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共31张PPT)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共31张PPT)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拨】在山区,由于受地形等因素限制,聚落规模一般比
平原地区小,聚落多沿着山麓、山谷延伸,呈条带状。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人教版七年 级上册 地理课 件(共31 张PPT)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人教版七年 级上册 地理课 件(共31 张PPT)
4. 图4-3-1是中纬度的某地区图,仅从图中提供的信息考虑,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人教版七年 级上册 地理课 件(共31 张PPT)
8.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其所在地搭配正确的是( D ) A.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 B.丽江古城——我国湖南省 C.水上城市威尼斯——法国 D.平遥古城——我国山西省 【点拨】巴黎塞纳河沿岸位于法国,丽江古城位 于我国云南省,水上城市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平 遥古城位于我国山西省。
练能力
3.[中考·连云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江苏、内蒙古、云南和东 北四地传统民居邮票,读图可推知( A )
A.①地降水充沛,河网密布 B.②地气候湿热,森林茂密 C.③地冬季严寒,降雪较多 D.④地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人教版七年 级上册 地理课 件(共31 张PPT)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人教版七年 级上册 地理课 件(共31 张PPT)
练能力
【点拨】图①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是降水丰沛、河网 密布的江南地区民居。图②是蒙古包,适合气候干燥的温带 大陆性气候。图③是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 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 住人,主要是云南、广西等地区的传统民居。图④民居坐北 朝南,东北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获得的光热 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有利于提高 室内温度,屋顶坡度大有利于冬季积雪的滑落和夏季降水的 排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精品课件

(1)自然环境 (2)生活习俗 (3)历史文化 (4)宗教信仰
隔热、防风沙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聚落
双层木楼
防潮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聚落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聚落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世界各地的人
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不同
的聚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给后人留
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这些聚落与当地的自然环 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都记录了当时的历史、 政治、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 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聚落
聚落的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 生变化。世界上多数聚落都在增长,占地面积越来越 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聚落的发展 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聚落的某些变化也给人类留下了很多遗憾。例如, 在乡村,昔日特色鲜明的民居正逐步消失;在城市钢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民教育出版 七年级 | 上册
课堂导入
想一想:你居住的环境与下面哪幅景观图更相似?
1 2
3
4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聚落
一、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聚落的概念:
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称为聚落。 聚落的作用: 居所; 生产场所; 社会活动场所。
三大宗教 基督教
分布地区 欧洲、美洲、大洋洲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 的北部和东部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建筑名称 教堂 清真寺
建筑风格 多尖顶的钟楼 多圆顶的塔尖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 (新版)新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 (新版)新
地理七年级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与环境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多变的天气》
1/18
地理七年级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多变的天气》
2/18
地理七年级
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 学生自主预习课本P81---P863面 的内容,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 学习案”。
《多变的天气》
3/18
小组合作 地理七年级 深化探究 聚落的分类
9/18
地理七年级 世界文化遗产欣赏
《多变的天气》
丽江古城
水城威尼斯
10/18
地理七年级
《多变的天气》
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的高架屋
楼上住居民, 楼下养牲畜
在全年湿热的热带,
双层竹楼或木楼,下
层放杂物养牲畜上层
住人,因为上层风大
凉爽,还可以避免潮
湿。
11/18
地理七年级
西亚沙漠地区的村庄
《多变的天气》
地理七年级
当堂检测 提高升华
《多变的天气》
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随堂达标案”。
16/18
厚墙加小窗, 防晒又凉快
热带沙漠地区,白天 炎热,昼夜温差大,厚 墙可减少白天通过墙壁 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 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 漠区吹来的热风。
12/18
地理七年级
说说这些民居与当地 环境的关系
《多变的天气》
13/18
地理七年级
知识梳理、质疑解惑
《多变的天气》
城市聚落
工业和服务行业
耕作 农村
乡村聚落
( 点 击 图 片 观 看 更 多 资 料 )
城市聚落
牧 渔林 村 村场
《多变的天气》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人类的居住地__聚落ppt课件29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人类的居住地__聚落ppt课件29

