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大学生就业的城市选择与发展机会
大学生就业的城市选择与发展机会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在选择就业城市时,大学生需要考虑就业机会、发展前景以及生活质量等因素。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的城市选择与发展机会,并分析其中的一些因素。
一、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大学生就业的城市选择首先要考虑城市的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拥有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薪工作机会。
二线城市如杭州、成都、重庆等则在经济发展和发展机会上表现出色。
而三线城市则更加适合创业和发展个人事业,它们在市场空缺和市场需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产业结构和就业需求大学生就业的城市选择还要考虑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需求。
如目前信息技术、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就业需求较为旺盛,而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这些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就业机会更多。
此外,一些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三、城市创业和创新氛围对于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来说,城市的创业和创新氛围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一线城市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常拥有更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同时,这些城市也有更多的初创企业和创业导师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和资源。
四、生活成本和福利待遇大学生就业的城市选择还需要考虑生活成本和福利待遇。
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相对较高,但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较好。
而二线城市在生活成本和福利方面更具优势,适合那些注重生活质量和平衡发展的大学生。
五、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最后,大学生就业的城市选择还需要关注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
一线城市的交通便利、文化娱乐设施齐全,但环境污染和生活压力也相对较大。
相比之下,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节奏更为宜人。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城市时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创业环境、生活成本、福利待遇以及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等因素。
不同的城市在发展机会和发展前景上存在差异,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城市。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意义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扩大内需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和国家发展方面,也涉及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促进经济增长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而扩大内需可以有效地缓解这种压力。
通过扩大消费、投资和进口等方面,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
首先,扩大消费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通过鼓励人们消费和提高消费能力,可以增加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刺激生产和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加大投资力度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方面。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投资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扩大进口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方面。
通过扩大进口,可以满足国内市场对于高品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增加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从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促进经济增长。
二、调整经济结构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可以调整经济结构。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资源配置不均衡等。
通过扩大内需,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首先,扩大内需可以促进消费升级。
当前中国消费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消费品质量不高、服务质量不好等。
通过扩大内需,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品质量,从而促进消费升级,带动更多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调整经济结构。
其次,加大投资力度也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当前中国经济过度依赖投资,而且投资结构不合理,存在浪费和低效的问题。
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和优化投资结构,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
最后,扩大进口也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当前中国进口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进口产品质量不高、进口比例过低等。
中国消费市场发展动态与趋势
中国消费市场发展动态与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未来几年,中国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一、消费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消费升级已成为当前中国消费市场的主要趋势之一。
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被新兴的主题消费和高端品牌所取代。
同时,品质、安全、环保等问题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高品质、高质量的产品需求逐步增加。
中国消费市场的升级将对各行各业带来机遇和挑战。
传统制造业需要加快升级转型,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品牌制造业发展。
而服务业也需要不断丰富和优化服务,挖掘更多的消费者需求。
因此,消费升级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高品质、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二、数字化消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消费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中国消费者越来越依赖线上消费渠道,包括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移动支付等。
华为、小米等品牌在手机市场上杀出重围,拥有了大量的忠实用户。
在线教育、在线娱乐、在线旅游等数字化消费方式也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在数字化消费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国家。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京东等已成为全球知名的电商平台,移动支付也已成为消费市场支付方式的主流。
因此,数字化消费将进一步加快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速度。
三、消费多元化在当今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也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
人们的需求从基本的物质生活到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
从传统的购物、餐饮、旅游到新兴的文化创意、运动健身、科技体验等方面。
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和生活体验。
因此,多元化也是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趋势之一。
消费品类越来越多,消费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消费者需求,开发具有时代特色和差异化的产品,打造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品牌。
四、GDP转型升级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市场仍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2023省考申论范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23省考申论范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23省考申论范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全面小康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
