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林栽培学_课程教学模式初探经济
《园林植物学》教学初探
例达到 1 : 1,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走出课室进行实地教学以茂名市四大公 园、苗圃 街道 、小区等有植物的地方为 实习基地, 先认识广东省常见的绿化植物(包括 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 的名称. 再讲解它们 的科属、外部形态、特征, 适宜生长的条件 等, 让学生对植物有整体认识, 而不是断枝残 叶, 以实物为标本, 认识一步到位, 避免学生标 本与实物对不上号的尴尬, 走出校门就能适应 工作的需要 2 _3 多媒体教学 多煤体教学是园林专业的最佳教学方式 之一。它可弥补传统教学之不足, 具有图文
科 教 探 索
《园 林 植 物 学 》 教 学 初 探
李翠 芬 (茂名 职业 技术学 院 525000)
摘 要 从改革教材. 教学方法入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社会适用I' 人才。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收获喜人教学果实。教师作为联 接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如何为社会输送适用人才, 须要不断探索. 关健词 园林植物学 教材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S 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 - 9795(2007)08(c卜0027--O 1 《 园林植物学》是 园林专业必修的专业 墓础课, 与后续专业课程一一 《 植物生理学》 、 《 花卉栽培学》《 林植物配置》《 、园 、盆景艺术》 、 《 园林规划设计》等科目有着密切的联系。如 何上好 《 园林植物学》使学生学好专业第一 课, 激发学生学习园林专业的兴趣, 为专业学 习迈出坚实的一步显得举足轻重。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 “ 应用 型,人材, 以市场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应 把岗位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11 于动 14 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走出校门便能与社 会岗位接轨。基于这个认识, 结合学生实际 以及课时安排,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
《森林培育学》教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ASilvicultureA课程代码:s01a0104p1理论学时数:60实践/实验:48学时学分数:6课程类别:必修开课学期:5-6主讲教师:马履一编写日期:2012年12月1日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森林培育学A》是林学专业最主要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林学专业学生了解生产实践和森林培育基本原理的主要途径,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森林培育学A》是林学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之一,与《森林经理学》、《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构成森林培育各环节的主要内容。
通过《森林培育学》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森林培育过程的主要原理和重要的技术要点,充分认识森林培育过程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国际和国内热点,是林学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途径之一。
该课程对林业及相关行业培养合格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起到骨干支撑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绪论(讲课2学时)教学内容:介绍本课程的性质、意义、内容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基本要求:掌握森林培育学的概念,森林培育学在林业生产重的地位与作用2、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2)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3)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基本要求:了解林木个体、群体生长发育过程,重点掌握森林生产力调控的途径。
3、森林立地(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2)森林立地因子概述(3)森林立地质量评价(4)森林立地分类(5)森林立地生产力维持(6)造林地的种类基本要求:了解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过程以及造林地种类,悉立地衰退的原因、控制途径(难点),重点掌握森林立地相关概念,掌握立地因子类型,掌握基本概念:立地、森林立地、立地因子、森林立地类型、立地质量,掌握立地生产力维持途径与方法,立地因子、立地因子评价方法(难点)。
4、造林树种选择(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林种规划与林种规划(2)树种选择基本要求:了解我国林业区划、林种区划方法、内容,各大区主要造林树种,掌握树如何正确统筹树种选择的物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难点),重点熟悉各林种树种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重点掌握适地适树途径与方法,熟悉树种选择的基础。
高职“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勤情 况外 ,加 入学 习及实践工作 态度、项 目任务完成情况 、
园林 绿化养 护总效果 等几个 方面构成 。其 中出勤 占总成 绩
的1 0 %、学 习态度 占总成绩 的 2 0 %、课程 项 目任 务 比例 比 较 大 占总 成绩的 5 0 %、期 末观 察划分学 生完成 各项 目的绿
化 区域 的总体绿化效果 ,这 部分 占总成绩的 2 0 %。
式落伍 等现 状 ,探讨其教 学内容 与方法、能力 鉴定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 园林树 木栽培 养护》课 程 ;教 学改革 ;能力鉴定 高职 园林类专业 的课程体系设计 中, 园林树木栽培 养 护》 既是专业 主干 课程 ,也 是必不 可少 的专 业核 心课程之
一
式 只重结 果 ,无法 衡量学 习过程 中学生 的真实表现 ,尤其
程的教学 内容 重构 ,整合 出 3 大 模块 、1 0个 教学项 目、3 9 个教学任务 ,计 6 8学时 ( 见表 1 ) 。
