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同城化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研究(以 上海 -南通为例)

合集下载

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及其对上海的影响

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及其对上海的影响

利用 、 依托核心大城市的资源优势促进 自 身的进一步发展。最近几年 , 随着动车组的开通、 跨海
跨 江大桥 的建 成 , 海周边 的各个城 市 , 上 甚至 安徽 的合 肥等 市 , 提 出 了类 似 的发展 战 略和发 展 都 策 略。同城化将 大 大改善非 核心大城 市和 中小城市 的区位条 件 , 承接核 心大城 市产业 转移 、 增强 技术 辐射的 能力 , 在区域 合 作 中提 升 自身 的发展水要素 向核心大城市集聚, 进一步加大了核心大城市、 非核心大城市、 中小城市三者之间的
发展差 距 。在这种 现实背景 下提 出的“ 同城 化 ” 或发 挥 “ 同城效 应 ” 更 大 程度上 指 的是 , 些非 , 那 核 心大城市 和 中小城 市通过 改善交 通区位条 件 , 努力 缩短 与核心大 城市 的时空距 离 , 然后更 多地
都在高速公路网络、 跨江跨海大桥和快速轨道交通等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 , 了建设进程。为 加快
了迎 接 中国 2 1 上海世博 会 , 了应对 国际金融危 机 , 海 到南 京 、 海到杭 州 的城 际轨 道 00年 为 从上 上 和高 速铁路 项 目经 国家批 准提前 实施 , 并将在 世博会举 办前 后相继 建成 , 这意 味着长三 角地 区将 真正进 入 “ 通快捷 时代 ” 同城 化发 展 时代 ” 交 和“ 。长三 角地 区正迎 来 一个 全新 的发展 时代 。同
对于那些核心大城市 , 同城化将带来一种外力冲击或拉力。城市的各类设施和资源被周 围 城市更多地分享 , 城市的资源要素在外部拉力作用下不断流向周围城市 , 形成扩散之势。而核心 大城市土地资源的强约束和劳动、 土地成本的节节攀升, 进一步推动了资源要素向周边城市的转
移、 流动 。在外 力冲击下 , 逐渐 地 , 心大城市 的城镇 布 局走 向区域 , 核 要素 配 置走 向全 国 , 城市 管

各省份“十四五”规划陆续出炉,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各省份“十四五”规划陆续出炉,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月读.政策 / Monthly reading8市交通联程联运服务,提升全链条出行效率。

科学分配铁路运行时刻资源,推进部分线路承担城市内通勤服务功能。

建立轨道站点一体化开发的用地和建筑规模指标优先保障制度,促进城市沿轨道交通廊道轴向发展。

实施城市副中心站、朝阳站、丰台站等一批站城一体化、高强度综合开发,打造新活力中心。

健全土地综合开发收益反哺轨道建设机制,提高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12)高水平发展市郊铁路。

统筹铁路既有资源盘活利用与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实施市郊铁路建设行动计划。

构建市郊铁路主骨架,整体提升城市副中心线、东北环线、通密线,推进S2线南段通勤化改造,新增京门-门大线、京九线等线路,提供“大站快线”轨道交通服务,实现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快速交通联系。

加快建设平谷线,推进城市副中心线、京九线等向环京地区延伸,拓展快速通勤服务范围。

盘活利用良陈线等小铁路资源,开发文旅新产品。

到2025年,市郊铁路运营里程力争达到600公里,站点覆盖率显著提升。

做好市郊铁路站点交通接驳,方便乘客快进快出、安全乘坐。

在新城等地区有序发展中低运量系统,有机衔接市郊铁路和地铁网。

加快形成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市郊铁路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等标准体系。

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探索灵活多样的票制票价体系,鼓励市郊铁路建设运营主体多元化。

(13)增强地铁线网服务能力。

织补、加密、优化中心城线网,建设丽金线、CBD 线、11号线西段、19号线北延等线路,提高重点地区线网密度,增强就业中心与居住组团间快速联系。

具备条件的线路实现快慢线交叉运行和同台换乘,实施 1 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营等改造工程。

