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支气管、纵隔淋巴结解剖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
图24-4R/L、5、6组淋巴结
位于动脉韧带、主动脉弓 左侧,肺动脉至左上肺动 脉之间的淋巴结-为主动脉 弓下或主肺动脉组(5组)
图25-7组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3cm范围以 内的淋巴结-为隆突下组 (7组 )
图26-7、10R组淋巴结
位于纵隔胸膜外肺门区 (包括右侧中间支气管 旁)的淋巴结-为右/左 肺门组(10R/L组)
图15-近心底层面
B7+8:下叶前内 段支气管
图16-近心底层面
B7:下叶内段支气管 B8:下叶前段支气管 B9:下叶外段支气管 B10:下叶后段支气管
图17-锁骨上和斜角肌组淋巴结
锁骨上和斜角肌组:为肺尖以上位于 气管中线两侧的锁骨上窝内和沿斜角 肌排列的淋巴结。
图18-1R/L组淋巴结
肺尖至左头臂静脉横过中线 汇入右头臂静脉之间层面, 沿气管中线两侧排列的淋巴 结-为最上纵隔组(分右侧/左 侧,缩写:1R/L)
图4-奇静脉弓层面 S6:下叶背段
图5-近隆突层面
B1+2:左上叶尖后段 支气管
B3: 上叶前段支气管
图6-隆突层面
B2:上叶后段支气管 C:隆突 RMB/LMB:右/左主支气管 RULB:右上叶支气管
图7-隆突下1cm层面 Bi:中间支气管
图8-隆突下1cm层面 LUMB:左上叶支气管
图9-隆突下2cm层面
图19-1R/L组淋巴结
图20-1R/L、3A/P组淋巴结
肺尖至主动脉弓上缘层面, 位于主动脉弓3个主要分支 (左锁骨下、左颈总、 无名动脉)前方的淋巴结-为 血管前组(3A组) 位于气管后方的淋巴结-为 气管后组( 3P组)
图21-2R/L组淋巴结
位于1组以下至主动脉弓上, 沿气管两侧的淋巴结-为右/左 上气管旁组(2R/L组)
纵膈解剖
心包
纤维心包(主要作用是防 止心脏过度扩张和维持心 脏正常位置)
脏层 浆膜心包 壁层
心包腔
5.3后纵隔 内有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交感干和纵隔后淋巴结。
博
德谢 爱 诚 业谢 广 济
精
第 16 页
纵膈解剖
放射介入中心 雷宇波
纵膈解剖
纵膈解剖
境界
分区
三分法
四分法 上纵膈内主要结构
下纵膈内主要结构
后纵膈内主要结构
1、境界 纵膈:为两侧纵膈胸膜间所有器官、结构及其结缔组织的总称。
2.1纵隔的分区——四分法(解剖学通常采用)
以胸骨角至胸4下缘为界,将纵膈分为上、下纵膈 下纵膈以心包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肺根上方:头臂静脉、奇静脉弓、 上腔静脉、 气管、食管
肺根下方:下腔静脉
4上纵隔内主要结构
4.1胸腺
位于胸膜围成的胸腺区内,前方为胸骨; 后 面附于心包和大血管前面;上 达胸廓上口;下 至前纵隔。青春期后逐渐退化,被脂肪组织代替, 成为胸腺残余。
4.2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4.2.1头臂静脉: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外上1cm汇合而成。
淋巴源性肿瘤、心包和支气管囊 肿 神经源性肿瘤
3.1纵隔的正面观
3.2纵隔的侧面观 3.2.1左侧面观: 中部:肺根。
肺根前方:膈神经、心包膈血管、 心包隆凸
肺根后方:左迷走神经、胸主动脉 交感干、பைடு நூலகம்脏大神经
3.2.2右侧面观: 中部:肺根。
肺根前方: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心包隆凸
肺根后方:右迷走神经、食管、奇静脉、交感干、 内脏大神经
4.2.2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汇合而成,沿升主动脉右侧下行,在第3胸 肋关节下缘注入右心房。穿纤维心包前有奇静脉注入。
全身CT断层解剖详细实用图解
左右房室层面-胸部CT断层影像-纵隔 窗(八) - 解剖图片
30
心室层面-胸部CT断层影像-纵隔窗(九) - 解剖图片
31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一〕 - 解剖图片
32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二〕 - 解剖图片
33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三〕 - 解剖图片
34
腹部CT横断面影像〔四〕 - 解剖图片
室 ❖ 7、枕内嵴
❖ 8、颞肌
075第15断层
75
076第16断层
❖ 1、鼻中隔
❖ 2、上颌窦
❖ 3、蝶窦
❖ 4、三叉N节
❖ 5、枕骨
❖ 6、颞骨岩部
❖ 7、小脑中脚
❖ 8、第四脑室
❖ 9、脑桥小脑 角池
❖ 10、第7、8 对脑N
❖ 11、颞下回
❖ 12、颞肌
❖ 13、颧骨
76
093
❖ 1、第1胸肋 结合
274 第2断层
❖ 1、右髂总
V
❖ 2、右髂总
A
❖ 3、左髂总
V
❖ 4、左髂总
A
❖ 5、S1椎体
❖ 6、髂肌
❖ 7、臀中肌
