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树的基本运算实验
实验三--二叉树的基本运算
实验三二叉树的基本运算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熟练掌握二叉树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2、熟练掌握二叉树的各种遍历算法。
二、实验内容1、问题描述建立一棵二叉树,试编程实现二叉树的如下基本操作:(1). 按先序序列构造一棵二叉链表表示的二叉树T;(2). 对这棵二叉树进行遍历:先序、中序、后序以及层次遍历,分别输出结点的遍历序列;(3). 求二叉树的深度/结点数目/叶结点数目;(选做)(4). 将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左右子树交换位置。
(选做)2、基本要求从键盘接受输入(先序),以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建立二叉树(以先序来建立)。
3、测试数据如输入:abc00de0g00f000(其中ф表示空格字符)则输出结果为:先序:a->b->c->d->e->g->f中序:a->b->c->d->e->g->f后序:a->b->c->d->e->g->f三、程序代码#include<malloc.h>#include<iostream.h>#define OK 1#define ERROR -1typedef char TElemType;int i;typedef struct BiTNode{TElemType data;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BiTNode,*BiTree;int CreateBiTree(BiTree&T) //创建二叉树{char a;cin>>a;if(a=='0') T=NULL;else{if(!(T=(BiTNode*)malloc(sizeof(BiTNode)))) {return ERROR;}T->data=a;CreateBiTree(T->lchild);CreateBiTree(T->rchild);}return OK;}int PreOrderTraverse(BiTree&T) //先序遍历二叉树{if(T){//cout<<"此为先序遍历"<<endl;cout<<T->data<<"->";if(PreOrderTraverse(T->lchild))if(PreOrderTraverse(T->rchild))return OK;return ERROR;}else return OK;}int InOrderTraverse(BiTree&T) //中序遍历二叉树{if(T){//cout<<"此为中序遍历"<<endl;if(InOrderTraverse(T->lchild)){cout<<T->data<<"->";if(InOrderTraverse(T->rchild))return OK;}return ERROR;}else return OK;}int PostOrderTraverse(BiTree&T) //后序遍历二叉树{if(T){//cout<<"此为后序遍历"<<endl;if (PostOrderTraverse(T->lchild))if(PostOrderTraverse(T->rchild)){cout<<T->data<<"->";i++;return (OK);}return (ERROR);}elsereturn (OK);}int CountDepth(BiTree&T) //计算二叉树的深度{if(T==NULL){return 0;}else{int depl=CountDepth(T->lchild);int depr=CountDepth(T->lchild);if(depl>depr){return depl+1;}else{return depr+1;}}}void main() //主函数{BiTree T;cout<<"请输入二叉树节点的值以创建树"<<endl;CreateBiTree(T);cout<<"此为先序遍历";PreOrderTraverse(T);cout<<"end"<<endl;cout<<"此为中序遍历";InOrderTraverse(T);cout<<"end"<<endl;cout<<"此为后序遍历";PostOrderTraverse(T);cout<<"end"<<endl<<"此树节点数是"<<i<<endl<<"此树深度是"<<CountDepth(T)<<endl;}四、调试结果及运行界面:五、实验心得通过这次程序上机实验让我认识到了以前还不太了解的二叉树的性质和作用,这次实验的的确确的加深了我对它的理解。
实验六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实验日期实验成绩1、实验目的:1. 掌握二叉树链表的结构和二叉树的建立过程2. 掌握用递归方法实现二叉树遍历的操作2、实验内容:1、编写一个程序实现二叉树的各种运算,并完成如下功能:(1)输出二叉树b;(b为下图所示的二叉树)(2)输出H节点的左、右孩子节点值;(3)输出二叉树b的深度;(4)输出二叉树b的节点个数;(5)输出二叉树b的叶子节点个数;(6)释放二叉树b。
2、编写一个程序,实现二叉树的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的各种递归算法。
并以第1题图所示的二叉树b给出求解结果。
3、核心算法或代码片段:代码一:#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define MaxSize 100typedef char ElemType;typedef struct node{ElemType data;//数据元素struct node *lchild;//指向左孩子struct node *rchild;//指向右孩子} BTNode;void CreateBTNode(BTNode *&b, char *str);void DispBTNode(BTNode *b);BTNode *FindNode(BTNode *b, ElemType x);BTNode *LchildNode(BTNode *p);BTNode *RchildNode(BTNode *p);int BTNodeDepth(BTNode *b);int Nodes(BTNode *b);int LeafNodes(BTNode *b);void DestroyBTNode(BTNode *&b);void CreateBTNode(BTNode *&b, char *str)//由str串创建二叉链{BTNode *St[MaxSize], *p = NULL;int top = -1, k, j = 0;char ch;b = NULL;//建立的二叉树初始时为空ch = str[j];while (ch != '\0')//str未扫描完时循环{switch (ch){case '(':top++; St[top] = p; k = 1; break;//为左节点case ')':top--; break;case ',':k = 2; break; //为右节点default:p = (BTNode *)malloc(sizeof(BTNode));p->data = ch; p->lchild = p->rchild = NULL;if (b == NULL) //p指向二叉树的根节点b = p;else //已建立二叉树根节点{switch (k){case 1:St[top]->lchild = p; break;case 2:St[top]->rchild = p; break;}}}j++;ch = str[j];}}void DispBTNode(BTNode *b)//以括号表示法输出二叉树{if (b != NULL){printf("%c", b->data);if (b->lchild != NULL || b->rchild != NULL){printf("(");DispBTNode(b->lchild);if (b->rchild != NULL) printf(",");DispBTNode(b->rchild);printf(")");}}}BTNode *FindNode(BTNode *b, ElemType x)//返回data域为x的节点指针{BTNode *p;if (b == NULL)return NULL;else if (b->data == x)return b;else{p = FindNode(b->lchild, x);if (p != NULL)return p;elsereturn FindNode(b->rchild, x);}}BTNode *LchildNode(BTNode *p)//返回*p节点的左孩子节点指针{return p->lchild;}BTNode *RchildNode(BTNode *p)//返回*p节点的右孩子节点指针{return p->rchild;}int BTNodeDepth(BTNode *b)//求二叉树b的深度{int lchilddep, rchilddep;if (b == NULL)return(0); //空树的高度为0 else{lchilddep = BTNodeDepth(b->lchild);//求左子树的高度为lchilddeprchilddep = BTNodeDepth(b->rchild);//求右子树的高度为rchilddepreturn (lchilddep>rchilddep) ? (lchilddep + 1) : (rchilddep + 1);}}int Nodes(BTNode *b)//求二叉树b的节点个数{int num1, num2;if (b == NULL)return 0;else if (b->lchild == NULL && b->rchild == NULL)return 1;else{num1 = Nodes(b->lchild);num2 = Nodes(b->rchild);return (num1 + num2 + 1);}}int LeafNodes(BTNode *b)//求二叉树b的叶子节点个数{int num1, num2;if (b == NULL)return 0;else if (b->lchild == NULL && b->rchild == NULL)return 1;else{num1 = LeafNodes(b->lchild);num2 = LeafNodes(b->rchild);return (num1 + num2);}}void DestroyBTNode(BTNode *&b) //摧毁树{if (b != NULL){DestroyBTNode(b->lchild);DestroyBTNode(b->rchild);free(b);}}int main(){BTNode *b, *p, *lp, *rp;;CreateBTNode(b, "A(B(D,E(H(J,K(L,M(,N))))),C(F,G(,I)))");printf("二叉树的基本运算如下:\n");printf(" (1)输出二叉树:"); DispBTNode(b); printf("\n");printf(" (2)H节点:");p = FindNode(b, 'H');if (p != NULL){lp = LchildNode(p);if (lp != NULL)printf("左孩子为%c ", lp->data);elseprintf("无左孩子");rp = RchildNode(p);if (rp != NULL)printf("右孩子为%c", rp->data);elseprintf("无右孩子");}printf("\n");printf(" (3)二叉树b的深度:%d\n", BTNodeDepth(b));printf(" (4)二叉树b的节点个数:%d\n", Nodes(b));printf(" (5)二叉树b的叶子节点个数:%d\n", LeafNodes(b));printf(" (6)释放二叉树b\n");DestroyBTNode(b);return 0;}代码二:#include<iostream>#define maxsize 50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node{private:char data;node* lchild;node* rchild;public:void createnode(node *&,char *);//先序遍历void fnode(node* b){if(b!=NULL){cout << b->data ;fnode(b->lchild);fnode(b->rchild);}}//中序遍历void mnode(node* b){if(b!=NULL){mnode(b->lchild);cout << b->data ;mnode(b->rchild);}}//后序遍历void lnode(node* b){if(b!=NULL){lnode(b->lchild);lnode(b->rchild);cout << b->data ;}}void fnode1(node *);void mnode1(node *);void lnode1(node *);void all(node *);};void node::createnode(node* &b,char* a) {node *st[maxsize],*p;int top=-1,k,j=0;char ch;b=NULL;ch=a[j];while(ch!='\0'){switch(ch){case '(':top++;st[top]=p;k=1;break;case ')':top--;break;case ',':k=2;break;default:p=new node;p->data=ch;p->lchild=p->rchild=NULL;if(b==NULL){b=p;}else{switch(k){case 1:st[top]->lchild=p;break;case 2:st[top]->rchild=p;break;}}}j++;ch=a[j];}}int main(){node *b;char a[]="A(B(D,E(H(J,K(L,M(,N))),)),C(F,G(,I)))";b->createnode(b,a);cout << "递归先序编历:";b->fnode(b);cout << endl ;cout << "递归中序编历:";b->mnode(b);cout << endl ;cout << "递归后序编历:";b->lnode(b);cout << endl ;cout << endl ;}一:二:总结体会:在第一个实验对树的操作,利用树广义表的表示法输入一个str,对str进行遍历,通过对括号和字母的判断创建二叉树CreateBTNode(),输出二叉树DispBTNode()同样采用广义表表示法,在找寻某一结点的左右孩子结点首先FindNode()对是否存在左右孩子,由于该二叉树存储采用的二叉链表所以通过指针指向输出左右孩子,在输出二叉树DispBTNode(),找左右孩子FindNode(),计算深度BTNodeDepth(),计算结点数Nodes(),都采用了函数的递归,都是利用左右孩子指针进行操作,进行对整个数的遍历。
二叉树的各种基本操作实验报告范文
二叉树的各种基本操作实验报告范文a.输入完全二叉树的先序序列,用#代表虚结点(空指针),如ABD###CE##F##建立二叉树,实现先序、中序和后序以及按层次遍历序列。
b.求所有叶子及结点总数。
掌握二叉树的存储实现;掌握二叉树的遍历思想;掌握二叉树的常见算法的程序实现。
实目项型验项二叉树的操作目类综合型完成时间2022-11-2实验目的及要求掌握二叉树的存储实现;掌握二叉树的遍历思想;掌握二叉树的常见算法的程序实现。
(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步骤、绘图、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实验过程】实验步骤、绘图、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实验内容:实验内容:a.输入完全二叉树的先序序列,用#代表虚结点(空指针)如ABD###CE##F##建,立二叉树,实现先序、中序和后序以及按层次遍历序列。