富有特色的北京民居——四合院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说出城市聚落与乡村 聚落的差异。
2、通过模拟圈地运动,理解影响聚落形 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3、通过不同聚落房屋建筑设计活动,能 举例说出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正 确的人地观。 4、培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 下文解 释指定 词语, 会写6个生字 。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 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 播种子 的,培 养学生 对大自 然热爱 的情感 和观察 大自然 的兴趣 。 4.重点研读第五自然段,体验神话故 事想象 神奇的 特点。 5.也像童话书里一样称呼六只小喜鹊 为喜鹊 弟弟。 多么天 真活泼 的孩子。 6、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 书写规 范、端 正、整 洁。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8、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 站得高 ,看得 远”的 道理 9、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 游,这 个地方 叫鹳雀 楼,看 ,我们 到了。 播放鹳 雀楼的 录像
走进聚落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哪些地区聚落分布较密集?

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资源丰富
走进聚落
A、B、C三个聚落中,哪个更 有可能发展为城市?为什么?
走进聚落 夸夸咱济南
济南
建设聚落
A 平顶
B 尖顶
C 高架屋 D 平房
E 竹楼木楼 F 砖石结构
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欣赏

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 新人教版(共23张PPT)免费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p 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 pt
城市
城市之光
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 新人教版(共23张PPT)免费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p 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 pt
给自己选个“家”
欧洲西部平原
极地地区
撒哈拉沙漠
内蒙古草原
喜马拉雅山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 新人教版(共23张PPT)免费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p 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 pt
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 新人教版(共23张PPT)免费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p 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 pt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造成城乡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劳动生产方式
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 新人教版(共23张PPT)免费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p 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 pt
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 新人教版(共23张PPT)免费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p 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 pt
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 新人教版(共23张PPT)免费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p 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 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4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47张PPT)
亚、欧、非?
欧洲-----人口密 度小,房屋分散
亚洲-----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带 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甲乙丙三地你会选 择哪里?请说明理由。






2 3
1
猜想
1处可能演变为城市
验证
世界早期文明的发源地
你还能想到其他自然因素吗?
古希腊罗马 印度河流域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
我们生活的城市——南昌
一、乡村和城市 聚落的概念
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越来越多的居所聚集起来,人们
在这里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 就构成了我们人类的居住地—— 聚落
聚落的分类
想一想:你居住的环境与下面哪幅景观图更相似?
1
2
3
4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农牧渔林 村村村场
半地穴 呈半球形
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2
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古朴自然, 兼有水乡之荣,山城之貌。它作为悠久的少 数名族城市,建筑融合汉、白、彝、藏各民 族的精华,并且具有纳西族独特的风采。
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西递村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 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 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 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 天下。
思考
不同在的这自些然自环然境环下境的下房的屋房为屋何应不该同设,计主成要什考么虑样何?种因素?
热带雨林地区
沙漠地区
内蒙古草原地区

寒一试 可选择的建筑材料:
木头、草、冰、土、石头、毛毡、砖、竹子…… 建房原则: 因地制宜、经济实用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精美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精美课件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 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 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它就好像 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 去。
巴黎许多著名的建筑就分布在 塞纳河两岸,岸上的座座筑色彩 分明,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埃菲 尔铁塔、协和广场、市政厅等名胜 都可以尽收眼底。连接两岸的风格 各异的桥梁也一座座迎面扑来,使 人目不暇接。
温带草原地区
蒙古包 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及拆卸。
黄土高原
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 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土质 十分坚固牢靠,深达一、二百米, 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 可随意挖凿而不会坍塌。 窑洞有 厚厚的屋顶和墙壁,使得窑洞能 保温也能隔热,冬暖夏凉。
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 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 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 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 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乡村与城市
房屋 道路
教育 条件 好 信息流通 物质娱乐 快慢 快 生活 丰富多样
城 密集、高 密、交 通方便 市 乡 分散、矮 稀疏、 村 不方便


