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章(1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章(14篇)
初中语文文章(14篇)
初中语文文章篇1
妈妈,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您的节日,儿子先在这里祝您节日快乐!
妈妈,我已经十岁了,感谢您这些年来辛辛苦苦地照顾我。邻居们都说,我是一个很能折腾的孩子,现在想想,在这十年里,都不知道您是怎么熬过来的。
还在怀里抱着的时候,常常外面的雨很大,天很冷,我却不愿在屋里呆着,不会说话只能用哭来表达我的反抗,只好爸爸抱着胖胖的我,您撑着伞,行走在风雨中。有时候我倒是愿意在屋里,不过不是自己家的屋里,而是别人家里,于是您就抱着我东家串串,西家走走。
上学了,总该让您省心了吧,结果,我还是常常让您担心,常常做一些您想不到的事。因为看蚂蚁整张卷子做了一题,结果您被请到了学校;因为捉蜜蜂我掉进了厕所,让正上班的您赶快请假来领我;因为与同学追逐头被凳子的一角磕破,看着那么多的血您吓坏了……
妈妈,谢谢您,您辛苦了,在今天属于你的节日里,我想让你看到不一样的我,我想让你从此安安心心的上班,快快乐乐的生活,让你看到一个长大了的`我。我要帮你洗洗脚。
吃过晚饭,我很认真地提出了我的要求,可是您却说:“我已经洗过脚了。”这句话就像一盆冷水把我全身淋了个透。可是我马上就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我对妈妈说:“你洗脚是为了干净,我给你洗脚时为了解除疲劳。”妈妈笑了,乖乖的坐在了板凳上。我把柔软的手伸进水里慢慢地摸着妈妈粗糙的脚,揉着,搓着,我看了看妈妈,又缓缓地低下了头……
妈妈,谢谢您,您辛苦了!今天是您的节日,好好地睡一个觉,休息休息吧!
初中语文文章篇2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九月二十九日下午,我们初中语文国培班的学员一起乘包车到__市庐阳中学进行教学观摩,一下午听了__市四位老师的优质课赛课。回来时,夜幕已经降临。汽车在并不宽阔的省城街道上缓缓而行。车厢里一片寂静,忽然,我后座位上的一位女学员的电话铃响了。电话是她家人打来的,告诉她孩子要妈妈。这位学员便哄她的孩子:妈妈今晚不能回家,明天上完课就放假了,妈妈明天回来,你要听奶奶的话。孩子可能同意了,她又告诉家人:
读《少儿画报》、讲故事给孩子听,哄他睡觉。汽车像只蜗牛爬行着,过了一会儿,女学员的电话又响了,家人告诉她:孩子又哭又闹,就是不睡觉,非要妈妈。女学员又告诉家人,给孩子讲故事、读画报,再拿一件我的东西让孩子握着,哄他睡觉,今晚我真回不了家。她的话语有点哽咽,车厢里更是一片寂静。
她为了参加国培学习,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是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为了教好别人的孩子。她丢下了自己幼小的孩子,割舍了母子亲情。是啊,参加国培学习的学员,谁能不割舍许多呢?
初中语文文章篇3
有幸参加国培班学习,有幸听到__市优质课比赛,听后感慨万千。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清朝一位名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总是认真阅读,有时候愚者千虑,也有一得。
我在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落日的幻觉》这一课时,发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首先是我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偶然发现文章第五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现象是不可以升向天顶的。升向天顶
的是蓝灰色的暗弧和亮弧。这里存在语病。
再次阅读题目---《落日的幻觉》。我疑惑起来:什么是幻觉?于是查阅商务印书馆__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p596面,查到“幻觉”的定义: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那么日落缩身变圆、变大,是有外在刺激的,这是幻觉吗?我又查询了有关错觉的定义,p239面,是这样解释的: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词典还专门举了一个例子,如:筷子放入有水的碗内,由于光线的折射,看起来筷子是弯的。就是一种错觉。我也举个例子吧,2岁的泸州小女孩黄秋林因患眼肿瘤,网友捐善款21万,因病情特殊,沟通不畅,网友以为女孩的父母不想给女儿治病,想卷款逃跑,和女孩的父母发生了了冲突,女孩的'母亲因精神高度紧张,和受到误解,得了神经病,坚持认为网友要取走善款,大家要害她。网友是错觉;女孩的母亲则是产生了幻觉。吕布为貂蝉赶蜜蜂,这种现象在董卓看来是调戏貂蝉,毫无疑问,这是貂蝉故意给董卓造成这样的错觉;假如说董卓没有看见任何现象,就说吕布居心叵测,这才是幻觉。由此看来夕阳给人的印象不是幻觉,而应该是错觉。
细究下去,我还发现,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为了引出日落的各种景象,是这样导入的,说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
赞叹朝阳,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流连观赏,吟咏描绘。经查阅资料,我发现:《诗经》中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的观察。”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有“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的落寞;周邦彦在《兰陵王·柳》有“斜阳冉冉春无际”的遐想,元代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思乡;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有”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孤寂。非常有名的当属王之涣了。他在《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更是耳熟能详。其他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古诗文中不乏吟咏描绘夕阳的句子。想必作者是采取对比的手法告诉我们别人都没有注意到夕阳的美丽,只有他发现了。这种对比突出的手法突出了什么,我倒有些疑惑,对于一篇说明文,煞费苦心的引诗用文,表明人们很少关注夕阳的写法,是否违背了写作的要求:和中心有关的写,可中心无关的的材料,虽美也要舍弃。当然为了让文章文质兼美,适当引用诗文,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给文章增添文采使文字典雅;使文章简练,以一当十,这都是可以的。但本文的中心是介绍产生错觉的原因,谁关注不关注都无所谓的。顶多表明自己是善于观察和博学之人。
而在说明的过程中,存在说明不够准确的问题,譬如第四自然段,作者在说明太阳为什么看起来是深黄和殷红的时候,文章介绍是因为太阳中的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的多,举了紫色
光的散射是红色光的十倍以上。然后作者说: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我看的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有些原理解释的也不够浅显易懂,天空中为什么会有暗弧和亮弧,看后我并不能清楚的知道原因。更有甚者,__年9月29号在合肥庐阳中学听__市的优质课比赛,四位优秀的老师在授课时都没有注意到,按照文章的说法,这暗弧和亮弧的位置其实是在夕阳对面的天空中,他们展示的图片都是夕阳的正上方。
而在第二段中罗列落日错觉的时候,开始就说落日变大了,可是到结尾也没有说明原因。只是简单的说仪器相机都证明太阳并没有变大,也没有提出希望,让学生去探究原因。
初中语文文章篇4
在语文教学中,七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我好好反思。我们都知道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