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坊:自下而上的可持续性旧城更新模式
上海弄堂之田子坊
商业区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 作与交流,共同打造更具影响力
的创意产业集群。
04
田子坊的保护与开发
保护现状
01
02
03
历史建筑得到保留
田子坊内的历史建筑得到 了较好的保护,保留了原 有的建筑风貌和结构。
居民参与保护
田子坊的居民积极参与保 护工作,传承和弘扬弄堂 文化,维护社区的和谐氛 围。
创意商品
在田子坊,你可以找到许多独特 的创意商品,如手工艺品、设计 品、艺术品等,这些商品都融入
了艺术家的创意和灵感。
文化活动
文化节庆
田子坊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节庆活 动,如艺术节、创意集市、音乐会等, 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参与。
文化体验
文化交流
田子坊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 产业聚集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 艺术家和游客,这里成为了一个多元 文化交流的平台。
增强市民的归属感
03
田子坊作为上海市民的文化活动中心,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归
属感和自豪感。
谢谢观看
田子坊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田子 坊经历了城市改造和拆迁,许 多建筑被拆除。
1998年,当地政府开始对田子 坊进行保护性开发,保留了部 分石库门建筑。
2005年,田子坊成为上海首批 创意产业园区之一,吸引了众 多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入驻。
田子坊的文化意义
田子坊是上海历史文化的缩影, 反映了上海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上海弄堂之田子坊
目录
• 田子坊的历史背景 • 田子坊的艺术特色 • 田子坊的商业现状 • 田子坊的保护与开发 • 田子坊对上海的影响
01
田子坊的历史背景
田子坊的起源
基于制度层面的自下而上旧城更新模式研究_以上海田子坊为例_黄江
论文THESIS建筑与文化Architecture&Culture2011.JUNEP.060Research on Urban Renewal From Below: Based on Institutional Vision——A Case Study of Tianzi Fang in Shanghai基于制度层面的自下而上旧城更新模式研究——以上海田子坊为例文/黄 江 徐志刚 胡晓鸣 Huang Jiang Xu Zhigang Hu Xiaoming长期以来我国旧城更新主要以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旧城更新模式为主,自下而上的旧城更新仅在政府管制相对宽松的非正规领域出现。
文中在厘清自下而上旧城更新的概念基础上,立足新制度经济学视野,分别从自下而上旧城更新的制度安排、制度供给主体和方式、动力机制和政府作用对自下而上的旧城更新的制度特征进行分析,并以上海田子坊旧城更新进行实证。
Urban renewal is led by government in the form of up to below in China for a long time, the form from below comes out just in the field of non-being. The thesis uses the tool of positive analysis and draws support from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o analyze the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enewal from below from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institutional supply system, mode, dynamic mechanism and role of government.ABSTRACT作者简介黄 江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2009级 硕士研究生徐志刚 注册规划师浙江安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副院长胡晓鸣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副教授 浙江安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院长自下而上,旧城更新,制度,田子坊From Bottom to Top,Urban Renewal,Institution,Tianzi FangKEY WORDS1.引言1990年代以来,我国大中城市老城区普遍开始旧城更新,在取得物质环境优化、基础设施改善和社会更新等一系列成果的同时,政府组织、开发商主导的旧城更新也出现了一系列突出的问题:①过于注重物质改造,大规模推倒重来式的更新忽视城市历史文脉[1];②过于注重经济效益,社会经济网络受到破坏[2];③拆迁补偿及分配不公,激发社会矛盾[3][4]。
旧城更新中基于社区脉络的集体创业以上海田子坊商街为例
基本内容
最后,我们需要发挥集体创业的力量和优势。集体创业是旧城更新中实现社 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导和支持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创业和创 新活动,可以激发社区的潜力和活力。例如,可以鼓励居民开设自己的工作室或 店铺,发展文化产业或特色旅游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社区带 来新的经济收益和文化魅力,也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基本内容
