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案

合集下载

性质活泼的氧气-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的产生、性质和用途;
2.掌握测定氧气质量的方法和氧气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测定氧气质量的方法和氧气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
1.熟悉教材中对氧气性质和应用的内容;
2.准备好实验中常用的检验氧气的试剂,如硫酸钾、碘化钾、白磷等;
3.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氧气产生装置、实验室秤、气压计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氧气的产生
1.铁粉和氢氧化钠产生氢气,把氢气和硫酸钾反应产生氧气。

2.测量产生氧气的质量,使用试剂检验氧气,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

第二步氧气的性质
1.分析氧气的性质,说明其为灭火、氧化和腐蚀的强氧化剂。

2.介绍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和氧气与其他元素的化合物。

第三步氧气的应用
1.介绍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燃烧、焊接、氧化和氧气疗法等。

2.分析氧气应用的优点和缺点,探究氧气在生产和工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第四步氧气的检验
1.探究氧气的检验方法,如硝酸银试剂、碘化钾试剂和白磷试剂等。

2.进行氧气的检验实验,练习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测量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氧气性质和应用的规律性。

2.加强氧气的应用方面,特别是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讲解。

3.学生参加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学生观察数据的方法和处理方法要规范化。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1课时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1课时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案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探究点一空气的成分[情景展示][问题探究] 阅读上述有关“空气成分”卡通图,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呢?填写下列数据: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是混合物,含量较多的是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其他气体,如稀有气体和水蒸气等。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氧气的性质[情景展示1][问题探究]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有什么区别?[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这是因为木炭、石蜡等在空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更剧烈,这跟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继续探究] 在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为了使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实验时应将它们从上而下缓慢伸入,如果伸入过快,可能会使得大量氧气受热逸出,影响实验效果。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性质活泼的氧气》参考教案1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性质活泼的氧气》参考教案1

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学习目标】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和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响,初步了解氧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了解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

3.认识自然界氧气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氧化反响与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的区别。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讨论分析【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铁架台、试管、三角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水槽、集气瓶、药匙、长颈漏斗、酒精灯、玻璃片、火柴、双氧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棉花。

【教学流程】前提测评→探究实验→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尝试归纳和练习。

【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请你尝试】1.以下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是( )①木炭;②红磷;③硫磺;④铁丝;⑤铝箔A.①②③B.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2.以下实验需在瓶底放适量水和垫上一层薄砂的是( )3.以下反响不属于化合反响的是( )点燃A.Mg+O2MgO点燃B.Fe+O2Fe3O4点燃C.P+O2P2O5点燃D.石蜡+O2H2O+CO24.物质都有两面性,即有益和有害。

请你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各举一例氧气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实例。

对人类有益的实例是:;对人类有害的实例是:。

5.请你举例说明“氧气绝不溶于水〞的说法是错误。

你的例子是:。

6.用表达式写出以下化学反响的原理:①军事工业上用点燃磷生产烟雾弹的原理:。

②军事工业上点燃镁粉来制照明弹的原理:。

③灯泡中放适量的红磷来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原理:。

【板书设计】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点燃1.C+O2CO2点燃2.S+O2SO2点燃3.Mg+O 2MgO点燃 4.Fe+O 2 Fe 3O 4 点燃5.Al+O 2 Al 2O 3 点燃6.P+O 2 P 2O 5 点燃7.石蜡+O 2 CO 2+H 2O 三、化学反响的类型1.化合反响2.氧化反响 四、氧气用途:1.支持燃烧2.供应呼吸【第2课时】氧气的制取【教学流程】前提测评→探究实验→学生讨论→尝试归纳→尝试练习【请你尝试】1.以下物质燃烧会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2.以下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3.以下物质在氧气燃烧后,倒入适量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木炭B.硫磺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4.工业上采用方法制取氧气,依据的原理是:。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在第一章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基础上,本课侧重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介绍木炭、蜡烛及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以及氧气的用途。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红磷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重点做木炭、蜡烛、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重点说明氧气能与身边很多物质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氧气的活泼程度;教材的重点放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反应现象及对比物质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剧烈,进而引出物质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物质间的接触面积(浓度)有关的事实。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做中学,学中会,会中乐”。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中各组成气体的体积分数,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知道木炭、蜡烛、铁丝等常见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3)能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物质间的反应。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点:(1)做木炭、蜡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注意事项。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

