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隋唐五代文学-中唐诗歌

合集下载

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

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

第四篇 隋唐五代文学一一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们章节脉络r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弟—章 盛唐的诗人们第三章 李白 第四章 杜甫隋唐五代文学Y 第五章 大坊诗坛弟K 草 中唐诗歌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八章 唐代散文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L 第十章 唐五代词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章节脉络,第一节 王维、重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 盛唐的诗人们V 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颖等豪侯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一、王维1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家于蒲(今山西永济)。

2 .真正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

作品如下:《山居秋暝》3 .《桐川集》是王维晚年隐居桐川别业时写的一组小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 方面描绘了桐川一带的风物。

如:空山新雨后, 明月松间照, 竹喧归浣女, 随意春芳歇, 天气晚来秋。

清泉石上流。

莲动下渔舟。

王孙自可留。

学习方法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第十八首―>、孟浩然1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

主要风格: 静逸明秀,平淡自然。

2 .孟浩然终于布衣而名重一时,诗多写隐逸闲适生活,清雅明净,与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之代表 诗人,世称“王孟”。

如:邀我至田家。

青山郭外斜。

把酒话桑麻。

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3 .孟浩然禀性孤高狷洁,虽始终抱有济时用世之志,却又不愿折腰屈从。

如: 池月渐东上。

开轩卧闲敞。

竹露滴清响。

恨无知音赏。

中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三、以王、孟为中心的其他诗人1 .以王、孟为中心,还有一批诗风与他们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羲、刘杳虚、张子容、常建等。

2 .裴迪(716?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他的《辆川集二十首》就是两人的唱和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隋唐五代文学-唐五代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隋唐五代文学-唐五代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隋唐五代文学-唐五代词名词解释:花间词派1.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2.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共十八家词共五百首。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

3.产生与西蜀,多用华丽的字面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简述冯延巳的婉约词风和优美意境。

冯延巳是南唐词人中的佼佼者。

一.冯延巳作词不追求人物描述的具体真切,而是重在抒发触景所生之情,情思千回百转,若有寄托,深婉而缠绵悱恻,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又推进了一步。

二.写思念、离愁,把男女之情作为抒写的主要内容,这是冯延巳和“花间”词人共同之点。

但较少对女人的容貌和体态进行刻画,他写的是一种感情的境界。

如《鹊踏枝》。

有的词较多身世的凄怆感慨的抒发,如《采桑子》。

冯延巳词中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如谒金门〉以风吹皱水面起兴,写思春闲情,完全是一种优美意境感发的心绪,开阖荡漾,情调极为雅致。

试论温庭筠《菩萨蛮》二首的艺术风格。

一.温庭筠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向。

他的两首有名的〈菩萨蛮〉词,写美女的体态装饰及其闺阁情思。

二.不作明白的叙述,而以物象的错综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增加直觉印象的美感,引人产生一种深美的联想,成功地把形象鲜明的物语、景语与难以琢磨的情语融合在一起,使所要表现的难以言状的心绪,转化成可感的优美物象。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通过将美女起床、梳洗的懒散的动作,把一种本来难以琢磨的闺阁情思,表现的可感知。

三.温庭筠的词常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尤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绘,富有装饰性,而且善于用暗示的手法,造成了含蓄的效果。

如“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美人的情思是希望和他心爱的人成双成对,作者用一种含蓄的手法表现出来。

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

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一.他的早期作品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要内容。