然而,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全民健康,就无法真正实现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的繁荣,更是人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的和谐融合。
只有保障全民健康,才能够构建一个富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
首先,全民健康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参与,而人民的参与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健康是人民生活的基础,只有身体健康的人才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反,如果人民的健康状况不佳,就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许多障碍。
因此,保障全民健康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其次,全民健康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健康差距是不可忽视的现实。
只有通过全民健康的平等保障,才能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
建立健康的医疗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人民提供公平、全面、可及的健康服务,是推动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
此外,全民健康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作压力逐渐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精神压力加重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健康问题的不断增加。
这些健康问题不仅给人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困扰,也增加了社会的医疗资源负担。
因此,保障全民健康,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减少医疗资源消耗、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实现全民健康,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培养优秀医务人员的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投入,提高人民的健康素养和生活习惯。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
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GDP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三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提升到世界第一位,国际旅游出入境人数居世界前列,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步入世界前列,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1979-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个百分点。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历过经济的高速增长,如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19年,年均增长9.2%;新加坡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0年,年均增长9.9%;中国香港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1年,年均增长8.7%;中国台湾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6年,年均增长9.5%;韩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30年,年均增长8.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长达29年的高速增长,因而我国的高速增长期至少与目前世界上高速增长期保持最长的韩国持平或更长,这不能不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1978-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比较注:①为1989-2007年年平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本文中国数据均来自于国际组织。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473亿美元,到2007年达到32801亿美元。
2000年,我国GDP超过意大利,位于世界第六位。
是美国GDP的12.3%,是日本GDP的25.7%,是德国GDP的63.1%,是英国GDP的83.1%,是法国GDP的90.2%。
2005年,我国GDP超过英国和法国,位于世界第四位,是美国GDP的18.1%,比2000年提高5.8个百分点;是日本GDP的49.3%,接近一半,比2000年提高了近一倍;是德国GDP的80.5%,比2000年提高17.4个百分点。
中国人口消费习惯转变
中国人口消费习惯转变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仅影响着中国国内的经济,还对全球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国人口消费习惯的转变首先体现在消费结构的变化上。
过去,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品和必需品的消费上,如食品、衣物等。
然而,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环保和品质消费,例如有机食品、绿色家居产品和高品质的服装等。
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推动了中国市场上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
2. 电子商务的兴起另一个显著的转变是中国人口在消费方式上的改变。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商务在中国迅速兴起。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购物,这不仅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还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此外,跨境电商也在中国市场迅速发展,使得消费者可以方便地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
这种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中国人口提供了更多的消费渠道,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消费习惯的转变。
3. 品牌意识的提升随着中国人口的消费能力的提高,他们对品牌的重视也在增加。
以前,中国人口普遍认为国外品牌更加信赖和优质。
然而,随着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国内品牌产生信任和认同感。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品牌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现在,中国消费者更加关注品牌的口碑和信誉,愿意为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支付更高的价格。
4. 旅游消费的增加中国人口消费习惯的转变还表现在旅游消费的增加上。
过去,由于经济和生活条件的限制,很少有中国人选择出国旅游。
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航空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选择出境旅游。
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的钱去探索新的目的地,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俗。
这种旅游消费的增加不仅推动了全球旅游业的发展,也对中国国内的旅游和相关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人口消费习惯的转变不仅体现在消费结构的变化上,还包括消费方式、品牌意识和旅游消费的增加。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取得的成就,并分析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经济发展的特点1.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从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人均GDP从几百美元增长到上万美元。
2.外贸依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
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
3.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迅速发展。
4.技术创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中国的新能源、高铁、电子商务等领域取得了很多创新成果。
二、社会发展的特点1.教育改革:中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育体制逐渐完善,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度有所提高。
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科研水平也不断提高。
2. 医疗保障:中国的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改善。
大部分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也有所提高。
3.社会保障: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
