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测量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等平面图形及其性质。

2.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3. 图形与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与测量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讲解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通过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测量- 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等-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2.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难点: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推荐一些趣味性、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完整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完整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复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沟通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根据相关信息设计方案。

能力目标:能利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复习难点:公式的具体应用。

复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到现在为止,关于图形我们学过了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把图形的一些知识做一个复习与整理。

教师板书课题:图形的复习与整理二、回顾与交流(一)提出问题引发分类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呀你能对学过的这些图形分分类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完善并板书出图形的分类,剥离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关系提问:我们先复习平面图形。

那对于这些平面图形你又有哪些了解呀那这样吧,你可以结合这几个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伙伴商量商量,建议大家做好相应的记录。

如果有困难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

课件出示:(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我们学过哪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变化吗(3)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4)关于平行四边形,你知道些什么(5)圆与上面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圆有哪些特点反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想法(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提问1: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中有“平行”和“垂直”的现象吗(教师适时在学生作品上板书,形成网络)提问2: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你还有什么补充吗重点监控:三角形按角分类、三边关系及内角和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关系圆是曲线图形(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教师适时完善板书,形成网络。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结构化教学初探——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例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结构化教学初探——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例

教师应把每节课的知识置于数学知识的整体体系中,从整体的视角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下的结构化教学,应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单元知识内容,建构单元教学框架,并以大任务统领的方式整体设计学习活动。

《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结构化一、“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内容变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两部分内容整合到“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下。

该主题包括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长度的测量,以及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新增的尺规作图相关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经历用直尺和圆规将三角形的三条边画到一条直线上的过程,直观感受三角形的周长;经历基于给定线段用直尺和圆规画三角形的过程,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增加这部分内容意在让学生直接接触图形的形状,通过动手操作把脑海中的图形具象化。

例如,在周长的测量中进行尺规作图,旨在把图形的周长转化为线段,让学生在作图中经历把数学问题抽象为测量中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把握图形周长概念的本质。

把周长转化为线段,比让学生理解“围成封闭图形的边的长度”更加直观,且需要想象的参与,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量感。

从整体的视角去思考“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的结构化教学,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还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图形,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但也正由于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大多来自生活,他们对图形的本质、图形的计算、图形之间的联系等内容缺少数学上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相关概念时,常常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的重视不足,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生活经验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

而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又更加强调图形计算中的方法和技巧,导致学生进行图形的相关计算时过于依赖公式,缺乏对图形本质及各图形之间关系的理解。

《基于核心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大单元教学设计设计简介一、课标学习2022版新课标中对于课程实施的建议提出了五点,其中第二点要求是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注重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那就要求我们先找准单元核心概念,基于核心概念和关键内容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利用数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以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最终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一致性、阶段性、整体性要求。

二、教材分析(一)单元分析多边形的面积是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一学习主题,在新课标中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课程内容是这么要求的:图形测量的重点是确定图形的大小,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基于度量单位理解图形长度、角度、周长、面积、体积。

在推导一些常见图形周长、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度量方法,逐步形成量感和推理意识。

具体到图形的面积,我们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面积大小2.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过程3.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意义4.基于面积单位理解面积大小5.推导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度量方法我们对整个小学阶段有关图形面积的内容作了如下梳理:二年级下册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年级下册基于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学生认识了常见的面积单位,会用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经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年级下册认识了多边形,侧重图形边、角、高的研究,为后续面积的研究做铺垫。

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基于前面学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度量的方法,有了初步的面积单位累加的经验,所以本单元的进阶点在于通过不同的转化方法,将新图形的面积转化成学过图形的面积,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此过程中,侧重转化思想的运用。

面积的度量需要经历三个阶段:1.面积单位的累加2.利用方格纸等工具计数面积单位3.抽象建模公式计算面积我们可以看出本单元在度量方法上的重点是利用工具计量面积单位到抽象建模公式计算面积的阶段。

图形的测量与计算教案

图形的测量与计算教案

图形的测量与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面图形名称和性质;能够准确地画出各种平面图形。

2、能够使用尺规作图,按照要求画出各种特殊图形。

3、通过实例学习,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图形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验:在讲解基本知识时,加入实现操作,使学生通过操作去体会掌握。

2、自主实验:通过自主实验去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合作探究:适当安排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并掌握知识。

4、归纳总结: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让他们逐渐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图形的认识1、平面图形的定义和分类平面图形指平面上的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等。