表1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教 学 内容体 系
教学模块 教学项 目 核心任务 学时 备注
1 现状
1 . 1 课程体 系与行业脱节
近年 来 ,随着 经济 与社会发 展 ,各行 各业对 技术 型人 才 的需求 E l 趋旺 盛 ,以培 养技术 型人才 的高等职 业教 育发
教 师队伍 的理论 功底非 常扎实 ,但 同时 也存在 较为缺 乏实 践 经验之 不足 。因此 ,在 授课过 程 中,极易 出现理论 教学
过 多而对 学生 的技能培 养不够 的现象 ,较难 实现理论 知识 够 用、实践 技能过硬的高职 园林专业人才 培养 目标 。
1 . 3 能力鉴定方式落伍
2 . 2 . 1 出勤考核
关于“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讲解
关于“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作者:曹兵赖声渭宋丽华时间:2011-4-6 11:07:00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林业科技的发展,林业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对高等林业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森林培育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必须随时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以适应林业科技和生产的需要。
该文在介绍“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论文关键词: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高等教育如何面向21世纪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各级教育部门所关心的重点当前正值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
对此,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新时期对高等农林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各高等院校纷纷进行了教学改革。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一)“森林培育学”课程简介“森林培育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森林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主要讲述造林树种的良种生产、壮苗培育、人工林营建、森林抚育的理论与技术。
其内容涉及从林木种子和苗木培育、植树造林到幼林抚育、森林经营的森林培育全过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用造林树种的良种、壮苗生产及人工林营建和抚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并能独立进行苗圃规划、苗木繁殖、种子生产、种子检验、苗木质量检验、苗圃管理、造林规划、植树造林、幼林抚育、森林采伐等林业生产环节。
随着林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林业生产中,各地涌现出许多新的育苗和造林技术,新技术在规模化生产中作用突出。
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反映学科新发展、新技术,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动态,培养实用创新型林业科技人才,“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园林植物栽培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虫害防治等 3 个任务 。
1 . 5 园林植 物各种灾害防治模块 。设置 园林植物 对冻害、伤 害、霜害 、日灼等防治措施 的 4个任务 。 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和物候期安排实践教 学,与校园的绿化、校内园林公司苗圃的生产结合 起来 ,制定实习方案。对各种园林植物的萌芽、抽 枝、展叶、开花 、结实等生理过程进行记录 ,并制 定相应的养护措施 。实践教学中实行分组管理 ,每 组设有专门的实践指导教师,由校 内教师或公司技 术员担任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负责指导、引导,使
实践 教 学提 供 参 考 ,加 强 该课 程 的教 学效
2 结合 职业 技 能鉴定 和技 能大 赛 强化技 业 资格 证 书制 度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绿 化 工 、花 卉 工 的职 业技 能鉴 定 是 由考 ; 直 果 , 提 高 学 生 在 园 林 植 物 栽 培 等 方 面 的 实 践 技 能 . 促 进 园林 技 术 专 业 毕 业 生 适 应 社 试考 核机 构对 从 事该职 业 所应 掌 握 的技术 和 实 际操
1 吴
把该 课程教学分为5 个模块
,
兼 顾 理
的繁 殖 、培育 、栽植 和养 护 技术 ;利 用 组织 培养 实 验室 实践 园林 植物 的快繁 技术 ;参与 种子 公 司 的园 林植 物新 品种 研 发和 销售 , 由师 生共 同研 发 的蔷 薇 新 品种 “ 鲁 硕红 ”于 2 0 1 1 年 1 2月通 过 了 山东 省林 木 品种 审定委 员 会 的审 定 ,使学 生对 园林植 物 新 品 种研 发有 了初 步 了解 ;通 过 驻 园林 工地 , 实践 了 园 林 植物 的栽 培和 养护 管 理 。通过 这 种模 式 ,达 到 了 教 学 、生产 和科 研三 赢 的 目的 。
《经济林栽培学》章节教案
任课教师
王华田
课时
3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讲授 多媒体、板书
教学课型
理论 √ 实验□ 习题□ 实践□ 复习□ 其它□
教学目的
24、 25、 26、
了解板栗栽培的意义,了解核桃的分布、生产和资源概况; 掌握板栗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掌握板栗栽培和管理的主要技术;
重点难点
18、 19、 20、 21、 22、
教学后记
任课教师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目的
第六章 核桃栽培
杨克强
课时
3
讲授 多媒体、板书
教学课型
理论 √ 实验□ 习题□ 实践□ 复习□ 其它□
21、 22、 23、
了解核桃栽培的意义,了解核桃的分布、生产和科研概况、资源概况; 掌握核桃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掌握核桃栽培和管理的主要技术;
二、树体管理:树体管理概述、修剪的作用、整形修剪的季节、整形修剪 容,要求精讲细讲,重
的方法。
点突出,难点讲透。结
合教学实践环节掌握
几种主要树形和整形
方法和主要修剪技术
要点。
思考题 与作业
1、经济林土壤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技术要点有哪些?土壤水分管理的环节和技术要 点? 2、经济树木整形修剪的作用?主要树形的整形方法?主要修剪措施有哪些?