古代文学资料3隋唐五代

古代文学资料3隋唐五代
6、 识记:王昌龄及其七绝诗《出塞二首》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二首》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7、 崔颢,进士第,早年好赌博饮酒,择妻以貌美为准,稍不如意即离弃,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
8、 识记:崔颢及其《黄鹤楼》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 杜审言:(识记)杜审言(公元648?- 708年),初唐的一位重要诗人,杜甫的祖父。他的诗以浑厚见长,精于律诗,尤工五律,与同时的沈佺期、宋之问齐名。他对律诗的定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由此也奠定了他在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杜甫有云:“吾祖诗冠古。”史称杜审言有文集十卷,大多散佚不闻。现存最早的《杜审言集》是宋刻一卷本,收诗四十三首。
3、 杨素及其《出塞》诗。(识记)描写边塞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平实粗犷、深沉悲凉,真挚而浓烈,具有北歌的慷慨之气。
4、 贞观诗坛的主掌者,为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识记)
5、 贞观时期所编应制咏物所用的类书《北堂书抄》、《文思博要》、《艺文类聚》。(识记)虞世南等人所编。是宫廷诗人作诗的工具书。用于摭(zhi)拾辞藻和事典,以便应制咏物时写出华美典雅的诗。
14、 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简单运用)
15、 岑参的生平:(识记)岑参,江陵人。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弃官从戎。两次出塞,是岑参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壮举。与高适一样,岑参热衷于进取功名,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性格乐观开朗,长于写感觉印象,善写边塞的奇异风光和风物人情,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一第六章中唐诗歌学习方法朝代+作品+思想+审美章节脉络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一节元白诗派J 第二节韩孟诗派I 第三节刘禹锡与柳宗元第一节元白诗派一、白居易1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2 .作品①讽喻诗:自己最为看重,体现其诗歌理论及兼济之志。

隋唐五代文学 弟—草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盛唐的诗人们李白杜甫大历诗坛中唐诗歌李商隐与晚唐诗歌唐代散文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唐五代词中唐诗歌 帝城春欲暮,共道牡丹时,贵贱无常价, 灼灼百朵红, 喧喧车马度。

相随买花去。

酬直看花数。

戋戋五束素。

——《秦中吟》其十《买花》②感伤诗:成就最高,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长恨歌》③杂律诗:一些写山水风光和友情的作品。

•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④闲适诗:创作于后一时期。

诗风浅近平淡,表达知足常乐,情致温厚柔和。

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二、元稹1.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河南省洛阳市)人,行九,世称元九。

2 .新乐府诗:大胆地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

3 .讽喻诗:谈社会问题,讽刺时政。

4 .叙事长诗:《连昌宫词》,这是一首叙事长诗,通过连昌宫的兴废变迁,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动乱的因由。

5 .艳情诗和悼亡诗: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五首其四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其二6.酬唱诗:和白居易一起。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三、元和体1 .诗歌体裁:元稹和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加上两人的艳体诗,统称为“元和体”。

隋唐五代十国文学

隋唐五代十国文学

隋唐五代十国文学隋唐五代十国文学(1)初唐诗歌①王勃王勃,初唐诗人,字子安。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著有诗文集《王子安集》,最著名的作品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初中)和《滕王阁序》(小学、初中、高中)。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②陈子昂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 首和《登幽州台歌》(初中),被后人称为“诗骨”。

陈子昂对文风的革新:(小学、高中)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论诗主张“兴寄”“风骨”。

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

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

陈子昂的革新主张,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

(2)盛唐诗歌①山水田园诗人a.王维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王右丞集》,世称“诗佛”。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诗歌可大致分为四类:其一,山水、田园诗,名作有《山居秋暝》《终南别业》《鹿柴》《竹里馆》《鸟鸣涧》等;其二,游侠、边塞诗,有《使至塞上》(初中)《观猎》《少年行》《老将行》《陇西行》等,意境雄浑,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其三,乡情、友情、爱情诗,名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初中)《杂诗》其二、《送元二使安西》(初中)《相思》等;其四,政治感遇诗,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 隋唐五代文学起源于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繁荣时期之一,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在这一时期,我国文学不仅在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而且在内容上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和丰富化的特点。

2. 隋唐五代文学以诗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诗歌尤为突出,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的“诗之盛世”。

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诗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1. 唐诗:唐诗是指唐代诗歌的创作和传播,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清丽的风格,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仙:诗仙是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和价值的诗人,其作品被后人奉为经典,影响深远。

