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认识和实践的两个原则
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推荐文档)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是从相对性不断走向绝对性、无 限发展的动态过程。因为:
①人的识能力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 ②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统一; ③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真理的绝对性和对性的辩证关系
真 从内容和认
从广度和
理 识能力上看
深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互相渗透互相包含
真理
近似性、 有条件性
绝对性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相对性
反对绝对主义
反对相对主义
这一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1)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 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相对 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在实际 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其次,价值的社会性表现为人的实践具有 社会性。
其三,价值的社会性还表现在主体需要的 满足形式具有社会性。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求(實 現夢想)
自尊/尊重 需求(受 肯定、尊
重) 社会/归属需求(被
他人接納)
安全需求(人身安全、生活保障)
生理需求(吃飽、保暖)
三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
• (2)树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 马克思主义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真理性认识,
对待马克思主义真理必须采取坚持和发展相统一的正 确态度。
(三)真理与谬误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这也是真理的发展规律。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客体
歪曲反映
真理与价值
摘要: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两个内在原则和精神支柱。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主客体之间的整体关系内部的基本矛盾问题,是人类实践与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所包含和体现出来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带根本性的原则,他们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真理价值区别联系辩证统一一、真理与价值的区别所谓真理,即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是主观认识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认识的一种性质。
凡能称为真理的认识都必须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
而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符合意味着认识与对象有信息意义范围的对应性和内容的一致性、真实性。
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符合性就是真理的本质特征,也是衡量或区别真理与谬误的标准。
而所谓价值,则属于一种关系范畴,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应,效益的关系。
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它概括了人类认识实践活动的各种价值关系,表示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功能关系。
其构成包括主体的需要,欲求和客体的属性,功能及主体和客体统一的现实际基础。
它标志着人类在真理性认识指导下的实践过程中,客体的存在、属性以及合乎规律的运动变化结果向主体接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首先,人对物的客观尺度的遵循和运用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
所谓人能够全面地认识和运用物的客观尺度,不但是指人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和把握各种事物的内在结构、属性及其发展规律,即不仅以每一种特殊事物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活动的特殊尺度,而且同时指人能够通过对各种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的认识,把握作为系统整体的物质世界,从而以整个客观世界作为自己活动的一般尺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人才是真正懂得物的客观尺度。
其次,人对物的客观尺度的遵循和运用不是自发的而是自觉的。
人要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全面地把握各种事物和整个世界的客观尺度,仅凭动物那样的遗传本能显然是不行的。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有什么区别联系给人什么启示
一、价值和价值评价
⒈价值。
价值就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还指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或人类的共同性和优越性质。价值分为三种类型:功利价值、人道价值、内在价值。功利价值,指“需要的满足”意义上的价值;人道价值,指人的共同性意义上的价值。内在价值,指人的优异特质,人所永恒追求的圆满境界。
⒉价值评价。
价值评价就是主体在对客体的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和向往的内在尺度运用于评价对象,对其进行评判。价值评价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真理和价值的区别与联系
真理和价值是人的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它们的区别是:第一,二者有不同的侧重和指向,真理原则侧重和指向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和指向主体性;第二,二者的性质不同,真理原则是人的活动中的条件性原则,价值性原则是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原则;第三,二者的作用不同,真理原则使人的活动具有统一性,价值原则使人的活动具有多样性。它们的联系是:第一,真理和价值相互贯通,一方面,真理和价值在人的活动中互为前提,另一方面真理和价值相互适用。第二,真理和价值相互引导,人类活动是一个从价值走向真理,从真理走向价值的相互过渡和引导的过程。第三,真理和价值检验标准一体化,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检验标准是实践。
(2)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客观制约性;而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3)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真理是一元的,真理本身没有主体的差别,它服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价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选择。
2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1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中的两大原则。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事例反映马克思基本原理
一、长江与喜马拉雅海的案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世界上一切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
运动不仅有普遍性,而且具有永恒性。
这种永恒就表现在物质由一种运动形式过渡到另一种运动形式的无限转化过程当中。
每一种具体事物的运动都是有限的,都有生有灭,但一个事物运动的终点,又是另一个新事物运动的起点。
如此无限转化下去,构成世界的无限的、永恒的、绝对的运动。
同时,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案例描述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说明人类所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界也是运动变化的产物,并且仍然在运动变化。
二、花开时间提前事例分析:(1)原因:植物的花开花落是自身生长规律的体现,是植物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自然选择的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气温的变化可能和植物开花时间的早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对比,他们发现大体上是气温平均每升高1摄氏度,植物的开花时间就要提前3.9天。
这一变化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开花植物,特别是开花季节为2月到5月的植物。
北半球又是全球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全球变暖是现代工业发展、环境破坏的结果,因此导致植物开花时间的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气温的变化。
(2)这一案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通过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就可以揭示事物的规律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植物的生理过程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并形成了其自身的生长规律。
三、舍罕王赏麦的故事的启示:舍罕王为什么会吃这样的亏呢?因为他根本没有这巨大数量的感性认识,即使比他经验丰富,知识广博的现代人,也不能一下子直接觉察到这个数量,只有借助于数的概念,通过抽象的数字运算,即借助理性认识,才能把握到。
感性认识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只有理性认识才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
马原专题四、五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专题四、专题五(对应教材的第二章)一、填空题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见教材P63-66)2.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的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见教材P66)3.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
(见教材P68)4.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见教材P71-7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见教材P77)二、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 B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 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B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B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认识和实践的两个原则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认识和实践的两个原则
真理和价值的区别:两者的含义或规定不同,真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正确认识,主观同客观的一致;价值是在实践基础上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属性即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客观同主观的一致.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真理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原则,价值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性原则.
