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蜀相 2教案 长春版
《蜀相》教案(市级获奖教学设计)
《蜀相》教案(市级获奖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分析并解读《蜀相》的诗意、结构和韵律。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手段,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体会忠诚、智慧、勇敢等优秀品质的价值。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文化素养的提升。
2.2 教学难点:诗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复杂情感的把握。
杜甫诗歌独特艺术风格的认识。
古典诗词在现代语境下的审美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诸葛亮的历史形象,引导学生了解蜀相的含义。
提问:“蜀相”在杜甫的诗中代表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蜀相》,感知诗文节奏和韵律。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了解《蜀相》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探讨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思考深度等。
4.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作业,如诗文解析、心得体会等,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杜甫《蜀相》原文。
相关杜甫诗文的选集。
5.2 多媒体资源:诸葛亮历史形象的图片、影像资料。
古典诗词朗诵视频。
5.3 网络资源:有关杜甫生平、诗歌评论的网络文章。
古典文学鉴赏的相关网站和论坛。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诗句解析分析诗的节奏和韵律,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公开课《蜀相》的教案设计
公开课《蜀相》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蜀相》一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杜甫及其背景。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简单介绍杜甫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
1.3 教学步骤:引入杜甫及其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
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讨论意见,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蜀相》一诗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内容:分析《蜀相》一诗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分析意见,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
第三章:诗歌背景知识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蜀相》一诗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状态。
3.2 教学内容:介绍《蜀相》一诗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状态。
3.3 教学步骤:向学生介绍《蜀相》一诗的历史背景,如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状态,如对国家的忧虑、对英雄的敬仰等。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分析意见,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
第四章:小组讨论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2 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3 教学步骤: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提供讨论话题,如:“你觉得《蜀相》一诗中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如对英雄的敬仰、对国家的忧虑等。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蜀相》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理解《蜀相》的主题和主要内容;(3)学会鉴赏《蜀相》中的诗意形象和表达手法;(4)培养学生对杜甫及其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讲授、讨论、赏析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杜甫和《蜀相》的兴趣;(2)激发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和深入讨论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4)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5)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读诗意。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与《蜀相》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杜甫和其作品的好奇心,并带入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
(2)自由讨论:请学生谈谈对杜甫的印象,以及一些已经读过的作品的感受,培养学生对杜甫的兴趣。
2.学习课文a.描写李冰的形象都有哪些诗句?对诗中的李冰形象有什么印象?b.诗中描写了哪些事迹?这些事迹表现了李冰的什么品质和作用?(2)逐句解读:针对诗中关键句子逐句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诗意和意蕴。
(3)赏析示范:教师对一些关键词句进行赏析,展示对诗意的解读。
3.合作学习(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分角色扮演诗中的李冰、杜甫等人物,根据诗意展开对话,探讨人物性格、情感态度和代表的意义。
(2)小组合作,分析诗中的写法和表达手法,并总结出几种特别的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3)小组展示:各小组选取一种手法,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展示,并讲述此手法的作用。
4.创作活动(1)请学生以“忠诚”为主题,写一篇诗或文章。
(2)互评活动:学生互相交换作品,并在作品上进行评语和互动。
5.总结展示请学生参考前述讲授内容,对学到的一些关键点进行总结,展示自己对杜甫和《蜀相》的理解和感想。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蜀相》的主题和内容,增强学生对杜甫及其作品的兴趣和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和创作活动,增强学生对杜甫主题诗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蜀相》课文教案-最新范文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学习古诗
(一)练习朗读古诗,提出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一边朗读,一边理解诗意。
诸葛丞相的祠堂到哪去找?就在城都南郊柏树成林的地方。碧绿的春草掩映着台阶,黄莺藏在树叶后面欢唱。诸葛亮自从三顾茅庐起得到刘备知遇,为蜀国制定开创基业完成统一的大计,费尽了心机,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北伐未成便以身殉职了,常使后代英雄未为之惋惜落泪。
(三)在朗读中学会鉴赏、品味。
开头两句一问一答,自开自合。开门见山,洒洒落落。
三、四两句诗,自与空两字使句意相反相成写出祠中凄凉,冷落的景象和气氛,渗透着作者瞻仰祠堂时无比感伤的内心感受。寓情于景,耐人深思。
五、六两句诗不但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悼念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出来,而且还写进了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心境,由咏古而抒了怀,感情充沛,具极大的感染力。
教学过程:
一、落实字词
频(频繁、频率、捷报频传)
蜀:1.国名,三国之一,刘备所建立(公元221~263年),在今四川省,后来扩展到贵州省、云南省和陕西省汉中一带。