2、特殊平面图形的认识① 正方形:四个内角均为90度,具有等边和等角的特点。

② 长方形:有两组相等的对边。

③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④ 圆形:平面上所有与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第二部分:图形的作图1、尺规作图① 作一条给定线段的平分线② 作一个一般三角形的外接圆③ 作正五边形2、图形的绘制通过板书展示画图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平面上绘制各种图形。

第三部分:图形的计算1、周长的计算方法周长是指图形各边的长度之和。

例如:矩形的周长为2×(长+宽),三角形的周长为三边之和。

2、面积的计算方法面积是指图形围成的平面内的部分。

例如:矩形的面积为长×宽,三角形的面积为底×高÷2,圆的面积为πr²。

3、综合练习通过实例进行练习,包括各种平面图形的计算。

四、教学建议1、在讲解基础知识时,结合实例,让学生能够在操作中体味掌握。

2、适当安排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在交流中掌握图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

3、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并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图形思维能力。

4、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思考,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本课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各平面图形的特点、关系。

通过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角的认识,常见的角;三角形,四边形与圆,呈现出平面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或多1.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2.注意及时总结,用集合图进行梳理。

三、教学内容:复习直线、射线、线段和角四、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角的分类、性质、量角和画角。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联系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六、教学难点: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1.线段、射线、直线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

说一说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线区别:线段:两个端点,可度量。

射线:一个端点,不可度量。

直线:无端点,不可度量。

三线联系:射线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直线的性质:(1)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并画图表示。

明确:从直线外一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最短。

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的位置。

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

(1)什么是角?(2)我们学习了哪几种角?按照角的度数从小到大排列。

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至于两边的相互位置关系有关。

锐角: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直角:等于90度的角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平角:180度的角周角:360度的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画角或量角时注意: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设计(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涉县明德小学宋海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使学生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意义。

3、使学生巩固角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

4、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构建图形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及区别。

2、角的意义及分类。

3、平行和相交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是谁呢?——孔子。

他对复习提出了什么要求呢?——“温故而知新”。

导出新课:这节课就用这种方法进行复习。

板书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二)回顾整理,构建联系。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刚才同学们都能积极讨论,仔细思考。

现在我们共同来复习这些知识,好吗?1、整理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学生操作:过点A沿水平方向画一条直线,说直线的特征。

(板书:直线)师问:这条直线上有多少个像A点这样的点(无数个)学生操作:在直线上找出任意一点B。

师问:现在你还能找出其他类型的线吗?指导生说线段特征、射线特征。

(板书:射线、线段)并引导学生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操作:量出线段AB的长度(一生演示)。

2、整理角的知识过A点任意画出另一条直线,用L1、L2标注。

引导观察:你现在还能找出线之外的图形吗?让生说说角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板书:角)并引导比较角1和角2的大小关系。

(角1和角2相等)师问:你能找出另一组大小相同的角吗(角3和角4)师引导学生比较角1和角3的大小。

人教六下第六单元《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六下第六单元《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六下第六单元《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种角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导入】教师: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

这节课先复习线与角及平面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平面图形的分类。

【归纳整理】1.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课件出示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①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教书板书:②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予以板书:③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予以板书。

④组织学生做教材第86页第2题第(Ⅰ)小题。

指名学生回答,订正。

2.复习角。

课件展示问题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②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所画出的长短没有联系。

(4)组织学生练习:教材第86页“做一做”。

(5)指名学生汇报,订正。

3.复习三角形、四边形、圆。

课件出示问题3: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和四边形?圆有什么特点?①学生分组议一议,相互交流。

②学生汇报。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教师指名学生说出每种图形的特征。

六年级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3)》教学设计

六年级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3)》教学设计

六年级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3)》教学设计
【复习回顾】
立体图形的认识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第4题的一组图形,让学生
观察。

2.指名学生说说各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3.指名学生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的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用课件逐一显示字母所表
示的名称。

4.上面的图形能分类吗?可以怎样分?依据的标准
是什么?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每个面都是平面都有一个曲面
教师注意板书。

5.长方体与正方体。

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
教师:长方体与正方体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归纳整理吗?
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动手写一写,并互相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下表:
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教师:上面我们比较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那么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相互交流。

并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圆柱和圆锥。

教师: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说一说吗?。

《测量作业设计方案》

《测量作业设计方案》

《测量》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测量》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稳固测量相关知识,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测量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应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细致性,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设计一份测量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进行实地测量,例如测量房间的面积、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地面的面积等。

