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史工具书
文史工具书
1、“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周礼》的主要内容是讲周代的官制,原是战国时代的人所作,由后人整理凑合而成;其中保存了不少周代甚至周代以前的典章制度、社会风俗。
《仪礼》记载古代(主要是周代)贵族祭祀、朝拜、宴会以及婚丧、交际时行礼的仪式,内容很像后世的节目单。
《礼记》基本上是解释《仪礼》的书,也有一部分阐述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措施的理论文章。
《礼记》相传是由汉儒戴圣整理记述,然后流传下来的,所以又称《戴记》或《小戴记》。
《易》又叫《周易》,是古代占卦、卜筮的书,也是一部古代唯心主义哲学的文献。
由于它成书较早,其中保存了部分周代和周代以前的文化风俗史料。
易的含义:“变易”,“不易”,“简易”。
《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书》,又叫《尚书》,即“上古之书”,古代、前代之书的意思。
这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史料汇编。
其中保存了殷商时代和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历史文献。
文体:典、谟、训、诰、誓、命。
《春秋》是东周时代鲁国官修的历史书,叙述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七二二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四一八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实,按年月次序简单记述,其体例类似现在的大事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
“三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和《春秋左氏传》。
《公》、《榖》两书叙述事实较少,解释、发挥《春秋》原文的义例居多;《左传》则以叙事为主,既是一部历史书,也是先秦时代重要的古典散文作品。
“九经”:《诗》、《书》、《易》、“三礼”、“三传”。
“十二经”:在“九经’的基础上加入《论语》、《孝经》、《尔雅》。
“十三经”:在“十二经”基础上加入《孟子》。
2、“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都是私家著述。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五史”之首,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五十二万余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约3000年间的历史。
文史工具书及其用法(一)
文史工具书及其用法(一)武雷初读古书的人,特别是刚刚学习文史等专业的青年人,在阅读古籍时,常常被书中的一些人名、地名、官名、典章制度和典故等所困惑,不了解以上这些专名和典制的具体内容,就谈不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要了解这些专名和典制的内容,除去广泛地阅读有关史料和文章获取阅读古籍的基本知识外,还必须善于利用各种工具书。
工具书种类繁多,有综合性的工具书,各学科乃至于各个专题性的工具书,各有各的用途。
这里只能就最一般的、常用的关于查人名、地名、年代和典章制度的工具书及其使用向初学的读者作一介绍。
一、怎样查找历史人物及传记资料读一篇文章或研究某一个问题,首先就会碰到一连串的人名,如果对文章中提到的人物的事迹一无所知,非但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简直就不能读下去。
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一段话:“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段文字,若不清楚文中提到的各个人的事迹,就不可能理解司马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就拿“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句来说,“孙子”是谁呢?我国古代军事家有两个“孙子”,一个是孙武,一个是孙膑。
这里说“孙子膑脚”,当然就是孙膑了。
孙膑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如果我们对他是哪个时代的人也不清楚,那么就需要先查一下人名辞典。
最通行的查人名的辞典是臧励等编的《中国人名大辞典》。
其他各科的人名辞典有谭正壁编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孙公编的《中国画家人名大辞典》、曹惆生编的《中国音乐舞蹈戏曲人名辞典》等。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中国人名大辞典》。
这部辞典所收中国人名,上起远古,下迄清末,收入人名约四万余条,我们读书时,所遇到的人名,在这部辞典里一般都能查到。
此书在每一人名下都注明姓名、字号、时代、籍贯、生平事迹,有著作的还扼要举出书名。
书后附有《姓氏考略》和《异名表》。
文史工具书
一、文史工具書(一)教材所列,皆是一些最爲重要的大型文史工具書。
其中《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
可以說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因其收字之空前規模,在學術史上所曾起過之重要作用(尤其是《康熙字典》,附王引之《字典考證》——道光七年即公元1827年及王力《康熙字典音讀訂誤》——1981年),仍屬學中文之人不可不知者。
(二)《辭源》與《辭海》仍然是極其重要之文史工具書。
學者仍須瞭解其始纂及修訂情況,重點是《辭源》,《辭海》在收詞範圍方面之區別——《辭源》專收古漢語辭彙,包括古代人、地名、古籍、碑帖名等;《辭海》則爲百科辭典,不僅有古語,尚有科學名詞、國家、現代人、地名、組織名。
故二者不可互代。
我省訓詁、辭書學者田忠俠先生獨力完成《辭源考訂》(1989年、吉林人民出版社)、《辭源續考》(1972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辭源通考》(200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考訂語辭七千多條。
則讀《辭源》者不可不知田先生之書也。
(三)《漢語大字典》與《漢語大詞典》可謂集字典、辭書之大成者。
尤可說者,《漢語大字典》在釋義條目之前列出《說文解字》對該字的解釋(如《說文》收了這個字的話),許慎之解釋如有不妥,則採用其他學者對此字的合理說解,然後再依本義、直接引伸義、間接引伸義、假借義等順序注釋字義——這種做法本身就表明了《大字典》編纂者的卓越見地。
雖二書仍有不少疏漏,仍不失爲中國辭書界登峰造極之作。
其用途之大亦有不可言狀者。
(四)《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亦不可小覰,因其小而精悍,實用性強,頗收古義,且《現漢》對現代漢語詞之釋義,有前此辭書之不可及者,正可與字、詞之古義對照。
《漢語常用字典》尚有同義、近義詞之辨析,較爲方便實用。
(五)研讀《說文》,較好的注本是清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要使用《說文》,首先要熟悉五百四十部首,還要記住這些部首所屬卷次(許書共十五卷,正文十四卷,每卷又分上下,第十五卷是敘錄)。
(六)王引之《經傳釋詞》主要釋經傳中虛詞之特殊用法,發前人所未發,可解決按傳統解釋不通之疑難,故極有用。
中国古代工具书目录及简介
《隋书·经籍志》:实际成书于唐朝,奠定了“经、史、子、集”四分法。辑录四部图书四十类,另附见佛、道两类图书,共著录三千一百二十七部三万六千七百零八卷。为记录散佚图书,《隋书》采取了用小注著录残缺、亡佚之书的方法,把梁代所藏而隋代已经散佚或已经残缺的图书情况附注在本书条目之下,使人们得以考见梁代的藏书及梁代以来书籍的离散存亡,起到了“存今书,考佚亡”的双重作用,其注文中附注的残亡书籍达一千零六十四部一万二千七百五十九卷。
政书:政书是专门记载历代或某一朝代的典章制度及其沿革的专书。它按类汇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
十通:唐杜佑《通典》、《续通典》、《清朝续通典》
宋郑樵《通志》、《续通志》、《清朝续通志》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
前面三部为“前三通”。
《通典》:唐代著名史学家杜佑自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动笔,至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成书,前后历时三十五年。《通典》从根本上打破以入将典章制度依附于纪传体史书的局限,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有系统、有门类的典章制度专著。本书在《政典》(中国第一部政书)的基础上补充资料、完善体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系统地记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化的政书。全书两百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每一门下再分若干子目。以时代为序,采用叙、说、评、论、注等方法,系统揭示了各类典章制度的沿革历史,确立了政书的基本编纂方法,奠定了政书在历史著作中的地位。
文言文工具书
文言文工具书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对于学习文言文的人来说,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书来帮助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工具书:
1.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典之一,收字较多,解释也比较详细。
2. 《尔雅》:是古代汉语辞书之一,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生物、人事等方面,是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书。
3. 《康熙字典》:是清朝皇帝康熙命人编纂的字典,收字最多,解释最详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工具书之一。
4. 《通假字汇释》:是一本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大量的通假字,并提供了详细的释义和读音。
总而言之你,借助上面这些文言文的工具书,它们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词汇和文化内涵。
中国文史工具书3
92、《隋书经籍志》,(唐)长孙无忌等撰,本书收录梁、陈、齐、周、隋五代官私书目所载现存典籍,著录“别集”四百七十三部,“总集”一百零七部。
分四部四十七类,总计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种,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
亡佚书目,以夹注方式依类附入。
各部、各类之末,仿照《汉书艺文志》体例,附以总序、小序,简要说明诸家学术源流及其演变。
对于唐以前古籍的品类、流变,主要靠本书的记载而略可考见其大概。
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其中附录清张鹏一《隋书经籍志补书目》节录,并编有书名和著者索引。
