解久,闲听天籁静看云。
误把流光抛二载,不料而今听古埙。
柔媚艳雅——唐宋词风格论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九皓;可"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 / 十八啸十"通押。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中国诗:“男性化”的 中国词:“女性化”的
[日]村上哲见:“诗同士君子的理念密切关 联着,因而有轻‘儿女之情’之类的倾向, 而词在不辞一味沉溺于感伤这一点上,可以 说正有着它的特色。”《宋词研究》,第120 页。]
三、词的定义与起源
1.词的定义 词是指配合隋唐燕乐曲调歌唱、以依调填词的方式 创作出来的以长短句为主要形体特征的歌辞或音乐 文学形式。后来词乐失传,词逐渐变成一种供吟诵 和阅读的案头文学,成为一种与近体诗性质相近的 格律诗。 2.词的起源 (1)词起源于隋唐之际 (2)词起源于民间
四、词的美学特征
(一)声韵之美 词的起源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 1.隋唐燕乐的兴起 2.新声竟作的燕乐乐曲的发展 3.长短句曲子词的发展 (二)形式讲究 1.讲究的字音选择 2.活泼的平仄格式 3.流转多变的节奏
更适合女性写作的文体
词:打破硬性男权化的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机器垄 断中的文学权力和文化权力
花间派:中国词史上第一个词派,五代时期 主要活跃于西蜀的一批词人。他们有大体相 似的词学观念、审美趣味,即他们以温庭筠 为宗,大力创作艳词,从而形成香艳秾丽的 整体词风。《花间集》代表他们创作的整体 风貌,欧阳炯《花间集序》则是他们的词学 观。
浅析宋词鉴赏漫谈之诗庄词媚
浅析宋词鉴赏漫谈之诗庄词媚论文摘要:作为新诗体的词比诗虽与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在美学追求上却截然不同——诗庄词媚。
词之媚不仅由于它体系于燕乐,更重要的是在表现的内容上它以言情为主,风花雪月之情成为了它重要的言说主题,在表现形式上它也以婉约柔媚为正宗,词之媚不言而喻。
同时,词中存在大量的女性形象,她们妩媚多姿,她们的存在构成了宋词之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诗词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直并称,诗歌到了唐代达到了一个顶峰,名篇佳句数不胜数,诗人文豪如群星灿烂;词在宋代进入了鼎盛时期,名篇佳作脍炙人口,词人作家熠熠生辉。
可以说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两大高峰,深深影响了后世的作家。
今天我们把诗词并举,但是在词产生的初期及随后的发展岁月里,词一直被视为小技,末道、诗余,被认为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淫滥郑声,宋初的钱惟演宣称:“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词),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①并提出了所谓的诗庄词媚之说。
庄者,庄严也;媚者,婉媚也。
在今时看来这一“媚”字似有贬义,但却是对词这一文体的较为贴切的言说。
词源于燕乐新声,初起时属通俗文学一派,它取悦大众的审美趣味,它表现世人的丰富细腻的情感体验,它依靠那些歌喉婉转,舞姿曼妙,姿容艳丽的女子传播,所以它属阴性,所以它媚。
可以说没有了这个媚字,词也就不是词了。
且看,同样是送别,柳永说“杨柳岸,晓风残月”,岑参却说“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同样是游子思乡,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周邦彦却说“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同样写愁,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李清照说“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样写月,张若虚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苏轼却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词的媚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我们就从这个媚字出发,来漫谈一次词。
“媚”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在我国的六朝就已经定型,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都对“媚”的美学内涵进行了自觉的探讨。
试论“诗庄词媚”的成因
试论“诗庄词媚”的成因“诗庄词媚”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现象。