b.求所有叶子及结点总数。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include<tdio.h>#include<tdlib.h>#defineMA某10#defineSTACK_INIT_SIZE40//存储空间初始分配量#defineSTACKINCREMENT10//存储空间分配增量typedeftructBiTNode{chardata;tructBiTNode某lchild;tructBiTNode某rchild;}BiTNode,某BiTree;//将BiTree定义为指向二叉链表结点结构的指针类型BiTNode某bt;typedeftruct{BiTree某bae;inttop;inttackize;}SqStack;typedeftruct{BiTree某bae;a.输入完全二叉树的先序序列,用#代表虚结点(空指针),如ABD###CE##F##建立二叉树,实现先序、中序和后序以及按层次遍历序列。
b.求所有叶子及结点总数。
掌握二叉树的存储实现;掌握二叉树的遍历思想;掌握二叉树的常见算法的程序实现。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实验日期 2012-12-26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技术实验指导教师设备编号 401实验内容二叉树的基本操作一实验题目实现二叉树的基本操作的代码实现二实验目的1、掌握二叉树的基本特性2、掌握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的递归遍历算法3、通过求二叉树的深度、度为2的结点数和叶子结点数等算法三实习要求(1)认真阅读书上给出的算法(2)编写程序并独立调试四、给出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ADT BinaryTree{//数据对象D: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关系R:// 若D=Φ,则R=Φ,称BinaryTree为空二叉树;// 若D?Φ,则R={H},H是如下二元关系;// (1)在D中存在惟一的称为根的数据元素root,它在关系H下无前驱; // (2)若D-{root}?Φ,则存在D-{root}={D1,Dr},且D1?Dr =Φ; // (3)若D1?Φ,则D1中存在惟一的元素x1,<root,x1>?H,且存在D1上的关系H1 ?H;若Dr?Φ,则Dr中存在惟一的元素xr,<root,xr>?H,且存在上的关系Hr ?H;H={<root,x1>,<root,xr>,H1,Hr};// (4)(D1,{H1})是一棵符合本定义的二叉树,称为根的左子树;(Dr,{Hr})是一棵符合本定义的二叉树,称为根的右子树。
//基本操作:CreateBiTree( &T, definition ) // 初始条件:definition给出二叉树T的定义。
// 操作结果:按definiton构造二叉树T。
BiTreeDepth( T )// 初始条件:二叉树T存在。
// 操作结果:返回T的深度。
PreOrderTraverse( T, visit() ) // 初始条件:二叉树T存在,Visit是对结点操作的应用函数。
实验2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实验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
掌握二叉树的结构特性,以及存储结构的特点。
掌握在链式存储结构上实现二叉树的基本操作的编程技术。
掌握用指针类型描述,访问和处理二叉树的运算。
二、实验准备
硬件:一台微机
软件:操作系统和Microsoft VC++ 6.0
三、实验内容
1、编写算法实现完全二叉树的性质5
设对一完全二叉树(含有15个结点个数)有如下说明:
int bt[16],i;/* 结点编号从1开始*/
任意给定结点i,验证关于完全二叉树的性质,即i的两个子结点为2*i和2*i+1,i的双亲结点为i/2。
2、编写算法实现二叉树三种遍历
(1)功能
建立二叉树,并进行遍历。
(2)输入要求
使用按数组标号法输入的方法构造二叉链表即构造二叉树。
二叉树结点中的数据为字符型,输入元素序号与值顺序为1A,2B,3C,4D,6F, 7G , 输入的两个数据都为0时,结束输入。
(3)测试数据
用三种递归方法输出遍历结果。
概要设计:
模块划分为5个,即(1)用数组表示输入法构造二叉链表,即编写建立二叉树的函数create (2)递归先序、中序、后序遍历3个模块;
(3)主函数。
调用create函数,建立一颗二叉树;然后分别调用先序、中序、后序遍历函数,将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序列输出到屏幕上。
四、实验要求
1.用C完成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并上机调试通过。
2.撰写实验报告,提供实验结果和数据。
五、程序实现
写出每个操作的算法(操作过程)
六、程序运行情况
写出输入数据及运行结果
1。
二叉树的各种基本运算的实现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各种基本运算的实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为了深入学习二叉树的各种基本运算,通过操作实现二叉树的建立、存储、查找、删除、遍历等各种基本运算操作。
二、实验内容
1、构造一个二叉树。
我们首先用一定的节点来构建一棵二叉树,包括节点的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2、实现查找二叉树中的节点。
在查找二叉树中的节点时,我们根据二叉树的特点,从根节点开始查找,根据要查找的节点的值与根节点的值的大小的关系,来决定接下来查找的方向,直到找到要查找的节点为止。
3、实现删除二叉树中的节点。
在删除二叉树节点时,我们要做的是找到要删除节点的父节点,然后让父节点的链接指向要删除节点的子节点,有可能要删除节点有一个子节点,有可能有两个极点,有可能没有子节点,我们要根据每种情况进行处理,来保持二叉树的结构不变。
4、对二叉树进行遍历操作。
二叉树的遍历有多种方法,本实验使用的是先序遍历。
首先从根节点出发,根据先序遍历的顺序,先访问左子树,然后再访问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三、实验步骤
1、构建二叉树:
我们用一个数组代表要构建的二叉树,第一项为根节点,第二项和第三项是根节点的子节点。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二叉树基本操作
二叉树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二叉树基本操作实验目的1.熟悉二叉树结点的结构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2.掌握二叉树每种操作的具体实现;3.学会利用递归方法编写对二叉树这种递归数据结构进行处理的算法;4.在二叉树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掌握对二叉树的一些其它操作的具体实现方法;5.掌握构造哈夫曼树以及哈夫曼编码的方法。
实验内容编制一个演示二叉树创建、遍历、计算等操作的程序。
问题描述用数据结构相关知识,实现二叉树的定义和操作。
该程序包括二叉树结构类型以及对二叉树操作的具体的函数定义(包括:初始化二叉树、清空二叉树、检查二叉树是否为空、遍历二叉树(先序、后序、中序、层次)、求二叉树的深度、求二叉树所有节点数)。
问题分析该实验是基于C语言和数据结构知识基础的对二叉树的基本操作的检验,无需设计复杂的算法,程序语句也相对简单。
因此,我直接按要求定义了对二叉树操作的具体函数,并于主函数中实现对应的功能调用,其中,功能选择靠switch语句实现。
实验步骤1.需求分析本演示程序用VC++编写,完成二叉树的生成、遍历、计算等基本操作。
①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以字符(其中‘#’表示虚节点)的形式输入,以创建二叉树;在输入二叉树节点前,必须先确定该序列能正确创建二叉树。
②输出的形式:在所有三种操作中都显示操作是否正确以及操作后二叉树的内容。
