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九年级美术上册 全一册教案 岭南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1.1 美术的定义与分类了解美术的基本定义和特点掌握美术的分类,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1.2 美术的历史与发展了解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不期的美术特点和代表作品1.3 美术的基本要素学习美术的基本要素,包括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了解这些要素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第二章:绘画技巧与材料2.1 绘画基础技巧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包括铅笔、水彩、油画等掌握不同绘画技巧的特点和应用方法2.2 绘画材料的选用了解不同绘画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学会正确选用绘画材料,包括画纸、画布、颜料等2.3 人物绘画技巧学习人物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掌握人物比例、表情和动态的绘画技巧第三章:雕塑与设计3.1 雕塑基础学习雕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掌握雕塑的材料和创作方法3.2 雕塑创作实践进行雕塑创作实践,包括泥塑、石雕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3.3 设计基础学习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第四章:美术欣赏与批评4.1 美术欣赏方法学习美术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4.2 美术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学习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和要点掌握评价美术作品的标准和原则4.3 美术批评与写作学习美术批评的基本方法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批评能力和写作能力第五章:美术创作与实践5.1 创作准备与构思学习美术创作的准备工作和构思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5.2 美术创作实践进行美术创作实践,包括绘画、雕塑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5.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习作品展示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作品评价,培养学生的批评能力和审美能力第六章:摄影与数字艺术6.1 摄影基础了解摄影的定义、分类和基本设备学习摄影的基本技巧,包括构图、曝光、对焦等6.2 摄影创作进行摄影创作实践,探索不同主题和风格的摄影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摄影技巧6.3 数字艺术概述了解数字艺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学习数字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技巧第七章:中国传统美术7.1 中国画基础学习中国画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技法掌握毛笔、墨、纸等材料的使用方法7.2 中国画创作与欣赏进行中国画创作实践,探索不同题材和风格的作品学习欣赏中国画的审美标准和特点7.3 传统雕塑与建筑了解中国传统雕塑和建筑的特点与艺术价值学习中国传统雕塑和建筑的基本技法和风格第八章:现代艺术与实验性艺术8.1 现代艺术概述了解现代艺术的定义和主要流派学习现代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8.2 实验性艺术与装置艺术学习实验性艺术和装置艺术的概念与创作方法探索实验性艺术与装置艺术的社会意义和表达方式8.3 街头艺术与涂鸦了解街头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学习街头艺术和涂鸦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第九章:美术与生活9.1 美术与日常生活了解美术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运用学习家居、服饰、食品等领域的美术设计方法9.2 美术与广告设计学习广告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广告设计中的视觉传达和创意表现技巧9.3 美术与公共艺术了解公共艺术的定义和作用学习公共艺术的设计原则和创作方法第十章:美术鉴赏与研究10.1 美术史的研究方法学习美术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培养学生的美术史研究和分析能力10.2 美术作品的分析与解读学习分析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深入理解和解读能力10.3 美术鉴赏与批评学习美术鉴赏和批评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和批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重点解析本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涵盖了美术基础知识、绘画技巧与材料、雕塑与设计、美术欣赏与批评、美术创作与实践、摄影与数字艺术、中国传统美术、现代艺术与实验性艺术、美术与生活以及美术鉴赏与研究等多个方面。

初中美术岭南版教案

初中美术岭南版教案

初中美术岭南版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艺术与科技的关系,认识艺术与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艺术与科技的关系2. 艺术与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2. 激发学生对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创新意识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艺术作品和科技产品,如中国古代建筑、绘画、陶瓷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画笔,以便记录和创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古代艺术作品和科技产品,如中国古代建筑、绘画、陶瓷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二、探究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艺术与科技的关系,让学生举例说明。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实例。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强调艺术与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

三、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作品,如古代建筑中的雕刻、绘画中的科技元素等。

2. 学生观察和欣赏这些作品,分析其中的艺术与科技元素。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艺术术语评价这些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实践与创新(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与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主题,如设计一款具有科技感的艺术品。

2. 学生分组讨论,构思和设计自己的作品。

3. 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作品,可以使用绘画、雕塑等手法。

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技巧和美感。

3.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代艺术与科技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3. 教师给予总结和反馈,强调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探索其他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作品,如现代艺术中的科技元素等。

