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案3篇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8《枣核》 (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8《枣核》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枣核的聪明才智,懂得勤劳和智慧的力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
3.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4. 体会枣核的聪明才智,懂得勤劳和智慧的力量。
5.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枣核的聪明才智。
2. 教学难点:概括段落大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插图。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枣核的特点,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勾画生字词,查字典学习。
3. 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段落大意,分析课文结构,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疑难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枣核2. 结构:第一部分:枣核的特点第二部分:枣核的聪明才智第三部分:枣核的精神品质3. 重点词语:勤劳、智慧、勇敢、善良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
2. 摘录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积累。
3. 结合生活实际,用“勤劳、智慧、勇敢、善良”造句。
4. 写一篇关于枣核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后作业与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实用的《枣核》教案3篇
实用的《枣核》教案3篇《枣核》教案篇1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内容1听写字词2梳理课文结构3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二、继续学习课文1、阅读第一段。
提问: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学生回答后明确:意思是一次又一次。
作用是增强__的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
2、阅读2—4段。
提问:风烛残年是什么意思?意思是风中的蜡烛,比喻人已到了晚年。
提问:“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运用了比喻了修辞手法,表明了美籍华人珍惜的态度,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
提问:“殷切”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意思是深厚而激动,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增强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作铺垫。
提问:美籍华人与分别快半个世纪的.朋友见了面,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这一句话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第一句话是“带来了吗?”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
3、学生根据下列问题读5—11段。
⑴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⑵“一座两层小楼”,“车库的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以上这些话语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⑶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⑷“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中的“一……就……”有什么表达效果?⑸列出文中美籍华人倾诉心里活动和借助谈话写人物行动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体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学生阅读思考后明确:⑴写沿途风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作暗示。
⑵这些话语表明美籍华人朋友事业家庭都如意,更深沉地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⑶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具体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
⑷“一……就……”这个词语起强调的作用,“一”过圣诞,“就”自然而然想旧历年,把游子之情表达得自然深沉。
⑸美籍华人直接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有:“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枣核》教案(3篇)
《枣核》教案(精选3篇)《枣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熟悉内容,理清线索的基础上,学习借物抒情的手法。
2、体会文中包含深情的语言。
3、学习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巧设悬念的手法。
突破方法:指导学生泛读课文,理清线索。
[教学难点]了解思乡之情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突破方法:选读与精读相结合。
选读课文时从大体处体会海外游子浓郁的乡情,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从微观的语言上品析课文中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导拨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背诵一首古诗——《静夜思》。
(师生齐背)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师放《静夜思》画面投影,学生发言后师强调明确)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家乡的感情,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难抑思乡之情,仰天望月,对阗月亮倾诉自己思念家乡的感情,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一个人远离家乡很久,经过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还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二、简介(出示文字投影,指导学生从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认识)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1939年赴美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的'真实记录。
它犹如大西洋彼岸吹来的一缕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国现代化社会生活和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三、熟悉课文,认字识词(放课文录音,出示投影,请学生边听边注意下列字词)①蹊跷②嫣红③山坳④玛瑙⑤胡同⑥依恋⑦匀称⑧国籍⑨不约而同⑩故弄玄虚(出示词卡,检查听读效果)四、细读课文,把握内容(投影出示问题)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默读课文后回答)2、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找出相关语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内心、语言、行动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2)学习并掌握设置悬念、巧妙构思的写法。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1)会用概括的语言。