代表诗仙的人物有李白、杜甫、王维等。

3. 诗魂:诗魂是指诗人在创作时所表现出的灵魂和情感,是诗歌作品的灵魂所在。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诗魂常常被用来形容诗人的创作天赋和情感世界。

4.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散漫、自由的形式表现感情、抒发思想的文学作品,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隋唐五代时期,散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范畴。

5. 骈文:骈文是一种较为规范的散文体裁,是汉语散文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特点是结构严谨、格调优美、语言富丽,常用于叙事、议论等文体。

6. 题咏:题咏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以诗、赋、散文等形式来歌颂、赞美某个主题或对象。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题咏成为了诗歌创作的常见形式,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

7. 韵律:韵律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艺术手法,是通过音韵结构的安排和运用,造成诗歌的音韵美感。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韵律成为了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为诗歌的表现和传达增添了魅力。

8. 词牌:词牌是我国古代词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古代词曲创作的重要途径和规范。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词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古代词曲创作的基础。

隋唐五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总结

隋唐五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总结

隋唐五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总结一、绪论1.唐代诗歌的分期●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年(713)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四杰、陈子昂●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李白、杜甫、山水田园派、边塞诗派●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元宗开成元年(836)大力十才子、元白诗派、韩梦诗派。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唐末(907)李商隐,杜牧2.唐代的散文(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古文运动),小说(唐传奇文言短篇小说),变文和词(花间诗人温庭筠等)3.唐代文学发展繁荣的原因●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影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漫游,积极进取)●统治阶级的提倡和重视,以诗词歌赋,曲式的科举制和行卷之风盛行,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发展。

●政治开明,思想界宽松活跃,儒释道并存,为唐代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文化方面,南北文化,国内各民族文化,中外文化交流。

●唐代世人生活的影响,漫游、入幕、读书山林、贬谪。

二、隋及初唐文学1.齐梁文学的弊端:讲究声律、对仗、词藻、文辞冗长,多饮风弄月。

隋代诗歌基本延续齐梁文风,缺乏创新,呈现出过度状态,初步显出南北文风融合的倾向2.隋初文学多见质朴刚健之气,隋炀帝希望以南方文化来统领改造统一的中国文化,所以他刚健与清丽并重;因为他一直在巡游,赋予了它的宫廷文学集团在文化地域上由塞北到江南的流动性,创作风格上,由刚健而富艳的两重性3.贯穿初唐百年诗歌发展的现索●近体诗的发展与定型,如上官仪●唐诗的革新,如王绩、陈子昂4.太宗朝宫廷文学●贞观诗坛:唐太宗及其周围的诗人。

特点:多君臣尹畅应氏凤达内容多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风格宏利雅正。

●上官体,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其诗多奉和应制之作,内容空泛,重视诗歌的形式技巧,讲求对仗和辞藻之美,风格“绮错婉媚”其地位嫌贵,使人纷纷效仿,称上官体三、盛唐诗坛1.孟浩然、王维与隐逸诗人群体●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兴盛的原因●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隋唐五代文学第五章

隋唐五代文学第五章

仆尝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辍哺,夜辍 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
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 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 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 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 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於指言者,辄咏歌 之,欲稍稍递进闻於上,上以广宸聪、副忧勤, 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
第五章 中唐诗歌的新变
中唐(766-836),起于唐代宗大历初年,终 于唐文宗开成元年,约七十年。
严 羽 将 中 唐 分 为 大 历 ( 766-779 ) 、 元 和 (805-820)两个时期,其实元和前的贞元(785805),元和后的长庆(821-824),可与元和一 起算作中唐后期。
大历是盛唐至中唐的一个过渡期,其间主要 诗人包括韦应物、刘长卿、大历十才子、李益等。 李益及十才子中的卢纶,颇有边塞之作,是高岑 诗风的延续,至于韦应物、刘长卿、及十才子中 的其他诗人则多山水吟咏,是王孟诗风的余韵。
仆数月来检讨囊箧中,得新旧诗,各以类
分,分为卷首。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於 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 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 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 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 务牵於外,情性动於内,随感遇而形於叹咏者 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 句、短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馀首,谓之 “杂律诗”。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剪翎送笼中, 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 太山一毫芒。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 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 与我高颉颃。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142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142