❖ 8、骶后正
106
❖ 1、右髂 总A、V
❖ 2、左髂 总A、V
❖ 3、骶管
275 第3断层
107
❖ 1、右髂总 A、V
❖ 2、左髂总 A、V
❖ 3、骶前孔
❖ 4、臀中肌
❖ 5、臀大肌
❖ 5、左肾A、 V
❖ 6、左肾V
❖ 7、十二指 肠大乳头
❖ 8、胰头
❖ 9、升结肠
102
186 第16断层,经左、右肾V
❖ 1、胰头
❖ 2、胰钩突
解剖学-呼吸系统
解剖学-呼吸系统第5章呼吸系统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把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肺由肺实质(即支气管树和肺泡)和肺间质(即肺泡间血管、淋巴管、神经和结缔组织)组成。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从外界吸人氧,呼出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此外,鼻又是嗅觉器官,喉还有发音功能。
第1节呼吸道一、鼻鼻(nose)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
鼻分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
(一)外鼻外鼻(extenal nose)以骨和软骨为支架,外被皮肤而成,自上而下可分为鼻根、鼻背、鼻尖三部分;鼻尖两侧膨大的部分称鼻翼。
临床上呼吸困难时可出现鼻翼扇动。
从鼻翼向下至口角的浅沟称为鼻唇沟,面瘫患者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二)鼻腔鼻腔(nasal cavity)以骨和软骨为基础,内衬粘膜和皮肤构成,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均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
1、鼻前庭(nasal vestibule),相当鼻翼遮着的部分,内衬皮肤,长有鼻毛。
鼻毛有过滤灰尘和净化空气的作用,是呼吸道自净功能的第一道屏障。
2、固有鼻腔(nasal cacity proper):由骨性鼻腔内衬粘膜构成。
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各鼻甲下方分别为上、中、下鼻道。
在上鼻甲的后上方与鼻腔顶壁间有一凹陷,称为蝶筛隐窝。
上鼻道和中鼻道内有鼻旁窦的开口,下鼻道前端有鼻泪管的开口。
3、鼻粘膜呼吸区:上鼻甲以下部分粘膜,粉红色,具有加温、湿润和除尘的功能。
嗅区:上鼻甲以上部分粘膜,淡黄色,具有嗅觉功能。
(鼻中隔前下部粘膜内易受理化因素影响而出血,称鼻易出血区。
)(三)鼻旁窦(副鼻窦)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由骨性鼻旁窦内衬粘膜构成。
共4对,即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分别位于同名的骨内。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
胸部X线解剖
•
叶间裂胸膜的示意图
肺野
分区: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引一水 平线,即将肺分为上、中、下三野。 分带:分别将两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 分.即将肺部分为内、中、外三带。 第一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
锁骨以下至第2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锁 骨下区。
第一肋间
2、肺
• 分区 通过第2、4前肋下缘 分为上、中、下野 • 分带: 肺野纵形三等份
•
五、膈肌的X线解剖
常规后前位片,右膈顶位于第5前肋端到第7前 肋间。一般体型为第6前肋端到第6前肋间。胖 者位于第5前肋端。瘦者位于第7前肋端。 右膈通常比左膈高1-2cm,也有比左膈高3cm。
运动幅度正常为1-2.5cm,深呼吸为3-6cm。 •
膈的高度、运动的影响因素
体位:仰卧位膈的位置比站立位高3cm左右。
胸锁关节左右对称
肩胛骨形成的伪影
软组织胸廓
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 乳房和乳头
胸大肌
伴随阴影
软组织胸廓
软组织胸廓
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与颈根部 软组织在两肺尖内侧形成外缘锐利、 均匀致密的阴影。 锁骨下皮肤皱褶:与锁骨下缘平行 的3mm~5mm宽的薄层软组织影,系锁 骨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投影。
肺 尖
上野
内、中、外带 •肺尖: 第一肋骨以上的肺野 •肋间: 相邻肋骨之间的肺野
胸部CT解剖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21