(2)掌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作品理解海外游子思念故乡、依恋故土之情。
(2)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作者巧用陪衬的笔法,突出写作意图;了解作者巧用比较的手法,突出海外赤子身在异国他乡,心恋故土的游子心境。
2、难点重点句子的理解。
一、导入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生听完后,交流听歌感受。
二、整体感知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2个任务。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复述课文。
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
表达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之情。
三、互动探讨(1)具体说来,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情是如何融为一体的?(2)文章以“枣核”为题好在什么地方?,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枣核是全文的线索,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
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四、品味语言(一)教师示范1、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
2、“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了什么?3、文中写“美丽的山城”、“漂亮的小楼”、“精致的花园”、“美满的家庭”,是不是离题了?如没离题,叙写它们有什么作用?①殷切、托、劈头、感慨良深、那是……开、挑选、买、拉、堆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之情。
《枣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枣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枣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枣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枣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
2、学习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
3、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材分析:这是作家萧乾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记述了“我”访美时,探望了一位旧时同窗好友,并带去了好友再三托付的几颗生枣核。
他领“我”踏访他精致匀称的后花园。
与他交谈中,才知道由于想家乡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我”带几颗枣核。
“我”感受到了同窗好友怀念家乡,眷恋故土的真挚情感,由衷地感慨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以枣核为线索,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教学设想:本课的词语很丰富,应重视让学生积累;理解课文的内容、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
对于重点语句,要引导学生画一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文题的品味,意在欣赏文题的准确、简洁、形象,要通过学生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集思广益。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谊》:“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然后提问“绿叶”指谁?“根”指谁?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为课文奠定了感情基调,渲染了特定的气氛。
二、作者简介萧乾,出生在一个汉化了的贫民家庭,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①蹊跷(qīqiā)嫣红(ān)倘若(tǎng)山坳(à)掀启(xiān)镶嵌(qiàn)②风烛残年故弄玄虚安顿感慨良深精致匀称泛舟2、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共有三处:第一段,求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试种枣树。
《枣核》教案7篇
《枣核》教案7篇《枣核》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悉内容,理清线索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手法。
2、体会文中包含深情的语言。
3、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巧设悬念的手法。
突破方法:指导学生泛读课文,理清线索。
[教学难点]了解思乡之情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突破方法:选读与精读相结合。
选读课文时从大体处体会海外游子浓郁的乡情,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从微观的语言上品析课文中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导拨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背诵一首古诗----《静夜思》。
(师生齐背)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师放《静夜思》画面投影,学生发言后师强调明确)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家乡的感情,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难抑思乡之情,仰天望月,对阗月亮倾诉自己思念家乡的感情,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一个人远离家乡很久,经过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还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二、简介作者(出示文字投影,指导学生从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认识作者)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1939年赴美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的真实记录。
它犹如大西洋彼岸吹来的一缕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国现代化社会生活和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三、熟悉课文,认字识词(放课文录音,出示投影,请学生边听边注意下列字词)①蹊跷②嫣红③山坳④玛瑙⑤胡同⑥依恋⑦匀称⑧国籍⑨不约而同⑩故弄玄虚(出示词卡,检查听读效果)四、细读课文,把握内容(投影出示问题)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默读课文后回答)2、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找出相关语句。
《枣核》教案及练习
《枣核》教案及练习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枣核》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枣核》是一篇关于聪明枣核的寓言故事。
生字词:枣核、狼、狐狸、智慧等。
阅读理解: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旨和寓意。
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枣核”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听故事,了解《枣核》的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教师讲述《枣核》的故事,注意语速适中,生动有趣。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故事,加强语音语调的感知。