这些保障措施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的保护,提高了社会的稳定性。
三、取得的成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首先,中国成功地实现了数以亿计的人口的脱贫。
通过扶贫政策和措施,中国将数亿人口从贫困线以上提出,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中国的投资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显著提升,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此外,中国还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如5G技术、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保险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巨大的老龄人口基数,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增长迅速,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
但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由于发展历史较短,目前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覆盖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2030年至2050年,我国人口将进入老龄化高峰阶段,这一时期伴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积极参与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具有良好前景。
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情况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分为3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政府提供的基础型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等方面最低层次的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和强制性缴费,并将其按照一定的标准向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发放,属于社会产品的再分配,体现社会公平。
第二层面是个人与保障对象所在企业共同出资的养老金计划,主要采用企业年金的形式,按照自愿和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企业年金参加人员提供养老金保障。
目前实施企业年金的多为优势行业及大企业,垄断行业较多,覆盖面较小,全国2009年形成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仅为263.6亿元,这与社会潜在养老资金的需求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第三层面主要是商业养老保险及储蓄,资金来源于个人出资购买商业保险公司相应的保障产品和储蓄,是个人能够决定的养老保障机制。
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基础,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保障退休职工基本生活水平的资金需要,计发标准为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30%,加上个人账户的资金,发放的目标替代率不超过58%。
这个标准不仅不能保障职工现有生活水平不下降,而且也无法应对养老所需的医疗、护理等额外费用支出。
据统计,2001年以来,我国参保人数年平均增速为4.04%,低于退休人数的平均增速6.64%。
1988年,国家社会保障支出为596亿元,2006年增长到4362亿元,年均增长28.3%,增幅明显高于同期预算内财政支出增长速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市场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为了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首先,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以过去几年来中国市场的奶粉为例,曾经的奶粉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加。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许多品牌开始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加强了生产和质量控制。消费者们通过更严格的筛选,挑选出符合自己标准的高品质产品,这种消费行为已经成为了中国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
最后,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渐提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健康饮食、健康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针对这种趋势,许多企业开始注重推出更加健康、绿色的产品,例如有机食品、健身器材等。
综上所述,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消费者对产品品质、个性化和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在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断升级,这种消费升级的趋势也将会持续下去。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然而,目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从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尚存的问题以及建立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目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依然存在明显的不平等现象。
首先,个人收入分配不平衡。
根据全国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百分之一收入最高 households' 收入占个人总收入的比例从2015年的15.6%上升至2019年的16.6%。
同时,在城乡层面,农村居民收入还远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建筑工人、服务员、农民工等一些低收入职业群体收入偏低,难以养家糊口。
其次,区域收入分配不平衡。
我国地区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均收入、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企业与居民收入等各方面都高于中西部地区。
比如,最近10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了13.9%,是中西部地区的2倍。
尚存的问题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财政性收入水平偏低、税制还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等。
2.多种收入形式。
我国涉及收入的领域很多,除了工资、津贴、奖金外,还有利息、股息、房屋租金、知识产权收入等形式。
这些收入形式不同,在分配过程中难以形成整体。
3.薪酬不公。
在企业中,不同岗位薪资福利待遇存在不同,面对新员工不公平问题,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权益关系制度,如建立工资管理制度、加强福利保障等。
4.非法收入分配。
目前,在一些企业及组织中,依然存在非法分配收入的情况。
一些企业采取“啃老风暴这样而非招新”,提出合法、不合理、不合法的理财及经营渠道来员工自己取用,让员工被迫购买其产品,以此获取非法收益,建立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建立规范的收入分配秩序,需要从法律、公平、可持续等方面入手:1.加大政策与制度的改革。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奢侈品市场的影响 5.17版本
这是同学帮人代写的,修改3次后,代写公司赖不给辛苦费,说什么客户毁约说写的不行,早干嘛去了。
传给大家用吧。
坑啊!!!毕业论文题目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奢侈品市场的影响分析学院泉城学院专业经济学班级10Q3学生李亚男学号20103002097指导教师王吉霞二〇一四年五月六日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在加入WTO的开放环境后,我国的外汇体制不断变化和改革,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奢侈品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自从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增强,汇率变动幅度巨大,外向型的奢侈品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1]。