11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况(581——960)三、唐代文学发展的分期盛唐,是唐代诗歌达到繁荣的顶点时期,在短短的五十三年里,涌现出了十几位大诗人,他们以不相同的风格,投入到了盛唐之音的大合唱之中去。

正如李白《古风》其一所说:“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杜甫无疑是两位最伟大的时代歌手。

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一批诗人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另一批诗人分别以或宁静优美、或豪迈奔放的音符,弹奏出盛唐之音的不同音部。

总体来说,这一代诗人大都具有宏伟的理想和抱负、蓬勃热烈的感情,他们的诗歌大都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这也就是后人所称道的盛唐之音。

李白诗歌则是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伟大的诗人杜甫,以他如椽巨笔,在诗中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代巨变。

在诗歌史上,他既是盛唐之音的结束者,又是中唐诗歌的开启者,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上占据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也是整个中国古代诗史上一位杰出伟大诗人。

中唐诗人大约五百七十人,诗歌数量最多,约一万九千余首,诗歌流派也最多,所以高棅称之为“中唐之再盛”。

这时与安史之乱期间相比,虽然时局得到相对的稳定,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以及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使社会陷于严重的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

盛唐那积极浪漫主义的热情和理想退潮了,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人们不得不倾向冷静的观察与思考,所以诗歌转向了现实主义道路。

而盛唐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成熟完美的境界,也为中唐诗人在诗歌艺术的创新与开拓上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中唐诗歌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出现了竟相创新的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史142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史142 2 2 局面,诗人及流派的创作“如危峰绝壑,深涧流泉,并自成趣,不相沿袭”(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

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1、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

2、初唐代表作家:上官仪、沈亻全期、宋之问、王绩、初唐四杰”、陈子昂3、盛唐代表作家: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盛唐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浪漫主义:李白;现实主义:杜甫4、中唐代表作家:前期: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大历十才子”、李益;现实主义:白居易和新乐府其他参加者元稹、张籍、王建、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刘禹锡、李贺。

5、晚唐代表作家:杜牧、李商隐、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陆龟蒙、罗隐、韦庄、司空图;词人:温庭筠、李煜。

6、盛唐时期除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其他诗按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分两派:一派是较多地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的山水田园诗人,一派是较多地写边塞征戍生活的边塞诗人。

7、新乐府运动的成员: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

8、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

追求平、求俗9、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

求奇、怪。

10、花间派词的代表作家:温庭筠、韦庄。

1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由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组成。

他们提出了轻绮碎”重骨气”的主张。

他们的诗或表现从军报国的壮志,或揭发贵族生活的荒淫空虚,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题材内容扩大了,思想感情也开始变化了。

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形成的,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有了初步的定型。

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还有储光羲,常建。

由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这些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政治思想方面,提倡佛老思想,诗人追求由隐而任或由任面隐的生活态度,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描写了山水田园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祖国风光水色的眷恋和对田园生活的歌颂,同时也流露出佛老的思想。

《中国历代诗歌选二:唐五代》笔记

《中国历代诗歌选二:唐五代》笔记

《中国历代诗歌选二:唐五代》阅读随笔1. 唐诗选录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从初唐到晚唐,众多诗人如群星般璀璨,共同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唐诗长卷。

在唐诗选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如李白、杜甫、王维等。

李白的豪放奔放,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清新淡雅,这些诗人的名字已经成为了唐诗的代名词。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个性和创造力,展现出了唐代的繁荣与活力。

除了这些大家之外,唐诗中还有许多其他值得关注的作品。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壮丽的景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盛唐时期的气象万千;王昌龄的《出塞》则以边塞风情为背景,表达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这些作品虽然风格各异,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