较贫乏
返回
七年级地理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新课导入
早期人类的聚居地一般都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 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点。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 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 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 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 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 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 涵而闻名天下。
活动: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阅读教材中资料一、资 料二的内容,并在课下搜集 相关资料,讨论以下问题: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 化遗产”有哪些主要特色? 你怎样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 对丽江的评语? 2.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 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3.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 为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 丽江古城做些什么呢?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质课件 (共38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质课件 (共38张PPT)

课堂巩固
1、民居与其所在地搭配正确的一组 是( B ) A、高脚屋—黄土高原 B、平顶屋—西亚 C、窑洞—西双版纳 D、竹楼—北极地区
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①地形 ②资源 ③土壤 ④水源 ⑤气候 ⑥交通
3、连线题(将乡村聚落类型与人们从事
的生产活动连接起来)
乡村和城市虽然有很多的不同,但它们 都是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为什么有些地方有聚落,有些地方没有 聚落? 为什么有些地方聚落密集,有些地 方稀疏呢? 这与环境有没有关系呢?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其他
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
聚落与环境
聚落的分布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 沿海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分布 比较密集; 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黄土直立 就地取材 冬暖夏凉
因纽特人的住所——冰屋
就地取材 防风保暖
半地穴 呈半球形
A
B
C
D
城市聚落1
A、B、C三个聚落中,哪个更 有可能发展为城市?为什么?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例如,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以 及古代的宫殿、神庙、园林和陵墓等。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 1.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 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 、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 水平。 2.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及历 史和科学研究。
农村、牧村、渔村
工业城市、旅游城 市
各种农业生产活动 工业、服务业
农田、果树 池塘
高楼、学校 医院
聚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 先有乡村,后有城市 • 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

石油带来的城市
大庆市我国最大的 石油城,位于黑龙江 省西部。大庆油田中 心—萨尔图,原为草 原野甸,1955年开始 建设,1959年9月26 日“松基3号井”喷 出具有工业价值的油 流,时值建国10周年 大庆前夕,正式取名 “大庆油田”。
天生就是首都的城市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Brasilia)始建于1956 年,为了带动内陆地区发展及加强对各州的控制, 仅用41个月的时间就把海拔1200米、一片 荒凉的中部高原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市。19 60年4月21日新都落成时只有十几万居民, 而今已变成一座2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
居民与聚落
B
A
乡村和城市
1、这两幅图片都叫做聚落。根据他们,你能描述一下什么 是聚落吗?
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聚落,不单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 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 活、休息和进行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 动、生产的场所,总之,聚落就是人类各种形
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乡村和城市
1、你认为聚落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两种:乡村和城市 2、A和B各是反映哪里的景观?
A
B
A地是城市景观,B地是乡村景观。
同学们了解乡村吗?你能不能谈谈你 所知道的一些乡村风光?
乡村和城市
乡村和城市
草天 低苍 见苍 牛, 羊野 茫 茫 , 风 吹
乡村风光:
乡村和城市
农田、小道、池塘、果树 ………… 你觉得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 耕地、捕鱼、种树、放牧……(视频)
聚落与环境 水源充足 (井、泉、 河湖等地)
土壤肥沃, 适于耕作
地形平坦
聚落
交通便利 (沿线、沿 海等地)

自然资源丰 富(林、渔、 矿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优质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优质课件

气候特点
建筑特点
作用
东南亚高脚屋 热带雨林气候,炎热 双层木楼或竹 通风散热,
(云南西双版纳 多雨
楼,吊脚楼 防虫蛇
傣族竹楼)
西亚的村庄
热带沙漠气候,白天 墙厚,窗小 隔热,防热
炎热,昼夜温差大
风,防风沙
北极地区因纽 寒带气候,全年严寒 用冰建筑 特人的冰屋
保温
黄土高原的窑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 土洞
云南的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 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建筑融汉、 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并且具有纳西族独特风采。
安徽的皖南古村落
发展与保护并重
西递和宏村保持了中国传统古村落面貌,背依 青山,清流穿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 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
你认为以下的做法对不对
1、有的人在古建筑物上刻上 “XXX到此一游”(错 )
2、敦煌石窟轮流开放,限制 参观人数(对)
讨论: 为什么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1、有利于发展文化旅游。 2、有利于开展历史和科学研究,
了解前人的文化和技术成就, 并有助于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P83活动2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高)
密集区