本文将从奢侈品市场发展的角度入手,探讨人民币升值对奢侈品市场的影响、对此变化市场的应对策略以及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奢侈品市场关系影响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pen environment for China's WTO accession, China's exchange rate regimechange and reform, produced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uxury market.Since july 21 2005,my introduction to the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as the foundation, since the reference to a basket of currencies, the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enminbi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he range of exchange rate change is enormous, export-oriented luxury market faced with hitherto unknow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This paperwill start from theluxury market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RMB appreciation on the luxury marketand marketfuture developmentdirection and strategy.Key words: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luxury goods; marker relationship; influence2济南大学目录摘要 (2)ABSTRACT (2)一、前言 (4)二、人民币汇率与奢侈品市场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5)(一)奢侈品的概念 (5)(二)奢侈品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5)(三)奢侈品市场的人群分析 (6)(四)汇率变动趋势 (7)(五)中国奢侈品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8)(六)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8)三、奢侈品市场的现状及特点 (9)四、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奢侈品市场影响的表现 (10)(一)奢侈品市场的形成机理 (10)(二)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与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11)(三)人民币汇率对珠宝行业的影响分析 (13)五、稳定奢侈品市场的对策 (13)综述与结论 (14)参考文献: (15)3济南大学一、前言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可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分析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分析1978年12月18日,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正式打开。
此后,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之一。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对这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
一、改革开放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1978年,中国的GDP总量仅为367.6亿元,人均GDP为381元。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超过90万亿元,人均GDP已达到8.8万元。
这样迅猛的增长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推动和中国政府的坚定决心。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从经济体制、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市场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创造了一个开放发展的环境。
首先,中国放开了市场,让市场资源自由配置。
这种自由化政策的出现,使得企业有了更大发展的空间,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中国坚定不移地采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并逐步推进本土企业国际化,扩大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
最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农村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总之,改革开放是中国快速经济增长的基础,使得中国经济从弱到强,“亮点”纷呈。
二、各个行业的发展1、工业改革开放初期,最为显著的经济变化是工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政府对孤立落后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引入了外资,壮大了国内企业。
开放外资促进了中国工业的起飞,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由国有企业主导的工业体系,逐渐向重视市场化和创新的机构转型,使得工业的产品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提升。
2、农业改革开放后,农业也获得了发展。
政府鼓励农民自主发展生产,并采取了一系列农民创收和扶贫政策,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中央给予农业大力扶持,使得农民受益匪浅。
1992年后,土地承包制的改革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鼓励其自我发展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申论范文:多谋民生之利 多解民生之忧 ——增进民生福祉 共享发展成果
申论范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申论范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引言: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发展为目的、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努力为人民谋取更多的福祉。
因此,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一直是中国政府始终不渝的目标。
如何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这个问题亟待深入探讨和解决。
一、多方位提升民生福祉(一)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增加就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政府应进一步推进创新科技、扩大内需、拓宽对外开放等措施,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加强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条件。
教育是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
同时,改善教育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公平化,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三)加大医疗卫生改革力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保障人民的健康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医疗卫生改革的力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全民健康水平全面提升。
二、多渠道解决民生之忧(一)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
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政府应优化社会保障政策,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是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政府应加大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推动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缩小贫富差距,让人民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三)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让人民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
三、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实现民生福祉的全面提升,必须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和原因
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和原因
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和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
表现方面:
1. 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 产业结构升级:中国经济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转型,制造业、金融、信息和电子商务等领域不断壮大。
3. 就业机会增加: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制造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等领域。
4.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人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
原因方面:
1. 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人口红利: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廉价劳动力成本使得中国制造业具有竞争优势。
3. 政府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 全球化机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贸易组织,受益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出口和投资不断增长。
5.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发展。
总之,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和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改革开放政策、