在唐诗选录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反映女性生活的作品。

薛涛的《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以女性的视角,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而鱼玄机的《赠邻女》则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闺中少女的形象。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唐诗的内涵,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唐诗选录中的作品涵盖了多种风格和题材,既有豪放奔放的盛世之音,也有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既有边塞风情的历史画卷,也有闺中少女的细腻情感。

这些作品都是唐代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1.1 杜甫《登高》在《中国历代诗歌选二:唐五代》杜甫的《登高》是一首描绘了壮丽山河和诗人内心情感的诗篇。

这首诗以“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杜甫首先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观。

这里的“风急天高”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猿啸哀”则暗示了战乱频仍的时代背景。

诗人通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进一步强调了战乱给国家带来的灾难。

在这悲凉的背景下,诗人并没有沉沦于绝望,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的美好未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143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143

11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况(581——960)三、唐代文学发展的分期中唐诗坛,大致有以下几派:(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包括李绅、王建、张籍等人在内,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和为事而著”,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从尚奇怪,重主观的创作主张出发,着力于探讨诗歌的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

这一派诗人除了韩孟之外,还有刘叉、卢仝、马异、贾岛、李贺等,其中韩、孟、李最为出色。

(3)韩、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带着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

(4)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

晚唐七十年,是唐诗的晚秋时节,但并非一片萧瑟。

总体来看,由于晚唐政治形势的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

李商隐、杜牧两位诗人为晚唐之翘楚,他们的诗歌,无论其内容还是艺术都具有杰出的成就。

许浑、温庭筠、韦庄、司空图、韩偓、郑谷等诗人,也都各有特色。

而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等人,继承了中唐元白新乐府的传统,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由于晚唐时局如西风落照,士人深感回天乏力,故淡泊情怀与艳情绮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史143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史143 2 2 思的主题在晚唐诗坛便十分流行。

而艳情绮思的题材在词这一新起的艺术形式中表现的更为充分。

到了五代时期,词这种形式迅速发展,为后来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130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130

11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况(581——960)一、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文学史上一个辉煌耀眼的巅峰。

唐代文学可谓百花齐放,诗歌、散文、小说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还兴起了词和变文这两种文学形式。

(一)唐代的诗歌诗歌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形式,唐诗可说达到了中国诗歌繁荣的顶峰。

唐诗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量众多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表现为数量的丰富。

唐诗的繁荣也是如此。

有唐一代所创作的诗歌总数,今天恐已难以做出全面精确的统计。

但清康熙年间所编纂的《全唐诗》,却为我们留下了唐诗繁荣的一个记录(1)。

据康熙所撰《序》云,《全唐诗》收录诗人二千二百余人,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

其中有别集者六百九十一家(《唐音癸鉴》),这个收录恐怕还不是最完备的。

这是因为,在印刷术尚未流行的唐代,作品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方法,这样,有可能一些作品由于缺乏传播环境,很快就失传了。

其次,由于唐代距今已千有余年,唐诗本身的流传过程中,很可能散佚很多。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白与杜甫的诗是“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李、杜这样的大诗人尚且如此,其他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清修的《全唐诗》,在纂修时主要以季振宜的《唐诗》为底本,以胡振亨的《唐音统签》为校本。

这两家虽对唐诗搜求颇勤,但限于当时条件,必然不能完备详尽。

所以唐代的诗歌的总数远远不止于四万八千九百余首(2)。

但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诗歌创作取得这样巨大的收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史130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史130 2 2 获,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诗歌史上壮伟的奇观。

考研笔记分享: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含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考研笔记分享: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含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贞观诗风: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力文人和南朝文士,他们对南、北文学的不同有着清醒认识,并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

贞观诗风的新变,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太宗及其周围的一批诗人,如杨师道、李百药等早年虽有融和南北艺术技巧较为成功的作品,但后来多奉和应制之作,尽管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方面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

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

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诗与骈赋相互渗透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诗体,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南朝乐府和近体诗的一些影响。