岭南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岭南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岭南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美术家
1 齐白石徐悲鸿
2 达·芬奇毕加索
第二单元有性格的形象
3 名画中的人像
4 独具魅力的面具
第三单元泥痕火迹的艺术
5 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
6 个性张扬的现代陶艺
第四单元装饰与应用
7 装饰与生活
8 剪纸与应用
9 镂空的魅力
第五单元设计与生活
10 巧妙的线材造型
11 富有创意的家具
第六单元环境与家园
12 现代人居环境
13 营造出美好家园
本册综合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永恒的雕塑艺术
1 瑰丽深沉的汉唐雕塑
2 雕琢出来的人文光彩
第二单元繁忙的都市印象
3 城市扫描·都市网络
4 按动快门·移动鼠标
第三单元数字化美术与设计
5 多变的字体设计
6 个性化网页设计
第四单元商场展示艺术
7 商场环境扫描
8 展示设计
第五单元景观与环境
9 公共环境中的景观小品
10 景观模型的设计
第六单元美术与当代社会
11 灯光·夜景
12 自然·设计
13 校园艺术长廊
本册综合。

岭南版初三美术第一第二单元教案

岭南版初三美术第一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永恒的雕塑艺术第一节瑰丽深沉的汉唐雕塑九市中学何玉萍一、教学课题与课时1、教学课题《瑰丽深沉的汉唐雕塑》2、教学课时: 1 课时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汉唐雕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雕塑美。

2、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陶冶良好的艺术情操,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汉唐雕塑的美。

体会作品构思和掌握雕塑的材质。

2、教学难点:通过感受形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1、提到唐代的雕塑作品,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啊?*唐三彩。

* 昭陵六骏(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包括:拳毛騧(gua)”、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弟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2、雕塑的特征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它的形体美,形体美是雕塑的灵魂,雕塑的形体比例要匀称,结构严谨,通过展示形体给人一种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3、雕塑的种类般可以分为浮雕和圆雕两类。

按照用途分:墓葬雕塑、宗教雕塑、景观雕塑。

4、雕塑的用途在古代,雕塑是驱邪镇恶的神兽,或是陪伴主人长眠的宠物,或反映了主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艺术品。

5、课本作品欣赏三彩乘驼乐人俑唐荆轲刺秦王东汉卧牛汉白蹄乌唐(昭陵六骏之一)天鹿唐女佣唐修订寺塔门额唐天王立像唐五、课堂小结雕塑的特征、种类第一单元永恒的雕塑艺术第二节雕琢出来的人文光彩九市中学何玉萍一、教学课题与课时1、教学课题《雕琢出来的人文光彩》2、教学课时: 1 课时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雕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雕塑美。

2、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陶冶良好的艺术情操,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雕琢出来的人文光彩。

2、教学难点:通过感受形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美术的价值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和材料运用。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美术的价值和作用3. 基本的美术技法和材料运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名画作品,引导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价值作用以及基本技法和材料运用。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技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技法进行绘画。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二章:素描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观察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素描练习,提高空间感和造型能力。

【教学内容】1. 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素描技法和观察方法3. 素描练习【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素描作品,引导学生对素描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观察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素描技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素描练习。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三章:色彩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和色彩搭配原则。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色彩练习,提高色彩搭配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三原色2. 色彩搭配原则3. 色彩练习【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作品,引导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和色彩搭配原则。

3. 示范:教师示范色彩搭配和创作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色彩练习。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四章:绘画技法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彩画、油画等绘画技法。

【K12学习】岭南美术第九册教案——全册

【K12学习】岭南美术第九册教案——全册

岭南美术第九册教案——全册岭南美术第九册教案一、认识中国画教学目的:、认识了解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岭南美术第九册教案感受独特的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人文精神。

2、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岭南美术第九册教案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

3、认识中国画用具,学习写意国画简单的笔法、墨法。

教学重点:认识感受写意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笔法、墨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国画笔法墨法,并可以随意画张画。

学具准备:毛笔、墨汁、宣纸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写意国画,感受国画艺术特色。

、实物投影欣赏优秀国画作品,直观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从题材、构图、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全面接触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认识国画的墨色。

2、认识国画的笔法。

四、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随意画张画。

五、师生共同评点习练。

二、南瓜和辣椒教学目的:、通过临摹,初步掌握写意画法的表现技巧,学习南瓜和辣椒的写意画法。

2、进一步认识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南瓜和辣椒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画南瓜辣椒的简单笔墨技法。

