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对李白的解读历程——兼论李杜友谊
李白朋友杜甫的故事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两位伟大诗人,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成为了千古佳话。
以下是关于李白和杜甫的故事:李白和杜甫的友谊始于一次偶然的相遇。
据史书记载,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而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
两人年龄相差较大,但因为对诗歌的共同爱好而成为了好友。
李白性格豪放,喜欢喝酒和交朋友。
他在一次旅途中结识了杜甫,当时两人都还年轻,对诗歌充满了热情和憧憬。
杜甫对李白的才华非常钦佩,向他请教诗歌创作的技巧和心得。
李白则对杜甫的勤奋和才华也赞赏有加,两人因此成为了忘年之交。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李白和杜甫经常相互拜访,一起探讨诗歌创作的问题。
李白曾为杜甫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而杜甫也为李白写下了不少感人的诗篇。
他们的诗歌作品相互辉映,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璀璨明珠。
除了在诗歌创作上的相互支持和鼓励之外,李白和杜甫还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
有一次,李白因为官场失意而心情沮丧,生活陷入困境。
杜甫得知后,想方设法筹集了一些钱物,帮助李白度过了难关。
还有一次,李白生病了,杜甫闻讯后立即赶去看望,为他送去了药品和营养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白和杜甫的友谊也经历了一些波折。
公元744年,李白被朝廷赐金放还,离开了长安。
他四处漫游,而杜甫则留在了长安。
虽然两人不能经常见面,但他们的友谊并没有因此而中断。
他们通过书信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在后来的岁月里,李白和杜甫都经历了不少磨难和挫折。
他们的生活境遇各不相同,但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彼此的友谊始终没有改变。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和杜甫也因为战乱而失去了联系。
直到公元759年,两人在四川相遇,重逢的喜悦溢于言表。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李白和杜甫再次分开生活。
他们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但他们的友谊和对诗歌的热爱始终没有改变。
公元762年,李白去世,享年61岁。
杜甫得知后非常悲痛,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篇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李白和杜甫的友谊虽然短暂,但他们的友谊和对诗歌的热爱却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杜甫与李白的友情
杜甫与李白的友情杜甫是一个十分重视友情的人。
且看他写李白诗吧:“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写出了他一生对李白才华的深相惜重。
其言出由衷,读来实在感人。
后人每好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来规范杜甫与李白的艺术风格,且每以为杜诗出自学力之沉积,而李白出自天才之纵放,这种说法只是太过于看重二者的相异加以区别,乃至后来有李杜优劣之议论。
于是,李白只被塑造成“青春李白”,杜甫便成了“沉郁杜甫”。
即便有稍微近情的一些说法,兼好二人的,也仅仅是指出李杜各自的特色优点,谓其不分轩轾而已。
这样的两个诗人,在有些人眼中,似乎即使不至于相轻,也应该是相互排斥的,少有人提到他们在天宝三载和四载之间的一段交游。
虽然两个天才诗人在他们各自偃蹇漂泊的生命中毕竟交错的那么一些日子,但一面之晤,相期相约,其深情笃挚,可以想见。
“梦魂南北昧平生,邂逅相逢意已倾”,这种属于豪杰的情感自古即为人称道,况且发生在李杜身上,千载之下,犹令人倾慕。
杜甫初赠李白诗于洛阳:“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这一年,杜甫年三十三,正是年富力强,壮志满怀的时候。
李白四十岁,正自天宝元年为玄宗招致京师,是年不合,被赐金还山,其仕途进取、安济苍生的宏愿实际上已是断了,时势如此,已逼得他不得不退,故不久即受了道箓。
正是在这一进一退的分际,两人相遇于洛阳城,仿佛曾有过夙因似的亲切。
这短暂的相聚,知己却是一生。
凡世人之结交,除了因功名利禄等外在因素而着意接纳的以外,可托为知己,双方必定有共赏的性情才慧等特点作为基础。
杜甫与李白,尽管一个时已名扬四海,一个刚刚形成自己的诗歌风格,但锥处囊中,锋锐自现,自有掩抑不住的才士风神气质在。
这种天才的相互吸引无疑当列为首要因素。
如果说杜甫和李白在洛阳的一见倾心,最初只是因为彼此倾慕才华的话,那么,二人后来一路的互相追随,同游梁宋,情如兄弟,几无龃龉,却必然还要寻求更为深层的原因。
李白虽然向来以游仙访道自我标榜,却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修道人,即使在他受了道箓之后;而杜甫虽然是一个真儒者,却绝不是世所塑造的那个一味沉郁,少了一份自然天真性灵之气的“儒腐”。
伟大的友情——杜甫怀李白诗解析
生动。
是 与 楚 国地 方 文 化 紧 密 相关 的 。 《 歌 》 巫 术 祭 歌 , 楚 地 九 是 是 “ 巫术 , 淫祀”《 书・ 理志》 的文化习俗 的反映。《 信 重 (汉 地 ) 九 歌》 的基 本 情 节 是 “ 神 恋爱 ”3 往 往 以 人 神 恋 爱 的 成 功 来 象 人 [, _ 征 祭 祀 的成 功 , 而人 神 交 接 的艰 难 , 使 《 歌 》 满 了悲 剧 色 又 九 充 彩 : 草 作 为 献祭 或 巫 神 取 悦 对 方 的饰 物 , 表层 意 义上 是 一 香 在 种 追 求 爱 情 的象 征 ,而 它 的 内 核 又 暗示 着 宗 教 的诸 种 情 境 ; 《 九歌 》 然 描 述 的是 人 神 之 间 的 事 , 中 自然 就 假 想 了许 多 既 其
终 于 不 能 成 行 。 两 次 远 逝 中 都 有 十 分 壮 丽 的场 景 。 看 这 这 试