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

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硫磺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用品【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火柴、镊子【药品】木炭、石灰水、氧气、铁丝、蜡烛、硫磺五、教学方法教学对象为我校初三(4)班的学生,班级纪律好、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但由于接触化学时间较短,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中需要教师管理和引导,因此据本节课特点,结合教法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1.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4.习题竞赛法: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1性质活泼的氧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1性质活泼的氧气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

2、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实验法教学进程一、激趣导入生发自信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二、自主合作彰显自信1、探究(一):【阅读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白光。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回答】二氧化碳【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成的红色的氧化铁。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探究(二):【阅读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

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氧化生成的红色的氧化铁。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3、探究(三)【阅读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1.将小半截蜡烛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中点燃2.把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剧烈燃烧,蜡烛很快就燃烧完了,集气瓶内壁有小水珠。

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集气瓶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了什么?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回答】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设计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设计

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存在、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知道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二、教学重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氧化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氮气少,但地球上的动植物都不离不开氧气,物质的燃烧也需要消耗氧气。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不会大幅度减少,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弥补了自然界中氧气的消耗,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几乎保持恒定。

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稍大于空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 L水中大约能溶解30 mL氧气。

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氧气有三态变化。

在1.01×105 Pa、-183℃时,氧气变为淡蓝色的液体;在-218.4℃时,变为淡蓝色的雪花状固体。

吸入生物体内的氧气能和体内许多物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保证生命活动的需要。

通过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就可以发现,空气中的氧气可以和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阅读上面的三段,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问题讨论: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复习:什么叫做化学性质?答:氧气的化学性质。

观察视频所放的3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木炭的燃烧:用坩埚钳夹住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后,再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螺旋状的细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梗,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并点燃末端的火柴梗,待火柴梗即将燃尽时,将它们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2.1性质活泼的氧气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2.1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一般性了解两套装置的区别。

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获得。

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一、引入: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

[问题情景] 1.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2.你已知道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3.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学生交流]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教师进行相关的整理:将学生所描述的有关性质列于黑板上)二、师生互动:[教师引导]观察身边的空气,并阅读课本33—34页的部分内容。

[师生整理]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溶解性、密度(与空气比较)、三态变化[问题情景] 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

[实验演示] 少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那么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实验演示] 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教师设疑] 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实验演示]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学生整理] 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课本35页表格中。

[教师讲解] 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通常情况下的燃烧)和缓慢氧化(举几例说明)。

[师生总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学生阅读] 课本氧气的用途。

[学生回答]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1 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沪教教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1 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沪教教案
经过实验探究,不仅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4、小结归纳,知识升华
本节课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实验现象和本节知识的小结和归纳、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准确语言描述和归纳概括能力。
5、质疑释疑,探索创新
(2)问题2: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还有哪些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呢?我们可以怎样进行这些实验?实验过程中我们应注意观察什么?
(3)实验探究:以硫粉为例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并完成下表第一栏:
反应物
反应条件
反应现象
生成物
反应表达式
空气中
氧气中
硫燃烧
木炭燃烧
铁燃烧
接着完成木炭燃烧实验和铁燃烧实验,而后由学生自主完成表格,教师进行指导。
3、实验探究,认识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想到(或观察到),这些物质在空气(或纯氧)中预热(或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再观察它在空气中能否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继而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现象,最后才是对生成物的检验。
(1)问题1: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
让学生查找资料,动手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得出结论,并学会准确描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与交流:(1)物质在空气中和纯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为什么不同?今天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和它的用途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木炭要自上而下缓慢的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2)集气瓶中放有少量水的原因?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且从理论高度认识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同时作为本节课的小结,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论知识,使学生得到意义的构建。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设计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设计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学科:化学教学对象:初三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属于上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