稀疏区
工农业发达的 平原地区
高山、荒漠地区
请你想一想哪些因素有利于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流印 流 两域 度 域河 河 流尼 域罗 河
黄河-长江中 下游地区
世界上最早出 现的城市多数 在中低纬度的 河流中下游地 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或河口、 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一二
快乐预习感知
3.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1)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地形 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 充足 、交通 便利 、自然资源丰富等。 (2)聚落分布特点:目前,在一些 河流中下游平原 地区或 河口、沿海 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 高山、荒漠 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关闭 关闭
解析 答案
轻松尝试应用
123456
5.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属于中国的是( ) A.丽江古城 B.平遥古城 C.皖南古村落 D.威尼斯城
威尼斯城位于意大利。
D
关闭 关闭
解析 答案
6.连线题。 A.我国西双版纳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 C.我国黄土高原 D.东南亚国家民居 E.西亚的民居
轻松尝试应用
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3.聚落中的世界文化遗产: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 的 威尼斯城 ,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 丽江古城 、安 徽省的 皖南古村落 、澳门历史城区等。
一二
互动课堂理解
一、列表比较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人口 密度
交通
乡村 小
欠发 达
城市 大 发达
建筑 服务 经济
形式 机构 状况
平房 为主
就地取材,搭建成竹楼,通 风防潮 厚墙隔热,小窗减少白天 热风进入 上层住人,凉爽、通风、 防潮
一二
互动课堂理解
【例2】 “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 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A.高温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解析:墙体厚度与气温相关,气温越高,墙体越薄;门窗开得较大是 为了通风散热;多雨地区要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 答案:A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 新人教版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什么是聚落呢?表现为什么形式呢? 1、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所在的聚居地。
A
B
2、表现为 乡村和城市 两大类型。
乡村和城市
两种聚落有哪些差异?
规模
类型
劳动生产关系
景观
乡村 小 城市 大
农村、牧村、渔村
工业城市、旅游城 市
各种农业生产活动 工业、服务业
农田、果树 池塘
1、优越的环境是聚落形成的条件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地形平坦
聚落
交通便利
历史原因 政治因素 自然资源丰富 宗教因素
聚落与环境
2、聚落的分布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 沿海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分布 比较密集;
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聚落与环境
3、聚落的形态:
在平原地区聚集成团块状,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 呈条带状
3.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乱扔垃圾、不 污染水源、不大声喧哗、不攀折花木、不 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
课堂巩固
1、民居与其所在地搭配正确的一组 是( B ) A、高脚屋—黄土高原 B、平顶屋—西亚 C、窑洞—西双版纳 D、竹楼—北极地区
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①地形 ②资源 ③土壤 ④水源 ⑤气候 ⑥交通
2.世界遗产——人类的无价之宝
(1)法国巴黎塞纳河畔 (3)山西平遥古城
(5) 安徽皖南古村落
(2)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 (4)云南丽江古城
(6) 澳门历史城区
1.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民居建 筑、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和优 美的自然风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2.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水源遭到污染,原 有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受到影响和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直观的展示图片,突出的是两个问题,让学生观察上面几幅图 片,全班分成两个大组采用列表比较法探讨聚落的类型以及不同聚落的景观差 异,并展示结果。这部分学习不仅让学生通过列表比较法清晰的认识到不同聚 落的景观差异,侧重重点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读图、分析、比 较、归纳的能力。
判断下图中哪些是乡村聚落?哪些是城市聚落?为什么城 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第1课时
学情 分析
教材 分析 模块透视
教法 学法
教学 反思
教学 过程
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一、 教材 分析
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础知识
地形地势,世 界的气候,气候与 人类活动,世界的 语言和宗教
延伸学习
探究聚落发展与景 观变化,区域地理
承前 启后
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材分析——(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聚落的两种基本类 型和景观差异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 关系 3、保护具有民族特色 的传统民居的意义
难点
1、探究聚落与自然 环境的关系 2、保护具有民族特 色的传统民居的意 义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章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地形、 气候等自然环境都有所了解,这为研究本节聚落与 环境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乡村与城市
探究一: 大 家来找茬
聚落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特征有哪些不同?并填出表格。
聚落 类型 乡村
展示平台 房屋 道 商 学 医 农 果 鱼 人 自然 景观 路 店 校 院 田 园 塘 口 密集 高 改变 度 度 稀疏 矮 少 稀 少 少 有 有 有 稀 小 疏 疏
城市
密集 高 多 密 多 多 无 无 无 密 大 集 集
四、教学过程
1
激情导入 探究新知
巩固小结 反馈练习
4
一 、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展示古文“家”字,并介绍“家”字的由来,让学生体会家 与聚落的关系,同时思考:什么叫聚落?让学生带着对汉字的探究走进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渴望以愉快的心情 去学习、探索,进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聚落与环境
探究三: 爱我家园