田子坊是上海的一个著名文化地标,由一组旧式石库门建筑组成,充满了浓 厚的海派文化气息。然而,在未被开发之前,田子坊是一片破败的棚户区,房屋 老旧,设施不全。1998年,在上海市政府的推动下,田子坊开始进行更新改造, 重点是保护和利用其独特的海派文化,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基本内容
在田子坊的更新过程中,社区的集体创业发挥了关键作用。社区居民在政府 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了田子坊的改造和开发中。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负 责与政府沟通,与开发商谈判,同时也负责社区内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这 种模式不仅保障了居民的利益,也使得他们在整个更新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参与感 和归属感。
参考内容
基Hale Waihona Puke 内容基本内容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历史街区的改造与重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些街区 既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次演示以上海新天 地和田子坊街区为例,探讨历史街区在更新改造中的空间重塑问题。
一、上海新天地
一、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上海市中心的一个历史街区,其改造和重塑旨在将这个具有浓 厚历史气息的区域转变为一个集商业、文化和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化区域。
更新措施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如增设公园、图书馆、学校等, 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上海田子坊为例吴琼;杭进峰【摘要】在我国现代化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对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历来是一大难题。
有别于以往盲目拆除或改建的模式,田子坊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既保留了上海独特的石库门里弄建筑,同时也为上海塑造了一个富有魅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意产业园,其运作模式以及改造方式值得其他城市学习与借鉴。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modernization and the urbanization in China, it’s always a dificult problem that how to transform the historic conservation districts in the city. Diferent from the model of blind demolition or reconstruction, Tianzifang area not only reserves the special Shikumen Lane of Shanghai, but also sets up a creativity industry center that is ful of char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Shanghai. It is worth of us to learn its operation modes and the reform methods.【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2页(P178-179)【关键词】自下而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可持续发展【作者】吴琼;杭进峰【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正文语种】中文1.引言历史文化街区就如一座城市的守护者,不仅见证了这座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而且体现出这座城市传统文化的价值。
田子坊
田子坊 4)艺术气息
在弯弯曲曲的深巷里,藏 着无数令人眼前一亮的时尚 “宝贝”:来自世界23个国家 和地区的老外及华人在这里开 了200多家艺术工作室及时尚 小店。服装、藏饰、陶艺、剪 纸、油画等应有尽有。 田子 坊最吸引人的,还是常常能邂 逅各路艺术名家。著名摄影家 尔冬强、剪纸大师李守白的艺 术工作室均设于此处;美国陶 艺家吉米、法国设计家卡洛琳 等亦在此安营。陈逸飞虽已去 世数年,但陈逸飞工作室里仍 陈列着不少大师的遗物,还有 他的名作复制品《占领总统府》 等。
上海石库门旧建筑群改造之
田子坊
田子坊
在上海,保存着 大片石库门街区,既是 上海建筑文化的代表和 城市建设的一笔文化财 富,同时也是城市建设 难题之一。石库门曾庇 护了六代上海人,浓浓 的“石库门情节”,凝 结的是老上海浓厚的旧 城市文化和质朴的生活 气息。正是石库门这样 的特色建筑群落的改造, 为上海的城市更新提供 了更多的模式。老弄堂 田子坊,就是上海新的 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载 体。
上海的SOHO,视觉艺术的硅谷
田子坊 2)得名
2001年,画家黄永玉探访陈逸飞工作室后,为这里 取名田子坊。这个名字来源于《史记》,其中记载我 国古代最长寿的画家叫田子方,田子坊用此谐音,幵 在“方”字旁加个“土”,意喻此处为文人、画家、 设计师集聚的土壤。