本章是课程的重点内 容,结合教学实践环节 掌握板栗整形方法和 主要修剪技术要点。
思考题 与作业
1、我国板栗产业化体系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2、如何促进板栗丰产稳产?
教学后记
任课教师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姜远茂 讲授
多媒体、板书
第八章 柿树栽培
课时
3
教学课型
《作物栽培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作物栽培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以课程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项实践活动。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物栽培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可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学生创新素质, 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农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12-02研究性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整个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传统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和途径;学习相应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对方案和建议进行分析、评价、改进。
学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循序渐进地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的训练任务[1]。
作物栽培学课程是我国农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域性、系统性。
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物栽培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与教学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笔者从事作物栽培学教学工作多年,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了许多体会,在教学内容上坚持区域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在教学方式上提倡研究性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
一、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课程最初为120学时,其中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各60学时,各个作物的教学方式均为“概述——生物学基础——栽培技术”三大模块,讲授内容特别是栽培技术部分基本雷同,导致学生厌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作物栽培学的学时数减为66学时,仅为过去的1/2强,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理论课、实验课和实习课讲授内容进行了重大变更。
种植专业课教学模式的尝试
浅谈种植专业课教学模式的尝试摘要:中职种植专业课教学的重点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适合当地经济的发展优化教材内容,发挥教学对生产的指导作用。
使其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种植专业教学方法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职业学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专业课教学一直是职业学校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如何搞好专业课教学,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成为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就我在种植专业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教案是搞好专业课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对整个课程的把握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
因此,要想上好课,让学生爱听课,备好课是前提。
教师首先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熟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巧妙组织内容,保持教学过程内在的逻辑性和统一性。
其次要认真备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础条件,合理确定教学难度,保证教学有的放矢。
第三要仔细备教法,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导入内容。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主题,灵活选用导入法,才能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讲授新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要全面备教具,教师课前要搜集和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挂图、教学软件、实物等,在做好“四备”的基础上,认真写出高标准的教案。
二、适合当地经济的发展优化教材内容,发挥教学对生产的指导作用。
针对通编教材覆盖面大,部分内容脱离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种植业生产实践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查,对当地不需要的内容进行删减,而对新的急需的实用技术和经验随时补充以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1、深入社会调查,优化专业课教材内容。
