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静女》课堂同步教案
《静女》优秀教学设计(7篇)
《静女》优秀教学设计(7篇)《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掌握《静女》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吸收有益的成份。
教学重点理清诗歌的。
叙事情节,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分析,学习《静女》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布置任务单;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诗意导入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引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走进《诗经》。
诗意导入,渲染诗歌魅力。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欲望。
活动一:温故知新走进《诗经》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
2、按表现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学生回顾《诗经》常识。
普及《诗经》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活动二:诵读涵咏感知诗意1、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2、字音、字义、通假字讲解3、全诗梳理理解字词,疏通诗歌大意。
教师明确知识要点让学生了解《静女》的基本内容。
活动三:品读鉴赏探寻诗情1、《静女》描绘了几个镜头?明确:相约、相赠、相悦2、《静女》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明确:女子:娴静美丽、活泼可爱……男子:憨厚淳朴、痴情有爱……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细节和心理描写;(3)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4、归纳主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讨理解《静女》,探寻诗情。
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静女》让学生走进《静女》,真正感受诗歌。
《静女》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静女》公开课教案(7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7篇)《静女》语文教案篇一本教案尝试构建自主互动创新的课堂结构,探索语文传统课堂教学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古诗文教学新模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静女》,进一步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赋和比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
学生以“话剧”形式,再现情诗含蓄、朦胧、蕴藉的意境,引起同学情感共鸣。
以小组自主研究和讨论为辅。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投影仪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红箫茅草柳树与月亮模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
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
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
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氓》讲的是爱情悲剧。
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
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醒,虽然伤害已经造成,但总比一错再错,死到临头仍浑不觉死要强得多。
飞蛾扑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赞美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静女》,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二、整体感知《邶风静女》: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疏通字词:俟:(sì)等待。
娈(luán):美好。
怿(yì):喜爱。
荑(tí):茅草芽。
洵(xún):诚然,实在。
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说”通“悦”。
“归”通“馈”,赠送。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3、师:《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甲:《静女》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一次令人心跳的甜蜜约会,表现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
《静女》公开课教案(精选2024)
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反映
礼仪之美
诗中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之美 ,男女主角的交往遵循着一定的 礼仪规范,表达了尊重、谦恭等
美德。
家庭观念
通过男女主角对家庭的向往和期 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的重
视和对家庭生活的美好愿景。
社会责任感
诗中男女主角不仅关注彼此的情 感,还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体 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 价值体现
爱情主题思想阐述
01
02
03
纯真爱情
诗中描绘了静女与男子之 间纯真无邪的爱情,表达 了人类情感中最真挚、最 纯洁的一面。
相互倾慕
通过男女主角的相互欣赏 和倾慕,展现了爱情中双 方心灵的契合和情感的交 融。
忠贞不渝
诗中传递了对爱情的忠贞 不渝,即使在困难和挫折 面前,也要坚守对爱情的 承诺和信念。
古今爱情观念的对比与反思
通过对比古代和当代社会的爱情观念,可以深入思考爱情的本质、价值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 式。同时,也可以对传统爱情观念进行反思和审视,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人们注重礼 仪、道德和审美,诗歌创作也达 到了巅峰,《诗经》就是这一时
期的产物。
教学目标与要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提 高其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静女》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色。
知识目标
了解《静女》的背景、作者及 作品内容;掌握诗歌中的艺术 手法和表现技巧。
诗歌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静女的外貌、性格以及她与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 。
作品以四言为主,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回环往复,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 染力。
《静女》教案
《静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静女》诗文;(2)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体会作者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2. 诗中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分析;3. 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次意象的理解;2.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3. 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甫及其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静女》,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诗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文背景;(3)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提升。
4. 诗文背诵:(1)引导学生熟读诗文,要求背诵;(2)组织诗文背诵比赛,激发学习兴趣;(3)检查背诵情况,给予评价。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2)强调诗文背诵的重要性;(3)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静女》;2. 写一篇关于《静女》的诗意解读;3. 选择一首杜甫的其他诗作,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背诵情况;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3. 学生对诗文中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应用;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讲解杜甫的生平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诗文;2.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3. 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诗文背诵:培养学生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诗经二首教案静女
诗经二首教案静女教案标题:诗经二首教案 - 静女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诗经》中的两首诗歌《静女》的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请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古代的宫廷,身边环绕着美丽的花园和宫殿。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他们会有怎样的生活和情感?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首《静女》中的诗歌。
2. 背景介绍: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包括作者、创作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3.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要素,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学生讨论:学生们可以就诗歌中的某个情节、意象或者修辞手法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拓展:1.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就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口头表达,可以通过小组展示、班级讨论等形式进行。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或者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总结:1.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讨论和表达,总结他们对《静女》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们可以思考这两首诗歌对他们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将其中的情感和思想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评估:1. 学生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和个人表达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包括短文或者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教学资源:1. 《诗经》中的《静女》两首诗歌的文本。