治理轨道振动噪声。

开展既有地铁车站综合性改造提升,增设换乘通道和出入口。

建设智慧地铁,建立基于乘客信用体系的智慧安检新模式,集成安检票务体系,推广无感通行。

加快五环路以外驻车换乘(P+R)停车场建设,建成苹果园等综合交通枢纽,为小客车换乘轨道交通提供便利。

心得体会: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心得体会: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心得体会: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这对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长三角区域合作已经走过了区域的布局合作和要素合作阶段,深化至体制机制的创新,长三角一体化进入了深层次阶段。

在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同时,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城市功能定位与分工不明晰,同质竞争仍较普遍,跨区域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现实与隐形的壁垒,城际交通互联互通和一体化管理仍有较大差距,区域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长效联动机制尚未建立等。

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通过设立更高层级的协调发展机构,建立多领域、多层次的协调发展机制。

通过开展长三角城市功能协同发展研究,形成有序的城市职能分工体系。

通过完善快速交通和同城化网络,构筑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通过设立环境监管治理制度和生态建设专项基金,构建长三角生态协同治理机制。

同时,要加强区域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联动实施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等重大战略,协同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全球科创中心、自由贸易区等重要功能区建设。

在此过程中,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一员,需紧紧围绕顶层规划体系、产业分工协作、创新要素培育、区域交通一体、生态协同治理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主动对接和支持上海长三角龙头作用的发挥,加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积极融入长三角顶层规划体系首先,瞄准长三角区域顶层规划设计。

注重立足需求,统筹全局,突出重点,有序实施,积极深化实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呼应《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促进空间体系一体化发展。

其次,加强与周边区域的无缝衔接。

在涉及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维护时,要重视与上海及长三角其它地区的无缝衔接,为融合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统一性、可操作性的发展蓝图。

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研究及对策

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研究及对策

a 线路图b 站点周边开发情况图1 郑开城际线路及其站点周边开发情况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及客流分担率规模/ km 服务半径/ km 服务对象客流量分担率/ %22370~100都市圈内远郊通勤客流0.11 59750~100 城际客流0.51 59715~70近远郊通勤、通学客流39.21 41115~70近远郊通勤、通学客流36.3312≤15区部通勤、通学客流23.9图2 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示意图6 号线15 号线8 号线6 号线1 号线8 号线表5 东京、巴黎、伦敦都市圈轨道交通主要技术标准东京JR铁路东京私铁巴黎RER Transilien伦敦crossrail系统连接中心城区与远郊的快线,兼具城际联络功能连接中与近远郊的快线连接中心城区与近远郊的快线中心城区与近的快线,兼具城际联络功能连接中心城区与近远郊的快线,兼具穿城快线及城际联络功能2.532~153130110120~140160140 45~6040~508080主要为10 主要为4~6 ~89“穿城 + 放射 + 多支”布局,构建融合线网明确功能定位,采用“穿城+放射+多支”的。

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是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和周边城镇组团,为乘客提供高速度、大运公交化的运输服务,包括城际铁路、市域(郊)铁城市轨道交通快线3种形式(表6)。

为保障都市圈轨道交通提供便捷、高效的客运服务,应采用“穿城+放射+多支”的规划布局,通过穿城干线实现外围组团与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快速直达,通过放射支线搜集客流、实现对都市圈经济据点的覆盖,从而提高线网的直达性与覆盖率(图4)。