93、《伪书通考》,张心澂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初版,1954年新版,1957年又出修订本,分上下两册,附有四角号码书名索引。
这是一部近乎总结性的辨伪书目,把前人关于辨伪的专著和论文,以及一些分散在各方面的考订成果,收集起来,间附编者按语,辨及之书共达1104部之多,极有参考价值。
94、《经义考》,三百卷,朱彝尊著。
是上古到清初的经学著作总目录。
有商务印书馆1935年《丛书集成》本。
《经义考》不收文字、音韵,谢启昆为补其缺陷而著《小学考》五十卷。
有嘉庆二十一年树经堂原刻本,咸丰二年重刊本,浙江书局刻本,光绪十五年石印本。
95、《十三经论著目录》,台北〃国立编译馆主编,洪叶文化事业有公司2000年陆续印行。
全书八册,收录先秦至1993年经学研究的中文论著。
包括著作和论文两大部分。
专书包括专著和学位论文;论文包括期刊论文、报纸论文论文集论文、会议论文。
包括十七种经学研究目录:朱守亮编的《诗经论著目录》,许锬辉《尚书论著目录》,董金裕《周易论著目录》,刘兆祐《周礼论著目录》、《仪礼论著目录》,《礼记论著目录》,黄俊卿《三礼总义论著目录》,刘兆祐《左传论著目录》,简宗梧《左传论著目录》,周何《春秋公羊传论著目录》、《春秋谷梁传论著目录》,傅武光《论语论著目录》、《孟子论著目录》、《四书总义论著目录》、《孝经论著目录》,汪中文《尔雅论著目录》,黄尚信、李启原、郑卜伍《论著目录》,《群经总义论著目录》。
古文字工具书书单
古文字工具书书单
《说文解字》:最著名、最权威的古文字典,由东汉时期的许慎编撰而成,收录了上万个汉字,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
《康熙字典》: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大型字典,收录了多达四万余个汉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性的字典。
《甲骨文合集》:收录了中国商周时期出土的甲骨文,是研究古代汉字的重要参考资料。
《金文编》:收录了中国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金文,涵盖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对于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竹简汉字字形字义表》:收录了战国时期出土的竹简文字,对于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说文新证》:对《说文解字》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订,是研究古代汉字的重要参考资料。
《字源》:汉字起源和演变的研究著作,对于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洪武正韵》:元代刘大夏编撰的韵书,收录了当时的常用字音和词汇,对于研究古代汉语音韵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古代汉语工具书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成绩最佳者,当推段玉裁的 《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 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段桂 王朱四家虽同攻《说文解字》,但成绩各有所得。段氏 《说文解字注》在校订文字,阐释许慎解字方面多有发明。 桂氏《说文义证》重在博辑群集佐证字义,其中多有创见。 王氏《说文释例》赖六书分析字体结构,并以字体实例阐释 六书。《说文句读》重在解说文字形义,纠正许书错误。朱 氏《说文通训定声》主要是通过形音训释字义,博举群书阐 释通假正别。总之,清代学者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 四家的研究,可以说是对过去关于《说文解字》研究的总结。
常用工具书:故训类
1、《经典释文》 唐代陆德明著。此书摘录《周易》等经典中的文 句,训释其中的关键字词。目前有中华书局2006出版 的《经典释文汇校》,这个版本经过了黄焯先生的精 心校勘,汇集了历代的相关资料,是最值得信赖的一 个版本。 2、《经籍篡诂》 清人阮元等编纂,1789年出版,1982年成都古籍 书店影印出版。此书先按照四声,再按照平水韵排列。 一韵为一卷,共一百零六卷。另外还附有笔画索引。 字条下,先释义,再引书证。义项的排列,先本义, 再引申义,再假借义。此书专门收集唐代及唐代以前 的各种古书中的古注。 此书有引用书证有不少错误,且资料不够完备。
常用工具书:战国文字类
1、《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编著,全书以小篆做为字头,共收篆 文9353个,重文1163个,分540部首,14篇,书末 有“叙”和“目录”合为一篇,全书共15篇。每字 之下解释字形、字义,并兼收古字、异体字等,是 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说 文解字》从公元100年开始编写,121年由许慎的儿 子上献朝廷,历时二十年方编峻。在流传过程中, 造成许多脱误,又有唐代人李阳冰的窜改,渐失本 来面目。
中国文史工具书1
所谓文史工具书,是指为方便阅读文史类书籍而提供相关资料的书籍,起着一种阅读工具作用。
文史工具书的种类很多,下面主要介绍:书目,索引,字典、辞典,年表、图志,典章制度,类书,域外汉籍及研究七类,每类下分若干子目。
“书目”:是图书目录的简称。
它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卷册、版本、定价,间或叙及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得失和收藏情况的工具书。
其范围不仅包括《四库全书总目》和《全国总书目》这种综合性书目,也包括《中国地方志综录》、《历代人物年谱集目》、《司马迁著作及其研究资料目录》、《红楼梦书录》等专题性书目。
“索引”:又称“通检”或“引得”,它是将每部书或丛书的内容,按一定的需要(如人名、地名、篇目、引书、逐句等)编为条目,供人们检索的工具。
“字典”、“辞典”:是解释字、词的声音、意义、用法和形体构造,间或叙及源流的工具书。
它包括古代的《说文解字》、《尔雅》和《广韵》之属;也包括近代的《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和《新华字典》之类;还包括《中国人名大辞典》和《中国地名大辞典》等专科性辞典。
“年表”:是按年代顺序用表格形式编制的查考时间年代或历史大事的工具书。
其中的纪年表供查考年代。
其中可分为“纪年表”、“历表”、“大事表”等不同类型。
“纪年表”如《中国历史纪年表》;“历表”可换算不同历法、纪年法的年、月、日,如《中西回史日历》;“大事表”则为查考大事及其年代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大事纪年》。
“图录”:是用图象表现事物的工具书,它既包括《世界地图》和《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各种地图,也包括《中国历史图谱》和《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等各种文物图录。
“典章制度:又称“政书”,它汇编历代或某一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方面的资料供人阅读和查考。
如《通典》、《文献通考》、《唐会要》等。
“类书”:是辑录群书中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分类排比,以便寻检和征引,是查考古代事类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
馆藏重要文史准工具书介绍(五)
馆藏重要文史准工具书介绍(五)全集型历代文总集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4册)索书号:I242.1/0 馆藏地址:样本书库/古籍室[清]严可均辑。
馆藏中华书局1958年12月出版断句影印本。
全书卷帙浩繁,多达746卷。
这部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全,凡是在古文献,甚或是小说或拓片中能找的单篇文章,广为收罗,即便是只言片语,也不遗漏。
全书以时间为序编排,同一朝代又按帝王、后妃、百官、列女、外国、释道、鬼神等次序编排,每位作家都附有小传,每篇文章都注明出处,为后人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 《全唐文》(全11册)索书号:I214.21/0 馆藏地址:样本书库 /古籍室《全唐文》,唐朝和五代的文章总集。
馆藏中华书局1983年版。
清政府组织编修,主编董诰。
当时孙星衍、阮元、法式善、徐松等许多知名学者都参与了此书的编篡,可谓阵容强大。
此书从嘉庆十三年开始,直到嘉庆十九年修成,历时6年。
全书共1000卷,收录3042多位作者,18488篇文章,可谓卷帙浩繁。
此书编排的先后次序为皇帝、后妃、宗室诸王、公主、百官、僧道、列女,每位作家下又按文体分类,并附有小传。
这部总集为我们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3. 《全唐文补遗》《全唐文补遗》,吴钢主编,王京阳等点校,三秦出版社1994—2000年出版1—7辑。
该丛书辑录清人《全唐文》及《唐文拾遗》、《唐文续拾》以后近百年间,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陆续发现和出土的大量唐代碑碣墓志文字,包括石刻诏书、书札、碑记、神道碑、墓志、经幢等,其中仅少数流传于世,绝大部分都是唐以后至今鲜为人知的文献资料。
馆藏《千唐志斋新藏专辑》索书号:I242.2/1 馆藏地址:地方文献室4.《全唐文补编》(全上中下3册)索书号:Z242.2/1 馆藏地址:古籍室《全唐文补编》陈尚君辑校,中华书局2005年版。
该书对存世典籍和新见文献中的唐代文章作了全面清理和校订,采集范围遍及四部群书、敦煌遗书、石刻文献、海外汉籍、佛道两藏等方面,在陆心源撰《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和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诸书之外,又辑得唐人文章约7000篇,涉及作家2600多人。
古代汉语专题之工具书种类和简介
其他辞书,如《甲骨文字集释》 其他辞书,如《甲骨文字集释》(李孝 定)、《甲骨文虚词词典》 定)、《甲骨文虚词词典》(张玉金)、 《金文大字典》(戴家祥)、《古玺文编》 金文大字典》(戴家祥)、《古玺文编》 (罗福颐)、《陶文编》 (罗福颐)、《陶文编》(金祥恒)、 《古钱大辞典》(丁福保等)、《古文四 古钱大辞典》(丁福保等)、《 声韵》(宋夏悚)、《汗简》 声韵》(宋夏悚)、《汗简》(宋郭忠 恕)、《古文字诂林》(李圃等)、《 恕)、《古文字诂林》(李圃等)、《古 字通假会典》 字通假会典》(高亨)。
(十一)《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着重研究先秦和汉 十一)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着重研究先秦和汉 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收虚词160条。编排以 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收虚词160条。编排以 古汉语声母类别为纲,分为十卷。清人刘淇的《 古汉语声母类别为纲,分为十卷。清人刘淇的《助字辨 略》也是专门讲解古汉语虚词的著作。 (十二)《词诠》——近人杨树达著。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 十二) 词诠》——近人杨树达著。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 介词,连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 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全书按注音字母编次。 (十三)《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何乐士等编,共收文言 十三) 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何乐士等编,共收文言 虚词549个,对每个虚词都从词类、用法、意义、举例 虚词549个,对每个虚词都从词类、用法、意义、举例 等几个方面加以解说。全书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十四)《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汇集了唐宋 十四) 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汇集了唐宋 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537个,是阅读 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537个,是阅读 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文史类书籍
