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
掌握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理论、技能及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突出,并获及专业岗位职业训练的高级人才。
2.服务面向定位面向各种条件下的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系统中设备使用、维护、改造设计、调试、技术管理及造价预算等相关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基本培养规格思想道德素质:具备整洁,诚实。
认真,守时,守信的基础;在人格方面,自尊并尊重他人,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善良、正直。
具备商品、市场、竞争、价值、风险等现代化意识。
文化素质:较高文化修养,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知识,具备较高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追求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有求知和终生学习观念。
体育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技能,重视卫生营养保持,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具备健康的情趣和健康的意志品质,具备主体精神和自我意识,有一定的心理调节能力,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对成功与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及承受能力。
职业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相应的法律常识,掌握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熟悉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技术应用及开发设计方面的知识。
掌握较强的计算机,单片机理论及应用的必备的专业知识。
2、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理论教学环节《高等数学》本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
主要介绍函数、极限、导数的应用、原函数与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向量代数及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常微分方程、无穷级数、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拉氏变换、概率论等。
该课程应注重数学概念和分析方法的讲授,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路分析》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一、前言为实现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卓越工程师”的目标,构建“面向工程、面向就业、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高地,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践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基础、计算机软硬件设计基础及应用等;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结合“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以港航电气控制工程为特色,紧密结合上海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以引进和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师资队伍为抓手,以改革创新“港航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核心,以加大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育硬件设施的投入为支撑,全面推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专业水平。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标和思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电机控制技术、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企业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国家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电气)申报书
国家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
专业建设方案
学校名称: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
负责人:葛跃田
联系方式:*********
学校类型:高职高专院校
二○一一年九月
一、简表
二、本专业基本状态
三、教师队伍现状
主要的专职教师
主要专职实验人员
主要的兼职教师
三、教学科研情况
1.科研项目情况:(2007年以来省部级以上)
2.论文、论著、教材情况:(2007年来专职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及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
四、专业概述(含专业发展定位、所属行业情况分析,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
五、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含专业在基础条件建设、人才培养、教研教改、科研创新及相关支撑学科的有关情况)
六、专业建设目标
六、专业建设目标
六、专业建设目标
六、专业建设目标
七、建设方案(含建设思路、内容和具体措施)
- 22 -八、进度安排
- 23 -
九、学校支持与保障(含具体措施、管理制度、经费预算)
十、预期成效分析
十一、学校审核、推荐意见
十二、自治区教育厅意见。
电气自动化综合课程设计
电气自动化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气自动化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电机控制、PLC编程等;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气自动化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了解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调试与维护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电气控制系统的搭建与调试;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复杂的电气自动化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电气自动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解决实际电气自动化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气自动化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电机原理、传感器与执行器、PLC编程等,涉及教材第1-4章内容;- 电路分析:讲解基本电路元件、电路分析方法;- 电机原理:介绍各类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传感器与执行器:阐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执行器的选型与控制;- PLC编程:教授PLC的基本指令、编程方法和应用实例。
2.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涵盖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控制系统仿真与优化,涉及教材第5-6章内容;- 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讲解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原则和注意事项;- 控制系统仿真与优化:介绍仿真软件的使用,进行控制系统仿真与优化。
3. 电气自动化项目实践:包括项目分析与设计、设备选型、控制系统搭建与调试,涉及教材第7-9章内容;- 项目分析与设计:分析实际项目需求,设计电气自动化解决方案;- 设备选型: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电气设备选型;- 控制系统搭建与调试:指导学生动手搭建电气控制系统,进行调试与优化。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5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5方案一、专业背景分析和定位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门涉及电力、电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是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分析、控制和优化方法。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信息化的普及,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1.培养高素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2.培养具备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维护能力的技术人员。
3.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三、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1.专业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分为本科与研究生两个层次,本科专业设置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工程师,研究生专业设置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硕士。