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对当地种植业(农作物、果树、蔬菜)进行一次综合性调查。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园林技术专业代码:410202(国标)学院(部):_____________________执笔人: 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年3月一、课程基本信息 (1)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任务 (1)(三)课程设计理念 (1)三、课程目标与要求 (2)(一)课程目标 (2)(二)课程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 (3)(一)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 (3)(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3)(三)课程思政实施要求 (5)(四)1+X证书内容融入 (5)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5)六、教学实施与保障 (5)(一)教学要求 (5)(二)教学方法 (5)(三)教学手段 (6)(四)教学资源 (6)(五)实训条件 (6)(六)师资队伍 (6)七、授课进程与安排 (6)《课程名称》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是园林、园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生产实务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园林、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园林园艺专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一)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能熟练掌握园林栽培与养护的各项操作内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养护方案;能够完成养护项目的投资概算。
(三)课程设计思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是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大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对城市常见园林植物栽培和养护的能力。
这些都是园林园艺专业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
因此,本课程在园林园艺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中职“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生尽早进入职业角色。 经过三年的建设 , 本课程建设项 目组还完成了《 园林植
3 多种教 学方 法的应 用
针对不同的学生 , 不 同的学习内容 ,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
学方 法 , 激 发学生 自主学 习 、 独立 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 教师 的作
物栽培养护》 课程标准的制定 , 改善了校 内实验实训条件, 建 立与完善了校外实训基地共 同合作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 完 成了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计划 , 建设 了一支“ 双师型” 的教学 团
2 . 3 教 学组 织与安 排
4 教 学 评价 与考 核方 法 的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带来了课程评价方式的改变 , 按照典 型工作任务及其任务制定评价 目标与评价方式 , 评价方式也 由过去的理论考试变为过程评价 , 通过过程考核实现评定和 选拔功能、 激励和导 向功能、 诊断和反馈功能 。 评定学生是否
段 有针 对性 地进 行技 能反 复强 化 培养 , 而且 做到 了 全程 跟踪
和动态 培养 。
强调过程性知识 , 并结合生产实际 , 在工作过程中设置若干
个学习任务 , 主要解决“ 怎么做” 和“ 怎么做更好” 的问题。学 生通过情境学习, 能结合生产实际掌握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生
产 的共 性 , 熟悉 其 特性 , 正确 解决 生产 实 际 问题
2 0 0 8 ( 4 )
工作过程 , 讲解实际生产要求及操作程序 、 方法 , 教学生“ 怎 样做”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 按照“ 资讯 、 决策 、 计划 、 实施 、 检 查、 评价” 六步工作法完成每一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 在完成
2 许先锋 , 王健健. 基 于工作过 程 系统化的 高职课程开发 Ⅱ ] . 中国科 教创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 ] 贾 方 芳 , 榕 , 美 娇 . 前 研究 生思 想 政 治 状 况 的 调查 与 分 析 3 施 秦 当 [] 网络 财 富 ・教育 前 沿 ,0 8 5 :-. J. 2 0 ( ) 45 E 5 刘 巧 丽 , 敏 . 于加 强 研 究 生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的 思 考 [] 内 江 4 李 关 J.
建 为基 本 单 元 和 支撑 单 元 , 实现 了模 块 化 教 学 ; 革探 索 了教 学 方 法 , 对 不 同的教 学 内容 灵 活 采取 提 问 式 自主 互 改 针
动教 学 法 、 以 致 用 的 实 训教 学 法 、 学 科研 式教 学 法 和 多媒 体 辅 助 教 学 法 等 完 成 教 学 过 程 ; 革 课 程 考 核 模 式 , 用 改 采 权 重侧 重 于教 学过 程 的量 化 考 核 评 分 体 系。 通过 “ 济 林 栽 培 学 ” 程 教 学 模 式 的 改 革 实践 , 索 了一 套 知 识 、 经 课 摸 能
摘 要 : 照 高 等 农 林 教 育 “ 按 厚基 础 、 口径 、 宽 高素 质 、 能 力 、 强 重创 新” 总体 人 才培 养 目标 , 经 济 林 栽培 学” 程 的 “ 课 教 学 改 革 突破 传 统 的 教 学模 式 , 整合 和 完善 教 学 内容 的 基 础 上 , 据 经 济林 园地 建造 和 管 理 流 程 , 在 根 将教 学 内容 构
参 考 文 献
[ ] 曹 银 贵 , 克 宁 , 勤 . 研 究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思 考— — 从 研 1 吴 黄 对 究 生 的 特 征与 困惑 出发 [] 当代 经 济 ,0 8 2 :3—3 . J. 2 0 () 1 415 [ ] 赵 雪 梅 , 峰 , 铁 铮 . 究 生思 想 政 治 工 作 新 途 径探 索 E 3 辽 2 刘 刘 研 J.