学具准备:毛笔、墨汁、宣纸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小练笔,感受笔墨特色。

三、欣赏相关画作,学生自主探究笔墨技法,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四、大胆尝试,动手画一画。

五、师生共同评点。

六、提高性习练。

三、闽南佳果教学目的: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学习荔枝的写意画法,进一步学习国画的笔墨技法,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荔枝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掌握画荔枝的简单笔墨技法。

学具准备:毛笔、墨汁、宣纸等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相关画作,自主探究笔墨技法,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发现。

三、大胆尝试,练习荔枝的写意画法。

四、学生自评互评,互相促进。

岭南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岭南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岭南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齐白石徐悲鸿》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两位大师的生平、艺术特色,能对他们的代表用进行赏析。

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徐悲鸿的生平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艺术家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1、收集艺术大师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课件。

学生:小组通过上网收集有关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图片、文字资料。

一、课堂引入1、把收集到的两位大师的几幅作品(不同于课本上的)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画种、题材、主题、艺术特色等判别是谁的作品。

2、学生根据画种,题材、主题、艺术特色等进行讨论。

二、课堂发展1、引导学生用直观比较法欣赏齐白石、徐悲鸿鸿作品。

2、介绍齐白石生平,绘画特点、绘画成就。

3、欣赏讨论齐白石作品《虾》。

4、介绍徐悲鸿生平,绘画特点、绘画成就。

5、引导学生讨论法从作品的内容、形式、情感及技法等方面讨论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

6、欣赏其他齐白石,徐悲鸿的其他的作品。

7、总结。

《达芬奇毕加索》教案教学目标:1、利用网络资源,学会收集、检索、整理信息,在收集信息中全面了解、整理美术大师毕加索、达芬奇的生平、艺术经历、代表作品等知识。

(认知、技能目标)2、学会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美术探究性主题学习,制作能反映毕加索、达芬奇的文档或电子小报。

(过程与方法)3、在进行美术探究性主题学习活动过程中,感受毕加索、达芬奇的艺术人生、代表作品的伟大,人格的高尚。

(态度、情感、价值观)教学重点:收集信息中全面了解、整理美术大师毕加索、达芬奇的生平、艺术经历、代表作品等知识。

教学难点:进行美术探究性主题学习活动过程中,感受毕加索、达芬奇的艺术人生、代表作品的伟大,人格的高尚。

教学准备:课件、网络教室、学生预习。

组织教学:一、导入新课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请问他是谁?一生画法多样、风格迭变。

岭南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岭南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标题:岭南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岭南地区的文化和艺术特点,理解岭南画派对当地艺术的影响。

2. 掌握岭南画派的绘画技巧和特点,能够运用水墨画表现岭南风格。

3. 提高对水墨画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岭南地区文化和艺术的了解。

2. 岭南画派的绘画技巧和特点的掌握。

3. 水墨画的创作和实践。

三、教学难点:1. 岭南风格的绘画表现。

2. 对水墨画的创新和拓展。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岭南地区文化和艺术的资料、岭南画派的代表作品。

学生:绘画工具(水墨颜料、毛笔、宣纸等)、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岭南地区的文化和艺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岭南地区的特色和文化特点,同时简要介绍岭南画派的历史和影响。

2. 讲授新课:(1)岭南地区文化和艺术特点:教师介绍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引导学生理解岭南地区的文化和艺术特点,如注重生活细节、色彩明快、线条流畅等。

(2)岭南画派介绍:教师介绍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艺术风格和特点,如注重写生、注重笔墨、注重色彩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岭南画派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讨论。

(3)水墨画的表现:教师讲解水墨画的绘画技巧和特点,如用笔、用墨、构图等,并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水墨颜料和毛笔表现岭南风格。

(4)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运用水墨颜料和毛笔创作自己的岭南风格作品,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讨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岭南风格和水墨画的特点和技巧,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新。

六、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水墨画,尝试表现不同的风格和主题,并记录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将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最新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

最新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

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长河漫步一、教材分析_长河漫步课题《长河漫步》明示了编者的意图。