③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完成二叉树的生成、遍历(包括先序、后序、中序、层次四种方式)、计算等基本操作。
④测试数据:创建操作中依次输入a,b,d,#,g,#,#,#,c,e,#,#,f,#,#生成一个二叉树。
2.概要设计1)为了实现上述程序功能,需要定义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ADT BitTree {数据对象:由一个根节点和两个互不相交的左右子树构成数据关系:结点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及层次结构基本操作:Void BinTreeInit(BitTree *T)初始条件:无操作结果:初始化一棵二叉树Void BinTreeCreat(BitTree *T)初始条件:二叉树T已存在操作结果:按先序次序创建一棵二叉树2)本程序包含7个函数:①主函数main() ②初始化二叉树函数BinTreeInit() ③建立一棵二叉树函数BinTreeCreat() ④先序遍历函数PreOrderTraverse() ⑤中序遍历函数InOrderTraverse()⑥后序遍历函数PostOrderTraverse()⑦层次遍历函数LevelOrderTraverse()⑧求二叉树深度函数Countlevel()⑨检验空树函数BinTreeEmpty()⑩求节点数函数 Countnode()函数说明#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typedef char Datatype;typedef struct NodeType{Datatype data;struct NodeType *lchild;struct NodeType *rchild;}BiTNode;typedef BiTNode * BinTree;//初始化二叉树。
实验三 二叉树基本运算以及遍历
实验三二叉树基本运算以及遍历一实验目的:了解树的逻辑和存储特点,掌握二叉树的建立,以及前中后序遍历的理论思想和运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建立一棵二叉树,添加树中结点的元素,对该二叉树进行前、中、后序遍历,并打印遍历结果三实验原理:二叉树(Binary Tree)是个有限元素的集合,该集合或者为空、或者由一个称为根(root)的元素及两个不相交的、被分别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二叉树组成。
当集合为空时,称该二叉树为空二叉树。
在二叉树中,一个元素也称作一个结点。
二叉树是有序的,即若将其左、右子树颠倒,就成为另一棵不同的二叉树。
即使树中结点只有一棵子树,也要区分它是左子树还是右子树。
即用链来指示着元素的与rchild分别存放指向左孩子和右孩子的指针,当左孩子或右孩子不存在时,相应指针域值为空。
二叉树的建立:1 建立根结点。
2 若左子树不空则建左子树。
3 若右子树不空则建右子树。
二叉树的前序遍历1 访问根结点;2 先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3 先序遍历根结点的右子树。
二叉树的中序遍历1 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2 访问根结点;3 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右子树。
二叉树的后序遍历1后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2后序遍历根结点的右子树。
3访问根结点;四实验步骤1 进入Turbo C2.0,新建一个文件。
2 输入程序,程序要求使用子函数进行组织。
3 将源程序保存到指定文件夹“D:\学生姓名”。
4 按F9调试,纠正语法错误。
5按Ctrl+F9运行,调试逻辑错误。
6 按Alt+F5查看结果。
五、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与思考题:1 如果需要对树中的数据进行查询修改,应该如何实现?先找到需要修改的数据的位置,再让对其赋值。
2对各个功能模块采用独立编制子函数,增强程序的可执行性、可移植性和可读性。
增加情报信息量,对实际应用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周全,对非法情形要提出适当的处理方案。
3 深入了解树的逻辑结构,重点掌握递归方法的原理和实现,在确定递归终点条件的时候应特别小心,避免产生死循环。
数据结构实验三——二叉树基本操作及运算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实验报告实验题目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及运算一、需要分析问题描述:实现二叉树(包括二叉排序树)的建立,并实现先序、中序、后序和按层次遍历,计算叶子结点数、树的深度、树的宽度,求树的非空子孙结点个数、度为2的结点数目、度为2的结点数目,以及二叉树常用运算。
问题分析:二叉树树型结构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对它的熟练掌握是学习数据结构的基本要求。
由于二叉树的定义本身就是一种递归定义,所以二叉树的一些基本操作也可采用递归调用的方法。
处理本问题,我觉得应该:1、建立二叉树;2、通过递归方法来遍历(先序、中序和后序)二叉树;3、通过队列应用来实现对二叉树的层次遍历;4、借用递归方法对二叉树进行一些基本操作,如:求叶子数、树的深度宽度等;5、运用广义表对二叉树进行广义表形式的打印。
算法规定:输入形式:为了方便操作,规定二叉树的元素类型都为字符型,允许各种字符类型的输入,没有元素的结点以空格输入表示,并且本实验是以先序顺序输入的。
输出形式:通过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方法对树的各字符型元素进行遍历打印,再以广义表形式进行打印。
对二叉树的一些运算结果以整型输出。
程序功能:实现对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层次遍历。
计算叶子结点数、树的深度、树的宽度,求树的非空子孙结点个数、度为2的结点数目、度为2的结点数目。
对二叉树的某个元素进行查找,对二叉树的某个结点进行删除。
测试数据:输入一:ABC□□DE□G□□F□□□(以□表示空格),查找5,删除E预测结果:先序遍历ABCDEGF中序遍历CBEGDFA后序遍历CGEFDBA层次遍历ABCDEFG广义表打印A(B(C,D(E(,G),F)))叶子数3 深度5 宽度2 非空子孙数6 度为2的数目2 度为1的数目2查找5,成功,查找的元素为E删除E后,以广义表形式打印A(B(C,D(,F)))输入二:ABD□□EH□□□CF□G□□□(以□表示空格),查找10,删除B预测结果:先序遍历ABDEHCFG中序遍历DBHEAGFC后序遍历DHEBGFCA层次遍历ABCDEFHG广义表打印A(B(D,E(H)),C(F(,G)))叶子数3 深度4 宽度3 非空子孙数7 度为2的数目2 度为1的数目3查找10,失败。
二叉树实验报告
二叉树实验报告1. 引言二叉树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二叉树的理解和实现,加深对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本报告将介绍二叉树的定义、基本操作以及实验过程中的设计和实现。
2. 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是一个有序树,其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树的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被称为二叉树的左子树和右子树。
3.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3.1 二叉树的创建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定义一个二叉树的节点结构来创建一个二叉树。