文史类书籍阅读中国历史书籍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提高人们眼光与修养。
下面结合各个时期,推荐几部中国历史类书籍:一、先秦史书籍1、《史记》:《史记》,中国史学家司马迁的杰作,共82篇,详细叙述了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楚武王分封秦国的故事,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
2、《春秋》:《春秋》是一部重要的史书,记录了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一直是历史学家研究的重点。
三、汉代史书籍1、《汉书》:《汉书》是早期编年史,由司马迁负责编写,记录了汉朝从西汉开始至晋明圣皇帝时期的历史,是研究汉朝社会历史的最重要的古籍。
2、《三国志》:《三国志》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史书,由后汉时期传教士司马光创编,叙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是研究三国时期历史的重要参考。
四、唐代书籍1、《新五代史》:《新五代史》是以唐朝的历史为主题的大部头史书,记载了从五代开始到中唐文宗时期的历史。
2、《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以唐朝为主题的重要史书,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历史研究者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五、宋代书籍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士林弘治及桓宽共同编写的宋史书籍,描述了宋朝从太祖起直至元丰末年的历史。
2、《尚书大传》:《尚书大传》是苏东坡撰写的宋史书籍,内容包括了宋朝的社会历史、宗教以及文化传统。
六、元代书籍1、《元史》:《元史》是元朝历史参考书,由玄奘撰写,记载了从元太祖垂帝(成吉思汗)到末代皇帝明成祖元丰元年的历史。
2、《清史稿》:《清史稿》是一部书面历史记载,在明清连续完成,记载了从明顺治元年到清顺治九年的历史。
阅读中国历史书籍不但可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而且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修养。
推荐以上中国历史书籍,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帮助。
文史工具书
文史工具书查字词——查冷僻字:《康熙字典》,(清)张玉书等编,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出版《中华大字典》,徐元诰等编,中华书局1978年影印出版《汉语大字典》,徐中舒主编,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1990年出版8卷本,1992年又出版缩印本《难字表》(修订稿),文字改革出版社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64年出版查古汉语字典、词典:《康熙字典》,(清)张玉书等编,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出版《中华大字典》,徐元诰等编,中华书局1978年影印出版《说文解字》,(汉)许慎著,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尔雅》,(晋)郭璞注释,中华书局1936年重印《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79年始印《辞通》,朱起凤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编,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著,世界书局1936年影印《常用通假字字典》,欧少华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尔雅义疏》,(清)郝懿行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成都古籍书店1981年影印《经籍纂诂》,(清)阮元主编,中华书局1982年重印《联绵字典》,符定一编,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查虚词字典:《助字辨略》,(清)刘淇撰,中华书局1983年重印《词诠》,杨树达著,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文言虚字》,吕叔湘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文言常用虚词》,杨伯峻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常用文言虚词词典》,陕西师范大学《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编写组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经传释词》,(清)王引之撰,中华书局1956年出版《古书虚字集释》,裴学海编著,中华书局1982年重印《文言虚词》,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现代汉语常用虚词选择》,李谱英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查文艺作品惯用词语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著,中华书局1980年重印《小说词语汇释》,陆澹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印《戏曲词语汇释》,陆澹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方言词例释》,傅朝阳著,通俗读物出版社1957年出版《诗词曲语辞例释》,王瑛著,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唐宋词常用语释例》,温广义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元剧俗语方言例释》,朱居易著,商务印书馆1956年出版《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蒋礼鸿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你那增订出版查专科性词条:《简明哲学辞典》,(苏)罗森塔尔·尤金编,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译,三联书店1973年出版《哲学小词典》,张弓长等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政治经济学辞典》,许涤新主编,人民出版社1980年分三册陆续出版音韵《法学词典》,《法学词典》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出版《国际时事辞典》,《国际时事辞典》编辑组编,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出版《哲学名词解释》,(上下),马全民、杨宪邦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小辞典》,吉林大学经济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简明政治经济学辞典》,许涤新等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语言学名词解释》,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1962年出版《逻辑学小辞典》,《逻辑学小辞典》编写组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新闻学简明词典》,余家宏等编,浙江出版社1984年出版《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纂,文物出版社1984年新一版《中国近代史词典》,方诗铭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出版查音韵专书:《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编,科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汉语方言字汇》,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62年出版《诗词格律概要》,王力编,北京出版社1978年出版《现代诗韵》,秦似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三版《上古音手册》,唐作藩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普通话正音手册》,徐世荣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年出版《诗词格律》,王力编,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诗韵新编》,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查典故出处和语句出处——查类书:《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初学记》,(唐)徐坚等编,中华书局1980年重印《佩文韵府》,(清)张玉书等编,商务印书馆1983年重印《骈子类编》,(清)吴士玉等编,光绪十三年(1887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渊鉴类函》,(清)张英等编,扫叶山房1932年重印查语词索引:《十三经索引》,叶绍钧编,中华书局1983年新一版《食货志十五种综合引得》,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编,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杜诗引得》,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编,哈佛燕京学社1940年出版《中华语汇通检丛书》,河南大学出版社编纂,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论衡通检》,中法汉学研究所编,中法汉学研究所1943年出版查主题索