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通过对彩陶、青铜器、兵马俑以及古代绘画的欣赏,长河漫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漫步”中学习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长河漫步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审美特点的探究兴趣,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列举了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同时考虑到不同门类和不同形式。

彩陶部分提出早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彩陶纹样的分析,帮助学生揭示艺术起源与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之间的种种联系;青铜器和兵马俑的介绍,将象征和写实的不同艺术表现风格的社会性呈现出来,调动学生综合运用历史文化知识进行审美体验;古代绘画部分尽可能地选用了不同形式、题材的绘画作品,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风俗画和文人画等等。

通过这些作品在视觉美感上各自的鲜明特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不同切入点。

以下将课本呈现的材料作简略分析: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1课长河漫步1.彩陶纹与青铜器纹饰之间的联系彩陶纹样内容分别和不同氏族的现实生活或巫术仪式发生关系,如猪纹、鸟纹之于河姆渡人,鱼纹、人面纹之于半坡人那样。

彩陶纹样中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纹样,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抽象纹样大多是写实纹样变化的结果;青铜器纹样中的饕餮、夔、龙、凤等为想像中的神异动物,这些纹样更具有装饰性,常常对称排列,教材上的鸟纹和凤纹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青铜器也有和彩陶纹相同的几何纹,如云雷纹、圆涡纹、回纹以及方格、三角等纹饰,常常作为陪衬的底纹。

2.彩陶、青铜器具有象征意义的纹饰与兵马俑的写实风格比较彩陶、青铜器的纹饰具有象征意义和装饰性,一是纹饰都依附于器物,或本身就是器物的造型。

【配套K12】九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装饰与应用第9课镂空的魅力教案岭南版

【配套K12】九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装饰与应用第9课镂空的魅力教案岭南版

《镂空的魅力》教学目标1、了解镂空装饰手法的构成美。

2、尝试用镂空的手法制作一件生活用品。

3、感受镂空艺术的魅力,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什么是镂空艺术,镂空艺术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会欣赏镂空艺术的美。

难点:学会用镂空的手法制作一件生活用品。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相关图片。

学生:剪刀、胶带、卡纸等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给同学们看个象牙球的图片,向学生提问:知道这是什么吗?好看吗?师:牙雕套球又称“同心球”、“鬼工球”,取鬼斧神工的意思,制作相当繁复,工艺要求极高。

该球取自天然巨骨,不知是何怪兽。

骨分内外五层,皆被打磨成球状。

每球周身百孔,最里一只球为实心,颜色丹碧粲然,其外四球则洁白无缝。

以金簪自孔中依次拨之,则内中四球圆转活动,日夜不歇,可谓精巧绝伦揭示课题《镂空的魅力》。

二、教学发展镂空是一种雕刻技术。

外面看起来是完整的图案,但里面是空的或者里面又镶嵌小的镂空物件。

在当代,镂空一词在被更加广泛的运用。

时尚界用此表现针织或裁剪技术,镂空时装是通透、性感的代名词。

多家国际名牌都有自己经典的镂空款式,深受时尚人士喜爱。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如、古代窗户上的窗饰、广州省博物馆。

三、教师制作老师制作镂空笔筒。

1、先在纸上画好喜欢的图案,然后用刀刻好图案。

2、将刻好的卡纸用胶水粘起来。

(可按自己喜好弄不同形状)四、学生制作五、互相评价。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与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历史和著名美术家,拓宽文化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3. 美术历史与著名美术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美术历史和著名美术家,提高审美素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欣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和欣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美术历史和著名美术家的特点和贡献。

4. 展示法:展示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和评价标准。

3. 分析:分析具体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4. 探讨:组织学生讨论美术历史和著名美术家的特点和贡献。

第二章:素描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提高造型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内容:1. 素描的基本概念与技巧2. 物体的观察与表现3. 素描创作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学会观察与表现物体。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示范法:示范素描绘画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现。

3. 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素描实践,提高绘画能力。

4. 评价法:对学生的素描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能力。

2. 通过绘画、设计、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美术基本知识1. 美术的定义和分类2. 美术的基本元素: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3. 美术的表现手法: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等第二单元:素描1. 素描基础知识2. 单色铅笔素描3. 彩色铅笔素描4. 素描创作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