(2)实现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廊道集约、网络融合。

由于城际铁路、市域路、城市轨道交通快线在服务对象、服务区域等方面有图3 东京都市圈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的关系1960年2020年1995年表6 各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轨道交通系统类型主要服务区域平均站间距/ km最高速度/ km ·h-1特点服务对象高铁全国30~60≥250 点到点、速度快 城市群之间商务流为主普铁全国20~50<160 点到点、速度慢 城市群之间休闲客流为主图4 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示意图都市圈节点城市普铁近郊新城近郊新城高铁60 km高铁都市圈轨道交通都市圈节点城市都市圈中心城市都市圈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快线图5 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示意图城轨普线:服务中心城内部出行,通勤出行为主城轨快线:服务中心城、近郊新城快速出行,通勤出行为主 市域(郊)铁路:服务中心城、近郊新城的快速出行,兼做中心城内部快线,通勤出行为主市域(郊)铁路:服务中心城与远郊新城的快速联络,出行需求复合商务、旅游等,兼做外部城际铁路 城际铁路:服务城市群范围内各城镇间出行,兼顾市域点到点快速出行高铁、普铁:服务城市间的客运联系多线多点衔接换乘功能重叠、廊道合一枢纽换乘中心城近郊新城远郊新城重要县镇节点城市市域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高铁普铁图6 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机制、推动立法,协同管理。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目录一、规划基础 (1)(一)发展现状 (1)(二)形势要求 (2)二、总体要求 (3)(一)指导思想 (3)(二)基本原则 (4)(三)发展目标 (5)三、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构建一体化设施网络 (6)(一)优化内联外通运输通道 (6)(二)打造城际交通网 (9)(三)构建都市圈通勤交通网 (11)(四)强化综合交通枢纽衔接和辐射功能 (12)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 (14)(一)构建协同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 (14)(二)塑造港口群分工新格局 (16)五、推进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 (18)(一)提升客运服务能力 (18)(二)提升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20)六、协同共建现代化智能交通系统 (22)(一)率先探索建设下一代智能交通设施 (23)(二)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23)(三)打造一体互联的交通信息平台 (24)七、推动交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24)(一)深化运输结构调整 (25)(二)发展集约低碳运输 (25)(三)统筹交通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 (25)八、构建一体化协同体制机制 (26)(一)建立交通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 (26)(二)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27)(三)构建融合开放的市场管理体系 (28)九、保障措施 (29)(一)加强组织领导 (29)(二)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29)(三)推动重大项目实施 (30)十、环境影响评价 (30)(一)环境影响分析 (30)(二)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31)附图 (32)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工作部署,指导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建成,交通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总体适应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同城效应

同城效应

同城效应是指对在相邻地区或更大范围内发生重要的作用和联动效应。

同城效应,意思与“同城化”相近,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局势下城市间互相交流合作发展的必然产物。

编辑摘要目录[隐藏]1 名词介绍2 明天会更好3 长三角“一家亲”4 世博会成“助推器”5 无缝对接上海6 上海后花园7 高速铁路显神威8 “同城效应”新体会9 产业转型新机遇10 城市生活新变化同城效应- 名词介绍【拼音】tóng chéng xiào yìng【同义词】双赢效应;同城化【解释】同城效应是指对在相邻地区或更大范围内发生重要的作用和联动效应。

【实例】沪杭磁悬浮的建设,将强化上海和周边省市之间的‘同城效应’,形成‘半小时交通圈’。

同城效应- 明天会更好处于长三角地区的沪、江、浙三省市——占有全国 2.2%的土地面积、5.7%的人口、22.7%的经济总量,被称为中国第一区域经济板块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去年4月18日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之后,长三角“同城效应”进一步显现,半径在500公里左右的城市之间实现了“朝发午至”,1200公里至1500公里的实现了“夕发朝至”,这意味着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同城”时代。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上海街头热议的未来长三角的“市民图景”似乎触手可及:一个交通卡从上海西行到南京,一路刷下去没有障碍;从杭州到上海,清一色的交通标志,使你没有任何跨区域、出家门的感觉;甚至社保、医保完全统一,过境费取消,电话区号统一,都成为这个寒冷的年末最有诱惑力的话题。

同城效应- 长三角“一家亲”时速达250公里的动车组上线运营后,目前,上海到昆山只需18分钟,上海到苏州30分钟,上海到杭州78分钟,上海到南京1小时58分钟,“同城”效应进一步显现。

到2020年,长三角将基本形成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城际轨道交通网络。

到那时候,在上海和杭州或者南京之间通勤的客流还将更多,“同城”效应也将进一步放大。

国家及地方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相关政策措施

国家及地方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相关政策措施

国家及地⽅关于推进长三⾓⼀体化的相关政策措施【内容提要】近期,中央层⾯及国家部委层⾯在经济建设等⽅⾯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长三⾓⼀体化发展。

⼀、国家层⾯政策、会议、调研2020.04.02《关于在长三⾓⽣态绿⾊⼀体化发展⽰范区深化落实⾦融⽀持政策推进先⾏先试的若⼲举措》正式发布⽰范区⾦融16条围绕推进同城化⾦融服务、试点跨区域联合授信、提升移动⽀付⽔平、⽀持设⽴⼀体化⾦融机构、推进跨区域公共信⽤信息共享、推进⼀体化绿⾊⾦融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体化科技⾦融服务、建⽴⾦融信息共享合作机制等8个⽅⾯提出16条具体举措。