第三章:生字词学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枣核》故事中的生字词。
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
3.2 教学内容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正确书写。
学生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加强记忆。
第四章:阅读理解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主旨和寓意。
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和人物形象。
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交流。
第五章:写作练习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5.2 教学内容教师出示题目:“我眼中的枣核”,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文,大家共同学习和进步。
第六章:口语表达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口语表达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技巧。
6.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对话。
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七章:思维导图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和展示故事内容。
提高学生的思维组织和视觉表达能力。
7.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制作关于《枣核》的思维导图。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简要解释故事内容。
第八章:小组讨论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故事的寓意和人物形象。
《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有关《枣核》教案四篇《枣核》教案篇1问题补充:阅读《枣核》选段和《祖国》,回答文后题目。
(共15分)(甲)枣核(节选)萧乾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
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杨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
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
姑娘在哈佛教书。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也许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我想厂甸,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
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乙)祖国陈惠英我在赤道上渡过童年。
儿时,常常听长辈惦念“唐山”。
“妈妈,‘唐山’是什么地方?”有一回,我问母亲。
母亲郑重其事地找来华语课本�D�D从一片枫叶式的中国地图,我第一次认识了祖国的容颜。
母亲说:“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 为了寻找那叶脉似的故土山川,我和母亲,告别了美丽的南洋。
我带给祖国的,仅仅是海外孤儿的一瓣心香;祖国给我的,却是作为主人应有的一切,包括尊严。
初中语文《枣核》教案
初中语文《枣核》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枣核》,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人物内心的活动,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兴趣:请学生谈谈他们对“枣核”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枣核”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名为《枣核》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枣核的。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枣核的特点。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三、合作讨论1. 小组内讨论:每个人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小组代表发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教师讲解1. 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讲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回顾自己对课文的understanding。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意识。
六、课堂拓展1. 请学生发挥想象,以“枣核”为主题,创作一个简短的故事或诗歌。
2. 学生互相交流作品,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展示。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对本节课的学习,总结出枣核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思考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九、课堂练习a. 枣核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b.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c. 作者是如何运用写作手法的?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并巩固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导语】本⽂讲了⼀个⾝体只有枣核那么⼤的⼩孩⼦,帮助⽗母⼲活,帮助乡亲们追回牲⼝、智⽃县官的故事,表现了枣核的勤快、聪明。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朗读课⽂。
认识爹、勤等7个⽣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揭题解题 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 (枣核就是枣的核。
) 2.启发谈话:这篇课⽂讲的是⼀个叫枣核的孩⼦的故事。
⼤家想知道这个孩⼦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起来学习28课《枣核》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 ⼆、初读课⽂,整体感知 1.⾃由读课⽂,注意读准⽣字字⾳,读通句⼦。
2.检查⽣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官府 (1)指名读,齐读。
(2)重点指导“衙”的读⾳,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
3.指名读课⽂,说⼀说课⽂讲了⼀件什么事。
枣核是⼀个像()⼀般⼤⼩的孩⼦。
他既()⼜(),⽐正常的孩⼦还()。
但有⼀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
最后,枣核凭着⾃⼰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图:由于三年级的学⽣的概括能⼒还不够强,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
】 三、再读课⽂,感悟理解 1.默读课⽂,想⼀想:枣核是⼀个怎样的孩⼦,从课⽂哪些地⽅可以看出来。
画出相关语句。
2.⼩组讨论。
【设计意图:这篇课⽂⽣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组合作学习。
⼩组讨论时,每个学⽣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的⾃主学习、独⽴思维的作⽤,培养学⽣独⽴学习的能⼒。