2. 作业评价:画面效果、技巧运用、创意表现等。

3.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

五、教学安排第一单元:美术基本知识(2课时)1. 第一课时:讲解美术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元素(1课时)2. 第二课时:讲解美术的表现手法(1课时)第二单元:素描(4课时)1. 第一课时:素描基础知识讲解(1课时)2. 第二课时:单色铅笔素描练习(1课时)3. 第三课时:彩色铅笔素描练习(1课时)4. 第四课时:素描创作指导(1课时)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色彩基础知识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相、明度、纯度2. 色彩的搭配原则:对比、协调3. 色彩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第四单元:绘画1. 水彩画基础2. 水粉画基础3. 油画基础4. 绘画创作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反思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色彩知识和绘画技巧。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3. 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绘画媒介,发展个性化的绘画风格。

九年级美术上册 全一册教案 岭南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 全一册教案 岭南版

第一课齐白石徐悲鸿学习目标:1、能自主收集两位美术家的生平及经典代表作等资料。

2、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评述,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能积极探索美术家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学习美术家继承优秀传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齐白石、徐悲鸿的生平及其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评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环节: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有关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前置作业。

展示齐白石、徐悲鸿的照片。

2、板书课题:齐白石徐悲鸿。

生:学生回答。

说一说对这两位大师的简单认识(时代、代表作、艺术主张等)。

可分小组派代表发言。

2、重点分析:齐白石的作品《祖国万岁》和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图片对比。

提供简明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比较报告。

想一想:两幅画在题材和意境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与传统绘画相比,他们分别有哪些创新?3、简单小结。

4、观察分析: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形式、情感及技法等方面讨论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创作的时代背景吗?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我们向美术家齐白石、徐悲鸿学到了什么?生:观察,感受,对比,讨论,分享感受,填写报告。

评价: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评论者,看谁描述得最清楚、最准确、最精彩。

还有哪些美术家通过对国外艺术的学习、吸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第2课达•芬奇毕加索学习目标:1、能够了解两位大师的生平及代表作特色。

2、能赏析比较传统油画与现代油画的异同。

3、能积极探索时代与文化背景对艺术作品产生的深远影响,及两位大师创新的轨迹。

学习重点:达•芬奇和毕加索的艺术生平及其代表作特色。

学习难点:如何读懂毕加索的艺术作品。

教学环节:师:收集两位大师的代表作品挂图、作品资料和视频资料等。

生:课前布置作业,分组收集两位大师的不同资料。

1、提问导入:达•芬奇和毕加索的图片导入。

【配套K12】九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装饰与应用第7课装饰与生活教案1岭南版

【配套K12】九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装饰与应用第7课装饰与生活教案1岭南版

《装饰与生活》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书籍、产品、包装,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装饰图案;了解不同的装饰风格及其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借助常用物品的外形,富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应用其中,形成具有一定风格与主题的装饰作品。

3、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与意义,实践如何借助装饰艺术去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器形与图案有效的组合。

难点:有创意的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纸质杯盘、造型工具材料。

(学生)纸质杯盘、剪切工具、印刻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图案,同学们学习了图案之后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如:装饰物品、点缀生活)教师:你们知道老师最想干的事是什么吗?演示:出示一个普通的杯子,然后用花卉图案进行粘贴,把普通的杯子变成漂亮的花瓶,使得两种杯子在视觉上形成的鲜明对比,如果加上一束鲜花是不是就会就会更加漂亮了!教师小结:我们学习了图案之后,可以把装饰图案广泛的运用服装、书籍、产品、包装、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

今天我们就以生活当中的餐具为例,看看图案等艺术造型是如何施展的她的魅力的。

教师出示课题对比:一组有趣的杯盘设计,你比较喜欢哪个?为什么?观察图案纹样与器具形态关系。

归纳:杯盘设计,包括器型设计和装饰纹样设计。

二、器型——纹样连连看课件中分别给出杯、盘、碗的器形和几组图案,请学生尝试把图案提取出来,用于自己选择的器形设计。

教师示范器形的设计制作。

(示范时请学生关注教师的造型方法)老师对器形是怎么设计的?花卉给予了教师灵感,把圆形的盘子做成花卉的造型老师在造型过程中用了什么方法?三、归纳:对纸材进行立体造型时常用的方法有剪、刻、切、卷、粘等,概括起来就是添加、削减、分割重组。