2020.04.02国家发展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长江三⾓洲地区交通运输更⾼质量⼀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要求,紧扣“⼀体化”和“⾼质量”两个关键,以服务⼈民为中⼼,以互联互通为⽬标,以改⾰创新为动⼒,以打造“轨道上的长三⾓”为重点,坚持优化提升、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长三⾓地区对外交通、城际交通、都市圈交通⾼效衔接和有机融合,提升港⼝群和机场群辐射能级,全⾯提⾼⼀体化运输效率、服务品质和融合⽔平,构建安全、便捷、⾼效、绿⾊、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效⽀撑带动长三⾓地区更⾼质量⼀体化发展,为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局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以轨道交通为⾻⼲,公路⽹络为基础,⽔运、民航为⽀撑,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为主要节点,构建对外⾼效联通、内部有机衔接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络。

第⼀层,打造多向⽴体、内联外通的⼤能⼒快速运输通道,统筹优化⼲线铁路、⾼速公路、长江黄⾦⽔道等内河航道、港⼝、机场布局,实现与国际、国内其他经济板块⾼效联通。

第⼆层,构建快捷⾼效的城际交通⽹,依托快速运输通道,以城际铁路、⾼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等为重点,实现区域内部城际快速直连。

第三层,建设⼀体衔接的都市圈通勤交通⽹,围绕上海⼤都市圈和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以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为⾻⼲,打造都市圈1⼩时通勤圈。

高中地理人教版同步讲义:城市的辐射功能(解析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同步讲义:城市的辐射功能(解析版)

城市的辐射功能(答案在最后)0102知识网图03课前准备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知识点01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1)城市:城市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区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

(2)区域: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

2.城市功能(1)城市功能: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中所承相的职能和所起的作用。

(2)类型: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3)特点:①功能较单一:有些城市功能比较单一,如格尔木市集散功能突出,是青藏地区的交通枢纽之一,福建省武夷山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服务功能突出。

②多种功能:有些有些城市则具备多种功能,如省会城市是综合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4)几个概念:①共同功能:所有城市都具备的功能,表明城市的共性,区分城市与乡村。

②特殊功能:是某一个或某类城市所特有的功能,如外贸进出功能、交通枢纽功能、旅游中心功能,决定该城市在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

③综合功能:一个城市同时具有多种并且有机结合的主导功能,每种主导功能的作用、范围和影响都比较大。

如首都、省会。

④主导功能:在城市诸功能中处于突出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功能,影响或左右城市的其他功能运行,甚至决定着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3.城市的辐射功能(1)概念: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城市的功能。

(3)衡量标准:城市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

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4)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①城市的发展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腹地农业发达,农产品商品率高,有利于城市发展轻工业,腹地矿产资源得到开发,有助于城市发展重工业。

②城市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具有工业发展优势的城镇,可承接中心城市产业链而发展为工业中心;离中心城市较近,且交通较便利的城镇,发展为中心城市“卧城”。

2022年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14)

2022年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14)

2022年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14)(绿色为答案)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多选题共20每题2分1、“三新”主线包括()。

A、新发展格局B、新发展阶段C、新发展理念D、新发展路线E、新发展质量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35年的中国()。

A、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B、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C、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D、仍未跨越“中产阶级陷阱”E、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3、提高全党全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总的要求是()。

A、开拓创新B、开拓前进C、实事求是D、统一思想E、协调行动4、以下()是经济发展涉及的要素指标。

A、常住人口城镇化率B、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C、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D、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E、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值占GDP比重5、以下()是经济增长结构的特点。

A、第一次在5年规划里设置了安全保障指标B、将创新摆在核心位置C、经济增长的目标更加弹性化D、要把大量的精力花在民生福祉和绿色生态的基础工作E、要把大量的精力花在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6、根据本讲,高危险物是指()。

A、放射性物B、高辐射性物C、高空坠物D、高致病性的病毒E、高致病性的细菌7、根据本讲,侵权责任编增加的条文有()。

A、不承担或减轻责任的法律适用规定B、承揽的侵权责任C、惩罚性赔偿D、受害人自甘风险E、受害人自助8、根据本讲,初露端倪但未解决的问题包括()A、大规模侵权的特殊实体化B、人工智能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责任C、生物制品致害责任D、遗传工程致害责任E、自动驾驶汽车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责任9、根据本讲,排放污水致使河流鱼类灭绝生态链遭到破坏,这种情况属于()行为。

