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经济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经济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经济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缓慢,国内产业结构单一,企业效率低下,国际贸易规模有限。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后,经济开始迅速发展。

首先,改革开放政策鼓励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私人企业和外商投资的增长。

随着市场力量的充分发挥,中国的企业效率得到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其次,改革开放带来了对外开放的机遇。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国际贸易规模大幅增长,出口量大幅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

第三,改革开放政策还鼓励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国推行了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了土地使用权,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

第四,改革开放还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

外资的投资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引进的先进技术也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经济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市场经济,国内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生产要素的充足供给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 建立在资本高速积累、劳动力不断增加、技 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从1978—2007年的三 十年间,我国的投资率平均高达37.3%,世 界上很少国家能长期保持这样高的投资率。 这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的高储蓄 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国吸引大量的外资。

据国外有的学者计算,上世纪50年代 以来,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长达25年的 时间内,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而我 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9年实现了年均增 速9.8%。 看来,中国经济增速达到9%左右,还 能延续一段时间。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 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 的。
可是~~~~~
另外,我国科研经费不断增加,企业的总体技术 水平有显著提升。每年的专利申请授权数大幅增 加,1990年授权数只有2.3万件,而到2006年增加 到26.8万件。我国经济增长是在从计划经济体制 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大背景下实现的。在我国 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短缺、资金短缺、技术短缺 制约我国经济的增长。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推行促使劳动力供给大幅增加,乡镇企业的兴起 和外资的大量引进,使资本的积累快速增加。这 些为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保障和 源泉。
到2007年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 602亿美元。三十年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 动率平均高达4.1%。我国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 每年约有1.9亿的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这为我国经 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保障。同时, 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毕业生大幅增加。 2006年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为377.5万、研究生毕业 生达25.6万。劳动者的素质显著提高,为我国经 济增长提供了人才保障。
1978年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重要的制度创新, 它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 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的的经 济体制改革同样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产生了深 远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极大地提高 了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经济组织的效率,充分地 发挥了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 潜力,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了我国技术 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增强了我国产品的竞争 力,促使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中去。可以预见, 随着充满效率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 将推动我国经济进入稳定、持续、快速增长的新 阶段。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快速发展

序言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

第一,除了特定的几个年度,我们的消费,投资,出口都是增长的。

第一个步骤在改革开放初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以收入分配领域为切入点,逐渐地释放出了改革的红利,持续地刺激了消费需求,维持了比较高的经济增长,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加快,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激发了农业生产的活力。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收入和消费的增长,城市的国企的改革,城市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城市的消费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城市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2%。

这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红利已经完全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经济总量基数较小,增幅明显。

第二期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后期,我国的经济在经历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随后的几年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急剧下降,并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手段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在一些方面还有后退的趋势。

国企的改革,主要是以经营权承包方式进行的,必须继续探索新的途径。

由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而激发起来的生产性积极性被消磨殆尽,乡镇企业的发展陷入了停滞状态。

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下,1990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3.8%,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随后,中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过热与通胀,因为投资增速太高等因素,到了1994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24.2%,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年。

为了控制经济增长的过热现象,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实现“软着陆”。

但是,随着一九九七年东南亚的爆发,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一个通缩的时期。

在通货紧缩时期,为了进一步刺激消费,刺激经济增长,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教育扩展、延长假期等,同时还采取了降息、征收利息税等财税政策来进一步促进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经济规模到科技创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中国经济的现状1.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从经济增速来看,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工业化程度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制造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也逐步提高,一些高端制造业开始领先于世界。

3. 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农业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取得了重要进展。

农业现代化改革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也逐步增加。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地区发展迅速。

4. 城市化进程加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面貌不断改善。

城市化不仅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还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5. 服务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金融、教育、旅游等行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1. 创新驱动型经济中国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

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 消费升级与服务贸易中国的经济增长正逐渐向消费升级和服务贸易转变。

消费升级将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服务贸易将带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3. 绿色可持续发展面对环境问题,中国将加大绿色可持续发展力度。

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4. 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

积极参与全球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总结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

从经济规模到科技创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下是关于中国经济变化的一些明确答案:1. 经济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从1978年到2020年,中国的平均年度经济增长率约为9.5%。

2. 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的GDP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约150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约14.7万亿美元。

这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 对外贸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出口和进口总额从1978年的约206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约4.7万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4. 外商直接投资(FDI):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中国从1979年的约4.9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约1395亿美元。

5. 城市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1978年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7%,2020年增至约60%。