李白和杜甫的友谊故事
李白和杜甫的友谊故事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文坛上著名的诗人,他们之间的友谊也闻名于世。
据传说,李白年轻时就读于洛阳的国子监,那时候杜甫也在那里。
两人相识之后,就开始了一段不朽的友谊。
李白和杜甫的性格截然不同,李白豁达洒脱,杜甫则沉郁忧愁。
但正因为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两人的交往更加深入。
他们常常一起游历名山大川,吟咏诗歌。
李白和杜甫在写作上互相切磋,相互鼓励。
他们的友谊也常常体现在诗作中。
杜甫曾写下了一首《赠李白》的诗,诗中赞美了李白的才华和风度。
而李白也曾写下了一首《赠杜甫》的诗,表达了对杜甫的敬意和感慨。
这些诗歌不仅是两人的友谊见证,也成为了中华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然而,两人的友谊并非没有争端。
有一次,李白在某场比赛中败给了杜甫。
本来应该恭喜杜甫胜利,但李白却因为输了而情绪低落,甚至对杜甫产生了些微的怨恨。
但是当杜甫主动找来安慰之后,李白才恍然大悟自己的错误,二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更加稳固。
李白和杜甫的友谊历经风雨,却始终没有变化。
他们用诗歌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他们的友谊,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情谊的珍贵遗产。
- 1 -。
杜甫对李白的解读历程_兼论李杜友谊
社会科学研究 2006141 杜甫对李白的解读历程———兼论李杜友谊刘明华 吴增辉 〔摘要〕 李杜同游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李白对杜甫的思想与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杜分手之后,二人交往主要表现为杜甫通过诗歌创作怀念李白,本质上则是杜甫对李白进行解读。
这一解读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二人初逢洛阳、共游齐鲁时杜甫对李白从激情的崇拜到冷静的反思、规劝;二是困居长安时期杜甫在求仕的屈辱中逐渐感悟到了李白自由人格之可贵;三是乱世飘泊时期,杜甫日渐贴近李白的心灵,在心灵的共振中自觉在人格上追随李白。
杜甫对李白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二人人生经历的趋同过程,杜甫经历了与李白相似的人生,最终完成了对李白完整而深刻的解读。
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李杜友谊及杜甫的心灵历程可以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 杜甫;李白;李杜友谊 〔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6)04-0179-05〔作者简介〕刘明华,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增辉,西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重庆 400715。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双子星座”〔1〕,李杜之间的交往历来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李杜于天宝三载(744年)洛阳初逢,天宝四载分手,终生再未谋面。
此间二人曾有梁宋之游和齐鲁之游,并互有酬赠,李白有《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二首,均作于天宝四载。
杜甫则有作于天宝三载的《赠李白》,作于天宝四载的《赠李白》、《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二人分手后,杜甫陆续作诗怀念李白,包括提及李白者共计十二首,而据传世文本,李白并无一诗回赠。
据此,人们对李杜关系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本文感兴趣的问题在于,两人分手后,杜甫一直没有停止对李白的怀念,始终关注着李白的命运,直到李白去世前一年的上元二年(761年),杜甫还写了怀念李白的最后一首诗《不见》。
对李白的怀念几乎贯穿了杜甫的后半生,这才是格外值得研究的。
谈李白、杜甫的友谊和天才的寂寞——从杜甫《赠李白》诗说起
谈李白、杜甫的友谊和天才的寂寞——从杜甫《赠李白》诗说起谈李白、杜甫的友谊和天才的寂寞——从杜甫《赠李白》诗说起杜甫和李白,两位伟大的唐代诗人,他们的友谊与才华一直是文坛的传世佳话。
他们之间的交往如何形成并延续下来?两位天才诗人又是如何面对艺术与生活中的寂寞?通过分析杜甫的《赠李白》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他们的友谊及天才的寂寞。
杜甫的《赠李白》诗以其激扬激昂的词句描绘了杜甫对李白的赞叹之情。
诗中提及李白“豪华烂漫如锦衣,霍如猛虎过涧溪”,形容了李白那奔放豪情和独特的才华。
而杜甫以“岂无天地,哀唉一人”的句子表现出自己对李白天才的崇拜。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李白的称道,同时也是杜甫对李白以及自己的探究和思考,可以说是自述。
两位诗人的友谊可以追溯到他们都在长安的时候。
据史书记载,当时杜甫二十几岁,李白已经四十岁左右,两人年龄相差颇大,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的交往。
杜甫对李白的赞美之词中透露出对李白人格魅力的羡慕和敬佩,而李白也对年轻的杜甫表示出支持和鼓励。
尽管杜甫对李白持有如此高度的评价,但在李白逝世后的《赠李白》中,杜甫却表达出了对李白人生道路的怀疑和担忧。
他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用两位诗人的友谊为表达,显得更加深刻。
杜甫对李白天才的崇拜也伴随着对天才的寂寞和孤独之感,正如他在诗中写道:“谁谓坤轴易,直是人阑辔”,表达出了对李白天赋如此出众,但却频频陷入政治、生活困境的惋惜和无奈。
杜甫的友情与李白的才华交相辉映,他们的友谊也成为当时文坛中的佳话,然而,他们对于天才所带来的孤独与寂寞却是不可忽视的。
李白的个性豪放、奔放,常常让他不受重视并引来争议。
而杜甫有着敏感细腻的性格,更加容易感受到天才的寂寞。
两位诗人在相互欣赏和赞美的同时,也从彼此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无奈。