2.核心课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自动控制理论与技术、电子技术与器件、计算机控制技术、信息处理与通信技术等。
3.实践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和实习环节,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升实战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4.开设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专业发展的趋势,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如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技术等。
四、师资队伍建设1.组建优秀的师资团队,引进和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2.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
3.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邀请行业内专家参与教学和实验室建设。
五、实验室建设1.建设先进的电气自动化实验室和仿真平台。
2.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软硬件资源,提供实践操作和技术创新的场所。
3.与工业企业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室,提供实际工程项目的实践环境。
六、创新创业支持1.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2.设立创新创业基金,资助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
3.与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合作,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和平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的核心驱动力。
为了满足这一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制定了一套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具备扎实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基础、强烈的工程意识、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他们将能够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与CAD 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工程意识。
2、专业核心课:包括电路理论、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等,使学生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专业方向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提供电力传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系统分析等方向的专业课程,让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4、实践环节: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电气控制技术实习等,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我们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实训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职业规划与就业导向我们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职业规划指导,包括简历撰写、面试技巧、职场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学生顺利融入职场。
同时,我们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最前沿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并为他们的未来就业提供导向。
五、师资力量我们的教师团队由经验丰富的教授、高级工程师和行业专家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六、教学资源我们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配备了各种电气自动化设备和软件,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需求。
同时,我们与多家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七、培养模式我们采用“理论+实践+创新”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结合,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pdf
软件编程能力。先修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步骤,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
电气控制与 PLC 综合实验 24(24)
第 6 学期
开发工具的使用,加深对可编程控制器原理的理解,学习基于可编程控制器 的硬件设计和可编程控制器软件编程能力。先修课程:《电气控制与 PLC》。
能力。从软件、硬件相结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能力。
后续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
使学生掌握由 PLC 构成控制系统硬件的能力,具有可编程控制指令的应用能
力,应用控制指令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培养学生电气控制与 PLC 的开
发应用能力。后续课程:《电气控制与 PLC 实验》。
理解 PCB 图的概念;了解封装库的基本情况,掌握封装库的装入、删除方法;
掌握建立新封装库和新封装元件的方法。掌握 PCB 图自动布线的步骤和方法。 控制系统设计
掌握由 SCH 图生成 PCB 图的步骤和方法。先修课程:《电子技术》、《单片机 专业课
原理与应用》。
掌握数字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控制系统理论分析的基本数学工具
算。先修课程:《电子技术》;后续课程:《电力电子技术试验》。
电气传动
掌握电力电子线路有关参数的测量技术,加深对电力变换电路理论知识的理
机电学院
机电学院 机电学院 机电学院 机电学院 机电学院 机电学院 机电学院 机电学院 机电学院
经典自动控制原理
经典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电力系统分析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电气控制与 PLC 专业课 电子工艺及线路绘图 程 计算机控制技术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
机电学院
熟悉 Java 开发基础,Eclipse 集成开发环境;mysql、sqlserver、oracle 等数据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习计划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习计划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这一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习计划,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习要求。
第一部分:专业概述及学习目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研究电气工程技术及其应用的学科,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电气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高水平的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学习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气工程的核心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重点,包括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等。
这些课程涵盖了电气工程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术,旨在培养学生对电气系统和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运行和控制的能力。
3.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而设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的课程。
比如,电力电子技术、现代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选修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应用。