大量农民转移进入城市,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6. 农村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被允许成立,土地流转和农村产权改革得以推进。

这使农村经济逐渐实现现代化,农民收入也得到提高。

7. 技术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论文生产国和专利申请国。

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8. 变革对贫困人口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推进扶贫工作。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开展农村综合改革,中国减少了绝对贫困人口。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中国已于2020年消除了绝对贫困。

通过以上答案,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变化是显著的。

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从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转变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这个变化还带来了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国际地位的影响。

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将使中国经济在未来持续发展并取得更多成就。

【经济类论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展望

【经济类论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展望摘要:制度变革、充足的生产要素供给和外需为主导的需求拉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和源泉,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我国经济仍会继续高速增长,但不排除在个别年份甚至一段时期内出现波动的可能,原因在于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有利因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短期冲击,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不能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增长;美国金融危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综合实力跃居世界前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科技水平明显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强,外贸发展速度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

对这些巨大成就进行总结,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源泉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本文主要从制度变革、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三方面论述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一)制度变革。

制度变革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是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重要源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制度创新和变革涉及到的领域、范围、人员和取得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

这其中对我国经济长期增长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变革就是1978年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92年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的的经济体制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兴办、经济特区的成功,每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都给我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它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1992年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样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经济组织的效率,充分地发挥了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潜力,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了我国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增强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促使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中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原因分析【精选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原因分析【精选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原因分析摘要: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百分之九以上的增长率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

中国一跃成为GDP的“世界老二”,并大有赶超美国之势。

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知名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分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并提出了“中国模式”的说法。

本文将从各方面剖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探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关键词:经济增长原因改革开放教育产业转移“三驾马车”城市化稳定一、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实行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前提条件首先谈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经济体制僵化,严重束缚了经济的增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开始转向经济建设。

中国先后实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改革了僵化的制度,解放了生产力。

1992年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接着谈对外开放。

1978年中国敞开国门,为经济发展添加了催化剂。

对外开放政策使得外国投资者纷纷涌入中国。

他们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而这些恰恰是当时的中国所十分匮乏的。

凭借劳动力价格优势,中国开始了持续三十年的经济扩张,利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中国走完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中国迅速在世界的东方崛起为令世人瞩目的“世界工厂”。

二、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

中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超过了美日每年培养的总和,并且还在迅速增长中。

这些工程师活跃于各行各业,支撑起中国经济的骨架。

教育的发展还使得中国的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尖端科技在中国迅速兴起,带动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产业每年都大量出口创汇,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最新消息,中国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已跃居世界之首,由此终结了美日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的历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从1978年的3684亿元增至2020年的10169亿元,年均增长约9.5%。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经历了从农业主导到工业主导,再到以服务业为主的转变。

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都实现了显著增长。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解决了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工业发展迅速,制造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助力中国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

服务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强大动力,成为经济的新引擎。

二、外贸和对外投资的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迅猛发展,出口和进口总额成倍增长。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外贸规模获得了更大的扩展,全球贸易排名稳居前列。

同时,中国也大量吸引外资,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国之一。

对外投资也不断增加,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促进了共同发展。

三、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我们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加强了科研创新能力。

中国的科研成果逐渐由追赶型向领先型转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和突破。

例如,航天技术、高铁技术、5G技术等在国际上处于前沿地位。

人力资源的优势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为产业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带动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

农民通过土地承包经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表现

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表现

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些表现:1. 高速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外贸改革等。

这些改革带来了市场经济机制的引入和国际交流的扩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 扩大开放和对外贸易:改革开放致力于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

中国也逐步降低了贸易壁垒,并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进一步加强了经济的国际化程度。

3.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使中国的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并刺激了建筑、制造业以及相应的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4. 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发展: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国大幅增加了对教育、研发和创新的投资,加强了科技体系和人才培养。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出现了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科技创新成果。

5.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显着改善。

人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和购买力得到提升,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同时,全面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的基础设施为人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的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经济结构调整、环境问题和社会不平等等。

因此,持续的改革和创新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地理位置优势
中国位于亚洲的中心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这有利于与周边 国家开展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
资源优势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水资源等,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 物质基础。
投资原因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实行了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投资 等,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 发战略,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扩大内需等。
中国开始推进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加强创新驱 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等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
1 2
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全球最 大的贸易国和制造业国家之一。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民 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定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是指从1978年改革开 放开始,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持续的增长,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
特点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高速度、大规模、广泛参与、制 度创新、政策创新等特点。其中,高速度是指中国经济 在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大规模是指中国 经济在规模上迅速扩大,广泛参与是指中国经济在发展 过程中广泛吸纳了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制度创新是指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进行制度改革和创新,政策 创新是指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进行政策调整和创 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 速发展的原因》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概述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 未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展望 • 快速 发展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超高速增长,经济综合实力跃居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在80年代里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市场繁荣、购买力旺盛便是明证。