四、肺叶、肺段CT解剖
• (一)肺叶 各肺叶由叶间裂定位,运用肺窗观察肺组织
(窗位-450~600HU,窗宽1500~2000)。肺 纹理由前向后逐渐增多、增粗。
部分常见变异:副肺、副肺裂、奇叶。
完整版PPT课件
22
完整版PPT课件
23
(二)肺段
• 选择6个具有代表性层面观察肺段。 • 1、主动脉弓上部层面:
2
一、胸壁CT解剖
• 胸壁由骨骼、肌肉及脂肪组织构成,在 女性又包括双侧乳房。
• (一)软组织
• 胸壁软组织层次丰富,结构清楚。
• 胸大肌(前胸壁最厚),胸小肌,肩胛 下肌,冈下肌,大圆机,小圆肌,背阔肌, 背阔前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肩胛提 肌,肋间肌,乳房,腋窝脂肪间隙。
完整版PPT课件
3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4
(二)骨骼
• 肋骨:一个断面可同时显示数根肋骨的 部分断面。在同一层面,位于前面的肋骨段 高于后面的肋骨段。
• 肩胛骨:可在连续断面在胸廓背面显示 为长条斜状高密度影。
• 胸椎:参见胸段脊柱CT。
• 胸骨及胸锁关节:胸骨切迹(T2),锁 骨内侧端及胸锁关节间隙。
• 胸骨柄:呈梯形,可见胸大肌、胸小肌。
完整版PPT课件
5
二、胸膜CT解剖
• 斜裂、水平裂
完整版PPT课件
6
完整版PPT课件
7
完整版PPT课件
8
完整版PPT课件
9
完整版PPT课件
10
完整版PPT课件
11
完整版PPT课件
12
三、气管支气管CT解剖
• (一)气管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1.纵隔解剖1.1 纵隔的定义纵隔是位于胸腔内、两侧肺之间的间隙。
它从胸骨前缘到脊柱后面延伸,从锁骨上方到膈下延伸。
1.2 纵隔的划分纵隔可根据其解剖层面的不同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上纵隔、中纵隔和下纵隔。
1.3 纵隔器官和结构纵隔内含有多个器官和结构,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甲状腺、淋巴结等。
2.常见纵隔肿瘤2.1 骨源性肿瘤包括纵隔内骨骼肿瘤,如软骨瘤、骨肉瘤等。
2.2 淋巴结肿瘤包括原发性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瘤等。
2.3 间皮瘤包括纵隔间皮瘤、胸膜间皮瘤等。
2.4 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纵隔内的神经源性肿瘤,如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等。
2.5 胸腺肿瘤包括胸腺瘤、胸腺癌等。
2.6 支气管肿瘤包括纵隔内的原发性支气管肿瘤、转移性支气管肿瘤等。
3.影像学诊断3.1 X线摄影通过纵隔X线摄影可初步评估纵隔肿瘤的位置和形态,判断是否存在纵隔肿瘤。
3.2 CT扫描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可明确纵隔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3.3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对于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
3.4 PET-CTPET-CT联合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扫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纵隔肿瘤诊断。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纵隔:位于胸腔内、两侧肺之间的间隙。
2.纵隔肿瘤:指发生在纵隔内的肿瘤。
肺、支气管、纵隔淋巴结解剖
2.肺段支气管
3.支气管树:
一级支气管--主支气管;
二级支气管--肺叶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
三级支气管--肺段支气管。
支气管如此繁复分支形成树状,称为支气管树左。肺下叶支气管
4.支气管肺段: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的
全部肺组织的总称,简称肺段。
肺段支气管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肺 支气管 纵隔淋巴结
1
一、肺lung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1.肺的位置:位于胸腔内,膈上方,纵隔的两侧。 2.重量:男性:1000-1300g;女性:800-1000g。 3.肺容量:5-6.5L 4.比重:呼吸的肺<1;未呼吸的肺>1 5.肺的颜色和质地: 浅红色,质地柔软如海绵,富有弹性 6.形态:左肺狭长;右肺宽短。 肺呈圆锥形,分1尖、1底、 3缘、3面。
左肺
右主支气管 肺动脉
左主支气管 左上肺静脉 右上肺静脉 右下肺静脉 左下肺静脉
右肺
7