第三部分:实践环节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习计划中也包括了一定的实践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常见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项目研究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学习方法与要求1. 学习方法学习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参与实验、项目研究等实践活动,巩固理论知识,并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_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_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依据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意义现代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机械、电子、电力、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都广泛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在这些设备中大量运用了可编程控制器(PLC)、变频调速、交流伺服、工业控制计算机、人机界面、现场总线、机器视觉、自动检测等先进自动化技术。
另一方面各种大型装备和系统在运行中的测量、监视、调节与控制也无不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息息相关。
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决定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大量使用了自动生产线、自动装配线、组合机床、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这些设备中广泛使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这些控制系统具有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价格昂贵、更新换代快等特点,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事控制系统的生产、操作、维护、改造工作,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然而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普遍存在着普通劳动力易找,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现象。
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生产一线生产、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素质显得尤为迫切。
因此,学院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实训设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才能适应企业行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特别是为重庆的汽车、摩托车生产提供电气自动化技术高素质人才支持。
2、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重庆市教改试点专业,建有较先进的电气智能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电机实验室、PLC 实验室等。
该专业2004年开始借鉴中澳职教合作项目成果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吸收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006年被重庆市确定为教改试点专业,按照“强弱结合,软硬结合,机电结合,强化技能培训,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合理优化课程”的基本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为部分企业进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
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核心专业,需要建立以智能制造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这意味着要将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制造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既要注重传统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也要加强智能制造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课程体系中应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基础、电气控制技术、工业网络与通信技术、智能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工业物联网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相关的工程实训、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这样的课程体系构建,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适应智能制造时代的需求。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智能制造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课程体系中应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可以通过建设电气自动化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验室等,进行多种智能制造设备与工艺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故障排除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进行技术实践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智能制造需要工程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课程体系中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可以涵盖工程力学、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引入智能制造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培养学生具备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团队项目,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技术创新。
面对智能制造时代的挑战和需求,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跨学科的融合。
通过这样的课程体系构建,可以培养出适应智能制造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力
得住、用得上”,受到用人单 位的欢迎。
学生毕业取得双证,即
毕业证书和劳动部认定的维
修电工中级专业技能证书,技
能证书的合格率达90%以上。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就业
率可达93%以上。
存在的主要不足是:职
业道德素质培养还有待于提
高,技能证书级别较低、品
种单一。
1.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标准研制
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突
精品课程,2门省级以上精 品课程;编写4本工学结合
条件 的规划教材或行业“工学结 的特色教材,并制作特色鲜
合”特色鲜明的教材及配套课 明的教学课件。
件。
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自
编的 “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较少。
《可编程控制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工厂
电气控制技术》3门课程采用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工学
毕业生综合能力强,具
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
有较好的敬业精神、团队协 整个专业教学当中。
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熟
将可编程系统设计师、
练分析模拟、数字电路的原 单片机设计师、电子绘图员
理图及工厂电气控制图;能 等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到
熟练地综合应用电工、电
专业课程体系,增加技能证
子、计算机、PLC等知识进行 书的种类;提高技能证书的
通过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各种优质资 源,促进教学改革,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 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起公共资 源平台,充分发挥示范专业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服 务能力,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6.专业群内其它专业课程建设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自动化专业群的重点专 业,该专业群覆盖的专业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机 电一体化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 等专业。充分发挥该重点专业对专业群的引领辐射 作用,带动自动化专业群全面发展,从而形成整合 效应,共享优质资源。 专业群的共享课程建设 根据自动化专业群中 各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将自动化专业群中的相关 专业所具有的共性知识和技能提炼出来,将《可编 程控制器(PLC)》、《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工厂供配电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作 为专业群共享课程。将编写出版的《电工基础》、 《可编程控制器(PLC)》、《工厂供配电技 术》、《模拟电子技术》等教材作为专业群共享教 材。