那么我国经济如此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运用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对我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状况进行全面的描述和分析并探讨开个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关键字:改革开放后分析经济增长原因未来趋势正文:1978-2007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7%,29年,中国的GDP增加了57.8倍;名义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人均381元)到了2007年249530亿元(人均约1.85万元),约为3.61万亿美元(世界第4位);人均GDP在2002突破1000美元,2006年突破2000美元(居世界第129位),2007年近2500美元。

中国占全球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2007年的5.5%(按美元计),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逾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逾12%。

2007年美国GDP为138413亿美元(+2.2%) ,日本为4.38万美元(5157162亿日元,+2.1%) ,德国为3.8万亿元美元(24238亿欧元,+2.6%)。

预计中国GDP将在2008年超过德国,2010年左右超过日本,2020-2030年之间超过美国。

若按购买力平价(PPP),2007年底美元不人民币的比价约为3,中国的实际经济规模将乘以2.4倍,2007年约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总产值9%,美国占23%,日本占7%),预计在2020左右会超过美国,上升到世界第1位。

中国目前位于世界前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科技水平明显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强,外贸发展速度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

其广度和深度,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事件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事件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事件【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事件】1.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飞速发展,是世界上瞩目的现象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政策,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增长。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这些事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事件1978年,我国政府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起点。

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体制得到了重大变革,私营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对外贸易和投资得到了很大的放开,我国经济也因此大幅增长。

3. 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增长的历史事件我国的GDP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稳步增长,这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反映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也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供了强大支撑。

4. 在全球化浪潮中迅速崛起的历史事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开始快速融入全球化进程。

我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和国际组织,推动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也让我国经济从中受益,并在国际舞台上迅速崛起。

5.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历史事件,这一进程充分展示了我国政府的决心和勇气。

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也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6.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事件的分析,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改革开放、GDP持续增长、全球化进程中的崛起,这些都是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是我国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也是我国政府改革开放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就。

希望我国经济未来能够继续保持稳健发展,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起点。

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强国富国之路。

一、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第一,在经济增长方面,前所未有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

第二,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迅速发展,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83年,中国农村已有99%的社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粮食产量从1977年的2.8亿吨,快速增长到1984年的4.1亿吨,年平均增长5.35%,一举解决了中国粮食长期短缺的问题。

第三,在就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下,城市和农村估计有近1亿人的失业大军。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原来的许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相续进行改制,不仅不能增加新的就业岗位,还要向社会释放出数以千万计的冗员。

这样,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初期,就业必将成为一个极为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潜在的重大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第四,在国际贸易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

在经济改革以前,由于实行封闭、半封闭政策的影响,和当时国际形势的限制,我国国际贸易不仅规模很小,增长速度也很慢。

1952年末,国际贸易收支顺差只有2.94亿美元,到1978年也只有8.68亿美元;按美元当年价格计算,26年间只增长了1.95倍,年均增长4.2%。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经济迅速增长,进出口业务飞速发展,逐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大国之一,国际贸易收支顺差呈现出飞跃式的增长。

第五,在资本投资方面,实现了双相流动。

据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一项新的调查显示,中国今年仍将成为世界上最受外国直接投资欢迎的地方,它连续两年超过美国名列第一。

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第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一、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1978年,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

改革开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做出了深刻的变革,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本文将就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剖析,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二、经济领域的成就1. 经济增长: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 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政策大力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促进了贸易往来。

3. 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

4. 城乡差距缩小:改革开放后,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三、政治领域的成就1.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2. 建立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社会领域的成就1. 四项现代化建设:加速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建设,提高社会生产力。

2. 教育、医疗改革: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和文化素养。

五、文化领域的成就1. 中华文化传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

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了全球的科技创新重要力量。

六、总结与展望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来看,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加以解决。