真理和价值的联系: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的两个既相区别又相统一的中心内容,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相互补充;两者互为前提、互相适应;两者相互引导,从价值走向真理,从真理走向价值;两者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在实践中产生、检验、丰富和发展.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的实践意义: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中把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统一起来,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是非(真理)得失(价值)的标准.
1/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 怎样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意义:一是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二是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三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客观事实结合2如何理解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它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事物的各种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发展是不平衡的,它们各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它主要表现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3.系统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的理解及其应用。
系统思维能力就是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思考的能力,就是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就是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4.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在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起着决定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认识的发生一点也离不开实践。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变化发展着的社会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课题的经验材料,推动人们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实践的发展不断创造出日益完备的新的认识手段和认识工具,从而提供了认识发展的可能和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必要条件。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统一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生态2 文靖201130020222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两大原则。
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主观同客观的一致,追求和服从真理。
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客观同主观的一致,创造和实现价值。
二者不可分割、互为前提、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没有真理指导就失去了价值取得的正确轨道,没有价值目标就失去了真理追求的动力。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
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区别在于:真理原则侧重于客观性,它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它基于“物”的尺度上,要求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从人们的主观想象、主观愿望出发,不能歪曲世界的本来面目。
违背了真理原则,就违背了客观规律因而人们的活动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还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而价值原则着重于主观性,它是指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题需要的意义。
它是基于“人的尺度”,要求人们必须从主体的需要出发,使人们的现实需要尽量得到满足,而不能以客观世界中已有的东西为满足。
因此,人类的活动不仅要适应自然界,还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合理地改造自然界,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有益于人类的价值。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任何的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的结果。
遵循真理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类的需要”。
马克思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姓名:梁嘉雯学号: 201031130120 专业: 10物流管理(1)班摘要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两大基本原则。
同时,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永恒矛盾,二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哲学意义,就在于揭示客观世界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则,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而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本质上要求在实践中坚持两大原则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真理原则价值原则统一一、真理与价值的概述真理和价值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并反映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认识论范畴。
真理,即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是主观认识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认识的一种性质。
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符合意味着认识与对象有信息意义范围的对应性和内容的一致性、真实性。
所谓价值,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应,效益的关系。
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它概括了人类认识实践活动的各种价值关系,表示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功能关系。
它标志着人类在真理原则认识指导下的实践过程中,客体的存在,属性以及合乎规律的运动变化结果向主体接近的可能性、现实性。
二、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在一切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只有服从真理才能成功,所以必须追求真理,坚持真理。
但是,达到真理并不是人类活动唯一的最终的目的,追求真理本身也是为了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包括真理的价值在内。
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简析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关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08级中文系姓名:朱翠华学号:2084050327简析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关系摘要: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关键词:真理;价值;实践;辩证统一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
马克思认为真理和价值及其关系问题,是在人类认识并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逐步确立和深化的。
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史表明,真理和价值总是构成人类活动中的一对根本矛盾,也是人类活动中的两个基本原则。
一、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真理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了解和服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价值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本性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的变化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
这两个基本原则的形成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真理意识和价值意识的萌芽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人类在最初的劳动实践中,“首先产生了对个别实际效益的条件的意识,而后来在处境较好的民族中间,则由此产生了对制约着这些效益的自然规律的理解。
”巾这里的的“实际效益”的意识和制约效益规律的意识就是价值意识和真理意识的最初形态。
正是实践活动,使人类越来越懂得认识、掌握和遵从自然界本性和规律的需要,从而把揭示客观事物本性和规律的认识作为自已言行的基本准则。
于是真理本身以及人类对真埋的信赖和追求,便成为人类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
另一方面,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要求客观世界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人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是为了在对人有用的形式上占有世界。
因此作为外界物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价值本身以及对价值的追求,也从来就是人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关系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关系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两个基本原则,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