中职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教学浅谈
中职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教学浅谈【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中职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这一课程展开讨论。
在我们简要介绍了该课程的重要性。
接着在我们逐一阐述了作物栽培学的定义和意义、基本知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安排。
在我们强调了中职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的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未来作物栽培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作物栽培学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对中职农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和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中职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教学、定义、基本知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中职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教学浅谈中职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农业生产中各种作物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这门课程不仅涉及到农业生产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作物栽培学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栽培技术的应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成为优秀的农业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物栽培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2. 正文2.1 作物栽培学的定义和意义作物栽培学是农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种植各种作物的方法和技术,旨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满足人类对食物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
作物栽培学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的种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
作物栽培学也涉及到作物的生长生理、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不仅对农业生产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也对农业科学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优化探索
有 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目前 , 程学 时减 少 、 生规模扩大和 课 学 教 学内容繁多等成为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 的制约因素。因此 , 授 课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合理安排教学 内容 ,改革教学方 法, 更新教 学手 段 , 出实践教学 , 突 科学地考核学生 的学 习效果 , 从 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程 理论 知识解决
课 程 内容 的科学 合理 安排
经济林栽 培学 目前 出版的可作为教学参考 的教材和相关著 作等 , 其理论知识体系的讲授一般需 4 0以上 的学时 。而河南农 业 大学经 济林栽 培学课 程实际学时只有 3 0个 , 在这样少的时问 内如何让学生既系统掌握经济林栽培 的理论 知识又具有动手能 力, 是问题的关键 。 因此经济林栽 培学课程 的建设 ,就要根据 学生的实际专业 基础和社会 上对经济林 生产 的要求 ,制定一个 科学合理 的授课 计划 , 做到有所 为有所不 为。教师在 教学过程 中 , 根据各 “ 知识
另外 , 每学期选取一章内容 由学生讲授 。具体 的做法是 : 教 师在开 学之初 布置授课任务 , 求学生 以 4~ 要 5人 为单位 , 自由 组合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准备 ;然后通过 简短的试讲和考察各组 制作 的课件 , 选定授课学生名单 ; 最后教 师对 选出 的学生进行指 导, 要求被选 中的学生每人讲授一部分 内容 。通过 这种方式 , 锻 炼 了学 生查 阅文 献 、 制作课件 、 言表 达及 团队合作 的能力 , 语 调 动 了学 生 的 学 习积 极 性 。 改革课程实验 的组织模式 。经 济林 栽培的实验为 1 O学时 , 原先在室 内进行 , 主要是看一些栽培技术录像 , 效果不理想 。后 对实验 的组织形式进行 了改革尝试 ,利用 2 3天的时 间集 中到 ~ 果 园进行实 习。一般选择三个有代表性 的果 园( 经营好的、 中等 的和较 差的 ) 到果园后首 先 由学生对其基 本情况进 行调查 ( , 包 括 品种 、 龄 、 树 立地条件 、 结果量 、 济效 益等 )然后 由果 园技术 经 ,
经济林栽培课程标准
经济林栽培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经济林栽培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课程编码:101015学分:3.0学分学时:70学时=40+30(1周实习)适应专业:林业技术专业(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林业专业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经济林产品生产、技术辐射推广工作的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经济林产品生产技术,技术推广服务的基本职业能力。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经济林生产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计。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经济林产品生产技术为主线,以实际生产任务为导向,按照农事季节设计相关实训项目,通过项目实施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实现知识、能力一体化训练。
本课程设计以经济林产品为目标,以从经济林产品质量控制为手段,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与实际工作任务分析岗位需求的差异分析,确定本课程预期学习成果,根据预期学习成果与岗位职业能力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训练项目,然后以项目为载体完成基础知识训练和岗位技能训练,最终满足预期学习成果的要求。
课程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通过现场教学、参观实训、调研分析,技能比武、实操训练、案例分析、生产实习、网络模拟实习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形成性、结果性考核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为充分体现职业导向,任务引领、项目载体,按照全程控制,分段培养、仿真实训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设计成若干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的经济林产品生产技术为主题,按季节完成相关项目,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绿色果品生产操作过程中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0学时。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生产实际建立经济林产品生产基地,能够熟练完成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经济林园管理,能够结合季节实际进行经济林环境策划,能够完成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高光效修剪,适期采收,贮藏保鲜等相关经济林产品生产技术操作,在完成本课程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使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善于沟通和团队协作的品质,养成生产生态、安全、无污染洁净林产品的职业素质和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经济林栽培学(第4版)