相信在我国的领导下,我国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四)我国进入城市化加速期。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往往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同步提高。城市化能节约土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和聚集效益,有利于技术进步和扩散。因此,城市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1978年城市人口只占17.9%,2006年城市人口占43.9%,年均增长0.93个百分点。据测算,城市化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推动经济增长率提高1—2个百分点。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按当前的城市化速度计算,我国达到70%的城市化水平,还需29年。城市化将在很长时间内是促进我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期。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经济的成长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发达阶段。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工业和服务业开始逐渐成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逐渐减弱。在此阶段早期,工业比服务业增长更为迅速,整个经济表现为以工业增长为主导的高速增长。在此阶段,产业结构处于高变动阶段。由需求结构效应所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动,促使劳动力及资本等资源从生产率相对较低的部门流向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部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是否会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致命的打击,从而使中国经济出现拐点呢?笔者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不可能是致命的,我国经济仍将会高速增长。其原因有:一是这次危机不可能导致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的大萧条。与应付上次大萧条相比,这次各国政府对危机的反映非常迅速,各国迅速大幅降低利率,大规模扩大财政支出,各国政府的联合救市避免了出现经济大萧条。所以,这次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的幅度是有限的,各主要经济体有望在2009年的下半年走出衰退。二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影响较严重,但我国企业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一旦市场信心得以恢复,这些企业的活力又会迅速显现。三是我国启动了庞大的刺激内需计划。我国计划在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元,这一投资规模是史无前例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模式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模式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模式探讨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多个鲜明特点:1.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开放,建立了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市场化改革,完善经济体制。

通过市场化改革,中国逐步形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市场体系,不是简单的管制,而是市场贸易、竞争和价格体制的逐步组建。

2.经济增长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平均增长率约为9.5%,连续30多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在此背景下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已成为最有影响、规模最大的新兴国家。

3.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来人口,从而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劳动力供应结构和劳动力使用。

同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支持。

4.资源环境与城乡发展协调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产生了大量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解决了这些问题。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环保的政策,加强了环境保护,改进了能源消耗,使得经济发展可持续。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模式、韧性增长模式、新发展模式。

1.计划经济模式: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模式。

国有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行政管理居于统治地位。

政府管控大部分经济领域,计划经济模式中的“两个体系”,即计划经济体系和市场经济体系,同时存在。

这一模式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韧性增长模式:19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实现了企业的多元化和市场化,这时进入了韧性增长模式。

通过外贸和外资的经济增长,中国开始迅速上升,进入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这一模式主要基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3.中国发展新模式:近年来,中国开始大力发展新经济,逐渐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

新发展模式是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发展新动能为主线,以优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重点的国家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和启示

改革开放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和启示

改革开放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和启示一、改革开放对我国发展的作用1.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实现了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的巨大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进行农村改革,同时引入了外资和技术,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随着不断的深化改革和开放,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 社会进步改革开放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吸取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引进。

改革开放也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了社会的中产阶级,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

3. 文化交流改革开放使得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我国不仅吸收和吸取了外国的文化精髓,同时也通过改革开放,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精深的历史底蕴。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多元发展,也为世界提供了更多了解和认识我国的机会。

二、改革开放对我国发展的启示1. 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当继续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在不断的改革开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加强创新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背后都离不开对创新的不懈追求。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应该继续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人们敢于创新,大胆探索,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3. 多元化发展改革开放为我国创造了发展的机遇和条件,我们应该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也要在发展中注重多元化,促进区域、城乡和产业的均衡发展,实现全面发展。

个人观点: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关键一步,它改变了我国,也改变了世界。

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改革开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过程。

只有不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吸收各种有益的文化和经验,我们才能不断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变化自1978年开始,中国经历了一场被称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场实践引领中国走上了一条全方位、深层次改革的道路,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首先,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引入了市场机制和激励措施,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年均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还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其次,改革开放对中国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模式的变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改革开放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深化了党的领导体制和机制改革,推进了权力分立和法治建设。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政治更加依法治国,注重民主与人权保障,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农村的农业改革和土地流转也使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改革开放还为中国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提高了人民的福祉。

另外,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对外开放,吸收了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知识,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改革开放也为中国的电影、音乐、艺术等文化产业带来了蓬勃的发展,中国在国际文化舞台上也崭露头角。

最后,改革开放还为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议程设置权也逐渐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和平、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

改革开放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进步感悟心得体会(3篇)

我国进步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回顾我国的发展历程,我深感自豪和振奋。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家的进步,以下是我对我国进步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复兴的梦想照进现实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这一系列成就,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 在科技领域,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载人航天、高速铁路、5G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我国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也为全球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

3. 在国际事务中,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民族精神传承,激发国家进步的强大动力1. 民族精神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在新时代,这种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无数英雄模范人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精神。

2. “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团结一心、努力奋斗。

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为国家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