真理原则强调的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要求人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客观规律,不断探索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创造价值。
价值原则强调的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性和目的性,要求人们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选择和确定认识和实践的目标和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真理原则是价值原则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事实,遵循客观规律,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
另一方面,价值原则是真理原则的目的和归宿,只有满足人类的需要和利益,才能体现真理的价值和意义。
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往往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这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既要坚持真理原则,又要考虑价值原则,力求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材料分析题简答题及答案
材料的分析题:1.稳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上述两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并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进程中。
没有生产力的持久大发展,就不可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相应地逐步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就不可能愈益充分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
——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指出这段话反映的哲理,应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哲理?说明科学发展观与此哲理的关系。
答:〔1〕这段话指出稳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既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又要逐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从哲学上讲,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充分表达社会主义一要发展生产力,二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
〔2〕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
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1〕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2〕真理原则主要说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说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3〕真理原则表达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表达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差异和矛盾,说明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之间具有矛盾性。
这种矛盾性,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活动造成了困难和困境,另一方面,这种矛盾的不断出现和解决又不断地推动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3〕真理和价值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什么 有哪些不同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什么有哪些
不同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中的两大原则,二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下面是二者区分的详细分析,供大家查阅参考。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分
(1)真理原则体现客体尺度的要求,它要求人们在熟悉真理时按世界原来面目及其规律从事实践活动,而不能考虑人的主体需要和利益;价值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它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体现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意。
(2)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客观制约性;而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3)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
真理是一元的,真理本身没有主体的差别,它听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价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选择。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什么
所谓真理原则,就是人类在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需追求、坚持和听从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同时也是详细的有条件的。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学问结构、熟悉
力量水平和方法各不同,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熟悉,但真理只有一个。
价值原则亦称“价值联系原则”。
德国李凯尔特用语。
价值指事物和现象的意义,价值原则即是用事物是否具有意义这一原则作为区分文化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标准。
是李凯尔特历史哲学的基本原则。
在《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提出。
李凯尔特认为,对文化现象的考察须从价值的观点动身,撇开文化现象的固有价值,这些现象就成了自然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章 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题库(共6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0题)1、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C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C.唯心主义承认的观点D.只是辨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DA.每个人必须事事实践才能有认识B.只要参加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4、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BA.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CA.是否被大多数人拥护B.是否被社会普遍承认C.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一致D.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A.反映的观点B.客观存在性的观点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B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D.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8、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B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B.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C.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D.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9、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指:AA.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地创造C.自由意志为所欲为D.完全摆脱了必然10、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B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多项5题)1、实践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它们是指:A DA.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B.实践具有观念的形式C.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D.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E.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法:A D EA.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是唯心主义的C.是庸俗唯物主义的D.是辩证唯物主义的E.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3、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A B C D E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D.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E.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它:A B C EA.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具有普遍性C.具有直接现实性D.能检验某一认识是否有用E.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5、以下论断正确反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有:B D EA.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B.幻想是极可贵的品质C.意志决定一切D.顿然醒悟,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症结E.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畏劳苦坚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三、辨析题:(10题)1、只有直接经验才是重要的,间接经验没什么用处。