七言歌行上承乐府诗即事抒情的传统,又吸收了格律诗玲珑精致的风姿,意脉流荡,波澜开合,曼词丽调,风情万种。

唐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七言歌行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真正被之管弦、播于乐章的只是其中极少的部分,大量的还是作为诗篇流行于世。

文章四友:指继上官仪之后,武后时代的四个宫廷诗人,即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其诗较少雕饰,对近体诗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贡献,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隋(581——618)立国37年,诗歌成就不高。

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1、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2、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薛道衡:《夕夕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卢思道《从军行》杨素《出塞》薛道衡(540—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人,官至内史侍郎,后转襄州总管、番州刺史。

他在与杨素唱和时,写过朴实爽俊的《出塞》诗,也留下了“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人日思归》)等名句。

其成名作《夕夕盐》虽也言及边塞征夫,但诗中所写乃南朝常见的闺怨题材,辞清句丽,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是北方文人学习南朝文学表现手法时诗风转变的代表:“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卢思道(535—586)字子行,范阳人,入隋曾任丞相。

南朝歌行体的《从军行》是其代表作:朔方峰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里。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返,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

将军何处觅功名?隋炀帝杨广所作诗歌,大多带有齐梁艳曲余风,即位后所作的一些乐歌,也能称上清丽明快。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隋唐五代文学-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隋唐五代文学-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隋唐五代文学-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名词解释上官体一.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

二.特点: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小说文体。

馆阁体馆阁体是唐代一种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诗体。

在对于诗律和诗艺的研炼发展上,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初唐四杰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他们的创作特点有: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坛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坛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坛名词解释:大历十才子一.“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二.“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是,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三.他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成为基本主题;擅长写送别诗和隐居的诗歌。

四.诗歌艺术: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

试论大历十才子作品的艺术特色。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他们的艺术特色有:一.都擅长五言律诗,风格大致相同,个性表现不强烈不分明,遣词造句都偏重于工整精练。

追求清雅闲淡的艺术风格。

二.受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选择的诗歌词语往往带有凄清萧瑟、暗淡的色彩,因而其诗具有凄凉的整体风格。

如用“秋风、落叶、夕照、寒雁”等。

三.喜用白描手法,多用描述性意象。

其意象虽为生活中常见事物,但描写细致,刻画逼真。

如钱起《湘灵鼓瑟》,追求精确和具体的写实倾向,往往是极细微处感受体认,再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小境界。

四.诗的意境疏于浅近狭小。

往往一、两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诗境,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

试论顾况和李益的诗风对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的影响。

在过度时期的大历诗坛,顾况和李益是有突出特点及贡献的诗人,他们对中晚唐诗的影响很大。

一.顾况诗风既有通俗明快,真率自然的一面,如《苔藓山诗》;又有奇思异想,充满狂放之气的一面,如《悲歌》。

他的诗预示了贞元元和间元白、韩孟两大诗派的共同特点,其通俗的一面影响了元白诗派,其纵横不羁的奇异一面为韩孟诗派所继承而变本加厉。

二.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

写景抒情时,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可已不象盛唐诗人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

隋唐五代文学史笔记

隋唐五代文学史笔记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隋文帝开皇(589)统一全国,结束了二百七十馀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

隋炀帝大业三十年(617),关垅贵族集团代表人物李渊、李世民在翌年(618)五月,李渊即地位于长安,改国号曰唐,与武德七年(624)统一了全国。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l.识记: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

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识记:卢思道(535——586),字子行,范阳(河北涿州)人。

其代表作品《从军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

理解:卢思道《从军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的艺术特点。

《从军行》将描写的重心转到了“征夫”身上,以关塞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3.识记:杨素及其《出塞》诗。

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行伍出身,亲历征战,对边塞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体验尤深,于诗中表现得亦更为真切。

代表作《出塞》(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出塞》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

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简单运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

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常发生变化。

如卢思道的《美女篇》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

薛道衡《昔昔盐》(佳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综合运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甚至在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体现出来。