A、破坏生态B、生态保护C、污染环境D、污染空气E、自然灾害10、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三十九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或者()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城市定位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城市定位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城市定位□□胡小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作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依托的各城市经济体,必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目前,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布局了多个嵌套型的城市经济圈层战略。

首先是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三省一市共26个地级以上城市;其次是以上海为中心的“1+6”大都市圈规划,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7个城市;第三是以上海为起点的“G60科创走廊”,包括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9个城市;另外还有扬子江城市群、杭州湾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以及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等嵌套形态的区域城市群、都市圈子系统,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既有优势。

多重规划战略,多层级的城市圈层结构,交叉覆盖了几乎所有的长三角区域内的城市,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抓住全球经济重心转移、全球化产业迁移、城市群格局逐渐位移以及技术创新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是长三角区域内各主要城市经济体的重要使命和现实选择。

以全球化视野定位长三角城市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的城市定位需开阔视野,要以全球化、国际化作为坐标体系。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

因此,长三角区域内具有全球经济参与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城市,首先要确立面向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定位。

这种定位不一定依据城市能级,更多的是从产业的全球参与度和竞争力出发,确立自己的城市定位。

总体上,长三角城市群诸城市的国际化定位应该设计三层结构体系。

一是上海的全球门户型城市定位与“头雁功能”的发挥。

按照“上海2035规划”,上海是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高峰,上海将定位为全球门户型城市,导入全球资源,扩散全球影响力。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2020年3月30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现就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坚实制度基础。

(二)基本原则一是市场决定,有序流动。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二是健全制度,创新监管。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政府调节与监管,做到放活与管好有机结合,提升监管和服务能力,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

三是问题导向,分类施策。

针对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根据不同要素属性、市场化程度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类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四是稳中求进,循序渐进。

坚持安全可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培育发展新型要素形态,逐步提高要素质量,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三)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

2021《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

2021《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一、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同“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为新时代江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

确立发展目标到202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市场开放、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1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

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以上。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铁路网密度达到550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1公里/百平方公里,5G网络覆盖率达到85%以上。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细颗粒物(PM_2.5)平均浓度、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单位GDP能耗较2017年下降10-11%。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2.1万元,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9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左右。

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有效,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通行规则基本建立,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基本形成。

到203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城乡区域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服务水平优质化并趋于均衡,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走在全国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前列。

城市群的生态城市协同建设

城市群的生态城市协同建设

城市群的生态城市协同建设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城市群阶段,城市群内部的生态城市协同建设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目前,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城市群内部的生态城市协同建设初见成效(一)顶层设计初步形成党和政府对生态城市协同建设高度重视,并就此做出了相关的顶层设计。

国务院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加强城市群建设,并拟定了19个城市群作为重点发展目标。

[1]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城市建设要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路子,“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2]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专门设置了“中国城镇化的城市群模式”分论坛。

为了配合生态城市协同建设,国务院及国家各部委、各省区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及相关政策。

例如,从2015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准通过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个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规划。

此外,还相继批复了成渝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次级城市群,以及淮河生态经济带等中小城市群。

目前,已经基本确立了梯次结构合理、覆盖全国重点区域的城市群架构。

为了促进城市群的发展,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

依照该《意见》标准,《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共识别出上海、杭州、青岛、南京、银川、合肥等34个都市圈。

根据发展程度的不同,《报告》把34个都市圈划分为成熟型都市圈(如南京、杭州、深圳都市圈)、发展型都市圈(如合肥、成都、沈阳都市圈)和培育型都市圈(如重庆、哈尔滨、乌鲁木齐都市圈)三类。

每个都市圈都编制了如《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等发展规划。

这些都市圈发展规划,都以“共建、共享、同城化”为目标,重点在城市间一体化、同城化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30分钟快速通勤圈、1小时生活圈。

(二)政府间合作越来越紧密区域内城市的市长联席会议、合作办公室以及定期召开的会议、高端论坛、研讨会等是当前生态城市协同建设的主要工作方式。

全椒新城战略分析(上篇)