3. 青年一代是民族进步的希望。

新时代的青年,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国家进步的强大引擎1.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引擎。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2. “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这些项目涉及能源、环保、信息、生物等多个领域,为我国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我国企业积极投入研发,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测试卷(含答案)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45 分)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这表明() A.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B.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C.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D. 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D. 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A.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B. 科学社会主义在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 D.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这说明() A.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 B. 公民享有的人权内容很广泛 C. 尊重和保障人权只是国家领导人的事 D. 我国的人权保障工作做得不到位 5.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6.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 A. 中高速增长阶段 B. 高质量发展阶段 C. 中低速增长阶段 D. 低质量发展阶段 7.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下列关于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B.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C.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8.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 A.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B.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 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 D. 以上都是 9.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

1976年至1999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

但中小企业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小企业必须在同等条件下与外来企业竞争。

中小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中小企业会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

在会计人员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这些人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等,一般定期来做帐。

有些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

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

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2、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

中小企业有些根本不设账,以票代帐,或者设账,但账目混乱。

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

据有关人士在一次问卷调查研究中得出,中小企业存在两套帐的比率高达78.36%,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老化与专业知识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3、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

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去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

使用会计的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三)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付出成本大,或者难以获得
原始凭证的获取要付出成本,是因为企业在购买商品物资时要不要发票存在着不同的价格,若要发票,要加价,价格较高;不要发票价格较低,两者的差价是税款。

中小企业往往希望以较低的价格成交,但是又无法取得记账所需的合法凭证。

还有的企业发生费用后无法取得发票,只能取得不合规的收据。

多发生在上级主管部门摊派的费用支出。

企业只好不作此账
按照局里安排,我于10月12日至19日参加了磴口县财政局举办的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新编预算会计》知识培训班,培训老师系统的讲解了预算会计概论、财政总预算会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关于资产、负债、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的概念、核算方法以及有关科目的设置、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由于自己所学专业的不同,实际工作中主要是以工程审计为主,也很少能够接触到整体财务会计方面的审计,总感觉对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欠缺很多。

所以,一直很希望能有机会进行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经过八天认真的学习,对财务会计记账及有关的基本概念有了总体认识,也有所收获。

一是基础要扎实。

在学习中,我们从预算会计的概念及账户科目名称开始学起,对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概念、任务、会计科目、资产、负债、净资产的核算、财政收入、支出的核算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记账等结合有关案例进行了学习。

在一点一滴中不断实现着基础知识的积累。

会计知识面广量多,从分录到报表可谓系统连贯,如果基本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就会导致最后报表结果的失真。

也只有将根基筑牢,才能在今后从事审计时从错综复杂的经济往来关系和大量的财会资料中迅速找到突破口,这才是真正的学有所获。

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审计的通道,但真正要做到对专业知识熟悉掌握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夯实基础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须终生不辍为之。

二是视野要开阔。

此次培训还安排了《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会计法》、《政府采购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专题知识讲座,让我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再次熟悉了有关法律、法规。

我清楚地感受到视野开阔的重要性。

审计与会计关系密切,但要做好审计工作,仅有财会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相应审计领域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发展方向、难点热点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面对审计项目时从容应对,才能保证在审计时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和方法多样,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将项目做精做深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运用要灵活。

把一个个孤立的财会知识点与审计业务相联系,让我感受到将学习与实践融会贯通的重要。

只有将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有意识地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积累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紧密联系审计业务工作进行分析,将微观、零碎的知识点用系统的方法加以构建整合,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的提高。

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内容复杂,业务技能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
在夯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日益精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体悟此次培训班给予我的各种教益,深入调整知识结构,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更用心、更扎实、更高效地将工作做好,力争成为一名不辱使命的审计人
经过这段时间的手工记账,使我的基础会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提升和验证,并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

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
1、比如自己不够心细,经常看错数字或是遗漏业务,导致核算结果出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2、虽然这十天里,每笔业务的分录都有参考答案,但实际工作中还须自己编制会计分录,在这方面我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今后还得加强练习通过这十天来的会计实训深刻的让体会到会计的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支出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会计工作在企业的日常运转中的重要性,以及会计工作对我们会计从业人员的严格要求。

3、十天的实训让我对“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等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能给我们这些的多的实训课,以便我们能不断地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学好会计这门课,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实训,我们对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强。

同时也要感谢我的母校安信会计学校。

我们这次实训是综合性训练,既是主管会计、审核、出纳,又是其他原始凭证的填制人,克服了分岗实习工作不到位的不完整、不系统现象。

加深理解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所有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相关课程进行综合运用,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熟练掌握了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进了我们对企业实践运作情况的
认识,为我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