2.四川省的别称。
丞相:古代帮助皇帝进行统治的一级官吏。
祠堂: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庙宇或房屋。
二、了解诗人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杜甫的古诗。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他的一生正好赶上了安史之乱,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这也使他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且在他得作品中得到体现。可以说他把自己的生活状态都写进了诗歌,所以他的诗历来被称为诗史,而他则被称为诗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在成都时所写的一首《蜀相》。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蜀相 2教案 长春版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蜀相 2教案长春版教学目标:1.在反复阅读中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语言的妙处并背诵古诗。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组织学生课前预习杜甫的诗文,并归纳整理。
2.师生查找关于诗人杜甫的资料。
3.多媒体、幻灯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落实字词频(频繁、频率、捷报频传)蜀:1.国名,三国之一,刘备所建立(公元221~263年),在今四川省,后来扩展到贵州省、云南省和陕西省汉中一带。
2.四川省的别称。
丞相:古代帮助皇帝进行统治的最高一级官吏。
祠堂: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庙宇或房屋。
二、了解诗人1.复习以前学过的杜甫的古诗。
《绝句》、《春夜喜雨》、《春望》、《登高》、《江畔独步寻花》2.学生介绍杜甫杜甫(712~770) 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被成为“诗史”。
3.补充知识“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学习古诗(一)练习朗读古诗,提出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一边朗读,一边理解诗意。
诸葛丞相的祠堂到哪去找?就在城都南郊柏树成林的地方。
碧绿的春草掩映着台阶,黄莺藏在树叶后面欢唱。
诸葛亮自从三顾茅庐起得到刘备知遇,为蜀国制定开创基业完成统一的大计,费尽了心机,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惜北伐未成便以身殉职了,常使后代英雄未为之惋惜落泪。
(三)在朗读中学会鉴赏、品味。
开头两句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开门见山,洒洒落落。
三、四两句诗,“自”与“空”两字使句意相反相成写出祠中凄凉,冷落的景象和气氛,渗透着作者瞻仰祠堂时无比感伤的内心感受。
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蜀相》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蜀相》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
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老臣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蜀相。
公开课《蜀相》的教案设计
《蜀相》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蜀相》的背景及作者杜甫。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杜甫及唐代诗歌背景。
引导学生朗读《蜀相》全文。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
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蜀相》的诗意、诗境和诗歌结构。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蜀相》的意象、意境。
讲解诗歌的结构、韵律。
2.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诗歌特点。
第三章:情感体验3.1 教学目标:感受诗歌中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
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情感体验。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手法。
创作以“蜀相”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4.3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创新思考。
提供创作素材,让学生自由发挥。
第五章:课堂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拓展阅读范围。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推荐与《蜀相》相关的诗歌作品。
5.3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诗歌作品。
第六章:课后作业布置6.1 教学目标: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2 教学内容:布置与《蜀相》相关的作业,如分析其他杜甫诗歌。
6.3 教学方法:提供作业指导,明确作业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作业成果。
第七章:评价与反馈7.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7.2 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蜀相》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蜀相》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蜀相》这首诗。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
(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背景和意义。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蜀相》。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字词的解释和古文知识点的理解。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杜甫及其作品《蜀相》。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蜀相》,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美感。
(2)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中的历史氛围和英雄气概。
5. 小结与拓展:(2)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蜀相》。
3.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句为例,深入剖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蜀相教学教案(精选5篇)
蜀相教学教案蜀相教学教案(精选5篇)蜀相教学教案篇1【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诵读、讨论、探究、点拨式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陆游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一生经历和爱国情怀导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二、赏析示例:《书愤》1、整体感知、融入体验(1)(看题目,明大意。
)先赏诗题,引导学生明白诗歌大意,弄懂感情基调。
请一生初读,达到读准字音、读懂大意的境界。
(2)(看意象,明意境。
)重点介绍中间两联,颔联六意象连用,创雄壮豪迈之意境;颈联塑造自己壮志未酬、衰鬓先斑的爱国者形象。
(3)(看诗眼,明感情。
)自由讨论,分联探究,融入体验,分析概括。
补充诗眼的作用。
答案可能丰富多彩,让学生课后探讨。
老师概说。
哪一联最能体现作者的抑郁、悲愤之情?让学生用原文词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板书:愤空自许(壮志未酬)、鬓先斑(英雄老迈)然后进入自由讨论探究环节,时间三分钟。
请学生探究这种抑郁、悲愤之情还在那些地方体现出来,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请一生融入体验,朗读该诗。
情感没有充分读出,引出知人论世法。
让学生知其人(看作者,明风格)和论其世(看注释,明缘由)。