氧气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参与化学反应最多的物质之一,所以有关氧气的知识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

同时它也是学生继续学习第四单元中《燃烧与灭火》和第七单元中《金属性质》时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本节是教材第一次对一种气体物质进行系统研究,由此也提示了对物质进行探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这些方法和思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会有指导和启示作用。

因为这些思路和方法是蕴含在探究过程之中的,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探究过程,认真完成和灵活调度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从探究过程中抽取这些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学习化学物质知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空气的组成,熟记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体积分数通过联想与观察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相关现象,认识氧气主要的物理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应的活动探究会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知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根据所学知识能说出氧气的主要用途,认识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6.通过动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学习实验操作和养成合作学习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内容教材的设计符合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经验入手,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再引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由氧气的性质总结氧气的用途。

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3)、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课前学案导学,课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来解决问题,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2.1性质活泼的氧气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2.1性质活泼的氧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材:沪教版化学上册课题: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初步掌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能力,通过观察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概括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会观察、描述与记录化学现象。

2、运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从燃烧的现象出发,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护林防火意识,培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教学重点氧气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难点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与概括。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中接触过有关氧气的常识,但没有从实验的层面研究过,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为重要。

同时还要看到,学生还没有系统接触化学实验,所以在对实验的观察、描述、表达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注重引导,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药品:木炭、铁丝、蜡烛、石灰水仪器:燃烧匙、集气瓶(集满氧气)其他:火柴、沙子或水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前几年,有部网络小说——《鬼吹灯》,可谓是红透大江南北,风靡长城内外。

也许我们不少同学也偷偷的看过。

不知你们是否在意过其中的一个细节,进入墓穴前总要放入一盏灯,如果灯不灭,就平安无事;如果灯灭了,自然就灾祸连连。

你知道为什么吗?有人说,这是封建迷信,不可信。

是真的吗?今天,我们就探究一下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知识回顾【问题】上一章,我们已经学习了空气的成分,请说出各组成的体积分数。

【明确】空气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氦、氖、氩等)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强调】体积分数指一种气体的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

【问题】我们在密闭的教室中长时间上课,总会感到头昏眼花、精神不振,这是为什么?我们每天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为什么体积分数基本不变?【明确】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弥补消耗的氧气,保持氧气的含量基本恒定。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1认识氧气的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1认识氧气的性质

认识氧气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学习内容分为“认识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两部分,其中“认识氧气的性质”又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课程内容切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学习“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21%,是能够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中也已知道氧气是人类、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

除此之外,“氧气还是一种怎样的气体”正是学生心中的疑问,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氧气的心理需求和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能描述木炭、,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铁丝、硫、磷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能判断化合反应的类型.,了解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及生活中的实例。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2)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既把握知识规律,又把握知识的应用规律,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体验和增强学习能力。

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教学难点:氧气的性质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1、氧气物理性质的教学:因其知识点在课本上有比较直观地呈现,故而在教学时,可放手交给学生自学总结,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和空气的不同。

将点拨放在引领学生利用气体的物理性质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及盛有气体的集气瓶在空气中的放置方法,学以致用,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拓展知识,形成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沪教版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沪教版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氧气的特性和应用,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学习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使学生认识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此外,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4. 创新与实践: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氧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创新活动,发挥创造力,提高创新能力。
- 学生能够在团队项目中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提高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回答、讨论表现等,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例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表现出对氧气性质和用途的兴趣和理解。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1课时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沪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性质活泼的氧气》,出自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的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的第1课时。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认识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并理解氧气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原理。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将讨论成果进行展示。例如,小组通过PPT、海报等形式展示他们对氧气性质和用途的理解,以及他们在讨论中提出的创新想法和应用实例。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设计:2.1氧气的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设计:2.1氧气的性质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认识到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
二、学情分析
做好演示实验是完成本课题教学目标的关键,同时引导学生认真有序观察、记录、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一环;学生的障碍点是观察实验准确描述现象,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奥运圣火、海洋潜水、火箭发射等动画场景引入展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下,从中可以反应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观察,从色、态、味等角度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并归纳。
激活学生思维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过度:刚才我展示的那瓶无色气体,是不是氧气?如何证明它是氧气呢?
2、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虽为演示实验,更须提高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学生的观察、思维、探究能力都要得到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通过问题质疑,生生互动等主动构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提高。知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内容,它还是一种传输的载体。就这节课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实验技能,环保意识,甚至还有合作意识,生存意识,科学方法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教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特点。