经济林栽培学(第4版)•目录:•序•前言(第4版)•前言(第3版)••第1章绪论•1.1 经济林的作用与地位•1.1.1 经济林的作用•1.1.2 经济林的地位•1.2 我国经济林栽培利用简史•1.2.1 我国远古时期对经济林产品的利用•1.2.2 我国上古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经济林栽培利用•1.2.3 我国中古时期(秦汉唐晋宋)经济林栽培利用简史•1.2.4 我国近现代(明清民国)经济林栽培利用简史•1.2.5 我国当代经济林栽培利用简史•1.3 我国经济林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1.3.1 我国经济林产业现状•1.3.2 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趋势•1.4 我国经济林学科专业发展历程•1.5 经济林栽培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主要任务•参考文献••第2章经济林资源•2.1 经济林资源类别•2.1.1 经济林资源类别的划分方法•2.1.2 经济林资源分类•2.2 经济林树种资源与物种资源•2.3 经济林树种的遗传资源•2.3.1 经济林种质资源•2.3.2 经济林基因资源•2.4 野生经济林资源•2.5 经济林资源利用•2.5.1 经济林树种的组织器官利用•2.5.2 经济林资源的利用方式•2.6 中国经济林资源地理•2.6.1 华中华东地区•2.6.2 华北地区•2.6.3 华南地区•2.6.4 东北地区•2.6.5 蒙新地区•2.6.6 西南地区•2.6.7 青藏地区•2.7 经济林产品•2.7.1 经济林产品的多样性•2.7.2 经济林产品的品质•2.7.3 经济林地理标志产品•2.7.4 无公害经济林产品•参考文献••第3章经济树木的生长发育•3.1 经济树木的生命周期•3.1.1 幼年期•3.1.2 初产期•3.1.3 盛产期•3.1.4 衰老更新期•3.2 经济树木的年生长周期•3.2.1 根系生长期•3.2.2 萌芽展叶期•3.2.3 枝梢生长期•3.2.4 开花结实期•3.2.5 落叶休眠期•3.3 经济树木的营养生长•3.3.1 根系•3.3.2 芽•3.3.3 枝的生长与树冠形成•……•第4章经济树木与环境•第5章经济树木的繁殖•第6章经济林良种基地建设与良种生产•第7章经济林营建•第8章经济林抚育管理•第9章经济林设施栽培•第10章经济林作业机械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林 业 教 育 第28卷 第4期F or estr y Education in China 2010年7月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赵桂玲 刘常富 陆秀君 董胜君(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沈阳 110161)摘 要:按照高等农林教育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整合和完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经济林园地建造和管理流程,将教学内容构建为基本单元和支撑单元,实现了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了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取提问式自主互动教学法、学以致用的实训教学法、科研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完成教学过程;改革课程考核模式,采用权重侧重于教学过程的量化考核评分体系。
通过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摸索了一套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经济林栽培学,是一门以现代生物学为基础,研究经济林木的栽培区划、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及其内外因关系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或限修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经济林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经济林栽培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经济林优质、丰产、稳产、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并培养综合运用相关栽培理论和技术从事和指导经济林生产和科研的能力。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济林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有关经济林栽培的理论和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陈旧、滞后等问题,不利于 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人才的培养。
因此,按照高等农林教育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组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等进行了改革,摸索出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展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获取信息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发表言论的重要渠道之一,网络的出现和普遍应用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6]。
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研究生的交流阵地出现了班级校友录和QQ群等新的方式。
因此,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这是新形势的需要,也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
通过网络班级和支部的建设,使网络班级和支部与实体班级和支部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从而充分发挥班级和支部团结、教育研究生的重要作用。
同时,要重视发挥网络教育的正面引导效应,通过建设和开发集思想、知识、趣味、服务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络,增强校园网络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形成健康、良性的校园信息导向,以及虚实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1] 曹银贵,吴克宁,黄勤.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从研究生的特征与困惑出发[J].当代经济,2008(2):134 135. [2] 赵雪梅,刘峰,刘铁铮.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2):74 75.[3] 贾方芳,施榕,秦美娇.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网络财富∀教育前沿,2008(5):4 5.[4] 刘巧丽,李敏.关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81 84.[5] 温凤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理论界,2006(7):161 162.[6] 宋建,许慈晖.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54 56.[7] 魏晓慧,孙治平.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117 118.[8] 于淑华,陈丽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57 58.[9] 杨惠敏,王博超,丁常富.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6(4):88 91.(责任编辑 柳小玲)56赵桂玲等: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一套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一、 经济林栽培学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完善教学内容,指在教学过程中与师生发生交互作用的、服务于教学目的的素材和信息。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在讲授经济树木栽培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着重讲授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技术调控经济树木与环境、生物学性状与经济学性状、生长与结果、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以达到早果、高产、稳产和优质的目的。