】 3.汇报交流: (1)枣核是⼀个勤劳能⼲的孩⼦,从哪⾥能看出来? 出⽰相关句⼦: 枣核很勤快,天天⼲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枣核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枣核的特点和用途;2. 学习如何正确操作和利用枣核;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枣核、剪刀、胶水、彩色纸、彩色铅笔、玩具、绳子等。
教学过程:引入:老师出示一颗枣,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猜测:这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1. 讲解: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出枣核的特点和用途。
例如,枣核是枣果中的种子,通常呈椭圆形,颜色棕黑。
枣核可以通过剪开果实获得,其表面光滑而坚硬。
枣核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比如可以作为玩具、工艺品的材料,也可以经过加工用于药物或食品等。
2. 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枣核、剪刀、胶水、彩色纸、彩色铅笔等材料。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利用枣核和其他材料制作出各种不同的手工作品。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可以制作动物、花朵、人物等。
老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帮助。
3. 分享:每个小组在完成作品后,轮流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学讲解制作过程和创意点。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表扬和建议。
鼓励学生彼此学习和借鉴。
4. 总结:对于学生的作品和分享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枣核的多样化用途,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延伸活动:1. 利用枣核制作简易乐器,如手拍、响板、编钟等,并进行合奏或音乐小品表演。
2. 设计有趣的游戏,如用枣核进行投掷游戏,或者利用枣核进行拼图比赛等,激发学生参与和动手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于枣核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动手的实践操作,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通过展示和分享,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的设计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发展自主思维的目标,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精选《枣核》教案3篇
精选《枣核》教案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枣核》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枣核》教案篇1内容预览:6.《枣核》一、教学目标1.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2.了解本文以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
2、难点:思乡之情的具体化。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背诵经典的咏月抒怀词、欣赏现代诗《月之故乡》导入。
师:其实,古往今来还有很多通过咏月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优秀文学作品,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这样的现代诗《月之故乡》,我们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一下作者借月亮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萧乾的《枣核》一文,看看文中的主人公又是如何来表现思乡之情的。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作者简介萧乾,出生于一个汉化了的蒙古族贫民家庭。
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
《枣核》一文选自《美国点滴》。
(四)检查“导学稿”预习情况比一比、赛一赛:1、你能读准下列字词吗?2、看看哪一组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
对于“导学稿”上的字词、词解还有无疑问,可以提出,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五)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找一找: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思乡是爱国的一种具体表现,爱国主义是个大主题,有些作家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去表现,本文作者却令辟蹊径,通过什么来表现?3、你能画出与“枣核”有关的句子吗?4、用几个短语高度概括这三段有关枣核的内容。
结构: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悟枣核线索:枣核构思:设置悬念(作用:引人入胜,把主题表达得恰到好处。
)(六)内容探究1、作者的旧时同窗在美国的事业、生活怎么样?你能在文中找出来吗?写她的生活、事业与本文的'中心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明确:事业如意、生活优裕衬托思乡爱国之情在同窗心中的地位2、作者老友的思乡之情主要通过她倾诉思乡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慰藉思乡的种种行为表现出来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感受人物思乡恋土的思想感情,引发爱家报国的情思。
教学重点:人物思想感情及其表达。
教学难点:认识课文设置悬念的构思特点。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课文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那就是我》导入。
围绕标题提出两个问题。
1、看到“枣核”这一标题,你想知道什么?2、看到“枣核”这一标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生字词在文中圈出来,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注音。
2、同桌互相印证读前预设,交流互补。
3、教师归纳。
(1)概述故事,枣核从哪里来又到了哪里去。
(2)枣核的用途是慰藉思乡之情。
(3)以枣核为题,既表明了文章的线索,又揭示了思乡的主题。
三、再读课文讨论“几枚小小的枣核,就能充分的表达美籍华人朋友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吗?”学生阅读后探究讨论,终于达成共识:美籍华人朋友对故乡枣核的珍视可以看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在美国生活如此富有,还想着故乡,也能看这种情感;还有自己亲自建造故乡模样的“北海”,也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三读课文,归纳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全班交流,明确。
1、以小见大、以物传情。
作者借具体事物表现抽象的感情。
(1)以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
(2)将这位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融化在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等细节中。
烘托手法。
2、反衬手法的运用。
课文不惜笔墨,写“同窗”在美国的居住环境的美丽(“一片嫣红”、“定会有枫城之称”等);写“同窗”生活条件的现代、优越(“三层小楼”、“车库门……自动开启”、“后花园”);写“同窗”全家事业有成(“老伴儿在研究所做营养试验”、儿子在潜艇当总机械长、女儿在哈弗教书),但仍感不足,“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显然,课文以对“同窗”生活情况的介绍为背景,烘托了她强烈的思乡之心,爱国之情,突显了故土、祖国在她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有关《枣核》教案3篇