2. 相关的背景材料和文学鉴赏资料。
3. 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的记录工具。
4. 学生写作作品的评估表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诗经》中的诗歌进行研究和鉴赏,拓宽他们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可以尝试将《静女》中的情感和思想运用到其他文学作品中进行比较和对比,培养他们的文学批判能力。
《静女》公开课教案
《静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熟练地背诵课文,并领会其中的道理。
3.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领会课文中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安静的课堂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个课堂上,同学们都在做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2. 课文学习(1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b.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c.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课文理解(10分钟)a.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静女为什么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4. 背诵课文(5分钟)学生集体背诵课文,教师逐一检查,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静女》板书内容:1. 静女的形象特点2. 课文主要内容3. 学习态度和勤奋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完成课文后的练习题。
答案:略2. 家庭作业:背诵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类似的文章,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做到勤奋学习,分享学习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熟练地背诵课文,并领会其中的道理。
3.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领会课文中的道理。
1. 生字词的教学: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困难。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静女》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和双关的修辞手法。
(重点)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感受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是孔子评价《诗经》的话——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
有人说,雎鸠是离爱情最近的鸟,蒹葭是离爱情最近的草。
三千多年后,蒹葭仍郁郁葱葱,雎鸠亦百啭千声。
《诗经》中的爱情是那样的毫无保留、朴实纯真,在经过时光的淘洗之后,仍然繾绻美好。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诗经》中的爱情,那就是“情之起,思无邪”。
无论是所爱之人可望而不可即,还是男女二人的约会情趣,抑或是夫妻之间的琐屑细语……《诗经》中描写的爱情, 是那样的不加修饰,明朗热烈。
二、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按其诗歌内容形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三赋、比、兴类。
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三、诵读入诗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诵读提示】初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再读:把握情感基调,确定语调语速范读:教师范读、名家范读四、整体感知1、本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明确】引导阅读“学习提示”这是一首古老的爱情诗。
开篇先以男子之口,引出一位娴静而美丽的女子。
接着叙述她原本与男子约定相会,却“爱而不见",令男子独自徘徊,这样的场景,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欢乐。
《静女》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熟练阅读全诗,做到字音、节奏正确,较终能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能结合注释了解诗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编写课本剧,即兴表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指导诵读全诗,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难点:编演课本剧。
教学关键点:指导诵读方法,指导编演技巧和提出明确要求。
教学方法诵读法,表演法,情景陶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ppt授课课件,一束青草,一支笛子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2分钟)课件播放轻音乐《梁祝》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25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上演着动人而浪漫的爱情故事。
我们在《关雎》中触摸到了君子思恋窈窕淑女的情怀,在《蒹葭》中我们透过朦胧的芦苇荡,看到了小伙子上下追溯,隔河观看伊人的浪漫。
今天我们看一对情侣如何约会,他们又会给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呢?我们阅读《静女》一诗。
二、指导阅读(11分钟)1、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和节奏2、再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体会读音和节奏3、师生共读全诗,巩固字音和节奏的掌握4、小练习,检查学生对字音节奏的把握姝(shū)俟(sì)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5、指导背诵方法:竞赛背诵全诗,分节背诵,记住关键词。
三、结合注释,了解诗的含义(一叁分钟)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经》及本诗含义相互提问,识记关键词的意思姝俟爱踟蹰贻炜说怿女归复述诗歌讲述的故事探究诗歌写作技巧,分析诗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前两节的结构相似,个别词句相同,这叫什么写法?(重章叠句。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静女》教学设计及说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
3、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形式:1、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2、小组合作探究,理清课文大意,积累相关的字词。
3、情感交流,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辅导、自主合作探究,1课时完成。
教学步骤(一)导入:在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请大家回忆一下印象最深的爱情诗句。
例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些名句凝结着人类崇高的情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静女》,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
在初中,我们学过《诗经》中的哪些诗歌?学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以雌雄二鸟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而热烈的追求。
还学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首诗表达了追求不得的惆怅和迷惘的感情。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诗经》的基础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作品。
作品年代:从西周初至春秋中约五百年时间。
作品篇目: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___编排体例:风、雅、颂。
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赋(叙述和描写)、比(比喻和比拟)、兴(起兴)。
主要体式:四言诗。
典型特点: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诵读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
最多题材:婚恋诗。
____________ (二)诗歌解析:1、解题: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邶风》。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静女,文雅美丽的女子。
《诗经》中的诗歌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题目。
2、教师范读,正字音,然后学生齐读:姝俟城隅爱踟蹰娈贻彤炜说怿女归荑洵匪3、字词疏通:“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
《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欢迎参考。
《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诗是《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漫步古诗苑单元中的一首必学诗歌,并且为语文抽考口语表达考试题目之一。
单元教学要求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或高声吟哦,或评点批注,或比较鉴别,进行个性化阅读赏析,并且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带着现代人的眼光进行感悟,从而充分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
【教学对象】:三中联办二·二班【教学内容】:《静女》(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漫步古诗苑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诗经》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想象三次约会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少年的纯真和痴情。
【教学重点】: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纯真、热烈的爱情,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