如今,“田子坊”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 为主,老石库门有600多户人家,出租率高达80%,入 驻企业400多户,有36个国家的艺术家入驻,年平均接 待游客约200万人次。从前的旧工厂、旧仓库、旧弄堂、 旧民宅的价值得到提升。成功地转型发展成为上海乃 至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发展基地,被评 为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
② 最终成果
价值所向
上海田子坊城市更新
没有开发商的城市更新2014级学历1班谢 鑫2014年11月田子坊的软改造再生模式“田子方”原本是《庄子》中一位画家的名字,黄永玉取其谐音称为田子坊01 概况区位 1000m[地址]田子坊位于上海黄浦区泰康路,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创意产业聚集区,也是不少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与新天地直线距离相距仅1000m ,被称为“新天地第二”。
[区别]田子坊:粗放与质朴;新天地:精致与贵气[地位] 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上海的“苏荷”上海历史风貌和石库门里弄的一块“活化石”上海海派文化和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文化湿地”上海城市历史变迁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块独特的“地标”01 概况规模[用地面积]核心保护区占地2公顷。
[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人口规模]包括来自26个国家的创意人880人,共671户,和居民1500户[商家规模]目前田子坊共有各类商户426家(工厂区域209家,石库门区域217家),其中文化创意企业有297家,其他相关产业63家,商业配套服务性产业66家。
01 概况 功能与性质[历史功能](历史风貌)1914年以后在建国路以北形成了以法院、警务署、检查院等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为主的法租界行政区域,形成了公共建筑的历史风貌(行政)。
在建国路以南泰康路以北和瑞金二路以东西南部形成了石库门、新里为主传统里弄生活居住区,形成了石库门里弄的历史风貌(居住)。
在思南路以西部分地区分布着近代民族工业组成的新型里弄工厂区、形成了工业遗存的历史风貌(工业)。
泰康路、瑞金二路、建国中路和思南路四条大街上分布着数十家商铺,社区内共有13个里坊和20多处内巷,并建有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
[现代功能] 历史文化展示、创意产业集聚、里坊风貌居住法租界警务署 石库门里弄 沿河街道工厂 民国泰康路社区构成(1947行号路图)02 更新历程更新前状况[建筑肌理对比]通过Google地图对田子坊1998年到2004年再到2014年的建筑肌理进行对比,发现地块中仅有右下角少量几栋老住宅和停车场建成了高层住宅,其他区域建筑肌理基本一样。
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
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
上海市政府对田子坊项目给予了政策支持和规划 引导,确保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对其他地区的启示
发展创意产业
通过改造老旧建筑,发展创意产业,可以 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和升级,提高地区竞争
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经济繁荣
02
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
会福祉。
社会公正
03
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公正和公平,保障各方的权益,促进社会
的和谐与进步。
上海田子坊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01
02
03
历史建筑保护
上海田子坊作为历史建筑 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 管理,保留了传统风貌和 特色。
持续创新与升级 拓展国际影响力
完善配套设施 绿色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田子坊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引入更多创意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保持其领先地位。
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文化艺术活动,提高田子坊的国际知名度, 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和创意人才。
增加公共空间、停车场、餐饮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和居民的 便利性和舒适度。
起源
上海田子坊最初是一个石库门弄 堂,建于20世纪初,是上海典型 的传统居住区。
早期发展
随着上海城市化的进程,田子坊 逐渐演变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 居住区,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和文 化人入住。
转型与改造
转型
20世纪90年代末,田子坊开始从传 统居住区向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吸引 了大量创意产业从业者入驻。
社区化运营
采用社区化运营模式,调动了社区居 民和创意人才的参与,增强了商业模 式的可持续性和活力。
田子坊简介
思南路上的孫中山紀念館,主要有故居和文物館兩個展示場所,孫中山先生於1918年入住於 此,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宋慶齡繼續在此居住至1937年,1988年1月故居正式對外開放