这种天才的寂寞常常伴随着优秀的艺术家。
当李白在酒后对饮太液池时,写下著名的《将进酒》诗,与酒馆里的陌生人同乐,他透露出了对友谊和人类情感的渴望。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野史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野史李白与杜甫,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诗人,他们之间的友谊堪称传世佳话。
他们的友谊既是文学上的互相借鉴,也是生活中的相互扶持。
本文将从李白与杜甫的初识、文学交流以及友谊的持续深化等方面,探讨这段伟大的友谊野史。
一、初识与相互欣赏相传,李白和杜甫初次相识是在长安时期。
当时李白已是广受赞誉的诗人,而杜甫则是人称“诗圣”的著名作家。
据说,有一天李白偶然遇到正在逛书肆的杜甫,两人瞬间被对方的才华和魅力所吸引,于是展开了一场深入的交谈。
彼此敬佩的情感涌现,正是这一次偶遇,拉开了他们交往的序幕。
二、文学交流的坚持李白与杜甫在文学上互相交流,互为启发和学习的对象。
李白擅长豪放的诗风,杜甫则以写实主义的风格闻名。
在他们的交往过程中,他们互相借鉴彼此的优点,并试图将这些优点融入自己的写作中。
这种彼此切磋的精神不仅促进了他们个人诗歌水平的提高,也为中国古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诗歌方面,李白与杜甫常常互相赠诗。
据史书记载,他们之间的赠诗有数十首之多。
在这些赠诗中,他们用诗歌表达了对彼此才华的惊叹和对友谊的珍视。
例如,李白曾写道:“诗人杜甫英,独步长安城。
谁能夺吾材,天与酒中酩。
”而杜甫也以豪迈而感激的语气回赠:“乘兴而至此,共君千万言。
故交如草木,何变应无天。
”三、友谊的持续深化李白与杜甫的友谊并不仅仅停留在文学交流的层面上,他们在生活中也是彼此的坚实支持。
当杜甫因为一系列的困厄遭遇时,李白始终不离不弃,给予了他无尽的鼓励与支持。
李白在他的诗作中表达了对杜甫的支持:“我愿与诗仙,共度封王中。
”相反,当李白被逐出长安并游历各地时,杜甫也给予了他诗意的慰藉。
杜甫在他的诗中描绘了李白的追求自由和不服输的精神,为他鼓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远。
”他们的友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不仅在彼此最困难的时刻给予支持,也在彼此取得成就时共同分享喜悦。
这种真挚的友谊成为他们一生中的宝贵财富,也为后世传颂。
不太对等的友情——谈李白和杜甫之交
不太对等的友情——谈李白和杜甫之交安徽省濉溪初级中学任明新熟悉唐代文学的人都知道,唐代是一个气象恢弘的诗歌王朝,其中很多诗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被传为千古佳话。
其中最为后人们所称道的是两位光耀千古的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结下的深厚情谊,让人为之赞叹和感动。
但是很多人却不太知道,两位大诗人的友情是不太对等的友情,细读表现他们深情厚谊的诗歌你便可以发现这一点。
先说说他们交友的情况。
公元744年(玄宗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在洛阳初次相见,他们一见倾心,亲如兄弟。
当时,他们和高适一起同游梁、宋,论谈诗文。
次年,杜甫到了鲁郡(今山东兖州),李白也从任城赶来相会,他们同行共眠,求仙访道,互相酬唱,友情愈加亲密。
后来,李白赴江东,杜甫回长安,自此以后,没有见面机会。
我们发现,杜甫作为一个比李白小了十一岁的青年诗人,他十分关注李白的行踪和动向,尤为关注李白的命运,他有十五首精彩的诗作写给李白,表现了最为真挚而又动人的情谊。
然而,翻遍李白写给杜甫的诗作,仅仅有三首。
从数量上来看,很不对等,是五比一的比例,友情的天平上出现了极大的不平衡。
这仅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从这些写给对方的诗表达的情意来看,也出现了极大的反差。
我们单看其诗歌题目即可见情谊之一斑,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歌有《赠李白》(其一)、《赠李白》(其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饮中八仙歌》、《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不见》、《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游》、《遣怀》。
这些诗歌从题目看,有的是高度赞赏李白的诗歌天才,有的是表达对好朋友的深情怀念,也有的是为李白的行踪和命运而担忧,为李白的不被重用而愤愤不平,还有的是回忆二人交往共享的美好时光。
这些诗作,渗透了杜甫对亲密知己兄弟般的真情厚谊。
而且有春天怀李白,冬日怀李白,天末怀李白,好像一年四季都在思念着李白。
杜甫评价李白的诗为什么
杜甫评价李白的诗为什么杜甫和李白都是我国著名诗人,李白也是杜甫崇拜的人之一,他曾经怎么评价李白的诗大家知道么?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杜甫对李白的诗的评价,希望大家喜欢!杜甫对李白的诗的评价杜甫对李白诗歌风格的评价。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春日忆李白》)“颇学阴何苦用心” 。
(《解闷十二首其七》)在这里,杜甫评价李白诗的清新风格近似庾信,俊逸风格近似鲍照。
并且一直用心苦苦的学习齐梁诗人阴铿、何逊的诗作。
对这些诗句的理解、评价,历来具有很大争议,也一直为世人所诟病,但我们仍认为,这里肯定是在对李白诗歌作客观的评价,只不过是从诗歌取材方面得出的不同结论。
在这里,杜甫没有将李白誉为“诗仙”或“独一无二”,也没有像韩愈那样认为李白(包括杜甫自己在内)是“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而觉得自己十分渺。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杜甫在评价李白的诗歌风格时是比较客观理性的,他既没有夸大也没有贬低李白诗歌创作,而是就事论事地平实评价。
所以,总上所说,我们认为,李白与杜甫的交往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不是一些人所说的“偶像情结”和“不对等的友谊”。
李白与杜甫的交往情谊探秘据统计,在传世杜甫诗集中,诗题中有李白之名并以咏李白为主的诗共有10首,内容兼及李白的1首,诗题中没有李白之名而在诗中提到他的有4首,正符合宋人洪迈统计的十四五篇之说。