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主题索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中国人民大学1958年印《列宁全集索引》(1-39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63年出版《毛泽东著作主题索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中国人民大学1960年印查典故词典和成语词典:《汉语典故词典》,王慰庭等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常用典故词典》,于石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出版《古书典故辞典》,杭州大学中文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查典故文选和名句选:《成语典故文选》,李毓芙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古代诗词曲名句选》,蒋士珍等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中国古代名句词典》,陈光磊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出版《实用名句大全》,梁适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名言警句辞典》,袁世全编,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年出版《格言大辞典》,郭东斌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查诗文和专题资料——查综合篇目索引:《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中华书局1956年编辑出版《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作者引得》,蔡金重编,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1941年印《全唐诗作者索引》,张忱石编,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全唐文篇名及作者索引》,马绪传编,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元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陆俊岭编,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杨殿珣等编,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上海图书馆编印《全国报刊索引》,上海图书馆1973年始印《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人民日报图书馆编,人民出版社1959年出版《人民日报索引》,人民日报图书馆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51年始每月出版一册查专题篇目索引:《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资料室编,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甲编、乙编增订本),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1949-1979),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国内报刊有关地理资料索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目录》(1-39卷),人民出版社1976年出版《报刊所载毛泽东同志言论著作、文电编目》,人民出版社1959年至1962年编印《语文教学篇目索引》(1950-1980年),《中国语文》编辑部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出版《全国报刊文学论文索引》,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评论资料索引》(正、续编),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编,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1963年出版《中国史学论文索引》(第二编),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79年编,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鲁迅著译篇目索引》,人民日报图书馆编,人民日报社1972年印《鲁迅研究资料索引》,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中国历史地理学论著索引》,杜瑜、朱玲玲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出版查资料汇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教研室选注,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1962年出版,中华书局1962年新一版,1977年重印《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翦伯赞、郑天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61年—1965年出版,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委员会编,法律出版社1956-1964年出版《世界经济统计简编》,王怀宇等编,三联书店1974年出版《新华月报(文献版)》,《新华月报》编辑室编,人民出版社按月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等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陆续出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国历史学会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陆续出版《中华民国档案资料丛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查文摘:《新华文摘》,《新华月报》编辑室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开始按月出版《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上海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文摘》编辑部编辑出版《文学情报》,中国史学会《中国历史学年鉴》编辑部编,人民出版社出版《当代文艺作品评论提要文摘卡片》,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编,中国人民大学资料社出版发行《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查手册和辞典:《中学语文教师手册》,姚麟园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政治常识手册》,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编,中国青年出版是1983年第三版《国际知识手册》(上、下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查书籍和刊物——查综合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清)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64年重印《贩书偶记》,孙殿起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民国时期总书目》,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6—1997年出版《古籍书目》,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全国总书目》,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出版《全国新书目》,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编印《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上海图书馆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五四时期期刊介绍》,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研究室编,三联书店1979年重印《中国学术名著大辞典》,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1年出版《书目答问补正》,(清)张之洞编,范希增补正,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新一版《(生活)全国总书目》,平心编,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出版《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查专题书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中国青年出版社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出版《八百种古典文学著作介绍》,黄立振编,中州书画社1982年出版《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孙楷第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修订出版《建国以来文艺作品专题书目》,图书提要卡片联合编辑组1962年编印《外国文学名著题解》,中国青年出版社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出版《史部要籍解题》,王树民编,中华书局1981出版《中国边疆图籍录》,邓衍林编,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中国地方志综录》,朱士嘉编,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晚清文艺报刊述略》,阿英撰,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曲海总目提要》,(清)黄文旸等编,董康辑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京剧剧目辞典》,曾白融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出版《中外文学名著简介》,徐波等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全国少年儿童图书综录》,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版本图书馆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出版查书目索引(通检):《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编,中