节点结构包含一个数据域和左右指针,用于指向左右子节点。
创建二叉树的过程可以通过递归或者迭代的方式来完成。
3.2 二叉树的插入和删除二叉树的插入操作是将新节点插入到树中的合适位置。
插入时需要考虑保持二叉树的有序性。
删除操作是将指定节点从树中删除,并保持二叉树的有序性。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递归或者循环的方式实现这些操作。
3.3 二叉树的遍历二叉树的遍历是指按照某种次序访问二叉树的所有节点。
常见的遍历方式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前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按照左孩子-右孩子的顺序递归遍历左右子树。
中序遍历按照左孩子-根节点-右孩子的顺序递归遍历左右子树。
后序遍历按照左孩子-右孩子-根节点的顺序递归遍历左右子树。
3.4 二叉树的查找查找操作是指在二叉树中查找指定的值。
可以通过递归或者循环的方式实现二叉树的查找操作。
基本思路是从根节点开始,通过比较节点的值和目标值的大小关系,逐步向左子树或者右子树进行查找,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者遍历到叶子节点。
4. 实验设计和实现在本实验中,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Python语言的二叉树类。
具体实现包括二叉树的创建、插入、删除、遍历和查找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运用了递归和迭代的方法实现了这些操作,并进行了测试和验证。
4.1 二叉树类的设计我们将二叉树的节点设计为一个类,其中包括数据域和左右子节点的指针。
另外,我们设计了一个二叉树类,包含了二叉树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与实现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与实现实验报告二叉树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本实验将介绍二叉树的基本操作与实现,并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
一、引言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状结构,每个节点至多有两个子节点。
二叉树有许多重要的特性,如平衡二叉树、二叉树等,应用广泛。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介绍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和实现。
二、实验目的1.掌握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熟悉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插入、删除、遍历等;3.学会使用编程语言实现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二叉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插入、删除、遍历等;3.使用编程语言实现二叉树的基本操作;4.测试和验证二叉树的基本操作的正确性。
四、实验步骤1.二叉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二叉树是一种树状结构,每个节点至多有两个子节点。
二叉树的每个节点包含一个数据项和指向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指针。
二叉树的特性有很多,如完全二叉树、平衡二叉树、二叉树等。
2.二叉树的基本操作(1)创建二叉树:可以通过手动输入节点数据来创建二叉树,也可以通过读取文件中的数据来创建二叉树。
(2)插入节点:在指定位置插入一个新节点。
(3)删除节点:删除指定位置的节点。
(4)遍历二叉树:有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三种遍历方式。
3.使用编程语言实现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实现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可以使用编程语言来完成。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二叉树的结构体,包含节点数据和指向左右子树的指针。
然后根据具体的需求,实现相应的操作函数。
4.测试和验证二叉树的基本操作的正确性在完成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后,我们可以编写测试代码来验证操作的正确性。
通过创建二叉树,并进行插入、删除和遍历操作,观察输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完成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后,我们可以进行测试和验证。
通过输出二叉树的遍历结果,比对预期结果来判断操作是否正确。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二叉树的结构和特性,如是否满足平衡二叉树或二叉树的条件。
二叉排序树的基本运算实验报告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七-----二叉排序树的基本运算班级:电信0901学号:0703090106姓名:蒋玮珂实验七二叉排序树的基本运算(1)实验题目:编写一个程序,实现二叉排序树运算,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主程序完成如下功能(1)由指定集合创建一棵二叉排序树bt,并以括号表示法输出(2)判断bt是否是一棵二叉树(3)采用非递归方法查找指定关键字的结点,并输出查找路径(2)实验目的:1、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数据类型描述及特点。
2、掌握二叉排序树的存储结构的建立算法。
3、掌握二叉排序树的基本运算的实现,例如:查找,排序等。
(3)调试通过并正确执行给定功能要求的实验代码#include "stdafx.h"#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 <string.h>typedef int KeyType;int Count=0;typedef struct tnode{KeyType key;struct tnode *lchild,*rchild;}BSTNode;//定义二叉排序树BSTNode *BSTSearch(BSTNode *bt,KeyType k)//非递归查找算法{BSTNode *p=bt;while (p!=NULL && p->key!=k){if (k<p->key)p=p->lchild; //沿左子树查找elsep=p->rchild; //沿右子树查找}return(p);}BSTNode *SearchBST(BSTNode *bt,KeyType k,FILE *fp2){BSTNode *p=bt;int flag=0;while (p!=NULL)//二叉排序树不为空{if(p->key==k)//查找成功{ fprintf(fp2,"%d",p->key);flag=1;break;}if(k<p->key)//查找不成功,到下一层继续查找{ fprintf(fp2,"%d",p->key);fputs("-->",fp2);p=p->lchild;}//查找左子树else{ fprintf(fp2,"%d",p->key);fputs("-->",fp2);p=p->rchild;}//查找右子树}if(flag==0){ fputs("找不到值为k的结点:\n",fp2);p=NULL;}return p;}int InsertBST(BSTNode *&bt,KeyType k)//插入算法{BSTNode *f,*p=bt;while (p!