相反,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就比较少了,仅有4篇,其中有一篇还不确定。
因此,仅就数量的多寡而论就引起很多人猜测议论,认为杜甫与李白之间友谊是不平等的,杜甫似乎对李白有偶像情结,故热情有余,而李白却有天才生就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那份狂傲,故其诗中很少提到杜甫,因而也不易推出李白对杜甫的态度到底如何。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以几个方面做一些合理的推测。
首先,我们从二人当时的经济状况来看,李白当时被皇帝“赐金放还”,肯定相当富有,而杜甫当时却是一个“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落魄儒生,并且,李白还一贯瞧不起“白发死章句”的儒生。
从杜甫诗论测李白生平的一些问题
“比如,可以从杜甫诗歌中了解李白的家庭背景,也可以从中获知李白的家庭情况。
杜甫的《赠李见友》里充满了对李白的深情,用细腻的语言勾画出李白的优雅形象,让我们见识到了他家境不错,能够搬来古董玩具娱乐。
另一方面,诸如《梦李白》等诗歌中,描述了李白极具特色的家庭生活,他与梨园幼稚的地方,弥漫着一股乐趣的气息。
这也暗示了李白的父母关爱他,给他带来了童趣的生活,使他得以享受到美好的童年生活。
另一方面,李白的文学修养也可以从杜甫诗歌中体现出来。
李白与杜甫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后人描写李白的诗句是数不胜数,但是杜甫的这首诗尤为经典。
这是李白被放逐后,杜甫思念李白时所做的五言古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的一句。
这对当时李白文笔和诗词在盛唐时期乃至现在影响力的描写也是十分还原。
李白所处的时代,文坛昌盛。
其中跟李白一个时代的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擅长于五言绝句,同一个时代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更是被称为“七绝圣手”。
但只有李白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皆如行云流水,笔底生花,堪称极品,可见李白的才华横溢,超凡卓群。
李白的诗句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风格更是影响了一代人,后世很多文学大家的作品皆受到李白诗句的影响。
宋代苏轼的诗词更是跟李白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唐的韩愈,他以李白和杜甫为尊,在诗歌创造和思想上都有所继承。
众多著名诗人都多多少少的受到李白诗句和风格的影响,李白不仅造就许多著名的诗句,流传千古,更对后来中国的诗人甚至文化造成深刻的影响。
由此可见李白对于后世人们的影响力和诗坛地位。
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首《饮中八仙歌》一共描写了八个著名诗人,李白便是其中一个,这也是杜甫对李白的一个经典的描写。
这第一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要细谈李白的诗词和习惯了。
李白作诗无数,尽收录于《李太白集》,可谓是传世之作,有许多大家所熟知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多为醉酒所作,这是为何?因为李白嗜酒,喝醉了甚至在长安市上的酒家就睡了,而且习以为常,但是喝完酒就能作诗百篇。
李白和杜甫的友情故事
李白和杜甫的友情故事李白和杜甫的友情故事一、当代友情的发展1.很多人都把李白和杜甫看作是五代诗人中最伟大的组合诗人,他们之间的友情也非常传奇。
2.李白与杜甫共同经历了五代文化发展的起起落落,将文学提升到了新高度。
3.李白和杜甫对对方的影响可以从他们的诗歌中看出来,他们的友谊也长存了几百年!4.李杜的哲学思想、乡愁思考也影响了中国广大的群众,也激发了他们追求真理和爱国主义的热情。
二、传说中的友情1.据传说,李白曾在河南中央军阀李宝玉统治下担任过官职,尝尽了仕宦之滋味。
但他从杜甫身上寻求了归属感。
2.据说,在杜甫被政敌抓住服刑之时,李白到北京跪求开释。
这件事把李白和杜甫的友谊推向了最高点。
3.李白曾在《上李邕》中写道“常青翠叶藏白鹤,时值多雨淋萧壑”,也是为了表达他的心理,其实他真心希望杜甫早日回到家乡,共同创作,一起抒发自己的情怀。
4.据说,李白曾向虚词入乡,对杜甫说“人生一世,何不延耆!”,表露出关怀之情,也在表达他们这种深厚的友情。
三、深刻的友谊1.多年以后,杜甫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李白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即使不在一起,两人也从未忘记起自己多年的知交之情,也在写下给对方的诗句。
2.从传说中可以看出,李白对杜甫寄予深厚的友情,他总是努力替杜甫争取政治上的安全,他也想方设法消除杜甫的贫困痛苦,他非常珍惜双方的友情。
3.即使两人立场不同,李杜也是相互理解的,也通过友谊的柔情融进自己的文学作品,因此李白和杜甫的友谊在中国文化上可谓是无量之大。
四、深刻的感情1.李白和杜甫有着深厚的友谊,无论何时,他们都彼此理解和关怀。
2.杜甫曾说:“谁比李白更豪迈,谁比杜甫更慷慨”,他的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李白的深情和思念。
3.李白在送别杜甫的时候,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之情,他几乎所有的伤感都汇聚在这一句“天末同舟久留痕”中,来表达对杜甫的思念之情。
4.当时的气氛非常的悲壮,充满了两人之间深深的友谊和感情,也充分证明,即使前程漫漫,还是会把彼此的祝福送给对方,同行一途!。
浅析李白与杜甫的友谊
浅析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本文已发表。
摘要:李白与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言诗者必提及李杜;两人的友谊也如同彗星相遇,千载难逢,在短暂的相遇中,两人写下了珍贵感人的诗篇,同时也建立了一生的友谊。
关键词:李白杜甫友谊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很多并谈的人物。
这其中,以李白和杜甫为最。
因为李白与杜甫同是中国诗歌史上两位高山仰止的伟大诗人,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千秋佳话。