【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提问引导法、比较法课前准备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会感觉枯燥乏味,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听一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
(师生一起听歌)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
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有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
静女教案《静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静女教案《静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勤劳的小编沉默帮家人们收集的6篇《静女》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静女》教学设计篇一学生分析:一般特征: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朦胧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
入门能力: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审美力,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节跳跃、人物朦胧的诗歌;由于《诗经》年代久远,阅读上会有一定困难,幸好诗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
学习风格:学生对于爱情的话题会有发表意见的热情,所以本课的学习不宜教师讲授,而用讨论法来研究人物形象、了解诗歌特点。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欣赏纯洁健康的爱情。
三、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2、积累文言字词;3、理解诗歌的主旨,读懂人物形象;4、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和诗歌叙事的跳跃性。
二、过程与方法1、朗读感知课文;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3、在探究中了解“诗无达诂”的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诗歌;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情节的跳跃性和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经》;梳理文意。
1、介绍《诗经》。
(略)2、听朗读,纠正字词读音。
3、据课文注解梳理文意。
4、请学生整理字词。
再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1、探讨男主角的形象。
学生讨论交流。
(参考:“搔首踟蹰”,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的小伙子。
)2、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暇想。
《静女》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静女》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课文《静女》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1.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1.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通过诗句品味作者的情感态度。
1.2.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爱情的真挚描绘,理解真爱的内涵。
1.3.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1.3.3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静女》一诗的历史文化背景。
2.2 课文朗读与翻译2.2.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大意。
2.2.2 教师讲解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翻译。
2.2.3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3 修辞手法分析2.3.1 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3.2 理解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3.1.1 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
3.1.2 激发学生对爱情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3.2.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品味诗句。
3.2.2 小组合作探讨,分析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3.3 教师讲解与互动3.3.1 教师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
3.3.2 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
3.4 课堂小结与拓展3.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内容。
3.4.2 针对课文拓展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4.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静女》公开课教案3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3篇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把握《诗经》的根本学问。
2、积存文言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娴熟背诵。
3、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把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合作探究,情感沟通,理解文意,分析形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了解古人真挚的爱情,陶冶高尚的情操;2、初步培育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把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模糊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并且他们已具备肯定的阅读审美力。
由于《诗经》年月长远,阅读上会有肯定困难,但诗歌篇幅短小,借助解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
依据本诗的特点,主要采纳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和争论法。
讲授是为了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对诗中的文言学问点有清楚的熟悉。
通过反复诵读,培育学生的语感,熟识课文内容。
提问和争论使师生互动,激发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到达本课的教学目的。
另外为了与高考内容接轨,在教学中特意设计了与课文学习相关的高考考点链接,以及高考古诗文考题题型练习,让学生既能把握本课学习内容,又对高考学问点考察内容及题型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一、导语:(幻灯片出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同学们知道以上诗句分别出自哪首诗吗?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关雎》写的是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行得的惆怅,迷惘;《采葛》写出了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静女》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静女》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静女》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和观点。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静女》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对诗有一初步的了解。
解释诗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
2.2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中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意象和情感的表达。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了解其艺术效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注意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歌。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4 总结与拓展:对诗中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
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或任务,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写作任务,检验学生对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择一本适合的教学用书,提供学生必要的资料和解读。
利用教材中的注释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2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生动地展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两首诗,了解《诗经》及其艺术特色。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把握诗歌中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两首诗,了解《诗经》及其艺术特色。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把握诗歌中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查阅有关诗经的资料,背诵本诗。
教学过程《静女》一、情景导入《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璀璨的起点,它书写了三千年先民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社会大众的喜怒哀乐,以动人的抒情性,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经》中的一首情诗,来体味一番古人的浪漫吧!二、自我研学1.文学常识·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它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
先秦时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三、知识链接1.从表现内容上来分《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绝大多数是十五国民间歌谣;“雅"是宫廷乐歌。