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围绕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展开论述。
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和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电路分析、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计算机编程和软件开发等基本技能。
2.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系统设计、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电气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管理。
3.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领域中开展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4.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规范,能够适应国内外电气工程和自动化领域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置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结合行业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与优化、电力电子与驱动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信号处理与通信等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
3.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和工程实践等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相应的选修课程,包括电力负荷预测、电机与拖动、自动化设备与系统等方面的课程。
5.综合设计实践:在毕业阶段设置综合设计实践课程,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项完整的电气工程项目设计,提高学生的设计和管理能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电气工程基础知识、电路分析与设计、自动控制原理和技术、PLC程序设计等内容。
2.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践技能,包括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自动化设备的运维与维修等内容。
3.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电气自动化项目的规划与组织、自动化设备的选型与配置、系统故障的排除与修复等内容。
4.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能够在电气自动化工程项目中与相关人员协作。
5.具备综合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创新研究和开发应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其中,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分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等内容;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自动控制原理、PLC技术与应用、传感器与测量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内容;实践课程主要包括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习、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实习、电气自动化工程项目实训等内容。
三、教学大纲1.课程名称:电路分析课程代码:EE101学时:48学时(理论课程)主要内容:1.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电路定律2.电路的串并联和电压电流分配3.电源和电路元件的简化模型4.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5.电路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6.电路的频率响应与滤波器设计2.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代码:EE201学时:64学时(理论课程)主要内容: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系统的数学建模和传递函数表示3.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4.PID控制器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5.系统的典型控制方法和实现技术6.控制系统设计和调整方法3.课程名称: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代码:EE301学时:48学时(理论课程)+32学时(实践课程)主要内容: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PLC的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3.PLC的编程方法和程序设计技术4.PLC的输入输出设备和数据处理5.PLC的组态软件和程序调试6.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案例和项目实践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项目实践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型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应用型高校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体系的构建目标、核心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安排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专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课程体系构建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引领学科发展为目标。
具体来说,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理论知识,这是他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专业知识的基础。
2. 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需要学习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电子技术等专业知识,并且要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包括电路设计、PLC编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等。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并且能够独立完成实际项目的设计和调试。
4. 强化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感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当与行业发展趋势保持同步,学生需要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行业应用动态,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
二、核心课程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应当覆盖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以及与相关行业的前沿技术。
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课程:1. 电路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学生需要掌握电路原理、分析方法和应用技术,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3. 电机与拖动控制:这门课程重点介绍各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以及电机的控制技术和应用场景。
4. PLC编程与应用:这门课程介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以及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5. 工程仿真与实验:这门课程通过仿真软件和实验器材,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调试水平。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pdf
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方法,掌握线性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
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后续课程:《经典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控制基础
通过实验课程加深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有关参数(包括控制系统
稳态误差,动态响应速度、给定信号、输出信号)的测量方法及数据分析方
法,熟悉有关仪器仪表的使用。先修课程:《经典自动控制原理》。
计算机控制
通过实验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掌握算法、结构化程序设 计算机控制 计方法以及数据结构的概念,掌握 C 语言基本语句及 C 语言程序设计的一般
理信学院 理信学院 理信学院 理信学院 理信学院 理信学院 理信学院 机电学院 机电学院 机电学院
电路分析