全椒新城战略分析(上篇)

6
一、同城化时代与全椒借力发展——皖东枢纽型新城
(三)借力发展策略之一:大力承接流动经济
同城化降低了生产要素流动费用和交易成本,提高经济开放度。 全椒借助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成为劳动力、商品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汇集地,支撑全椒城市发展容量。

人流:全椒地区人口流动频繁,房 产及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商务客、 通勤客、居住客等人流形式多样;

物流:全椒依托各类物资及商品交 易市场,成为商品集散中心,可着 力打造商贸城市特色;

资金流:大量资金投入带来大量就 业机会,越来越多的投资客带动全 椒消费质量提高。
7
一、同城化时代与全椒借力发展——皖东枢纽型新城
(四)借力发展策划之二:积极融入合宁沪三大都市圈
同城化的明显特征是突破行政区空间范围束缚的城市群、城市带、都市圈不断形成,特别是上海、南京、合肥三大都市圈将逐步形成。 全椒地处皖东前沿,大滁城建设重地,距南京市中心46公里,距安徽省会合肥市98公里,距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390公里。全椒需要主动 融入南京、合肥、上海都市圈,充分利用中心城市所具有的经济、社会发展能级。
将于2011年开通
具体情况 全椒县城距机场仅1小时里程 全椒县综合经济开发区东北角建有一级停靠站 全椒城区南部设站 正在建设中 联系长三角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主动脉
位于城南新区,道路呈南北走向,道路全长
9.64公里 全椒西南部,连接合宁高速和S331 全椒县南部,连接省道S206和S226
大西环、新滁全路、
规划范围
2.全椒新城组团一项目策划(4平方公里范围)
根据全椒新城的总体定位,在功能协调、景观延续的原则下, 对作为启动区之一的组团一进行概念规划和项目设计,厘清组 团一开发思路。 根据项目开发需要,建议重新界定组团一空间范围,如右图红 色区块所示,调整后的组团一规划范围包括:北面以纬二路为 界,南面以纬五路为界,西靠十字镇新镇区,东临土桥水库。

长三角两省一市规划拼接与协调

长三角两省一市规划拼接与协调

整合可从不 同层面展开 , 包括战略规划层面 、 总体规划层面等 的整合 , 中问题 最突出的是 其
两省一市边界地区控规的拼接。 江苏省现在 的控规是全覆盖 , 上海也是 。 既然已经全覆 盖了, 省市边界地带的控规就可 以拼接起来 了。

拼接之后能做些什 么?首先是 为各地编制规划服务。 在长三角地区编制规划需要 了解周

围在发生什么 , 包括正 在开发或规划什 么。如果有共同的平 台提供这 方面 的信息和服务 , 规 划和协调 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 第二是 矛盾 的早期发现和预警。 在规划编制阶段就发现苗头 , 解决 矛盾 , 比等项 目开始 实施后 才发现 问题 着手解决所付 出的代价要小得 多。 这 第三是规划 的相 互对接与协 调。拼接是第一步 ,拼接过程 中发现 的问题 需要协 调以实现规划 的对接。
间银行卡 同城化 , 公交 的一体化 , 通讯的同城化等。当然 , 根本性的问题 还需要 国家对体制
作出调整来加 以解决。
Hale Waihona Puke 规划部 门能做什 么?最 容易做 的事情就是规划拼接 。 因为各地都有各个层面 的规划 , 却 没有一个平台将这些规划拼接起来 , 这么具体的工作还是非常需要做 的。 规划部 门在这里面
肯定 是可以有所 作为的。 长三 角地区协调发 展需要 自上而 下编制城市群规划 , 这是一个 自上
而下的协调 , 这种规 划还缺 少实施机 制 , 但 实施起来有 困难 。因此需要 另外一种 自下而上的 协调 , 就是我们主动地把各地编制的规划拼接起来。首先 看能否 拼接起来 ,能拼接的话 , 再 看 拼接后存在 的问题 。 长三 角两省一市 内部首先有这样拼接与协调 的问题 , 两省一市之 间的 规划 由谁来 整合?我想只有上海来做这个工作 。 上海规划部 门可 以做 , 如果涉及到一些敏感 的利益方面 的问题 时, 也可 由相对独立 的机构来做 , 而学校就可 以承担这样 的工作。规划的