从古代诗经到宋代的宋词,再到明清时期的词话文集,都对“诗庄词媚”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试图通过对古代文学理论、社会背景和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分析,探讨“诗庄词媚”形成的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诗庄词媚”的定义和特点。
在文学史上,我们常常用“诗庄词媚”来形容宋代文学的特点。
其中,“诗庄”指的是宋诗的质朴庄重,注重言简意赅;而“词媚”则强调了宋词的音韵之美,倾向于婉转妩媚的风格。
这种特点与历史背景、文人审美观念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古代文学理论在“诗庄词媚”形成中的作用。
在宋代,文人对诗和词的理论有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论述,形成了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理论传统。
这一理论注重言简意赅、以实际形象描绘具体事物,强调意境和表达的深入。
这种理论对于宋代文人影响深远,使得他们在创作中更加注重写实和情感的表达,形成了“诗庄词媚”的独特风格。
除了文学理论外,社会背景也是“诗庄词媚”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代是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期,百姓收入增加,文化水平提高。
这使得诗词成为文人娱乐和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而宋代的社会政治稳定、国家经济繁荣,使得文人的审美追求转向内心情感和个体体验。
这种社会背景促进了“诗庄词媚”这一审美趋势的形成。
此外,文人审美观念的转变也对“诗庄词媚”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唐代以前,文人的审美意识往往偏向于豪放洒脱、奔放的诗词风格,追求辞章华丽和意境深远。
然而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逐渐转变,更加注重语言的简练和形象的亲切。
他们追求表达真实情感,强调诗词的真挚和朴素,在情感上更关注真实感受。
这种审美观念的转变,使得宋代文人更偏向于质朴庄重的诗和婉转妩媚的词。
综上所述,造成“诗庄词媚”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社会背景的影响以及文人审美观念的转变等方面。
古代文学理论的总结和论述,使得宋代文人更多地注重写实和情感的表达。
也谈“诗庄词媚”
也谈“诗庄词媚”诗和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来诗词并称。
史上既有评论家对诗词的风格进行了总结,“诗家苍劲古朴”,词“贵香艳清幽”,形成了“诗庄词媚”之说,这个高度概括的说法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之论。
“诗庄词媚”,所谓“诗庄”,取字面意思就是说诗歌大都庄肃严整;同样的,“词媚”就是指词相对婉约媚气。
这种说法看似简单而概括,实则一语道破诗与词的风格之异。
那么“诗庄词媚”之说产生的原因何在呢?这还要从诗和词的异同开始分析。
“诗庄词媚”(资料图图源网络)诗和词同属古典文学中的“诗体”文学样式,这种样式还包括曲,都是随着人们的歌唱而产生的。
诗歌中的《诗三百》始唱于先民,《楚辞》流传自楚人,后词从近体诗中演化出来,起源于燕乐。
初期的词与诗的区别并不大,后来词便独立成体,也称“长短句”,与诗分镰并骋了。
古人对词的定义说法很多,比如沈东江在《填词杂论》中说:“承诗启曲者,词也。
上不可似诗,下不可似曲。
”孙麟趾也说过:“近人作词,尚端庄者如诗,尚流利者如曲。
不知词自有界限,越其界限即非词。
”这些都说明了诗词的封疆和界限。
“诗庄词媚”的风格取决于诗词的格式、用途和历史原因。
近体诗发展以来,人们在写诗时,必须遵从严格的平仄和字数要求,写出来的诗也就带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
词则不然。
词是音乐性的歌曲,是当时被人们传唱的流行歌曲,词牌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并没有固定的平仄和字数要求。
如此看来,诗工整,词自由,格式上的差异构成了“诗庄词媚”说法的一部分。
唐代科举取士的过程中,需要考诗赋,这也决定了作诗的严肃性。
才子文人们需凭一手好的诗作来获取官位,内容上自然也不能放松要求,多是追求功业、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而落榜失意的人写诗,就是为了感慨身世,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了。
曹操曾说:“歌以咏志。
”诗作也确实是人们言志的一种常用手段。
《尚书·尧典》中有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而词一直被人们称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淫滥郑声”,它一般用于娱乐场所的助兴,依靠风尘女子来传播,多被唱作艳曲。
诗庄词媚曲俗的理解
诗庄词媚曲俗的理解
1. 诗庄,那就是高雅的艺术殿堂啊!就像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多豪迈!诗是那么庄重、严谨,用词都得反复斟酌,这不就像一个精心打扮要去参加盛宴的贵族嘛!