李白和杜甫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同,又有过一定的交往,因此两个人互赠的诗作就成了研究两人的重要资料。
这篇文章试图探究李白与杜甫诗中与诗外的友谊。
李白与杜甫诗中之谊李白与杜甫初次相遇在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唐明皇赐金放还,由长安来到了东都洛阳,时年四十四岁。
而三十三岁的杜甫自从十年前考试不第后,就一直在外游历,此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生晚辈,正为寻求声名而广泛游历,结交名流,恰好也在这时漫游到了洛阳。
两人一见如故,彼此倾心,同时相遇的还有高适,三人同游梁宋,相与豪饮畋猎。
第二年,李杜二人再次聚会,地点在东鲁,齐郡等地。
这两次相聚总共不会超过三个月时间。
李白于秋末赴江东,杜甫则西去洛阳,从此再没有能够见面。
①根据郭沫若的统计,在杜甫现存诗中,与李白相关的近20首,其中专门寄赠或者怀念李白的有10首:《赠李白》前后两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两首、《天末怀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不见》等。
②这些诗贯穿于两人相识到李白去世的始末,可以说,此后半生,杜甫都在怀念李白,就像怀念他的亲人,感情真挚动人。
李白集中有关杜甫的不多,只留下4首。
这些现存的诗,虽然多少不等,却已经足够证明两个人的倾心相投。
将这些赠诗分分类,可以发现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描写对方的风采,以及对对方的印象的素描性的诗歌。
写这类题赠诗,首先要求双方彼此了解,关系熟稔,甚至可以在诗中嬉戏嘲弄对方而不至于引起反感。
浅论杜甫对李白解读的心路历程
t h e r e s o n a n t p s y c h o l o g y j o u me y o f D u F u a n d L i B a i i n p o e ms , f i r e n d s h i p , a n d p e r s o n a l i t y .
心 灵共 鸣 的过程 。
[ 关 键词 ] 杜 甫 ; 李白; 形 式的 崇拜 ; 境 遇 感悟 ; 精神 契合 ; 诗作 发展 与革 新 [ 中图分 类号 ]I 2 0 6 . 2 [ 文献 标 识码 ] A [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5 0 0 4( 2 0 1 5 ) 0 4 . 0 0 4 8 . 0 3
On t h e J o u r n e y o f Li Ba i ’ S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f r o m Du F u
HE Li l i
( D i n g x i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 D i n g x i 7 4 3 0 0 0 , G a n s u )
第 1 5卷第 4 期 2 0 1 5年 8月
湖 南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 R NA L OF HU N AN I N DU S T R Y P OL YT E CH NI C
浅论杜甫对李 白解范高等专科学校 , 甘肃 定 西 , 7 4 3 0 0 0 )
的地 位 的。他 的成 就 离不 开唐 玄宗 和贺 知章 的抬举 和 访道之情。 在《 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 中, 杜甫写道 , 赏识 , 也 和当 时唐人 追求 文风 , 推崇 明星有关 。李 白成 “ 向来 吟《 橘颂》 , 谁 与讨 莼 羹 。不 愿 论 簪 笏 , 悠 悠 沧 海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故事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故事
李白与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他们的友谊故事可以追溯到他们相识的那一天。
据传,李白和杜甫是在一次文人聚会上相识的。
当时,杜甫已经是一位备受赞誉的诗人,而李白则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才华的新秀。
两人在聚会上互相交流了一些诗歌创作的心得和经验,彼此对对方的才华和诗作都非常欣赏。
从那时起,李白和杜甫开始了频繁的交往。
他们经常一起游山玩水,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技巧和主题。
他们互相鼓励和批评,不断提高自己的诗歌水平。
尽管李白和杜甫的性格和创作风格有所不同,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却越发深厚。
李白豪放奔放,喜欢描绘壮丽的山水和豪情万丈的情感;而杜甫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描写,他的诗作常常充满了悲愤和思考。
李白和杜甫的友谊在他们的诗作中也得到了体现。
他们互相赞美和致敬,将对方的才华和品德写入自己的诗中。
他们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对方的名字和形象,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
然而,李白和杜甫的友谊并非一帆风顺。
在唐朝政治动荡的时期,他们都曾经历过困苦和流亡。
李白曾多次被贬谪,而杜甫也曾被迫离开家乡。
在这些困难的时刻,他们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的岁月。
尽管李白和杜甫的友谊没有持续到他们的一生,但他们的诗作和友谊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他们的友谊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展示了真挚友谊的力量和价值。
杜甫对李白的解读历程
杜甫对李白的解读历程作者:刘明华吴增辉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8年第11期正如郭预衡先生所说:“李白与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双子星座。