有关《枣核》教案3篇有关《枣核》教案3篇《枣核》教案篇1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构造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教学难点:思乡之情的详细化。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播放《月之故土》的音乐与画面,问:这首歌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① 蹊跷(qī qiāo) 嫣红(yān) 倘假设(tǎng) 山坳(ào) 镶嵌(qiàn)②风烛残年故弄玄虚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旧时同窗分开祖国五十年在美国事业家庭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带几枚枣核让她试种。
3、课文的题目是《枣核》,找出文中提到枣核的句子。
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索枣核;第二、三段、见枣核;第七段,说枣核。
学生读课文,师生交流,屏幕显示索枣核——设置悬念。
见枣核——加深悬念。
说枣核——解开悬念。
三、深化研读,体会情感“思乡之情”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美籍华人的这种感情是那么可触可感,生动详细感人。
请大家齐读课文,考虑老人的哪些行为语言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呢?(齐读第七到十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1、学生读课文2、老师示范第七段:语言描写“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思乡之情是高级住宅、满意如意的家庭和事业所无法替代的。
3、学生合作交流(老师板书)明确:植睡莲、栽垂柳、堆北海、【关键词】:^p 句:“几十里外”、“论公斤买下”、“一块块亲手”总之,透过这些朴实的字词,表达出友人思乡之情的浓烈。
说明优越的物质生活、高度的物质文明是冲淡不了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的。
枣核教案三篇(多篇)
枣核教案三篇枣核教案篇1【教学重点】1.理解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认识这种感情是人类的一种崇高情感,《枣核》教案2。
2.借助于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由《我的中国心》导入。
教师:上一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大家还记得吗?这首歌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唱的,会唱的同学一起来试试啊(全班齐唱)这首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明确:(学生回答后强调)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
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板书:课题,作者)二、熟悉课文,认字识词。
1.教师:请同学朗读这篇课文。
2.教师:正音(学生回答)三、理清课文线索、结构。
1.教师: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 [学生再默读课文后回答]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
[板书:带枣核、托在掌心、种枣树] 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__的线索围绕枣核,__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索枣核、得枣核、话枣核、议枣核)四、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枣核》教案2》。
1.教师: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2.教师:那么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齐读第七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明确:第七自然段中“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等词语就集中表达了这种思乡之情。
[板书: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枣树]3.教师:除了这些词、句外,课文前几段中还有没有表达这种思乡之情的词语?殷切(第三段)劈头(第七段)(引导学生体会)4.教师小结:通过老人这番朴实的话语,通过作者这些朴实的描写,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人在想家了。
《枣核》(教案)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的学生对故事情节特别感兴趣,有的则对修辞手法更感兴趣。针对这些不同需求,我尽量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更好地平衡全班教学和个性化指导,仍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智慧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智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枣核》一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确保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运用所学。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枣核》一课的基本内容、智慧的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智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精选(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第【1】篇〗教学重难点1、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课文作者怎样设置悬念的方法。
2、学习课文作者的选擦,小中见大的写法。
教学设计第一步,初读课文,疏通课文思路,分析题目,学习作者悬念的设置。
第二步,研读课文,感悟海外华人依恋故乡的民族情感。
第三步,品读课文,通过重点的词句,联系语境品味语言的深意。
教具准备1、收录机、投影仪、光碟、。
2、与课文相关的和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步,初读课文,疏通课文思路,分析题目,学习作者悬念的设置。
1、导语入题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每个炎黄子孙历来都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故乡的一切。
《枣核》一文写的就是一个远在大洋彼案的风烛残年的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热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一下《枣核》这篇文章,体会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情感。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师板书课题。
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解的词语。
2)、找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说说为什么?3、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a、注意听读课文,纠正自己的误读。
b、了解课文的结构。
c、找出课文的线索(说出哪一个词贯穿课文的始终的)?d、课文枣核设置了哪些悬念(请同学们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e、悬念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4、自由读课文后思考并讨论以上问题。
5、阅读反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第【2】篇〗一、【教材分析】《枣核》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的第一课。
全文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表现手法,讲述一位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民族意识和丰富民族情感的伟大民族。