=NULL){if (p->key==k)return(0);f=p;//查找过程中,f指向*p的父结点if (p->key>k)p=p->lchild;//在左子树中查找elsep=p->rchild;//在右子树中查找}p=new BSTNode;//建立新结点p->key=k;p->lchild=p->rchild=NULL;if (bt==NULL) //原树为空时,*p作为根结点插入bt=p;else if (k<f->key)f->lchild=p; //插入*p作为*f的左孩子elsef->rchild=p; //插入*p作为*f的右孩子return(1);}void CreateBST(BSTNode *&bt,KeyType str[],int n)//二叉树的生成算法{bt=NULL; //设置二叉排序树的初态为空int i=0;while (i<n){InsertBST(bt,str[i]); //将关键字str[i]插入二叉排序树bt中i++;}}void inorder(BSTNode *t,int b[])//中序遍历{if(t!=0){inorder(t->lchild,b);b[Count++]=t->key;inorder(t->rchild,b);}}void BSTdisp(BSTNode *bt,FILE *fp2){if(bt!=NULL){ fprintf(fp2,"%d",bt->key);if(bt->lchild !=NULL||bt->rchild !=NULL){ putc('(',fp2);BSTdisp(bt->lchild,fp2);if(bt->rchild !=NULL)putc(',',fp2);BSTdisp(bt->rchild,fp2);putc(')',fp2);}}}void main(){int n,k,b[100],a[200];bool flag=false;BSTNode *bt=NULL;FILE *fp,*fp1,*fp2,*fp3;fp=fopen("number.txt","r");//读入元素个数nfscanf(fp,"%d",&n);fp1=fopen("data.txt","r");//读入结点数据for(int i=0;i<n;i++)fscanf(fp1,"%d",&a[i]);fp2=fopen("outcome.txt","w");//写入程序结果CreateBST(bt,a,n);fputs("括号表示法输出BT如下:\n",fp2);BSTdisp(bt,fp2);fprintf(fp2,"\n");inorder(bt,b);for(i=0;i<Count-1;i++){ if(b[i]>b[i+1])flag=true;}if(flag)fputs("该二叉树不是二叉排序树!\n",fp2);elsefputs("该二叉树是二叉排序树!\n",fp2);fp3=fopen("datafind.txt","r");//读入要查找的元素k fscanf(fp3,"%d",&k);fprintf(fp2,"非递归查找路径如下:\n");SearchBST(bt,k,fp2);fclose(fp);fclose(fp1);fclose(fp2);fclose(fp3);}(4)实验结果截图。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实验报告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引言: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组成,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遍历、插入和删除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来深入了解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一、创建二叉树创建二叉树是二叉树操作中的第一步。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递归算法来创建二叉树。
递归算法是一种重要的算法思想,通过将问题划分为更小的子问题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在创建二叉树时,我们首先创建根节点,然后递归地创建左子树和右子树。
二、遍历二叉树遍历二叉树是对二叉树中的每个节点进行访问的过程。
常见的遍历方式有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前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中序遍历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后序遍历先递归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三、插入节点插入节点是向二叉树中添加新节点的操作。
插入节点的过程需要遵循二叉树的特性,即左子节点的值小于父节点的值,右子节点的值大于父节点的值。
在插入节点时,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将新节点插入到正确的位置上。
四、删除节点删除节点是从二叉树中移除节点的操作。
删除节点的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考虑多种情况。
如果要删除的节点是叶子节点,直接删除即可。
如果要删除的节点只有一个子节点,将其子节点连接到父节点上。
如果要删除的节点有两个子节点,我们需要找到其后继节点或前驱节点来替代被删除的节点。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创建二叉树的递归算法能够正确地创建出符合要求的二叉树。
遍历二叉树的算法能够按照指定的顺序遍历每个节点。
插入节点和删除节点的操作也能够正确地修改二叉树的结构。
讨论与总结:二叉树的基本操作是数据结构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和应用其他数据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二叉树的创建、遍历、插入和删除等操作,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实验
图(1)
图表1
else if(a==4)
{
printf("层序遍历:");
howmuch(T,2);
}
else if(a==5)
{
printf("总节点数:");
howmuch(T,0);
}
else if(a==6)
{
printf("总叶子数:");
howmuch(T,1);
}
else if(a==7)
{
printf("树的深度:");
二 概要设计
功能实现
1.int CreatBiTree(BiTree &T)用递归的方法先序建立二叉树, 并用链表储存该二叉树
2.int PreTravel(BiTree &T)前序遍历
3.intMidTravel(BiTree &T)中序遍历
4.intPostTravel(BiTree &T)后序遍历
实验三 二叉树的基本运算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二叉树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2、熟练掌握二叉树的各种遍历算法。
二、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
建立一棵二叉树,试编程实现二叉树的如下基本操作:
1. 按先序序列构造一棵二叉链表表示的二叉树T;
2. 对这棵二叉树进行遍历:先序、中序、后序以及层次遍历,分别输出结点的遍历序列;
5.int Depth(BiTree &T) //计算树的深度
6.inthowmuch(BiTree T,int h)采用树节点指针数组,用于存放遍历到的元素地址,如果有左孩子,存入地址,j加一 ,否则没操作,通过访问数组输出层次遍历的结果。k计算叶子数,j为总节点。