请大家推举一位同学情读此诗。
点评后老师做诵读示范。
2、把握内容主旨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品味感情。
读得好,是因为解得妙,是因为不自觉地运用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
三、赏析指导(一)先了解什么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再指出其作用。
(二)小结:诗鉴五看五明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关系。
四、自主赏析《蜀相》(一)知人论世(二)自主赏析四问自由组合小组,讨论探究,畅所欲言,三分钟后每小组推举同学代表发言。
1、此诗颔联的诗眼是什么?2、颈联中诸葛亮形象有何特点?3、尾联的英雄指谁?有没有包括自己?4、颈联尾联各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5、把握内容主旨请同学们齐读此诗,不仅要音读,意读,更要情读,用声音来表达美。
《蜀相》教案完美版
《蜀相》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杜甫和《蜀相》的背景知识。
分析并欣赏《蜀相》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杜甫生平简介《蜀相》诗歌的形式和结构诗中的意象与寓意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蜀相》诗歌的形式和结构诗中的主要意象和寓意诗歌的艺术特色2.2 教学难点诗中深层含义的理解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杜甫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讲解杜甫生平、诗歌背景和艺术特色。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案例分析法:分析《蜀相》的具体词句和结构。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诗歌文本、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关于杜甫和《蜀相》的信息。
文学作品选读:提供相关的杜甫诗歌,供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杜甫和《蜀相》的背景知识。
第二步:分析诗歌的形式和结构,讲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第三步: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第四步:总结课堂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4.2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
诗歌品鉴:学生展示自己对《蜀相》的分析和欣赏,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衡量。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评论文章的质量来衡量。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方向。
自我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杜甫《蜀相》原文及注释杜甫生平介绍资料相关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诗歌朗诵视频或音频资料6.2 教学材料PPT课件笔记本和书写工具相关文学作品选读第七章:教学计划与时间表7.1 教学计划课时安排:本教案建议安排2-3课时进行教学。
语文公开课《蜀相》教案
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蜀相》的诗意和背景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解读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语言表达和记忆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和诗歌创作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培养批判性思维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杜甫的生活背景和历史背景讲解《蜀相》的创作背景和动机2.2 课文朗读和解读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分析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解读诗句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2.3 诗歌鉴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探讨诗歌中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对诗歌意义的影响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杜甫的生平介绍引起学生对《蜀相》的兴趣和好奇心3.2 朗读和背诵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背诵,提高语言表达和记忆力3.3 解读和分析学生自主解读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3.4 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每组选择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4.2 诗歌解读和分析评估学生对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创意写作和诗歌创作能力4.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观察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考问题的深度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蜀相》的全文文本,方便学生朗读和解读5.2 杜甫生平介绍提供杜甫的生平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动机5.3 相关文学评论和解析提供相关的文学评论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价值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让学生收集与《蜀相》相关的资料或评论,进行初步解读6.2 课堂活动朗读和背诵:通过集体朗读和个别背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解读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或课堂讨论,深入解读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创意写作:让学生模仿杜甫的诗歌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6.3 课后活动让学生向家长或朋友介绍《蜀相》,传承文化精髓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批判性思维7.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7.3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和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第八章: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8.1 诗歌语言的理解对于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教师可以进行讲解和翻译引导学生查阅词典和参考资料,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8.2 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读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互相启发和补充,深化对诗歌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第九章:教学反思与改进9.1 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9.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的结果,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第十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10.1 教学计划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考虑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实际情况10.2 时间安排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也要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第十一章:教学评估与反馈11.1 学生学习成果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1 蜀相▎ 长春版