华书局1960年重印《同书异名通检》,杜信孚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同名异书通检》,杜信孚等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四库全书目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古书同名异称举要》,张雪庵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查年代和事件——查年表:《中国历史纪年表》,方诗铭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出版《中国历史纪年》,荣孟源编,三联书店1957年出版《中国历史纪年表》,万国鼎编,中华书局1978年新一版《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文物出版社1973年编制出版《中外历史年表》,翦伯赞主编,中华书局1982年重印《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冯君实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中国历史年表》,河南省博物馆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中国历代各族纪年表》,陆俊岭等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80),新华通讯社国内资料组编,新华出版社1982年出版《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知识出版社编,知识出版社1982年出版《公元干支推算表》,汤有恩编,文物出版社1961年出版查历表:《中西回史日历》,陈垣编,中华书局1962年重版《二十史朔闰表》,陈垣编,中华书局1962年重版《中国近代史历表》,荣孟源编,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新编万年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科学普及出版社1979年出版《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徐锡祺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方诗铭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万年历谱》,鞠德源编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张培瑜编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二百年历表简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科学普及出版社1965年出版查专门年表:《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编,科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徐邦达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出版《清末汉语拼音运动编年史》,倪海曙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出版《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陈学询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湖南近百年大事记述》,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出版《西藏大事记》(1949—1959),郭兹文编,民族出版社1959年出版《中国战争大事年表》,中国军事史编写组编,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出版查年鉴:《人民手册》,大公报社《人民手册》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年开始编辑出版《中国历史学年鉴》,《中国历史学年鉴》编写组编,三联书店1980年开始出版《中国文艺年鉴》,《中国文艺年鉴》社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开始出版《中国哲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开始出版《中国新闻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4年开始出版《中国教育年鉴》,《中国教育年鉴》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开始出版《中国体育年鉴》,国家体委编,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查历史词典和历史手册:《辞海·历史分册》《简明中外历史词典》,武汉师范学院历史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中国近代史词典》,陈旭麓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出版《中学历史教师手册》,王芝九等编,新知识出版社1960年出版《世界史编年手册》,刘绪贻等译,三联书店1981年出版《中国近代史知识手册》,《中国近代史知识手册》编写组编,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中小学历史教学实用手册》,徐云龙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年出版查地名和地理沿革——查地名词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臧励龢等编,商务印书馆1959年重印,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2年重印《中国地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出版《世界地名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出版《最新中外地名辞典》,葛绥成等编,中华书局1948年再版《中国名胜辞典》,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出版《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魏嵩山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西域地名》(修订本),冯承均著,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查地名索引:《中国地名索引》,来荷初编,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出版《汉语拼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名索引》,地图出版社编制,地图出版社1978年出版《三国志地名索引》,王天良编,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史记地名索引》,嵇超等编,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查史书的地理志:《四部备要》(即清代李兆洛《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通行版),中华书局出版查地方志:《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初稿)《明一统志》,(明)李贤等撰,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清)廖鸿荃等编撰,商务印书馆1934年影印《帝京景物略》,(明)刘侗等撰,北京古籍书店1980年重印《元一统志》,赵万里校辑,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西湖游览志》,(明)田汝成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重印查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地图出版社编制,地图出版社1974年出版《世界地图集》,,地图出版社编制,地图出版社1972年出版《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地图出版社1982年出版第一册,后七册陆续出版《简明世界史地图》,北京大学历史系《简明世界史》编写组编,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中国地图册》,地图出版社编,地图出版社1976年出版《世界地图册》,地图出版社编,地图出版社1972年出版《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部编辑,中华地图学社1974年起陆续出版《亚洲各国近代史参考地图》,王春良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出版《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张传玺等编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二版查地理沿革表:《历代地理沿革表》,(清)陈芳绩编,黄廷鉴校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丛书集成》初编本《历代沿革表》,(清)段长基编,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四部备要》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等编,地图出版社等按年度出版《中国疆域沿革表》,顾颉刚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清代地理沿革表》,赵泉澄编,中华书局1955年出版《中华民国疆域沿革表》,王祖彝编,北平五兴书房1935年印行《中国近现代政区沿革表》,张在普编著,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87年出版查地名手册和地理手册:《外国地名译名手册》,中国地名委员会主编,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汉语拼音中国地名手册》(汉英对照),严地编,测绘出版社1979年修订出版《中学地理教师手册》,卫杰文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出版上册,1983年出版下册《世界地名译名手册》,辛华编,商务印书馆1976年出版《世界人文地理手册》,毛汉英等编,知识出版社1981年出版查地理专著:《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注,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读史方舆记要》,(清)顾祖禹撰,中华书局1957年出版《徐霞客游记》(普及版),(明)徐宏祖著,褚绍唐等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撰,范祥雍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中国古代都城概况》,李洁萍编著,黑龙江省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太平寰宇记》,(宋)乐史撰,清朝刻本查人名和人物事迹——查人名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龢