假如光阴回到5000 年前,你作为某原始部 落的首领,你会带领大 家寻找什么样的理想居 住地?图中① 至④四地 中,你不会选择哪个? 哪个最有可能发展成为 城市聚落?
设计意图:聚落与环境是本章节的重点、难点,我采用的是 一个“穿越”的案例分析材料,设计了三个问题与学生进行探究, 紧扣重点,层层递进。 第一个问题:假如光阴回到5000年前,你作为某原始部落的 首领,你会带领大家寻找什么样的理想居住地?让学生结合生活 实际,假设给自己选择一个理想的居住地,分析探讨影响聚落的 环境因素,并展示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逻辑分析能力, 形成正确人地观,体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课改理念。 第二个问题:图中① 至④四地中,你不会选择哪个?和第三 个问题:哪个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聚落?重在分析环境对聚落 分布和发展的影响,同时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聚落的定义和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 2、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3、能说出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4、了解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课内容按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旨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针对这一教学理念安排了“聚落与环境” 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不同的环 境下有不同的聚落。同时也安排了合作探究以及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让学 生在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 的精神。 1、使学生懂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培养学生对人文科学的兴趣 2、渗透生存教育,环境教育,培养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
学法分析
1、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发 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问题、 解决疑难,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 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 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3、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使学生对 不同聚落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直观观察更进一步。
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发言的主动性、积极性较 高,易于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初中学生对于如何从图片、文字资料中获取有价值 的信息,以及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比较薄弱,需要 恰当地启发及引导。
三、教法、学法
教法设计 指导理念
以问题情景为 主线,学生活动 为主体
多媒体图片与 探究教学相结合
教法分析
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地理微观世界, 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 解。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 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武 汉 鲁 巷
江 汉 路 步 行 街
武 汉 雪 铁 龙
三武 环汉
设计意图:以武汉为例观察论证环境对聚落分布和发展的影 响。本小节采用的是假设----分析----论证的思路进行的,改变了学 习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论证中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欣赏
他们做的对吗?
牧 场
牧 业
农 村
农 业 服 务 业
渔 村
渔 业
林 场
林 业
城 市
城 市
工 业
劳动生产方式和生方式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图片,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不同聚落由于在生产 和生活上的差异造成了景观差异,突出了本节课重点,降低了学习难度。
猜猜看下面的乡村聚落分别是 哪个大洲的(亚洲、欧洲、非 洲),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讨论二: 猜 猜 看
亚洲
欧洲
非洲
设计意图:第一小节的学习我是按照“读图--比较图--归纳图--判断图--回 到现实生活”的模式进行的,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知道同 一种聚落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景观也是有差异的。通过对比观察,了解自然 环境对聚落的分布和景观差异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从而为第二个标题“聚落 与环境”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和过渡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