朴实的叙事、真诚的独白、精巧的构思、简洁质朴富含抒情色彩的语言,使这篇叙事散文美不胜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作品,感受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优秀3篇】下面是壶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折、涨”。
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枣核的勤快能干和机智勇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大红枣的核。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从课件上我们看到了枣核的样子、颜色,它是大红枣的核。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枣核”,课文是要向我们介绍大红枣的核吗?不是。
“枣核”是一个小孩的名字,“枣核”生下来就只有枣核那么大,一年又一年,一点儿也不见长,他的爹娘非常发愁。
你别看“枣核”个子小,他的本领可不小呢。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
(1)读音难点主要有:“折、涨”是多音字,也是翘舌音,“涨、牲”是后鼻音。
(2)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
(3)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教师进行点拨。
设计意图:提示读音难点,引导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利用生字组词造句,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题目,学生填空。
枣核是一个很的孩子,他虽然个子小,但什么活都能干。
2023最新-枣核教案最新4篇
枣核教案最新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枣核教案最新4篇,欢迎借鉴。
《枣核》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枣核》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写友人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描写友人在异国他乡居住地精心设计修造北海的情景。
所有的这一切都写得那么真切,那么精巧,无一句华丽的辞藻,却把这位友人依恋故土之心写得那么细致,那么深刻,感人肺腑。
作者选材独具慧眼,裁剪精当,表现了深邃感人的主题: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
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编者将其安排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单元,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倾听爱国主义的赞歌,感受志士仁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作品叙述的具体事件,倾听海外游子的爱国心声,进而引发学生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同时学习写人记事的方法:剪裁精当,结构精巧。
学情预估由于八年级学生缺乏特定的情感体验,所以难以理解所谓的游子心境,教师宜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进而联系课文中同窗思乡的心理活动和表达思乡心切的独特方式来体会海外游子的心境:身处异国他乡,心恋故国故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是学生了解设计悬念的巧妙构思。
2.把握本文明晰的线索,3.通过理解重点语句进而明白富有含义的词语中透出的拳拳爱国之情,二、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枣核这一线索来带动全篇。
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重点语句,对其精神实质加以理解,进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达到理解文章主题之目的。
整体感知,明确主人公在枣核上所寄托的思乡之情,找出有意义的、难以理解的语句;品读课文,明确重点语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能力迁移,培养发散思维和联想的能力。
关于语文枣核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枣核的形态特征及其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枣核的象征意义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语感。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讨论小组分组。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美。
2.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枣核的象征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枣核的象征意义及寓意。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 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枣核的象征意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枣核的象征意义及寓意。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六、教学内容6.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美。
7.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8.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枣核的象征意义。
9.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核》教案3篇《枣核》教案篇1内容预览:6.《枣核》一、教学目标1.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2.了解__以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
2、难点:思乡之情的具体化。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背诵经典的咏月抒怀词、欣赏现代诗《月之故乡》导入。
师:其实,古往今来还有很多通过咏月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优秀文学作品,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这样的现代诗《月之故乡》,我们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一下作者借月亮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萧乾的《枣核》一文,看看文中的主人公又是如何来表现思乡之情的。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作者简介萧乾,出生于一个汉化了的蒙古族贫民家庭。
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
《枣核》一文选自《美国点滴》。
(四)检查“导学稿”预习情况比一比、赛一赛:1、你能读准下列字词吗?2、看看哪一组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
对于“导学稿”上的字词、词解还有无疑问,可以提出,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五)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找一找: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__的主要内容。
2、思乡是爱国的一种具体表现,爱国主义是个大主题,有些作家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去表现,__作者却令辟蹊径,通过什么来表现?3、你能画出与“枣核”有关的句子吗?4、用几个短语高度概括这三段有关枣核的内容。
结构: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悟枣核线索:枣核构思:设置悬念(作用:引人入胜,把主题表达得恰到好处。