电磁场 电路分析实验 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实验 电机与拖动基础 电机与拖动基础实验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 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
课程:《高等数学Ⅱ,Ⅲ》、《线性代数》。
培养学生电磁测量的基本能力,识别基本电磁元件能力,通过实验加深对电
磁概念的理解。先修课程:《电路分析》。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电子线路、理解电路工作原理的能力。并具备模拟电路和数字
电路的测量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后续课 信息技术
普通物理实验
机械制图基础
C 语言程序设计 C 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72 72 32 56 48 64 24(24) 56 32 24(24)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3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扎根苏北,服务地方,积极探索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专访江苏省丰县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徐国彬
●向实问道扎根苏北,服务地方,积极探索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专访江苏省丰县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徐国彬本刊编辑部江苏省丰县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85年,是丰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坐落于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美誉的丰县县城南环路东端,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江苏省首批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
2016年,学校成为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丰县办学点,目前形成了集“3+4”本科、“3+3”专科,五年一贯制大专、对口高考、成人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等一体的办学格局。
近年来,学校围绕“内涵发展,特色办学”理念,坚持“以质立校,育人为本,就业为先,服务地方”的宗旨,秉持“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的校训,“崇德、敬业、求实、勤奋”的校风,“严谨、善导、爱生、乐教”的教风和“勤学、善思、好问、创新”的学风,大力实施“三明教育”和“四化管理”,严抓“五条底线”,以“6S”管理为依托,科学发展,全面提升了办学水平。
学校以“扎根江苏,引领全国”为目标,积极探索经济落后地区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现在已经跻身江苏省职业教育第一方阵,成功辐射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办学经验得到了相关省市兄弟院校的推广。
为了深入了解学校成功的办学实践,探寻总结苏北经济薄弱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本刊编辑部编辑王文静专程采访了江苏省丰县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徐国彬。
王文静:徐校长,您好!很开心能与您有这一次这样交流的机会。
丰县中等专业学校是咱们江苏省最北部的一所职业学校,处在这样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下,您认为丰县中专近年来逆势上扬,学校在哪些工作上卓有成效?徐国彬:您好!谢谢您对我们学校的关注。
作为江苏省最北部的一所职业学校,尽管我们在地理位置和经济上有一定的劣势,但是近年来学校围绕德育品牌打造、教师团队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已经跻身江苏省职业教育第一方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专业建设背景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融合了电气工程、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目前,我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智能制造、工业 40 等理念的提出,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机器人、智能家居等的崛起,也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当前电气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
因此,加强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必然选择。
二、专业建设目标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管理能力,能够从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和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知识目标(1)掌握电路、电机、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3)了解工业网络、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
3、能力目标(1)具备电气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检修能力。
(2)能够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和调试。
(3)具有分析和解决电气自动化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体系建设1、课程设置原则(1)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设置课程。
(2)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合理安排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
(3)突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1. 引言1.1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变得至关重要。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适应智能制造需求的专业人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优化。
本文将针对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深入探讨。
文章将介绍智能制造的背景和意义,探讨其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影响。
然后,分析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论述构建课程体系的必要性,阐述构建课程体系的方法与原则。
将重点讨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
2. 正文2.1 智能制造的背景和意义智能制造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在这个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的背景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智能制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生产过程能够更加精确、高效地进行,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干扰,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和品质稳定性。
智能制造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智能制造技术能够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了人力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智能制造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和竞争加剧,采用智能制造技术的企业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智能制造作为当前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2000字】2.2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针对智能制造行业需求而设立的专业方向,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这一专业领域的发展也日益重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里,咱们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科技的宝库,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啊!想想看,电流、信号、自动化系统,简直像是现代社会的神经系统,动得好,就能让一切运转得顺畅无比。
每天面对各种复杂的电路图,那种感觉就像是破解一个个秘密的密码,特别有成就感。
说到课程体系,这可是个大工程,涵盖的内容广泛得很,什么电路分析、控制理论、电子技术等等,简直就像是打开了一个知识的百宝箱,每一门课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首先啊,电路分析这一块,真的是基础中的基础。
没这个功夫,其他的课程都没法上。
这就像是盖房子,地基没打好,后面可就麻烦了。
你想,电路图上那些电阻、电容、晶体管,就像是一群热闹的小伙伴,在电流的指挥下,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想学好这一部分,得耐得住性子,慢慢琢磨。
图纸上的每一个符号,都是有故事的,得一一搞清楚,才能把它们的“脾气”摸透。
记得我有次就是画了个电路,结果没连接好,最后在实验室里搞得一团糟,哈哈,那感觉真是像是自己给自己埋了个“雷”。