3、了解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概念。

4、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初次书写和记忆相对复杂的物质化学式、文字表达式。

课前准备:实验仪器教学过程: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分别占空气体积的多少?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种?学生回答: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学生交流: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物质的燃烧也消耗氧气。

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教师引导:通常情况下,因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使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几乎保持相对恒定。

结合前面的问题讨论,再让学生观察一瓶纯氧气,阅读课本,查看课本插图,让学生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抢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2)密度稍大于空气;(3)氧气不易溶于水;(4)氧气有三态变化:氧气液态氧固体氧问题讨论:(1)、平地和高原(高山)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哪些差异?(2)、冷开水是否适宜养金鱼?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提问: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氧气与木炭、蜡烛、铁丝的反应。

点拨:一个化学变化的发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证明,观察实验现象通常按照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顺序进行观察。

注意:(1)按要求演示,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实验的顺序,指出本实验观察重点。

沪教版化学九年《氧气的性质和用途》word同步教案一

沪教版化学九年《氧气的性质和用途》word同步教案一

沪教版化学九年《氧气的性质和用途》word同步教案一林贻爱一、教材结构和内容简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性质爽朗的氧气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选择氧气作为初中化学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端,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对氧气的知识已有初步接触,而且它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是自然界中坚持生态平稳的重要条件。

学习化学物质,从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氧气着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周围,充分表达生活中的化学,进而产生学习化学的爱好。

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通过实验来探究气体性质的开始,依旧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点,它为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而且为以后学习别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合理的思维模式夯实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一些要紧用途;2、把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认识氧化反应。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看能力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

2、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还培养学生的实验观看及分析思维的能力,这些是化学连续学习的差不多功。

而且学好氧气的性质又能够为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起指导作用。

因此,“氧气的化学性质”是这节课的重点。

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及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用实验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是这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形成概念、猎取知识和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

因此,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是采纳学生实验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的教学法。

在学习氧气物理性质时还采纳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法。

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始上课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一个与氧气相关的故事,如登山运动员在高峰上使用氧气瓶的经历,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接着,我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吗?”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最后,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氧气的性质,希望大家能够深入了解氧气的特点和作用。”
3.我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氧气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它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结合学科和课程主要内容,以实用性强的教学方法,针对九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进行授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深入浅出的知识讲解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登山运动员使用氧气瓶、鱼在水中的呼吸等,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和好奇心。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2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5)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2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5)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物使澄清灰水变浑。
碳+氧气→二氧化碳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不能燃烧
引燃后火星四射,放出热量,将铁丝熔成小球,生成黑色固体。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提问】为什么在燃烧铁丝的瓶中要放少量水或沙?
思考并回答:
防止集气瓶被熔化物炸裂
【讨论】1、氧气能与碳、硫、磷、铁等物质发生反应,那么氧气是不是活泼气体?
反应后要观察水的生成。
产生了二氧化碳。
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三、氧气的用途
氧气的用途(课本第13页)
【讨论】氧气的用途和氧气的性质有什么关系?
思考并回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氧气的用途由氧气的性质来决定的。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复习练习
【随堂检测】
1、用符合题目要求的序号填空:
①氧气②空气③二氧化碳④四氧化三铁⑤五氧化二磷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木炭在氧
气中燃烧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物使澄清灰水变浑。
碳+氧气→二氧化碳
铁丝在氧
气中燃烧
不能燃烧
引燃后火星四射,放出热量,将铁丝熔成小球,生成黑色固体。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黄色火焰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物使澄清灰水变浑。瓶壁有水珠产生。
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是学生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小学学习《空气与燃烧》得出空气中有氧气,氧气能使物质燃烧得更旺,初一《呼吸作用》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以后学习氢气、二氧化碳等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对以后研究其他元素和化合物性质具有指导意义。