二.主支气管principal bronchus
项目
左主支气管
管径粗细、长短 细长
倾斜度
斜行
嵴下角
大
软骨环
7-8个
右主支气管 粗短 较直 小 3-4个
气管
右主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
嵴下角
三、支气管树与肺段
1.肺叶支气管
淋巴结等。 横的方向分区:
自胸骨柄、体交界入至第四胸椎体下缘 划水平线,其上为上纵隔,该线以下至肺门下缘水平线之间为中纵 隔,其下方至横膈之间为下纵隔。
24
胸腺瘤、胸内甲状腺瘤
畸胎瘤 淋巴瘤 神经源性肿瘤
气管镜解剖与肺部CT纵隔淋巴结表现
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
(1)不明原因的痰血或咯血; (2)不明原因的肺不张; (3)反复发作且吸收缓慢的肺段肺炎; (4)不明原因的干咳或局限性哮鸣音; (5)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喉返神经麻痹或隔
神经麻痹; (6)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孤立性结节或块状阴影; (7)痰中查到癌细胞,胸部影像学阴性;
5、右主支气管的镜下所见
6、右上叶支气管开口的镜下所 见
7、右上叶尖段的镜下所见
8、右上叶后段的镜下所见
9、右上叶前段的镜下所见
右中间支气管
10、右中间段支气管的镜下所 见
11、右中叶的镜下所见
12、右下叶基底段的镜下所见
13、右下叶前、外、后基底段支气管 开口的镜下所见
14 、右下叶前基底段支气管开口的镜 下所见
四、肺
右:3叶、10段 左:2叶、8段
前面观
右:3叶、10段 左:2叶、8段 纵隔面观
五、胸内淋巴结的分组 共分为14组淋巴结
上纵隔区:
⑴最高纵隔组 ⑵上气管旁组 ⑶气管前后组⑷气管 支气管组(包括奇静脉淋巴结) ⑸主动脉窗组(主动脉 弓下) ⑹主动脉旁组(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左间隙及膈 12 神经旁)
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
• (8)肺部感染需经防污染毛刷或BAL分离鉴定病原菌; • (9)诊断不清的肺部弥漫性病变; • (10)需做BAL和TBLB检查者; • (11)怀疑气管食管瘘者; • (12)观察有毒气体引起的气道损伤、烧伤; • (13)选择性支气管造影; • (14)肺癌的分期; • (15)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留置导管后怀疑气管狭窄; • (16)气道内肉芽组织增生、气管支气管软骨软化
根据中国人的体质调查资料,气管 软骨环的数目在12~19环之间,其中以 14~17环居多。临床上气管切开多在 2~3或3~5气管软骨环处沿正中切开。
纵隔解剖(呼吸与鼻)
医学知识!
1
一、基本简介
• 纵隔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 总称,其间有心脏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食管、 气管、胸腺、神经及 纵膈淋巴组织等。其前界
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是纵膈胸膜,向 上达胸廓上口,向下抵横膈。成人纵隔的位置略 偏左侧,下部较上部宽大。通常以胸骨角和第4 胸椎下缘的假想平面,将纵膈分为上纵隔和下纵 隔。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纵膈、中纵膈、 后纵隔3部分。前纵隔为胸骨和心包之间的狭窄 区域;后纵隔位于心包与脊柱之间;中纵隔即心 包所在的位置。
前丛、心 包、膈脚等;后方
有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
管下段、奇静脉、半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右肋间后动脉;左
侧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
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胸
导管上份。右侧有右纵医隔学知识胸! 膜
18
上份、奇静脉弓和右纵隔胸膜下份。
2)按部位观察
①上1/3段(气管杈以上) 前面及侧面有气管、左主 支气管、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 左迷走神经、胸导管及纵隔胸膜等结构紧密相贴。 气管与食管之间有大量的结缔组织束相连,其间的 蜂窝组织很少,故此段食管炎症或肿瘤时,左喉返 神经和胸导管的结构可与之粘连,
列比较恒定。上纵隔的主要结构,由前向后成层排列
(见上纵隔部分)。下纵隔主要结构的位置以肺根为
中心描述(见纵隔侧面观)
纵隔内有三条纵行的血管干(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
肺动脉干)、二条横行的血管干(左头臂静脉和右肺
动脉)及三对纵行的神经干(左、右侧膈神经、迷走
神经和胸交感干)。
医学知识!