2. 作业要求:学生需要准备好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量角器等,按照任务要求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和过程。

3. 作业流程:a. 学生收到作业任务后,阅读任务要求并准备好测量工具。

b. 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对象,进行实地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c. 学生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解答相关问题,并书写实验报告。

d. 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老师进行批改和评判。

四、评判方式1. 完成情况评判: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评判其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是否按要求进行测量、是否记录准确等。

2. 数据分析评判:评判学生对测量结果的数据分析能力,包括对数据的处理和诠释是否正确合理。

3. 报告撰写评判:评判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能力,包括报告结构是否清晰、文字表达是否准确等。

4. 其他评判:综合思量学生在实地测量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操作技能等。

五、作业反馈与改进1. 反馈方式:老师可以通过批改实验报告、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反馈,指出其在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判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作业设计方案,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有效性。

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稳固测量相关知识,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作业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教材将“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两部分内容整合起来进行复习,“图形与变换”与“图形与位置”两部分则单列复习。

本单元通过问题情境,联系实际或联系数学实例,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

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在“用”的过程中,促使对本学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

巩固掌握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

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

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基础性作业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少12.5平方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用一副三角板能拼成()度的角。

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2厘米,下底是20厘米,高是30厘米,用两个这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一个正方体木块,从顶点上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后,表面积(),体积()。

用五块同样大小的木板(长都是5分米,宽都是3分米)制作成一个长方体木箱,每个面只许用一块木板(不许拼接),这个木箱的体积最大是多少?锯下来的废料是多少平方分米?发展性作业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各一个,将圆柱容器内装满水后,再倒入圆锥容器内,当圆柱容器的水全部倒光时,结果溢出36.2这升。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二)》主要包括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比例尺的应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总复习,旨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数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周长、面积、体积等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比例尺的应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比例尺的应用。

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比例尺的应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案例分析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尺子、圆规等测量工具,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涉县明德小学宋海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与直线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使学生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意义。

3、使学生巩固角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与画指定大小的角。

4、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构建图形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及区别。

2、角的意义及分类。

3、平行与相交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谈话:同学们,您们知道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就是谁呢?——孔子。

她对复习提出了什么要求呢?——“温故而知新”。

导出新课:这节课就用这种方法进行复习。

板书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二)回顾整理,构建联系。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1)、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区别?(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刚才同学们都能积极讨论,仔细思考。

现在我们共同来复习这些知识,好不?1、整理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学生操作:过点A沿水平方向画一条直线,说直线的特征。

(板书:直线)师问:这条直线上有多少个像A点这样的点?(无数个)学生操作:在直线上找出任意一点B。

师问:现在您还能找出其她类型的线不?指导生说线段特征、射线特征。

(板书:射线、线段)并引导学生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操作:量出线段AB的长度(一生演示)。

2、整理角的知识过A点任意画出另一条直线,用L1、L2标注。

引导观察:您现在还能找出线之外的图形不?让生说说角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板书:角)并引导比较角1与角2的大小关系。

(角1与角2相等)师问:您能找出另一组大小相同的角不?(角3与角4)师引导学生比较角1与角3的大小。

师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手势演示)师引导学生比较角1与角3的大小,您还有什么发现?并说出锐角、钝角的特征。

小学数学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优秀教学设计

课 题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课 型 复习课 课时分配 1 第 1 课时 项 目 内 容 修改栏 教学 目 标 知 识 能 力 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过 程 方 法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图形与测量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教具(课件)准 备课件教 学 流 程 评论或修改 教 学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一、回顾与交流1、立体图形的特点。

请学生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

过程要求:学生完成表格 互相补充 教 学 环 节(1)我们已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回顾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3)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并引导学生从图形的面、棱、顶点等方面来描述其特点(出示立体图形配合说明)。

(4)与同学交流。

(5)教师提供表格,帮助整理。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① 几个面? ② 面与面的大小关系;③ 面的形状棱顶点表面学生谈收获积体积结合表中内容,说一说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2. 观察物体。

(1)出示立体图形。

问: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画图配合说明。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从侧面看到的形状:(2)出示立体图形。

利用方格纸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过程要求:①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独立画图。

② 与同学交流。

③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④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⑤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独立画图。