人口红利、政府政策支持、全球化机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崛起。
个人所得税税制优化研究
35环境·趋势个人所得税税制优化研究刘政硕(西安外事学院)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个人所得税是与大多数人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收入分配,合理缩小收入差距。
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尽管已经相对完善,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的特征,探讨了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思路,以期促进个人所得税税制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制优化;收入差距引言要实现共同富裕,既需要经济的快速发展把“蛋糕”做大,又需要完善的制度保证“蛋糕”得以合理分配。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税制改革的步伐,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等方面已经初见成效。
“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了要进一步健全直接税体系、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的规划。
作为直接税的主要税种,个人所得税改革正在朝着兼顾公平与效率、合理缩小收入差距的方向发展。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税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进一步研究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之道,对于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促进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特点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初衷,是对不同的所得额实行差别税率,对国民收入进行多次调节分配,体现出纵向公平性。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实行了混合征收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分类征收制,采取综合所得与分类所得相结合的混合征收制,这也是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的主要特点,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均被纳入其中。
对于月收入不均衡的群体而言,这种调节有效减轻了税收负担。
相对以前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现行的税制更加科学、公平。
二、分情况适用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新版的个人所得税法对综合所得、经营所得采用超额累进税率。
6377 中国人均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方案
中国人均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方案简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明显的收入差距。
有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扩大,一直是值得警惕的问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人均收入差距的形成呢?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将探究这个问题。
原因分析教育机会教育机会是中国人均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教育的普及,城乡之间的教育机会和质量差距逐渐缩小,但是仍然存在差距。
大城市的高级学校和优质教育资源,依然集中在城市地区,助长了城市人口的教育竞争力。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很大。
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不仅寻求就业机会和交易机会,而且寻求投资机会。
高收入人群比低收入人群更容易参与投资,享受到增长的红利,从而赚取更多的收入。
职业选择不同职业选择和难度也会对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
医生、律师、金融从业者、企业家等高收入职业不可避免地需要更高的人力和物质成本投入,但他们只有成功,才能通过金钱回报来表现出来。
治理方案开放和公平的市场环境开放和公平的市场环境是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旦市场被强化,人们就可以更容易地获取机会和资源,减少政府的干预。
这也有助于激发经济和社会的活力,同时缔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聚焦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共教育投入,也是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教育使人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人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
政策调节政府政策可以对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税制调整、社保改革等多种渠道来缩小收入差距。
在聚焦发展的同时,优先对弱势群体施政,加大税率和更严厉的财富收益管理。
结论在中国,收入差距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但是收入差距狭窄和扩大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需要理性看待中国社会发展的概貌,积极推动公正和包容的发展。
所有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但是努力和奋斗的能力和成果必须得到充分尊重和肯定。
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意义
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趋势。
这一现象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当居民收入增加时,他们的消费能力也会相应增强。
居民的增加消费需求将带动市场需求的扩大,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例如,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背景下,消费市场的扩大将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贫富差距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然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贫富差距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收入的提高使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减少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可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第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
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们可以购买更好的商品和服务,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
例如,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他们能够购买更好的房屋、教育子女、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等。
这些改善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幸福感和满足感。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社会的不满情绪和社会矛盾也会相应减少。
相反,如果居民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或下降,将导致社会不满情绪的积累,进而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
因此,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为社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对于国家的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储蓄能力也相应增强。
人们可以通过储蓄来应对突发的经济风险,为个人和家庭的未来提供保障。
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缩小贫富差距,改善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稳定和和谐,以及增强国家的经济安全。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推动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增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保护工作亦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从世界各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来看,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只不过是保护消费者法律体系的初级目标,以保护消费者权益来维护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才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的终极目标和价值所在。