2. 词媚呢,哎呀,就像是柳永词中那千娇百媚的女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般柔情似水,可不就是媚的体现嘛!
3. 曲俗,可不是贬低它哦!想想那些民间的戏曲,多接地气呀!就如同那街头巷尾老百姓们热热闹闹的生活,“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多通俗有趣!
4. 诗庄就好比是那巍峨的高山,让人仰望,心生敬畏。
像杜甫的诗,总是那么有深度,有内涵,这不是庄是什么!
5. 词媚呀,就像那美丽的花朵,娇艳欲滴,惹人怜爱。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妩媚劲儿谁能抵挡!
6. 曲俗呀,简直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亲切无比。
听那“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多熟悉的感觉!
7. 诗庄是阳春白雪,高高在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境界,一般人可不好达到呢!
8. 词媚如同那温柔的微风,轻轻拂过心田。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多俏皮妩媚的画面啊!
9. 曲俗恰似那热热闹闹的集市,充满了烟火气。
“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多生动鲜活!
10. 诗庄词媚曲俗,各有各的魅力呀!它们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不同色彩,共同描绘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学画卷。
诗庄让人敬仰,词媚让人沉醉,曲俗让人欢乐,它们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啊!
我的观点结论:诗庄词媚曲俗确实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魅力,都在文学的天地里绽放着光彩。
诗庄词媚的理解与举例
诗庄词媚的理解与举例
“诗庄词媚”是对文学作品中精心选择的词句、婉转动人的表达方式的称赞。
它强调了在诗歌和词曲中运用优美、动人、婉约的语言,以表达深沉情感或描绘美好景致。
这种表达方式常常给读者带来愉悦的感受,并能够深深触动人的心灵。
下面是一些“诗庄词媚”的经典例子:
杜牧的《秋夕》中有一句:“银烛秋光冷画屏”,通过运用“银烛秋光”来描绘秋夜的宁静冷清,使用“冷画屏”来形容秋夜中的孤寂感。
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秋夜的景色,还融入了一种深沉的情感。
苏轼的《青玉案·元夕》中有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表达了对初恋的激情和美好的回忆,使用了简练而动人的语言,令人产生共鸣和思索。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有一句:“街道的灯,忽然熄灭了”。
这句表达了作者即将离别的心情,通过描写灯光的突然熄灭,给人以戛然而止的感觉,增强了离别的伤感和不舍之情。
这些例子体现了“诗庄词媚”在表达方式上的精心与巧妙,通过婉约、细腻、意境深远的词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诗意的美妙和情感的共鸣。
由“诗庄词媚”想到中学生作文
由“诗庄词媚”想到中学生作文
王淦生
【期刊名称】《中国基础教育》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宋人以诗为“言志”的正经作品,而词则往往多用以“言情”,以至有了流传至今的“诗庄词媚”之说。
庄者,庄严也;媚者,婉媚也。
这就是说,因承载内容的差异诗与词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
大体而言,确实如此。
因为从写作目的和内容来看,诗多用于应制(唐代科考,写诗还是一道“必答题”),多表达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沉浮为主题,故非“庄”不可;词则多写闺中韵事、相思别离,所以更适于“媚”。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王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高中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诗词结构与诗庄词媚 [J], 孙绿江
2.由“诗庄词媚”想到中学生作文 [J], 王淦生
3.试论"诗庄词媚"的成因 [J], 万美娟
4.由“诗庄词媚”谈宋词教学的显与隐 [J], 李桂萍
5.诗庄词媚? [J], 胡中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诗庄词媚的例子
诗庄词媚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诗庄的例子:
1.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词媚的例子:
1.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这些诗词都体现了庄重和妩媚的特点。
诗庄词媚,总体特征表现为诗词题材内容的差异,诗多表达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
胸怀抱负、宦海沉浮为主,词多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
2019年高考语文阅读复习(实战篇)阅读综合演练:(1)(含解析)
阅读综合演练(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谈“诗庄词媚”