二叉树的操作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叉树的操作
引言:
二叉树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数据结构之一,它不仅在算法设计与分析中被广泛应用,而且也在计算机系统和软件工程领域被广泛使用。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和实现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包括二叉树的建立、遍历、查找和删除等。
实验过程:
1. 二叉树的建立
2. 二叉树的遍历
3. 二叉树的查找
4. 二叉树的删除
实验结果:
1. 建立一颗二叉树,根节点为A,左子树B,右子树C,B的左子树D,右子树E,C的左子树F,右子树G。
结构如下:
A
/ \
B C
/ \ / \
D E F G
2. 对上述二叉树先进行中序遍历:DBEAFCG,再进行前序遍历:ABDECFG,最后进行后序遍历:DEBFGCA。
3. 在上述二叉树中查找元素G,并输出其父节点元素C。
4. 删除上述二叉树中的元素F,再对其进行中序遍历,结果为DBEACG。
结论: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二叉树的基本操作方法,对于理解和分析算法、编写系统和软件工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二叉树操作的复杂性和局限性,这需要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考虑和综合利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和作用。
二叉树实验报告总结(共10篇)
二叉树实验报告总结(共10篇)二叉树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算法与数据结构专业学号姓名实验日期算法与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二叉树的结构特点及有关概念,掌握二叉树建立的基本算法2.了解二叉树遍历的概念,掌握遍历二叉的算法3.进一步掌握树的结构及非线性特点,递归特点和动态性。
二、实验内容二叉树的实现和运算三、实验要求1.用C++/C完成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并上机调试通过。
2.撰写实验报告,提供实验结果和数据。
3.分析算法,并简要给出算法设计小结和心得。
四、算法步骤用户以三元组形式输入二叉树的结点元素及其位置关系,建立二叉树,并打印输出该二叉树。
用户输入选择结点,程序调用BiTNode* Find Node(char tag, BiTNode* node)函数,返回子树的根结点,然后调用BiTreeDepth(BiTree T)函数,求出子树的深度,并输出该值。
3.用户可以选择是否继续执行程序,若继续,则输入1,否则输入0,结束程序。
五、主程序代码:int main(void){BiTree T;TElemType e1;char node; // node为用户选择输入的结点//int b,choose; // b为以选定结点为子树的深度,choose为实现多次选择输入的标志//BiTNode* a; // a为选定结点为子树的根结点//choose=1; // 多次选择的标志,当choose为1时运行程序,为0时结束程序// InitBiTree(T);printf(构造空二叉树后,树空否?%d(1:是0:否), 树的深度=%d\n,BiTreeEmpty(T),BiTreeDepth(T));e1 = Root(T);if(e1 != Nil)#ifdef CHARprintf(二叉树的根为: %c\n,e1);#endif#ifdef INTprintf(二叉树的根为: %d\n,e1);#endifelseprintf(树空,无根\n); //三元组构建二叉树striile(x!=end){AddNode(T, x[0], x[1], x[2]);GetUserWord(x);} //输出树PrintTreeLevel( T );//以三元组形式输入任意二叉树(以大写字母表示结点),求以任意一选定结点为子树的深度。
二叉树实验
二叉树实验1 实验目的1、熟悉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结构;2、掌握构造二叉树的方法;3、加深对二叉树前序、中序、后序遍历的理解。
2 需求分析2.1 任务1功能:void PreOrder(BTNode *bt) 先序遍历约束条件:沿用源代码中链表结构体。
输入要求:输入一个二叉树链表。
输出要求:若是二叉树链表不为空则对二叉树链表进行先序遍历。
2.2 任务2功能:void InOrder(BTNode *bt) 中序遍历。
约束条件:沿用源代码中链表结构体。
输入要求:输入一个二叉树链表。
输出要求:若是二叉树链表不为空则对二叉树链表进行中序遍历。
2.3 任务3功能:void PostOrder(BTNode *bt) 后序遍历。
约束条件:沿用源代码中链表结构体。
输入要求:输入一个二叉树链表。
输出要求:若是二叉树链表不为空则对二叉树链表进行后序遍历。
2.4 任务4功能:int HeightBTree(BTNode *bt) 求二叉树的深度。
约束条件:沿用源代码中链表结构体。
输入要求:输入一个二叉树链表。
输出要求:若是二叉树链表为空则返回0,若二叉树链表不为空则统计出该二叉树的深度,然后返回该值。
2.5 任务5功能:void DisplayBTree(BTNode * bt,int i) 输出二叉树第i层的所有节点。
约束条件:沿用源代码中链表结构体。
输入要求:输入一个二叉树链表。
输出要求:若输入的i小于1,或者二叉树链表为空则直接返回,若二叉树链表不为空且i值符合要求,则打印i层所有的节点。
3概要设计3.1任务1void PreOrder(BTNode *bt)该函数首先进行条件判断if (bt != NULL)。
如果节点不为空,则执行后续的遍历操作。
如果节点为空,则不执行任何操作。
之后执行线序遍历:先打印当前节点的数据printf("%c", bt->data),然后递归调用先序遍历函数来处理左子树PreOrder(bt->lchild),然后递归调用先序遍历函数来处理右子树PreOrder(bt->rchild)。
实验报告二叉树求叶子结点数目
实验报告二叉树求叶子结点数目实验目的:1.理解二叉树的概念和基本操作。
2.学会使用递归算法实现对二叉树的遍历和操作。
实验内容:给定一个二叉树,求其叶子结点的数目。
实验原理:二叉树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其所有节点的度不超过2、对于二叉树的遍历,有三种常见的方式: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其中,前序遍历是先访问根节点,然后依次访问左子树和右子树;中序遍历是先访问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访问右子树;后序遍历是先访问左子树,然后访问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根据二叉树的定义,叶子结点即没有子节点的节点,可以通过递归的方式遍历二叉树来求解叶子结点的数目。
具体操作如下:1. 创建一个变量count,用于记录叶子结点的数目,初始值为0。
2.若当前节点为空,则返回0。
3. 若当前节点没有左子树和右子树,则说明当前节点是叶子结点,count加14. 若当前节点有左子树,则递归调用函数求解左子树的叶子结点数目,并将结果加到count上。
5. 若当前节点有右子树,则递归调用函数求解右子树的叶子结点数目,并将结果加到count上。
6. 返回count作为结果。
实验步骤:1.创建一个二叉树的类,包括节点类和二叉树类,定义根节点和相关操作方法。
2. 在二叉树类中定义一个递归函数countLeafNodes,用于求解叶子结点的数目。
3. 在countLeafNodes函数中实现上述的递归算法。
4.在主函数中创建一个二叉树对象,并插入一些节点。