所以保护消费者权益途径的利弊,应当以是否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是否有益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为判定标准。
为了更好的使消费者权益争议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设定了协商和解、调解、申诉、仲裁、诉讼五种渠道途径。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可根据所碰到情况不同的纠纷,进行选择适用。
虽然这几种途径最终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在实践生活中,假如选择不同的途径产生的效果也就会有差别。
这不但影响了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而且也影响了法律价值的实现。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解决消费者权益纠纷的五种途径进行多层次多方面剖析、比较,提出如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合理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建立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一些合理建议。
[要害词] 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纠纷仲裁一、引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迅猛发展、我国消费者权益问题日益严重。
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件非常突出,侵害消费者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不但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而且打击了合法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令消费者怨声载道,并且损害了国家在国际上的声誉。
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的状况如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和法制建设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
例如《价格法》、《商标法》、《广告法》、《食品卫生法》、《药品治理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尤其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成为消费者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坚强后盾。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五种途径,给消费者指出一条如何保护自我合法权益的清楚思路,并在这基础上,给建立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提出一些建议。
大学民办趋势
大学民办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的公立大学已经无法满足人民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因此民办大学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民办大学在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民办大学具有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能够适应不同需求和市场变化。
公立大学通常需要遵循统一的管理体制和教育模式,而民办大学则可以结合市场需求和教育的特点进行自主决策。
他们可以更快速地调整课程设置、拓宽教育领域、增加实践环节,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民办大学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与产业紧密结合。
许多民办大学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增加就业竞争力,提高他们在职场中的实际能力。
此外,民办大学鼓励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平台。
传统的公立大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民办大学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们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创业培训和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然而,民办大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一些民办大学可能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由于民办大学的商业性质,有些学校可能更关注利润,而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此外,民办大学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学生的学费,因此一些学校可能会存在招生门槛过低、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民办大学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民办大学的监管,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
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对民办大学进行投资和合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此外,民办大学应加强与公立大学的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互相促进发展。
总的来说,民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具有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富裕人群快速涌现,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而中国的宏观环境必然对奢侈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产生影响。
所以首先便对此进行一个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1、政治环境分析政治和法律因素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
在一个稳定的法制环境中,企业才能够通过公平竞争,获取自己的正当权益,并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
(1)税收政策影响。
我国政治环境方面对奢侈品产业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对奢侈品征收消费税。
政府为了实现社会公平而提高奢侈品的消费税率,把向富人征来的税收转移给穷人。
(2)对自主品牌发展的支持。
商务部采取了树立自主品牌典型、提供政策支持等六大措施,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将对我国培养自主奢侈品牌起到积极意义。
(3)外商直接投资影响。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地方行政分权式的改革,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不断增强,各级地方政府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也在日益强化。
(4)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相关法律对维护品牌权益的影响。
要发展奢侈品产业,首先要保证奢侈品品牌的权益,所以一国的品牌权益保护力度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该国奢侈品产业的发展。
2、经济环境分析(1)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据统计,中国己成为亿万富豪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
此外,资产超10亿美元的中国富豪己达146名,一年前为85名。
所以从长远来看,我国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也必将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而不断扩大。
(2)金融危机下的强势发展。
根据法国奢侈品集团LVMH的2008年度报告,该集团2008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仍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并且在主打品牌路易威登(LV)的带领下,中国区业务非常有“活力”。
当全球的买家在出手购买高价的瓶装葡萄酒已有所收敛时,轩尼诗干邑在中国的销量仍然高得“惊人”,中国是其2008年高档酒的最大市场②。
即使在全球范围内奢侈品消费并不景气,但是中国对奢侈品的需求却一直呈现出强劲势头。
(3)世界经济融合带来的人们经济生活方式的转变。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人们生活方式也随之在不断变化。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给中国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人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体验,同时西方的生活观念也在逐渐影响着他们。
3、社会环境分析(1)公众价值观念。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美德,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公众对于物质生活追求的不断提升,勤俭节约逐渐被人们忽视。
尤其是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的观念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很大差距,我国公众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都呈现出了较丰富的形态。
(2)社会教育体制及公众文化素质。