都市圈发展背景下同城化交通发展经验借鉴

都市圈发展背景下同城化交通发展经验借鉴

都市圈发展背景下同城化交通发展经验借鉴摘要:交通模式对都市圈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距离都市圈核心区约40-100km的同城化区域,是都市圈中最有条件通过高效交通模式实现与都市圈核心区“同城”的区域,同城化的交通模式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剖析东京、上海都市圈特别是同城化区域的交通模式及系统特征,总结国内外优秀案例经验,从需求出发分析都市圈不同出行圈层的出行特点及时间约束,提出都市圈同城化区域的时间目标及交通系统模式,为都市圈同城化区域构建高效交通模式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同城化,轨道交通,出行层次,交通模式1. 绪论同城化区域的发展本质上是基于都市圈交通可达性引发的,通过与都市圈全域统筹、高效绿色的交通模式,借助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进行高质量发展。

同城化协同发展作为都市圈区域协作发展的新模式,对突破区域间的行政边界和实现人、物的高效运输有着更高要求。

2. 国内外经验借鉴2.1东京都市圈2.1.1以铁路、轨道为主导交通模式东京大都市圈主要以轨道支撑,轨道总里程超过3500公里,采用的轨道制式层级丰富清晰,有多种制式的轨道通道实现对外联系。

表1 东京都市圈各区域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统计2.1.2都市圈轨道交通公交化运营东京都市圈除了丰富的轨道交通层级外,通过轨道线路高频开行,充分发挥轨道线路的运能运力。

东京都市圈内的主要城市至少有1-2条轨道线路支撑,发车频率高,实现了都市核心区与同城化区域的轨道公交化运营。

表2 东京都市圈部分城市轨道线路公交化运营方案2.1.3各层级轨道线路分工明确东京大都市圈出行的空间尺度划分为四个层次,由不同的主导交通方式来支撑,各层次轨道线路分工明确。

核心区30km内,依托城市轨道交通承载人流的集散,形成城市副中心,各中心之间通过地铁紧密联系。

30-50km圈层,依托城际铁路、快速铁路的交通优势,支撑刚需外溢型新城的客流运输。

50-100km圈层,依靠普通列车和有轨电车支撑产业特色突出、城市功能完善的业务核城市的客流运输。

建设更美好铁路

建设更美好铁路

特别策划Special Report29建设更美好铁路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就我国铁路发展的现状、问题、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提案。

抢占技术创新高地“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自主创新取得重大成果,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目前,已经形成涵盖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系列化动车组。

据全国人大代表,国铁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陆东福介绍,目前国铁集团正在组织几项重点工作:一是今年7月1日前将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开进西藏、开到拉萨,实现对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

二是今年7月1日前在京沪、京哈、京广、成渝等高铁集中投放一批复兴号智能动车组。

三是启动 “CR450科技创新工程”。

计划基于时速350公里高铁基础设施条件,主要通过对高铁移动装备技术的全面提升,即研发新一代更高速度、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节能、更加智能的复兴号动车组新产品,实现我国高铁更高商业运营速度,持续巩固我国高铁领跑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杜娟提出关于支持郑州申建国家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寄予厚望。

”王杜娟告诉记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中铁装备为牵头单位,我省已组建首个省级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为促进我国地下工程装备产业由大变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此基础上,支持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升格为国家级,是补齐我国在该领域科技创新短板的迫切需要。

”王杜娟解释,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升级有助于进一步聚焦地下工程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工程应用方向,重点突破深埋复杂环境下高效掘进和智能集群无人化应用技术瓶颈,探索未来地下空间开发新模式,对于抢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竞争制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自主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距离打造“交通强国”的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如城轨车辆研制自主化率达95%,仍有部分零部件依赖进口,尚未实现完全自主可控的完整产业链等。

全国人大代表佘才高以实际行动和更多成果交上城轨答卷

全国人大代表佘才高以实际行动和更多成果交上城轨答卷

代表简介:佘才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地铁50 年致敬人物”称号获得者。

谈及城轨行业近期聚焦市域铁路发展,佘才高就南京市域铁路十年发展的现状及规划作了总结。

他指出,南京市的市域线主要服务中心城区与外围副城、新城、新市镇及都市圈毗邻地区之间的联系,其规划建设早于国内众多城市,在历经1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与城区地铁线路共同发挥了城市公交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构建形成高效运行的城市通勤网络,拓展了南京城市发展空间,并在南京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Special report / 特别报道17里),包含已建成5条线路,与在建、待建的5条线路。