”李杜之间的交往历来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李杜于天宝三载(744)洛阳初逢,天宝四载(745)分手,终生再未谋面。
此间二人曾有梁宋之游和齐鲁之游,并互有酬赠,李白有《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二首,均作于天宝四载;杜甫则有作于天宝三载的《赠李白》以及作于天宝四载的《赠李白》《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二人分手后,杜甫陆续作诗怀念李白,提及李白的作品共计十二首。
而据传世文本,李白并无一诗回赠。
据此,人们对李杜关系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两人分手后,杜甫一直没有停止对李白的怀念,始终关注着李白的命运,直到李白去世前一年的上元二年(761),杜甫还写了怀念李白的最后一首诗《不见》。
对李白的怀念几乎贯穿了杜甫的后半生,这才是格外值得研究的。
这与其说是杜甫对李白的怀念过程,毋宁说是杜甫对李白的解读历程。
如果仔细辨析,就会发现,杜甫前后的赠怀诗存在极大的不同。
这种不同不仅有感情的变化,更有认识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杜甫自身的命运沉浮密切相关。
可以说,李白的品质与人格深深地影响了杜甫,杜甫则用后半生时间解读李白,这是精神的解读,是心灵的碰撞。
在这种精神的交流中,杜甫更深刻地理解了李白,也深刻剖析着自身,甚至因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杜甫对李白的怀赠诗,根据其创作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识洛阳、共游齐鲁阶段;二是杜甫困居长安阶段;三是“安史之乱”后杜甫居官和漂泊阶段。
下面从这三个阶段出发,结合杜甫的经历及相应的思想状况,考察杜甫对李白的解读历程。
一、初逢洛阳——从激情的崇拜到冷静的反思天宝三载,李白从长安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初识于洛阳。
天宝四载,李杜同游齐鲁。
共游期间,杜甫与李白形影不离,情同手足。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这两句诗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二人倾心交往的证据而被津津乐道。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与文学影响力他们如何共同开创了唐代诗坛的黄金时代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与文学影响力他们如何共同开创了唐代诗坛的黄金时代李白与杜甫的友谊与文学影响力:他们如何共同开创了唐代诗坛的黄金时代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而在唐代诗坛上,有两位不可忽视的文学巨匠,他们分别是李白和杜甫。
李白被誉为“诗仙”,其狂放豪迈的诗风激荡了整个文学界;而杜甫则以其深沉的笔墨和社会关怀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们之间建立的深厚友谊不仅影响了彼此的创作风格,也共同开创了唐代诗坛的黄金时代。
本文将探讨李白与杜甫的友谊以及他们对唐代诗坛的文学影响力。
一、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源起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友谊可以追溯到他们最早的相识。
据记载,两人在咸阳相遇,当时李白已经闻名于世,而杜甫还未成名。
李白对年轻的杜甫赞赏有加,感叹他的才华横溢和坚定的人格。
从此,他们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和思想交流。
虽然两人性格迥异,但却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和创作激情。
二、友谊的影响与交流1. 文学创作上的启发李白和杜甫的友谊相互激荡着双方的文学创作。
杜甫深受李白的鼓舞和影响,他试图通过与李白的创作对话来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杜甫在他的《秋兴八首·其一》中写道:“谁谓巴山夜雨至,卧听岷峨梦觉时。
老身未觉都无梦,石苍渔火江烟里。
”这是对李白《早发白帝城》中“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尔频年尽沧溟”的回应。
杜甫通过与李白的交流,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并加以巧妙运用,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2. 思想观念的交流李白和杜甫在友谊中还充分交流了彼此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与思想。
李白的作品大多受到了自然的启发,而杜甫则以关心社会民生为主题。
他们在创作中相互借鉴对方的观点,使得自己的作品更为丰富和深刻。
三、影响力的体现:唐代诗坛的黄金时代李白与杜甫的友谊不仅对他们个人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整个唐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共同开创了唐代诗坛的黄金时代,推动了唐代诗歌的发展。
1. 李白的影响力李白以其浪漫主义的诗风成为了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
李白与杜甫之李白解析
李白与杜甫之李白解析李白与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位备受尊崇的诗人,他们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才华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李白的创作风格与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进行解析,旨在探究两位诗人的艺术成就与相互关系。
李白是唐代初期的文学巨擘,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而著称。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想象和探索。
李白的诗作通常展现出他对自由、浪漫和奇幻的追求。