8
(二)纵隔侧面观
上、中、下三段 3)食管胸部分段
呼吸道解剖
呼吸道—系统解剖(图文)本贴收到5朵鲜花本帖最后由 ysp2009 于 2010-10-21 20:51 编辑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管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把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称下呼吸道。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由肺实质(支气管树和肺泡)及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等)组成(图4-1)。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执行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不断地吸入外界的新鲜空气,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以保证人体的新陈代谢顺利进行。
呼吸道:一、鼻鼻(nose)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
由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组成。
(一)外鼻外鼻(external nose)呈锥体形,位于颜面中央。
由骨和软骨作为支架,外覆皮肤和少量皮下组织。
外鼻上端位于两眶之间狭窄的部分称鼻根。
鼻根向下延伸成鼻背,其末端为鼻尖。
鼻尖两侧呈弧状扩大称鼻翼。
鼻翼在平静呼吸时,无明显活动,在呼吸困难时,病人可出现鼻翼煽动。
小儿呼吸困难时,鼻翼扇动更为明显。
从鼻翼向外下方到口角的浅沟称鼻唇沟。
正常人,两侧鼻唇沟的深度对称,面肌瘫痪时,瘫痪侧的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二)鼻腔鼻腔(nasal cavity)位于颅前窝中份的下方、腭的上方。
由骨和软骨为基础,内面覆以粘膜或皮肤,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个鼻腔。
鼻腔向前经鼻孔与外界相通,向后经鼻后孔通鼻咽部,并以鼻阈为界,分为前下部的鼻前庭和后部的固有鼻腔。
鼻阈是皮肤与鼻粘膜的分界标志。
1.鼻前庭鼻前庭(nasalvestibule)是鼻腔前下份的扩大部,相当于鼻翼遮盖的部分。
起于鼻孔,止于鼻阈。
鼻前庭内面衬以皮肤,长有粗硬的鼻毛,具有过滤灰尘和净化吸入空气的作用。
鼻前庭皮肤富有皮脂腺和汗腺,是疖肿好发的部位之一,由于缺少皮下组织,皮肤与软骨紧密相连,发生疖肿时疼痛较为剧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上纵隔(锁骨 上) 上气管旁
下气管旁(2组为主A 弓以上)
支气管
肺内
主A旁(升主A或横膈 ) 膜;前纵隔 主A下(主肺A窗)
隆突下
食管旁(4组为 隆突以上。 7组 则至中叶开口或 隆突下3cm )
肺韧带
28
谢谢!