四、作业: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对纸杯进行简单的器形设计。

K12推荐学习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13课《营造美好家园》教案 岭南版

K12推荐学习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13课《营造美好家园》教案 岭南版

《营造美好家园》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建筑,让学生感受建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认知目标:了解模型制作的有关知识,掌握建筑模型的制作技巧。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大胆设计、制作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把自己的设计思想与同伴交流,并选用各种材料进行新家园模型的制作。

教学重难点:1、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让学生体验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快乐。

2、学生能设计出高低错落有致、造型生动别致的建筑模型并将它成功制作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近几年咱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盖起了一栋栋实用美观的新房子。

(二)说一说:请同学们说一说近几年来城市、乡村居住环境的新变化。

(学生踊跃发言,教师适时提出表扬)(三)看一看:欣赏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有特色的建筑,让学生感受建筑之美,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教师:瞧!咱们新家园的房子多棒——有几十层高的摩天大厦,也有典雅精致的花园别墅,有欧洲风格的城堡,也有现代化的居民小区。

同学们,你想成为一名小小建筑师,为我们的美好家园出份力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做吧!(四)想一想:(设计草图)小组合作,讨论、构思并画出理想的建筑外形、结构。

教师提示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房子是什么形状的:方的、圆柱的、三角形或者不规则形?屋顶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平顶、瓦楞形?门窗造型:大玻璃窗、百叶窗、还是方格窗?单扇门、双开门或是旋转门?安装在什么部位,是否打开?其他部分:是否有阳台、阁楼?房子的装饰,周围的绿化及各种设施等。

各部分的比例要协调,一组建筑应高低错落有致,色彩搭配和谐生动。

(五)展示草图:哇,同学们设计得真新颖,这是你们合作的成果。

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出漂亮的建筑来!现在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制作了吧?建筑模型的制作看上去复杂,其实做起来并不困难,让我们赶紧动手试试吧!(六)做一做:(动手制作)1、教师示范制作:(1)、制作建筑的形状,画好门窗后剪出,粘贴好建筑的外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齐白石徐悲鸿学习目标:1、能自主收集两位美术家的生平及经典代表作等资料。

2、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评述,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能积极探索美术家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学习美术家继承优秀传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齐白石、徐悲鸿的生平及其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评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环节: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有关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前置作业。

展示齐白石、徐悲鸿的照片。

2、板书课题:齐白石徐悲鸿。

生:学生回答。

说一说对这两位大师的简单认识(时代、代表作、艺术主张等)。

可分小组派代表发言。

2、重点分析:齐白石的作品《祖国万岁》和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图片对比。

提供简明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比较报告。

想一想:两幅画在题材和意境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与传统绘画相比,他们分别有哪些创新?3、简单小结。

4、观察分析: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形式、情感及技法等方面讨论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创作的时代背景吗?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我们向美术家齐白石、徐悲鸿学到了什么?生:观察,感受,对比,讨论,分享感受,填写报告。

评价: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评论者,看谁描述得最清楚、最准确、最精彩。

还有哪些美术家通过对国外艺术的学习、吸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第2课达•芬奇毕加索学习目标:1、能够了解两位大师的生平及代表作特色。

2、能赏析比较传统油画与现代油画的异同。

3、能积极探索时代与文化背景对艺术作品产生的深远影响,及两位大师创新的轨迹。

学习重点:达•芬奇和毕加索的艺术生平及其代表作特色。

学习难点:如何读懂毕加索的艺术作品。

教学环节:师:收集两位大师的代表作品挂图、作品资料和视频资料等。

生:课前布置作业,分组收集两位大师的不同资料。

1、提问导入:达•芬奇和毕加索的图片导入。

提问:你认识这两位美术家吗?他们的艺术特征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些什么呢?2、板书课题:达•芬奇毕加索。

1、欣赏感受:达•芬奇和毕加索代表作品欣赏。

2、重点分析: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与毕加索作品《哭泣的女人》图片对比。

提供简明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比较报告。

想一想:为什么同样是女人像,表现出来的完全不一样?你更喜欢哪种表现风格?为什么?3、欣赏分析:通过宗教故事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内容、人物表格等角度分析讨论《最后的晚餐》。

4、创设情境:视频播放:“二战”视频片断。

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欣赏,以《悲怆奏鸣曲》为背景音乐,并加入马嘶叫的声音、母亲呼喊女儿的声音等。