从建设情况来看,南京市在2014年开通了首条市域线S1线,构筑了机场与市区的快速通道,有效助力了南京首位度的提升,随后陆续建成S8线(宁天线)、S3线(宁和线)、S9线(宁高线)、S7线(宁溧线),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行政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的全覆盖。

截至目前,南京市域线路运营里程数已达200.6公里,占南京市轨道线网通车总里程的53%,大大改善了郊区居民出行的时空可达性。

同时,跨越市行政区划的S6线(宁句线)正全面推进,力争在今年年底通车试运营;S2线(宁马线)、S4线(宁滁线)、S5线(宁扬线)均已开展前期研究工作。

聚焦“成果”三个方面,城轨交通发展历史空前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佘才高畅谈城轨交通行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成果,他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层面的支持力度历史空前。

习近平总书记乘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并特别强调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国家重点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城市空间格局和人口规模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轨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十三五”期间尤为凸显;京津翼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的发布,对城轨交通多制式发展和互联互通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两新一重”方面的支持政策也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利好。

沪崇启过江通道设置必要性分析

沪崇启过江通道设置必要性分析

沪崇启过江通道设置必要性分析摘要:沪崇启通道位于江苏省东部和上海市北部及崇明岛地区,根据当前国家铁路建设的新形势、地方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及沿线地区对外交通需求,随着上海市与江苏省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为满足居民出行要求,上海与江苏沿海启东等地区急需开辟一个新的铁路通道,并向西延伸至南通、南京,向北延伸至盐城、连云港,形成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与长江北岸主要城市和沿海主要城市沟通的铁路快捷通道,为沿线居民提供高速度、高密度及高质量的铁路服务。

需要从国家、省级及地方各个层面上论证沿江高速通道沪苏段的必要性,从而明确其的功能定位。

关键词:沿江高铁,沪崇启通道,必要性,客运专线1、研究背景目前,江苏省由于长江阻隔,江南对江北的带动作用受限,长三角长江以南地区(主要为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市)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而由于长江天堑阻隔,相比江南地区,江北地区(包括南通、扬州、泰州、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等市)经济发展水平仍显有待提高,过江基础设施布局尚不完善,运输能力紧张。

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过江通道格局来看,已建成过江通道12处,其中铁路过江通道仅有3处,其中铁路桥有两座,均位于南京,其中南京长江大桥多年来一直处于能力紧张状态,限于设施能力,运能仅为1亿吨/年,没有扩容条件,运能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大胜关大桥的投入使用,虽然缓解了江苏省境内铁路过江通道能力紧张的局面,但由于此通道仍处于长三角最西侧,南京以东区域的铁路过江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运输径路不合理的现象仍旧突出。

2、沪崇启过江通道必要性分析2.1本项目的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需要长江经济带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全国高密度的经济走廊之一,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GDP、产业结构呈现阶梯状特征。

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方式齐全,初步形成了以内河航运、公路、铁路和管道等为主的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同城化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研究(以上海 -南通
为例)
长三角城市群夜晚灯光图,城市间的行政边界已很难被清晰地识别,取而代之的是邻近城市“事实上”的通勤圈,必然拥有多样化的客流群体和出行需求,这就决定了城镇群之间的交通需求具备多层次、差异化的特征。

不管从现实的发展诉求和国家战略需要上看,长三角城市群迫切需要多层次一体化的轨道交通体系。

为了适应同城化轨道交通规划,上海和南通有方案值得研究。

上海将加强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助力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

沪苏通铁路已于2020年建成通车,沪通二期、沪苏湖铁路也已开工建设,为长三角交通圈的扩容再添新动能。

上海将深入探索跨区域机场合作机制,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

航空方面,巩固提升上海航空枢纽核心地位,支持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巩固提升上海航空枢纽核心地位,支持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

以南通为代表的苏中、苏北城市,将真正实现从“靠江靠海靠上海”向“通江通海通上海”,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举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