《蜀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人论世,了解杜甫及本诗创作背景;2 体会杜甫诗歌运用的手法和技巧,在整体把握诗意的前提下学习炼字题解题方法;3 掌握七律诗歌诵读技巧,在诵读基础上,领会诗情,背诵诗文。
过程与方法:1课前观看《百家讲坛(诗圣杜甫)》相关节目,结合冯至传记作品了解杜甫;2反复诵读体悟感情,理解情与景的关系及作者眼中之景于心中之情;3问题导引,完成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
情感与评价:1体会作者壮志难酬的愁苦和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2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担当意识,爱祖国,爱人民。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通过探究作品中人物及作者的形象、经历和情感,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教学难点】炼字题题型归纳和解题方法(《考试大纲》中把古代诗文阅读作为必考内容,而在近年试卷中炼字类试题又频繁出现。
学生在平时的考练中对此类试题虽有接触,但解答时往往是见题解题毫无章法,所以,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尤为重要。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PPT课件导学案【教学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阅读《中外名人传记》中《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一文,了解杜甫生平及与本诗相关背景。
重温诸葛亮的《出师表》,读对联“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整理诸葛亮相关事迹。
【教学过程】一导入言为心声,文人的作品往往就他们心声的流露。
从《望岳》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豪情壮志的杜甫;从《月夜》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孤单寂寞的杜甫;从《春望》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思乡爱国的杜甫;从《登高》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晚景凄凉的杜甫……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却一生也未能实现。
当他站在“千古第一贤相”诸葛亮的祠堂前,又会让我们读到他怎样的心声呢?一起走进《蜀相》。
小学六年级语文《蜀相》优质教材教案(优秀10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蜀相》优质教材教案(优秀10篇)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难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一提起诗,我们就会想到李白,想到杜甫,李白代表诗歌浪漫主义的高峰,杜甫代表着现实主义的高峰。
大家想想我们曾经学习过杜甫哪些诗篇?记得哪些诗句?(师生共同回顾)今天让我们走进杜甫,学习他的另一篇名作《蜀相》。
二、参读资料,了解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的广阔社会生活,其诗作被誉为“诗史”三、诵读感知,觅得诗心1、学生自读诗歌。
2、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
4、集体再次齐读。
5、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悲凉、伤感。
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6、请我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一读。
同学们推荐一位。
7、诗言志。
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学生归纳:“寻”字。
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寻”能表达这种感情。
“泪”字。
因为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教师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1 蜀相▎ 长春版 (2)
《蜀相》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对《蜀相》进行赏析。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看对联,猜名人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杜甫怀念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二、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1、读诗,回答:这是一首什么题材,什么体裁的诗呢?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七言律诗;从题材上看,是怀古咏史诗《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
律诗,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分五言、七言,通常是8句,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超过8句,则称排律或长律。
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这样诵读会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韵味。
揣摩感情基调——伤感、叹惋——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听朗诵,然后学生读)怀古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抒发壮志难酬、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关键抓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或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弄清史实: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领悟感情:为什么要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分析技巧:运用什么方法抒情2、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寻,泪。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1 蜀相▎ 长春版
《蜀相》教案教学目标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景物描写对揭示诗歌主旨的作用。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2、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蜀相》投影全诗。
学生反复诵读。
齐读。
二、提问:鉴赏诗歌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投影,点拨。
明确:1、诗题 2、诗人 3、小序 4、诗句 5、注解三、进入鉴赏阶段1首先,我们来看学这首诗歌的题目——蜀相,顾名思义,“蜀相”就是蜀国的丞相,那么,这个丞相是谁?请大家先看一副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副对联涵盖了很多历史事件,同学们回顾一下,也可以讨论一下,看看自己知道里面的哪些故事。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即荆益二川,为蜀汉基业打下了地盘。
排八阵:摆设八卦阵。
六出:六出祁山,刘备死后,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每次都是从祁山出兵。
七擒:七擒孟获,南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带兵镇压,为收复南蛮人心,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终使孟获心服口服,发誓永不造反。
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自知身体不好不久于人世,就设下四十九盏明灯的法阵,向上天再借二十年,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闯入,四十九盏灯被风吹灭。