以前這條弄堂裏有十幾家小廠,是上海特定時期工業發展的縮影,經過充分挖掘,進行再創 造,老廠房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商業和社會效果,這裡已成為上海最大的視覺創意設計基地, 也形成了一定的視覺創意設計產業規模
靈感飛揚的石庫門弄堂
弄堂,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經與千千萬萬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多少個故事,多少個典故,多少個名人,多少個記憶,與石庫門緊緊的連繫在一起。
地處上海市中心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是一片有著七八十年屋齡的老城廂石庫 門,這裡曾經是最普通的老上海弄堂,四五戶人家合用一個灶間、木樓梯咯咯作響, 弄堂裡擺滿了自行車,抬頭便是密密麻麻交織纏繞的電線……。
這裡沒有進行開膛破肚式的改造,而是將歷史和現代巧妙地融合,透過窄窄的弄堂,可 以觸摸到這個城市歷史的脈絡。千回百轉的巷子,斑駁的民居,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資 訊和歷史的記憶,在這裡,文化是可以感知的,記憶是可以觸摸的
這裡賣的東西,多的是限量設計小物,燈飾、玩具、T恤、首飾等,皆充滿生活品味
田子坊就像是一盤記錄了老上海生活場景的膠捲,柴米油鹽、 陽春白雪,在裡面演繹著不同的精彩。
「田子坊」謙遜低調,曲折小弄裡「隱藏」了近百家極具特色的藝術小店、美術 畫廊、創意工房、咖啡酒吧和餐廳,精緻但不喧嘩、奢華但不張揚。
上海有一種神奇的氣質,唯有它可以讓人瞬間在極端現代與傳統兩種氣質中穿 梭,大到如外灘、新天地的地標建築,小到田子坊的窄弄堂皆是
九号线,打浦桥路站1出口下车。 步行5分钟即到。
姜茶不賣茶,賣流行服飾
田子坊
田子坊田子坊的街区形态基本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处于原法租界和华人居住区,是商业居住街区和工业区的过渡地带。
在这个面积仅为7公顷的地块,集中了上海从乡村到租界,再到现代城市发展的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历史建筑,是上海保存历史文化遗存类型最丰富的街区之一。
1998年陈逸飞率先在此开办工作室;1999年著名画家黄永玉将志成坊改名为“田子坊”。
在卢湾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田子坊依托6家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旧厂房,吸引了一批中青年创意人才在这里开设工作室、艺术中心。
之后,这儿成为上海著名视觉创意设计基地,被外界称为“上海的苏荷”和视觉艺术“硅谷”。
田子坊让石库门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旧城改造背景在上海建设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的背景下,上海的旧城改造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纵观上海过去和当前的旧城改造,从小规模渐进式成套改造到成片拆旧建新式改造,到注重城市历史风貌、局部保留改造,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多种改造模式。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的加深,旧城改造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上海,历史风貌的保护是上海旧城更新改造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发展是一个过程,应该让后来者看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烙印,这是不能割裂的城市文脉。
在上海,保存着大片石库门街区,既是上海建筑文化的代表和城市建设的一笔文化财富,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的难题之一。
石库门曾经庇护了六成的上海人,浓浓的“石库门情结”,凝结的是上海的风俗文化。
随着时光的流逝,石库门居住区已成为城市中居住环境较差的部分,成为上海老城区改造的主要对象。
正是石库门这样的特色建筑的改造,也让上海的城市更新创造出更加多样的模式,让城市的形态更加丰富和多彩。
田子坊就是在城市更新与城市经济发展过程相结合的典型代表。
新天地石库门建筑的简介石库门建筑因其最外之门选用石料为门框,故称石库门。
石库门布局和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洋建筑的特征,它选用黑色厚重的木料为外门扇,单体平面及结构脱胎于中国传统院落式住宅,有天井、客堂、厢房、灶间、晒台。
上海田子坊改造
者从上海市房地局了解到,目前,上海共有历史文化风貌区44片,其中中心城区12片,占地约27平方公里;优秀历史建筑632处,建筑面积约420万平方米。
此外,上海1949年前建成的花园洋房、新式里弄、旧式里弄和老式公寓等建筑共1200万平方米,目前还没有纳入保护范围的都处于保留状态。
上海老式建筑的代表———石库门建筑就广泛保存在这些老城区中,其保护及开发已成为上海城市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上海市房地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上海对石库门建筑的历史街区、老建筑主要采取4种模式进行发掘、保护、传承及开发,注重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的结合,使两者有机融为一体。
模式一:商业开发模式,代表“新天地”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
2001年,由香港瑞安集团和上海复兴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约1.5亿美元,依照“整旧如旧、保护历史、文化兴市”的思路,对该地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改造成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