从教育目的看,氧气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它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因此,本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化学教学的重点。

2.学生情况
初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岁—15岁的年龄段,具有好奇心强,兴趣不稳定,逻辑思维日趋发展,但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观察不全面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1)能从物质与氧反应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的含义。

(2)了解化合反应实质,能够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3)能记住氧气的物理性质,知道氧气的一些用途。

(4)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来解释氧气的一些用途;能利用氧气的化学性质来鉴别氧气。

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氧气性质决定了氧气用途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化学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与统一性;通过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向学生渗透“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辨证思想。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情感教育目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物、演示实验和电化辅助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物质的兴趣。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和正确书写化学反应的
文字表达式。

(2)氧化反应含义的了解。

(3)对氧气有氧化性,氧气常作氧化剂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问题探索法:这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2.实验观察法:限于初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运用实验。

演示时确保实验现象明显,尽可能地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训练对现象的表述。

这种方法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好时机。

3.归纳总结法:本节中五个演示实验既为学生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提供了感性认识的素材,又为从不同角度归纳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提供了感性的材料。

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4.启发性教学法: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法为辅助,并配以多媒体扩大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用具和药品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大屏幕、酒精灯、火柴、木条、坩埚钳、集气瓶(七瓶,事先已集满氧气其中有二瓶底下尚有少量的水有一瓶必需是干燥的)、纱纸、燃烧匙、小刀、药匙、镊子、玻璃片、石棉网、带铁圈的铁架台、木炭、硫磺、白磷、铁丝、蜡烛、澄清的石灰水。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展示两瓶氧气(其中一瓶底下尚有少量的水),问:你们猜这两瓶贮的是什么气体?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让学生上台实验验证。

)
2.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设问: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谈一谈氧气有那些作用?同时展示有关多媒体画面(二)。

(注:设计目的是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兴趣,同时隐藏学习目的。


从用途的讨论,指出物质用途由其相应的性质决定,要更好的发挥氧气的作用,首先应了解氧气的性质。

设问:根据观察,结合生活实际,你能归纳出氧气的那些物理性质?归纳补充。

同时展示有关多媒体画面(三)。

(注:设计
目的是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强化记忆。

设问:氧气具有那些化学性质呢?
演示:先将未点燃的木炭放入氧气中看是否“燃烧”,然后将已点燃的木炭有意识地在空气中停顿一下看“燃烧”,最后放入集气瓶中。

(注: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强化反应条件。

)引导观察:实验前、中、后的变化。

并训练学生表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正确书写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随后展示有关多媒体画面(四)。

同理引导学生探究硫、磷、铁、石蜡等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按教学程序分别展示有关多媒体画面(五)、(六)、(七)、(八)。

引导归纳:展示多媒体画面(九)。

(该画面有意识的将碳、硫、磷、铁、石蜡等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在一起。

)引导归纳上述反应的特点,得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注:按教学程序分别点击画面。


3.归纳总结,承上起下
让学生归纳本节所研究的内容及本人习得内容。

展示多媒体画面(十)。

(分层次:按教学程序分别点击画面。

)(注:设计目的让学生逐步学会对知识的归纳。

指出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4.巩固练习,理解内化
展示多媒体画面(十一)。

(注:按教学程序分别点击画面。

)(注:问题1设计目的是用开放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内化知识,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

本题证法较多,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最佳方案,培养学生决策能力。

问题2设计目的培养学生逐步学会一分为二分析事物,同时为下节课教学埋下伏笔。

)5.布置作业,应用迁移
作业本中的相应作业。

五、板书设计:见多媒体课件中的多媒体画面(十)
教学设计后面附录:多媒体课件中的多媒体画面(一)到(十一),敬请翻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