再聊聊控制理论,这一块可真是让人兴奋啊!在这里,你可以学到如何让机器听话,简直就像在训练一个乖巧的小宠物。
各种控制算法的学习,就像是在跟大脑“开会”,讨论如何让系统更智能。
这其中的PID控制器,哎呀,真是电气工程界的明星,调节得当,机器的表现就能飞起来。
记得我第一次调试的时候,心里那个紧张啊,结果调试成功的那一刻,瞬间觉得自己是“工程师界的超人”!真是让人乐不可支。
咱们还得提提电子技术这一门。
电子元件的世界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都是不可或缺的伙伴。
学习这些的时候,真的能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比如,运算放大器就像是一位忠诚的助手,无论是音响放大还是信号处理,它总能为你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想象一下,当你把这些元件组合在一起,制作出一个小玩意儿,简直就像是在打造自己的“超级装备”。
还有自动化系统,这一部分简直是给你带来了无穷的可能性。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是指根据自动化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将各门课程按照一定的层次和关联关系进行组织和呈现的图表。
它能够清晰地展示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自动化专业的学科结构和知识体系。
一、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的基本结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通常包括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个层次。
1. 核心课程层次:核心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包括自动控制原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
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专业基础课程层次:专业基础课程是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工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力电子技术、自动化仪表与传感技术等课程。
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3. 专业拓展课程层次:专业拓展课程是根据自动化专业的前沿发展和应用需求,提供更加深入和专业化的课程,包括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等课程。
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拓展知识和创新能力。
二、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的关联关系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中的各门课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先修关系:某些课程需要先修其他课程才能进行学习,例如,学习自动控制原理前需要先修学习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课程。
2. 依赖关系:某些课程的学习需要依赖其他课程的知识,例如,学习电力电子技术需要依赖工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课程的知识。
3. 衔接关系:某些课程之间存在着知识衔接和概念延伸的关系,例如,自动控制原理与自动化仪表与传感技术之间的知识衔接。
4. 综合应用关系:某些课程需要综合应用其他课程的知识进行实践和项目开发,例如,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课程需要综合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自动化仪表与传感技术等课程的知识。
三、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的特点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系统性: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能够系统地展示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和教师全面了解自动化专业的学科结构和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工作势在必行。
目前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非常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探讨高职教育学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核心素养课程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我国开始研究核心素养的时间相对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6年9月,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教育部委托的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对核心素养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六大素养,文化基础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综合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综合表现为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
在学界达成较为统一的认识。
研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项重要举措,把“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纳入核心素养,这与国际组织或大部分国家强调的“关键能力说”或“21世纪技能”的概念相比,充实了“必备品格”要素,“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指向人的发展,指向道德品格为导向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这一表述是中国智慧的生动体现。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融合统一,是立德树人的应有内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坚持知行统一、学思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提升[1]。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就业谋生所必需的岗位技术能力与职业素质,以及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等。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明确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应彰显高职教育的特色,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与时代性。
同时,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调研分析,高职院校应使学生具备以下素养:团队合作能力、有效沟通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这为研究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内涵提供了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按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确定了高职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内涵,如表1所示。
从“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个维度出发,分为道德品质、职业素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四大核心素养,细化为公平正义、诚信友善、文化自信、自觉自律、学习能力、爱岗敬业、身心健康、责任担当、理性思维、信息获取、问题解决、技术运用、自我管理、交流协作、探究创新、劳动环保意识等十六个基本要点[2]。
表1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涵二、基于核心素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向(一)课程体系构建流程高职院校应按照“调研及专业基础分析→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教学设计”的流程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学院应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要求,然后由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研讨,根据专业岗位群能力分析确定岗位群知识结构与能力目标,并结合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划分课程体系模块,确定课程体系建设平台和课程载体,并通过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内容,再明确课程教学设计等细节,最后经过校企相关专家、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通过[3]。
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二)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按照“核心素养为基础、职业岗位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为作者简介:张虹(1985—),女,汉族,湖南常德人,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电气工程。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现代学徒制‘1+N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XJK19BZY043)。