经济林栽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某一特定区域的栽培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另一地区;而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经济林栽培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所以如果只局限于教材自身的知识点,忽略前沿热点内容的更新和扩充,将难以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因此,不断补充、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林栽培学的发展状况,及时准确地将先进的理论与技术传授给学生,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是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出发点。
近几年来,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组以市场为导向,紧跟当前经济林栽培的前沿热点,针对生源分布情况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增减教学内容,突出地方特色,优化课程知识体系,将传统的 经济林栽培学总论部分压缩提炼为2章,并更名为 经济林栽培生物学基础和 经济林栽培生态学基础;将经济林栽培中操作性强的部分整合为实训课,根据经济树木生物学特性按生长季节进行实训操作;根据地域特点,增加了经济林分类与栽培区划的内容;根据我国经济林种质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增加了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野生经济林园地改造技术的相关内容;以经济林分类为主,根据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态学特性,将栽培特性相近的经济林木进行归类整合,并采取比较教学的方式。
同时,按照经济林园地的建造和管理流程,把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教学单元和支撑单元,实现了模块化教学。
其中,基本教学单元包括苗木繁育、园地选择、土肥水管理、植株管理、花果管理等单元;支撑单元包括种类识别、栽培区划、病虫管理等单元和理论基础单元。
调整后的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单元突出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强调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建构,符合高等农林教育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 经济林栽培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一)提问式自主互动教学古人云: 学而不思则惘。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通常是教师一味地 填鸭式的讲解,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从而导致学生不思考、不动手,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考试过后所学的知识大部分也就忘了。
针对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组以新的人才培养观念为指导,实施了提问式自主互动教学模式。
自主互动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和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学得没劲、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等诸多弊病,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证实是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实现课程教学自主互动的方式很多,笔者在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中探索了提问式自主互动教学模式。
其具体做法是:将学生以10人为单位进行分组,在每节课结束前,将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通知学生,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预习;到下一节课上课时,由各组的学生代表总结组内意见并进行课堂讨论,教师以讨论者的身份参与讨论或补充学生的发言,有时甚至故意隐藏自己的真实看法,发表一些偏激意见以激发学生思考;最后教师对各种观点进行总结,并讲解重要知识点。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间和生生间有大量的互动。
例如,针对 花芽分化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思考 如何调控经济林在非自然条件下的花芽分化,实现经济林产品的反季定时上市 如何调节环境因子促进花卉类经济林木的常年开花等问题。
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预习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能够总结出 通过调控光照、温度、土壤、水分等生态因子实现经济林产品的反季定时上市,也有学生注意到 春化作用、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等对植物花芽分化和开花的重要影响。
同时,由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所以在课堂上能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而从新旧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中提出问题往往需要大量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的想象力,这相对于解决一个问题来说,对学生质疑、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更有效。
例如,通过 调控花芽分化的讨论,学生会进一步延伸出新的问题,如 授粉树如何筛选和配置等问题。
实践证明,提问式自主互动教学使学生成为教学过57赵桂玲等: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程的主体,并能够迅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促使学生成长为有进取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二)学以致用的实训教学法以黑板为媒介,以 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传递知识点,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
传统教学法的学习氛围枯燥单调,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实训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理论知识讲授为背景,以实际演练消化理论知识的 教、学、做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见证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推敲和应用,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实践技能[1]。
例如,经济林整形修剪技能灵活多变、操作复杂、技术性强,在教与学之间形成了鸿沟,如果不实际操作,学生很难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要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整形修剪的技术方法,笔者以干性强的核桃树为例,要求学生首先从定干和骨干枝的留取入手了解枝芽特性和修剪原理,并在教师示范讲解和自己反复操作的过程中理解修剪技术的要领;然后通过核桃幼树期、盛果期和衰老期整形修剪的实训,启发学生在修剪实训过程中思考 核桃树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修剪目的、修剪方法有哪些异同点以及 这些异同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等问题,以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经过2次实训,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修剪的基本原理和要领,并能进行实际的修剪操作;他们开始感到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了挑战和趣味。
因此,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组将课程教学内容中的观察类内容和操作性强的内容归入实训教学单元,包括主要树种识别单元、生长发育习性观察单元(经济树木物候期的观察、经济树木生长结果习性的观察、经济树木花芽分化的观察、经济树木树体结构和枝芽特性的观察、经济树木根系的观察)、花果单元(经济树木人工辅助授粉,经济树木的疏花、疏果和套袋,果实的采收)、育苗和栽植单元(播种、嫁接、扦插和栽植)、果园规划和设计单元、整形修剪单元、灾害调查单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