社会教育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了人口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等,也直接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③。
4、技术环境分析跨国公司进入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
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和主要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其技术转移。
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④。
跨国公司对外技术溢出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①当地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前向后向关联得到技术。
②通过人力资源的流动产生溢出效应。
③通过示范与模仿来产生溢出效应。
奢侈品在中国销售,主要是引进西方优秀的营销服务技术,有助于我国整体营销服务环境的提升。
二、奢侈品行业主要竞争因素分析——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1、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1)国外奢侈品牌在中国迅速发展。
随着欧洲奢侈品市场的逐渐低落,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奢侈品市场却在逐渐兴盛,越来越多的世界顶级奢侈品集团将旗下品牌打入中国市场。
从而导致了中国市场上,主要的奢侈品牌几乎都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
世界奢侈品巨头正以远远高于在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在中国快速扩张着。
(2)国内品牌无差异化恶性竞争。
虽然随着我国经营者品牌意识的不断完善,再加上我国本身就有一些独具民族地域特色的高档产品制造经验,但中国的消费者却对这些品牌知之甚少,能够成为世界知名奢侈品的更是凤毛麟角。
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奢侈品经营者缺乏对于产品和品牌差异化的打造经验,消费者很难区分品牌间的差别,更不要说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了。
在这种没有差异化的竞争环境中,就容易产生各种形式的恶性竞争,价格战就是其中之一。
各种同质化的产品品牌由于没有品牌知名度,不能获得很好的市场定价权,最终在价格战中变成一般消费品,失去了打造奢侈品牌的机会⑤。
2、新进入者的威胁在中国,不同的奢侈品领域有不同的竞争态势。
但总体而言,除了传统行业以外,中国的奢侈品市场都是被国外品牌占据的。
此外,各奢侈品牌还要面临新进入者的强势入侵。
3、替代品的威胁以较低的价位、超强的模仿能力和推广速度而出现的新兴品牌使现有的奢侈品产生了很大压力。
据预测,在2004至2014年间,新兴的Zara和H&M每股收益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远远超过Bulgari、Burberry、Hermes、Richemont和Swatch这五大奢侈品集团,达到10%以上。
可见,新兴品牌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虽无法在短期内赶超一线品牌,但对其绝对是一大威胁。
而对于中国本土品牌来说,这些新进入者则极有可能成为本土奢侈品牌的直接竞争者。
4、顾客的议价能力中国奢侈品消费的顾客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消费心理上,虚荣大于品位;二是消费支出上,死要面子活受罪;三是消费人群的年龄明显年轻化。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集中于20至40岁之间,但在西方国家,40岁至70岁的中老年人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四是消费人群结构多元化,主要由三大人群构成,即位高权重者、富人阶层、外企白领。
单位购物则是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另一大特色;五是消费内容上,中国的奢侈品大部分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
目前,私人度假酒店、顶级家私、艺术品投资、顶级保健品等也在逐渐受到中国买家的关注。
这些变化显示出中国消费者已经开始由消费奢侈品向消费奢侈生活力转变;六是以小“奢”代大“奢”。
一些收人水平并没有达到奢侈水准的人会购买配件寻找感觉,比如领带、皮包等,从而暗示自己也是顶级消费阶层中的一员。
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奢侈品消费本身并不是理性消费,因此顾客对于价格并不敏感,议价能力弱。
甚至为了炫耀心理,奢侈品的昂贵价格也是他们购买的因素之一。
5、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奢侈品都有着非凡的品质,不仅有精致工艺,而且一般都是经过了上百年历史发展的品牌,有着完美的服务。
因此,奢侈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十分强。
三、结论及发展策略1、结论通过分析奢侈品在中国市场的宏观环境和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其竞争环境的分析,可以看出,奢侈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2、奢侈品在中国的发展策略中国是奢侈品消费的巨大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奢侈品来了就能销售。
奢侈品消费作为一种符号消费,与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
中国消费者有两个特征尤其值得关注⑥:其一,中国消费者重视拥有和展示。
其二,中国消费者看重品牌,但品牌知晓度低。
基于这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征,在现阶段的中国市场上,国际奢侈品品牌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培养品牌知晓度、树立品牌形象、为客户创造愉悦的零售体验,并在广阔的市场上把握渠道的布局,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效管理客户关系。
(1)抢占优势地段,培育品牌知晓度。
西方国家,在时尚杂志上做广告是培育品牌知晓度的主要手段。
而在中国,这些时尚类杂志普及率有限,因此地段成为提高知晓度的首要驱动因素。
(2)通过公关活动传递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打造品牌形象。
由于很多中国消费者是崇尚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有些甚至认为那是一种奢侈的象征。
顶级奢侈品品牌可以借助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举办大型公共活动,PARTY,或是奢华的时装秀,公司不仅可以借此宣扬品牌,还可以获得广泛的媒体注意和宣传。
(3)终端销售服务,创造品牌体验。
奢侈品为了更好的传递其高价值,在服务上也应体现出它的细致和与众不同。
要精心设计向顾客提供的服务,从而更好地体现品牌价值。
(4)建立顾客档案,形成亲密关系。
在中国真正买得起奢侈品,并有持续购买力的消费群体仍只占极少数。
奢侈品品牌公司必须针对这个群体提供细致贴心的服务。
高效和整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既能够帮助奢侈品公司了解市场,又能够和顾客建立起亲密关系。
参考文献①汤普森.斯特里克兰,段盛华,王智慧,于凤霞译:《战略管理》(第13版),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②《金融危机难挡奢侈品牌在中国强劲势头》,http://www.ebusinessrevie-/c/articlesingle-layoutId-52-id-4267.html③约翰逊·斯科尔斯著,王军等译:《战略管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④李春顶,《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我国技术创新》,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16-18⑤/poli-cy/txt/2007-09/13/content_9252719.html.⑥《国际奢侈品的中国攻略》,/c/article-layoutId-12-contentId-3298.html(作者: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实习编辑:汪冬冬责编:周蕾中国白酒产业宏观环境分析2010年02月04日下午09:40:49 来源:我要评论( 0)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
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一,政治法律环境分析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己基本确立,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国家对企业市场主体资格的确认、财产保护、市场经营行为等方面都通过有关法律作了明确规定。
现在正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政治环境稳定,是白酒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加入WTO为白酒走出国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同时洋酒对白酒的冲击也会更大,总之,中国加入WTO对白酒企业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
国家工商总局颁布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的《酒类广告管理办法》中第七条和第九条限制了规范了酒类广告的内容和酒类广告的数量,使得白酒的营销成本上升;《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和《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两个行业标准的颁布以及《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将会进一步规范酒类流通秩序,保护企业利益;《食品质量认证实施规则-酒类》《饮料酒标签标准》以及白酒产品质量标准的修订等,对白酒行业的设定更高的技术门槛,有利于真正有实力的白酒企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4月1日起,白酒行业进行消费税政策调整,取消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差别税率,改为20%的统一税率,保留每斤白酒0.5元的定额税率从量征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