摘要:文章着眼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向,然后论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包括构建“一主线二平台四模块三结合”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四大实践课程群”专业实践体系、完善素质养成体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9)18-0202-03基于核心素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张虹,周惠芳(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1)维度核心素养基本要点必备品格道德品质职业素质公平正义、诚信友善、文化自信、自觉自律学习能力、爱岗敬业、身心健康、责任担当关键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理性思维、信息获取、问题解决、技术运用自我管理、交流协作、探究创新、劳动环保意识图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构建对接行业、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并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形成课程体系的主要框架,并根据岗位群的工作内容调整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平台或载体开展课程教学活动,课程内容设计中注意体现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要求与职业特点,把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将行业、企业和岗位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开展实验和实训,并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岗位认知与岗位实践,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专业服务。
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的技能比武与技术创新等进一步促进关键能力的养成。
图1课程体系构建流程三、基于核心素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一)构建“一主线二平台四模块三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基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应结合专业岗位群能力分析确定岗位群知识结构与能力目标,融入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构建“一主线二平台四模块三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其中,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和云智习柚实习服务平台为载体,设置公共基础模块、专项能力模块、核心能力模块、综合能力模块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模块采用必修加选修的课程方案,将文学、哲学和史学相关内容作为选修课贯穿整个专业学习中,每学期选修两门,着眼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道德品质等基本素养;按照能力与素养递进的课程建设思路,开展专项能力模块、核心能力模块、综合能力模块课程,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水平,逐步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素养;按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结合、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和服务结合、教学活动与岗位实习结合,每学期开展岗位认知实习,每年进行三个月以上的岗位实习,实现专业实践教学与岗位能力深度融合。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与职业素质素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养。
(二)构建“四大实践课程群”专业实践体系高职院校应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引导,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重新整合,形成四大实践课程群[4]。
通过分层训练,实现学生从专项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逐阶递进。
1.专项能力实践课程群。
该课程群的构建与专项能力模块课程的设置相匹配,课程群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助教学,如电工类、电子技术类等课程,弥补了理论课程单一、抽象等不足。
同时每门课程开设为一个星期的实训,以企业内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加工后作为学习任务实施,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素质。
2.核心能力实践课程群。
核心能力实践课程群的构建与核心能力模块课程的设置相匹配,课程群的构建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发多门企业工(下转第205页)(上接第203页)程理实一体化课程。
目的是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多次重复比较学习相似的工作过程,提升学生信息获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专业技术运用能力。
3.综合能力实践课程群。
该课程群的构建与综合能力模块课程的设置一致,属于综合实践类课程。
主要是以综合应用项目为主实训类课程,如工业组态实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构成,课程实训以小组训练形式开展,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和方法能力。
4.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群。
该课程群是创新创业类课程,包含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如职业规划、职业定位与发展、创业基础与创新思维等课程。
以多种形式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PLC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创新作品展示、产品营销与维护项目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会适应能力等。
(三)完善素质养成体系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学习政治理论,学先进人物,做到计划、时间、资料、检查、考核五到位;分学期开展人文科学素质培养活动,定期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各类讲座,创办学生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公开发表学生的各类作品,承办知识竞赛。
四、结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顺应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落实核心素养在大学学段的内涵是重构课程体系的关键。
基于核心素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结合学校实际,研制系统的落实方案,围绕课程目标开发课程内容,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要从小处入手。
通过课程教学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1]成尚荣.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对道德价值的再认识[J].中国德育, 2017(4):11-14.[2]韩天学,张辉,齐大鹏.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8,228(10):105-108. [3]曾春霞,何涛,匡芬芬.高职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探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7(5):100-104.[4]林宁,左悦,廖剑平,等.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2019,18(3):26-30.其他作者简介:周惠芳(1970—),女,汉族,湖南湘潭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电机及自动控制技术。
拟工业网络控制中心、自动化技术中心,建设电机拖动实训室、交直流调速实训室和计算机控制实训室等。
(五)将“教、学、做”一体化作为课程活动实施的主要方式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实施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课程实施方式下,教师教、学生学、课下做成了被单独割裂开的环节,课程学习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在新的课程体系下,要改变这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分离的状况,就要把“教、学、做”一体化作为课程活动实施的主要方式。
首先,教师可以把课堂转至实训场地,在教学实训课程中,教师在进行专业理论讲解的同时,设置各种工作任务情境,对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和岗位具体要求进行高度模拟,指导学生完成模拟工作任务,让学生在教师教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将知识吸收内化,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