等编,商务印书馆1981年重印《古今同姓名大辞典》,彭作桢编,好望书店1936年出版《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吴海林等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当代国际人物辞典》,《当代国际人物辞典》编写组编,上海辞书社1980年出版《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谭正璧编,上海书店1981年重印《中国文学家辞典》,北京语言学院《中国文学家辞典》编委会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开始陆续出版各册《中国艺术家辞典》,北京语言学院《中国艺术家辞典》编委会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开始陆续出版各册《中国历代名人辞典》,南京大学历史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世界人名大辞典》,潘念之等编,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出版《中国音乐、舞蹈、戏曲人名辞典》,曹惆生编,商务印书馆1959年出版《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余剑华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出版《简明外国人物词典》,杨生茂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查人物传记:《五四时期的历史人物》,胡华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出版《民国人物传(中华民国资料丛稿)》,李新等主编,中华书局1978年起陆续出版《中共党史人物传》,胡华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起陆续出版《世界历史人物小传》,杭州大学历史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唐才子传》,(元)辛文房编著,古典文学出版书1957年出版《中国现代作家传略》,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开始出版《外国名作家传》,张英伦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中国历代作家小传》,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起陆续出版《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北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编辑部等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起陆续出版各册《外国历史名人传(近代部分)》,朱光庭主编,重庆出版社1982年出版查人名索引和传记索引:《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张忱石等编,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二十五史人名索引》,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编,中华书局1956年重印出版《二十四史人名索引》,中华书局编校整理,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室名别号索引》,陈乃乾编,中华书局1957年出版《古今人物别名索引》,陈德芸著,上海书店1982年根据岭南大学1937年版影印《清代碑传文通检》,陈乃乾编,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史记人名索引》,吴树平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名索引》,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宋元方志传记索引》,朱士嘉编,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查名录和行第录:《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袁涌进编,中华图书馆协会1936年出版《外国哲学社会科学人名录》,商务印书馆1966年编辑出版《唐人行第录》,岑仲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中国现代作家笔名录》,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院1959年编印《鲁迅笔名索解》,李允经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查年谱和人物年表:《中国历代年谱总录》,杨殿珣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年出版《唐宋词人年谱》,夏承焘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来新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李白杜甫年谱》,郭沫若编,附于作者著《李白与杜甫》一书之后《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姜亮夫编,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吴海林等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中国历史人物年谱集目》,杭州大学图书馆资料组编,1962年印行《中国古代文学家年表》,姚奠中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鲁迅年谱》,李何林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起分卷出版查古今事物和典章制度——查十通:《十通索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查会要、会典:《宋会要辑稿》(宋代官修),(清)徐松辑,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出版《明会要》,(清)龙文彬撰,中华书局1956年点校出版《元典章》,(元)英宗敕撰,中华书局1957年重印《春秋会要》,(清)姚彦渠辑,中华书局1955年点校出版《两汉会要》,(宋)徐天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清会典》,(清)乾隆敕撰,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万有文库》本查类书:《事物纪原》,(宋)高承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出版《丛书集成》初编本《永乐大典》,(明)解缙等编,中华书局1984年增补再版《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蒋廷锡编,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出版《太平御览》,(宋)李昉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出版查历史表谱:《历代职官表》,(清)皇本纪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中国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度表释》,藏云浦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清代职官年表》,钱实甫编,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清季重要职官年表》,钱实甫编,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历代官制、兵制、科学制常识》,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77年编制查历史图录和文物图录:《简明中国历史图册》,中国历史博物馆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起陆续出版《中国近代史参考图片集》,北京历史博物馆主编,上海教育图片出版社1958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展品选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工作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73年出版《中国古青铜器选》,文物出版社编,文物出版社1976年出版《中华古文化大图典》,胡曾等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年出版《新中国出土文物》,外文出版社编,外文出版社1972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选》,中国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工作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76年出版查辞典和手册:。
(2)文史工具书PowerPoint_演示文稿(1)
古书流传过程中,因不断复制,往往会产生几 种甚至多种文字有出入的不同传本。清代由于 考据学的兴盛,读书人很讲究所读之书的版本。 要求目录之书提供收录之书的版本信息。但 《四库提要》这样一部重要的目录著作却没有 这方面内容。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邵懿 辰著,邵章增订。
清代中叶以后,读书人、藏书家重视版本,不仅仅是 宋元珍本,一般的明清本也得到关注,于是有人利用 《简明四库目录》,在其上批注版本方面的内容,注 明每书有一些什么版本,正好解决和弥补了《四库提 要》不注版本的缺憾。这种清人批本有数种。邵懿辰 为清代道咸时人,其批本以《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为 名,是同类中流传最广的一种。后经多人增补,其孙 邵章汇集。除补注版本外,还增补了多种《四库》未 收之书。后正式出版时以《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为名。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出版,1979年上海古籍 出版社修订重印。附有书名著者索引。
庚子乱后,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强迫清廷签订《辛丑条约》,索 取了大笔赔款,即所谓“庚子赔款”。民国初年,各国退还部分 赔款,主要用于文化教育,如创办学校、招收选送留学生等。日 本于1925年用退还款项,在北京创办“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 组织一批中国学者(其中大多是满清遗老)编写一部大书——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分类编排体例均仿照《四库提要》。 收录范围自清乾隆以后直到民国初年,时间上与《提要》相衔接。 此外还收进《四库提要》未收的若干种乾隆以前的著作,主要有 佛教和道教典籍,部分明人著作,部分禁毁书,有名的戏曲小说 等,可以部分补充《四库提要》的不足。但也不著录版本情况。 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影印原打印稿,收10070种,总数与《提 要》基本持平。原稿本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现经整理已印行, 共收书32960余种,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3倍多,比之台湾 商务本,内容完备远过之。 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影印原稿本。