不久,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死前留下锦囊妙计,杀掉了魏延,这样蜀国最后一员虎将也没有了,最后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蜀相》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蜀相》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蜀相》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风和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能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学会通过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句意分析和诗歌手法技巧。
2. 体会诗中的情感,领悟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手法技巧的鉴赏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蜀相》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蜀相》,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共同探讨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4. 诗歌解析:教师对诗中的关键字词、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5. 鉴赏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手法技巧,如意象运用、节奏和韵律等,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6.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students experience the emotional aspects of the poem.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方法。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背诵《蜀相》,并写一篇关于诗文理解和感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文内容和鉴赏方法,以及是否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了提升。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诗文。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蜀相》为例,讲解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蜀相》表格式教学设计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蜀相》表格式教学设计课题《蜀相》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结合注释或运用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
有感情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从中感受作者的一片爱国情怀。
重难点重点:能结合注释或运用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
有感情背诵诗文。
难点:体会诗人对诸葛亮的痛惜和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及教学课件,学生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了解作者生平。
二、初读古诗,1.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被称为“诗仙”,他就是——李白。
另一位被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
谁来背一背我们学过的杜甫写的诗。
2.你对杜甫有哪些了解?师补充.3.杜甫的一生充满了坎坷艰辛,出示幻灯,了解杜甫的生平。
4.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蜀相》就是杜甫在成都时去拜谒始于晋代的武侯祠时后写的。
理解课题“蜀相”。
蜀相指的是谁?谁来介绍一下诸葛亮?师:诗人是怎样评价诸葛亮,又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呢?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学生背诵杜甫的诗歌,汇报搜集的杜甫和诸葛亮的资料。
读古诗,与同了解作者生平拉近与诗人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感情。
读准古诗理理解大意三、品字词,悟诗情。
2.检查读。
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不懂得字词小组内交流一下。
4.质疑。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自然。
空:白白的。
频烦:多次烦请。
开济:开,开创。
济,扶助。
5.汇报诗歌大意。
1.指读诗歌前四句,思考:写了什么?那后四句呢?(板书:景、人)2.师:武侯祠的景色什么样呢?指读首联。
(1)诗人以一问句“丞相祠堂何处寻?”开头。
遥隔526年,诗人杜甫来到武侯祠,轻轻地互换了一声——“丞相”,这一声丞相饱含着杜甫对诸葛亮的无限崇敬和仰慕。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
指名读读这句,读出问的语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中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语言的妙处并背诵古诗。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课前预习杜甫的诗文,并归纳整理。
2.师生查找关于诗人杜甫的资料。
3.多媒体、幻灯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落实字词
频(频繁、频率、捷报频传)
蜀:1.国名,三国之一,刘备所建立(公元221~263年),在今四川省,后来扩展到贵州省、云南省和陕西省汉中一带。
2.四川省的别称。
丞相:古代帮助皇帝进行统治的最高一级官吏。
祠堂: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庙宇或房屋。
二、了解诗人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杜甫的古诗。
《绝句》、《春夜喜雨》、《春望》、《登高》、《江畔独步寻花》
2.学生介绍杜甫
杜甫(712~770) 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被成为“诗史”。
3.补充知识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学习古诗
(一)练习朗读古诗,提出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一边朗读,一边理解诗意。
诸葛丞相的祠堂到哪去找?就在城都南郊柏树成林的地方。
碧绿的春草掩映着台阶,黄莺藏在树叶后面欢唱。
诸葛亮自从三顾茅庐起得到刘备知遇,为蜀国制定开创基业完成统一的大计,费尽了心机,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惜北伐未成便以身殉职了,常使后代英雄未为之惋惜落泪。
(三)在朗读中学会鉴赏、品味。
开头两句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开门见山,洒洒落落。
三、四两句诗,“自”与“空”两字使句意相反相成写出祠中凄凉,冷落的景象和气氛,渗透着作者瞻仰祠堂时无比感伤的内心感受。
寓情于景,耐人深思。
五、六两句诗不但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悼念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出来,而且还写进了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心境,由咏古而抒了怀,感情充沛,具极大的感染力。
(四)你能想像出诗人杜甫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吗?
杜甫一生不得志。
他慨叹自己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去建功立业,所以常常吊古抒情,怀古寄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
2.了解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准备“三国故事会。
板书设计:
蜀相 [唐]杜甫
第一部分:武侯庙之所见(碧草、黄鹂)
第二部分:武侯庙之所感(悼念、崇敬丞相;诗人壮志难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