29
肺尖
肺底
右肺内面观
左肺内面观
右肺 上叶 右主支气管
前缘 右肺水平裂
斜裂 中叶 下叶
肺底
心切迹
甲状软骨 气管
肺尖 上叶 肋面
斜裂 纵膈面
膈面 下叶
(二)肺的分叶:
左肺斜裂由后上斜向前下,将左肺分为上、下叶。 斜裂
右肺的斜上裂叶和水平水裂平将裂右肺分为上上、叶中、下叶。
(三)肺门和肺根: 斜裂
1.肺门:肺内侧面中央凹陷处,是支气管、肺动静 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神经等出入之处。
侧。 ❖ 7-9区:下纵隔淋巴结。 ❖ 7区:隆突下淋巴结。 ❖ 8区:隆突以下食管旁淋巴结。 ❖ 9区:肺韧带淋巴结位于肺韧带区。 ❖ 10-14区:肺门、肺叶及其主要分支淋巴结,属于N1淋巴结。 ❖ 10区:肺门淋巴结,包肺动脉上缘至叶间 区域。
❖ 4R.下气管旁,自无名静脉与气管交界区至奇静脉下界。4R 淋巴结自右侧至气管左侧缘。
❖ 4L.下气管旁,自主动脉弓上缘至左侧主肺动脉上缘。 26
❖ 5-6区:主动脉淋巴结。 ❖ 5区:主动脉下淋巴结。这些淋巴结不是位于主动脉与肺动
脉主干之间,而是位于主肺动脉窗肺动脉韧带外侧。 ❖ 6区: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升主动脉与主动脉弓前方与外
18
19
20
21
22
23
三. 纵隔
纵隔位于两肺之间,上界胸廓入口,下界横膈,前界胸骨,后界胸椎。 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肿块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九分区法, 纵的方向分区: ①前纵隔:系胸骨后缘与气管、升主动脉和心脏前缘的间隙,为较透光的倒
置狭长的三角形,其中主要有胸腺和前纵隔淋巴结。 ②中纵隔:相当于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据的范围. ③后纵隔障:食管前缘以后, 内含食管,降主动脉,胸导管、静脉、交感神经及
肺 支气管 纵隔淋巴结
1
一、肺lung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1.肺的位置:位于胸腔内,膈上方,纵隔的两侧。 2.重量:男性:1000-1300g;女性:800-1000g。 3.肺容量:5-6.5L 4.比重:呼吸的肺<1;未呼吸的肺>1 5.肺的颜色和质地: 浅红色,质地柔软如海绵,富有弹性 6.形态:左肺狭长;右肺宽短。 肺呈圆锥形,分1尖、1底、 3缘、3面。
左肺
右主支气管 肺动脉
左主支气管 左上肺静脉 右上肺静脉 右下肺静脉 左下肺静脉
右肺
7
二.主支气管principal bronchus
项目
左主支气管
管径粗细、长短 细长
倾斜度
斜行
嵴下角
大
软骨环
7-8个
右主支气管 粗短 较直 小 3-4个
气管
右主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
嵴下角
三、支气管树与肺段
1.肺叶支气管
淋巴结等。 横的方向分区:
自胸骨柄、体交界入至第四胸椎体下缘 划水平线,其上为上纵隔,该线以下至肺门下缘水平线之间为中纵 隔,其下方至横膈之间为下纵隔。
24
胸腺瘤、胸内甲状腺瘤
畸胎瘤 淋巴瘤 神经源性肿瘤
支气管囊肿可在纵隔任何部位
25
四.纵隔淋巴结分区
❖ 1区:最上纵隔(锁骨上)淋巴结。
❖ 下颈部、锁骨上与胸骨颈静脉切迹淋巴结,自环状软骨下 缘至锁骨、胸骨柄上缘。气管中线是1L与1R的分界线。
右肺
左肺
肺的形态
一尖:肺尖,圆钝,高出锁骨内侧1/3段上方约2.5cm 一底:肺底,向上凹陷,贴膈,又称膈面
前缘:锐薄,左肺前缘有心切迹和左肺小舌 三缘 后缘:圆钝,贴脊柱两旁
下缘:锐薄,伸向膈与胸壁之间,肺的三面移行处。 肋面:与胸廓的前、外、后壁相邻 三面 纵隔面:贴纵隔、脊柱,中央凹陷 膈面:即肺底
2.肺根:出入肺门的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
等结构被结缔组织中包叶裹,称肺根 下叶
下叶
右肺内面观
左肺内面观
两肺根内的结构排列自前向后依次为: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 左肺根的结构自上而下是:肺动脉、左主支气管、下肺静脉; 右肺根的结构自上而下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上下结构记忆歌:左动右支在首位,静悄悄的在最后
❖ 2-4区:上纵隔淋巴结。
❖ 2R.上气管旁2R淋巴结向气管左外侧缘延伸。自胸骨柄上界 至无名静脉足侧与气管交汇处。
❖ 2L.上气管旁,胸骨柄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2L淋巴结位于 气管左侧缘的左侧。
❖ 3A.血管前,这些淋巴结同2区淋巴结一样不靠近气管,位 于血管前方。3P.气管后淋巴结,位于气管之后椎体之前。
2.肺段支气管
3.支气管树:
一级支气管--主支气管;
二级支气管--肺叶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
三级支气管--肺段支气管。
支气管如此繁复分支形成树状,称为支气管树左。肺下叶支气管
4.支气管肺段: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的
全部肺组织的总称,简称肺段。
肺段支气管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