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就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隋唐五代文学-中唐诗歌韩孟诗派: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合称,孟郊诗颇得韩愈赏识,当时即有“孟诗韩笔”的称誉。

同时二人作诗皆好奇思硬语,诗风相近,故称。

以文为诗:是韩愈的一种创作倾向和自觉的美学追求。

主要特点是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不受韵律、节奏、对称的约束,打破诗歌圆转流利、和谐对称的特点,融叙述、议论为一体。

“以文为诗”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影响极为深远。

郊岛:指中唐诗人孟郊、贾岛,二人并称。

二人诗多愁苦凄清之境,且诗风孤郁悲凉,凄寒局促。

苏轼《祭柳子玉文》用“郊寒岛瘦”概括二人的风格。

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

李绅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写了和诗十二首,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五十首,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

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乐府运动。

51张王乐府:中唐诗人张籍、王建的合称,二人借长于乐府诗,内容多反映民生疾苦,诗风浅近,故齐名。

元和体一.元和体是唐宪宗的年号。

二.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长篇排律、“小碎篇章”、艳体诗统称为“元和体”三.世俗化为社会普遍接受和欣赏的浅近文体,呈现出诗歌历史转折时期的写实尚俗特征。

试论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

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

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一.讽喻诗的特点:1.讽喻诗的代表作是《新乐府》《秦中吟》2.诗歌的内容:A.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

如《轻肥》《卖炭翁》。

B.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3.讽喻诗的艺术特点: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

二.闲适诗的特点: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

如《问刘十九》三.感伤诗的特点: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代表着白诗的最高成就。

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要点和得失?参考答案:白居易在总结前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论。

其观点主要体现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中。

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强调诗歌与政治与现实生活、民生疾苦的密切关系,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和“唯歌生民病”等口号;二是提出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形式应服务于内容。

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进步意义表现在:强调了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呼吁诗人正视社会现实,从而拓展了诗歌的题材。

并且使不少诗歌揭露社会弊病,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

局限性表现在:完全从对于政治与教化的作用来看待诗歌的功能,把“风雅比兴”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影响了对前代作家的正确评价。

此外,在强调政治内容时,忽视了诗歌的抒情意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影响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如何理解《长恨歌》的主题?参考答案:《长恨歌》主要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白居易的参考答案:刘禹锡、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但二人风格又有不同:(1)刘禹锡性格倔强刚毅,善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因而诗中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和豪健雄奇的风格。

擅长近体,大都简捷明快,风调俊爽,哲理与诗情渗透其中;柳宗元性格激切、执着,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很难解脱出来,诗作大都染上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

作品于淡泊中呈现出幽怨冷峭的风格。

(2)刘禹锡最有代表性的是咏史怀古诗,表现了他对历史、人生沉思后的感悟,有一种隽永的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不仅有相当的深度和力度,而且耐人涵泳。

柳宗元成就最高的是山水诗,构思精巧,意境清新,情致深婉,处处流露出孤寂凄婉的情绪,显示出其清峻高洁的人格,苏轼概括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总的说来,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试论元稹对新乐府诗创作的推动作用。

中唐诗人,字微之、行九,世称元九。

一.元稹注意到李绅的《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

二.他在《乐府古题序》中提出以杜甫为榜样,大胆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新体乐府诗,在诗歌中反映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专门有讽刺执政,代民伸冤。

三.他在当时兴起的新乐府创作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试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在诗歌中的创新。

中唐诗人,字退之,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

以文为诗:一.按游记散文的叙述顺序,如《山石》写傍晚上山入寺到第二天清晨下山的所见所闻,记叙详细,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二.以“单行”散句贯穿,写景刻露,为七言诗散文化的典范之作。

如《山石》三.铺排的手法,如《南山诗》写终南山的高峻和景象变幻,连用五十个“或”字的诗句加以铺排描写。

诗歌上的创新:一.以文为诗二.构思、想象、意象都很特别,在艺术上蓄意追求恨重、怪奇、险劲的境界。

如其《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三.着意搜罗奇语,但因有真情实感贯穿,所以仍然不失诗的感染力。