他倾向于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以便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
李白的诗作大多讲述了他旅行、思考和体验人生的经历。
他经常描绘瑰丽壮观的自然景色和宏伟辽阔的世界,抒发个人情感与思辨思想。
这种对自然和人生的追求使他的作品热爱自由和豪放的精神。
例如,在《夜泊牛渚怀古》中,李白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寂静的夜晚景象,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敬佩之情。
与李白的豪放风格相比,杜甫的作品更为内省和深情。
杜甫在他的诗中表现出对社会问题和人间疾苦的关注。
他对政治腐败、社会不公和战争的揭露和愤慨,使他的作品常常富有激情和力量。
杜甫对李白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
尽管杜甫承认李白在诗歌表达方面的天赋和成就,但他也对李白的作品提出了一些批评。
杜甫认为,李白的作品偏离了现实世界,更多地追求个人的情感和幻想。
他认为李白的作品在表面华丽和优美的同时,缺乏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触动和对人间疾苦的反思。
然而,虽然杜甫对李白的批评,李白的作品仍然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珍藏。
他的诗歌通常被解读为对自由、奇想和个人追求的象征。
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和想象力,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在褒扬他的天赋和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借此反思他所生活的时代及其文化背景对他的影响。
总之,李白与杜甫是中国文学历史上两位伟大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和风格各具特色。
李白以其浪漫的奇思妙想和对自然的深情表达而闻名,而杜甫则以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触动和内省的情感而著称。
他们的风格和观点的差异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才能和追求,也反映了他们所处时代和文化的不同。
浅论杜甫对李白解读的心路历程
浅论杜甫对李白解读的心路历程何莉丽【摘要】李白和杜甫作为文学史上了两颗"双子星",他们之间的友情和隔阂成为研究者热衷的话题.文章从杜甫对李白解读的心路历程做了深入探究,集中于杜甫对李白的形式崇拜、人生境遇的感悟、精神上的契合和对李白诗作的接受和发展四个方面分析,探讨杜甫和李白如何在诗品、友谊、人格追崇和心灵共鸣的过程.%As 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two pieces of"Gemini", friendship and estrangement between Li Bai and Du Fu long become researchers'hot topic. This paper performs a thorough research on it from another odd size, concentrating on the form of worship,the feeling of life circumstances , the spirit of the agreement, and accep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bai's poetry, and explores the resonant psychology journey of Du Fu and Li Bai in poems, friendship, and personality.【期刊名称】《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5)004【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杜甫;李白;形式的崇拜;境遇感悟;精神契合;诗作发展与革新【作者】何莉丽【作者单位】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定西,7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李白和杜甫是中国文学史长河上两颗耀眼的灯塔。
杜甫与李白情同知己,从相遇、相知到相思,杜甫将种种情谊写成诗
杜甫与李白情同知己,从相遇、相知到相思,杜甫将种种情谊写成诗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杜甫《不见》这首名为《不见》的诗歌,是杜甫因为思念李白而作的,这也是杜甫因思念李白而作的一首诗歌。
当时杜甫在成都,他也好久没有听到好朋友李白的消息了,诗人担心李白的安危,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其实自杜甫和李白在山东一别,到杜甫写这首诗时,两人已有十五年没有见面了。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双子星座”。
他们之间的交往、友谊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遇公元744年,或许是平凡的一年,但在中国文学史上,算得上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因为这一年,唐代两位最有名的诗人在洛阳相遇。
这一年,李白离开长安,途经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
杜甫是河南巩县人,在洛阳近郊居住,时年三十二岁的杜甫风华正茂,决心在诗歌创作上有所建树,他此时也已写了不少有名的诗歌。
杜甫出生在一个经济条件很优渥且重视教育的家庭,他的爷爷杜审言曾担任过初唐宰相,而且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诗歌以格律谨严著称。
杜甫的父亲杜闲曾担任兖州司马。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和浸染之下,杜甫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他决意做一位以诗歌传世的诗人,同时他也有着科举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