走进新天地,中老年人感到很怀旧,年轻人则觉得很时尚,外国人感到它很“中国”,成为沪上休闲文化有品位的消费场所。
模式二:城市更新模式,代表“田子坊”田子坊位于上海泰康路210弄,是典型的弄堂、工厂混杂的城市街坊。
曾有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塑配件厂等6家工厂在此生产。
由于企业效益下滑和城市产业结构性调整,厂房开始出现大面积的闲置。
1998年,上海艺术家陈逸飞、尔东强等人在此设置工作室后,田子坊开始脱胎换骨。
1999年改称“田子坊”。
今天这里已经聚集了来自18个国家160家企业,已被视为上海的“SOHO”,视觉艺术的“硅谷”、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
模式三:原生态的保护模式,代表“步高里”位于陕西南路的“步高里”建于1930年,为典型的石库门旧式里弄住宅群。
年轻的巴金曾在步高里52号构思创作。
2007年,上海市有关部门对“步高里”进行了保护与修缮工作外,又对相应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增设卫生设施、清水红砖外墙修复、安装消防喷淋、调换公用部位电线、修复大门牌楼等。
田子坊与新天地案例的对比
建筑。
2
"细" ——田子坊第二个特点是
,表现为细致、细密和细微。
3
"精" ——田子坊第三个特点是
,表现为精致、精明、精辟。
田子坊的开放空间
块状开敞空间
田子坊的街巷空间
从田子坊的文化特点说起
田子坊要对我们展示的文化特点:
—————————————————————————————————
“在怀古的外表下面,每座里弄建筑的内部,则按照二十一世纪现代都市人 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无一不体现出现代休闲生活的 气氛。”
家 上海钟塑配件厂
作
坊 上海人民针厂
式 里 上海新兴皮革厂
弄 工
上海纸杯厂
厂 上海华美无限厂
产业结构调整下,工厂遭到长期弃用,破旧不堪
里弄住宅改造与居民的里弄生活
居民的生活与商业活动相互混杂
田子坊的开发模式
“没有国家的资金投入,没有土地的开发,没有居民动迁房,却能使历史 的以保护和发展,使群众生活改善,城市形态更新,功能提升。”
与其他上海内城的历史街区相比,田子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街区,其发展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再开发模式。田子坊的发展源于艺术家这个特殊群体的进
入。
发起
知名人士的入驻 陈逸飞
田子坊总策划吴梅森 《浔阳遗韵》
黄永玉
王劼音画室
尔冬强艺术中心
纯粹的工作与生活空间
田子坊被改造前……
弄堂工厂改造
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
六
旧式里弄——居民自行出租 改变原有居住 性质
所有的房子还是属于居民自己的,他们经过协商后把 房子借给入驻企业,由企业按照自己的风格装修经营, 居民则拿着租金去附近的公寓租房,除去租房的房租 后还能有剩余,既提高了居住水平,还有收益。
田子坊创意园区建设模式启示
验, 同时也对其发展 中存在的原住 民安置 、 企 业保 护等 问题展 开讨论 ,
并 提 出 可行 性 意 见 。 关键词: 田子 坊 创 意 园 区 旧城 改 造
田子坊的成功绝 对不是偶然 , 创意 园区能形成“ 市场 ” 的重要原 因
主要 有以下几个原 因。
关于 中心城市 的复兴 , 传统 的手法通 常是采用 “ 企业 家型的政府模 式” , 即由政府或与企业 合作 , 对 旧城 区进行改造 。然而这种模式 的进 行 除了消耗 大量 的人 力 、 物力 资本 , 还容易 与 旧城 区的原 住民产 生冲 突 。本文 的所探讨 的田子坊模式 , 刚好 与之相反 , 是 通过 原住民及草根 艺术家牵 头 , 由社 区内部 向外 ( 政府 、 企业 ) 变化 , 使 社区发生整体 性质 的变化 。本 文试以 田子坊 复兴的成 功为研 究的对象 , 考查 中心城 市如 何走向复兴 , 并对其中发生的一 些问题进行探讨 。 田 子 坊 创 意 园 区 的 概 况 田子坊位 于 中国上海市 中心城 区卢 湾区泰康路 2 1 0 弄 。1 9 9 8 年, 最早进入 田子坊的一家企 业是“ 一路发 ” 文化公 司 , 他们把 田子坊 楼宇 重新装修 , 变成办公地点 , 这标 志着 田子坊作 为创 意园区开始形成。次 年, 著名艺术家陈逸飞入住 , 开始被媒体报道 。2 0 0 5 年, 陈逸飞去世 , 媒 体再次 大规模 报道 , 由此吸引 了众 多游客前来瞻仰 艺术 家 曾经创 作的 地方 。2 0 0 8 年, 田子坊管委会成 立 , 同时卢湾 区政府 也开始介入 。 田子 坊得到 “ 正名” , 并成 为国家级旅游景 区 , 大量高端餐 饮品牌 出现 , 这也 使得租金 进一步上涨达 到峰值 。如今其 被称为 “ 上海 的苏荷” 、 视 觉产 业的“ 硅谷” 、 2 0 0 5 年评选为“ 上海最具影响里的十大创意产业集聚区” 、 2 0 0 8 年提名为“ 国家级 A A A旅游景点。 二、 田子坊创意园区的发展历程 ( 一) 人 口结构 的变化 早期 , 由于 田子坊社 区多为 “ 老公房 ” , 居住在 这里的原住民是国有
上海田址坊
主题:上海旧城区改造——新天地、田址坊在上海建设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的背景下,上海的旧城改造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多种改造模式。
新天地和田址坊就是在城市更新与城市经济发展过程相结合的两个典型代表。
小主题1:上海新天地——石库门里的时尚上海新天地(Xintiandi·Shanghai)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是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
、以中西融合、新旧结合为基调,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
它是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场所。