)(六)内容探究1、作者的旧时同窗在美国的事业、生活怎么样?你能在文中找出来吗?写她的生活、事业与__的中心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明确:事业如意、生活优裕衬托思乡爱国之情在同窗心中的地位2、作者老友的思乡之情主要通过她倾诉思乡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慰藉思乡的种种行为表现出来的。
问题:1、你能找到她直接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吗?2、作者老友怀念家乡,除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枣树,她还做了些什么?她所做的一切又表现了什么?(手栽垂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北海泛舟的情景)明确:国籍虽改、感情不改、心系故土(七)语文活动1、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或借助哪些寄托物来表达他们对于祖国的一片深情呢?(乡井土、节日、举办一些活动)2、看看谁想到的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多。
(八)布置作业1、运用下列词语组成一段话,要求句意衔接、中心明确,词语顺序不拘,60字以内。
风烛残年、故弄玄虚、感慨良深2、摘抄三首表现乡愁的古诗。
3、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余光中《乡愁》琦君《故乡的桂花雨》琼瑶《剪不断的乡愁》《枣核》教案篇2问题补充:阅读《枣核》选段和《祖国》,回答文后题目。
(共15分)(甲)枣核(节选)萧乾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
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杨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
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
姑娘在哈佛教书。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也许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我想厂甸,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
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乙)祖国陈惠英我在赤道上渡过童年。
儿时,常常听长辈惦念“唐山”。
“妈妈,‘唐山’是什么地方?”有一回,我问母亲。
母亲郑重其事地找来华语课本――从一片枫叶式的中国地图,我第一次认识了祖国的容颜。
母亲说:“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为了寻找那叶脉似的故土山川,我和母亲,告别了美丽的南洋。
我带给祖国的,仅仅是海外孤儿的一瓣心香;祖国给我的,却是作为主人应有的一切,包括尊严。
回到祖国,我一下子变得富有。
我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每一片云霞.每一颗小草.每一朵浪花……还有无价的自由!虽然,和许多祖国的同胞一样,我心的原野,也受过刀伤火创。
我曾悲哀,但从没绝望;我历尽坎坷,但从未彷徨;我熟悉异邦的繁华,但并不向往……因为,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的脊梁,便有着可靠的依傍;因为,伟大中华的民族之魂,像巨星,永远在我心头闪亮。
什么是海外赤子最大的依恋?那就是“祖国”这个光辉的字眼!为了这缕永恒的痴情,春往秋来,月月年年――我像一尾春蚕,默默地倾吐柔丝,去描绣祖国五彩缤纷的河山。
我像一片绿叶,用我的青春,虔诚地布置祖国的春天。
我像一只杜鹃,为讴歌祖国美好的未来,甘心啼血而亡……什么是我心中最大的骄傲?那便是“祖国”这个神圣的字眼! 1.仔细阅读《枣核》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所踏访的“后花园”的特点。
(3分) 2.如何理解《祖国》第三段母亲说的话:“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4分) 3.赏析《祖国》中划线句子。
(4分)我像一尾春蚕,默默地倾吐柔丝,去描绣祖国五彩缤纷的河山。
我像一片绿叶,用我的青春,虔诚地布置祖国的春天。
我像一只杜鹃,为讴歌祖国美好的未来,甘心啼血而亡…… 4.《枣核》中同窗好友托我从祖国带来的是什么?《祖国》中“我和母亲”带回祖国的又是什么?这有都说明了什么?(4分)《枣核》教案篇3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内容1听写字词2梳理课文结构3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二、继续学习课文1、阅读第一段。
提问: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学生回答后明确:意思是一次又一次。
作用是增强__的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
2、阅读2—4段。
提问:风烛残年是什么意思?意思是风中的蜡烛,比喻人已到了晚年。
提问:“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运用了比喻了修辞手法,表明了美籍华人珍惜的态度,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
提问:“殷切”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意思是深厚而激动,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增强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作铺垫。
提问:美籍华人与分别快半个世纪的朋友见了面,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这一句话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第一句话是“带来了吗?”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
3、学生根据下列问题读5—11段。
⑴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⑵“一座两层小楼”,“车库的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以上这些话语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⑶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⑷“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中的“一……就……”有什么表达效果?⑸列出文中美籍华人倾诉心里活动和借助谈话写人物行动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体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学生阅读思考后明确:⑴写沿途风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作暗示。
⑵这些话语表明美籍华人朋友事业家庭都如意,更深沉地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⑶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具体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
⑷“一……就……”这个词语起强调的作用,“一”过圣诞,“就”自然而然想旧历年,把游子之情表达得自然深沉。
⑸美籍华人直接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有:“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像缺点什么”,“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这些句子语言的特点是朴实,“心上总像缺点什么”是对游子心境最朴实的描述,身在异国,心永远系着故乡,“都如意”也无法代替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心上的缺憾,一连串的想,把故乡的形象再现得多么真切!这位美籍华人朋友情不自禁地用京腔京味述说对故乡的思念句句是思乡之苦。
三、小结__的主要内容是美籍华人朋友领“我”踏访后花园时的谈话,作者用看似“实录”的笔法记叙了谈话经过,不加修饰,朴朴实实,却把这位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深切感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
板书设计:枣核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