学有所成的杜甫来到长安,参加了他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但此次的成绩并不理想。
于是杜甫怀着失落的情绪离开了长安,沿途的大美风光让诗人从科举失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寄情山水、漫游遣兴的同时写下了一首首诗歌。
沿途他还去兖州看望了在此任职的父亲,闲暇之时,他登上兖州城楼,写下了《登兖州城楼》这首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这虽然是一首登临凭吊的诗歌,但诗人才情飞扬,他纵横文字,驰骋想象,从地理和历史的层面,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
品读这首诗歌,让人看到一位有胸怀、有抱负、有理想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 , 白 < 丘城 下寄杜甫》 鲁 郡东石 门送杜二 甫》 李 有 沙 、< 二首 ,均作于天宝 四载。杜甫则有作于天宝三载 的 《 赠李 白》 作 于天宝 四载的 《 李 白》 与李 十二 白同寻 范十 , 赠 、< 隐居》 。二人 分手后 ,杜甫 陆续 作诗怀 念李 白 ,包括提 及 李 白者共计 十二 首 ,而据传 世文 本 ,李 白并无 一 诗 回赠。 据此 ,人们 对李 杜关系聚讼纷纭 ,莫衷一是。
我麻 醉而不能 ,苦闷中对友人 的思 念油然 而生 , “ 思君 若 汶水 ,浩荡寄南征” 。而此 时杜甫似 乎 尚未真正理 解李 白 寻仙访道的意义 ,更 没有 体察 到李 白放浪形骸 的生 活之下 所深藏 的痛苦 ;以致有可能把李 白排遣 痛苦 的手 段看作是 李 白生 活的 全部 ,并试 图 以 “ 奉儒 守官 ” 的人生 理 想对 李 白的生活进行矫正 。但杜甫无力改变李 白 ,只能改变 自 身 ,《 赠李 白》 一诗既是对李 白的反思 ,也 是杜甫 的 自我 反省 ,正是在与李白分手 后 ,杜甫长达 十几 年的壮游 生活 宣告结束 ,这其 中的因果关 系应是耐人 寻味的。 “ 眠秋 共被 ,携 手 E同行 ” 醉 t ,代 表 着李杜 前期 的友
维普资讯
杜甫对李 白的怀赠诗 ,根据其创作时 间可分为 三个阶
段 :一是初识洛 阳、共游齐鲁 阶段 ;二 是杜甫 困居长 安阶 段 ;三是安史乱后杜甫居 官和飘泊阶段。下面从这 三个 阶 段 出发 ,结合杜甫 的经历 及相应的思想状况 ,考 察杜甫对 李 白的解读历程 。
白。杜 甫对李 白 的理解 过程 ,同时也是二 人 人 生经历 的趋 同过程 ,杜 甫经 历 了与李 白相似 的人 生 ,最终 完成 了对李白完整而深刻的解读。从这一角度 出发 ,对李杜友谊及杜甫的心灵历程可
以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 关键词】 杜 甫 ;李 白 ;李杜 友谊
一
、
初逢洛阳——从激情 的崇拜到冷静的反思
理 想 落 空 ,寄 身 东鲁 ,独 对无 边秋 色 ,茫 然无 所 依 归 ,
“ 客心 不 自得 ” 正是 这 种心 情 的 写照 。为排 遣 寂 寞与 苦 闷 ,才 “ 忽忆范野人 ” ,寻幽纵 酒 ,以求 一乐。作 于 同年 ( 天宝四载) 的 《 丘城下 寄杜甫 》 表达 了同 样的 心情 , 沙 “ 我来竞何 事?高 卧沙丘 城。 ”惆 怅 之情 溢 于言 表 ,故 而
天宝三载 ,李 白从 长 安 赐金 放 还 ,与 杜甫 初 识 于洛 阳 。天宝四载 ,李 杜同游齐鲁 。共 游期 间,杜甫 与李 白形
影不离 ,情同手足 ,“ 醉眠秋共被 , 携手 日同行 ” ( 与李 《
十二 白同寻 范十 隐居 》 。这两 句诗 历来 被人们 认 为是 二 )
醉饮放 歌以 自遣 ,无奈 “ 鲁酒 不可醉 ,齐 歌空复 情 ” ,自
“ 好神 仙 ,非慕 其 轻举 ,将 不 可求 之事 求 之 ,欲耗 壮 心 、 遣余年也 ” 事 实上 ,李 白此期 极其 苦 闷 ,在其 与 杜 甫 。
的 《 与李十二 白 同寻 范十 隐居》 作 于 同时 的 《 鲁城 北 寻 范居 士失 道落苍 耳 中见范 置酒摘 苍耳作 》 中,诗人 写道 : “ 雁度秋 色远 ,日静 无 云时 。客 心 不 自得 ,浩 漫将 何 之? 忽忆 范野 人 ,闲 园养 从 杜甫 的人 生历 程 出发进行 考察 ,
才能对李杜交往作 出更准确的判读 。
停止对李 白的怀念 ,始终关注着李 白的命 运 ,直到李 白去
[ 作者简介】刘明华 ,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 吴增辉 ,西南大学文学院硕 士研 究生,重庆 40 1 。 075
・
19 ・ 7
维普资讯
台
学 研 夯
2 D. D6
杜 对 白 解 历 甫 李 的 读程
兼论 李杜友 谊
刘 明华 吴增辉
[ 摘要】 李杜 同游的时间虽然短暂,但 李白对杜甫的思想与人 生产生 了深远 的影响。李 杜分手之后 ,二人 交往主要表现为杜甫通过诗歌创作怀念李 白,本质上则是杜甫对李白进行解 读。这一解读过程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二人初逢洛阳、共游齐鲁时杜甫对李白从激情的 崇拜到冷静的反 思、规劝;二是 困居长安 时期杜甫在求仕的屈辱中逐渐感悟到 了李白 自由人格 之 可贵;三是 乱世飘泊时期 ,杜甫 日 渐贴近李白的心灵,在心灵的共振 中 自 觉在人格上追随李
[ 中图分 类号】I 62 [ 2 . 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6 (06 4 07 — 5 00— 79 20 )o — 19 0
“ 白与 杜 甫 是 中 国文 学 史 上 光 照 千 古 的 双 子 星 李 座 ” ,李杜之 间的交 往历 来是人们 感兴趣 的话题 。李 杜 … 于天宝三载 (4 74年) 洛 阳初逢 ,天宝 四载分手 ,终 生再 未谋面。此 间二人 曾有 梁 宋之 游 和齐鲁 之 游 ,并互 有酬
世前一年 的上元二年 (6 7 1年 ) ,杜甫还 写 了怀念 李 白 的 最后一首诗 < 不见》 。对李 白的怀 念几乎 贯穿 了杜甫 的后 半生 ,这才是格外值得研究的。这与其说是杜甫 对李 白的
怀念过程 , 毋宁说是杜甫对李 白的解读历程 。如 果仔细辨 析, 就会发现 , 杜甫前后的赠怀诗存在极大 的不 同,这种
本文感兴趣的问题在于 ,两人分手后 ,杜 甫一 直没有
甫自 身的命运沉浮密切相关 。可以说 , 白的品质与 人格 李
深深影 响了杜甫 ,杜甫则 用后半 生时间解读李 白 ,这是精
神的解读 ,是心灵的碰撞 。在 这种 精神 的交 流中 ,杜甫更
深刻地理解 了李 白 ,也深刻剖析着 自身 ,甚 至因而改变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