如《八月十五液赠张功曹》四.以丑为美,将生活中的丑陋事物写入诗中,如《答柳柳州食虾蟆》。

试比较白居易与元稹在艺术上的异同。

相同:一.文学主张相同,都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政治、民生推动了讽喻诗的创作。

如白居易的《轻肥》《卖炭翁》;元稹《上阳白发人》,都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二.部分诗歌的题材、内容相近。

如讽喻诗、艳情诗三.艺术上都写实尚俗。

不同:一.元稹部分新乐府借用古题,不似白居易那样坚决彻底,旗帜鲜明。

二.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人物的生动性方面,都不及白居易。

三.白居易最看中讽喻诗,但成就最高的是感伤诗,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

元稹创作成就表现在艳情诗和写生离死别的悼亡诗,如《物腰》《行宫》《离思》《谴悲怀》长吉体一.中唐诗人李贺,字长吉,所以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长吉体”。

二.“长吉体”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形成瑰丽、冷艳的浪漫风格,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独树一帜。

简述刘禹锡咏史诗的特点。

中唐诗人,字梦得,有“诗豪”之称。

他的咏史诗在他的诗歌中占的分量不大,艺术上却极精湛:一.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

二.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

三.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

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简述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风格。

中唐诗人,字梦得,有“诗豪”之称。

一.刘禹锡的民歌体竹枝词和杨枝词,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之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的独具特色的作品。

二.这些作品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如《竹枝词二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请”。

以七绝写民歌体诗,前两句保持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则吸收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曲调凄凉怨慕的特点,有采用谐声双关、重迭回环等艺术手法。

简述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与艺术风格。

柳宗元再次遭贬后为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象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

如《江雪》《渔翁》一.这两首诗是作者山水诗代表作,营造出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

如“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

二.艺术上写得精刻孤峭,虽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平淡风格影响,但没有陶诗那么恬静闲适,而多了一层冷漠空寂。

试论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

孟郊作诗尚奇峭,出自苦吟。

在中唐大批寒士困顿失意的广阔社会背景下,孟郊为成为中唐苦吟诗人的代表。

一.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

如《叹命》二.重主观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

惯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拟和苦吟出来的精警字句,夸张地突出描写对象。

如《寒地百姓吟》。

三.突破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光大自屈原以来发愤以抒情的精神,实践了不平之鸣的创作理论。

试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

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一.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

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苍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二.诗歌的一向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

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如《李凭箜篌引》。

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

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喜用“啼”、“泣”、“腥”、“冷”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

字词上浓妆重墨,如《雁门太守行》。

他的诗歌都在修辞设色上,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和奇诡用语,美化了他的苦闷和悲观消极的情绪,使诗歌带有浓重的伤感冷艳风格。

四.唯美倾向。

他的诗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试论柳宗元诗歌的主要内容。

中唐著名诗人柳宗元,字子厚。

一.他的诗仅存一百余首,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

其诗歌内容主要是抒写谪贬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

如《登柳州城楼》难以排遣的愁思充塞于天地山海间。

二.在贬谪期间所写的山水田园诗,主要写自己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为内容。

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渔翁》,营造出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

试论刘禹锡、柳宗元被贬谪后创作的诗有何不同之处。

一.题材不同1.刘禹锡的大半生是在谪贬中度过的,在贬谪期间创作了咏史诗,分量不大,却艺术精湛思想深刻。

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

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

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

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之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了独具特色的作品:民歌体竹枝词和杨枝词,2.柳宗元在贬谪期间以写山水田园诗见长。

作者再次遭贬后为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象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

如《江雪》《渔翁》二.艺术特色不同1.刘禹锡的诗歌总的特色比较明快,民歌体诗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近体则写得含蓄精练,风格刚健爽朗,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如《竹枝词二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2.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了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