5、我们向达•芬奇、毕加索学到了什么?展示:分小组展示自己最喜爱的一幅大师作品。

评价: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评论者,看谁描述得最清楚、最准确、最精彩。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取本单元介绍的两件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撰写一份简明的欣赏比较报告,比较项目可任选一两个,如构图、构思、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看看有什么特点,有何异同。

第3课名画中的人像学习目标:1、能掌握人物五官比例、头部与面部特征,学会基本的写生方法。

2、能欣赏名家人像画作品,懂得形神兼备的特点。

3、能积极探索画家怎样在肖像画中表达人物的情感和个性特征。

学习重点:掌握人物头像的基本比例和写生方法。

学习难点:“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环节:生:通过上网等途经收集肖像画图片资料。

课堂导入:1、设问导入:世界上有没有长相相同的人?请同桌互相看看彼此的长相有什么不同。

2、游戏导入:猜猜这是谁?给出几个不同名人的肖像漫画(可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偶像),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

3、板书课题:名画中的人像。

1、故事激趣:凡•高的一生。

展示凡•高不同时期的自画像,并简短地阐述凡•高的艺术故事。

提问:从凡•高的自画像可以看出凡•高是一个什么样个性的人?2、欣赏名作,感受“形神兼备”(可多列举几幅不同表情的人像名作)。

用对比的方法欣赏作品,讨论分析细节表现在人像画中的作用。

提问:你能判断出这些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吗?用喜、怒、哀、乐等表情照片来提示五官变化对人物表情的影响。

3、活动激趣:在活动中观察、了解头部五官比例及面部特征。

总结三庭五眼,并向学生简单总结介绍不同的脸型。

4、方法示意:头像写生步骤及不同表现形式的学生作品展示。

提问: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现形式?从这张脸由具象到抽象的变化过程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5、创作体验:可以以小组写生的方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像,抓住特征加以表现。

作业展示:哪位学生画的人像能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特征?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年龄、个性与气质?哪位学生能大胆采用非具象的表现手法?画面的线条变化与细节描绘是否生动美观?展示作品,继续评述活动。

请其他老师来参观学生们的人像作业,猜猜画的是谁。

第4课独具魅力的面具学习目标:1、能掌握面具的特征和制作方法。

2、能积极动脑,大胆创新,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制作面具。

3、能欣赏各民族、各地区的面具艺术,了解面具中包含的人文知识。

学习重点: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

学习难点:面具造型的创意设计。

教学环节:师:收集中外面具艺术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生:查找面具资料,准备工具材料。

1、视频导入:社火表演等。

提问:你知道面具的起源吗?现代面具的作用是什么?可以在哪些场合使用面具?2、板书课题:独具魅力的面具。

1、欣赏探索:展示各个地区不同风格的面具,让学生感受、分析其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造型特色,并总结面具变形、夸张的共同特点。

观察感受:1通过对不同面具的外形特点和用途来进行分析讨论。

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面具差异这么○大?面具对现代艺术有何影响?2总结面具的特点。

○(夸张、变形、象征性强)2、思考总结:如何创造出具有魅力的面具?分组讨论探究:1工具材料的使用。

○2面具的造型。

○3面具的纹饰(点、线、面)○、色彩。

3、表现创造:1主题讨论。

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主题。

○2面具制作。

通过想象,利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一个有创意的面具,工具材料不限。

老师可先○展示自己的作品或现场示范。

组织学生分享与展示自己的作业。

可在班上举办一个小型面具展或戴面具的化装舞会。

第5课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学习目标:1、能从用料、釉色、温度、质地精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等方面,了解区分陶器和瓷器的方法。

2、能从造型、纹饰、材质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陶瓷的工艺特色。

3、能通过对异彩分呈的中国陶瓷的欣赏,感受中国传统陶瓷的魅力,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重点:学会欣赏经典陶器、瓷器,应从造型、纹饰、材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工艺特点。

学习难点:陶器和瓷器的区分。

教学环节:师:收集中国古代陶瓷知识:打印彩陶、瓷器图片:准备陶器、瓷器实物若干件。

生:完成学案作业,并搜集相关资料。

1、新闻激趣:“中国买家以5.5亿无在伦敦拍下清乾隆多色釉镂空‘吉庆有鱼’转心瓶,刷新中国瓷器拍卖纪录”(拍卖背后的一些故事)。

提问:陶瓷究竟有着怎样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可以拍出这么高的天价?讨论分析这件瓷器。