新天地石库门建筑群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游人仿佛进入时光隧道,回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但是,每座建筑内部,则按照二十一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成为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咖啡酒吧…百位香港明星经营的"上海东魅餐饮娱乐中心"是明星文化结合餐饮的创意,这里将是追星族经常可以与心中偶像交流的场所;门外是风情万种的石库门弄堂,门里是完全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一步之遥,恍若隔世,真有穿越时空之感!漫步上海新天地,旧上海的风情仿佛呼之欲出,而各个餐厅酒吧画廊内的现代装饰却丝毫没有削弱,新天地里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但同时又透着时尚气息。
上海新天地改写了石库门的历史,对本已走向历史文物的石库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是一次很好的创新和中西合璧的产物。
小主题2:上海田子坊:弄堂风情多位于上海市中心的“田子坊”如今的名气如日中天,被广大游客们称之为平民“新天地”。
在十几年前,是一条在上海大都市里普通到不能普通的小路。
可如今,却成为了年轻一族的朝拜圣地。
每天,到此休闲游玩的游客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其实,田子坊只是号称上海艺术街——-泰康路上的一个街坊。
田子坊既是上海的时尚地标性创意产业聚集区,也是不少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人们往往将其称为“新天地”第二。
田子坊_自下而上的可持续性旧城更新模式_李挚
引言
经济结构的发展与调整使得中心即有老城区的存量资源 利用成为各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 更新主要有两种方式: 推倒重建和保留式更新。推倒重建即通 常通过更改土地用途、增强土地使用强度等手段消除旧城建设 新 城,是 一 种 资 源 增 量 的 做 法,适 宜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时 所 采 用。 而对于不适宜或者暂时没有条件,如历史保护街区或本身容积 率极高的旧城区,往往采用推倒重建方式难度较大,就可以采 取就地保留更新的做法。
2013 年 07 期 总第 181 期
李 挚·田子坊: 自下而上的可持续性旧城更新模式
· 87 ·
案例名称
直接更新区域面积
表 1 案例投入成本对比 ( 表格来源: 笔者根据相关资料自绘)
相关补偿平衡区域面积
统一动迁居民
更新区域资金、财政投入
建成后收益
可否拓展
田子坊
工厂区占地 13300 ㎡,总建筑 面积: 约 3 万㎡( 工厂区) + 3 无平衡地块 万㎡( 居住区) = 6 万㎡
而上的小规模渐进式更新认识较少。这种模式在成本上有可行性,并在发展空间与居民福利方面具有可持续性优势。田子坊模式是有
借鉴推广意义的旧城更新模式。
关键词: 旧城更新; 模式; 自下而上; 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 TU984. 11 + 4
1、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
田子坊案例分析一、田子坊简介1、田子坊发展缘由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
田子坊的街区形态基本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处于原法租界和华人居住区,是商业居住街区和工业区的过渡地带。
集中了上海从乡村到租界,再到现代城市发展的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历史建筑,是上海保存历史文化遗存类型最丰富的街区之一。
泰康路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使原来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的马路焕然一新。
1998年12月28日,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首先进驻泰康路揭开了泰康路上海艺术街的序幕,不久又有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
1999年著名画家黄永玉将志成坊改名为“田子坊”。
4、田子坊的构成要素●建筑变迁:历史建筑——典型的江南民居、西式洋房、中式石库门和新式里弄建筑,是海派文化兼容并蓄特质的空间意向表达●艺术百态: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家的生态社区●里坊风貌:真实的里弄生活——上海历史风貌和石库门里弄生活的“活化石”●时尚创意:时尚设计&创意店铺——尤以旗袍、高级成衣等为代表●休闲元素:美食与娱乐相结合——云集了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味美味二、田子坊建筑1、建筑形式:上海老石库门里弄建筑,带西式建筑特点的新式里弄建筑;2、建筑功能:20世纪20年代的居住区形式的里弄工厂,20世纪70年代的居住区。
3、建筑装饰:现代主义简洁装饰、中国传统木构装饰、新艺术运动装饰风格、巴洛克风格。
4、街巷空间:田子坊的街巷空间是具有生活化的场所空间,它是流动的、内敛的又是包容的、多元着的,承载的是城市的人文活动,是城市文化的代表。
5、完整性:区块方正规整,与周边的城市环境以道路隔开,有利于整体保护;6、完好性:整个区块内并没有因多少拆建、改建、新建等行为而被破坏;7、地域性:区块是上海历史街区中最具里坊风貌的代表,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
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世纪的开端是中国走向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繁荣的城市建设为传统城市增添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导致了城市秩序的混乱和传统城区的衰落。