5. 调用countLeafNodes函数,输出叶子结点的数目。
实验结果:经过测试,结果正确。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理解了二叉树的概念和基本操作,并学会了使用递归算法实现对二叉树的遍历和操作。
特别是通过实现统计叶子结点数目的功能,我对递归算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正确地进行前序遍历,并正确判断叶子结点。
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同学的讨论,我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
二叉树的各种基本运算的实现实验报告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四--二叉树的各种基本运算的实现班级:电信0901学号:0703090106姓名:蒋玮珂实验四二叉树的各种基本运算的实现(1)实验题目:编写一个程序,实现二叉树的各种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主程序完成如下功能:(1)创建二叉树btree(2)求出二叉树btree的树高(3)中序遍历二叉树btree(4)统计二叉树btree的叶结点数(5)输出二叉树btree的所有叶结点(2)实验目的:(1)掌握二叉树的递归操作与运算;(2)加深对二叉树的建立,先序中序遍历方法以及树高的理解与应用(3)调试通过并正确执行给定功能要求的实验代码#include "stdafx.h"#include <fstream.h>struct bitree{char data;bitree *lchild;bitree *rchild;};bitree *createtree(char a[],char b[],int l1,int h1,int l2,int h2) {btree *root;int i,lhigh,rhigh;root=(btree*)malloc(sizeof(btree));root->data=a[l1];if(i=h1,(b[i]!=(root->data)),i++){lhigh=i-h1;rhigh=h2-i;if(lhigh)root->lchild=createtree(a,b,l1+1,l1+lhigh,h1,h1+lhigh-1);elseroot->lchild=NULL;if(rhigh)root->rchild=createtree(a,b,l2-rhigh+1,l2,h2-rhigh+1,h2);elseroot->rchild=NULL;}return root;}int treehigh(bitree *q)if(q==NULL)return 0;else{int lhigh,rhigh;lhigh=treehigh(q->lchild);rhigh=treehigh(q->rchild);if(lhigh>=rhigh)return lhigh+1;elsereturn rhigh+1;}}void inorder(bitree *q){j=0;if(q!=NULL){inorder(q->lchild,str1+(++j));*(str1+j)=q->data;inorder(q->rchild,str1+(++j));}}int countleaf(bitree *q, int count,int flag,char *str2) {k=0;if(q==0)return NULL;else if (q->lchild==NULL &&q->rchild==NULL){count ++;while (flag)*(str2+(k++))=q->data;return count;}else{countleaf(q->lchild ,count,flag,str2+(++k));countleaf(q->rchild ,count,flag,str2+(++k));if(!flag)return count;elsereturn NULL;}}void main()bitree *q;int high,flag,n=0,i=0;char x,y;ifstream infile("e:\\ProgramFiles\\MSDev98\\MyProjects\\jwk\\infile.txt");ofstream outfile("e:\\ProgramFiles\\MSDev98\\MyProjects\\jwk\\outfile.txt");char a[20],b[20],str2[20],str1[20];while(infile.get(x)){infile>>x;a[i++]=x;n++;}i=0;while(infile.get(y)){infile>>y;b[i++]=y;}q=createtree(a,b,1,n,1,n);high=treehigh(q);outfile<<"The height of the bitree is:"<<high<<endl;outfile<<"The sequence of the bitree by the way of inorder:"<<endl; inorder(q,str1);i=0;while(str1[i])outfile<<str1[i++];count=0;flag=0;count=countleaf(q,count,flag,str2);cout<<"The number of the leaves is:"<<endl<<count<<endl;flag=1;cout<<"The leaves of the bitree is:"<<endl;i=0;while(str2[i])outfile<<str2[i++];infile.close();outfile.close();}(4)实验结果截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验
报
告
课程数据结构教程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号
姓名
实验项目数1
2014年05月
说明:
1.实验预习:通过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点、实验方法、
步骤以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对设计性实验要事先设计实验方案;根据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实验过程:实际采用的实验方法、步骤、操作过程或实验设计方案(设计型实验)
的描述。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可任选其中一种或两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1)文字表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语言客观
(2)图表或图形表示: 利用表格、坐标图、绘画或利用记录仪器描绘出的曲线图,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形象、直观。
3.数据分析、实验结论
(1)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包括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2)不能因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或理论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原始数据和伪造实验结果。
如果实验失败,应找出原因及今后应注意的事项。
4. 任课老师可结合学科和专业课程特点,对实验报告内容作科学合理的调整。
5.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将本门课程所有实验报告装订成册,任课教师负责收齐交实验室存档
实验七(实验项目序号)
数据结构教程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