2、板书课题: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

1、分析比较:“陶”和“瓷”的异同。

请学生们观察教师带来的陶器和瓷器。

提供简明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比较报告。

2、分类小游戏:给学生若干张陶瓷图片,请他们观察并做分类游戏:1哪些是陶器?哪些是瓷器?请分类。

○2请把这些图片按年代顺序进行排列。

○3、观察探究:请各小组成员观察探究课前发放的彩陶图片,思考探讨:1彩陶的造型。

○2彩陶的纹饰。

○3彩陶的工艺。

○4、思考:彩陶的纹饰主要有哪些?它们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小结:新石器时代彩陶的特征。

5、观察感受:《青花鱼藻纹罐》《鲜红釉葵花式洗》《青花黄彩花果纹盘》《粉彩开光花鸟双连瓶》。

1造型的特点。

○2纹饰的特点。

○3工艺的特点。

○要求:要结合朝代特征和地区的不同去体会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

小结:主要代表时期陶瓷的特征。

6、活学活用:再次展示“课堂导入”中提到的“清乾隆多色釉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请学生们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鉴赏。

7、课堂拓展:用连线的方式把宋代五大名窑与相应的瓷器图片连接起来。

8、归纳、小结。

评选最佳表现小组: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陶艺知识的了解程度及语言表达能力。

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瓷器工艺要以清澈明丽、幽雅宁静的青色为主要色彩呢?请学生们上网查找资料写一份研究报告。

第6课个性张扬的现代陶艺学习目标:1、能将点、线、面、体等要素组合,用各种陶艺造型手法,创作陶艺作品。

2、能从构思、空间感、体量感、装饰性、个性化等角度,分析一件陶艺作品。

3、能欣赏经典陶艺作品,充分发挥想象,理解陶艺语言。

学习重点:通过对现代陶艺作品的欣赏和探索,能用常见的陶艺造型手法创作,塑造色彩、造型独特的作品。

学习难点:怎样赏析不同风格的陶艺作品。

教学环节:师:1、查找资料了解《虚与实》《太空计划号》《黄河•长江•珠江》《夕照》等作品。

2、学生优秀作品图例和实物。

3、陶泥。

生:上网收集有关现代陶艺的资料或去图书馆查找图例。

1、图片导入:展示一组传统陶瓷作品与设计独特的现代陶艺作品对比图。

提问:你更喜欢哪一类陶艺作品,为什么?讲解:介绍现代陶艺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陶艺作品有其主题与观念。

2、板书课题:个性张扬的现代陶艺。

1、观察探究:给出几种陶艺造型方法的图示,请学生观察归类:1泥丸成型法。

○2盘泥条成型法。

○3泥板成型法。

○4拉坯成型法。

○2、连线小游戏:给学生若干不同的陶艺装饰技巧图片和名称,请他们做连线游戏:1压印肌理法。

○2刻画法装饰。

○3粘贴画装饰。

○4堆塑法装饰。

○5镂空法装饰。

○6彩绘法装饰。

○7釉饰法。

○8裂纹釉。

○3、教师演示:运用陶艺造型技巧和装饰技巧,演示陶艺作品的制作步骤,并加以解说。

4、分组创作:组织学生分组作业,辅导学生构思与创作“个性张扬的现代陶艺”作品。

分发学案,辅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创作。

5、互动交流:组织学生开展“小小陶艺展览会”。

请学生将作品与学案一起展示出来。

评选最佳作品:1、作品主题是否明确?2、作品造型是否新颖独特?3、作品运用了哪些陶艺造型技巧和装饰技巧?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析,主要介绍设计方法和作品的创意。

第7课装饰与生活学习目标:1、认识装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认识装饰艺术的特点。

3、感受装饰艺术的美感。

4、学会初步的装饰设计与制作。

学习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器形与图案的有效组合。

学习难点: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

教学环节:师:课件ppt、示范作品、剪刀、胶水、美工刀、彩笔。

生:画笔、纸盘、剪刀、胶水。

1、图片导入:展示一组室内图,一张有装饰和一张没有装饰的图片做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