⑥ 与同学交流。

教师巡视,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十九的第10、11、12题。

三、小结:圆柱 圆锥底面侧面高表面积体积通过观察物体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后作业练习十九13--16板书设计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立体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让学生多次重复的方式来强调提醒学生,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重视。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第一章:图形的认识1.1 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1.2 教学内容:介绍基本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讲解图形的特征:边、角、对称性等。

1.3 教学活动: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窗户等。

绘制不同种类的图形,并标出其边和角。

进行图形对称性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测量长度2.1 学习目标: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能够进行长度的比较和转换。

2.2 教学内容:介绍尺子和直尺的使用方法。

讲解长度的单位:厘米、米、千米等。

介绍长度转换的方法。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如测量课本、桌子等。

绘制长度比较的图表,进行长度转换的练习。

进行长度测量的小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章:测量面积3.1 学习目标:学会使用平方厘米和平方米测量图形的面积。

能够进行面积的比较和转换。

3.2 教学内容:介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的定义和用途。

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介绍面积转换的方法。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面积测量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的地面、桌子等。

绘制面积比较的图表,进行面积转换的练习。

进行面积测量的小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图形的变换4.1 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平移、旋转、翻转等。

能够运用图形变换方法创作有趣的图形图案。

4.2 教学内容:介绍图形变换方法:平移、旋转、翻转等。

讲解图形变换的规律和特点。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图形变换的实践活动,如平移、旋转、翻转等。

创作有趣的图形图案,进行展示和分享。

进行图形变换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图形的组合5.1 学习目标:学会组合不同的基本图形,创造出新的图形。

能够分析和描述图形组合的特点和规律。

5.2 教学内容:介绍图形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讲解图形组合的特点和规律。

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图形组合的实践活动,如组合三角形、四边形等。

核心素养【设计思路】《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人教)-1

核心素养【设计思路】《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人教)-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模式介绍:
核心素养下的培养是需要正确的教学模式作为载体的,对于以往的课堂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转型。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是利用设计好的核心问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激发和推动学生主体活动、能整合教材中内容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

在这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为主线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在教师的策划、指导和支持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发现、提出与解决,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构建新知。

老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和学生共同为问题的解决,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培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课程环节:
讲什么——为何讲——怎么讲——讲怎样
设计思路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角、垂直和平行,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特征,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立体图形的特征、物体的三视图和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等有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整理复习。

教学开始,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以课本主题图引入新课;教学中,通过多处实例,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在展示与交流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相关知识了解,让学生在复习中有发现、有提升,也获得了新授课般的新鲜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设计一、数与代数部分。

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作业类型一:基础练习。

- 题目:计算下列算式。

- 34 + 25 =.- 56 - 18 =.- 27+36 - 19 =.- 目的:让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 指导:对于加法,要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对于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不够减时从十位借一当十。

- 作业类型二:解决问题。

- 题目:小明有32颗糖果,小红比小明多15颗,他们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目的:培养学生运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理解数量关系。

- 指导:先求出小红的糖果数(32 + 15 = 47颗),再求两人糖果总数(32+47 = 79颗)。

2. 表内乘法(一)- 作业类型一:背诵与书写。

- 题目:背诵乘法口诀表中的1 - 5的乘法口诀,并默写一遍。

- 目的:让学生牢记乘法口诀,这是进行乘法计算的基础。

- 指导: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背诵,如按顺序背、对口令背等。

默写时注意书写规范。

- 作业类型二:应用练习。

- 题目:- 3×4表示()个()相加,结果是()。

- 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2,积是()。

- 每盘有3个苹果,4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乘法算式解答)- 目的: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能够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指导:对于乘法意义的题目,要让学生明白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二、图形与几何部分。

1. 长度单位。

- 作业类型一:单位换算。

- 题目:- 5米 = ()厘米。

- 300厘米 = ()米。

- 目的:让学生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 = 100厘米。

- 指导: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进率。

- 作业类型二:测量与比较。

- 题目:用直尺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单位:厘米),并比较长短。

- 铅笔的长度()- 橡皮的长度()- 目的:培养学生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以及比较长度大小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作业设计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火眼金睛。

①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②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③一个半圆的周长就是这个圆周长的一半。

…………………………()
3、对号入座。

(选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①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A. 5
B. 12.5
C. 25
D. 50
②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A. 2
B. 4
C.8
4、解决问题:
①李大伯家用55米长的竹篱笆在一块靠墙的空地上围了一个花圃(如图),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计算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5、动脑筋:
在一张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剩下的纸片周长是多少?
6、机动题:
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8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增加208平方厘米。

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