联系个人和社会实际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联系个人和社会实际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姓名: 章盛群学号:201230520130 年级专业:12级工业设计<1>班有人说,实用主义者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
在当今的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成败的剧本越来越曲折,作为大学生,我们难免迷失或是陷入这样误区,即时你不愿意,我们也在被迫接受“有用”就是“真理”这就话。
因为我们需要“有用的知识”来为成功铺垫台阶,初生牛犊急需一场成功,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深度,来挽救自己背负多年的幼稚头衔,来满足自己压抑己久的对成功虚荣的渴求。
这也是一种成长的方式,毕竟学习那些“有用的知识”的确使你获得了成功的筹码。
这样的漩涡并不会停止,而是让我们越陷越深。
因为这种“有用”同时又体现着那种价值感,于是我们为把膨胀的成功欲壑填满,只会不断地陷入这样的误区不可自拔。
但实际上,“真理”与“价值”并不是这样定义的,它具有更广泛的定义和诠释。
我们不能单单靠自己的感知和臆想来认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只有无思维的动物才用这样的方式认识世界和生活。
所谓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一方面指这个世界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本质和发展规律,我们必须按照这些客观本质和发展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真理原则;另一方面指人们为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去认识未知,改造世界,创造价值并运用价值建立一个“人的社会”,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价值原则。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目,人们实践活动的两大原则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真理的本性在于客观性,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的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价值的特点是主体性,此外价值还具有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价值原则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以满足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为行动的目的。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对立统一的。
凡真理都有价值,凡对人类发展有价值的,也不应违背真理。
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更替:(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辩证特征:1.社会形态的更替的更替是以人类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客观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2.社会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社会历史进程是渐进性和跨越性的统一。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生产力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决定性影响2.生产力标准:是否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作为评价一切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思想理论,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发展,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狭义,马恩创立基本理论和观点构成思想体系。
广义,不仅指马恩创立基本理论、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诞生19世纪40年代于欧洲,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基础上,阐明由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客观规律,阐明无产阶级彻底解放历史使命,使空想成为科学。
马克思价值与真理统一
现实生活中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众所周知,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主观同客观的一致,追求和服从真理。
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客观同主观的一致,创造和实现价值。
可以看到,真理性原则侧重于客观性,而价值性原则则是侧重于主观性。
真理价值中在意识和行为上追求真理、服从真理、坚持真理和捍卫真理与价值原则中的满足主体需求、价值需求和注重效益的原则,在表面上看来,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两个原则。
首先,我们不否认,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存在着矛盾——真理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但是,正因为二者矛盾的不断出现促进着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是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如何才能做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对于人们来说,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碰到这样的现象:一个有价值的东西,未必真;相反,一个真的东西却可能被认为没有价值。
近期网上冒出的有毒食品三字经:瘦肉精,地沟油,一滴香,胶面条,皮革奶,镉大米,石蜡锅,毛酱油,牛鸭血,药火腿,双氧翅……其间还省略了很多有毒食品名录。
看着这些都会怕,我们自然生出一个这样的疑问:面对如此品类齐全的“毒物”,我们还能吃什么?是啊,毒物分布这么广,我们还敢吃吗?我们能吃什么呢?生产、经商赚钱,这本是天经地义的,而在夹杂着这生分的毒物时,你生产、赚钱的价值都变成了违背真理尺度,是危害到人民健康甚至宝贵生命的卑劣行径。
当这一切与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挂钩时,你所谓的价值不遵循价值尺度的,是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
从哲学理论层面看,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像添加某些瘦肉精、一滴香确实能够以其方面、便宜、产量大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价值原则的尺度,而事实却是伤及健康,违背了真理原则的尺度,这就产生了什么是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以及实际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呢?一、什么是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同任何事物一样,真理与价值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作者: 龚时中
作者机构: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法商学院!武汉430063
出版物刊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5页
主题词: 真理原则;价值原则;物的尺度;人的尺度
摘要: 本文提出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大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就要追求真理,改造世界则要创造价值,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就必须遵循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体现了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但是真理和价值有时会出现背离,这就要求在实践活动中,既要坚持真理原则,又要坚持价值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认识和实践的两个原则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是原理的体现之一。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对于社会历史发展。
真理原则,就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追求、坚持和服从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原则具有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价值原则亦称“价值联系原则”。
德国李凯尔特用语。
价值指事物和现象的意义,价值原则即是用事物是否具有意义这一原则作为区分文化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标准。
价值原则,就是人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社会适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与真理原则构成对立统一关系。
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
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中指出:几乎每个美国的大公司,都在发生着企业文化的变化,旧的企业文化在衰变,新的企业文化在产生。
美国的企业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种精神可以包括在八大基本价值原则之中。
一、目标原则。
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有价值的目标。
二、共识原则。
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能否聚集众人的能力。
三、卓越原则。
卓越不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工作伦理,培养员工追求卓越的精神。
四、一体原则。
全员参与,强化组织的一体感。
五、成效原则。
成效是激励的基础。
六、实证原则。
即强调科学的态度,善于运用事实、数据说话。
七、亲密原则。
即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队精神。
八、正直原则。
正直就是诚实,以负责认真的态度进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