“颂”是宗庙祭祀的颂歌。
2.从表现手法上来分《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3.《诗经》的艺术手法《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静女》教案设计
《静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女》这首诗;(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2)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诗的意义和美感;(3)通过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中的美感和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理解诗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提升个人的思想品质;(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文背景: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的写作背景和时代特点。
2. 诗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静女》这首诗,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感受诗的韵律和美感。
3. 诗文背诵:通过反复朗读和指导,帮助学生背诵诗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4. 词句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义和表达手法。
5. 意象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景物描写,理解其象征意义和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静女》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难句的理解;(2)诗中意象的分析和理解;(3)对诗的意义和哲理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讲解诗的背景、词语和意象;(2)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诗的意义和美感;(3)采用朗读和背诵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 教学手段:(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的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2)使用黑板和粉笔,书写关键词语和句子;(3)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相关阅读材料。
五、教学进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写作背景和时代特点。
静女教案(精选5篇)
静女教案静女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静女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静女教案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教学新课标。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有机整合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每节课的教学中能够做到合理安排、认真组织,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以生为主,丰富课堂教育教学内容。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生分析:我所教的班级分属一、二层次,在语文学习上差距不是很明显。
他们已经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也适应了高中老师的讲课方式,作为受教育者,容易进入客体意识,所以要重点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认识水平上,高一的学生能运用头脑,对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比较贴近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他们不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老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方式及手段: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式,通过提问及讨论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
(三)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方面,所以我通过不断地思考以及向其他教师请教来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和“其”、“有”的用法。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
课堂上采取逐层深入的教学法,同时注意新旧知识的勾连和对比,让学生在深入掌握本课知识的同时,对《诗经》中其它知识也有整体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一)1、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这句话说出了人类生活的一种心态、心境,不管身体多么劳累,人类总要诗意地栖居,就像我们的祖先,虽然生活艰辛,确能够诗意地生活,以歌舞为伴,从而创造出了被后人称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静女》教案设计
《静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静女》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能够背诵并默写《静女》全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运用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静女》诗文内容的理解。
2.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
3. 背诵和默写《静女》。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解读。
2.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徐再思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静女》,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对诗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和节奏。
5. 练习与反馈:(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2)默写《静女》,检查学生记忆效果。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静女》。
3. 收集其他描写爱情的古典诗歌,进行比较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和诗意解读的质量。
3. 默写测试评价:定期进行《静女》默写测试,检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静女公开课教案
静女公开课教案课程概述本公开课主题为《静女》,旨在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其背景、文化内涵及作者的创作思想,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本节课程是一节文学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教学目标1.了解《静女》的情节和主要人物,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
2.掌握文章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能够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流程课前准备1.准备教材:《静女》课文原文。
2.寻找相关视频或音频以及其他相关教学资源。
3.测试学生课前基础知识。
教学环节第1部分:导入阶段1.播放一段相关视频或音频,介绍《静女》的背景以及文化内涵。
强调《静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地位。
2.提问学生,引导学生了解《静女》的故事背景以及主要人物,并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
第2部分:展开阶段1.教师向学生介绍文章的结构。
并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重点,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文章的情节。
2.分析文中的重点难点句并解释。
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分组讨论并结合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表达。
第3部分:巩固阶段1.通过课外阅读和学生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自行构建基于文章情节的故事。
2.老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3.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在自己的创作中。
第4部分:作业布置1.课堂书写文章梗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中的情节与思想。
2.课后完成相关阅读,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小结本公开课通过《静女》这篇著名散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背景和文化内涵、作者的创作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1.掌握诗歌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审美鉴赏与创造1.学习本诗中反复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艺术⼿法的妙⼿2.分析诗歌的⼿物形象,理解特殊情境下美的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诗经》风雅颂诗歌特点。
选取初中相关作品以及诵读部分后面内容进行小组鉴赏显示。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写诗歌
教学重点
1.小组朗读,熟读成诵,理解《静女》内容。
2.通过比较阅读诗歌,合作探讨诗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诗歌,合作探讨诗歌的特点。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眼中的作家及作品学生作者⼿平、创作背景(图表或幻灯⼿,两组展示)
一、《静女》主题 1.结合提示部分,学生初读诗歌。
任务:读准字音。
读一篇要根据
情节发展的节奏,感情基调来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
(诵读指导】《静女中有着热烈而純朴的爱情通过有感情地诵读,体会这种思想倩感的抒发。
可采用“初读全诗听读全诗一诵读全诗刪的形式,在诵读中领悟音韵美和节奏美。
2.各小组诵读诗歌。
(注意古诗词诵读技巧,揣摩任务心理)
3
任务三背诵诗歌给大家
三、比较同出处的诗歌《蒹葭》和《采薇》、《静女》
任务一学生查阅诗歌基本资料,做好笔记。
任务二学生学习风雅特点,教师出示PPT。
四、探究活动
1. 教师展示《涉江采芙蓉》的全部材料,学生阅读理解。
2.学生比较《古诗十九首》和《诗经》的不同,各抒己见。
五、1.合作体验你为谁朗诵本节课的诗歌?(任何一首)朗诵给大家
2.请写一首等待心爱的人的诗。
板书:
《静女》
《诗经》人物比较阅读
风雅颂美丽调皮可爱表层理解
反复老实憨厚痴情深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