于溟跃《光明日报》(2014年10月25日09 版)
诗和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来诗词并称。
史上既有评论家对诗词的风格进行了总结,“诗家苍劲古朴”,词“贵香艳清幽”,形成了“诗庄词媚”之说,这个高度概括的说法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之论。
“诗庄词媚”,所谓“诗庄”,取字面意思就是说诗歌大都庄肃严整;同样的,“词媚”就是指词相对婉约媚气。
这种说法看似简单而概括,实则一语道破诗与词的风格之异。
那么“诗庄词媚”之说产生的原因何在呢?这还要从诗和词的异同开始分析。
诗和词同属古典文学中的“诗体”文学样式,这种样式还包括曲,都是随着人们的歌唱而产生的。
诗歌中的《诗三百》始唱于先民,《楚辞》流传自楚人,后词从近体诗中演化出来,起源于燕乐。
初期的词与诗的区别并不大,后来词便独立成体,也称“长短句”,与诗分镰并骋了。
古人对词的定义说法很多,比如沈东江在《填词杂论》中说:“承诗启曲者,词也。
上不可似诗,下不可似曲。
”孙麟趾也说过:“近人作词,尚端庄者如诗,尚流利者如曲。
不知词自有界限,越其界限即非词。
”这些都说明了诗词的封疆和界限。
“诗庄词媚”的风格取决于诗词的格式、用途和历史原因。
近体诗发展以来,人们在写诗时,必须遵从严格的平仄和字数要求,写出来的诗也就带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
词则不然。
词是音乐性的歌曲,是当时被人们传唱的流行歌曲,词牌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并没有固定的平仄和字数要求。
如此看来,诗工整,词自由,格式上的差异构成了“诗庄词媚”说法的一部分。
唐代科举取士的过程中,需要考诗赋,这也决定了作诗的严肃性。
才子文人们需凭一手好的诗作来获取官位,内容上自然也不能放松要求,多是追求功业、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而落榜失意的人写诗,就是为了感慨身世,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了。
曹操曾说:“歌以咏志。
”诗作也确实是人们言志的一种常用手段。
《尚书·尧典》中有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而词一直被人们称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淫滥郑声”,它一般用于娱乐场所的助兴,依靠风尘女子来传播,多被唱作艳曲。
词中的女性形象也占了很大部分,包括符号化的美女、思妇、甚至女强人等等。
题材上,词以言情为主,欧阳炯《花间集序》中写:“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妖娆之态”。
可见,“用助妖娆之态”的词自然不能脱离“媚”这一形容词了。
有人说,“词植根于教坊歌女之口,扬声于雕栏玉砌之间,寓形于风花雪月之中。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也解释了“诗庄词媚”这一观点。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中,诗歌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从《诗经》开始,人们便强调“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等需严格遵守的戒条,孔子、荀子等儒家巨匠也阐释过“诗言志”这一中心命题。
经过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洗礼,诗歌始终遵循着“经夫妻,成孝顺,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起着教化作用。
相对而言,词就不受任何的限制,并没有历史的规定和局限,一直以通俗文学、娱乐大众的身份存在并流传,正如张炎《词源》云:“簸风弄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
人们说“诗庄词媚”,这对诗词的风格来讲固然是个大方向,但历史上也存在着诗“媚”词“庄”的现象。
现在我们常讲一篇文章或一句话很有诗意,便是揭示出了诗也有美的一面,也有“媚”的一面。
我国的诗也存在着很多男女情爱之作,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名句。
此外,诗歌自身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特性,也充分体现出诗歌的美感。
另一方面,自古以来词的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其中不乏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名篇中,都体现了庞大的气势和远大的抱负,这又是词“庄”的重要体现。
同样是写月,张若虚有“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苏轼却
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同样是写愁,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清照却吟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悲凉句子。
中国的诗词作为最美的体裁传达了人类的美好情怀与精神境界。
“诗庄词媚”,诗重庄肃蕴敛、雅正刚挺,词尚谐婉有致、豁朗纤艳,二者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可谓“并蒂花开一树香”,它们不仅成为中华文化永远的经典,而且也构成世界叹为观止的永恒遗存。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