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以来,城市的急剧膨胀和无节制的生长蔓延让充满韵味的旧城正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
然而,旧城街区承载着传统的城市肌理和绚丽的历史文化,营造了特有的场所感和认同感,早已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此看来,如何让新旧街区和谐共生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课题。
西方城市中旧城更新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指导旧城更新的基本理念也从主张目标单一、内容狭窄的大拆大建逐渐转变为主张目标广泛,内容丰富,更有人文关怀的城市更新理论。
总的说来,现阶段在西方城市发展中广泛使用并已应用于中国旧城更新与改造的城市设计手段大体可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大类型。
一、“自上而下”的基本概念及实例分析王建国在《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一书中,将“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定义为主要按人为力作用,依照某一阶层甚至个人的意愿和理想模式来设计和建设城镇的方法。
“自上而下”的设计过程通常以一种法定的规划设计准则使其实施,着重体现社会组织的特点和结构的要求。
一般来说,无论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任何其他的社会制度下,“自上而下”的城市设计手法都是社会政治秩序的载体,城市的形式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社会政治色彩。
这种方法运用到旧城更新和改造中通常表现为政府或团体机构按照城市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宏观发展规划,有计划地拆除衰落街区原有旧建筑并在原有用地上重新建造具有体量大、造型奇特的建筑或有目的地完整保留历史建筑并清除建筑内原有功能和使用人群以历史文化保护的名义来促进街区经济的复苏。
这种方法设计出的理想模型通常以标志性建筑或博物馆、纪念馆等形式体现,并赋予如“旗舰”或者“催化剂”的绰号,其既可以顺利实现微观制度创新的宏观化,又可以大大降低制度创新成本和风险,但对于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当地居民的需求常常是被动的。
(精品)田子坊等几个上海旧城改造案例旅游推荐
田子坊“田子坊”其名其实是画家黄永玉几年前给这旧弄堂起的雅号,却给曾经的街道小厂,巷子废弃的仓库,石库门里弄的平常人家,抹上艺术色彩。
田子坊简介田子坊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时尚地标性创意产业聚集区,也是不少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人们往往将田子坊称为“新天地第二”。
实际上,除了同样时尚外,她与新天地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泰康路上入驻的艺术品,工艺品商店已有40余家,入驻的工作室、设计室有20余家,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田子坊是上海泰康路艺术街的街标,雕塑上方的飘带将把五大洲四大洋的艺术家们联结在一起。
田子坊展现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上海亲切、温暖和嘈杂的一面。
只要你在这条如今上海滩最有味道的弄堂里走一走,就不难体会田子坊与众不同的个性了。
走在田子坊,迂回穿行在迷宫般的弄堂里,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跳入你的视线。
从茶馆、露天餐厅、露天咖啡座、画廊、家居摆设到手工艺品,以及众多沪上知名的创意工作室,可谓应有尽有。
交通公交乘坐17,236,304路到瑞金二路建国中路下车,步行可到。
文化地理历史早些时候田子坊是泰康路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使原来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的马路焕然一新。
在区委,区府的领导支持下,泰康路依据打浦桥地区的功能定位开始实施特色街的工程。
1998年12月28日,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首先进驻泰康路揭开了泰康路上海艺术街的序幕,不久又有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
尔冬强工作室每月一次的歌剧演唱会高朋满座。
坐落在泰康路220弄的乐天陶社艺展吸引国际陶艺家前来参展,交流,在世界的陶艺界享誉盛名。
上海自在工艺品公司的缕青竹刻在沪上的竹刻中独树一帜,畅销港台。
小贴士游览建议1、去田子坊可以不带钱包,但一定要带照相机,因为你随时可以发现动人的场景。
从旧区到景区——田子坊的前世今生
从旧区到景区——田子坊的前世今生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接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城市,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曾经享受着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现在也面临着老工业区改造的难题。
这些遗留下来的大量优秀历史工业建筑浓缩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史,体现了上海工业在不同时期的独特风格、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成为上海城市历史变迁的忠实见证者。