中学历史 工具书
中学历史工具书
中学历史工具书,可以参考以下几本:
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是中国历史学科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历史和与历史学相关的知识。
全书收条目约5500个,采用按条目标题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检索方式,便于学生查阅和了解相关知识。
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
全书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对于学生全面了解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三、《史记》
《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
全书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130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对于学生全面了解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四、《剑桥中国史》系列
《剑桥中国史》系列是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一套中国历史著作,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历史,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
该系列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五、《近代中国史话》
《近代中国史话》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综合性著作,详细介绍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变迁。
该著作注重史论结合,对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概览
1983年修订出版完毕。
•
根据与《辞海》的分工,《辞源》修订成了一部阅读古籍用的专用
工具书和古代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是专为解决阅读古籍时关于词语
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的,仍用繁体字排版,所
收古代词语和典故相当丰富,释义精当,引文详细注明出处,成为我国一
部大型的古代汉语辞书。
•
2.笔画法:按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 汉字
也属形序法。一般先按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内 部再按笔形顺序排列,起笔笔形相同的,再按第 二笔的笔形顺序排列,依此类推
优点:是不明字音或读不准字音的字均能查找 缺点:是8至12画的字数相当多,不便查找
3、按編碼排列
• 把漢字按照一定的原則分別編出號碼,通行的是四角號碼檢字 法。
政書—是專門記載典章制度的工具書。它收集了歷代或某一朝 代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方面的史料,分門別類地加以編排和敘述, 具有制度史、文化史和學術史的性質。如《政典》、《通典》 《通志》《會要》等。
4.書目、索引類
書目——是圖書目錄的簡稱,它著錄一 批相關的圖書,按一定的次序編排而成的 工具書。如《藝文志》、《經籍志》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1. 部首法: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 把同一部首的字歸在一起,部首的先後以筆劃的多少為序。 部首筆劃相同時按起筆的筆形排列。一般順序是:橫(一)、 直(丨)、撇(丿)、點(丶)、折(乛)。 同一部首內,筆劃少的列前,筆劃多的列後。 同一部首內,筆劃相同時按起筆的筆形排列。一般順序是: 點(丶)、橫(一)、直(丨)、撇(丿)、折(乛)。
下字取韵母与声调。
不足:没有同音字的字无法注音。
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 毛——莫 袍 切
则无注音的作用。
文言文必学书籍
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和语法规则。
以下是一些必学的文言文书籍:
1. 《说文解字》:这是东汉许慎编写的一部字典,收录了大量汉字的形、音、义,是学习文言文必备的工具书。
2. 《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文言文篇章。
3. 《战国策》:是一部记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的史书,其中的文言文较为简单,适合初学者阅读。
4. 《左传》: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文言文精炼,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节奏感。
5. 《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其中的《关雎》、《蒹葭》等篇目的文言文较为简单,适合初学者阅读。
6.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其中的文言文较为简单,适合初学者阅读。
7. 《孟子》:也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文言文篇章。
8.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大量的古代礼仪制度和文化背景,其中的文言文较为简单,适合初学者阅读。
9. 《周易》:是古代占卜的书,其中包含了许多神秘的符号和意义,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理解。
除了以上这些书籍外,还可以学习一些古代的典籍和文献,如《汉书》、《三国志》等,这些书籍中的文言文较为简单,适合初学者阅读。
同
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文言文的练习册或者在线学习资源进行练习和学习。
读史基础知识十三工具书教学课件
引言
了解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工具书的作用,为学习历史打下基础。
十三种工具书介绍
《史记》
中国历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含了早期的神 话传说和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
以编年体形式记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是史学家和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
《汉书》
记载了汉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 正史。
《元史》
记载了中国元朝的历史,对于了解元Biblioteka 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每种工具书的特点和价值
《史记》
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 古代历史。
《元史》
记录了元朝的兴衰沿革,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国 古代社会。
《资治通鉴》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全面分析,帮助读者把握历 史发展的脉络。
《晋书》
详细记载了三国时期晋朝的历史,为了解那个 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2 对读史的启示
工具书是解读历史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拓展我们的视野。
参考资料
1 书目推荐
《史记》,《资治通鉴》,《元史》等相关工具书。
2 网站链接
推荐一些在线工具书资源的网站链接。
如何使用工具书
1 工具书使用方法
熟悉各种工具书的结构和 编码,运用索引、内容概 要等工具找到相关信息。
2 阅读技巧
快速浏览整体架构,重点 看重要章节,并注重理解 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3 注意事项
要多做笔记,记录重要信 息,为后续的研究和学习 提供便利。
总结
1 学习收获
通过研读十三种工具书,扩宽了对中国历史的认知,提高了分析和综合能力。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二、工具书的局限
1、工具书不是万能的 2、工具书中存在错误 《说文》:“为,母猴也。其为禽好爪, 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母,通沐 。沐猴,即猕猴。)
3、工具书有时代的局限性
《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 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 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 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辞源》是一部语
文性辞典。是中国最 大的一部古汉语辞典 。它始编于1908年( 清光绪三十四年), 由 陆尔奎、傅运森等人 主编,1915年商务印 书馆以五種版式出版 。1931年出版辭源續 編,1939年出版辭源 合訂本。1949年出版 辭源簡編。至今已经 修订再版多次。
❖ 修訂後的《辭源》成 為我國一部大型的古代漢 語辭書。收錄的詞目包括 古漢語詞、詞組、成語等 ,內容涉及文物、職官、 典章、制度、人物,事件 等等,是關於中國古代文 化的一部常識性的百科詞 書。全書共收單字12890 個,複音詞 84134條,共 計97024條。全书共四册, 收词近十万条,综计解说约 1200万字。
毛=m(ò)+(p)áo=máo 又如: 《康熙字典》引《唐韵》云:“苏,素姑切。”即: 苏=“素”的声母+“姑”的韵母和声调=s(ù)+ (g)ū=sū
(一)辞书类 《尔雅》
尔,迩也,近的意思。雅,正也。尔雅,近 于雅正。
最早的词典,第一部训诂著作。
唐文宗开成年间石刻十二经时增为经书。
成书年代 1.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所作; 及作者 2.春秋战国之际,孔子弟子所作; 三说 3.秦汉间学《诗》者纂集,汉初问世。
《释名》的体例
体例仿《尔雅》,按词义的内容分卷,共 分27卷。