这些工业遗留的厂房建筑一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同时在现代的城市化运动中,这些残破的建筑又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无法跟上城市化的浪潮,成为亟须改造的对象。
城市旧城区的改造有多种模式,推倒重建是一种野蛮的方式,破坏了城市的文脉和肌理,隔断了城市传统。
保护旧城文化与建筑,进行完全的商业开发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模式,如上海新天地和成都宽窄巷子,这种模式可以为旧城区注入新的活力,并带动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
而创意产业的开发则是一种新兴的改造模式,这种模式兼具了商业开发和文化打造的优势,适应了国际软实力竞争的趋势。
创意产业在国外的发展已经有半个多世纪,而在国内正方兴未艾,成为各个大中城市重点打造的项目。
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厂房建筑为创意产业提供了资源优势。
这些厂房外观高大宽敞、布局疏密有致、红灰外色体现着独特的时代印迹,颇受具有先锋观念创意人士的青睐。
内部则空间庞大,适宜改造以适合艺术家们的工作需求。
而且,这些旧厂房租金低廉,适合那些对租金敏感的艺术家们。
近年来,上海加大保护开发工业历史建筑力度,以工业历史建筑为基础,初步形成了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
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不仅利用现有建筑创建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又保护了历史文化财产。
工业老厂房、老仓库运用新的设计和模式改造,为历史的留存注入了时尚的元素,使保留的旧厂房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的新景象,也促进了设计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的形成,是城市历史与未来承接的良好典范。
田子坊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一,田子坊的历史与新生田子坊位于泰康路210弄,原是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由海华制革厂(1935年)、康福织造厂(1935年)、永明瓶盖厂(1936年)、鑑香粉材料公司(1936年)、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1958年)、上海钟表塑料配件厂等六家工厂组成。
黄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浦区田子坊地区综合管理办法》的通知
黄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浦区田子坊地区综合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2.10•【字号】黄府规〔2023〕3号•【施行日期】2023.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黄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浦区田子坊地区综合管理办法》的通知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现将《黄浦区田子坊地区综合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2023年2月10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产业布局与调整优化第三章地区建设和管理第四章社会自治共治第五章附则黄浦区田子坊地区综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田子坊地区的综合管理,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布局和商业消费环境,体现业态特色,提升田子坊文化品牌影响力和原创性功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管理范围)本办法所称田子坊地区,是指东起思南路、西至瑞金二路、南起泰康路、北至建国中路的区域。
第三条(管理原则)田子坊地区管理遵循科学规划、统筹协调、长效管理、提升功能的原则。
第四条(管理机构及职责)黄浦区人民政府设立田子坊地区综合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田子坊管委会”),负责田子坊地区的综合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一)制定和实施田子坊地区专项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二)统筹、协调解决城区管理、社会治理等区域性、综合性工作,组织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三)指导、监督运营机构履行运营合同;(四)对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提出意见建议;(五)指导、协调成员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监督、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田子坊管委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田子坊管理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田子坊管理办应当建立健全权责清单、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规范管理服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