清人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是较好的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史工具书杂谈文史工具书是从事文史学习和研究的人不可或缺的,本文转自[启迪论坛],转载请注明出处,而文史工具书种类繁多,因此在下拟将文史工具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作个简要介绍(到清代为止):一、语言文字类二、类书、政书类三、年鉴、手册类四、目录、索引类五、表谱、图舆类六、辨伪及其他文史工具书的发展简介:文史工具书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字书《史籀篇》和词书《雏名》,汉代出现了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字典《说文解字》和最早的词典《尔雅》,同时也出现了目录书《七略别录》和年表、政书、帛画地图,三国时期,曹丕组编《皇览》是有记载的第一部类书,晋李充撰《四部书目》开创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隋朝陆法言等编著的《切韵》,有音韵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唐宋时期,在继承前代体系的基础上,出现了更多的字、词、韵书,如《六书故》、《龙龛手鉴》、《广韵》、《集韵》、《埤雅》等;也出现了如《汉简》、《干禄字书》、《字通》、《班马字类》等一些专门性的字典词典。
在目录学方面,有《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子略》等;政书有《两汉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类书有《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等等。
明清时代,工具书已经开始成熟,字词典类有《字汇》、《字通》、《康熙字典》、《经籍纂诂》、《经传释词》、《通俗篇》、《恒言录》、《迩言》、《助词辨略》等;书目类有《千倾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类书有《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渊鉴类涵》、《佩文韵府》等;年表、纪年有《历代纪元编》、《历代帝王年表》等;辨伪专著有《诸子辨》、《四部正讹》、《考信录》、《群书疑辨》等等。
第一类语言文字类语言文字类的工具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字典类工具书:研究汉字的形态、来源、发展变化和字义的,就是字典类工具书。
2、词典类工具书:研究词的来源和涵义的,就是词典类工具书。
3、语音字典:研究语音的专著就是语音字典,往往表现为韵书形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物殊的字典。
一、字典书目1、《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
作者是东汉许慎。
许慎,字叔重,汝南郡召陵人(今河南郾城县东)。
《说文解字》开始写于东汉和帝永元12年(公元100年)。
全书共分十四章(加上叙共十五篇),收9353个单字,重文1163个,实收单字8190个,连同解说共133441字。
《说文解字》以通行的秦汉篆书(小篆)为主体,把古文和籀文不同于小篆的列在下面,按照六书的原则,分析文字的结构形态,先释字的本义,次释字形,有的注出字音。
《说文解字》的内容非常广泛,天地山川,鸟兽杂物,王制礼仪莫不毕载。
它的解说体例也十分复杂,既引用古文、经书、古籀,也引用方言俗语等。
《说文解字》是许慎整理研究当时许多经学家、文字学家的研究成果而编成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它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和汉代以前的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是研究古汉语不可缺少的材料;它总结了汉以前的文字理论,系统地提出并解释了“六书”的理论,对汉字的规范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创造了部首分类法;它的解说中保存了古代逸闻古俗,使我们能够从中了解到一些古代政治经济情况。
《说文解字》问世后几经校改传抄,原书面貌已不法恢复。
现在通行的是南唐徐铉整理的《说文解字》。
另一较好的通行本是清代段玉裁注解的《说文解字注》,一般称为《段氏说文解字注》。
版本较好的有1963年12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说文解字》。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很多,成就较大的有:桂馥著的《说文义证》,王筠著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著的《说文通训定声》。
近代丁福保把以上著作和其它专著汇而为一,称之为《说文解字诂林》。
《说文解字》部首分为540部,分得太琐碎,无规律可循,排字混乱,查找字很是困难,有时“寻求一字,往往终卷”,可查清代黎永椿著的《说文通检》,蒋和著的《说文部首表》。
2、《玉篇》《玉篇》(南朝梁)顾野王撰,顾野王字希冯,生于梁天监十八年(公元579年),卒于陈太建十二年(公元681年),吴郡人。
原书成于公元543年。
现通行本是宋代陈彭年、丘雍、余锐等人修订的,名为《大广益会玉篇》,30卷,分542部。
《玉篇》原书15万8千字,收单字16800个,陈增加5万多字,收单字22500多个,比《说文解字》为详,但不书篆书,只释字义和用反切注音,释义比较简单,是研究文字和训诂的重要参考资料。
3、《干禄字书》《干禄字书》(唐)颜元孙撰,颜元孙字聿修,尤善草隶。
此书主要是辨字的形体、正字俗字并列,一目了然。
清段玉裁书《干禄字书》后说:“其正字既皆合古,即其通字、俗字,学者流览,亦可以推古今迁移之故。
”查找俗字可查阅此书。
4、《类篇》《类篇》(宋)司马光等撰,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类篇》共45 卷,最末一卷为目录,全书分十四篇540部,考《集韵》所收,并重文为53525字,此书凡文31349字,重音21846字,合在一起共53165字。
通行的是《楝亭五种》本。
此书编撰较为慎重、严谨,不仅继承了《说文解字》的优点,注重探讨字源,训诂音义,也吸收了当时社会上产生的新字,补充了《说文解字》和《玉篇》的不足。
5、《六书故》《六书故》(宋)戴侗撰,戴侗,字仲达,生卒年不详,南宋永嘉人。
《六书故》计33卷,全书共分“数”、“天文”、“地理”、“人”、“动物”、“植物”、“工事”、“杂”、“疑”等九部,细分为479个目。
基本上是按类收字,无类的归“杂”部,存疑者归入“疑”部。
此书查阅困难,但有些释义很完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龙龛手鉴》《龙龛手鉴》(辽)行均和尚撰。
此书原名《龙龛手镜》,宋人刊行时为了避赵匡胤祖父赵竟之讳而把“镜”改为“鉴”。
此书沿用了部首检字法,但改变了说文的分类,归纳为242个部首,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
全书四卷,收字26400多个,注释着重形体辨正,后注音义,释义当中引证不少佛书音义。
此书最大的特点是保留了古体字和异体字,并收录了很多民间俗字。
对于了解唐代前后人们使用俗字的情况,对于研究汉字的变迁,特别是对于释录敦煌学中的文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7、《字汇》《字汇》(明)梅膺祚撰,梅膺祚,字诞生,宣城人。
《字汇》成书于万历43年(1615年),共14 卷,收字33179个。
此书对字典的编检方法有创造性的改过。
它简化《说文解字》的部首为214部,改变过去收字排列混乱的缺点,按笔画多少编排,创立难字“检字表”,每卷之首编制部首表,注明每部所在页码。
这一重在改进,一直为后世所本,直到旧本《辞海》仍是按例编制,分214个部首。
注音是先反切后直音,释义简明清楚。
《字汇》问世后,因编制新颖,风行一时,同一类型的字书出现了很多,如《字汇补》、《同文字汇》、《玉堂字汇》、《文成字汇》、《正字通》等等。
8、《正字通》《正字通》(明)张自烈撰。
张自烈,字尔公,号芑山,又号谁庐居士。
江西宜春人。
《正字通》全书16卷,共收录三万三千余字,编制同《字汇》,共214 部,对《字汇》中的缺漏和错误给予补正,但引用的材料过繁,引书有的失注篇名,一字又有重见于两部的,有失精确。
清代官方编纂的《康熙字典》,就是以《字汇》和《正字通》为蓝本增益而成。
9、《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清)张玉书等编1716年印行,部首检字法,分214部,共收字47035个,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注音用反切,释义都有例证,旧版在版框上附有篆字一万多个,收集资料相当丰富,是当时收字最完备的字典,字典一词,也创始于此。
《康熙字典》由于编写时疏漏,错误较多,王引之作《字典考证》,纠正了其中错误2500多条。
《康熙字典》尽管有错误,但还是查找古字、古义、古音很有价值的工具书。
10、《经籍籑诂》《经籍纂诂》(清)阮元撰。
阮元,字伯元(1764-1849),号芸台,江苏仪征人。
全书记106卷,按106韵编排,每韵一卷,收录了唐代以前主要古籍中的文字训诂,即释本义,也说明引申义,此书体例严谨,材料丰富,并附有同体异型字,对研究古代汉语特别是字源,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它的缺点是首先,《经籍籑诂》只是资料的集结,而缺乏对义项的归纳。
其次,有些书《经籍籑诂》成书时尚未发现,所以《经籍籑诂》未及征引,所以我们引用有关书籍时一定要覆核原书。
另外此书不注音切,也是其缺点。
11、《助字辨略》《助词辨略》(清)刘淇撰。
刘淇,字武仲,河南确山人。
《助词辨略》是一本收录和研究虚字(即助词,也称虚词)的专门性字典,共收录虚字476个,分列800余条,按上平、下平、上声、去声、人声编为5卷,依106 韵次第排列。
它是总结前人关于虚字的材料而成的,是最早的一部虚字工具书,它奠定了虚字研究的基础,对后出著述有较大影响,最大的特点是收录了一些俗语虚字。
12、《经传释词》《经传释词》(清)王引之撰。
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
《经传释词》于嘉庆二十四年记(1819年)刻版发行,此书共分十卷,收虚字160个,按古声母顺序排列。
每字下面先说用法,再引书证。
些书体例严谨,征引材料丰富,解释虚词精当,但侧重于经传中虚字的特殊用法,取材范围狭隘,收字不多。
对《经传释词》的缺漏,(清)孙经世著有《经传释词补》,共收“庸”“一”等十二个虚字;又著《经传释词再补》,收“而”“如”等四个虚字,又对《经传释词》原文作了若干增补订正。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清同治年间吴昌莹著的《经词衍释》十卷,编写体例和检字方法完全同《经传释词》。
它对王引之选录的一百六十个虚词,逐一进行增补,或补其未详,或补其阙漏。
书后又附《经词衍释补遗》,对《经传释词》中未收的二十三个虚词,一仍《经传释词》体例,予以增补。
《经传释词》较早的版本有皇清经解本(阮元刻)、守山阁丛书本(钱熙祚刻)、王氏四种本(鸿文书局印)、万有文库本(商务印书馆印行)、学生国学丛书本(商务印书馆印行)等。
甲骨文由于在上世纪初才被发现,因此古代文献中并无资料可以查阅,关于甲骨文的有关工具书主要有:《甲骨文合集》郭沬若主编,中华书局出版,分十三册印行。
它把近七十年来上百种书刊所著录的材料和分散在国内外公私收藏的甲骨实物和拓本,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基本上都搜集起来了。
编写体制是分期分批进行编辑,力图科学地体现出商代甲骨文字的基本面貌。
些书是甲骨图版原大照像影印,收集近五万片,附有释文和有关图表等。
《甲骨文编》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专收甲骨刻辞,正编收1723个字,附录2949个字。
二、词典书目1、《尔雅》《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作者尚无定论,本文转自[启迪论坛],转载请注明出处,北宋邢昺序《尔雅注疏》说:“周公倡之于前,子夏和之于后”,而《四库总目》却以为“其成书在毛亨以后,大抵小学家缀缉旧文递相增益,周公孔子皆依托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